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一樣俯衝而下,沖向了那些慌不擇路的英軍汽車…
一個小時,短短的一個小時之內,地麵上的英軍坦克和汽車全部起火燃燒。第二裝甲師第4裝.~>;消失。此戰,英軍損失了84輛坦克。34輛汽車,30門大炮、140輛各種機動車輛和2113名士兵。而德軍的損失則是一個大大的零。而這場空軍一手包辦的戰役也被作為空中反坦克戰例的成功典範得到了世界軍事歷史界的一致認可。
此外,德軍的這場勝利還帶來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裝載在h-129飛機上的30mm火炮能夠擊穿目前英國的任何的坦克的裝甲。這對於還在試生產這種火炮的h&k工廠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德軍的空軍武器終於能有一種武器對付對方的坦克了。(斯圖卡雖然能夠壓製敵軍坦克。但是由於載彈量和俯衝的限製。壓製小規模的坦克集群顯得十分的不合適)而這一戰也徹底的奠定了hs-129在德國支援飛機上的地位。
就在德國空軍大放異彩的同時,地麵的德軍裝甲部隊也在迅速的前進,8他們攻擊並完全壓製製住了昔蘭尼加西部的英軍。澳大利亞第九步兵師第13團2在班加西以西地區遭到了德軍第30裝甲團1營的猛烈攻擊。在略微的抵抗了20鍾之後,這個營倉惶撤退。而德軍則乘機攻入了昔蘭尼加省的省會,義大利非洲帝國的第二大城市班加西。而在潰退前,惱羞成怒的澳大利亞軍隊則放火燒毀了班加西港口和城40的房屋,並且對城中的義大利居民進行了野蠻的洗劫和屠殺。聽到這個消息,墨索裏尼感到十分的惱火,他認為這些澳大利亞土著玷汙了軍人的榮譽。下令不接受這些人的投降。而季明也十分的惱火,因為這些澳大利亞人的破壞使得這座北非的第三大港口至少需要2時間才能修復。這使得他想通過班加西縮短德軍補給線的計劃暫時的擱淺。
就在所有的部隊認為可以暫時休整一下的時候,隆美爾卻繼續命令部隊前進。他常常乘坐一架能在網球場降落的小型“鶴”式飛機視察部隊。並且他經常的提醒自己的部隊繼續攻擊。有一次他在飛機上看見一支隊伍無故停在那裏,他立刻通過無線電和那支部隊的指揮官下達命令說:“趕緊給我走,要不我就要降落了!隆美爾。”
在隆美爾玩命的催促下,德軍士兵隻能繼續的前進。2後,也就是1月10德軍攻占了距離班加西275裏遠的德爾納。同時另一支部隊在義大利人的配合下攻占了距離德爾納80公裏遠的邁基利。英軍第二裝甲師,澳大利亞第九步兵師一部和紐西蘭第四步兵師一部被保衛在班加西-德爾納和邁基利這個麵積大約為375方公裏的巨大的包圍圈之內。更要命的是,英軍的戰場最高指揮官第13軍軍長尼姆將軍和<助防守的第8團軍代理司令奧康納將軍雙雙在德爾納地區被俘,他們乘坐的裝甲汽車‘不小心’走的快了一點一頭撞上了德軍第3甲擲彈兵營一個執行巡邏任務的機械化分隊上。和他們一起被俘的還有前第11輕騎兵團的團長,剛剛升任第九裝甲旅旅長的約翰.康貝準將。
1月10傍晚,英軍在包圍圈內的殘部(主要是第二裝甲師。第三英印摩托化旅、第九步兵師第11步兵旅約21700人)在想邁基利以東進行了最後一場絕望的突圍之後,由第二裝甲師市長帕裏將軍在邁基利向德軍投降,德軍繳獲的大量的武器和糧食。而占領這裏的德軍第二十一裝甲師師長施萊切則慷慨的要求季明和隆美爾在戰利品中各挑選兩件東西。季明選擇了英軍第11輕騎兵團的團旗‘猛獁’裝甲汽車,並且將其改名為‘格立芬’號。而隆美爾在同樣拿走一輛‘猛獁’以後還挑中了一個有機玻璃風鏡。這是他以後為人們所熟悉的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時,英軍第二裝甲師這個番號被永久的從英國軍隊的序列中取消了。而昔蘭尼加的英軍高級指揮官也已經基本上被隆美爾一網打盡了。對於軸心國來說,整個北非的局勢已經開始取得逆轉,現在他們將要麵對一個抉擇,一個關係到第三帝國和軸心國存亡的生死抉擇。
第五部 第六十一章 歷史的原點
更新時間:2010-7-10 13:06:38 本章字數:3510
1月12,剛剛組建不久,訓練很不充分的澳大利亞第九步兵師第三步兵旅和部門英軍炮兵大4500人趁著中的英軍主力部隊而一舉沿著海岸公路逃出了非洲軍的合圍圈。但是,缺乏彈藥和燃料的他們也隻能繼續往南逃跑對於英軍來說形勢岌岌可危。幸虧澳大利亞第七步兵師的一個旅(步兵第18旅)已經從亞歷山大通過海路坐著英國軍艦到達了托布魯克。通過這些部隊的接應。才使得剩下的部隊快速退入了托布魯克。
德軍裝甲部隊的和恐懼組合的巨大的威力。再加上沙漠地形的特點還有隆美爾自身的大膽而又果斷的指揮,使得隆美爾和他的非洲軍團能夠再短短的12天的時間內,從艾爾阿格拉一路躍進到托布魯林、羅馬、倫敦和華盛頓都大吃一驚。
而隆美爾颳起的旋風還在繼續,1月12,就在德英軍剛剛撤退往托布魯克的同時,德軍攻克的距離托布魯克後方100裏的巴迪亞。徹底的封鎖了托布魯克的退路。接著,德軍把兩門繳獲的被稱為‘巴迪亞帳單’(其實這門火炮是義大利人的8寸口徑要塞巨炮。小家子氣的義大利人曾經再利比亞和埃及邊境廣造堡壘。部署要塞重炮以防止英國人可能對利比亞發動的攻擊。)而現在這兩門火炮再被英國人繳獲了幾個月之後又轉了一圈落在了德國人的手中,現在這隆美爾將其調過頭來對準托布魯克的守軍和進港的船隊進行炮擊。1月13。埃及西部邊境上的第一個城市薩盧姆陷落。14日,卡普錯堡的頂端插上了德國陸軍旗。埃及和利比亞之間重要的東道哈爾法亞隘口被德軍控製。隆美爾的非洲軍鐵蹄已經踏上了埃及的土地。再他們的身後,隻有托布魯克還孤零零的落在那裏。等待他們的收拾。在這次昔蘭尼加惡鬥反擊戰中,德意聯軍的傷亡僅僅為1300人,(其中德軍552人)但是他們的戰果相當的巨大。全殲了英軍一個師。重創了兩個師和兩個旅。消滅了英軍32500。其中俘虜對方21400。大量作戰物資。
</br>
一個小時,短短的一個小時之內,地麵上的英軍坦克和汽車全部起火燃燒。第二裝甲師第4裝.~>;消失。此戰,英軍損失了84輛坦克。34輛汽車,30門大炮、140輛各種機動車輛和2113名士兵。而德軍的損失則是一個大大的零。而這場空軍一手包辦的戰役也被作為空中反坦克戰例的成功典範得到了世界軍事歷史界的一致認可。
此外,德軍的這場勝利還帶來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裝載在h-129飛機上的30mm火炮能夠擊穿目前英國的任何的坦克的裝甲。這對於還在試生產這種火炮的h&k工廠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意味著,德軍的空軍武器終於能有一種武器對付對方的坦克了。(斯圖卡雖然能夠壓製敵軍坦克。但是由於載彈量和俯衝的限製。壓製小規模的坦克集群顯得十分的不合適)而這一戰也徹底的奠定了hs-129在德國支援飛機上的地位。
就在德國空軍大放異彩的同時,地麵的德軍裝甲部隊也在迅速的前進,8他們攻擊並完全壓製製住了昔蘭尼加西部的英軍。澳大利亞第九步兵師第13團2在班加西以西地區遭到了德軍第30裝甲團1營的猛烈攻擊。在略微的抵抗了20鍾之後,這個營倉惶撤退。而德軍則乘機攻入了昔蘭尼加省的省會,義大利非洲帝國的第二大城市班加西。而在潰退前,惱羞成怒的澳大利亞軍隊則放火燒毀了班加西港口和城40的房屋,並且對城中的義大利居民進行了野蠻的洗劫和屠殺。聽到這個消息,墨索裏尼感到十分的惱火,他認為這些澳大利亞土著玷汙了軍人的榮譽。下令不接受這些人的投降。而季明也十分的惱火,因為這些澳大利亞人的破壞使得這座北非的第三大港口至少需要2時間才能修復。這使得他想通過班加西縮短德軍補給線的計劃暫時的擱淺。
就在所有的部隊認為可以暫時休整一下的時候,隆美爾卻繼續命令部隊前進。他常常乘坐一架能在網球場降落的小型“鶴”式飛機視察部隊。並且他經常的提醒自己的部隊繼續攻擊。有一次他在飛機上看見一支隊伍無故停在那裏,他立刻通過無線電和那支部隊的指揮官下達命令說:“趕緊給我走,要不我就要降落了!隆美爾。”
在隆美爾玩命的催促下,德軍士兵隻能繼續的前進。2後,也就是1月10德軍攻占了距離班加西275裏遠的德爾納。同時另一支部隊在義大利人的配合下攻占了距離德爾納80公裏遠的邁基利。英軍第二裝甲師,澳大利亞第九步兵師一部和紐西蘭第四步兵師一部被保衛在班加西-德爾納和邁基利這個麵積大約為375方公裏的巨大的包圍圈之內。更要命的是,英軍的戰場最高指揮官第13軍軍長尼姆將軍和<助防守的第8團軍代理司令奧康納將軍雙雙在德爾納地區被俘,他們乘坐的裝甲汽車‘不小心’走的快了一點一頭撞上了德軍第3甲擲彈兵營一個執行巡邏任務的機械化分隊上。和他們一起被俘的還有前第11輕騎兵團的團長,剛剛升任第九裝甲旅旅長的約翰.康貝準將。
1月10傍晚,英軍在包圍圈內的殘部(主要是第二裝甲師。第三英印摩托化旅、第九步兵師第11步兵旅約21700人)在想邁基利以東進行了最後一場絕望的突圍之後,由第二裝甲師市長帕裏將軍在邁基利向德軍投降,德軍繳獲的大量的武器和糧食。而占領這裏的德軍第二十一裝甲師師長施萊切則慷慨的要求季明和隆美爾在戰利品中各挑選兩件東西。季明選擇了英軍第11輕騎兵團的團旗‘猛獁’裝甲汽車,並且將其改名為‘格立芬’號。而隆美爾在同樣拿走一輛‘猛獁’以後還挑中了一個有機玻璃風鏡。這是他以後為人們所熟悉的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時,英軍第二裝甲師這個番號被永久的從英國軍隊的序列中取消了。而昔蘭尼加的英軍高級指揮官也已經基本上被隆美爾一網打盡了。對於軸心國來說,整個北非的局勢已經開始取得逆轉,現在他們將要麵對一個抉擇,一個關係到第三帝國和軸心國存亡的生死抉擇。
第五部 第六十一章 歷史的原點
更新時間:2010-7-10 13:06:38 本章字數:3510
1月12,剛剛組建不久,訓練很不充分的澳大利亞第九步兵師第三步兵旅和部門英軍炮兵大4500人趁著中的英軍主力部隊而一舉沿著海岸公路逃出了非洲軍的合圍圈。但是,缺乏彈藥和燃料的他們也隻能繼續往南逃跑對於英軍來說形勢岌岌可危。幸虧澳大利亞第七步兵師的一個旅(步兵第18旅)已經從亞歷山大通過海路坐著英國軍艦到達了托布魯克。通過這些部隊的接應。才使得剩下的部隊快速退入了托布魯克。
德軍裝甲部隊的和恐懼組合的巨大的威力。再加上沙漠地形的特點還有隆美爾自身的大膽而又果斷的指揮,使得隆美爾和他的非洲軍團能夠再短短的12天的時間內,從艾爾阿格拉一路躍進到托布魯林、羅馬、倫敦和華盛頓都大吃一驚。
而隆美爾颳起的旋風還在繼續,1月12,就在德英軍剛剛撤退往托布魯克的同時,德軍攻克的距離托布魯克後方100裏的巴迪亞。徹底的封鎖了托布魯克的退路。接著,德軍把兩門繳獲的被稱為‘巴迪亞帳單’(其實這門火炮是義大利人的8寸口徑要塞巨炮。小家子氣的義大利人曾經再利比亞和埃及邊境廣造堡壘。部署要塞重炮以防止英國人可能對利比亞發動的攻擊。)而現在這兩門火炮再被英國人繳獲了幾個月之後又轉了一圈落在了德國人的手中,現在這隆美爾將其調過頭來對準托布魯克的守軍和進港的船隊進行炮擊。1月13。埃及西部邊境上的第一個城市薩盧姆陷落。14日,卡普錯堡的頂端插上了德國陸軍旗。埃及和利比亞之間重要的東道哈爾法亞隘口被德軍控製。隆美爾的非洲軍鐵蹄已經踏上了埃及的土地。再他們的身後,隻有托布魯克還孤零零的落在那裏。等待他們的收拾。在這次昔蘭尼加惡鬥反擊戰中,德意聯軍的傷亡僅僅為1300人,(其中德軍552人)但是他們的戰果相當的巨大。全殲了英軍一個師。重創了兩個師和兩個旅。消滅了英軍32500。其中俘虜對方21400。大量作戰物資。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