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兩天,袁睿足不出戶,宅在家裏看書寫字,甚至他都想著要不,把以前的書拿過來幾本寫寫,打發一下時間,科舉考試,他擔心不多,進士不敢說一定考上,中個舉人應該沒事,現在考的幾本書他自問學的還不錯。


    也趁著這兩天的空閑,袁睿又把家裏自己和父親的書房整理了一下,看得出原來的兩任主人非常喜歡讀書,家裏的古籍擺滿了書架,對於曆史感興趣的袁睿確實很高興,他知道現在的書籍很難得,可跟後世曆史書有很大差異的,比真實曆史還要真實。


    他把自己感興趣的古籍專門收集整理在一起,沒事的時候就拿過來翻翻,有時還做點筆記,還別說,有些資料還真是他以前都沒有查到的,讓他又有了新的思考。


    同時,他又把父親遺留的一些書信,筆記以及心得做了整理,特別是書信,他確實想著看看父親有哪些故交,關係好的又是誰,別人家到時找上門都不知道。父親進士出身,包括鄉試,會試,同年一大把,總有那麽幾個關係好的。


    但是看完書信,袁睿有點失望,從書信來看,感覺不到所謂後世死黨那種,大部分就是一些正常的往來問候,探討一下治理地方的心得和思路。他哪裏知道,袁父其實也是一個書呆子,做事比較刻板,就不是私下結黨的性格,跟好友保持的大部分是正常的公務關係。


    也幸好兩世袁睿都算宅男,耐得住性子,有時下午清閑的時候,也會去後院菜園種種菜,這下連王伯都驚住了,以前可從來沒有這種事情發生,不過王伯也不問,袁睿出來走走,緩緩腦子,他還更欣喜一些。


    這天袁睿又是閑無聊的走進了父親的書房,他想來拿本書,有個問題沒搞懂。


    剛剛拿書準備往外走,看到隔壁的房間裏,小河正在收拾,他有點奇怪。


    “小河,你幹嘛呢?”


    “少爺,沒事,我收拾一下房間,有點灰。”


    “哦,這個房間,你是每天都收拾嗎?”


    “那沒有,我娘說了,這個房間三天整理一下就行。”


    “不是都沒人住了,王嬸還這麽勤快幹嘛。”


    “娘說了,夫人以前非常愛幹淨的,要我多注意,前兩天下雨,又受潮了。”


    袁睿笑了一下,說起來,他也有好久都沒進來過了,可能是怕睹物思人吧。


    看到床邊有點濕,袁睿輕輕的走到小河邊上,幫著小河拉了一下。可能是沒有注意力道,床是拉開了,可是床頭的東西順著縫隙掉到了地上,砸在方磚上,“咚”的一聲。


    小河不好意思的衝著袁睿笑了一下,趕緊伸手拿起了一個小小的包裹。


    “沾泥了,我娘要是知道,肯定罵我。”


    “沒事,沒事,我搞的。”袁睿趕緊安慰她。


    “我把這個方巾拿去洗洗,不能讓娘看到。”小河趕緊打開包裹,拿出東西。


    看到裏麵的東西,袁睿就是一愣,裏麵是兩件東西,一個簪子,一把匕首。


    袁睿不由自主的拿起了那把匕首,也就一尺長,牛皮套,古樸圖案,外觀看起來很普通。輕輕拔出,竟然不是銀白色的那種,刀身是青色的,閃著寒芒。


    袁睿仔細的把匕首翻來覆去的看了好幾遍,隻有兩個小篆字,昆吾。名刀名劍袁睿聽過一些,什麽幹將、莫邪、湛盧、魚腸劍、錕鋙刀等等,一個小小匕首叫昆吾的確實沒聽過。


    對於剛才匕首掉地上的聲音,袁睿也有點奇怪,重物掉在地上不應該是這樣的聲音。


    袁睿蹲下身,輕輕摸著地上的青磚,還真被他發現了。


    袁睿把青磚打開,底下又是一層,再搬開青磚,下麵露出一個小鐵箱,雖然看起來很小,竟然搬不動。


    袁睿讓小河把大山喊過來,他沒想瞞著大山、小河,這兩個人要是不能信,那就沒人信了。兩人好不容易才把箱子搬出來,箱子方方正正,兩尺不到。


    箱子裏一堆金子,兩個小盒子,裏麵是首飾,看起來沒有什麽特別,但是袁睿總感覺哪裏不對,但是一下子卻說不清楚。


    袁睿在家已經修養好幾天了,還別說,經過這麽久的純休息,他感覺自己好多了。現在不管是空氣環境還是餐食都是綠色環保無汙染。袁睿最喜歡吃的就是院後菜園裏的各種菜,也就是地方夠大,王小河非常勤勞,不停收割,不停的栽種,否則按照袁睿這個吃法,估計一個月後就被吃光了。


    人沒有前後眼,要是沒有後麵一些事情,他還是想不到那麽多,作為一個單純的書生,想著就是為了每年可以節省一些賦稅,畢竟中舉後享有更多的減免,現在想想可能偏了。


    這天袁睿出來透下氣,正好看著王伯和大山準備出門,就隨口問了一句,聽說王伯帶著大山到田裏插秧,他興趣來了,這麽久還真沒去田裏看過,自己怎麽說都是一個小地主,連田地都沒下過,太不稱職了。


    跟著王伯往田裏去,王小河看到非要跟著,也就帶著她一起。路上得知,家裏的田產大部分佃出去了,隻特意留了不到三畝的水田,種點稻子自己吃,也就是一家人一年的口糧,現在正是到了插秧的時候,今年看著年景好,收成應該不錯。


    袁睿本來還奇怪,這麽多田,隨便哪家留一點都夠吃的了,沒有必要自己種。可王伯說的是家裏就那點事,也不需要自己做,閑著也是閑著,找點好稻種,再用點心管理,打下的稻米比外麵好吃。這三畝水田不多,自己跟大山兩人完全可以忙得過來,同時也讓大山知道種田關注什麽,以後管理田產也容易些。


    王伯是感恩的一個人,他想法很直接,自己全家不會離開,以後管家就讓大山做,雖然有點自私,但他無愧,大山厚道,做事實誠,就是稍微有點遲鈍,不過憨點好。


    真正下田,袁睿沒想過,不是矯情,農村出來的,幹過農活,插秧這個工種,看著就會,是現在這個身份不允許了,到田間地頭以及算是親民了,幹活就是自己真的想,王伯也會作死攔住的。


    王伯預留的水田邊上就是一塊塊的大田,這時已經有好多百姓下到田裏,正手腳不停的插著秧苗。袁睿也不耽誤王伯幹活,自己順著田埂慢慢走著,王小河笑嘻嘻的跟在後麵,她可不是來幹活的,當然王伯也沒想著讓她下田,還是一個小姑娘呢。


    袁睿順著田埂慢慢溜達,現在的江南這一大片水田建設已經基本成形了,以後的幾百年就是按照這個框架來生產的,後世也就是簡單的做了微調,再就是科技進步,雜交水稻的研究使產量直接翻倍。他自己也知道,這塊能力有限,研究雜交那不是自己可以做的,翻倍不要想了,稍微提升一點,還是比較靠譜的。


    不過這之前,他要好好研究一下,首先是優質的種子,育苗時再多花點功夫,做好了,也就基本成功了一半。當然這些也要慢慢來,需要至少三五年的摸索,不斷嚐試,不斷改變,終究會達成自己的目的。


    現在的水田畝產大部分在三百斤左右,好點的可以到三百五六,收成不好的時候隻有二百多斤。後世他知道的,大鍋飯不做參考,分到戶後,畝產差不多到了六百斤,後來一度到了千斤,這還是普通的水稻,要是雜交水稻,差不多翻一倍。所以,他估計按照現在的耕種水準,到五百斤一畝還是可以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品通天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蘇打不摻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蘇打不摻水並收藏無品通天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