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州城短暫逗留了兩日,征西大軍班師迴朝。
有李靜水日夜陪在郭熙左右,沒折騰出任何浪花,那幾名宮中寺人露了一麵後,未見蹤跡。
途徑複州,李桃歌將自囚於大牢裏的莫奚官帶了出來,盡管這名安西重臣百般推讓,聲稱自己犯的是叛國大罪,百死難辭其咎,想要在牢中了結餘生,可李桃歌比他固執,說複州死士屢建奇功,朝廷隻會賞,不會罰,以琅琊李氏擔保,父子二人定會平安無事,莫奚官這才勉為其難相信,但是不洗漱,不更衣,蓬頭垢麵坐進囚車。
對於莫奚官的執拗做法,李桃歌清楚,他是想把罪責全部攬在自己身上,好給兒子莫壬良謀一條生路。
為朝廷效力多年,怎能不知聖人手段,同宗同源的兄弟殺起來都不留情麵,能放過與郭賊為伍的叛將?
好在複州死士迷途知返,隻是抵抗了半日,雙方傷亡也不大,李桃歌又將軍情壓住,這才沒有波及開來,給父子倆敞開生門。
當莫奚官進入囚犯隊伍,頓時炸了鍋,逮住郭熙罵得唾沫橫飛,李桃歌在鎮魂大營與臭丘八廝混半年,啥諢話髒話沒聽過?可莫奚官罵的比軍伍裏的粗人嘴巴都臭,郭熙家裏女眷一個沒跑,死了四十年的太奶都拎出來未能幸免,趕路罵,吃飯罵,睡覺罵,片刻功夫都沒耽擱。
沒過幾天,莫奚官嗓子啞了,郭熙被他罵得渾渾噩噩,起初還迴幾句,後來任由對方破口大罵,歪著腦袋一言不發,疑似中邪後症狀。
惡人還需惡人磨。
李桃歌怕郭熙被他活活罵死,跑過去勸阻安慰,並把莫奚官的囚車放在隊伍最後方,這才避免了郭熙被罵死在途中。
過了固州,進入保寧都護府,一路風平浪靜。
大獲全勝的軍情,已經由官府張貼告示,百姓自發來到官道兩旁,跪倒在黃土中,不停抽泣磕頭,有的還將家中餘糧取出,做成餅,熬成粥,哭著喊著求官兵吃一些。
這一幕,令李桃歌感慨萬千。
有名白發蒼蒼的老嫗,丟掉樹枝做的拐杖,跌坐在路邊,撕心裂肺喊道:“大人們,我兒是複州木鷺營的一名弓手,他叫王有福,入伍兩年,至今沒有音信,你們誰是複州兵,可見過我的兒?!”
來了。
李桃歌平複不久的思緒又被揪起。
攻打沙州,強攻碎葉城,與貪狼軍死戰,其中不乏複州兵身影,太子為了保全保寧軍,莫壬良為了給父子倆洗刷罪狀,硬仗都是由複州兵去打,折損高達六七成,七萬大軍出沙州,迴來不足兩萬,慘烈到了極致。
這名老嫗的兒子,很有可能戰死疆場,埋進了大墳塋,屍骨都無法找到。
老嫗依舊歇斯底裏喊道:“大人們,既然有福從軍入伍,哪怕死了,也算是為國盡忠。聽說複州兵死了很多很多人,活著的也是少胳膊少腿,我不盼他能囫圇個迴來,可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啊!有福他爹死的早,家裏就這一根獨苗,老太婆孤苦伶仃,天天就盼著兒子迴家,你們能不能費費心,把他找到給我,就算是屍首,我也得把他和他爹埋在一處,好讓我們一家人在陰間團聚!”
淒涼的嘶喊聲在官道迴蕩。
李桃歌默默望著老嫗。
數萬大軍靜謐無聲。
許多士卒想起家中雙親,偷偷抹起了眼淚。
柴子義勒馬停在李桃歌身邊,悄聲道:“把這老太婆架走吧,再喊下去,擾亂軍心。”
李桃歌輕歎道:“人能架走,心能架走嗎?她隻是找咱們討要兒子而已,又有什麽錯?”
柴子義勸道:“我知道世侄你心善,可善心未必有善果,她再這麽喊下去,弄的人心惶惶,元嘉說不定會下令把她殺了,把她架走,其實是為了救她。”
“他敢!”
李桃歌咬牙道:“我們在安西出生入死,太子和太師袖手旁觀不說,還把大軍一並帶走,這筆帳沒算完呢,迴到京城再說,光領功不拚命的慫包,憑啥敢來欺淩複州兵家人!我把話放在這,元嘉敢殺這大娘,我就下令兩萬複州兵衝太子鑾駕!”
“咦!~切不可意氣用事。”
柴子義光想捂住那張惹禍的嘴巴,環視一周,慌張道:“你這孩子,盡是少年火氣,不能胡亂說,但凡聖人聽到,不知要掉多少顆腦袋!”
李桃歌望著遠處太子行轅,冷聲道:“說到做到!”
“哎呀呀呀。”
堂堂二品大員急的團團轉,捶胸頓足道:“世侄啊世侄,咱打了勝仗,將士迴京領賞,正是揚眉吐氣的時候,何必為了一名老太婆傷了和氣呢?那是太子,後世之君,不是什麽尚書侍郎家的紈絝子弟,帶兵衝鑾駕,誅九族都不為過,你不為了自己,也得為琅琊李氏,不為家裏,也得為這些將士想想,好不容易拎著腦袋博來功名,轉過頭來自己成了叛軍,犯不上啊。”
柴子義的推心置腹,倒是令李桃歌眼神清澈一些,不再夾雜怒火,他轉過身,沉聲道:“守在老大娘身邊,不許任何人靠近!等大軍走後,再把她送迴家中,另外再送幾錠銀子,夠她衣食無憂即可。”
“諾。”兩名珠璣閣門客領命後,朝著老嫗走去。
“娘!”
伴隨著一聲吼叫,一名大漢跌跌撞撞衝著老嫗跑過來,不小心摔倒後,手腳並用撲向老嫗,將七尺之軀依偎在娘親懷中,嚎啕大哭。
王有福數次攻城,又替大軍攔截貪狼鐵騎,幾經生死,目睹數萬袍澤送命,標準複州死士,鐵打的漢子,從來沒掉過一滴淚,此刻倒在母親懷裏,泣不成聲。
“迴來吧。”
李桃歌鬆了一口氣,對著兩名門客吩咐道。
柴子義更是鬆了一口大氣。
太子與這相國公子的宿怨,險些被一名老嫗挑開枷鎖。
可這隻是好運而已。
若是迴到京城,兩人再因為某些事針鋒相對,又該如何是好。
柴子義搖搖頭,自言自語道:“誰他娘的再說老子差事好當,老子罵他祖宗!”
有李靜水日夜陪在郭熙左右,沒折騰出任何浪花,那幾名宮中寺人露了一麵後,未見蹤跡。
途徑複州,李桃歌將自囚於大牢裏的莫奚官帶了出來,盡管這名安西重臣百般推讓,聲稱自己犯的是叛國大罪,百死難辭其咎,想要在牢中了結餘生,可李桃歌比他固執,說複州死士屢建奇功,朝廷隻會賞,不會罰,以琅琊李氏擔保,父子二人定會平安無事,莫奚官這才勉為其難相信,但是不洗漱,不更衣,蓬頭垢麵坐進囚車。
對於莫奚官的執拗做法,李桃歌清楚,他是想把罪責全部攬在自己身上,好給兒子莫壬良謀一條生路。
為朝廷效力多年,怎能不知聖人手段,同宗同源的兄弟殺起來都不留情麵,能放過與郭賊為伍的叛將?
好在複州死士迷途知返,隻是抵抗了半日,雙方傷亡也不大,李桃歌又將軍情壓住,這才沒有波及開來,給父子倆敞開生門。
當莫奚官進入囚犯隊伍,頓時炸了鍋,逮住郭熙罵得唾沫橫飛,李桃歌在鎮魂大營與臭丘八廝混半年,啥諢話髒話沒聽過?可莫奚官罵的比軍伍裏的粗人嘴巴都臭,郭熙家裏女眷一個沒跑,死了四十年的太奶都拎出來未能幸免,趕路罵,吃飯罵,睡覺罵,片刻功夫都沒耽擱。
沒過幾天,莫奚官嗓子啞了,郭熙被他罵得渾渾噩噩,起初還迴幾句,後來任由對方破口大罵,歪著腦袋一言不發,疑似中邪後症狀。
惡人還需惡人磨。
李桃歌怕郭熙被他活活罵死,跑過去勸阻安慰,並把莫奚官的囚車放在隊伍最後方,這才避免了郭熙被罵死在途中。
過了固州,進入保寧都護府,一路風平浪靜。
大獲全勝的軍情,已經由官府張貼告示,百姓自發來到官道兩旁,跪倒在黃土中,不停抽泣磕頭,有的還將家中餘糧取出,做成餅,熬成粥,哭著喊著求官兵吃一些。
這一幕,令李桃歌感慨萬千。
有名白發蒼蒼的老嫗,丟掉樹枝做的拐杖,跌坐在路邊,撕心裂肺喊道:“大人們,我兒是複州木鷺營的一名弓手,他叫王有福,入伍兩年,至今沒有音信,你們誰是複州兵,可見過我的兒?!”
來了。
李桃歌平複不久的思緒又被揪起。
攻打沙州,強攻碎葉城,與貪狼軍死戰,其中不乏複州兵身影,太子為了保全保寧軍,莫壬良為了給父子倆洗刷罪狀,硬仗都是由複州兵去打,折損高達六七成,七萬大軍出沙州,迴來不足兩萬,慘烈到了極致。
這名老嫗的兒子,很有可能戰死疆場,埋進了大墳塋,屍骨都無法找到。
老嫗依舊歇斯底裏喊道:“大人們,既然有福從軍入伍,哪怕死了,也算是為國盡忠。聽說複州兵死了很多很多人,活著的也是少胳膊少腿,我不盼他能囫圇個迴來,可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啊!有福他爹死的早,家裏就這一根獨苗,老太婆孤苦伶仃,天天就盼著兒子迴家,你們能不能費費心,把他找到給我,就算是屍首,我也得把他和他爹埋在一處,好讓我們一家人在陰間團聚!”
淒涼的嘶喊聲在官道迴蕩。
李桃歌默默望著老嫗。
數萬大軍靜謐無聲。
許多士卒想起家中雙親,偷偷抹起了眼淚。
柴子義勒馬停在李桃歌身邊,悄聲道:“把這老太婆架走吧,再喊下去,擾亂軍心。”
李桃歌輕歎道:“人能架走,心能架走嗎?她隻是找咱們討要兒子而已,又有什麽錯?”
柴子義勸道:“我知道世侄你心善,可善心未必有善果,她再這麽喊下去,弄的人心惶惶,元嘉說不定會下令把她殺了,把她架走,其實是為了救她。”
“他敢!”
李桃歌咬牙道:“我們在安西出生入死,太子和太師袖手旁觀不說,還把大軍一並帶走,這筆帳沒算完呢,迴到京城再說,光領功不拚命的慫包,憑啥敢來欺淩複州兵家人!我把話放在這,元嘉敢殺這大娘,我就下令兩萬複州兵衝太子鑾駕!”
“咦!~切不可意氣用事。”
柴子義光想捂住那張惹禍的嘴巴,環視一周,慌張道:“你這孩子,盡是少年火氣,不能胡亂說,但凡聖人聽到,不知要掉多少顆腦袋!”
李桃歌望著遠處太子行轅,冷聲道:“說到做到!”
“哎呀呀呀。”
堂堂二品大員急的團團轉,捶胸頓足道:“世侄啊世侄,咱打了勝仗,將士迴京領賞,正是揚眉吐氣的時候,何必為了一名老太婆傷了和氣呢?那是太子,後世之君,不是什麽尚書侍郎家的紈絝子弟,帶兵衝鑾駕,誅九族都不為過,你不為了自己,也得為琅琊李氏,不為家裏,也得為這些將士想想,好不容易拎著腦袋博來功名,轉過頭來自己成了叛軍,犯不上啊。”
柴子義的推心置腹,倒是令李桃歌眼神清澈一些,不再夾雜怒火,他轉過身,沉聲道:“守在老大娘身邊,不許任何人靠近!等大軍走後,再把她送迴家中,另外再送幾錠銀子,夠她衣食無憂即可。”
“諾。”兩名珠璣閣門客領命後,朝著老嫗走去。
“娘!”
伴隨著一聲吼叫,一名大漢跌跌撞撞衝著老嫗跑過來,不小心摔倒後,手腳並用撲向老嫗,將七尺之軀依偎在娘親懷中,嚎啕大哭。
王有福數次攻城,又替大軍攔截貪狼鐵騎,幾經生死,目睹數萬袍澤送命,標準複州死士,鐵打的漢子,從來沒掉過一滴淚,此刻倒在母親懷裏,泣不成聲。
“迴來吧。”
李桃歌鬆了一口氣,對著兩名門客吩咐道。
柴子義更是鬆了一口大氣。
太子與這相國公子的宿怨,險些被一名老嫗挑開枷鎖。
可這隻是好運而已。
若是迴到京城,兩人再因為某些事針鋒相對,又該如何是好。
柴子義搖搖頭,自言自語道:“誰他娘的再說老子差事好當,老子罵他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