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的事情,袁睿根本不知道,他這段時間一直在家裏哪也沒去。


    從鬆江迴來之前,他同時對朝堂吏部和淮王府發了文書,將在鬆江的所作所為做了詳細說明。


    沒辦法,自己還是個官呢,沒有允許輕易離開是有罪的。


    首先吏部迴複是已經正常備案,因袁睿是淮王府從事,吏部不做安排。


    淮王府也迴複了,因為淮王還在邊關,說明已將文書轉送隴州,讓他在家等著就好。


    這下,袁睿高興了,終於不用忙那些不知所謂的公務,在家養花釣魚不好嗎!


    上次徐小姐來了,好多天一直沒走,袁睿都有點奇怪,不過看她和小河兩人很是合得來,幾乎形影不離,袁睿也就釋然了,難得有個投緣地,多待也算正常。


    但是跟著袁睿下過幾次田,徐小姐忍不住了,對於他一些做法,她完全不明白。


    袁睿經常帶著他們兩個到單獨預留的那個水田去,這算是袁睿特意安排的試驗田,已經連續兩年了。


    熙寧九年收下的最大穗的稻子,熙寧十年開始第一次嚐試,確實是按照精細化種的。


    不但在育苗時特別小心,就是在生長過程中,施肥,除草,加水,防水,袁睿找的是當地很有經驗的老農。


    熙寧十年,第一次嚐試,這塊田平均畝產到了五百三十斤,放眼江淮,可以說已經是高產了。


    在這些收獲的稻子中,又經過了再次篩選,留下了更好的稻種。


    熙寧十一年進行了第二次嚐試,平均畝產到了五百八十斤,別看這增長了五十多斤,但袁睿知道,這個方向是對的,這樣慢慢把種子優化出來,做好防護,未來會更高。


    今年是第三次嚐試,袁睿偷偷做了安排,在育種時,特意提前了,還放在了房間裏做了升溫處理。


    他還不顧其他人反對,提前半個多月就讓人種了下去,每天過去查看情況。


    徐小姐來了幾次,聽袁睿和幾位老農閑聊,慢慢了解清楚了。


    她不是那種五穀不分的嬌小姐,國公府很多田產都是她管理的,農產方麵她也懂不少,可是袁睿這個做法,她沒有聽說過。


    再聽他跟老農的一些對話,對水稻種植的想法,徐小姐還沒明白。


    聽著他跟老農吹噓今年畝產預計可達七百斤一畝,徐小姐一愣,開什麽玩笑,稻子能收七百斤意味著什麽,她可是知道的。


    單單國公府那萬畝的水田,每畝增收三百斤,就是三百萬斤,足夠邊軍三萬人維持一月,這還得了。


    她立馬在邊上開始詳細問了起來,袁睿看著她滿臉質疑的神色,倒是沒有著急跟她解釋什麽。


    直接跟她打了一個賭,沒有七百斤,袁睿專門送一件禮物給她,知道她滿意為止。


    如果到了七百斤,徐小姐隻要幫他個忙就行,簡單,揚州這邊的國公府田產要按照袁睿的要求來種,隨他怎麽安排,不能提出異議。


    袁睿估算了一下,按照現在的這個栽種管理,平均畝產七百斤是可以達到的,但他的目標確實八百斤,這也是原始種植所能達到的最高產量。


    當然,今年袁睿還有一個殺手鐧,就是在江淮地區讓雙季稻大範圍種植,這就不是簡單的提升畝產了,而是翻倍。


    他的想法,就是在6月底之前把一季稻收了,馬上栽種二季。


    當然,二季稻的育苗早就已經開始了,隻要這邊把稻子收割,馬上種下去。他就想試試,二季稻在9月中下旬前收割出來,隻要這個做成了,整個大夏的糧食危機也就解除了。


    徐小姐在六月十五就到了袁家,她從袁睿家離開也就一個多月,為了就是水田畝產到底能出多少。


    這十多天,三人是天天圍著水田轉悠,有時惹到看在邊上的大山也是傻傻的笑。


    袁睿這次去鬆江,發現一個問題,就是身邊沒有能替自己辦事的人。


    齊峰太瀟灑了,對一些雜事根本看不上,當然也不屑去做。


    袁睿就想著要不就讓大山跟在自己身邊跑跑腿,官場,家中裏裏外外的一些雜事。


    這次袁睿完全按照最正常的收割模式,一顆顆金黃的稻粒分成幾大堆堆滿了整個院落。


    這是袁睿要求的,好的一堆,中等的一堆,小的一堆,但是都算在總產內。


    七百一十二斤,這個產量其實袁睿都沒想到,在這種原始農耕狀態下,稻種沒有雜交育種之前,原則上六百斤是最好的結果了。


    這次突破了江南稻田的畝產最高,應該是裏麵有很多人為客觀因素,精心育種管理是關鍵。


    這個畝產量是特殊性的,一般百姓家裏大部分稻田達不到,但是袁睿相信,就算是正常耕種平均過六百斤是完全沒問題的。


    徐小姐是全程盯著的,每一鬥都很仔細,最終結果出來,她也是吃驚不已。


    站在水田邊上,看著袁睿臉上淡淡的笑容,徐小姐不禁想起他的話,不敢相信地問了一句。


    “水田畝產真能突破一千斤嗎?”


    “目前單季一千斤,按照現在的耕種形式,確實做不到,可是你沒注意嗎,看看他們在做什麽?


    ”袁睿笑著指了指水田裏正在勞作的百姓。


    “這是在插秧嗎?不是剛收割完沒幾天!”


    “前幾天收完後,我就讓人把地全部翻了,又上了肥料,續了水。一直養著地,現在秧苗長大,就可以再插秧了!”


    “什麽,你這是又種一季,我隻聽說越州那邊有種兩季的,江南能行嗎?”


    “沒事,總要試試,這季稻如果能趕在9月底前收割,就可以。”


    “那要是兩季稻,豈不是,豈不是,整個江淮都可以......”


    徐小姐算不清了,江淮之間雙季稻,再加上畝產提高近一倍,僅僅是揚州千萬畝的水田,增長一千斤一畝,一千萬畝是多少來著?


    “沒有那麽多,你想多了。”


    袁睿好像知道徐小姐在想什麽,笑著說了一句。


    “不過,真正如果能夠做到,按照目前大夏的人口,百姓可以擺脫饑餓之苦。”


    “明年,我要在你們魏國公的水田裏試種,當然這麽多的田地,不能像這樣精致地管理了,就按照普通百姓家的種法就行,早季能到五百,晚季不低於五百我就滿足了,全年一千斤我還是有信心的。”


    三天後,袁睿帶著小河,跟著徐小姐一起到了通海,這次不能不來,陸二公子又要成親了,不管從哪個方麵來說,這樣的喜事袁睿都要來。


    這還要從二公子受傷說起,後來得知情況,孫家很是過意不去。


    作為鬆江的首戶,竟然沒有提前發現一點痕跡,讓袁睿和二公子犯險,很是不應該。


    孫家不但派人送來好多禮物過來,孫家主事人,孫家幾位晚輩也先後過來探望,其中就有被二公子救過的孫家二小姐,孫依蘭,按說是不太方便的,可救命恩人可以理解。


    就這樣,孫家二小姐經常來看看,平時說說話,兩人還真就有了意思。


    沒多久,孫家老太爺親自上門,跟陸家老太爺說了意思,希望跟陸家聯姻,二小姐嫁與二公子做平妻。


    眼看著二公子身體完全康複,兩家將婚期定在本月初六。


    七月初五,幾人來到陸家大宅,客人已經很多了,很多賀客三天前就到了。


    袁睿不想太早,最主要的原因是徐小姐,這個妹子就想來湊下熱鬧,跟小河嘀嘀咕咕了一路。袁睿很是無奈,再看看齊峰一臉的壞笑,更氣不打一處來。


    這是大夏獨一份的嘉義郡主呢,現在偷偷摸摸的到了陸家,知道的這是給二公子麵子,不知道的還以為陸家不識好歹,怠慢了郡主。


    還別說,仆從下人不認得,很多客人也不認得,可是二公子認得,第一眼看到徐郡主跟小河一起進來,人是呆的。


    現在不像以前,雖說徐郡主是國公之女,但也算平民百姓,眾人相交更多的是相互間認同。


    這次不一樣了,聖上已經賜封嘉義郡主,別說在通海,就是揚州,京城,沒有幾個看到不用行禮的,要是滿堂賓客知道嘉義郡主來,都要來叩頭見禮。


    他一下子都不知該怎麽見禮了,還是徐郡主穩重,擺了擺手,聲明自己就是跟著妹妹來湊湊熱鬧的,不代表任何人,也不用顧忌她的身份。


    可二公子哪裏敢這麽認為,趕緊將此事告知了自己的父親和大哥,即使不大張旗鼓,也不能完全忽視好不!


    二公子將徐郡主讓到了後院,這時老太爺和陸鳴,大少奶奶袁晴,二少奶奶張氏都過來了,甚至家裏的三個孩子也都來了,一起給郡主行禮。


    郡主也不矯情,等陸家眾人見禮完畢,先把老爺子請起來落座,又把兩位姐姐親手拉起來,寒暄了幾句。


    就連對著孩子,她都沒有忽視,從行李中拿了幾樣貴重物品作為禮物。


    老太爺的意思是請郡主做首位,郡主感覺不妥,她就想找個安靜的地方隨便就好。


    最後還是袁晴給了建議,就由兩位少奶奶在後宅招待郡主和小河,目前還是不聲張為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品通天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蘇打不摻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蘇打不摻水並收藏無品通天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