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2191年,崇禎十三年十月中旬,朱萬化離開錫蘭府,前往蘇伊士灣。


    章皇後以及隨隊的文職人員都留在了錫蘭府。這是因為蘇伊士地區很緊張,不安全,那裏除了軍事沒有其他事物需要處理。其次,那個地方,舉目而望,四周都是荒漠,難得見到樹木和綠色,枯燥的很,沒有什麽值得看的,缺水,生活也很艱難。


    此時的船隊壯大了不少,除了他們原有的四條船之外,又增加了十二艘大船,這些船上裝的是支援的部隊。


    這些部隊是:康南省的兩個營,其中一個正規營,番號二團一營,一個臨時營,臨時營是以藏族為主的騎兵。在錫蘭府抽調的陸戰隊第三團第一營。這十二艘船裝載的就是這三個營的士兵,以及他們的裝備和輜重。海外作戰的確不容易,不多的部隊,就動用了這麽多的船隻。


    目前在蘇伊士灣前線的部隊有:第五陸戰師的第二團全體,和從波斯灣調來的第一團的一營、二營。其中的二營是進軍紅海、蘇伊士之初,跟隨二團一同到達的,一營是前些天臨時增援的。所以波斯灣那邊現在隻剩下了一團團部和三營了。


    按照順序,朱萬化原計劃先到達波斯灣視察那裏的基地和油田,然後到蘇伊士地區。但是,蘇伊士地區的局勢越來越緊張,這就迫使他改變了行程。


    蘇伊士地區為什麽會出現緊張局勢?這就要詳細的敘述一下中東周邊地區的政治態勢,並且還與歐洲當前的政治形勢有關。


    第五艦隊出征紅海、蘇伊士地區時,朱萬化就交代過那裏的政治形勢,但是並不完整。


    朱萬化告訴他們,那裏的大國是埃及,它是個文明古國,有一定的軍事力量。我們占據的地區,絕大部分是荒無人煙之地,不會與誰衝突,隻有臨近地中海的一小塊地方是埃及王國的邊沿。小衝突不可避免,處理的好是可以避免大的戰爭的。


    但是,實際上此時的埃及是奧斯曼帝國的屬國。這個情況朱萬化沒有說,如果他說的那麽詳細,豈不成了妖孽了?遠在數萬裏之外,與中國極少來往的地方,朱萬化能知道的那麽詳細,信息從何而來呢?當時的整個中國,大概沒有人知道世界上存在著一個奧斯曼帝國!可是知道埃及這個古國的卻是不少,古絲綢之路很大一部分就是與波斯、埃及的貿易。所以,朱萬化實在無法,好在提到埃及也算說清楚了,埃及現在確實是獨立的國家,它曾經被奧斯曼吞並變為行省,但是現在的奧斯曼在走下坡路,埃及是從屬國的地位。


    在現代,奧斯曼帝國滅亡了,他的繼承者就是土耳其。這相當於蘇聯和俄羅斯的關係。


    奧斯曼,或者叫土耳其,也是一個古老的國家,信奉伊斯蘭教。奧斯曼崛起,成為稱霸地中海地區的一個大國,其持續的時間有六百多年,時間正好跨越中國的元明清三代。它終止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我國軍閥混戰的年代裏。


    奧斯曼帝國的曆史可以寫幾部書,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不過與我們的故事關係不大,我們隻選擇與我們的故事相關的,並且是幾百字的梗概而已。


    中國著名的絲綢之路是盡人皆知的,通過絲綢之路,中國與西方進行貿易和交流,中國是這條路東方的終點。絲綢之路對於中國的影響是有限度的,就是說,沒有它,中國照樣過得很好。


    但是,這條路卻是成就奧斯曼帝國。它正好是這條路的中間點,奧斯曼獲得的是豐厚的貿易利潤,就是說絲綢之路所取得的經濟效益絕大部分都給了奧斯曼帝國,他們也就因此而崛起。


    奧斯曼是黑海、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因此它也有艦隊。但是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先後幾個航海大國,以及意大利法國等二流航海國家都在地中海沿岸,他們封堵了地中海的出口,奧斯曼的海軍力量始終沒能離開地中海,因此,在大航海的年代裏,沒有奧斯曼的身影,遠在東方的中國就不太了解它。


    正是由於大航海,有了更便利的東西方貿易通道,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南洋的香料等貨物通過海路到達了歐洲。海運的運輸量、成本比陸路的優勢大多了,因此絲綢之路迅速的萎縮了,奧斯曼的財源斷了,奧斯曼帝國就開始走向衰落。也就是說,當前,朱萬化的這個時代,是奧斯曼帝國已經過了繁榮強盛的頂峰,開始走向衰落。


    現在如果排一排名次(中國除外),世界第一強國是荷蘭、後麵依次是西班牙、英國(幾十年後就輪到英國做霸主了),這是第一梯隊。後麵的是葡萄牙、法國、意大利、希臘等。俄羅斯與奧斯曼的國力相當,都是地區一霸,但是他們偏向於陸地,而非航海。如果在陸地上打仗,荷蘭等國還真不是奧斯曼的對手。


    蘇伊士灣就在奧斯曼帝國的勢力範圍之內,開鑿一條運河,他們仍然可以取得可觀的利益。因此,奧斯曼曾經想開挖蘇伊士運河,並且也實施了這個宏偉的計劃。但是不知為何?這個計劃終止了,沒能實現。


    說起蘇伊士運河的曆史,又可以套用我們常說的一句話:“自古有之”。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他的曆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14到13世紀就存在運河,當然不是現在的路線。在漫長的曆史中,運河廢棄了,又重新挖掘,反複的廢棄,反複的挖掘,次數很多。這些古代運河的規模都很小,隻能走小型的平底船。從公元8世紀到19世紀這1000多年裏是沒有運河的,以至於很多人就以為古代的人們不懂得這個地方可以開鑿運河,這是誤解。


    現代的蘇伊士運河是法國人主持開鑿的,北起塞得港,南到蘇伊士城,全長190公裏,公元1869年開通。後來被英國占據,最後埃及收迴。


    是什麽原因造成了奧斯曼帝國開鑿運河計劃失敗呢?這個情況我們不知道,但是可以猜測一下。


    奧斯曼人審時度勢,可能認為在這裏開辟交通線沒有什麽價值,這也可能是他們放棄運河工程的原因,如果有價值,哪能留給別人?


    這條航路意義不大的原因還是在地中海的形勢。


    奧斯曼人出不了地中海是因為有數個海上強國分布於此地,可是奧斯曼帝國的力量也不弱。那麽地中海的這條運輸線就會同時置於各個強國的眼皮底下。地中海的底部(東部),就是中東的這一端,在奧斯曼帝國的控製下;中段在法國、意大利、希臘等國的控製下;出口直布羅陀海峽是西班牙人的老家。


    現在正是海盜最猖獗的時代,各個航海國都由國王頒發“劫掠許可證”,就是“奉旨打劫”!於是海盜就是民族英雄!在這種情況之下,不管是哪個國家的船都無法安全通過地中海了,除非有一支強大的艦隊護航。但是地中海很狹窄,艦隊開到別人的家門口,那就是戰爭,想不打都不行。


    所以地中海在這個時代幾乎是不能通行的,特別是運輸貨物,那簡直就是給海盜上貢。這條交通線沒人走,蘇伊士這條通道有何用?當然了,將來的價值還是巨大的。


    現在,中國人來到這個地方,動了埃及的利益(很小的利益),也就驚動了奧斯曼帝國。並且從埃及人那裏,奧斯曼人也會知道,中國人來到這裏的目的是聲稱開辟運輸線路的(這是國防軍進入此地的理由),這就動了奧斯曼帝國的痛處,俗話說:捅了肺管子。奧斯曼人對於東西方的貿易交通線是耿耿於懷的,不管這條交通線是否有價值,他們也不願意別人碰。


    這情況朱萬化是知道的,他不在乎有沒有人走這條路,永遠沒人走就更符合中國的利益了。國防軍來此,不是像宣稱的那樣——開辟交通線,而是相反——截斷交通!永遠截斷才好!


    國防軍在這裏還是要修一條路,起碼自己要用。別人用,就要付費,並且是高額費用!地中海的海路通與不通,與中國人沒有關係。愛通不通,與我何幹?國防軍也不會動用艦隊去疏通地中海,不會找這個麻煩,這個麻煩動了歐洲數個強國的利益,麻煩是很大的。沒有中國的利益,中國當然不找這個麻煩。


    這就是當前蘇伊士灣地區的態勢。


    埃及的使者,也可能就是奧斯曼帝國的使者,已經與國防軍多次接觸,態度越來越強硬,非要趕走國防軍不可。雙方已經劍拔弩張了,如果不是埃及人吃了幾次虧,不敢動手的話,早就打起來了。


    如果奧斯曼帝國是航海國家,如果他們也到了南洋地區,則不會有今天的危機。像西班牙人、荷蘭人、葡萄牙人,他們都與中國人打過交道,有的還交過手,自然就知道中國人不好惹,他們不會沒事找事。可是奧斯曼人孤陋寡聞,又是地區一霸,現在雖然開始沒落了,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的海軍也並不弱,陸軍更是強大,還沒吃過虧。遠道而來的中國人在他的家門口就想占一塊地方,還聲稱開辟交通線!這是對奧斯曼帝國的挑釁,是他們不能容忍的。


    蘇伊士地區距離奧斯曼帝國本土,海路有一千多裏,距離他們的國都、核心地帶有三千裏海路。如果他們動用陸軍,從陸地上走過來,差不多就是萬裏行程了。所以,他們威脅歸威脅,真要是大兵壓境,沒有半年一年的,他們的遠征軍到不了中東地區。


    如果乘坐兵艦而來,速度倒是快了,最多十天左右可以到達。可是船隻能運輸多少人?假定一艘船載300人,100艘船才三萬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作為一個地區強國,100艘船是有的,但是,能裝300人的大船,一個國家有個二三十艘就是海上強國了。所以乘船而來,一次來五千人幾乎就是極限。就像中國的國防軍,兩次調兵才兩個團五千人,運輸不容易啊!


    到了西方,我們也要了解一下西方的船和軍艦。


    細分起來,船的型號很雜,作為戰艦、大型船隻,類型就沒有那麽多。西方各國經常交流,所以各國的船都是大同小異,區別不大。


    從船的高度上說,有兩層的、三層的,最多四層,再高船就不穩了,分這些層的目的是安裝艦炮,甲板上是不能安裝火炮的,那裏是索具、水手的位置。甲板以上的船樓一般都是在尾部,有點像中國的福船。但是也有前後兩個船樓的,那就是巨型戰艦了。此時航海全部靠風帆,所以船隻的甲板一定要足夠的大,才能容納風帆索具和水手。


    此時的海戰,主要手段是跳幫作戰,就等於是船隻上的陸戰,這是冷兵器作戰的必然。所以,艦隊總是希望盡量多的裝載士兵。最早的雙船樓戰艦是西班牙人首先使用的,他們叫做“無敵戰艦”,一艘船可以承載300名士兵,是這個時代的極限了。


    還有一種英國人的戰艦也很有代表性,它們的特點是:減少戰艦的層數,船型比較低,船身細長,追求速度,因此叫做快艦。第二是拋棄追求火炮數量的傳統辦法,轉而安裝少量的重炮,打得遠,威力大,船隻速度快。英國人的這種改進為日後英國稱霸於海洋打下了基礎。


    知道了船隻的情況,隻要觀察敵軍的艦隊就可以估算火炮數量和作戰士兵的數量了。


    ---第572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強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點包子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點包子鋪並收藏明末強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