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崇禎本待要問他姓名官籍,話到嘴邊,又覺有失明察,改口道:“你且細奏上來。”
那人見皇上遲疑,恭聲道:“臣是戶科給事中韓一良,對邊餉一事也曾究心。臣以為各邊糧餉所需終不過數百萬,我大明萬裏河山,舉全國之財力供給自當綽綽有餘,而今隻遼東一隅也難滿足,大可懷疑,但所疑者不當隻是邊將,各臬台州縣官吏也可懷疑,百姓錢糧年年交納,而各庫空虛,無力解發,是何道理?”
聽完這一番話,崇禎的內心居然有幾分感慨,覺得好好生悲涼,曾經強盛一時的大明如今是怎麽了,竟然為了糧餉之事而無可奈何。
韓一良此人首重稼穡,作有《勸農歌》,同時興辦學校,修孔子祠,推行教化。
有詩讚雲:“花城循吏廉平少,二百年來無此官。”
魏忠賢氣焰正盛,全國為其建生祠。河南巡撫郭宗光、巡案鮑奇謀建立戴德祠、安德祠,為官者無不爭獻銀兩,以求魏忠賢一顧。
韓一良卻獨置若罔聞,即使魏忠賢差人催討,亦不理會,因此韓一良盡管政績卓著,也一連七年不得升遷。
崇禎心裏雖有諸多不快,但覺得此人倒也是敢於直言,覺得非常難得。
韓一良雖然把話輕鬆說出,但殿中召對的眾人卻如春雷在耳邊炸響,驚得麵麵相覷,變顏變色,不知如何是好。
韓一良這種不顧別人死活的人,也難怪不招人待見。
崇禎感歎道:“當年宋高宗問天下何時太平?嶽飛說: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命,則太平矣。國庫空虛,銀子究竟去了哪裏,恐怕沒有人願意把事實告訴朕啦?吧”
韓一良苦笑道:“哪裏去了?都送了、花了、貪了。如今哪裏有不用銀子的地方?大明哪個官是不愛銀子的人?若是花錢買來了冠服,恐怕做夢也會想到暴斂錢財撈迴吧!”
聽完韓一良的話,崇禎已經氣得瑟瑟發抖,臉都漲得通紅,而韓一良卻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隻是卻沒人敢打斷!
韓一亮緩了緩,道:“有人說縣官為行賄之首,這實在不是實情啊!說各科給事中為受賄之魁,這實在是胡言!不少人談起貪官汙吏,都最終歸咎於縣官帶頭亂法,實在是皮相之論啊!縣官俸銀不多,一年不過二百兩,花費卻極多,上司要打點,來往的客人要招待,巡按舉薦要感謝,三節兩壽更是概不能少花紅水禮。上京朝覲莫大榮耀,可是花費更是驚人,往往不下三四千兩銀子。若想高升或是調換肥缺,出多少銀子得什麽樣的差事早已成了慣例。”
崇禎問道:“快快說來,究竟是什麽慣例?你且給我說明白了!”
“究竟是什麽慣例?”
此刻眾人神色極是驚諤不安,韓一良這時才覺得自己牢騷發得多了,有些收不住了。但見皇上追問,不敢不答,硬著頭皮道:“各個品級都有成例,總督巡撫最少要五六千兩銀子打點,富庶地方的道台知府要兩三千兩銀子,各州縣衙門的主官佐貳也各有定價,舉人監生衙門胥吏也多因捐銀而得。這上上下下有多少銀子,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裏冒出來的,想要郡守縣令們廉潔,辦得到麽?”
崇禎幾乎背過他後,想要開口,卻又閉住了,道:“繼續說!”
“臣平日寡於交際,閉門自守,但這兩個月來辭卻書儀還有五百兩,何況善於交結,廣為周納之人呢!伏請皇上嚴加懲處,使臣子視錢為糞土,懼錢為禍患,臨財毋苟取,不然文官不愛錢之說,終屬空談。”
崇禎聽得麵色陰沉,默然無語,殿裏一片沉寂。
劉鴻訓見韓一良將官吏說得一塌糊塗,擔心激怒皇上,忙分辯道:“韓一良所言也不盡然,錢禮往來也不盡是納賄,還有人情交際。”
崇禎追問道:“有什麽交際?交際什麽?說明白!”
劉鴻訓解說道:“親友饋贈,禮尚往來,不可與納賄並論。”
周道登接口道:“納賄意在希榮求寵,破不得情麵,以致損公肥私,終成巨貪窩鼠。而人情往來正合尊尊親親之意,與納賄自是不同。”
崇禎冷笑一聲,道:“情麵?什麽情麵?不送禮,不貪墨反而沒有情麵了?”
周道登本欲幫劉鴻訓辯白,未料皇上發問,不由黑紅了麵皮,怔道:“情麵、情麵者,麵情之謂也。”周道登稀裏糊塗的連自己想要說什麽也有些太清楚了。
崇禎見他奏對淺鄙,責道:“周先生想必讀熟了《爾雅》、《毛傳》,做慣了八股文章,迴話自然便古板了。什麽情麵者,麵情之謂也,全是些車軲轆的話,反複陳述,沒有絲毫闡發,說了也是未說。讀書意在經世濟用,要在變通,若死讀書讀死書,國家開科取士,用讀書人做什麽?朕還要你何用?要你們這些尚書何用?”
周道登早已心慌,竟以為皇上又問,瞠目結舌,片刻才囁嚅道:“容臣迴到閣中取書查看明白再奏。”
崇禎怒道:“夠了!休要再胡言!”
眾人哄然大笑,又見皇上早氣青了臉,忙各自掩了嘴,憋著腮不敢笑出聲。周道登窘紅了老臉,用衣袖不住擦拭額頭的冷汗。
崇禎心情極度不悅,目光淩厲地望他一眼,說道:“韓一良所奏大破情麵,忠鯁可嘉,當破格擢用。錢龍錫,迴去記著擬旨,著韓一良實補督察院右僉都禦史。”眾人望著韓一良,各有欽羨之色。
錢龍錫道:“韓一良隻是從七品,督察院右僉都禦史乃是正五品,一下子升得太快,是不是……”
崇禎打斷道:“那有什麽不可的?從太祖高皇帝到朕,曆來都是不拘一格用人的,若都依資曆名望,熬到入閣拜相豈非都是賜杖之年了。朕年才弱冠,如何用得起?”
錢龍錫不敢再說,忙答應道:“臣迴去即刻辦理。”
王永光於是出班道:“皇上,臣有一言請問韓一良。他所講上京朝覲花費尤多,各個品級都有成例,言之鑿鑿,當知詳情,必有所指,請皇上命他明言,舉發貪贓最甚者,以為警戒。臣忝為吏部之長,稽核天下官吏,每年考核,三歲大比,升遷調降但憑卓異與否,並不知什麽成例,然恐左右侍郎與各司分設郎中、員外郎、主事以權納賄,而臣不察。若關係吏部,臣必破得情麵。斷無遮掩庇護之意。”眾人聽了驚懼此人心機之深沉,又喜他代自己開脫罪責,各懷心事一齊望著韓一良。
韓一良聽了,如墜冰窟,方才皇上破格擢用的喜悅登時化為烏有,惶恐道:“臣所言官吏貪風,其實對事而不及人,所舉事例隻是為說理而已。”
崇禎安慰道:“不必害怕,朕與你做主,盡可當廷直言,五百兩書儀既非從天降,又非從地出,到底是何人所贈?”
韓一良不勝遲疑,支吾道:“當時夜色深重,臣看不清來人的麵目,那人隻將銀票拋下便走了。”
聽完韓一良的話,眾人紛紛得意掛起,等他迴話。
崇禎冷笑道:“既然送禮,必然有所求,豈有送禮而不明言所求的道理?莫非這些送禮之人是害怕銀子太多?恐怕是你心存情麵,便來敷衍朕,以為朕好欺負是不是?”
韓一良頓時覺得驚恐,慌忙辯解道:“納賄一事,臣原本隻是風聞,實在不曾知曉姓名。”
崇禎嗬嗬一聲道:“隻是風聞就敢亂言?好了…也罷,朕不是不通情理之人!也不論是風聞還是雨聞,朕嘉許你忠直可信,可你卻越發欺朕了,難道一人都不知曉?你隻是突發奇想而便有此侃侃之論?不必再言了,你將姓名指來,不然以通贓論處!”
崇禎本待要問他姓名官籍,話到嘴邊,又覺有失明察,改口道:“你且細奏上來。”
那人見皇上遲疑,恭聲道:“臣是戶科給事中韓一良,對邊餉一事也曾究心。臣以為各邊糧餉所需終不過數百萬,我大明萬裏河山,舉全國之財力供給自當綽綽有餘,而今隻遼東一隅也難滿足,大可懷疑,但所疑者不當隻是邊將,各臬台州縣官吏也可懷疑,百姓錢糧年年交納,而各庫空虛,無力解發,是何道理?”
聽完這一番話,崇禎的內心居然有幾分感慨,覺得好好生悲涼,曾經強盛一時的大明如今是怎麽了,竟然為了糧餉之事而無可奈何。
韓一良此人首重稼穡,作有《勸農歌》,同時興辦學校,修孔子祠,推行教化。
有詩讚雲:“花城循吏廉平少,二百年來無此官。”
魏忠賢氣焰正盛,全國為其建生祠。河南巡撫郭宗光、巡案鮑奇謀建立戴德祠、安德祠,為官者無不爭獻銀兩,以求魏忠賢一顧。
韓一良卻獨置若罔聞,即使魏忠賢差人催討,亦不理會,因此韓一良盡管政績卓著,也一連七年不得升遷。
崇禎心裏雖有諸多不快,但覺得此人倒也是敢於直言,覺得非常難得。
韓一良雖然把話輕鬆說出,但殿中召對的眾人卻如春雷在耳邊炸響,驚得麵麵相覷,變顏變色,不知如何是好。
韓一良這種不顧別人死活的人,也難怪不招人待見。
崇禎感歎道:“當年宋高宗問天下何時太平?嶽飛說: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命,則太平矣。國庫空虛,銀子究竟去了哪裏,恐怕沒有人願意把事實告訴朕啦?吧”
韓一良苦笑道:“哪裏去了?都送了、花了、貪了。如今哪裏有不用銀子的地方?大明哪個官是不愛銀子的人?若是花錢買來了冠服,恐怕做夢也會想到暴斂錢財撈迴吧!”
聽完韓一良的話,崇禎已經氣得瑟瑟發抖,臉都漲得通紅,而韓一良卻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隻是卻沒人敢打斷!
韓一亮緩了緩,道:“有人說縣官為行賄之首,這實在不是實情啊!說各科給事中為受賄之魁,這實在是胡言!不少人談起貪官汙吏,都最終歸咎於縣官帶頭亂法,實在是皮相之論啊!縣官俸銀不多,一年不過二百兩,花費卻極多,上司要打點,來往的客人要招待,巡按舉薦要感謝,三節兩壽更是概不能少花紅水禮。上京朝覲莫大榮耀,可是花費更是驚人,往往不下三四千兩銀子。若想高升或是調換肥缺,出多少銀子得什麽樣的差事早已成了慣例。”
崇禎問道:“快快說來,究竟是什麽慣例?你且給我說明白了!”
“究竟是什麽慣例?”
此刻眾人神色極是驚諤不安,韓一良這時才覺得自己牢騷發得多了,有些收不住了。但見皇上追問,不敢不答,硬著頭皮道:“各個品級都有成例,總督巡撫最少要五六千兩銀子打點,富庶地方的道台知府要兩三千兩銀子,各州縣衙門的主官佐貳也各有定價,舉人監生衙門胥吏也多因捐銀而得。這上上下下有多少銀子,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裏冒出來的,想要郡守縣令們廉潔,辦得到麽?”
崇禎幾乎背過他後,想要開口,卻又閉住了,道:“繼續說!”
“臣平日寡於交際,閉門自守,但這兩個月來辭卻書儀還有五百兩,何況善於交結,廣為周納之人呢!伏請皇上嚴加懲處,使臣子視錢為糞土,懼錢為禍患,臨財毋苟取,不然文官不愛錢之說,終屬空談。”
崇禎聽得麵色陰沉,默然無語,殿裏一片沉寂。
劉鴻訓見韓一良將官吏說得一塌糊塗,擔心激怒皇上,忙分辯道:“韓一良所言也不盡然,錢禮往來也不盡是納賄,還有人情交際。”
崇禎追問道:“有什麽交際?交際什麽?說明白!”
劉鴻訓解說道:“親友饋贈,禮尚往來,不可與納賄並論。”
周道登接口道:“納賄意在希榮求寵,破不得情麵,以致損公肥私,終成巨貪窩鼠。而人情往來正合尊尊親親之意,與納賄自是不同。”
崇禎冷笑一聲,道:“情麵?什麽情麵?不送禮,不貪墨反而沒有情麵了?”
周道登本欲幫劉鴻訓辯白,未料皇上發問,不由黑紅了麵皮,怔道:“情麵、情麵者,麵情之謂也。”周道登稀裏糊塗的連自己想要說什麽也有些太清楚了。
崇禎見他奏對淺鄙,責道:“周先生想必讀熟了《爾雅》、《毛傳》,做慣了八股文章,迴話自然便古板了。什麽情麵者,麵情之謂也,全是些車軲轆的話,反複陳述,沒有絲毫闡發,說了也是未說。讀書意在經世濟用,要在變通,若死讀書讀死書,國家開科取士,用讀書人做什麽?朕還要你何用?要你們這些尚書何用?”
周道登早已心慌,竟以為皇上又問,瞠目結舌,片刻才囁嚅道:“容臣迴到閣中取書查看明白再奏。”
崇禎怒道:“夠了!休要再胡言!”
眾人哄然大笑,又見皇上早氣青了臉,忙各自掩了嘴,憋著腮不敢笑出聲。周道登窘紅了老臉,用衣袖不住擦拭額頭的冷汗。
崇禎心情極度不悅,目光淩厲地望他一眼,說道:“韓一良所奏大破情麵,忠鯁可嘉,當破格擢用。錢龍錫,迴去記著擬旨,著韓一良實補督察院右僉都禦史。”眾人望著韓一良,各有欽羨之色。
錢龍錫道:“韓一良隻是從七品,督察院右僉都禦史乃是正五品,一下子升得太快,是不是……”
崇禎打斷道:“那有什麽不可的?從太祖高皇帝到朕,曆來都是不拘一格用人的,若都依資曆名望,熬到入閣拜相豈非都是賜杖之年了。朕年才弱冠,如何用得起?”
錢龍錫不敢再說,忙答應道:“臣迴去即刻辦理。”
王永光於是出班道:“皇上,臣有一言請問韓一良。他所講上京朝覲花費尤多,各個品級都有成例,言之鑿鑿,當知詳情,必有所指,請皇上命他明言,舉發貪贓最甚者,以為警戒。臣忝為吏部之長,稽核天下官吏,每年考核,三歲大比,升遷調降但憑卓異與否,並不知什麽成例,然恐左右侍郎與各司分設郎中、員外郎、主事以權納賄,而臣不察。若關係吏部,臣必破得情麵。斷無遮掩庇護之意。”眾人聽了驚懼此人心機之深沉,又喜他代自己開脫罪責,各懷心事一齊望著韓一良。
韓一良聽了,如墜冰窟,方才皇上破格擢用的喜悅登時化為烏有,惶恐道:“臣所言官吏貪風,其實對事而不及人,所舉事例隻是為說理而已。”
崇禎安慰道:“不必害怕,朕與你做主,盡可當廷直言,五百兩書儀既非從天降,又非從地出,到底是何人所贈?”
韓一良不勝遲疑,支吾道:“當時夜色深重,臣看不清來人的麵目,那人隻將銀票拋下便走了。”
聽完韓一良的話,眾人紛紛得意掛起,等他迴話。
崇禎冷笑道:“既然送禮,必然有所求,豈有送禮而不明言所求的道理?莫非這些送禮之人是害怕銀子太多?恐怕是你心存情麵,便來敷衍朕,以為朕好欺負是不是?”
韓一良頓時覺得驚恐,慌忙辯解道:“納賄一事,臣原本隻是風聞,實在不曾知曉姓名。”
崇禎嗬嗬一聲道:“隻是風聞就敢亂言?好了…也罷,朕不是不通情理之人!也不論是風聞還是雨聞,朕嘉許你忠直可信,可你卻越發欺朕了,難道一人都不知曉?你隻是突發奇想而便有此侃侃之論?不必再言了,你將姓名指來,不然以通贓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