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彰望著下拜的邱易含笑道:“你獨自攻下富波一城,此是大功一件。然而攻下城池之後,麵對億萬財帛居然毫不動心。身為奪城之主將,居然將所得的財帛全部入庫封存。世上如你這般的清廉之將可謂少之又少了,我決議,再賞你百金,以示獎勵。”
邱易拜謝道:“末將不過隻是做了一件自已該做之事,如果這樣就要受賞,那天下人不知會有多少人感到不平呢。所以主將的好意末將心領了,還請主將收迴成命。”
龔彰歎道:“好好好,你果然是個老實人,看來老夫的眼光不差,沒有提撥錯你。對了,你的字是什麽?日後你們兄弟同為軍司馬,老夫可不便稱唿啊。”
邱易應道:“末將自小讀書不多,而且早早的入贅了朱氏,並無長輩為末將取字。”
龔彰望了望邱瑞與朱勉二人,笑道:“既然如此,老夫便為你取上一字,以做獎勵可好?”
邱易拜道:“多謝主將的關愛,末將感激不盡。”
龔彰閉眼思道:“易者,有《易》書,其中日月為易,陰陽交替也。這日月亦為明字,艮卦為光明之象……唔,明遠……透徹而深刻;清朗而曠遠。就喚你明遠可好?”
邱易喃喃自言道:“明遠?透徹而深刻;清朗而曠遠。邱易邱明遠,好好,明遠多謝主將之賜名。”
邱瑞與朱勉對視一眼,同時出列拜道:“末將二人也將及冠,卻因追隨主將出征在外,而無法行及冠禮。不若勞煩主將再為我二人取上一字,若何?”
龔彰笑罵道:“你們兩個小子,真是混帳東西。好吧,也為你們二人取上一字。唔,瑞者,玉也,就喚你吉玉吧。勉者,力量不夠亦盡力而為之,就喚你義忠吧。”
邱瑞、朱勉大喜,與邱易共同拜謝龔彰賜名之恩。好一陣笑談後,龔彰才麵色一肅,說道:“三縣賊亂已平,接下來便是東北部的山桑賊劉辟黃邵龔都三賊,與西北部的鯛陽賊何儀何曼二賊了。諸位認為我軍當以何處之賊為目標?”
邱易拱手稟道:“主將,日前我曾令軍士哨探二部之賊人,發現山桑賊劉辟黃邵龔都並不在山桑縣中,而是領賊兵三萬攻襲沛國的龍亢縣去了。而鯛陽賊何儀何曼正領賊兵五萬與趙郡守對峙,趙郡守兵弱勢孤,現已退迴平輿城轉為守勢,鯛陽賊已逼近至葛陂立營。末將以為,我等乃是汝南郡之兵,還是先助趙郡守破鯛陽賊為上,穩住汝南郡之形勢再說。”
龔彰點點頭,說道:“確實,沛國有豫州刺史王子師在彼,必不叫山桑賊得了便宜。郡守趙謙才寡德薄,以一萬大軍還是難平鯛陽之賊,反被鯛陽賊所製,真是叫人失望。若是趙謙軍滅,平輿又下,那麽全郡震動,賊勢大興,汝南將再無軍力可製鯛陽賊了,這趙謙不可以不救。隻是……我軍若入平輿,隻怕為趙謙這庸人所製……”
邱瑞出言說道:“主將,賊人既在葛陂,鯛陽必然無備,聽聞賊人之糧響盡在鯛陽,我軍不煩陰取此城,迫使賊人迴轉救援,我軍再以逸待勞,必可大破賊軍。”
龔彰撫掌大笑,其他諸將也連連點頭,龔彰立起叫道:“如此,我決議,明日……”
邱易急忙站出止道:“主將,末將尚有一事要說,還請主將暫緩出征時日。”
龔彰話音一頓,與諸將齊齊轉視邱易,疑惑的問道:“哦你尚有何事?”
諸將皆盯視自己,邱易不由一陣心慌,從前自已都是當個安靜的聆聽者,不發一言,今日卻屢次的出言,這難道是因身份的不同所帶來的變化麽?不過此事刻不容緩,乃必行之事,邱易也隻能硬著頭皮說下去。
“啟稟主將,我軍岀召陵時,有戰兵一千八百人,輜重兵四百人,民伕不計。至今陣亡己有二百人之多,差不多有一成的兵力,而仆從軍卻已增加至萬人之多。此事看似我軍軍力大增,但依末將之見,我軍戰力並未增強多少,反而受大量未經操練的仆從軍影響,於統禦上有所不便,不如從前軍少時那般如臂所指了。”
龔彰沉默的在席上踱著步子,後抬頭問道:“爾等其他各將亦有相同的感受嗎?”
不想葉存當先出言支持道:“正是,末將之所以於富波戰敗,便是此非戰之罪,而是因在前驅的仆從軍不肯下力死而戰,卻倒卷挾裹著我等召陵兵大敗之故。”
龔彰不悅的說道:“八百戰兵禦使二千五百仆從軍,他人可戰無不勝,你卻大敗而歸,分明是你統禦無方之故,卻說非戰之罪,真是豈有此理。”
葉存暗怒,卻也不便爭辯,隻得將頭低下。邱瑞若有所思的說道:“主將,畢竟不是人人都如淮陰侯那般將兵,多多益善。即使是末將,以五百戰兵統禦四千仆從軍,也多有不便之處,差點為沈成所敗。因此,裁兵減員之事不得不速行了。”
龔彰撫須微微點頭說道:“非我一定要大量保留仆從軍,而是我軍本就兵力單薄,不得不為爾。其次仆從軍都曾從賊,未知其心性,不敢放歸鄉裏,不得不約束在大軍身側,以示看管之意。三縣若無朝庭之兵力鎮守,恐黃巾會有卷土重來之勢。吾亦十分為難唉。”
邱易稟道:“主將,末將以為,家中有老小之賊必定不如家中無人之賊狠心膽大,必有所顧及之處。所以我軍大可將其分辨出來,發以糧食糧種,責令返鄉耕種,便可安撫其心了。家中無人之賊大可帶離三縣,與召陵兵全部打散,也不按鄉裏同屯,不使賊人相互交流,自可安枕無憂了。”
龔彰撫掌而笑,讚道:“明遠此乃老成之言,明遠果然是透徹而深刻,清朗而曠遠啊。就依你之策吧。”
經過三日時間的整編與操練,共留下四千仆從軍,平均每一召陵兵分得兩個輔兵。有輔兵相助,召陵兵生存之機率大增,戰力也是大增。而且召陵兵若在,召陵軍自然也在,輔兵死傷再多,戰力亦不會折損太多。如此召陵軍共得主戰兵五千之眾,輜重民伕達兩千之眾,輜重曲也升為輜重部了,邱質亦同時升為軍司馬之職。
邱易出任左部司司馬一職,麾下共有兵九百人,不過召陵軍卻隻有二百人,其中百人還是邱易的最初本部人馬。葉存於富波一敗,使左翼本來隻有二百五十名召陵兵,一戰就去了大半,隻餘百人,所以也使得現在左部戰力大衰。
車臘頂替了邱易的軍候之職,而田棕為保證前部先鋒的戰力不變,待在原職也不變,成為車臘的副手。而跟隨邱易轉至左部的,除了百名兵卒,就隻有邱功、陸平、成齊、高區四將了。
邱易深感麾下將官之少,又思及車靖少年老成,鄧當膽略不錯,在好磨硬拽之下,終於將二人拉至麾下,各任屯將之職。加上原左部留有的一軍候二屯將,還差兩名屯將之選。
邱易再命麾下各人推薦,又得一將,姓杜名雷,乃原鹿之賊降伏,隨邱易攻取富波城時,表現出眾,十分勇武。邱易召來一見,杜雷身量不高,卻頗為壯實,力量也大,猶如黑鐵一般。為人雖然粗俗,卻也憨直,邱易滿意的點點頭。
餘下一人實在無人,邱易便任命隨軍許久的王當為屯將,統領親兵屯,就連餘化也被拉入成為隊率都伯。王當經驗可能有所不足,但其常隨邱易身旁,倒也無甚大事。
全軍整編以畢,龔彰留下從召陵隨軍而來的趙、祝二縣吏暫為三縣之長,自領大軍朝鯛陽城而去。於路雖有固始城阻路,但賊人精銳盡出,又無勇武之將統率,望見七千大軍洶湧而來,隻能閉城死守。不想官軍依城而過,城中賊將方知是朝鯛陽縣而去的,剛剛鬆下口氣,立即重新提起,忙令傳令快馬繞道小路通報鯛陽城賊將。
當召陵大軍行至鯛陽時,鯛陽城已接到消息,閉城死守待援。城中有賊兵四千,賊人向來是每戶出兵一丁,或是全家都入賊軍為丁,精銳早隨何儀何曼兄弟前往葛陂去了,因此留下的多為老弱病殘之輩。
邱易望見城頭上要麽是白發蒼蒼的老者,要麽是不滿十三、四歲的少年頑童,還有不少健壯婦人也充斥其中,如此烏合之眾,如何可當召陵之精壯兵士?
龔彰乘馬領著各軍司馬、眾軍候圍著鯛陽城轉了一圈,立於城池東門鞭指鯛陽城道:“葛陂賊迴轉鯛陽需要三日時間,我軍需在兩日內攻破鯛陽城,方能入城以逸待勞的迎戰賊軍。諸將聽令,各軍務必奮勇向前,先登者獨受十金,其部官長可受百金,亡者亦撫恤其家,城破即賞。無令而退者,斬——”
“緊遵主將之令。”各將屈身應命,各自拍馬迴到已陣鼓舞士氣去了,準備為接下來的填埋護城河做準備。
邱易拜謝道:“末將不過隻是做了一件自已該做之事,如果這樣就要受賞,那天下人不知會有多少人感到不平呢。所以主將的好意末將心領了,還請主將收迴成命。”
龔彰歎道:“好好好,你果然是個老實人,看來老夫的眼光不差,沒有提撥錯你。對了,你的字是什麽?日後你們兄弟同為軍司馬,老夫可不便稱唿啊。”
邱易應道:“末將自小讀書不多,而且早早的入贅了朱氏,並無長輩為末將取字。”
龔彰望了望邱瑞與朱勉二人,笑道:“既然如此,老夫便為你取上一字,以做獎勵可好?”
邱易拜道:“多謝主將的關愛,末將感激不盡。”
龔彰閉眼思道:“易者,有《易》書,其中日月為易,陰陽交替也。這日月亦為明字,艮卦為光明之象……唔,明遠……透徹而深刻;清朗而曠遠。就喚你明遠可好?”
邱易喃喃自言道:“明遠?透徹而深刻;清朗而曠遠。邱易邱明遠,好好,明遠多謝主將之賜名。”
邱瑞與朱勉對視一眼,同時出列拜道:“末將二人也將及冠,卻因追隨主將出征在外,而無法行及冠禮。不若勞煩主將再為我二人取上一字,若何?”
龔彰笑罵道:“你們兩個小子,真是混帳東西。好吧,也為你們二人取上一字。唔,瑞者,玉也,就喚你吉玉吧。勉者,力量不夠亦盡力而為之,就喚你義忠吧。”
邱瑞、朱勉大喜,與邱易共同拜謝龔彰賜名之恩。好一陣笑談後,龔彰才麵色一肅,說道:“三縣賊亂已平,接下來便是東北部的山桑賊劉辟黃邵龔都三賊,與西北部的鯛陽賊何儀何曼二賊了。諸位認為我軍當以何處之賊為目標?”
邱易拱手稟道:“主將,日前我曾令軍士哨探二部之賊人,發現山桑賊劉辟黃邵龔都並不在山桑縣中,而是領賊兵三萬攻襲沛國的龍亢縣去了。而鯛陽賊何儀何曼正領賊兵五萬與趙郡守對峙,趙郡守兵弱勢孤,現已退迴平輿城轉為守勢,鯛陽賊已逼近至葛陂立營。末將以為,我等乃是汝南郡之兵,還是先助趙郡守破鯛陽賊為上,穩住汝南郡之形勢再說。”
龔彰點點頭,說道:“確實,沛國有豫州刺史王子師在彼,必不叫山桑賊得了便宜。郡守趙謙才寡德薄,以一萬大軍還是難平鯛陽之賊,反被鯛陽賊所製,真是叫人失望。若是趙謙軍滅,平輿又下,那麽全郡震動,賊勢大興,汝南將再無軍力可製鯛陽賊了,這趙謙不可以不救。隻是……我軍若入平輿,隻怕為趙謙這庸人所製……”
邱瑞出言說道:“主將,賊人既在葛陂,鯛陽必然無備,聽聞賊人之糧響盡在鯛陽,我軍不煩陰取此城,迫使賊人迴轉救援,我軍再以逸待勞,必可大破賊軍。”
龔彰撫掌大笑,其他諸將也連連點頭,龔彰立起叫道:“如此,我決議,明日……”
邱易急忙站出止道:“主將,末將尚有一事要說,還請主將暫緩出征時日。”
龔彰話音一頓,與諸將齊齊轉視邱易,疑惑的問道:“哦你尚有何事?”
諸將皆盯視自己,邱易不由一陣心慌,從前自已都是當個安靜的聆聽者,不發一言,今日卻屢次的出言,這難道是因身份的不同所帶來的變化麽?不過此事刻不容緩,乃必行之事,邱易也隻能硬著頭皮說下去。
“啟稟主將,我軍岀召陵時,有戰兵一千八百人,輜重兵四百人,民伕不計。至今陣亡己有二百人之多,差不多有一成的兵力,而仆從軍卻已增加至萬人之多。此事看似我軍軍力大增,但依末將之見,我軍戰力並未增強多少,反而受大量未經操練的仆從軍影響,於統禦上有所不便,不如從前軍少時那般如臂所指了。”
龔彰沉默的在席上踱著步子,後抬頭問道:“爾等其他各將亦有相同的感受嗎?”
不想葉存當先出言支持道:“正是,末將之所以於富波戰敗,便是此非戰之罪,而是因在前驅的仆從軍不肯下力死而戰,卻倒卷挾裹著我等召陵兵大敗之故。”
龔彰不悅的說道:“八百戰兵禦使二千五百仆從軍,他人可戰無不勝,你卻大敗而歸,分明是你統禦無方之故,卻說非戰之罪,真是豈有此理。”
葉存暗怒,卻也不便爭辯,隻得將頭低下。邱瑞若有所思的說道:“主將,畢竟不是人人都如淮陰侯那般將兵,多多益善。即使是末將,以五百戰兵統禦四千仆從軍,也多有不便之處,差點為沈成所敗。因此,裁兵減員之事不得不速行了。”
龔彰撫須微微點頭說道:“非我一定要大量保留仆從軍,而是我軍本就兵力單薄,不得不為爾。其次仆從軍都曾從賊,未知其心性,不敢放歸鄉裏,不得不約束在大軍身側,以示看管之意。三縣若無朝庭之兵力鎮守,恐黃巾會有卷土重來之勢。吾亦十分為難唉。”
邱易稟道:“主將,末將以為,家中有老小之賊必定不如家中無人之賊狠心膽大,必有所顧及之處。所以我軍大可將其分辨出來,發以糧食糧種,責令返鄉耕種,便可安撫其心了。家中無人之賊大可帶離三縣,與召陵兵全部打散,也不按鄉裏同屯,不使賊人相互交流,自可安枕無憂了。”
龔彰撫掌而笑,讚道:“明遠此乃老成之言,明遠果然是透徹而深刻,清朗而曠遠啊。就依你之策吧。”
經過三日時間的整編與操練,共留下四千仆從軍,平均每一召陵兵分得兩個輔兵。有輔兵相助,召陵兵生存之機率大增,戰力也是大增。而且召陵兵若在,召陵軍自然也在,輔兵死傷再多,戰力亦不會折損太多。如此召陵軍共得主戰兵五千之眾,輜重民伕達兩千之眾,輜重曲也升為輜重部了,邱質亦同時升為軍司馬之職。
邱易出任左部司司馬一職,麾下共有兵九百人,不過召陵軍卻隻有二百人,其中百人還是邱易的最初本部人馬。葉存於富波一敗,使左翼本來隻有二百五十名召陵兵,一戰就去了大半,隻餘百人,所以也使得現在左部戰力大衰。
車臘頂替了邱易的軍候之職,而田棕為保證前部先鋒的戰力不變,待在原職也不變,成為車臘的副手。而跟隨邱易轉至左部的,除了百名兵卒,就隻有邱功、陸平、成齊、高區四將了。
邱易深感麾下將官之少,又思及車靖少年老成,鄧當膽略不錯,在好磨硬拽之下,終於將二人拉至麾下,各任屯將之職。加上原左部留有的一軍候二屯將,還差兩名屯將之選。
邱易再命麾下各人推薦,又得一將,姓杜名雷,乃原鹿之賊降伏,隨邱易攻取富波城時,表現出眾,十分勇武。邱易召來一見,杜雷身量不高,卻頗為壯實,力量也大,猶如黑鐵一般。為人雖然粗俗,卻也憨直,邱易滿意的點點頭。
餘下一人實在無人,邱易便任命隨軍許久的王當為屯將,統領親兵屯,就連餘化也被拉入成為隊率都伯。王當經驗可能有所不足,但其常隨邱易身旁,倒也無甚大事。
全軍整編以畢,龔彰留下從召陵隨軍而來的趙、祝二縣吏暫為三縣之長,自領大軍朝鯛陽城而去。於路雖有固始城阻路,但賊人精銳盡出,又無勇武之將統率,望見七千大軍洶湧而來,隻能閉城死守。不想官軍依城而過,城中賊將方知是朝鯛陽縣而去的,剛剛鬆下口氣,立即重新提起,忙令傳令快馬繞道小路通報鯛陽城賊將。
當召陵大軍行至鯛陽時,鯛陽城已接到消息,閉城死守待援。城中有賊兵四千,賊人向來是每戶出兵一丁,或是全家都入賊軍為丁,精銳早隨何儀何曼兄弟前往葛陂去了,因此留下的多為老弱病殘之輩。
邱易望見城頭上要麽是白發蒼蒼的老者,要麽是不滿十三、四歲的少年頑童,還有不少健壯婦人也充斥其中,如此烏合之眾,如何可當召陵之精壯兵士?
龔彰乘馬領著各軍司馬、眾軍候圍著鯛陽城轉了一圈,立於城池東門鞭指鯛陽城道:“葛陂賊迴轉鯛陽需要三日時間,我軍需在兩日內攻破鯛陽城,方能入城以逸待勞的迎戰賊軍。諸將聽令,各軍務必奮勇向前,先登者獨受十金,其部官長可受百金,亡者亦撫恤其家,城破即賞。無令而退者,斬——”
“緊遵主將之令。”各將屈身應命,各自拍馬迴到已陣鼓舞士氣去了,準備為接下來的填埋護城河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