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十九年八月十九日,舒爾哈齊在囚禁中死去,時年四十八歲。
這位創立清王朝的二號人物,本來享受著與努爾哈赤同等的待遇,因為野心的膨脹,最後導致了殺身之禍。
在各部酋長拜見兩兄弟的時候,兩兄弟是同時受賀的,並且分南北落座。
當時明朝的邊將稱努爾哈赤是二都督,舒爾哈齊同樣是在起兵之初就很能打仗的人物,並且屢立戰功,是努爾哈赤的不可缺少的臂膀。這樣一位能征善戰的大將,並且與自己有著同樣血脈親情關係的弟弟的人物,命運本不該如此。而且,舒爾哈齊也是以努爾哈赤的繼承人自居的。
在舒爾哈齊死的這一年,朱由檢出生,一個時代過去,一個新的時代來臨。
七年以後,努爾哈赤統一女真。
非常光輝、非常偉大,非常厲害,非常牛掰…
他原本不過是一個小人物,生活在深山老林,靠著采集蘑菇和人參等賣些東西過活。在重兵集結的遼東,本來連一個小人物也算不上。
關於他的傳奇故事:
努爾哈赤迴到了自己的家鄉。然後,召集族人,殺牛舉行祭天儀式,後拿出了祖上流傳下來的十三副鎧甲,宣布開始起兵。
收了賠償金再起兵,和收了錢不辦事,似乎是異曲同工。但無論如何,努爾哈赤向著自己的未來邁出了第一步,這一年,二十五歲,年輕而富有夢想。
先起兵殺死尼堪外蘭,然後統一建州女真,打敗海西女真最強的葉赫部落,至萬曆四十六年,統一女真。
據說努爾哈赤從小住在林子裏,自己打獵、采集蘑菇,到集市上換東西,生活艱苦,所以意誌堅定;這樣的話書上已經說爛了,因為這樣的童年故事許多人都有過,並不能算什麽,也算不了什麽。
渴了喝泉水,餓了啃人參,所以才會身體強壯;天賦異稟,無師自通,所以極會打仗。有以上幾大優惠條件,所以才敢於十三副鎧甲起兵,並且勢不可擋,非常兇猛。按照某種不可描述的說法,十三人所參與的活動,就算被當做黑社會組織,那也是妥妥的跑不了。
按照正常的邏輯,許多問題一想就能明白。努爾哈赤起兵時,他的武器是弓箭,並不是什麽洲際導彈,更不是什麽重型武器。
他帶著的是十三副鎧甲,並且是破爛不堪的鎧甲,並不是十三件防彈衣,在當時眾多的女真部落中,他隻不過是個小人物。或許連小人物都算不上。
然而這個小小人物,卻隻用了三十多年,就統一了女真、並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並且有組織有綱領,該有的東西都有了。
占據了原本重兵集結的遼東,並正式向明朝挑戰。
這一切不得不提出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當時的遼東大人物李成梁。
無數的清代史料書籍中,都詳細描述了祖父覺昌安的慘死、李成梁的冷漠殘酷、努爾哈赤的無助。
而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卻是李成梁的朋友,這一點沒有人否認。
努爾哈赤在少年時,曾經因為鬧事,被李成梁抓迴來管教。不久之後,努爾哈赤被釋放了,而放走他的人。不是李成梁放而是他的小妾,努爾哈赤長的帥,以後會有大出息…至於究竟有什麽樣的原因,隻有天知道。
相關的說法還有很多,努爾哈赤跟李成梁打過仗,一同到過京城,凡此種種,更不可思議的是,據說努爾哈赤和李成梁還是親家:努爾哈赤的弟弟,叫做舒爾哈齊,這位舒爾哈齊有個女兒,嫁給了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做妾。
萬曆十一年二月,努爾哈赤祖父、父親被誤殺,努爾哈赤接受委任,管理部落。
萬曆十一年十二月,努爾哈赤部的死敵,海西女真中最強大的葉赫部貝勒清佳被討伐,所部兩千餘人部被殺,勢力大減。
此後不久,努爾哈赤率兵攻打尼堪外蘭,尼堪外蘭自認有功,投奔李成梁,李成梁把他交給了努爾哈赤。
萬曆十五年,海西女真哈達部孟格部祿聯合葉赫部,被李成梁發現,隨即攻打,斬殺五百餘人。
萬曆十六年,葉赫部再度強大,李成梁再次出擊,殺死清佳努的兒子那林脖羅,斬殺六百餘人,葉赫部實力大損,隻得休養生息。萬曆二十一年,努爾哈赤終於統一建州女真,成為了女真最強大的部落。
萬曆二十一年九月,麵對越來越強大的努爾哈赤,海西女真葉赫部聯合哈達部、蒙古科爾沁部等九大部落,組成聯軍,攻擊努爾哈赤,失敗,被殺四千餘人,史稱“古勒山之戰”。
戰後,努爾哈赤將葉赫部首領分屍,一半留存,一半交葉赫部。自此,葉赫部與愛新覺羅部不共戴天。
一個人多年來不會輕易改變的行為方式,比如李成梁,他的習慣,是誰露頭就打誰,誰強大就滅誰,蒙古如此,葉赫部如此,哈達部也如此。
然而這個習慣,在努爾哈赤的身上,失效了。整整十年,努爾哈赤從一個弱小部落逐漸強大,統一了建州女真。對如此龐然大物,李成梁卻視而不見,海西女真四分五裂,葉赫哈達部隻是剛剛冒泡,就被他一頓猛打,壓製下去。
萬曆二十年朝鮮戰爭爆發,李如鬆奉命出征。
此時,一個人自動請纓,要求入朝作戰,保家衛國,支援李如鬆。當然了,這位仁兄就是努爾哈赤。
曆史的真相真的很難說清楚,當然努爾哈赤自身的努力應該得到認可,至於靠著十三副破敗的鎧甲就能“起家作亂”這一點實在是匪夷所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直到後來強大到直接威脅到大明王朝的政權。
這位大佬死了,他的兒子同樣也非常牛掰,在權利的鬥陣中開始崛起。舊的一代王者已經逝去,新一代的王者正在成長,皇太極與崇禎,曾經的萬曆和努爾哈赤,角色已經轉換,爭鬥卻還在繼續。
江山代有人才出,不爭第一死不休…
這位創立清王朝的二號人物,本來享受著與努爾哈赤同等的待遇,因為野心的膨脹,最後導致了殺身之禍。
在各部酋長拜見兩兄弟的時候,兩兄弟是同時受賀的,並且分南北落座。
當時明朝的邊將稱努爾哈赤是二都督,舒爾哈齊同樣是在起兵之初就很能打仗的人物,並且屢立戰功,是努爾哈赤的不可缺少的臂膀。這樣一位能征善戰的大將,並且與自己有著同樣血脈親情關係的弟弟的人物,命運本不該如此。而且,舒爾哈齊也是以努爾哈赤的繼承人自居的。
在舒爾哈齊死的這一年,朱由檢出生,一個時代過去,一個新的時代來臨。
七年以後,努爾哈赤統一女真。
非常光輝、非常偉大,非常厲害,非常牛掰…
他原本不過是一個小人物,生活在深山老林,靠著采集蘑菇和人參等賣些東西過活。在重兵集結的遼東,本來連一個小人物也算不上。
關於他的傳奇故事:
努爾哈赤迴到了自己的家鄉。然後,召集族人,殺牛舉行祭天儀式,後拿出了祖上流傳下來的十三副鎧甲,宣布開始起兵。
收了賠償金再起兵,和收了錢不辦事,似乎是異曲同工。但無論如何,努爾哈赤向著自己的未來邁出了第一步,這一年,二十五歲,年輕而富有夢想。
先起兵殺死尼堪外蘭,然後統一建州女真,打敗海西女真最強的葉赫部落,至萬曆四十六年,統一女真。
據說努爾哈赤從小住在林子裏,自己打獵、采集蘑菇,到集市上換東西,生活艱苦,所以意誌堅定;這樣的話書上已經說爛了,因為這樣的童年故事許多人都有過,並不能算什麽,也算不了什麽。
渴了喝泉水,餓了啃人參,所以才會身體強壯;天賦異稟,無師自通,所以極會打仗。有以上幾大優惠條件,所以才敢於十三副鎧甲起兵,並且勢不可擋,非常兇猛。按照某種不可描述的說法,十三人所參與的活動,就算被當做黑社會組織,那也是妥妥的跑不了。
按照正常的邏輯,許多問題一想就能明白。努爾哈赤起兵時,他的武器是弓箭,並不是什麽洲際導彈,更不是什麽重型武器。
他帶著的是十三副鎧甲,並且是破爛不堪的鎧甲,並不是十三件防彈衣,在當時眾多的女真部落中,他隻不過是個小人物。或許連小人物都算不上。
然而這個小小人物,卻隻用了三十多年,就統一了女真、並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並且有組織有綱領,該有的東西都有了。
占據了原本重兵集結的遼東,並正式向明朝挑戰。
這一切不得不提出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當時的遼東大人物李成梁。
無數的清代史料書籍中,都詳細描述了祖父覺昌安的慘死、李成梁的冷漠殘酷、努爾哈赤的無助。
而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卻是李成梁的朋友,這一點沒有人否認。
努爾哈赤在少年時,曾經因為鬧事,被李成梁抓迴來管教。不久之後,努爾哈赤被釋放了,而放走他的人。不是李成梁放而是他的小妾,努爾哈赤長的帥,以後會有大出息…至於究竟有什麽樣的原因,隻有天知道。
相關的說法還有很多,努爾哈赤跟李成梁打過仗,一同到過京城,凡此種種,更不可思議的是,據說努爾哈赤和李成梁還是親家:努爾哈赤的弟弟,叫做舒爾哈齊,這位舒爾哈齊有個女兒,嫁給了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柏做妾。
萬曆十一年二月,努爾哈赤祖父、父親被誤殺,努爾哈赤接受委任,管理部落。
萬曆十一年十二月,努爾哈赤部的死敵,海西女真中最強大的葉赫部貝勒清佳被討伐,所部兩千餘人部被殺,勢力大減。
此後不久,努爾哈赤率兵攻打尼堪外蘭,尼堪外蘭自認有功,投奔李成梁,李成梁把他交給了努爾哈赤。
萬曆十五年,海西女真哈達部孟格部祿聯合葉赫部,被李成梁發現,隨即攻打,斬殺五百餘人。
萬曆十六年,葉赫部再度強大,李成梁再次出擊,殺死清佳努的兒子那林脖羅,斬殺六百餘人,葉赫部實力大損,隻得休養生息。萬曆二十一年,努爾哈赤終於統一建州女真,成為了女真最強大的部落。
萬曆二十一年九月,麵對越來越強大的努爾哈赤,海西女真葉赫部聯合哈達部、蒙古科爾沁部等九大部落,組成聯軍,攻擊努爾哈赤,失敗,被殺四千餘人,史稱“古勒山之戰”。
戰後,努爾哈赤將葉赫部首領分屍,一半留存,一半交葉赫部。自此,葉赫部與愛新覺羅部不共戴天。
一個人多年來不會輕易改變的行為方式,比如李成梁,他的習慣,是誰露頭就打誰,誰強大就滅誰,蒙古如此,葉赫部如此,哈達部也如此。
然而這個習慣,在努爾哈赤的身上,失效了。整整十年,努爾哈赤從一個弱小部落逐漸強大,統一了建州女真。對如此龐然大物,李成梁卻視而不見,海西女真四分五裂,葉赫哈達部隻是剛剛冒泡,就被他一頓猛打,壓製下去。
萬曆二十年朝鮮戰爭爆發,李如鬆奉命出征。
此時,一個人自動請纓,要求入朝作戰,保家衛國,支援李如鬆。當然了,這位仁兄就是努爾哈赤。
曆史的真相真的很難說清楚,當然努爾哈赤自身的努力應該得到認可,至於靠著十三副破敗的鎧甲就能“起家作亂”這一點實在是匪夷所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直到後來強大到直接威脅到大明王朝的政權。
這位大佬死了,他的兒子同樣也非常牛掰,在權利的鬥陣中開始崛起。舊的一代王者已經逝去,新一代的王者正在成長,皇太極與崇禎,曾經的萬曆和努爾哈赤,角色已經轉換,爭鬥卻還在繼續。
江山代有人才出,不爭第一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