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時,由於通信中斷,所以。紅軍西方方麵軍的司令員巴甫洛夫大將根本無法了解他的部隊所處的實際情況。在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裏,他甚至都無法建立起對所屬部隊的集中指揮。在這種情況下,前線的蘇軍4團軍(該集團軍與方麵軍司令部聯繫相對較為密切)參謀長桑達洛夫上校當機立斷,下令所屬的第14機械化軍和第28兵軍對突入的德軍“爬蟲群”進行反擊。
由奧包林少將指揮的機械化第14軍編有坦克第2230,摩化第205師,全軍的520坦克都是舊式的,其坦克第22師在德軍開始進攻時便遭到了猛烈的空襲,並在隨後的戰鬥中被衝進來的德軍擊退;而摩化第20師則由於缺乏車輛,根本無法按時到達指定地域。因此,這個軍所能依靠的也就隻有蘭博戈達諾夫上校指揮的坦克第30師了。
紅軍坦克第30師於1941年3月剛剛組建,戰鬥訓練則從5才開始進行。在開戰時,這個師駐紮在普魯察內,擁有9千餘人和197輛陳舊的t26坦克。全師除了坦克炮和輕兵器的彈藥外,什麽彈藥都沒有(包括迫擊炮,火炮,高射炮),也沒有炮兵牽引車。由於部隊組建不久,全師訓練水平普遍不高。更糟的是,該師其實與軍、集團軍並無有效的有線電話和無線電聯繫,隻能依靠派出聯絡代表來傳遞消息。在師內部,指揮也同樣非常麻煩,往往要師長或師部軍官親自跑到部隊下達命令(其它蘇軍部隊也大抵如此)。對友鄰部隊以及敵方的情況,師司令部也不甚瞭然。直到晚上21點接到軍部命令之前,全師的戰鬥行動所依據的全部情報,隻有戰前下發的國境防禦計劃和師屬偵察營所獲得的少量情報。
按照戰前計劃規定的行軍路線,坦克第30師在德機不斷國境線一路開進。下午13,其先頭部隊與德軍裝甲第18師遭遇,雙旋即展開戰鬥。組建於1940年的德軍裝甲第18師._101摩托化步兵團,第88托化炮兵團,第18摩托車營,第88察營和第8反坦克營。該師擁有坦克224,其中號36輛、號126輛。無論是坦克數量還是質量,德方都占有優勢(紅軍坦克第30師的197輛坦克中開到戰場的大約隻有170),而且德軍裝甲師還擁有坦克第30師所沒有的炮火和空中支援。
麵對這樣強有力的敵人,紅軍坦克30師隻能以原地射擊坦克一次又一次的衝擊(在戰爭初期,蘇聯坦克經常採用這種原地射擊的方法,其結果往往是變成對方炮兵的固定靶子),但在德軍7550米坦克炮的打擊下,紅軍裝甲薄弱的t-26被大量擊毀。經過激戰,損失坦克100左右,人員傷亡約2000餘的坦克第30師在攻勢淩厲.下被迫後退。到了夜晚,本來指望能暫時喘口氣的蘇軍,又遭到得到空投照明彈指引的30多輛德國坦克的攻擊,隻得繼續退卻。
在擊退蘇軍這一微弱的反擊後,古德裏安的第2甲集群繼續發展進攻。打著g字標誌(古德裏安名字的頭一個字母)的坦克、摩托化縱隊宛如長蛇在廣袤的白俄羅斯大地上竄行。古德裏安本人的摩托化指揮部(包括2無線電裝甲指揮車,若幹越野汽車和摩托)就在這縱隊當中,及時有效的指揮著整個裝甲集群的行動。到當日日終,古德裏安裝甲集群的摩化第24軍(施維彭堡裝甲兵上將指揮)已經在蘇聯土::.60公裏,並且占領了重要交通樞紐科布林。
此時,德國第二裝甲集團軍在第一天就完成了總參謀部讓他們三天才完成的任務表。讓在措森指揮戰鬥的德國總參謀部的人員都感到十分的高興。於是,他們統統把目光轉向了蘇聯的南方。廣袤的烏克蘭、地形複雜的黑海和連綿的喀爾巴山。他們希望在那裏看到更大的勝利。
第六部 第三十九章 南方,奇怪的戰鬥
更新時間:2010-7-10 13:07:39 本章字數:3250
原本,所有的人都認為,德國人的主攻方向一定在烏克蘭,因為他們最好的將軍,威廉.:所貫用的新的戰術來解決所有的問題。從而一舉將整個蘇聯西南方麵軍徹底的消滅幹淨。
他們判斷,德軍應該打算使用兩翼包圍的戰術,一路裝甲部隊從波蘭出擊,另一路從羅馬尼亞出擊,兩路將在第聶伯河畔的基輔地區會合。不過,戰役開始前三個月,德國統帥部就修正了戰術,原因是希特勒改變了主意,轉而贊成從波蘭進行一路迂迴。他的理由是,從羅馬尼亞進攻,普魯特河和德涅斯特河是橫在進攻軸線上兩個難以逾越的障礙。這隻是一個託辭,而更重要的理由是他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安全忐忑不安,他擔心越過羅馬尼亞邊境發動猛烈的攻勢可能激怒蘇聯,使它向羅馬尼亞境內進行反擊。
因此,南方集團軍群將由陸軍元帥賴歇瑙指揮的第6集團軍和威廉魯道夫;;.)為二十個師,其中有六個裝甲師和六個摩托化步兵師。賴歇瑙將從盧布林東南地區奮力東進,第6集團軍負有保障左翼側,即普裏皮亞特沼澤地一側的特殊責任,而第1裝甲集群的目標是第伯河畔上基輔一帶地區。裝甲集群和緊隨其後的第6集團軍的步兵師然後轉向東南沿第伯河向黑海方向進軍,以奪取第聶伯河的渡口,並阻止敵人向東撤退。馮.施蒂爾普納格爾指揮的策17集團軍,共有十三個步兵師,將在賴行動,穿過利沃夫和文尼察。在羅馬尼亞的軍隊有馮.朔貝特的德國第1集團軍,計七個德國步兵師和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羅馬尼亞的兩個集團軍的兵力相當於十四個羅馬尼亞師。德國第11集團軍居於兩個羅馬尼亞集團軍中間,並將一個軍配屬給羅馬尼亞4團軍,還派出一個步兵師保衛普洛耶什蒂油田,另有一些小部隊也配屬到羅馬尼亞的部隊。德國第11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團軍在戰爭爆發後前七天的任務是在原地保衛羅馬尼亞領土。七天之後,烏克蘭的蘇軍不是已被包圍,就是已開始撤退。屆時,第11和第3團軍將取道卡緬涅次波多耳斯基和莫吉廖夫波多爾斯基攻入烏克蘭,企圖牽製那裏的蘇軍,與此同時,羅馬尼亞4團軍將向奧德薩運動。
</br>
由奧包林少將指揮的機械化第14軍編有坦克第2230,摩化第205師,全軍的520坦克都是舊式的,其坦克第22師在德軍開始進攻時便遭到了猛烈的空襲,並在隨後的戰鬥中被衝進來的德軍擊退;而摩化第20師則由於缺乏車輛,根本無法按時到達指定地域。因此,這個軍所能依靠的也就隻有蘭博戈達諾夫上校指揮的坦克第30師了。
紅軍坦克第30師於1941年3月剛剛組建,戰鬥訓練則從5才開始進行。在開戰時,這個師駐紮在普魯察內,擁有9千餘人和197輛陳舊的t26坦克。全師除了坦克炮和輕兵器的彈藥外,什麽彈藥都沒有(包括迫擊炮,火炮,高射炮),也沒有炮兵牽引車。由於部隊組建不久,全師訓練水平普遍不高。更糟的是,該師其實與軍、集團軍並無有效的有線電話和無線電聯繫,隻能依靠派出聯絡代表來傳遞消息。在師內部,指揮也同樣非常麻煩,往往要師長或師部軍官親自跑到部隊下達命令(其它蘇軍部隊也大抵如此)。對友鄰部隊以及敵方的情況,師司令部也不甚瞭然。直到晚上21點接到軍部命令之前,全師的戰鬥行動所依據的全部情報,隻有戰前下發的國境防禦計劃和師屬偵察營所獲得的少量情報。
按照戰前計劃規定的行軍路線,坦克第30師在德機不斷國境線一路開進。下午13,其先頭部隊與德軍裝甲第18師遭遇,雙旋即展開戰鬥。組建於1940年的德軍裝甲第18師._101摩托化步兵團,第88托化炮兵團,第18摩托車營,第88察營和第8反坦克營。該師擁有坦克224,其中號36輛、號126輛。無論是坦克數量還是質量,德方都占有優勢(紅軍坦克第30師的197輛坦克中開到戰場的大約隻有170),而且德軍裝甲師還擁有坦克第30師所沒有的炮火和空中支援。
麵對這樣強有力的敵人,紅軍坦克30師隻能以原地射擊坦克一次又一次的衝擊(在戰爭初期,蘇聯坦克經常採用這種原地射擊的方法,其結果往往是變成對方炮兵的固定靶子),但在德軍7550米坦克炮的打擊下,紅軍裝甲薄弱的t-26被大量擊毀。經過激戰,損失坦克100左右,人員傷亡約2000餘的坦克第30師在攻勢淩厲.下被迫後退。到了夜晚,本來指望能暫時喘口氣的蘇軍,又遭到得到空投照明彈指引的30多輛德國坦克的攻擊,隻得繼續退卻。
在擊退蘇軍這一微弱的反擊後,古德裏安的第2甲集群繼續發展進攻。打著g字標誌(古德裏安名字的頭一個字母)的坦克、摩托化縱隊宛如長蛇在廣袤的白俄羅斯大地上竄行。古德裏安本人的摩托化指揮部(包括2無線電裝甲指揮車,若幹越野汽車和摩托)就在這縱隊當中,及時有效的指揮著整個裝甲集群的行動。到當日日終,古德裏安裝甲集群的摩化第24軍(施維彭堡裝甲兵上將指揮)已經在蘇聯土::.60公裏,並且占領了重要交通樞紐科布林。
此時,德國第二裝甲集團軍在第一天就完成了總參謀部讓他們三天才完成的任務表。讓在措森指揮戰鬥的德國總參謀部的人員都感到十分的高興。於是,他們統統把目光轉向了蘇聯的南方。廣袤的烏克蘭、地形複雜的黑海和連綿的喀爾巴山。他們希望在那裏看到更大的勝利。
第六部 第三十九章 南方,奇怪的戰鬥
更新時間:2010-7-10 13:07:39 本章字數:3250
原本,所有的人都認為,德國人的主攻方向一定在烏克蘭,因為他們最好的將軍,威廉.:所貫用的新的戰術來解決所有的問題。從而一舉將整個蘇聯西南方麵軍徹底的消滅幹淨。
他們判斷,德軍應該打算使用兩翼包圍的戰術,一路裝甲部隊從波蘭出擊,另一路從羅馬尼亞出擊,兩路將在第聶伯河畔的基輔地區會合。不過,戰役開始前三個月,德國統帥部就修正了戰術,原因是希特勒改變了主意,轉而贊成從波蘭進行一路迂迴。他的理由是,從羅馬尼亞進攻,普魯特河和德涅斯特河是橫在進攻軸線上兩個難以逾越的障礙。這隻是一個託辭,而更重要的理由是他對普洛耶什蒂油田的安全忐忑不安,他擔心越過羅馬尼亞邊境發動猛烈的攻勢可能激怒蘇聯,使它向羅馬尼亞境內進行反擊。
因此,南方集團軍群將由陸軍元帥賴歇瑙指揮的第6集團軍和威廉魯道夫;;.)為二十個師,其中有六個裝甲師和六個摩托化步兵師。賴歇瑙將從盧布林東南地區奮力東進,第6集團軍負有保障左翼側,即普裏皮亞特沼澤地一側的特殊責任,而第1裝甲集群的目標是第伯河畔上基輔一帶地區。裝甲集群和緊隨其後的第6集團軍的步兵師然後轉向東南沿第伯河向黑海方向進軍,以奪取第聶伯河的渡口,並阻止敵人向東撤退。馮.施蒂爾普納格爾指揮的策17集團軍,共有十三個步兵師,將在賴行動,穿過利沃夫和文尼察。在羅馬尼亞的軍隊有馮.朔貝特的德國第1集團軍,計七個德國步兵師和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羅馬尼亞的兩個集團軍的兵力相當於十四個羅馬尼亞師。德國第11集團軍居於兩個羅馬尼亞集團軍中間,並將一個軍配屬給羅馬尼亞4團軍,還派出一個步兵師保衛普洛耶什蒂油田,另有一些小部隊也配屬到羅馬尼亞的部隊。德國第11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團軍在戰爭爆發後前七天的任務是在原地保衛羅馬尼亞領土。七天之後,烏克蘭的蘇軍不是已被包圍,就是已開始撤退。屆時,第11和第3團軍將取道卡緬涅次波多耳斯基和莫吉廖夫波多爾斯基攻入烏克蘭,企圖牽製那裏的蘇軍,與此同時,羅馬尼亞4團軍將向奧德薩運動。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