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裏不停地有好消息傳出來,察爾部落南下被楊家將攔截在武州,察爾人損失慘重,已經無力攻破關隘南下了。


    沒幾天,又是一個好消息,燕國公大捷,察爾人在雞鳴驛被燕國公指揮邊軍圍殲,損失超萬人。


    按照聖上的吩咐,對在京城的定國公以及夫人進行了賞賜,並將楊國棟從武毅將軍升為都衛大將軍。


    這個封賞搞得風風光光,賞賜的物品拖了有半條街道,連帶著連續兩天,到定國公府道喜的官員排到了街口。


    朝堂裏在鬆口氣的同時,也沒有耽擱,又從揚州和京城的糧倉裏起運了幾萬石的糧食前往幽州,十多萬大軍可千萬不敢在這個時候斷了後勤保障。


    這也幸好是,揚州、杭州和姑蘇周邊的水稻增產,再加上眼看著晚季稻又要收了,倉裏的稻米哪怕全部運走都沒關係。


    袁睿對楊家將是如雷貫耳,從小家裏窮,沒有電視看的時候,他聽得最多的就是收音機裏的楊家將,可以說評書當時比流行歌曲都有人氣,楊家將啊,神級存在!


    他也不能免俗,陪著郡主在一個上午走進了楊家的大門。


    定國公很給麵子,當然是魏國公和嘉義郡主的麵子,不但親自出麵接待他們,閑聊了幾句,還特意吩咐,楊家少公子和少夫人,也就是楊國棟的兒子兒媳一起出麵接待。


    楊家將已經到了十四代,按照輩分,上代定國公楊至信,本代定國公楊正平,大將軍楊國棟,少公子楊清鋒。


    楊清鋒人如其名,好像一柄剛出鞘的寶劍,光芒四射。


    郡主說,楊清鋒的武藝在整個大夏年輕一代中足以列入前三,精通兵法韜略,未來是不可限量的一個帥才。


    但袁睿和郡主跟此人聊天,竟然發現楊公子完全沒有少年人的那種輕狂和自負,非常的低調,也非常的踏實。


    和袁睿說起學問,沒幾句就讓袁睿這個算是冒牌的小進士冒了汗,不是袁睿多吃了這麽多年的大米飯,混了這麽多年的網絡,差點出醜。


    幾人談得盡興,少夫人甚至跟郡主約好了下次見麵的時間,兩人才告辭迴家,一路上,袁睿被郡主鄙視得恨不能跳車走迴家,讀了十多年書的一個進士連個侍衛都不如。


    當天晚上,袁睿實在氣不過,逮著機會算是狠狠報複了一下郡主,以至於第二天,郡主很晚都沒能從床上爬起來,讓袁睿稍微得意了一把。


    袁睿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差距,沒辦法,想以後完全清閑是不可能的,現在能做的隻能是抓緊時間補課,不然以後混官場還真容易出錯。


    身邊正好有現成的老師,他幹脆直接把孟大學士這個便宜老丈人接到了府裏,破天荒地開始主動學習了。


    九月到了,京城的天氣徹底涼爽起來,據聽說幽州降溫很大,工部特意將今年的官兵棉衣做了改進。


    主要是用料,很保暖,但是重量沒有增加多少,還按照袁睿的建議特意加了一些染料,能稍微起到一點防水的作用,水沁得比較慢。


    這個事情費了袁睿蠻多的時間,這幾年,幾乎每年,袁睿都會想著來改進最初的設計,不斷利用現有的材料對棉衣進行完善,每次都能有一點的進步。


    袁睿其實最想的還是棉花,對於北方來說,羽絨其實不算很好的東西,動物皮毛稍微好點。


    但是太笨重了,平時穿穿保暖還行,但是遇到正麵作戰,這麽一大套皮毛,連手都伸不開,還別說抗擊敵人了。


    忙完棉衣,工部才剛剛開始製作,袁睿連偷懶的時間都沒有,就又開始忙了。


    晚季稻陸陸續續的開始收割了,這也是袁睿下半年最關注的事情,今年是第一年,非常關鍵。


    袁睿幹脆帶著齊峰和阿牛師徒兩人還有幾個家丁開始了京城周邊的巡視。


    是的,小阿牛也有好事,這個小子不知怎麽被齊峰看中了,雖說年紀稍微大了一點,已經快十六了。


    但是還算好,不算太晚,現在如果抓緊時間練習,多下工夫,勤奮點,有戲。


    “老人家,現在這個晚季稻跟早稻相比,你覺得有什麽差別嗎?”


    袁睿一邊在水田邊查看水田裏快要成熟的水稻,一邊問著也在田地邊的一些老人家。


    “公子,這個晚季稻,穗子確實不少,可是就是癟的多了點。”


    “癟的多,會不會是肥料沒有跟上,”袁睿也不懂。


    “那還不是,我們晚季稻用的肥料比早稻還多了點。”


    “晚季稻比早稻時間是不是短了?”


    “公子,說反了,晚季稻比早稻的時間還長,成熟還晚了些。”


    袁睿一下子糊塗了,他還真沒注意到,對於這些晚季稻,他懂得也真不多。


    這麽多癟穀是他原來沒有想到的,問題到底在哪,其實他也不知道。


    沒走多遠,他已經和幾位老人家聊了,大多數是癟穗的問題。


    “老人家,現在晚季稻收成能填補家裏的肚子嗎。”袁睿又問了一位老人家。


    “不瞞公子,確實比原來好了很多,本來早稻五成給了主家,三成交了賦稅,剩下二成隻要不是遇到荒年,混上野菜也就僅能勉強活命。現在呢,官府說了,晚季稻,賦稅隻要二成,五成給了主家,我們能留下三成,確實是比原先好多了。”


    袁睿聽他說完,好不容易才算明白。


    按照一家五口人,二十畝水田,原先最多收成六、七十石,能留在手裏的也就十石左右,一石一百二十斤,換算到後世也就千斤上下,一家五口確實有點勉強。


    現在不一樣了,二十畝水田,增產下來,早稻可以留下二十多石,晚季稻可以留下三十多石,這樣算下來差不多一家五口每人一千多斤,完全不是以前那種狀況了。


    “公子,以後官家賦稅真能按照這樣的收法不變嗎?”


    “老人家,放心,以後一定比現在還好,一定!”


    “不瞞公子,這樣就好了,我們能吃飽,還能有點餘頭。”


    聽他說完,袁睿心裏感歎,中原的老百姓還是太善良了!


    其實按照他的想法,未來,雙季稻完全推廣開,主家的五成是不變的。


    賦稅如果能降到二成,百姓手裏至少剩下三成,不但可以吃飽肚子,還有餘糧可以換其他生活用品。


    不用幾年,整個江淮地區的百姓都會過上好日子。


    袁睿迴到府裏還沒有來得及好好休息,郡主急匆匆的跑來,邊關送到朝堂的戰報到了,雲州遭到察爾人突襲,損失慘重,目前正在代王的指揮下,拚死守城。


    而察爾人又是虛晃一槍,畢加羅汗親帥精兵再次從雲州邊上略過,直接殺向雲州東的尉州,與脫脫不拉的六萬大軍從尉州東、西兩個城門攻進了尉州,洗劫一空後向北逃竄。


    袁睿看著戰報,沉思了好久,他對於軍事這塊沒有概念,也不知道行軍布陣的事。


    但是他總覺得哪個地方好像不對勁,察爾人為啥每次掐的都這麽準,連續幾次抓戰機抓的這麽好,不但有效避開重兵防守的地方,還能快速襲占城池,劫擄財物,沒道理啊!


    “郡主,我記得,察爾人在漠東興起的時間也就十年吧,他們怎麽發展的這麽快!”


    “花刺人當時就是因為蒙人分裂才抓住機會在草原站住腳的,幾年前,花刺大汗病亡,幾個兒子因爭權陷入內鬥,讓花刺幾十年的發展夢想變成了泡影,迴到了最初的分裂狀態。”


    “當時,察爾人還是個中等部落,人口,兵力都排不上號。可是他們先是打了興和、萬全,然後又打永寧,雖說都是小城,但是搶劫的物資卻不少,讓他們得以快速的吞並了周邊的幾十個大小部落,從而成為了漠東的最大部落。”


    “兩年前,你知道的,他們利用沙達汗南下的時機,偷襲應州,劫擄了大批的軍資裝備,從而讓部落在這兩年的時間得以更加快速的發展壯大。”


    “郡主,他們發展這麽快還能理解為有了能人,找準了時機,但是這麽多次南下,他們為什麽每次的時機抓的這麽好,我覺得不太能理解。”


    “幽州,並州這兩個大城我們不多說,可是像雲州、武州這些城池,他們每次都能在最好的時機發起進攻,還能避開重兵,襲城成功,難道不奇怪嗎!”


    “郡主,我都懷疑,這些邊關中不是有他們的接應吧。”袁睿玩笑了一句。


    可是等他說完,臉色立馬變了,而郡主聽完也是一驚,看著袁睿,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品通天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蘇打不摻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蘇打不摻水並收藏無品通天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