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不知道武藤少將是怎麽處理支那的空軍部隊呢?要知道經過連日來的戰鬥證明,支那空軍的戰鬥力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麽脆弱,他們的飛機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麽落後。何況根據我們的情報表明,好像有大批的德國飛行員幫助中國空軍作戰。最近幾天遇到的都是德國的飛機和他們的飛行員,現在支那華中地區的製空權也在他們的手上。沒有製空權,我們就沒有辦法取得最後的勝利。”石原莞爾給對方提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這非常簡單!”武藤章十分不在乎的說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支那人的工業水平根本沒有達到能夠自己生產飛機的程度,他們都是從國外高
的。所以說他們的飛機是打一架少一架。而我們則f有自己的工廠,有自己的飛行員。所以到最後勝利的一定是我們。至於對付支那的空軍,我倒是有一招。就是派出爆擊機轟炸他們的機場,畢竟對方是打一架少一架,所以對我們來說應該能夠成功!”武藤章得意的說道。
在對方的步步緊逼下,本來就不太善於言詞的石原莞爾再次陷入了困境中。武藤章的戰術則最終被大本營統帥部所青睞。很快日本大本營就以命令的形式電告日本軍隊,帝國對華關係將不做修改,國民政府仍然是帝國最首要的敵人。很快日本陸軍發布增兵令,準備擴充軍隊以應付不時之需。接著日本海軍把原來駐防鹿屋的鹿屋海軍航空隊,和駐防在木更津的木更津海軍航空隊,分別調往了台灣和濟州島。這兩個部隊是日本最精銳的轟炸機部隊,他們裝備了當時所謂東亞地區最好的轟炸機。(當然從技術上的角度出發不如he-111)96攻。
這種類似豬一樣的飛機是日本三菱公司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研製的一種戰術轟炸機。日本內部編號g3n,4770kg,約800kg左右.<00km,升限7500m,3定速螺旋槳,兩台標稱790力的三菱“金星”3複列星型氣冷14缸發動機,乘員7名,武裝為3~7mm旋迴機槍。
按照原先日本海軍的計劃,日後對英美開戰的時候,這種飛機可以直飛敵人後方縱深重要基地,利用魚雷與炸彈攻擊對方艦艇、港口、工廠、機場等重要設施,力爭在雙方主力決戰之前就大幅度削弱敵人的實力,使自己的主力艦隊可以在決戰中,順利的擊敗已經被嚴重削弱的敵人。所以為了增加這種飛機的航程,而大幅度削減了飛機的載彈量,甚至連裝甲都大幅度削弱。再加上發動機不過關,因而速度並不是很快,所以很容易被襲擊。這種飛機的第一次參戰是出現在1937年的814日,當時日本海軍“特設航空隊”的第一聯合航空隊司令官戶塚道太郎大佐根據下午台灣海峽、溫州地區天氣狀況將轉好颱風圈外〕的氣象報告命令日機偷襲杭州橋航校、廣德機場。駐台北機場的鹿屋航空隊司令石井藝江大佐遂以兩個九六陸攻轟炸機九機編隊,每機攜帶二百五十公斤炸彈兩枚,於十四時五十分,由新田少佐和淺野少佐分率飛向杭州和廣德準備轟炸杭州的橋機場和廣德機場。但是在飛臨福建的時候被中國軍隊發現,而就在此時,正值四大隊機群由周家口飛抵杭州。於是,抗日空戰史上第一場大的空戰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經過半個小時的空戰,缺乏掩護而且沒有速度和裝甲的日本被打的很慘。最後“中國軍隊一共擊落敵機六架,敗逃敵機重傷兩架,次日據報墜海,輕傷一架逃迴。”中國軍隊無損失,打出了一個漂亮的6:0。
次日,日本木更津航空隊的9架96陸攻由林田如虎少佐率領,於9時1分從大村起飛,他們的目標是中國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不過當時長江口處於颱風區,空中氣流不穩定,雲層很低,且能見度差,當日編隊接近中國大陸時,林田命令改4小編隊繼續前進。該編隊經杭州灣至蘇州上空時,即遭空軍第四大隊21架霍克3逐機攔截。林田編隊到達南京時又遭我地麵防空高炮射擊,遂以300高度進入對明故宮和大校場機場倉惶投彈,命中率都不高。因飛機油料不夠,遂在朝鮮濟州島緊急降落。而返航的時候,他們遭中國軍隊富貴山炮台的88mm高炮射擊,一瞬間就被擊落2,擊傷1架。這次出擊木更津航空隊竟然被擊落4擊傷5架可謂損失慘重。
後來日本海軍經過調研後發現,這兩次失敗的轟炸表明,轟炸機採用小編隊突破的戰術是行不通的,因為距離太遠何況飛機載彈量也小,並不能夠造成很大的破壞。還有一點就是在麵對數量大於自己的戰鬥機的時候,小編隊的轟炸機無疑是找死。所以,根據兩次戰鬥日本人所得到的經驗和教訓,他們積極籌劃了一場更大的轟炸方案。這個方案伴隨著日本大本營新的計劃而得以實施,一場空前的大空戰即將拉開序幕。
第二部 第六十六章 鷹之眼
更新時間:2010-7-10 13:03:00 本章字數:3853
822中午11點,一個超大的96陸攻轟炸機編隊飛離了台北,向西邊撲了過去。他們的目的地是中國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這是日本海軍航空兵司令部精心策劃的一次轟炸行動,他們得到情報,德國援華誌願航空隊就駐紮在南京的幾個機場。徹底消滅這支讓他們頭痛不已的部隊,是這次任務的目的。
日本海軍航空兵集結了大約15096陸攻式轟炸機。之所以出動那麽大的飛機編隊,是因為日本的海軍航空兵參謀們認為,小編隊轟炸機在深入轟炸的時候,容易遇到對方戰鬥機的截擊。對方隻需少量戰鬥機很容易衝散自己的編隊,並且會有選擇性的追擊其中的某架飛機。為了發揮轟炸機的轟炸效果,那些參謀們立刻提出了一個看上去非常大膽的計劃,以100以上的轟炸機組成密集的編隊,對所需要轟炸的城市進行密集的、毀滅性的轟炸。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揚長避短(96陸攻的載彈量不足),同時密集的機群隊形不易被對方的幾袈戰鬥機給衝垮,轟炸機上配置的機槍也可以充分的發揮火力。所謂“三人成虎”,最後就是徹底的威懾中國軍隊,特別是德國援華誌願航空隊。畢竟150轟炸機以密集的隊形進行轟炸,在東亞是一件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br>
“這非常簡單!”武藤章十分不在乎的說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支那人的工業水平根本沒有達到能夠自己生產飛機的程度,他們都是從國外高
的。所以說他們的飛機是打一架少一架。而我們則f有自己的工廠,有自己的飛行員。所以到最後勝利的一定是我們。至於對付支那的空軍,我倒是有一招。就是派出爆擊機轟炸他們的機場,畢竟對方是打一架少一架,所以對我們來說應該能夠成功!”武藤章得意的說道。
在對方的步步緊逼下,本來就不太善於言詞的石原莞爾再次陷入了困境中。武藤章的戰術則最終被大本營統帥部所青睞。很快日本大本營就以命令的形式電告日本軍隊,帝國對華關係將不做修改,國民政府仍然是帝國最首要的敵人。很快日本陸軍發布增兵令,準備擴充軍隊以應付不時之需。接著日本海軍把原來駐防鹿屋的鹿屋海軍航空隊,和駐防在木更津的木更津海軍航空隊,分別調往了台灣和濟州島。這兩個部隊是日本最精銳的轟炸機部隊,他們裝備了當時所謂東亞地區最好的轟炸機。(當然從技術上的角度出發不如he-111)96攻。
這種類似豬一樣的飛機是日本三菱公司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研製的一種戰術轟炸機。日本內部編號g3n,4770kg,約800kg左右.<00km,升限7500m,3定速螺旋槳,兩台標稱790力的三菱“金星”3複列星型氣冷14缸發動機,乘員7名,武裝為3~7mm旋迴機槍。
按照原先日本海軍的計劃,日後對英美開戰的時候,這種飛機可以直飛敵人後方縱深重要基地,利用魚雷與炸彈攻擊對方艦艇、港口、工廠、機場等重要設施,力爭在雙方主力決戰之前就大幅度削弱敵人的實力,使自己的主力艦隊可以在決戰中,順利的擊敗已經被嚴重削弱的敵人。所以為了增加這種飛機的航程,而大幅度削減了飛機的載彈量,甚至連裝甲都大幅度削弱。再加上發動機不過關,因而速度並不是很快,所以很容易被襲擊。這種飛機的第一次參戰是出現在1937年的814日,當時日本海軍“特設航空隊”的第一聯合航空隊司令官戶塚道太郎大佐根據下午台灣海峽、溫州地區天氣狀況將轉好颱風圈外〕的氣象報告命令日機偷襲杭州橋航校、廣德機場。駐台北機場的鹿屋航空隊司令石井藝江大佐遂以兩個九六陸攻轟炸機九機編隊,每機攜帶二百五十公斤炸彈兩枚,於十四時五十分,由新田少佐和淺野少佐分率飛向杭州和廣德準備轟炸杭州的橋機場和廣德機場。但是在飛臨福建的時候被中國軍隊發現,而就在此時,正值四大隊機群由周家口飛抵杭州。於是,抗日空戰史上第一場大的空戰戰鬥就此拉開了序幕,經過半個小時的空戰,缺乏掩護而且沒有速度和裝甲的日本被打的很慘。最後“中國軍隊一共擊落敵機六架,敗逃敵機重傷兩架,次日據報墜海,輕傷一架逃迴。”中國軍隊無損失,打出了一個漂亮的6:0。
次日,日本木更津航空隊的9架96陸攻由林田如虎少佐率領,於9時1分從大村起飛,他們的目標是中國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不過當時長江口處於颱風區,空中氣流不穩定,雲層很低,且能見度差,當日編隊接近中國大陸時,林田命令改4小編隊繼續前進。該編隊經杭州灣至蘇州上空時,即遭空軍第四大隊21架霍克3逐機攔截。林田編隊到達南京時又遭我地麵防空高炮射擊,遂以300高度進入對明故宮和大校場機場倉惶投彈,命中率都不高。因飛機油料不夠,遂在朝鮮濟州島緊急降落。而返航的時候,他們遭中國軍隊富貴山炮台的88mm高炮射擊,一瞬間就被擊落2,擊傷1架。這次出擊木更津航空隊竟然被擊落4擊傷5架可謂損失慘重。
後來日本海軍經過調研後發現,這兩次失敗的轟炸表明,轟炸機採用小編隊突破的戰術是行不通的,因為距離太遠何況飛機載彈量也小,並不能夠造成很大的破壞。還有一點就是在麵對數量大於自己的戰鬥機的時候,小編隊的轟炸機無疑是找死。所以,根據兩次戰鬥日本人所得到的經驗和教訓,他們積極籌劃了一場更大的轟炸方案。這個方案伴隨著日本大本營新的計劃而得以實施,一場空前的大空戰即將拉開序幕。
第二部 第六十六章 鷹之眼
更新時間:2010-7-10 13:03:00 本章字數:3853
822中午11點,一個超大的96陸攻轟炸機編隊飛離了台北,向西邊撲了過去。他們的目的地是中國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這是日本海軍航空兵司令部精心策劃的一次轟炸行動,他們得到情報,德國援華誌願航空隊就駐紮在南京的幾個機場。徹底消滅這支讓他們頭痛不已的部隊,是這次任務的目的。
日本海軍航空兵集結了大約15096陸攻式轟炸機。之所以出動那麽大的飛機編隊,是因為日本的海軍航空兵參謀們認為,小編隊轟炸機在深入轟炸的時候,容易遇到對方戰鬥機的截擊。對方隻需少量戰鬥機很容易衝散自己的編隊,並且會有選擇性的追擊其中的某架飛機。為了發揮轟炸機的轟炸效果,那些參謀們立刻提出了一個看上去非常大膽的計劃,以100以上的轟炸機組成密集的編隊,對所需要轟炸的城市進行密集的、毀滅性的轟炸。這樣一來不但可以揚長避短(96陸攻的載彈量不足),同時密集的機群隊形不易被對方的幾袈戰鬥機給衝垮,轟炸機上配置的機槍也可以充分的發揮火力。所謂“三人成虎”,最後就是徹底的威懾中國軍隊,特別是德國援華誌願航空隊。畢竟150轟炸機以密集的隊形進行轟炸,在東亞是一件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