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九月八日,在開封大都督府中,吃過晚飯後稍事休息會議繼續進行。
已經有證據表明刺殺是朝廷所為,那麽聯省將采用什麽報複措施,將有那些應對的手段。這些都要討論,擬定出萬全之策。
首先是輿論,聯省應該如何宣傳,其次是要不要與朝廷交涉。
朱萬傑說道:“與朝廷交涉就不必了,他們使出這種手段已經沒有說話的餘地了。我的意見就是動用我們的宣傳力量,揭破真像,公布證據,譴責他們在罪行。然後就可以考慮用兵。”
周延儒說道:“我以為交涉一下也有好處,刺殺的事情也不一定就是皇帝或者內閣的決策,也許是個別人的行為。即便是朝廷決策的,談一談也許能有收獲。即使不能公開道歉,他們能認個錯,對於爭取民心還是大有好處的。”
最後由洪承疇和朱大典兩人定下最後的決策:第一,報紙公布、宣傳。第二,派出使者,到朝廷問罪。第三,按照朝廷的態度,決定下一步的報複手段。
報複的手段就包括用兵,有關軍事的話題,本來應該是兵部的事情,議論也要以兵部為主。但是朱萬武不在,就要洪承疇決策了。按聯省的規矩用兵與否,用兵的方向,是聯省衙門的權利,大都督可以參與意見,不能決策。
洪承疇首先說話,他說道:“在新皇登基,我中華帝國開國之前,是不宜大動刀兵的。現在督軍大人還在養傷期間,我聯省應該持觀望態度,靜觀事態的演變,再做出反映。”
朱萬傑說道:“刺殺乃朝廷的錦衣衛和宦官所為,此事已經明了,我聯省如果沒有反應,是不是太示弱了?我的意見是選擇一地,或進攻,或占領,這也是必要的報複手段。”
朱大典說道:“我也同意打一下,我看徐州可以考慮。徐州緊鄰著山東,用兵方便。並且徐州乃中原要衝,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我聯省占領徐州,則南直隸長江以北地區就戳手可得了。”
最後決定:部隊做攻取徐州的準備,同時觀察朝廷的態度,緩一段時間在做決定。
聯省的大佬們還是大意了,沒有想到那幾條水上航線的單薄,也許是時間太久了,與朝廷一直相安無事,也就麻痹了,小看了朝廷的決心。
新朝的建立,新皇帝孔胤植登基的日期,隻能等日後形勢穩定之後再做決定了,現在就是無限期的拖延。
至此全部大事議定。
......
朝廷方麵已經開始采取措施禁止中華日報的發行了,這還是崇禎皇帝采納了薛國觀的建議而執行的,也算是薛國觀的最後業績了,因為此後不久他就被攆迴老家養老去了,至此溫體仁一黨在朝堂上被徹底的掃除幹淨。
崇禎同誌禁止別人看中華日報,可是他不禁止自己,他還是每一期都要看的。九月初七朱萬化遇刺的消息,聯省方麵暫時采取了保密措施,因此市麵上有些風聞,並沒有準確的消息。由於駱養性、張彝憲這一隊刺客全軍覆沒,自然就沒有人迴來報信,否則,崇禎或許能提前知道。
直到九月初十中華日報公開發布刺殺的真像,督軍大人負傷,崇禎才算得到了準確的消息。
這個消息讓崇禎來了精神,似乎解了心頭之恨,也讓他高興不已。但是,對於朱萬化沒有死,他還是有些遺憾,覺得沒有根除隱患。
崇禎的好心情沒能持續多久,就有太監稟報,說楊嗣昌請求進見。其原因很簡單,楊嗣昌也是能看到報紙的,當然也是為了刺殺之事。
南京是長江沿岸城市,長江的各個碼頭上都有國防軍的勢力,朝廷想要禁絕中華日報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所以不但楊嗣昌這種重要的朝臣,市麵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哪個還搞不來一份報紙?所以這消息是禁不住的。
十日的報紙是以刺殺事件、督軍朱萬化負傷等內容為主的,並沒有披露全部的消息,楊嗣昌就是為“刺殺”這二字而來!因為他很清楚,此事倘若與朝廷沾上瓜葛,則大明朝廷危亦!
崇禎還處於興奮之中,他覺得朱萬化負傷讓他稱心如意,花皮那邊也應該知道朝廷的厲害。說不定還會有幾個官員改邪歸正重新投靠朝廷的呢?那麽對於這些認賊為父之人要不要懲治一下呢?總之都是美夢,有點白日夢的意思。他當然不知道楊嗣昌此來何事,於是傳話到禦書房麵聖。
楊嗣昌見禮之後第一句話就問:“陛下,刺殺朱萬化可是陛下的旨意?”
問的崇禎愣愣的,這楊嗣昌也是知禮之人,今日這是怎麽了?哪有臣子這麽問皇上的。太失禮了吧?不過現在崇禎還是蠻信任楊嗣昌的,不計較就算了吧!
崇禎說道:“此乃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所為。楊愛卿,有什麽不對嗎?”
楊嗣昌一聽果然如此,立時就捶胸頓足的說道:“陛下呀,駱養性該殺!他餡我大明於危難之中了!”
崇禎有點驚異了,心說有那麽嚴重嗎?
他說道:“楊愛卿,危難何來?駱養性尚在滁州未迴,治罪也要等他迴來嘛?”
報紙上還沒有公布刺客一方的傷亡情況,抓捕了錦衣衛,擊斃了駱養性、張彝憲的情況尚未公布,因此,崇禎以為駱養性還在滁州。
楊嗣昌說道:“陛下,倘若他能迴來,則立即抓捕,我要親自把他送到開封向朱家謝罪。即便如此,也未必能避開大禍啊!”
“啊?”
楊嗣昌大急,他說道:“陛下,那聯省的官員、花皮的將領何止成千上萬?這些人都受那朱萬化之恩惠方有今日之榮華富貴,再說他那幾個兄弟,有好惹的嗎?花皮的軍火如此之強,都是朱萬化的二弟朱萬文一手主持製造的,他的三弟、四弟都是征戰沙場多年的常勝將軍。單隻說崇禎三年在遵化水淹韃子數萬之兵,就是朱家老四朱萬傑所為,如此的猛將,如此的用兵計謀我朝廷可有?他的五弟帶領著數十艘的鐵甲巨艦,哪怕開過來一艘炮艦,炮擊我南京城,哪一個能抵擋?那花皮二十幾萬強軍的大都督就是朱大典,他能忍氣吞聲嗎?
倘若他們認為行刺者是我朝廷主使,他們能善罷甘休?花皮的總兵力是不多,但是現在二三十萬也不止了,以花皮軍之戰力,就是興兵五萬,我官軍能當得住嗎?就算這南京城怕也是危在旦夕了!陛下還看不到危險嗎?”
他的這一番話可是說得崇禎直冒冷汗,當時他同意駱養性的刺殺策劃之時,隻是想如何除掉自己的心頭大患,哪裏會想到有這樣的後果?早知如此就應該與朝臣們商議一下了。可是......
崇禎有些慌了,他強作鎮靜,說道:“事已如此,當如何挽救?”
是呀!天下可沒有後悔藥,事情已經發生,當如何補救呢?
楊嗣昌也是一時的性急,把這嚴重性都說出來了,如何補救還真沒想過。他說道:“最要緊的是盡快找到駱養性、張彝憲,哪怕找到一個也好。立即抓捕他們,有了這兩個人,才有解脫求和的一線希望。當然刺殺隻能是駱養性、張彝憲他們個人所為,與朝廷無關。派出得力的使臣,前往開封道歉,盡力的彌合。如果沒有駱養性、張彝憲,此事的確有口難辯,即便派出使臣也未必能化解。至於其他當然是加強布防備戰了,但匆忙之間,臣尚不能籌劃周全,還要容微臣想一想,也要匯集眾多朝臣共同謀劃。”
要把駱養性、張彝憲當替死鬼!這種事情做帝王的倒是沒有心理負擔,皇帝的過錯由臣子承擔這是天經地義的,死幾個手下臣子算什麽?崇禎殺的大臣還少嗎?與自己的帝位,大明的天下相比,那都不算什麽。但是,這兩個人能不能迴來的確不好說。
他們還不知道,此二人已經當場死亡,並且屍首在國防軍的手中。
事實上也沒有讓他們多等,第二天的中華日報就刊登了行刺的事實,還公布了指揮者駱養性和另外兩名錦衣衛番子被當場活捉,張彝憲現場斃命的消息。
消息大體上是真實的,抓到三個刺客不假,但是沒有駱養性。當然也不會講述詳細的刺殺作戰過程,有些還是要保密的。活捉駱養性絕對是假消息,這是策略,目的是造成朝廷的恐慌。
駱養性是在外圍的圍捕過程中自殺身亡的,知道真情的就是個別人了,下一個保密的命令就能封閉真相。張彝憲死在刺殺過程中,有太多的人目睹了張彝憲的死亡現場,聯省一方當然會選擇“活捉駱養性”的假消息,這對宣傳有利,可以更好的揭露朝廷的陰謀,對朝廷施加壓力,爭取百姓的同情,爭奪輿論製高點。這是政治、軍事謀略的需要,政治是沒有誠實可言的。反正駱養性的屍體在手上,朝廷拿不出一個活的駱養性來。駱養性是有名、有地位的官員,認識他的人太多了,造不了假的。
至此,朝廷一方的壓力猛增,朝廷自己知道:駱養性是策劃指揮者,刺殺行動也是皇上同意了的。當然不會有書麵的東西落在花皮的手中,即便崇禎有聖旨、手諭什麽的,駱養性也不會帶到刺殺現場,國防軍一方絕對拿不到這種鐵證。但是有活口在國防軍的手中,朝廷想狡辯也是心虛,矢口抵賴也不會令人信服。
在這種危局的情況之下,朝廷的小型禦前會議,又一次召開了。在這次會議上他們會討論些什麽呢?且聽下迴分解。
---第527章完---
已經有證據表明刺殺是朝廷所為,那麽聯省將采用什麽報複措施,將有那些應對的手段。這些都要討論,擬定出萬全之策。
首先是輿論,聯省應該如何宣傳,其次是要不要與朝廷交涉。
朱萬傑說道:“與朝廷交涉就不必了,他們使出這種手段已經沒有說話的餘地了。我的意見就是動用我們的宣傳力量,揭破真像,公布證據,譴責他們在罪行。然後就可以考慮用兵。”
周延儒說道:“我以為交涉一下也有好處,刺殺的事情也不一定就是皇帝或者內閣的決策,也許是個別人的行為。即便是朝廷決策的,談一談也許能有收獲。即使不能公開道歉,他們能認個錯,對於爭取民心還是大有好處的。”
最後由洪承疇和朱大典兩人定下最後的決策:第一,報紙公布、宣傳。第二,派出使者,到朝廷問罪。第三,按照朝廷的態度,決定下一步的報複手段。
報複的手段就包括用兵,有關軍事的話題,本來應該是兵部的事情,議論也要以兵部為主。但是朱萬武不在,就要洪承疇決策了。按聯省的規矩用兵與否,用兵的方向,是聯省衙門的權利,大都督可以參與意見,不能決策。
洪承疇首先說話,他說道:“在新皇登基,我中華帝國開國之前,是不宜大動刀兵的。現在督軍大人還在養傷期間,我聯省應該持觀望態度,靜觀事態的演變,再做出反映。”
朱萬傑說道:“刺殺乃朝廷的錦衣衛和宦官所為,此事已經明了,我聯省如果沒有反應,是不是太示弱了?我的意見是選擇一地,或進攻,或占領,這也是必要的報複手段。”
朱大典說道:“我也同意打一下,我看徐州可以考慮。徐州緊鄰著山東,用兵方便。並且徐州乃中原要衝,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我聯省占領徐州,則南直隸長江以北地區就戳手可得了。”
最後決定:部隊做攻取徐州的準備,同時觀察朝廷的態度,緩一段時間在做決定。
聯省的大佬們還是大意了,沒有想到那幾條水上航線的單薄,也許是時間太久了,與朝廷一直相安無事,也就麻痹了,小看了朝廷的決心。
新朝的建立,新皇帝孔胤植登基的日期,隻能等日後形勢穩定之後再做決定了,現在就是無限期的拖延。
至此全部大事議定。
......
朝廷方麵已經開始采取措施禁止中華日報的發行了,這還是崇禎皇帝采納了薛國觀的建議而執行的,也算是薛國觀的最後業績了,因為此後不久他就被攆迴老家養老去了,至此溫體仁一黨在朝堂上被徹底的掃除幹淨。
崇禎同誌禁止別人看中華日報,可是他不禁止自己,他還是每一期都要看的。九月初七朱萬化遇刺的消息,聯省方麵暫時采取了保密措施,因此市麵上有些風聞,並沒有準確的消息。由於駱養性、張彝憲這一隊刺客全軍覆沒,自然就沒有人迴來報信,否則,崇禎或許能提前知道。
直到九月初十中華日報公開發布刺殺的真像,督軍大人負傷,崇禎才算得到了準確的消息。
這個消息讓崇禎來了精神,似乎解了心頭之恨,也讓他高興不已。但是,對於朱萬化沒有死,他還是有些遺憾,覺得沒有根除隱患。
崇禎的好心情沒能持續多久,就有太監稟報,說楊嗣昌請求進見。其原因很簡單,楊嗣昌也是能看到報紙的,當然也是為了刺殺之事。
南京是長江沿岸城市,長江的各個碼頭上都有國防軍的勢力,朝廷想要禁絕中華日報也不是那麽容易的,所以不但楊嗣昌這種重要的朝臣,市麵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哪個還搞不來一份報紙?所以這消息是禁不住的。
十日的報紙是以刺殺事件、督軍朱萬化負傷等內容為主的,並沒有披露全部的消息,楊嗣昌就是為“刺殺”這二字而來!因為他很清楚,此事倘若與朝廷沾上瓜葛,則大明朝廷危亦!
崇禎還處於興奮之中,他覺得朱萬化負傷讓他稱心如意,花皮那邊也應該知道朝廷的厲害。說不定還會有幾個官員改邪歸正重新投靠朝廷的呢?那麽對於這些認賊為父之人要不要懲治一下呢?總之都是美夢,有點白日夢的意思。他當然不知道楊嗣昌此來何事,於是傳話到禦書房麵聖。
楊嗣昌見禮之後第一句話就問:“陛下,刺殺朱萬化可是陛下的旨意?”
問的崇禎愣愣的,這楊嗣昌也是知禮之人,今日這是怎麽了?哪有臣子這麽問皇上的。太失禮了吧?不過現在崇禎還是蠻信任楊嗣昌的,不計較就算了吧!
崇禎說道:“此乃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所為。楊愛卿,有什麽不對嗎?”
楊嗣昌一聽果然如此,立時就捶胸頓足的說道:“陛下呀,駱養性該殺!他餡我大明於危難之中了!”
崇禎有點驚異了,心說有那麽嚴重嗎?
他說道:“楊愛卿,危難何來?駱養性尚在滁州未迴,治罪也要等他迴來嘛?”
報紙上還沒有公布刺客一方的傷亡情況,抓捕了錦衣衛,擊斃了駱養性、張彝憲的情況尚未公布,因此,崇禎以為駱養性還在滁州。
楊嗣昌說道:“陛下,倘若他能迴來,則立即抓捕,我要親自把他送到開封向朱家謝罪。即便如此,也未必能避開大禍啊!”
“啊?”
楊嗣昌大急,他說道:“陛下,那聯省的官員、花皮的將領何止成千上萬?這些人都受那朱萬化之恩惠方有今日之榮華富貴,再說他那幾個兄弟,有好惹的嗎?花皮的軍火如此之強,都是朱萬化的二弟朱萬文一手主持製造的,他的三弟、四弟都是征戰沙場多年的常勝將軍。單隻說崇禎三年在遵化水淹韃子數萬之兵,就是朱家老四朱萬傑所為,如此的猛將,如此的用兵計謀我朝廷可有?他的五弟帶領著數十艘的鐵甲巨艦,哪怕開過來一艘炮艦,炮擊我南京城,哪一個能抵擋?那花皮二十幾萬強軍的大都督就是朱大典,他能忍氣吞聲嗎?
倘若他們認為行刺者是我朝廷主使,他們能善罷甘休?花皮的總兵力是不多,但是現在二三十萬也不止了,以花皮軍之戰力,就是興兵五萬,我官軍能當得住嗎?就算這南京城怕也是危在旦夕了!陛下還看不到危險嗎?”
他的這一番話可是說得崇禎直冒冷汗,當時他同意駱養性的刺殺策劃之時,隻是想如何除掉自己的心頭大患,哪裏會想到有這樣的後果?早知如此就應該與朝臣們商議一下了。可是......
崇禎有些慌了,他強作鎮靜,說道:“事已如此,當如何挽救?”
是呀!天下可沒有後悔藥,事情已經發生,當如何補救呢?
楊嗣昌也是一時的性急,把這嚴重性都說出來了,如何補救還真沒想過。他說道:“最要緊的是盡快找到駱養性、張彝憲,哪怕找到一個也好。立即抓捕他們,有了這兩個人,才有解脫求和的一線希望。當然刺殺隻能是駱養性、張彝憲他們個人所為,與朝廷無關。派出得力的使臣,前往開封道歉,盡力的彌合。如果沒有駱養性、張彝憲,此事的確有口難辯,即便派出使臣也未必能化解。至於其他當然是加強布防備戰了,但匆忙之間,臣尚不能籌劃周全,還要容微臣想一想,也要匯集眾多朝臣共同謀劃。”
要把駱養性、張彝憲當替死鬼!這種事情做帝王的倒是沒有心理負擔,皇帝的過錯由臣子承擔這是天經地義的,死幾個手下臣子算什麽?崇禎殺的大臣還少嗎?與自己的帝位,大明的天下相比,那都不算什麽。但是,這兩個人能不能迴來的確不好說。
他們還不知道,此二人已經當場死亡,並且屍首在國防軍的手中。
事實上也沒有讓他們多等,第二天的中華日報就刊登了行刺的事實,還公布了指揮者駱養性和另外兩名錦衣衛番子被當場活捉,張彝憲現場斃命的消息。
消息大體上是真實的,抓到三個刺客不假,但是沒有駱養性。當然也不會講述詳細的刺殺作戰過程,有些還是要保密的。活捉駱養性絕對是假消息,這是策略,目的是造成朝廷的恐慌。
駱養性是在外圍的圍捕過程中自殺身亡的,知道真情的就是個別人了,下一個保密的命令就能封閉真相。張彝憲死在刺殺過程中,有太多的人目睹了張彝憲的死亡現場,聯省一方當然會選擇“活捉駱養性”的假消息,這對宣傳有利,可以更好的揭露朝廷的陰謀,對朝廷施加壓力,爭取百姓的同情,爭奪輿論製高點。這是政治、軍事謀略的需要,政治是沒有誠實可言的。反正駱養性的屍體在手上,朝廷拿不出一個活的駱養性來。駱養性是有名、有地位的官員,認識他的人太多了,造不了假的。
至此,朝廷一方的壓力猛增,朝廷自己知道:駱養性是策劃指揮者,刺殺行動也是皇上同意了的。當然不會有書麵的東西落在花皮的手中,即便崇禎有聖旨、手諭什麽的,駱養性也不會帶到刺殺現場,國防軍一方絕對拿不到這種鐵證。但是有活口在國防軍的手中,朝廷想狡辯也是心虛,矢口抵賴也不會令人信服。
在這種危局的情況之下,朝廷的小型禦前會議,又一次召開了。在這次會議上他們會討論些什麽呢?且聽下迴分解。
---第527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