建奴大營。
皇太極徹底沒轍,他從未如此憋屈,從未如此無可奈何。特別是被立為“汗”之後,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看著一個又一個的八旗兵莫名其妙倒下,皇太極隻能大眼瞪小眼,卻又沒有,更無法找到解決辦法。
三個漢人軍醫的逃跑,反倒是讓皇太極安靜了下來,仔細思考自己的一些做法確實有不妥之處。
對於漢人的態度方麵,不該使用太過於暴力的方式。
所謂: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會有反抗,然而失去的一切,並沒有讓皇太極就這樣心甘,心甘情願去麵對如此失敗的自己。
能從激烈的競爭中勝出,這已經說明皇太極的不凡。
皇太極的父汗,努爾哈赤一共擁有十六個兒子,雖然沒有康熙皇帝那樣旺盛的生育能力,但十六個兒子也算不少了。
而皇太極在這十六個兄弟中剛好排行第八,屬於在中間的位置。按道理來說,不論是皇長子繼承汗位,還是幼子繼承汗位,都輪不到皇太極,可是最後的結果確是皇太極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這其中除了有運氣的成分以外,更多的還是皇太極自身的努力和其所具有的魅力。
天命七年三月的一天,努爾哈赤汗突然宣布實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製。
八和碩貝勒:是四大貝勒和四小貝勒的合稱,四大貝勒指的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這四個人。四小貝勒指的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
能夠與皇太極競爭的也隻有這幾個人,像多爾袞和多鐸這樣的不滿十歲的小屁孩,用腳趾頭都能想到他們對於皇太極的威脅究竟有多大。
由於努爾哈赤宣布實行汗位繼承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製,所以一場汗為的爭奪戰便拉開了。
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都手握重兵,都懷有奪取汗位的打算,對於皇太極來說真正的威脅來自於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三人。
沒人知道為什麽,在關鍵時刻,嶽托協同三弟薩哈璘勸其父代善擁立皇太極,這其中有什麽樣的交易不得而知,代善真的就放棄了爭奪汗位,站隊皇太極。
代善在翌日向大貝勒阿敏、莽古爾泰及貝勒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碩托、豪格等提議立四貝勒皇太極為汗,以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的形式擁立了新汗。
而這個新汗就是皇太極,雖然並算不上是真正的皇帝,但是已經是後金政權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此時的崇禎皇帝,心情卻是出奇的好,正是因為別人的不快樂,所以讓他心情非常愉悅。雖然這是一種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快樂,但是崇禎卻覺得很滿足。
眼下最要緊的事情就是讓建奴害怕,讓他們不敢再胡來,也讓任何有類似野心的人在做出決定之前,想好將會付出怎麽樣的代價。
崇禎倒了一杯葡萄酒,雖然他一直以來,對於這種洋玩意並沒有什麽好感。但是對於好心情來說,任何在外的物質都是圍繞著心情轉的,隻要心情好,一切都不是問題,哪怕是並不喜歡的葡萄酒,此刻也能品味出人生百態。
“王承恩,你覺得這酒怎麽樣?”崇禎端起了一個杯子,細細端詳。
王承恩並不太愛察言觀色,為人實誠,一直微微低著腦袋,似乎在思考怎麽迴答才夠妥帖。
“怎麽不說話?”崇禎笑了笑,看了一眼王承恩,又把玻璃杯放在鼻尖出碰了碰,手中的玻璃杯也輕輕晃動了兩下,酒香撲鼻。
“有人認為,葡萄酒是最健康最衛生的飲料之一。”
“朕卻覺得,這話不過是賣酒的商家的一麵之詞。”
極少飲酒的王承恩,道:“奴婢不曾飲酒,故此不知如何迴答。”
葡萄酒的酒精度高於啤酒而低於白酒,這和有些人非常的像,做事雖不至於高調,卻又不甘與寂寞。崇禎認為祖大壽就是這樣的,雖沒有袁崇煥那麽高調,但卻也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更是一個有些孤傲的人。
崇禎用嘴抿了一口,極小極小的一口酒,雖不至於醉人,卻讓崇禎能得到片刻的安寧。
酒能麻痹人的神經,但少量卻不至於亂人心智。貪戀酒之人,大多都比較狂妄,少數內斂。
此刻關於建奴大營亂做一團的奏報不斷送來,建奴此次的遭遇,絕非是人禍,而是天意。
“王承恩,你且退下,朕知道你是一個實誠之人,故此也不想為難你…”
“若是有大臣來見朕,隻說朕龍體欠安,不便見任何人,無論何人。”
“暴君係統正在啟動”
明朝,中華民族的正統王朝。也是一個飽受爭議的王朝,偉大勤勞的漢族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
“曆史界麵——”
“崇禎”
再一次看到這兩字以後,崇禎突然徒增了一些悲涼之感,滄海桑田,幾百年的光陰匆匆而逝,留下的隻有數百年來的爭論。
一個人最了解的人,便是自己,而最不了解的,也是自己。
王振明成了崇禎,而崇禎卻不是王振明,崇禎是一個符號,是明帝國的代表,更是一個時代的代表。
天啟七年,十六歲的朱由檢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戛然而止,不得不麵對著一個抉擇。
曆史會記住那些選擇,永遠的記住。
從天啟七年到崇禎元年,不過短短數月的時間,卻是一個時代的跨越。
年輕的天啟皇帝,和更年少的崇禎皇帝,一個青年把整個大明江山托付給了另一個少年。
無論曆史如何記載,無論曆史如何訴說,都不能改變兩個心智並不成熟的少年,在麵對生離死別時的恐懼存在的事實。
這一次,他來了,劉伯溫。
這亦是一場跨越千古的對話。
“劉伯溫”
這是一個比太祖還要大十七歲的千古奇才,大明王朝開國元勳,更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道家、文學家。
“劉伯溫”
崇禎看著眼前的青年,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因為眼前的這個青年和古書中,所記載的那個劉基,相差甚遠,少了些許的神秘感。
“陛下,臣的確是劉基!”
崇禎點了點頭,道:“請你來,是想與先生聊一聊,先生的那些豐功偉業!”
“不知先生是哪裏人?”崇禎問道。
劉基道:“伯溫是處州qt縣南田鄉人。”
“都說你是神童,傳聞你十二雖中秀才,可有此事?”雖然對於秀才需要考些什麽,崇禎不是很明白,但是知道應該不會比高中生要差,一個十二歲的少年能考中秀才已經說明他的聰慧。
劉基道:“不錯,臣確實十二歲考中秀才,不過神童一說,實在不敢當!”
崇禎有些慚愧,想想自己十二歲時還在讀小學,玩的也是最幼稚的遊戲,簡直不能比。不過人各有誌,每個人的心智不同,這不能,放在一起比較。
而劉伯溫真正與朱元璋有交集之時,已經年過五旬,算是一個老人了。
古人都比較喜歡養一些謀士,作為自己的幕僚。春秋戰國時期,謀士這個職業最為興旺。
按照現在的說法,謀士應該算是屬於在幕後出謀劃策的人,而古代的謀士卻是一個職業。
能夠為商人出謀劃策的人成為了經理,能夠將軍出謀劃策的人成了軍師,能夠為帝王出謀劃策的人成為了丞相。
1360年。
這一年的正月,張士誠奪取了濠、泗、徐、邳等州。陳友諒稱帝建漢國。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出生了。
這一年,32歲的朱元璋和近50歲的劉伯溫相遇了。
皇太極徹底沒轍,他從未如此憋屈,從未如此無可奈何。特別是被立為“汗”之後,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
看著一個又一個的八旗兵莫名其妙倒下,皇太極隻能大眼瞪小眼,卻又沒有,更無法找到解決辦法。
三個漢人軍醫的逃跑,反倒是讓皇太極安靜了下來,仔細思考自己的一些做法確實有不妥之處。
對於漢人的態度方麵,不該使用太過於暴力的方式。
所謂:過猶不及就是這個道理。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會有反抗,然而失去的一切,並沒有讓皇太極就這樣心甘,心甘情願去麵對如此失敗的自己。
能從激烈的競爭中勝出,這已經說明皇太極的不凡。
皇太極的父汗,努爾哈赤一共擁有十六個兒子,雖然沒有康熙皇帝那樣旺盛的生育能力,但十六個兒子也算不少了。
而皇太極在這十六個兄弟中剛好排行第八,屬於在中間的位置。按道理來說,不論是皇長子繼承汗位,還是幼子繼承汗位,都輪不到皇太極,可是最後的結果確是皇太極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這其中除了有運氣的成分以外,更多的還是皇太極自身的努力和其所具有的魅力。
天命七年三月的一天,努爾哈赤汗突然宣布實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製。
八和碩貝勒:是四大貝勒和四小貝勒的合稱,四大貝勒指的是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這四個人。四小貝勒指的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
能夠與皇太極競爭的也隻有這幾個人,像多爾袞和多鐸這樣的不滿十歲的小屁孩,用腳趾頭都能想到他們對於皇太極的威脅究竟有多大。
由於努爾哈赤宣布實行汗位繼承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製,所以一場汗為的爭奪戰便拉開了。
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都手握重兵,都懷有奪取汗位的打算,對於皇太極來說真正的威脅來自於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三人。
沒人知道為什麽,在關鍵時刻,嶽托協同三弟薩哈璘勸其父代善擁立皇太極,這其中有什麽樣的交易不得而知,代善真的就放棄了爭奪汗位,站隊皇太極。
代善在翌日向大貝勒阿敏、莽古爾泰及貝勒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碩托、豪格等提議立四貝勒皇太極為汗,以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的形式擁立了新汗。
而這個新汗就是皇太極,雖然並算不上是真正的皇帝,但是已經是後金政權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
此時的崇禎皇帝,心情卻是出奇的好,正是因為別人的不快樂,所以讓他心情非常愉悅。雖然這是一種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快樂,但是崇禎卻覺得很滿足。
眼下最要緊的事情就是讓建奴害怕,讓他們不敢再胡來,也讓任何有類似野心的人在做出決定之前,想好將會付出怎麽樣的代價。
崇禎倒了一杯葡萄酒,雖然他一直以來,對於這種洋玩意並沒有什麽好感。但是對於好心情來說,任何在外的物質都是圍繞著心情轉的,隻要心情好,一切都不是問題,哪怕是並不喜歡的葡萄酒,此刻也能品味出人生百態。
“王承恩,你覺得這酒怎麽樣?”崇禎端起了一個杯子,細細端詳。
王承恩並不太愛察言觀色,為人實誠,一直微微低著腦袋,似乎在思考怎麽迴答才夠妥帖。
“怎麽不說話?”崇禎笑了笑,看了一眼王承恩,又把玻璃杯放在鼻尖出碰了碰,手中的玻璃杯也輕輕晃動了兩下,酒香撲鼻。
“有人認為,葡萄酒是最健康最衛生的飲料之一。”
“朕卻覺得,這話不過是賣酒的商家的一麵之詞。”
極少飲酒的王承恩,道:“奴婢不曾飲酒,故此不知如何迴答。”
葡萄酒的酒精度高於啤酒而低於白酒,這和有些人非常的像,做事雖不至於高調,卻又不甘與寂寞。崇禎認為祖大壽就是這樣的,雖沒有袁崇煥那麽高調,但卻也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更是一個有些孤傲的人。
崇禎用嘴抿了一口,極小極小的一口酒,雖不至於醉人,卻讓崇禎能得到片刻的安寧。
酒能麻痹人的神經,但少量卻不至於亂人心智。貪戀酒之人,大多都比較狂妄,少數內斂。
此刻關於建奴大營亂做一團的奏報不斷送來,建奴此次的遭遇,絕非是人禍,而是天意。
“王承恩,你且退下,朕知道你是一個實誠之人,故此也不想為難你…”
“若是有大臣來見朕,隻說朕龍體欠安,不便見任何人,無論何人。”
“暴君係統正在啟動”
明朝,中華民族的正統王朝。也是一個飽受爭議的王朝,偉大勤勞的漢族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
“曆史界麵——”
“崇禎”
再一次看到這兩字以後,崇禎突然徒增了一些悲涼之感,滄海桑田,幾百年的光陰匆匆而逝,留下的隻有數百年來的爭論。
一個人最了解的人,便是自己,而最不了解的,也是自己。
王振明成了崇禎,而崇禎卻不是王振明,崇禎是一個符號,是明帝國的代表,更是一個時代的代表。
天啟七年,十六歲的朱由檢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戛然而止,不得不麵對著一個抉擇。
曆史會記住那些選擇,永遠的記住。
從天啟七年到崇禎元年,不過短短數月的時間,卻是一個時代的跨越。
年輕的天啟皇帝,和更年少的崇禎皇帝,一個青年把整個大明江山托付給了另一個少年。
無論曆史如何記載,無論曆史如何訴說,都不能改變兩個心智並不成熟的少年,在麵對生離死別時的恐懼存在的事實。
這一次,他來了,劉伯溫。
這亦是一場跨越千古的對話。
“劉伯溫”
這是一個比太祖還要大十七歲的千古奇才,大明王朝開國元勳,更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道家、文學家。
“劉伯溫”
崇禎看著眼前的青年,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因為眼前的這個青年和古書中,所記載的那個劉基,相差甚遠,少了些許的神秘感。
“陛下,臣的確是劉基!”
崇禎點了點頭,道:“請你來,是想與先生聊一聊,先生的那些豐功偉業!”
“不知先生是哪裏人?”崇禎問道。
劉基道:“伯溫是處州qt縣南田鄉人。”
“都說你是神童,傳聞你十二雖中秀才,可有此事?”雖然對於秀才需要考些什麽,崇禎不是很明白,但是知道應該不會比高中生要差,一個十二歲的少年能考中秀才已經說明他的聰慧。
劉基道:“不錯,臣確實十二歲考中秀才,不過神童一說,實在不敢當!”
崇禎有些慚愧,想想自己十二歲時還在讀小學,玩的也是最幼稚的遊戲,簡直不能比。不過人各有誌,每個人的心智不同,這不能,放在一起比較。
而劉伯溫真正與朱元璋有交集之時,已經年過五旬,算是一個老人了。
古人都比較喜歡養一些謀士,作為自己的幕僚。春秋戰國時期,謀士這個職業最為興旺。
按照現在的說法,謀士應該算是屬於在幕後出謀劃策的人,而古代的謀士卻是一個職業。
能夠為商人出謀劃策的人成為了經理,能夠將軍出謀劃策的人成了軍師,能夠為帝王出謀劃策的人成為了丞相。
1360年。
這一年的正月,張士誠奪取了濠、泗、徐、邳等州。陳友諒稱帝建漢國。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出生了。
這一年,32歲的朱元璋和近50歲的劉伯溫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