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雲蒸的官軍在雄雞關丟掉了大軍的輜重,就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了,前進還是後退?
洪雲蒸是指揮官,但是作戰的主導者還是他手下的那些衛所千戶、百戶們。打與不打對於這些軍官們利益攸關,與洪雲蒸沒什麽關係,所以洪雲蒸還要聽這些軍官們的意見。
真是奇特:基層軍官求戰心切,主官反而不慌不急,非常沉穩,這還是明國的官軍嗎?
雄雞關的偷襲戰,官軍一方戰死的人多數是輜重隊的民夫,士兵沒有多少損失,所以這一戰對於基層軍官們刺激不大。他們此來的目的就是爭一份戰功,現在正經的戰鬥還沒有開戰,他們顯然不願意退兵,退迴去就等於失敗,就要麵臨遣散的結局,所以他們隻有一條路,那就是拚一拚,他們盼望著拚出一個勝利來。
糧草還有一些,炮彈也還有,能打下炎陵城就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國防軍有隨軍的觀察員,他們隻是帶著眼睛來看的,戰鬥勝敗與他們無關。但是,猶豫的洪雲蒸還是想聽一聽國防軍的意見。於是他找來了國防軍的觀察員,此人姓趙名三本,現任第一師第一團教官。
這位趙教官可是我們的老熟人了,他原任職於第三師(山東),曾經以營長的身份掩護祖大壽進入外蒙古。這一次全軍軍官調整他就到了第一師,提拔為團教官。
這一次湖廣的官軍剿匪是一次比較大的行動,也是朱鈺首次當一迴家,做一迴決策。因此,朱鈺是重視其結果的,特意的指令第一師派出得力的軍官作為觀察員,掌握官軍的真實情況,以利於下一步的決策。監國大人說話了,第一師不能不重視。
第一師現任的師長是毛承祚,師教官錢世忠,他們也是調整軍官時新調任的,他們原來都是任職於第四師(東北)。
毛承祚、錢世忠二人商議的結果,就派來主力團的教官趙三本做觀察員,這個觀察員的級別可是夠高的。
當然了,這些背景洪雲蒸是不知道的,他隻是知道趙教官是個高級軍官,軍銜少校,級別不低。
洪雲蒸問道:“我軍進退兩難,趙教官有何高見?”
趙三本說道:“洪大人,下官僅有一個隨軍觀察的差事,對於大軍進退不好亂說話,對不住洪大人了。”
洪雲蒸是都指揮使,屬於省一級的官員,所以趙三本自稱“下官”,這也是必要了禮貌。
在洪雲蒸看來,國防軍不但武器好,軍官的教育學習環境也很好。他也聽說過,國防軍的軍官們手中都有一些被稱為操典的文案,可以隨時翻閱,還有定期發行的簡報,通報各種軍事動態。這些東西都是保密的,洪雲蒸隻是聽說,當然看不到。國防軍管教正規,他們的軍官就比官軍要高明一些,何況這位趙教官也算是高級軍官了,應該有見識,他也想借此機會試探一下,看看到底有何不同,有何高見。
因此,他依然不放棄,繼續問道:“趙教官,隻當是我們私下聊一聊,出得你口,入得我耳,不會讓你擔什麽責任的。再者說,大軍的進退我說了並不算數,那些千戶官們可是求戰心切呀!所以你我隻是探討而已。”
趙三本說道:“既然洪大人這樣看的起下官,下官也不能不識抬舉,在下就獻醜了,對與不對,請大人多擔待。
眼下的官軍與左良玉部比較,人數上、軍力上應該是旗鼓相當,左部強於戰鬥力和作戰經驗,官軍強於火器。如果在平原上擺開戰場,則勝負各一半,那就要看臨場的表現了。但是在大山之中,官軍成了客軍,山地地形多變化,雙方遊動作戰,則官軍勝算就太少了。因此,如果真的是不死不休的決戰,則官軍應該是必敗無疑。”
趙三本的話不客氣,洪雲蒸雖然聽著不舒坦,但是想一想也是事實,他來的時候也沒打算一定要打贏。他們都存著一個心思,稍有建樹則見好就收。因此他附和著說:“趙教官說的有理,我官軍此來,要想剿滅左良玉的確不容易。但是如果僅僅攻克炎陵城呢?勝負當如何?”
趙三本繼續說道:“就眼下而論,官軍麵前的僅僅是左部的部分人馬,官軍的人數至少是他們的二倍,倘若繼續向前,圍攻炎陵城,是有可能攻克收複炎陵的。但是即便收複了炎陵也沒有多大的價值,因為,左良玉不在乎此一城池,他們甚至有可能棄城而走,拒絕與官軍決戰。官軍得此城池能夠長期堅守嗎?遷延時日,大隊的官軍總不能耗在這裏不動,或者繼續進剿,或者收兵撤迴,那時左部卷土重來,炎陵定然不保。”
“左良玉未必會放棄炎陵,如果左部堅守炎陵當如何?”
“倘若左部不識時務,非要堅守炎陵,隻要他有守軍三千,官軍三萬也未必能立即攻克。炎陵城處於山中的一塊小平原上,洪大人應該知道左部騎兵的厲害,倘若大隊騎兵突襲攻城的官軍,官軍如何應對?因此,官軍耽擱不得,必須速戰強攻城池,這就要使用火炮以求速決,一舉破城。這樣一來官軍所剩不多的彈藥就會消耗殆盡。
如果攻破了城池,官軍有城池依托,則不怕左部的騎兵了。
但是,為將者未慮勝應該先慮敗。倘若攻城不克,彈藥用盡,大軍客居與山地之中,則前途危亦,全軍覆沒也是可能的。
所以說,攻城就是鋌而走險,並且危險很大,有可能有來無迴。”
洪雲蒸心中震驚,不過仔細想來這都是可能的,左良玉征戰多年,這些招法對於他並不難。
洪雲蒸問道:“趙教官,我官軍若就此撤軍呢?”
趙教官答道:“洪大人,若是現在我軍因為丟了輜重,果斷退兵,則依靠所剩不多的彈藥糧草,全身而退還是可能的。但是依我之愚見,官軍安然退迴隻有五成把握,那就是左良玉遲鈍,沒有反應。依我國防軍對左良玉的了解,其人斷然不會讓官軍安然退去,倘若左良玉有所準備,由此到茶陵的不足百裏之地可能是一場血戰!官軍需計算著用彈藥,還要有善於臨陣決策的將軍。”
洪雲蒸聽到這裏倒吸了一口涼氣,他真的沒有想到,眼下竟然如此兇險!他問道:“我軍由茶陵到此走了三天,除了雄雞關遭到偷襲,尚屬平安。難道退迴去就成了血路?”
趙教官說道:“這就是遊擊戰。左良玉需要官軍進入他的腹地,他才便於施展,所以我們行軍順利,那是被左良玉放進來的。如果官軍退迴,左良玉豈可放官軍迴去?在他看來,他的地盤是別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嗎?他不立這個威,豈不是誰都可以來他這裏找便宜了?”
這裏要說明一下,“遊擊戰”自古有之,也是軍事上的一種戰法,並不是現代才有遊擊戰。古代軍中有一個軍階叫做“遊擊將軍”,是眾多將軍頭銜裏的一種,由此可以證明:古人也是懂得遊擊戰的。遊擊戰是弱小一方對於強軍的有效戰法,但是其宗旨是求得自保,不被消滅。一般的說屬於自衛戰,並非進攻戰,靠遊擊戰取得大勝利是不現實的。
洪雲蒸對趙三本的話不是十分的相信,但是他也認為趙教官的話有道理。
他進而問道:“趙教官可有良策?”
趙三本說道:“洪大人這就為難下官了。剛才說的是分辨敵我態勢,若要下官出謀劃策可就違反軍紀了,還請大人原諒。”
洪雲蒸有點不滿意,他說道:“現今你我同算是中華的子民了,畢竟是一家人,趙將軍能看著不管嗎?”
他把教官的稱唿換成了將軍,其中也帶有尊敬的意思。
趙三本低頭想了一會,說道:“洪大人說的也有道理,這也是數萬人的安危。下官出兩策,也未必是好計策,僅供大人參詳:
上策是迅速進兵,快速收複炎陵城,以城池為依托,取得暫時的安寧,另謀長遠之策。其結果有三種可能:第一,左部棄城而走,這種可能性很大,因為他們不知道官軍的意圖,自然是按照官軍進剿的判斷來應對,炎陵不是井岡山的腹地,他們還想誘敵深入,我軍就利用他們的誤判,取得城池。第二,左部堅守,我軍不能用炮火強攻,因為,我軍所剩不多的炮彈是保命的,不能用在攻城上。炎陵城是小城,城門處沒有甕城,山裏的城池也沒有護城河,可以用集束*破門,強行突破。爆破破門的辦法左部是想不到的,因為冷兵器作戰從來就沒有這樣的戰法。你們的炮是曲射炮,打不到城門的,隻能用多枚*綁在一起,用人送上去。這種戰法要求動作猛、不猶豫、速度快,無論是炸毀城門,還是強攻入城,敵軍是居高臨下的防禦,因此都會有很大的傷亡。這就需要士兵作戰勇敢,軍紀嚴明,甚至需要督戰隊。我軍不可圍城,圍三缺一也不用,隻進攻一麵,待命的部隊要列陣,防止左部從其他方向突然而來的騎兵。第三種可能就是進攻失敗,急切間不能破城。則需要果斷後撤,不可戀戰。因為,一旦左部的騎兵殺出,官軍勝算太少。下官認為這是上策。
下策是現在就撤兵,最好是今日夜間,趁黑夜掩護,用最快的速度急行軍,一夜之間就撤到茶陵。行軍中主要軍官要管理好火炮,保證隨時可以架設火炮夜戰,掩護部隊。還要讓所有的軍官知道,撤退不是逃跑,絕對不能混亂,因為血戰隨時可能發生。這一策之所以稱之為下策,是下官擔心官軍的撤退變成了潰敗,左部如果成勢掩殺,後果不堪設想。”
趙三本的這兩側是有針對性的,那就是進和退。
趙教官最後又補充了一句,他說:“洪大人,我要有言在先:如果選用上策並且占據了炎陵城,還有一個隱患,那就是如果後續的措施不當,決策猶豫,左右搖擺,則有可能造成官軍被困於城中,難於脫身。剿匪之軍反被匪軍圍困,洪大人的責任可就大了。”
洪雲蒸仔細思考後覺得這兩策是適合當前形勢的,於是他就拿著這兩策召集軍事會議。他給基層的軍官們的選擇是“進”或者“退”,戰法上沒有選擇的餘地,隻能采用趙教官的戰法。洪雲蒸想過了,任何的怯懦、猶豫、遲緩都會令官軍陷入絕境,緊急的時刻沒有時間做無謂的爭執了。
千戶官們的選擇是可以預見的,那就是拿下炎陵城。
洪雲蒸意識到了形勢的危機,因此,既然決策了就要立即行動。他們停頓的位置就是雄雞關,這一段是山路的製高點,雄雞關之下就是炎陵城,距離隻有二十裏。現在已經是傍晚,按官軍的習慣,現在就是紮營、造飯、休息了。但是洪雲蒸一反常態,命令各營整隊出發,到山下紮營,他打算明日一早就發兵攻城。
他還是十分的小心,在雄雞關留下了一營兵(兩千多人),命令他們明日清晨占領雄雞關的各處要點。這裏是自己後撤的後路,萬一攻城失敗,就要快速的撤退,後路還是要保住。
天色已經漸漸的黑下來,勞累了一天的兵丁們隻是稍事休息,沒有吃飯,空著肚子,摸黑繼續行軍。包括左良玉的部隊都沒有夜戰的習慣,因此,官軍盡管行動緩慢,終於平安的行進了二十裏。前麵是一塊山中的小平原,方圓十幾二十裏,這裏就是炎陵縣所在地了,縣城就在眼前。於是,官軍安營紮寨,埋鍋造飯,睡覺休息,就等待明日的攻城之戰了。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因此,城池都要依水而建。炎陵城也不例外,一條小河,經過改造河道,令其圍繞著城池轉了半圈,也權當是護城河了,城池方方正正的沿河而建。山區的地勢不平,河道存不住水,因此山中的城大多沒有護城河。炎陵也不例外,它的北門、東門就沒有河道。進山的道路是從西北而來,北門是炎陵的交通要道,所以官軍進攻就會選擇北門。
七月初八的清晨,官軍提前吃飯,集合部隊,列隊向前,進攻炎陵城的戰鬥即將打響。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我的新書“啊!東北軍”已經上傳,歡迎捧場!
---第562章完---
洪雲蒸是指揮官,但是作戰的主導者還是他手下的那些衛所千戶、百戶們。打與不打對於這些軍官們利益攸關,與洪雲蒸沒什麽關係,所以洪雲蒸還要聽這些軍官們的意見。
真是奇特:基層軍官求戰心切,主官反而不慌不急,非常沉穩,這還是明國的官軍嗎?
雄雞關的偷襲戰,官軍一方戰死的人多數是輜重隊的民夫,士兵沒有多少損失,所以這一戰對於基層軍官們刺激不大。他們此來的目的就是爭一份戰功,現在正經的戰鬥還沒有開戰,他們顯然不願意退兵,退迴去就等於失敗,就要麵臨遣散的結局,所以他們隻有一條路,那就是拚一拚,他們盼望著拚出一個勝利來。
糧草還有一些,炮彈也還有,能打下炎陵城就是他們最大的願望。
國防軍有隨軍的觀察員,他們隻是帶著眼睛來看的,戰鬥勝敗與他們無關。但是,猶豫的洪雲蒸還是想聽一聽國防軍的意見。於是他找來了國防軍的觀察員,此人姓趙名三本,現任第一師第一團教官。
這位趙教官可是我們的老熟人了,他原任職於第三師(山東),曾經以營長的身份掩護祖大壽進入外蒙古。這一次全軍軍官調整他就到了第一師,提拔為團教官。
這一次湖廣的官軍剿匪是一次比較大的行動,也是朱鈺首次當一迴家,做一迴決策。因此,朱鈺是重視其結果的,特意的指令第一師派出得力的軍官作為觀察員,掌握官軍的真實情況,以利於下一步的決策。監國大人說話了,第一師不能不重視。
第一師現任的師長是毛承祚,師教官錢世忠,他們也是調整軍官時新調任的,他們原來都是任職於第四師(東北)。
毛承祚、錢世忠二人商議的結果,就派來主力團的教官趙三本做觀察員,這個觀察員的級別可是夠高的。
當然了,這些背景洪雲蒸是不知道的,他隻是知道趙教官是個高級軍官,軍銜少校,級別不低。
洪雲蒸問道:“我軍進退兩難,趙教官有何高見?”
趙三本說道:“洪大人,下官僅有一個隨軍觀察的差事,對於大軍進退不好亂說話,對不住洪大人了。”
洪雲蒸是都指揮使,屬於省一級的官員,所以趙三本自稱“下官”,這也是必要了禮貌。
在洪雲蒸看來,國防軍不但武器好,軍官的教育學習環境也很好。他也聽說過,國防軍的軍官們手中都有一些被稱為操典的文案,可以隨時翻閱,還有定期發行的簡報,通報各種軍事動態。這些東西都是保密的,洪雲蒸隻是聽說,當然看不到。國防軍管教正規,他們的軍官就比官軍要高明一些,何況這位趙教官也算是高級軍官了,應該有見識,他也想借此機會試探一下,看看到底有何不同,有何高見。
因此,他依然不放棄,繼續問道:“趙教官,隻當是我們私下聊一聊,出得你口,入得我耳,不會讓你擔什麽責任的。再者說,大軍的進退我說了並不算數,那些千戶官們可是求戰心切呀!所以你我隻是探討而已。”
趙三本說道:“既然洪大人這樣看的起下官,下官也不能不識抬舉,在下就獻醜了,對與不對,請大人多擔待。
眼下的官軍與左良玉部比較,人數上、軍力上應該是旗鼓相當,左部強於戰鬥力和作戰經驗,官軍強於火器。如果在平原上擺開戰場,則勝負各一半,那就要看臨場的表現了。但是在大山之中,官軍成了客軍,山地地形多變化,雙方遊動作戰,則官軍勝算就太少了。因此,如果真的是不死不休的決戰,則官軍應該是必敗無疑。”
趙三本的話不客氣,洪雲蒸雖然聽著不舒坦,但是想一想也是事實,他來的時候也沒打算一定要打贏。他們都存著一個心思,稍有建樹則見好就收。因此他附和著說:“趙教官說的有理,我官軍此來,要想剿滅左良玉的確不容易。但是如果僅僅攻克炎陵城呢?勝負當如何?”
趙三本繼續說道:“就眼下而論,官軍麵前的僅僅是左部的部分人馬,官軍的人數至少是他們的二倍,倘若繼續向前,圍攻炎陵城,是有可能攻克收複炎陵的。但是即便收複了炎陵也沒有多大的價值,因為,左良玉不在乎此一城池,他們甚至有可能棄城而走,拒絕與官軍決戰。官軍得此城池能夠長期堅守嗎?遷延時日,大隊的官軍總不能耗在這裏不動,或者繼續進剿,或者收兵撤迴,那時左部卷土重來,炎陵定然不保。”
“左良玉未必會放棄炎陵,如果左部堅守炎陵當如何?”
“倘若左部不識時務,非要堅守炎陵,隻要他有守軍三千,官軍三萬也未必能立即攻克。炎陵城處於山中的一塊小平原上,洪大人應該知道左部騎兵的厲害,倘若大隊騎兵突襲攻城的官軍,官軍如何應對?因此,官軍耽擱不得,必須速戰強攻城池,這就要使用火炮以求速決,一舉破城。這樣一來官軍所剩不多的彈藥就會消耗殆盡。
如果攻破了城池,官軍有城池依托,則不怕左部的騎兵了。
但是,為將者未慮勝應該先慮敗。倘若攻城不克,彈藥用盡,大軍客居與山地之中,則前途危亦,全軍覆沒也是可能的。
所以說,攻城就是鋌而走險,並且危險很大,有可能有來無迴。”
洪雲蒸心中震驚,不過仔細想來這都是可能的,左良玉征戰多年,這些招法對於他並不難。
洪雲蒸問道:“趙教官,我官軍若就此撤軍呢?”
趙教官答道:“洪大人,若是現在我軍因為丟了輜重,果斷退兵,則依靠所剩不多的彈藥糧草,全身而退還是可能的。但是依我之愚見,官軍安然退迴隻有五成把握,那就是左良玉遲鈍,沒有反應。依我國防軍對左良玉的了解,其人斷然不會讓官軍安然退去,倘若左良玉有所準備,由此到茶陵的不足百裏之地可能是一場血戰!官軍需計算著用彈藥,還要有善於臨陣決策的將軍。”
洪雲蒸聽到這裏倒吸了一口涼氣,他真的沒有想到,眼下竟然如此兇險!他問道:“我軍由茶陵到此走了三天,除了雄雞關遭到偷襲,尚屬平安。難道退迴去就成了血路?”
趙教官說道:“這就是遊擊戰。左良玉需要官軍進入他的腹地,他才便於施展,所以我們行軍順利,那是被左良玉放進來的。如果官軍退迴,左良玉豈可放官軍迴去?在他看來,他的地盤是別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嗎?他不立這個威,豈不是誰都可以來他這裏找便宜了?”
這裏要說明一下,“遊擊戰”自古有之,也是軍事上的一種戰法,並不是現代才有遊擊戰。古代軍中有一個軍階叫做“遊擊將軍”,是眾多將軍頭銜裏的一種,由此可以證明:古人也是懂得遊擊戰的。遊擊戰是弱小一方對於強軍的有效戰法,但是其宗旨是求得自保,不被消滅。一般的說屬於自衛戰,並非進攻戰,靠遊擊戰取得大勝利是不現實的。
洪雲蒸對趙三本的話不是十分的相信,但是他也認為趙教官的話有道理。
他進而問道:“趙教官可有良策?”
趙三本說道:“洪大人這就為難下官了。剛才說的是分辨敵我態勢,若要下官出謀劃策可就違反軍紀了,還請大人原諒。”
洪雲蒸有點不滿意,他說道:“現今你我同算是中華的子民了,畢竟是一家人,趙將軍能看著不管嗎?”
他把教官的稱唿換成了將軍,其中也帶有尊敬的意思。
趙三本低頭想了一會,說道:“洪大人說的也有道理,這也是數萬人的安危。下官出兩策,也未必是好計策,僅供大人參詳:
上策是迅速進兵,快速收複炎陵城,以城池為依托,取得暫時的安寧,另謀長遠之策。其結果有三種可能:第一,左部棄城而走,這種可能性很大,因為他們不知道官軍的意圖,自然是按照官軍進剿的判斷來應對,炎陵不是井岡山的腹地,他們還想誘敵深入,我軍就利用他們的誤判,取得城池。第二,左部堅守,我軍不能用炮火強攻,因為,我軍所剩不多的炮彈是保命的,不能用在攻城上。炎陵城是小城,城門處沒有甕城,山裏的城池也沒有護城河,可以用集束*破門,強行突破。爆破破門的辦法左部是想不到的,因為冷兵器作戰從來就沒有這樣的戰法。你們的炮是曲射炮,打不到城門的,隻能用多枚*綁在一起,用人送上去。這種戰法要求動作猛、不猶豫、速度快,無論是炸毀城門,還是強攻入城,敵軍是居高臨下的防禦,因此都會有很大的傷亡。這就需要士兵作戰勇敢,軍紀嚴明,甚至需要督戰隊。我軍不可圍城,圍三缺一也不用,隻進攻一麵,待命的部隊要列陣,防止左部從其他方向突然而來的騎兵。第三種可能就是進攻失敗,急切間不能破城。則需要果斷後撤,不可戀戰。因為,一旦左部的騎兵殺出,官軍勝算太少。下官認為這是上策。
下策是現在就撤兵,最好是今日夜間,趁黑夜掩護,用最快的速度急行軍,一夜之間就撤到茶陵。行軍中主要軍官要管理好火炮,保證隨時可以架設火炮夜戰,掩護部隊。還要讓所有的軍官知道,撤退不是逃跑,絕對不能混亂,因為血戰隨時可能發生。這一策之所以稱之為下策,是下官擔心官軍的撤退變成了潰敗,左部如果成勢掩殺,後果不堪設想。”
趙三本的這兩側是有針對性的,那就是進和退。
趙教官最後又補充了一句,他說:“洪大人,我要有言在先:如果選用上策並且占據了炎陵城,還有一個隱患,那就是如果後續的措施不當,決策猶豫,左右搖擺,則有可能造成官軍被困於城中,難於脫身。剿匪之軍反被匪軍圍困,洪大人的責任可就大了。”
洪雲蒸仔細思考後覺得這兩策是適合當前形勢的,於是他就拿著這兩策召集軍事會議。他給基層的軍官們的選擇是“進”或者“退”,戰法上沒有選擇的餘地,隻能采用趙教官的戰法。洪雲蒸想過了,任何的怯懦、猶豫、遲緩都會令官軍陷入絕境,緊急的時刻沒有時間做無謂的爭執了。
千戶官們的選擇是可以預見的,那就是拿下炎陵城。
洪雲蒸意識到了形勢的危機,因此,既然決策了就要立即行動。他們停頓的位置就是雄雞關,這一段是山路的製高點,雄雞關之下就是炎陵城,距離隻有二十裏。現在已經是傍晚,按官軍的習慣,現在就是紮營、造飯、休息了。但是洪雲蒸一反常態,命令各營整隊出發,到山下紮營,他打算明日一早就發兵攻城。
他還是十分的小心,在雄雞關留下了一營兵(兩千多人),命令他們明日清晨占領雄雞關的各處要點。這裏是自己後撤的後路,萬一攻城失敗,就要快速的撤退,後路還是要保住。
天色已經漸漸的黑下來,勞累了一天的兵丁們隻是稍事休息,沒有吃飯,空著肚子,摸黑繼續行軍。包括左良玉的部隊都沒有夜戰的習慣,因此,官軍盡管行動緩慢,終於平安的行進了二十裏。前麵是一塊山中的小平原,方圓十幾二十裏,這裏就是炎陵縣所在地了,縣城就在眼前。於是,官軍安營紮寨,埋鍋造飯,睡覺休息,就等待明日的攻城之戰了。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因此,城池都要依水而建。炎陵城也不例外,一條小河,經過改造河道,令其圍繞著城池轉了半圈,也權當是護城河了,城池方方正正的沿河而建。山區的地勢不平,河道存不住水,因此山中的城大多沒有護城河。炎陵也不例外,它的北門、東門就沒有河道。進山的道路是從西北而來,北門是炎陵的交通要道,所以官軍進攻就會選擇北門。
七月初八的清晨,官軍提前吃飯,集合部隊,列隊向前,進攻炎陵城的戰鬥即將打響。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我的新書“啊!東北軍”已經上傳,歡迎捧場!
---第562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