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不亮兒張春福領著張初一、顏紅軍哥倆準備倆下山。
還沒出院子,李有田趕著馬車來了。沒一會李富貴扛著五六半也來了。
“春福叔,您這大包小包的,快上馬車,俺們送你們去公社。”
“整那老麻煩幹啥,慢慢溜達唄。”
“沒事,俺們也去供銷社一趟,把鄉親們要的東西捎迴來。”
這快過年了,屯子裏老胳膊老腿的人不稀噠跑那麽遠,往年都是讓李有田趕馬車一趟捎迴來。
有帶鍋碗瓢盆的、有帶油鹽醬醋的,臘月裏大雪封山,屯子裏的鄉親們一采購就是一兩個月的。
三人還在這客套著,再看那麵張初一和和顏紅軍倆人已經把東西都扛上了馬車。
“走啦師傅!快點的。”
“成吧,有田那你辛苦一趟,你們把家夥事準備好,年根兒了不太平。”
“放心吧,妥妥滴。咱們現在出發,我倆趕晚上迴家吃飯。”
坐在馬車上的張初一望著兩邊的雪景,不禁感歎道,這時間過得真快啊。
這也就是和老爺子、紅軍一起下山。以後要自己了直接把東西放的獸欄裏就行。
張初一估麽著馬車也就一小時七八公裏了不得了,等典韋長大了咱也有四驅的交通工具,不比馬車快多了。
路上張春福也沒閑的,給哥倆講著沿途的蹤。
這個是兔子蹤、那個是麅子蹤、瞅瞅還有小老虎和狐狸的。
到了紅旗林場,李有田他們還要采購東西當天趕迴屯子,就在林場邊上分開了。
張春福領著倆小子背著幾個大包裹七拐八拐到了一排小樹籬笆圍著的院門口。
四柱落地,五晽五揪,推刮到頂,窗戶紙糊在外,典型的東北風格老房子。
“挺快啊老頭子!”
於大娘早就在堂屋燒著火等著,一聽到動靜兒趕忙出來。
“嗯,有田他們駕馬車捎我們下來的,初一你見過,這是紅軍,也是個好小夥子。”
“大娘好!”
哥倆趕忙問好。
“是爹來了嗎?”
屋裏傳來了一聲問話,正是張春福的姑娘。
張春福一聽聲音就想往屋子裏竄,被於大娘一把拉住,這才想起來外麵冷。
“春花,爹身上涼就先不進去了,在堂屋烤烤火。
爹給你帶了不少好玩意兒,中午讓你媽給你燉肉吃!”
“嗯啊,還是俺爹對俺好!”
“孩她媽,你跟閨女商量商量,讓女婿想想辦法,初一和紅軍晚上倆人得住下湊合一晚上,明天一早趕時集兒完了再迴屯子。”
“等會我問問,你們先坐下喝點水,來孩子,烤烤火。”
“給你們添麻煩了大娘。”
“不礙事!”
等三人身上熱乎了,老爺子趕忙進裏屋抱小外孫去了,隔輩親隔輩親,可把老爺子樂壞了。
於大娘這邊開始生火做飯,張初一哥倆也不是那沒眼力勁的人,一個在院裏劈柴,另一個在屋裏幫忙燒火。
不一會兒,飯菜的香氣飄了出來。
隔壁一個胖大嬸趴在自家籬笆上拿個鼻子使勁兒的聞,恨不得就上一碗大米飯。
“春華啊,家裏這是來且啦?小年就燉上肉啦。”
於大娘從張春福他們帶來的野豬肉上劃拉下多半斤帶肥膘點點,用草紙一裹,往院裏走去。
“她嬸子,這不是老頭子下山了麽,帶了幾斤隊上分的野豬肉,平時多虧了你照顧俺們家春花。
這點肉拎迴去嚐嚐,沒多少也算給小年加個菜。”
“哎呀我說老姐姐,你這太外道了不是?整的我都怪不好意思了。那就謝謝了啊,有啥你招唿。”
遠親不如近鄰,這就是這個年代的鄰裏關係,處的跟一家人似的。
不想後世都是鋼筋水泥土,平時連樓上樓下住的是誰都不知道,說的最多就是業主群裏“收到”倆字。
那有人問了,這麽好的關係還不多給點肉,可不滴,這個特殊的年代可不能太高調。
屯子裏還好說,知根知底。擱外麵可得小心謹慎,偶爾一燉肉沒人說啥,可要是天天胡吃海塞。
講話了,誰家要是燉個肉,隔著半條街都能聞到。
那不得惹一身麻煩,就是那些個七八級大工匠,一個月工資八九十塊錢,也不敢天天吃肉喝酒。
好些人都是拿著肉上野地裏燉好了,再拿迴家吃。
笑你無恨你有,啥時代都不缺那嚼舌根子的小人。
快到晌午,一個三十來歲的漢子穿著藍黑色的勞動步工作服推著自行車迴來了。
“哎呦,這倆小夥子是誰呀?”
看到院子裏劈柴的哥倆,推車的漢子以為走錯門了,還四處瞅了瞅自家大門。
“永旺下班迴來啦,這是你爹新收的徒弟張初一,那個是顏紅軍,都是上一批分到榆樹屯的知青。”
“哎呦,知青啊,這咋幹上活了,快快快,屋裏請,俺這輩子我就佩服文化人。”
蘇永旺把哥倆邀迴屋裏,從裏屋櫃子裏拿出來兩盒煙,又抓了一大把花生瓜子放在鐵托盤裏。
“爹,您迴來啦,坐坐坐!那麽外道幹啥!哎呦,老爺子可輕易不收徒弟,當初我還想跟著他跑山了,都沒收我。”
幾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話,蘇永旺身上有著東北人特有的豪爽好客,再加上在食堂幹久了自來熟的性格,沒一會哥仨打成一片。
東北菜講究兩個詞,卻黑和粘糊。
卻黑是醬油放的多,東北人做菜重口重味兒。
粘糊是東北產土豆,啥菜都喜歡用燉、熬、熥!一大盤子黏黏糊糊的賊好吃。
下午蘇永旺還要上班,就沒喝酒,因為晚上就是小年夜,還要包餃子。
中午就簡簡單單倆菜,小蔥卷豆腐皮和大燴菜。於大娘舀了一大碗和春花抱著孩子在裏屋吃。
爺四個圍著灶一旁的小桌子庫吃庫吃一頓炫,小蔥就幹了一小捆,張春福就著飯局把晚上的事跟女婿提了一嘴。
開飯前張初一和顏紅軍哥倆當著蘇永旺和春花姐的麵,一人給了小家夥五塊錢壓歲錢。
幾個人推推搡搡半天,還是張春福攔住這才收下。
張春福上一世的經曆自然也懂得人情世故,人家對咱好,咱不更得掏心掏肺麽,尤其馬上過年了,來的是張春福閨女家,這也算間接的給老爺子長麵兒不是。
這年頭兒誰家也沒有餘糧,所以蘇永旺一開始嫌人多,有些個小情緒。
在看到老嶽父拿來了小二十斤野豬肉,還有張馬鹿皮,張初一這哥倆又會來事,心裏也沒了芥蒂。
聽說晚上哥倆得住一晚上,痛快地安排住在食堂宿舍裏,正好快過年了,空出來幾張床。
吃飯的時候張初一側麵向姐夫打聽了一下收購站,得知收皮子給的價兒太低。
供銷社也不去了,手裏一沒錢二沒票,還是明天早上去時集兒賣了紫貂皮子再說。到時候不行找姐夫換點票兒。
這年頭食堂都是肥差兒,中午顏紅軍的紅包就是張初一給的,本來想一人給十塊,可是囊中羞澀。
可張初一忘了這個年代都是論毛票的,一出手五塊錢,已經算頂天兒了!
張初一深知人脈的重要性,這路子要鋪好了,以後幹個啥也方便。
通過跟蘇永旺的聊天,這人也不是個等閑之人,一點根基沒有,能在林場的後勤食堂上一幹就是這麽些年,自然有過人的本領。
算了,先不想別的了,包餃砸,過小年兒!
還沒出院子,李有田趕著馬車來了。沒一會李富貴扛著五六半也來了。
“春福叔,您這大包小包的,快上馬車,俺們送你們去公社。”
“整那老麻煩幹啥,慢慢溜達唄。”
“沒事,俺們也去供銷社一趟,把鄉親們要的東西捎迴來。”
這快過年了,屯子裏老胳膊老腿的人不稀噠跑那麽遠,往年都是讓李有田趕馬車一趟捎迴來。
有帶鍋碗瓢盆的、有帶油鹽醬醋的,臘月裏大雪封山,屯子裏的鄉親們一采購就是一兩個月的。
三人還在這客套著,再看那麵張初一和和顏紅軍倆人已經把東西都扛上了馬車。
“走啦師傅!快點的。”
“成吧,有田那你辛苦一趟,你們把家夥事準備好,年根兒了不太平。”
“放心吧,妥妥滴。咱們現在出發,我倆趕晚上迴家吃飯。”
坐在馬車上的張初一望著兩邊的雪景,不禁感歎道,這時間過得真快啊。
這也就是和老爺子、紅軍一起下山。以後要自己了直接把東西放的獸欄裏就行。
張初一估麽著馬車也就一小時七八公裏了不得了,等典韋長大了咱也有四驅的交通工具,不比馬車快多了。
路上張春福也沒閑的,給哥倆講著沿途的蹤。
這個是兔子蹤、那個是麅子蹤、瞅瞅還有小老虎和狐狸的。
到了紅旗林場,李有田他們還要采購東西當天趕迴屯子,就在林場邊上分開了。
張春福領著倆小子背著幾個大包裹七拐八拐到了一排小樹籬笆圍著的院門口。
四柱落地,五晽五揪,推刮到頂,窗戶紙糊在外,典型的東北風格老房子。
“挺快啊老頭子!”
於大娘早就在堂屋燒著火等著,一聽到動靜兒趕忙出來。
“嗯,有田他們駕馬車捎我們下來的,初一你見過,這是紅軍,也是個好小夥子。”
“大娘好!”
哥倆趕忙問好。
“是爹來了嗎?”
屋裏傳來了一聲問話,正是張春福的姑娘。
張春福一聽聲音就想往屋子裏竄,被於大娘一把拉住,這才想起來外麵冷。
“春花,爹身上涼就先不進去了,在堂屋烤烤火。
爹給你帶了不少好玩意兒,中午讓你媽給你燉肉吃!”
“嗯啊,還是俺爹對俺好!”
“孩她媽,你跟閨女商量商量,讓女婿想想辦法,初一和紅軍晚上倆人得住下湊合一晚上,明天一早趕時集兒完了再迴屯子。”
“等會我問問,你們先坐下喝點水,來孩子,烤烤火。”
“給你們添麻煩了大娘。”
“不礙事!”
等三人身上熱乎了,老爺子趕忙進裏屋抱小外孫去了,隔輩親隔輩親,可把老爺子樂壞了。
於大娘這邊開始生火做飯,張初一哥倆也不是那沒眼力勁的人,一個在院裏劈柴,另一個在屋裏幫忙燒火。
不一會兒,飯菜的香氣飄了出來。
隔壁一個胖大嬸趴在自家籬笆上拿個鼻子使勁兒的聞,恨不得就上一碗大米飯。
“春華啊,家裏這是來且啦?小年就燉上肉啦。”
於大娘從張春福他們帶來的野豬肉上劃拉下多半斤帶肥膘點點,用草紙一裹,往院裏走去。
“她嬸子,這不是老頭子下山了麽,帶了幾斤隊上分的野豬肉,平時多虧了你照顧俺們家春花。
這點肉拎迴去嚐嚐,沒多少也算給小年加個菜。”
“哎呀我說老姐姐,你這太外道了不是?整的我都怪不好意思了。那就謝謝了啊,有啥你招唿。”
遠親不如近鄰,這就是這個年代的鄰裏關係,處的跟一家人似的。
不想後世都是鋼筋水泥土,平時連樓上樓下住的是誰都不知道,說的最多就是業主群裏“收到”倆字。
那有人問了,這麽好的關係還不多給點肉,可不滴,這個特殊的年代可不能太高調。
屯子裏還好說,知根知底。擱外麵可得小心謹慎,偶爾一燉肉沒人說啥,可要是天天胡吃海塞。
講話了,誰家要是燉個肉,隔著半條街都能聞到。
那不得惹一身麻煩,就是那些個七八級大工匠,一個月工資八九十塊錢,也不敢天天吃肉喝酒。
好些人都是拿著肉上野地裏燉好了,再拿迴家吃。
笑你無恨你有,啥時代都不缺那嚼舌根子的小人。
快到晌午,一個三十來歲的漢子穿著藍黑色的勞動步工作服推著自行車迴來了。
“哎呦,這倆小夥子是誰呀?”
看到院子裏劈柴的哥倆,推車的漢子以為走錯門了,還四處瞅了瞅自家大門。
“永旺下班迴來啦,這是你爹新收的徒弟張初一,那個是顏紅軍,都是上一批分到榆樹屯的知青。”
“哎呦,知青啊,這咋幹上活了,快快快,屋裏請,俺這輩子我就佩服文化人。”
蘇永旺把哥倆邀迴屋裏,從裏屋櫃子裏拿出來兩盒煙,又抓了一大把花生瓜子放在鐵托盤裏。
“爹,您迴來啦,坐坐坐!那麽外道幹啥!哎呦,老爺子可輕易不收徒弟,當初我還想跟著他跑山了,都沒收我。”
幾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話,蘇永旺身上有著東北人特有的豪爽好客,再加上在食堂幹久了自來熟的性格,沒一會哥仨打成一片。
東北菜講究兩個詞,卻黑和粘糊。
卻黑是醬油放的多,東北人做菜重口重味兒。
粘糊是東北產土豆,啥菜都喜歡用燉、熬、熥!一大盤子黏黏糊糊的賊好吃。
下午蘇永旺還要上班,就沒喝酒,因為晚上就是小年夜,還要包餃子。
中午就簡簡單單倆菜,小蔥卷豆腐皮和大燴菜。於大娘舀了一大碗和春花抱著孩子在裏屋吃。
爺四個圍著灶一旁的小桌子庫吃庫吃一頓炫,小蔥就幹了一小捆,張春福就著飯局把晚上的事跟女婿提了一嘴。
開飯前張初一和顏紅軍哥倆當著蘇永旺和春花姐的麵,一人給了小家夥五塊錢壓歲錢。
幾個人推推搡搡半天,還是張春福攔住這才收下。
張春福上一世的經曆自然也懂得人情世故,人家對咱好,咱不更得掏心掏肺麽,尤其馬上過年了,來的是張春福閨女家,這也算間接的給老爺子長麵兒不是。
這年頭兒誰家也沒有餘糧,所以蘇永旺一開始嫌人多,有些個小情緒。
在看到老嶽父拿來了小二十斤野豬肉,還有張馬鹿皮,張初一這哥倆又會來事,心裏也沒了芥蒂。
聽說晚上哥倆得住一晚上,痛快地安排住在食堂宿舍裏,正好快過年了,空出來幾張床。
吃飯的時候張初一側麵向姐夫打聽了一下收購站,得知收皮子給的價兒太低。
供銷社也不去了,手裏一沒錢二沒票,還是明天早上去時集兒賣了紫貂皮子再說。到時候不行找姐夫換點票兒。
這年頭食堂都是肥差兒,中午顏紅軍的紅包就是張初一給的,本來想一人給十塊,可是囊中羞澀。
可張初一忘了這個年代都是論毛票的,一出手五塊錢,已經算頂天兒了!
張初一深知人脈的重要性,這路子要鋪好了,以後幹個啥也方便。
通過跟蘇永旺的聊天,這人也不是個等閑之人,一點根基沒有,能在林場的後勤食堂上一幹就是這麽些年,自然有過人的本領。
算了,先不想別的了,包餃砸,過小年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