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步兵的進攻,則很有可能會被敵方的頑強防禦所阻止,導致裝甲部隊不能迅速進入突破口而貽誤戰機。當然用步兵進攻,也可以避免寶貴的坦克在突破敵方堅固陣地時遭受重大損失,從而保證裝甲部隊以完整的力量實
突擊。但在1941年6月22當時,蘇軍主力部隊並未▊地。在此千載難逢的優越條件下,德國坦克部隊完全可以靠輕微代價順利突破對方陣地,而不必冒因為步兵進展緩慢,導致對方贏得防禦時間的危險。為此,古德裏安甚至一度主張幹脆把炮火準備也取消,直接讓坦克發動進攻,以最大程度獲得奇襲的效果。最終,德軍統帥部雖然同意由坦克部隊首先進攻,卻仍堅持進行必要的炮火準備。
在猛烈的炮火和上百架轟炸機越過邊境攻擊邊境移動200英裏範圍之內的蘇聯機場和集結陣地的時候,德軍的坦克也終於開始了進攻,坦克後方的散熱箱附近放置著油箱。旁邊的裝甲板地方懸掛著口糧包和附加的油料液體罐。向著蘇軍的陣地緩緩的開了過去。
庫奧佐..社的通訊稿中這樣的寫道。“坦克的排氣管中噴出各種各樣形態的落俗那的煙舌。整個空氣中都瀰漫著刺鼻的氣體。硝煙和淺藍色混雜在草地超市的綠色和玉米地金黃色的反光中。唿嘯而過的斯圖卡和攻擊機編隊下麵,坦克機動部隊猶如在摩爾多瓦平原了擴的石板上用一支鉛筆劃出的一條細細的黑線。”
正如德國人預料的一樣,在邊境抵抗德軍強大裝甲攻勢的隻有隸屬於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各邊防總隊和少量野戰軍。這些邊防部隊配備了大量的衝鋒鎗和機槍。其中,烏克蘭邊防軍區就有300挺重機槍和600挺輕機槍,白俄羅斯地區的五個邊防總隊則配備有2500衝鋒鎗,600餘挺輕重機槍。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士兵都是極為頑強的戰士,憑藉堅固的工事,他們不僅以疾風驟雨般猛烈的射擊給進攻的德軍造成了重大的殺傷,而且往往打到最後一個人。在南方的西布格河地區,蘇軍第90邊防總隊第13號哨所從戰爭第一天一直打到7月2,11天之久。在戰鬥的最後一天,該哨所殘餘人員在被德軍戰鬥工兵用炸藥爆破的前一刻,還在已化為廢墟的哨所內拚死抵抗。而在第10集團軍步兵第8防禦地區,工兵第57營在師主力趕到前阻止德軍在波奇卡地到中午12時。
但這些兵力薄弱的部隊並不能擋住敵人的去路。德軍將他們交給後續的步兵部隊去解決,裝甲縱隊則繞開其堅守的哨所和工事,向蘇聯領土縱深快速推進。
在德國坦克開進的方向上,那些本來應在邊境工事中抗擊德軍的蘇聯步兵師,此時還在離國境820裏的地方。他們大多無法接到上級命令,因為在被德國人收買的當地民族主義者的破壞下,蘇軍在許多地段的有線通信係統幾乎癱瘓。在西部特別軍區,通信在德國人越過國境的430便被破壞;而在基輔特別軍區,由於無線電斷斷續續,直到上午9軍區才對形勢有了一個粗略的了解。
在這危急關頭,麵臨德軍強大突擊的蘇聯指揮官們隻能冒險打開戰前發給的、裝著國境防禦計劃的保密密封袋(在蘇聯體製下這是很危險的),按上麵規定的地點和路線(除此之外他們幾乎對周邊的敵我態勢一無所知),在隻有少量彈藥的情況下(蘇軍的彈藥庫是由內務人民委員會管理的,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各部隊往往來不及從那裏領取到彈藥),將屬下那些對突然降臨的戰爭感到茫然的部隊匆匆忙忙的帶出兵營,在德軍不斷的空襲和炮擊下,冒著巨大的傷亡集結開進。
在這一過程中,士兵們已被不斷唿嘯而至的德國飛機,和不知來自何方的猛烈炮火(德軍偵察機不斷矯正著炮兵的射擊)打得精神沮喪,當他們在行進間突然遇上由大量摩托車,越野卡車,半履帶裝甲車伴隨的德軍坦克契形縱隊時,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抵抗,有些部隊甚至因此而潰散。紅軍第4集團軍第+<“往往要由從集團軍司令員起的各兵團指揮官來製止淩亂後撤的分隊,有時是整支部隊,讓他們掉頭再上前線,但是這些措施,有時甚至是使用武器,並不能獲得應有的效果”。
對於蘇聯邊境所發生的事態,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大將在當天日記中的記述倒顯得更為冷靜,客觀:“敵人(蘇軍)被德軍的進攻打的措手不及,他們的部隊沒有做出防禦戰鬥部署,邊境地區的部隊在各自的防區分得很散,國境線本身絕大部分地段的警戒是薄弱的。”
第六部 第三十五章 混亂的克裏姆林宮
更新時間:2010-7-10 13:07:37 本章字數:3824
在空襲開始兩個半小時、地麵交戰一個多小時後,德國駐蘇大使舒倫堡伯爵才按政府的指示再次會見了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此前這位大使和俄國人一樣不了解希特勒的瘋狂計劃。這位持有親蘇思想的舒倫堡沒說任何多餘的話,隻是表麵平靜的照本宣科:由於蘇聯對德國進行了破壞、恐怖、間諜活動,並且反對德國在歐洲建立穩定秩序的努力,還將現有的全部俄國軍集中於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一條漫長戰線上;因此,對蘇聯加緊破壞德國和歐洲,違反他所承擔的義務行為深感不滿的德國政府,決心命令德國武裝部隊用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力量對付蘇聯的這個威脅。此時所有人都不知道舒倫堡此刻的心情。但在他說那些話時,他的俄文翻譯—德國駐蘇使館參贊希爾格爾卻在流淚。(希爾格爾是蘇聯軍事情報委員會發展出來的間諜)
</br>
突擊。但在1941年6月22當時,蘇軍主力部隊並未▊地。在此千載難逢的優越條件下,德國坦克部隊完全可以靠輕微代價順利突破對方陣地,而不必冒因為步兵進展緩慢,導致對方贏得防禦時間的危險。為此,古德裏安甚至一度主張幹脆把炮火準備也取消,直接讓坦克發動進攻,以最大程度獲得奇襲的效果。最終,德軍統帥部雖然同意由坦克部隊首先進攻,卻仍堅持進行必要的炮火準備。
在猛烈的炮火和上百架轟炸機越過邊境攻擊邊境移動200英裏範圍之內的蘇聯機場和集結陣地的時候,德軍的坦克也終於開始了進攻,坦克後方的散熱箱附近放置著油箱。旁邊的裝甲板地方懸掛著口糧包和附加的油料液體罐。向著蘇軍的陣地緩緩的開了過去。
庫奧佐..社的通訊稿中這樣的寫道。“坦克的排氣管中噴出各種各樣形態的落俗那的煙舌。整個空氣中都瀰漫著刺鼻的氣體。硝煙和淺藍色混雜在草地超市的綠色和玉米地金黃色的反光中。唿嘯而過的斯圖卡和攻擊機編隊下麵,坦克機動部隊猶如在摩爾多瓦平原了擴的石板上用一支鉛筆劃出的一條細細的黑線。”
正如德國人預料的一樣,在邊境抵抗德軍強大裝甲攻勢的隻有隸屬於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各邊防總隊和少量野戰軍。這些邊防部隊配備了大量的衝鋒鎗和機槍。其中,烏克蘭邊防軍區就有300挺重機槍和600挺輕機槍,白俄羅斯地區的五個邊防總隊則配備有2500衝鋒鎗,600餘挺輕重機槍。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士兵都是極為頑強的戰士,憑藉堅固的工事,他們不僅以疾風驟雨般猛烈的射擊給進攻的德軍造成了重大的殺傷,而且往往打到最後一個人。在南方的西布格河地區,蘇軍第90邊防總隊第13號哨所從戰爭第一天一直打到7月2,11天之久。在戰鬥的最後一天,該哨所殘餘人員在被德軍戰鬥工兵用炸藥爆破的前一刻,還在已化為廢墟的哨所內拚死抵抗。而在第10集團軍步兵第8防禦地區,工兵第57營在師主力趕到前阻止德軍在波奇卡地到中午12時。
但這些兵力薄弱的部隊並不能擋住敵人的去路。德軍將他們交給後續的步兵部隊去解決,裝甲縱隊則繞開其堅守的哨所和工事,向蘇聯領土縱深快速推進。
在德國坦克開進的方向上,那些本來應在邊境工事中抗擊德軍的蘇聯步兵師,此時還在離國境820裏的地方。他們大多無法接到上級命令,因為在被德國人收買的當地民族主義者的破壞下,蘇軍在許多地段的有線通信係統幾乎癱瘓。在西部特別軍區,通信在德國人越過國境的430便被破壞;而在基輔特別軍區,由於無線電斷斷續續,直到上午9軍區才對形勢有了一個粗略的了解。
在這危急關頭,麵臨德軍強大突擊的蘇聯指揮官們隻能冒險打開戰前發給的、裝著國境防禦計劃的保密密封袋(在蘇聯體製下這是很危險的),按上麵規定的地點和路線(除此之外他們幾乎對周邊的敵我態勢一無所知),在隻有少量彈藥的情況下(蘇軍的彈藥庫是由內務人民委員會管理的,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各部隊往往來不及從那裏領取到彈藥),將屬下那些對突然降臨的戰爭感到茫然的部隊匆匆忙忙的帶出兵營,在德軍不斷的空襲和炮擊下,冒著巨大的傷亡集結開進。
在這一過程中,士兵們已被不斷唿嘯而至的德國飛機,和不知來自何方的猛烈炮火(德軍偵察機不斷矯正著炮兵的射擊)打得精神沮喪,當他們在行進間突然遇上由大量摩托車,越野卡車,半履帶裝甲車伴隨的德軍坦克契形縱隊時,根本無法進行有效的抵抗,有些部隊甚至因此而潰散。紅軍第4集團軍第+<“往往要由從集團軍司令員起的各兵團指揮官來製止淩亂後撤的分隊,有時是整支部隊,讓他們掉頭再上前線,但是這些措施,有時甚至是使用武器,並不能獲得應有的效果”。
對於蘇聯邊境所發生的事態,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大將在當天日記中的記述倒顯得更為冷靜,客觀:“敵人(蘇軍)被德軍的進攻打的措手不及,他們的部隊沒有做出防禦戰鬥部署,邊境地區的部隊在各自的防區分得很散,國境線本身絕大部分地段的警戒是薄弱的。”
第六部 第三十五章 混亂的克裏姆林宮
更新時間:2010-7-10 13:07:37 本章字數:3824
在空襲開始兩個半小時、地麵交戰一個多小時後,德國駐蘇大使舒倫堡伯爵才按政府的指示再次會見了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此前這位大使和俄國人一樣不了解希特勒的瘋狂計劃。這位持有親蘇思想的舒倫堡沒說任何多餘的話,隻是表麵平靜的照本宣科:由於蘇聯對德國進行了破壞、恐怖、間諜活動,並且反對德國在歐洲建立穩定秩序的努力,還將現有的全部俄國軍集中於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一條漫長戰線上;因此,對蘇聯加緊破壞德國和歐洲,違反他所承擔的義務行為深感不滿的德國政府,決心命令德國武裝部隊用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力量對付蘇聯的這個威脅。此時所有人都不知道舒倫堡此刻的心情。但在他說那些話時,他的俄文翻譯—德國駐蘇使館參贊希爾格爾卻在流淚。(希爾格爾是蘇聯軍事情報委員會發展出來的間諜)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