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拿命來……”


    正當朱由校撥轉韁繩準備離去時,西邊傳來聲嘶力竭的高喊,他還沒來得及作出反應,就被人拉下馬來,重重的摔在一個人肉墊上。


    “護駕,護駕。”


    接著,朱由校發現又被人拉起身,不是此前寸步不離的紀用是誰。


    原來紀用扶天子上馬之後,見在外圍警戒的緹騎的異動,邊高唿‘護駕’邊將天子從馬上拉下,以避弓矢。起身後,經過短暫訓練的內侍已迅速的將二人圍在中心,組成一個直徑兩米的人牆肉盾,連帶刀侍衛朱元臣等人也被阻擋在外。


    朱由校發現自己已經被十數內侍圍得密不透風,隻聽見外麵傳來刀劍出鞘的金戈聲和駱思恭氣急敗壞的高喊,“快,堵住他的嘴,留活口。”


    “狗皇……嗚嗚……”


    “怎麽迴事?”朱由校已經從剛才的猝不及防的變故中迴過神,對翼護自己的紀用問道。


    紀用人高馬大,墊著腳往外探視後躬身迴道,“皇上,是緹騎欲行刺,人已就擒被縛。”


    “錦衣衛?”朱由校萬萬沒想到竟然是親軍行刺,那自己豈不是隨時有性命之憂,心裏暗罵到‘我去年買了個表’,因為被信任的人背叛最惡心了。


    “外麵情勢不明,不知是緹騎還是冒充,無論哪一種情形,駱思恭都難逃幹係,此地不宜久留,奴臣等這就護衛皇上至永安,待入城之後再做計較。”


    永安城即昌平州州治所在,在皇陵紅門東南,嘉靖三十九年,原屬薊鎮的昌平單獨設為昌鎮,設鎮守總兵官一員,歸順天巡撫節製。


    昌鎮所轄範圍東至渤海所,西至鎮邊城,天壽山、居庸關一帶的參遊守備俱屬統領,此前犒賞九鎮官兵時,共有官軍24049員,是軍事重鎮。昌鎮、薊鎮、永平、密雲四鎮聯同京營一起拱衛京師。


    朱由校對外麵的情況一無所知,正猶豫是否應退入永安城再做計較時,人牆外傳來楊漣的唿喊,“皇上,皇上是否無恙?爾等快讓開。”


    朱由校想扒開人牆,卻被紀用製止,“皇上,謹防有詐。”


    從楊漣前後的言行來判斷,他是典型的文臣:自比管樂,意圖通過‘輔佐明主英君’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自朱由校禦極以來,言行政令可以看出,他既非荒淫又非殘暴之君,楊漣沒有理由謀逆。


    朱由校搖頭道,“楊漣是忠臣。”


    楊漣被放入人牆,見到天子安然無恙,心裏的石頭才落地,不顧君臣大禮,直言道,“皇上受驚了,外麵發狂之人已經就擒,但不知禁軍中是否還有同黨,所以臣等請皇上暫且退避永安,待探明京師情況再做計議。”


    朱由校本覺得紀用有些小題大做,見楊漣也如此謹慎,隻得同意,“紀用也和科臣意思一樣,隻是達奇勳……”


    楊漣身為兵科都給事中,對大將自然了解,解釋道,“達奇勳乃達雲次子,忠繼父誌,勇貫三軍,近年鎮守西北邊陲,功績至偉。今年二月神廟大漸時,以神樞營左副將充總兵官鎮守居庸、昌平等地,可以信任。”


    達雲始祖是哈密畏兀兒(宋稱迴鶻,又有衛吾、委兀等音譯)人,洪武時落籍為涼州人,到他在一代已是六世。萬曆中,達雲鎮守西北邊陲數十年未有敗跡,實為邊將一時之冠,後因病卒於軍中(1609)。


    達奇勳在萬曆二十四年五月承父蔭受涼州衛指揮使世襲,現為昌平總兵,隸順天巡撫李瑾麾下。


    朱由校此前接見達奇勳時了解過其履曆,知其在萬曆三十五年曾被以‘貪鄙’革任,故而對楊漣口中的‘勇冠三軍’是懷疑的,但轉念一想,神廟能在病重之時委以重任,不得不說是對其忠心的肯定。


    正當朱由校欲做決定時,駱思恭已來到人牆外,伏地高聲道,“皇上,刺客並非緹騎,現已就擒,請皇上治臣束下不嚴之罪。”


    左光鬥、孫如遊、方從哲見局勢似乎得到控製,也走上前,不理會跪在地上的駱思恭,靜等著人牆裏麵的迴應。


    人牆被讓開一條道,紀用和楊漣分左右擋在朱由校身前,除了遠處傳來的嗚嗚聲,死一般的寂靜。


    朱由校從縫隙中緊緊盯著駱思恭,“先將逆賊收治,左光鬥可在。”


    “臣在。”


    “執朕隨身玉璽,即刻迴京,命盧受、孫承宗等並同司禮監嚴查皇城金吾等衛;命劉一燝、韓爌、張惟賢並同兵部黃嘉善、都察院張問達等清核五城兵馬司、神樞、五軍營文冊,凡有隱占雇覓頂冒、遊手無籍者,即刻收監究治;命緝事衙門督率巡緝、巡視等官嚴行申飭盜賊奸細。”


    左光鬥接過玉璽,覺得動靜太大,極為不妥,勸諫道,“皇上,能否迴京再議?”


    楊漣從朱由校的一係列命令中聽出意圖,出言道,“親軍乃天子安危所係,今奸宄雜陳,可見禁旅空虛至極,宿衛積弊已久,不趁機整飭,安知今日之事不會重演?”


    朱由校見外並無異常,從楊漣身後走到左光鬥前,“遵旨行事吧,另外,傳順天巡撫李瑾、司禮監王承恩、東廠鄒義、內校場孫傳庭、徐國全速往永安城侯命,不得有誤。”


    “臣領旨。”


    …


    左光鬥快馬離去後,朱由校在紀用、楊漣、方從哲等三十餘人的護衛下,往永安城而去。


    駱思恭孤零零的跪在原處,一時無措,而幾百緹騎也呆立在原地,不知何去何從。


    ……


    朱由校抵達永安城後,被聞訊而來的達奇勳迎入城內新城大街東第一巷的總兵府。


    永安城築於景泰初,為縱置長方形,城周十裏有奇;因靠北為山,故城門隻有三座,俱是重門券城;城牆高2丈1尺,四周有箭樓;譙樓(瞭望樓)和別處築於城牆不同,永安譙樓建在城中心,分三層、高六丈,天順三年(1459)建成。


    因常負責接待祭祀官員,故在城內有翰林院、六科、光祿寺、吏部四司等公館和戶部分司、太監廠(紅門內東為上廠,瑞光寺西壁為下廠)等機構。


    長陵、獻陵、景陵守陵三衛駐於城內,萬曆元年,因城內陵衛駐軍增多,又於州城東南增築新城,置裕陵、茂陵、泰陵、寧陵、永陵五衛於城內,這八陵衛署皆在城中,各領左右中前後五個千戶所(長陵衛領七所,在譙樓之北)。


    在嘉靖時,同天下衛所一樣,陵軍軍士便不足額,有‘護軍八衛之軍,數不滿萬’之說;又因營操有名無實、官員不諳武事、賣官鬻爵等原因,這支陵軍更毫無戰力。


    嘉靖二十九年,韃靼由居庸關南侵,部分人馬抵達東山口,然而‘陵衛之眾,無一執挺之人以禦之’,隻得從京營撥三支人馬往大紅門、東西山口防禦,後因韃靼沒有深入,皇陵才避免一場浩劫。


    事後,督撫會同按院題準,盡將八衛抽出,設總兵一員統領永安營四千,守備一員鞏華營三千,遊擊一員另領三千,‘無事在州城小南門外操演,有警即拔各隘口把載,專一防護皇陵’。


    當下,未編入營的九陵(增昭陵)護軍合計6204人,分工有諸陵神宮監軍、巡山軍、妃墳軍等十餘種,歸陵監張進之統領,與天壽山守備芮重光一道保守陵寢。


    ……


    在達奇勳和方從哲等人一番布置後,永安隨即進入臨戰狀態,不僅城門緊閉,譙樓、各街口俱有昌鎮官兵把守。總兵府外更是裏外數層,圍得嚴實;總兵府內,原僚屬、雜役俱被驅離,除此前天子扈從,再無閑雜人等。


    總兵府大堂,待達奇勳見禮後,坐在帥案後的朱由校不見陵監到場,問道,“張進之呢?定陵寶頂填土不見其監工,為何此處也未見蹤影。”


    達家曆經六代的與漢人通婚,到達奇勳時,相貌已與漢人無異,五十開外的他身披明光鎧甲,舉止毫不拖泥帶水,“迴皇上,張太監被郭小四等五百餘人圍在下廠,脫不開身。”


    “造反?”


    “挾賞。”


    朱由校一頭霧水,“詳細奏明。”


    “皇上禦極,以帑金大賚邊士,行至昌平,郭小四稱迫赴操練,指畫號招九陵護軍擁眾要挾欲,與營路一視同仁。”


    方從哲見朱由校麵色不善,怒道,“荒唐,陵寢重地,外鄰虜巢,平素不習金鼓,臨事豈知擊剌?皇上賞邊軍每員二兩,豈會有異?你身為昌鎮總兵官,為何不出兵彈壓?”


    “這……”達奇勳喏喏不知如何迴答。


    朱由校經曆剛才的‘錦衣衛行刺’,已經不對當下軍伍存有幻想,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知道若不妥善處置,兵變一觸即發,他隻得按耐住性子,冷冷道,“差人將張進之、郭小四給綁來,朕要親自問話。”


    “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朕即國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山小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山小鹵並收藏重生之朕即國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