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有兩萬多人的俘虜營,還有接近四萬的蒙古戰馬,對於俘虜的看押管理也是一個大問題。為此闞文明打算就地消化一部分俘虜,擴編臨時營的編製,他的這個計劃得到了朱萬傑的批準。


    於是闞文明派出一批基層軍官和蒙古族士兵(準格爾蒙古兵都不懂漢語,蒙古族士兵可以做翻譯),對俘虜進行初步的審查,從中選出四千人,充實到四個臨時營之中。這樣一來,四個臨時營就有了接近一萬人,俘虜還剩下一萬八千多人,看押、管理俘虜就比較容易了,也為下一步作戰提供了一部分兵力。


    第五騎兵團的臨時營也是騎兵,裝備馬刀、三眼銃,蒙古俘虜都是騎兵,馬匹馬刀都是現成的,因此,編入這些俘虜也很方便。


    崇禎九年五月二十二日,西路支隊收複嘉峪關的捷報上報到了朱萬傑的前線指揮部,圍殲準格爾蒙古主力部隊的態勢已經形成,估計包圍圈中的準格爾蒙古人在十五萬到二十萬之間,朱萬傑就把總攻的計劃報告到總指揮朱萬化那裏,朱萬化批準了他們的作戰計劃,並指示:第八師立即調往前線直接參戰,西征的作戰指導思想從穩紮穩打改為大膽進攻,速戰速決。這是因為守在嘉峪關的西路支隊堅持的時間越長就越困難,一旦嘉峪關發生紕漏,戰果就大打折扣了。


    從張掖到嘉峪關大約500裏,越靠近嘉峪關,土地就越貧瘠,人口也就越少,所以從經濟上說,國防軍也應該迅速推進,把決戰的戰場擺在荒涼的西部、嘉峪關的附近。


    第二天,五月二十三日,正當巴圖爾瘋狂反撲嘉峪關時,朱萬傑指揮前線的第十師的兩個團開始了進攻張掖的戰鬥。


    張掖是河西走廊上最富庶的地區,人口也最密集,它也是準格爾蒙古人的主要征糧之地,準格爾常駐在這裏數萬軍隊就是靠這裏的農民來養活的,因此他們對農民的搜刮搶掠也是很嚴重的。


    前一段的作戰已經毀壞了不少的農田,今年的收獲將大打折扣了,戰爭的破壞還是很嚴重的。


    張掖的城牆高大,護城河中也灌滿了水,進攻有一定的難度。國防軍在這裏將采用老辦法,那就是重炮擊毀城牆,破城而入。張掖城是古老的重要城池,它的城門處是有甕城的,所以不能用破門的辦法。


    國防軍的兩個團全軍出動,兵臨張掖城下,他們並沒有包圍張掖,僅在東門外列陣,擺開重炮陣地就開始炮轟城牆。


    三門重炮,平均每一門炮一分鍾打一發炮彈,從城牆的頂部起,一層一層的往下轟擊,隻要耐心,總會打開缺口。


    城牆上隻要發現守衛的蒙古韃子,迫擊炮,重機槍就會立即開火打擊。


    這種攻擊方式,炸毀城牆的同時,也會震懾守軍,韃子們守城無望的情況下很可能棄城而走,國防軍更希望韃子兵逃出城市,野戰中消滅他們更容易。


    對於守城的準格爾蒙古人來說,自從明軍到來之後,被炮擊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這種炮擊天天有,已經習以為常了,一有炮擊他們就趕緊躲避,城牆上不敢有人。但是今天明顯的不同了,那炮彈直接打到城牆上,一炮就掀掉兩三尺寬的一塊牆麵,幾炮下來就是一個大豁口,這是延時爆炸的穿甲彈的效果。明軍的意圖越來越明顯了,他們就是要炸塌城牆,打開一個口子,這是要攻城了。


    連續多日的交戰也讓他們知道了明軍的厲害,現在他們已經不敢出擊了。撤退的心早就有了,想躲開這個瘟神,可是巴圖爾的撤退命令還沒有到,他們也不敢違抗軍令。但是今天怕是混不下去了,所以守將還是很明智,命令打開西門,陸續出城向西逃走。


    西門打開了,也陸續的出去了一些部隊,並沒有遭到阻擊,於是更多的人馬開始出城。


    韃子們出城逃走正是國防軍需要的結果,國防軍當然不會阻攔,在進城之前也不會追擊他們。國防軍還是盡量的避免在城中混戰,城中的百姓民眾很多,城裏如果成了戰場,不知道有多少民眾會遭殃。


    國防軍有偵查監測的氣球觀察員,城內的情況,韃子出城的情況看得很清楚,這種情況下,就不必繼續炮擊了。被火炮炸毀的城牆豁口已經很大,豁口處城牆的高度減掉了一半,士兵們登著塌陷的廢墟,借助簡易的工具就可以登上城牆了。因此,朱萬傑命令停止炮擊,工兵在護城河上搭建浮橋。


    護城河不太寬,出動兩輛舟橋車,每一輛舟橋車上有四個密封浮箱,推到水中,用鐵索連接鋪上木板就是浮橋。


    浮橋搭建好了,一個連的突擊隊在機槍火炮的掩護之下,過橋登城。士兵們搭著人梯登上豁口,設置繩索,後續的士兵借助繩索攀爬,快速又安全。豁口處,一個韃子兵也沒有了,他們知道明軍的火銃、大炮厲害,早就跑了。


    登城的一個連,立即沿著城牆攻擊占領東門。


    一切順利,隻聽到了零星的槍聲,幾乎沒有經過戰鬥,就占領了東門,放下吊橋,城門大開,大隊人馬就進了城。


    對城內進行了搜索,要道路口設置崗哨,張貼布告安民,國防軍收複了張掖城。


    按照朱萬化的指示,第十師並沒有停止在張掖,它的第一團(騎兵團)在團長譚忠的指揮下,繼續尾隨著潰逃的韃子向西追擊。譚忠曾任職於威海獨立營,組建駐青海的獨立第六騎兵團時,任團長,組建第十師時,改任第一團團長。


    一團乘勝前進,一鼓作氣追了六十多裏,收複了臨澤縣才停下來。這時天色已晚,部隊在臨澤縣設防駐紮。


    到了第二天,五月二十四日,後麵的第八師按照指揮部的命令,快速行軍到達了張掖。


    就在這一天,指揮部收到多方麵的情報:戰場上準格爾的部隊調動迅速,大批的部隊向西移動,集結於嘉峪關附近。


    情報的來源有三處,一是滲透於河西走廊各處的情報員,二是嘉峪關上沿著長城前出的偵查,三是尾隨於準格爾軍背後緊緊追擊的第十師第一團。


    這些情報都表明了準格爾人不顧一切的後退,集結於嘉峪關,他們的意圖就十分明顯了,那就是向嘉峪關衝擊,殺出一條血路,逃出牢籠。


    朱萬傑召集第十師、第八師的主要將領商議對策,同時與朱萬化用電報反複的商議,最後指揮部定下了新的作戰計劃,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


    首先是有關嘉峪關守軍的命令:要求他們加固城防,加固兩側的陣地,指揮部的判斷是:準格爾人這一次的進攻將是嘉峪關城,特別是它南側的外城。原因是兩側的地形都不利於蒙古騎兵作戰,他們隻能選擇中路。嘉峪關是麵向西防禦的,東麵的防禦相對薄弱,特別是南麵的外城,城牆矮小,朝東的一麵有多處損毀。因此,指揮部命令他們搶修南側的外城,把那裏作為防禦的主陣地,並且要設置至少三道防線,做艱苦作戰的準備。


    朱萬傑指示他們,把長城作為嘉峪關城的丁字牆使用,盡量遠的安排炮兵、輕機槍的陣地。還要充分的利用臨時營的兵力,必要時可以反衝鋒,擴大戰果。最後就是指揮部已經調運一大批彈藥,日夜兼程的從青海海北運送過去。


    河西走廊通向西方的大道就是從嘉峪關城南側通過的,從作戰的角度看,部隊可以通行的就不僅僅是道路了,隻要沒有大的障礙,部隊都可以通過,按這個標準,大道兩側可以通行的寬度大約有四裏寬。嘉峪關之所以修一個外城就是出於軍事的需要,外城完全阻斷了這個便於通行的通道。和平時期,外城是開放的,大道穿過外城的東西兩門,商旅可以隨意通行。作戰時外城的西門就關閉了,外城中可以駐紮軍隊,在西麵的城牆上設防。


    巴圖爾在這裏住了幾年,這個地形他很清楚,他攻擊的重點就應該是外城的東門,突破了這裏,他就逃出去了。嘉峪關中的明軍如果出來阻攔那就是野戰,如果不出來用火炮轟,他就隻好承受損失,誰倒黴就死在這裏,運氣好的就過去。巴圖爾自認為沒有能力攻克嘉峪關的,所以隻好撞大運,在嘉峪關城下,在明軍的炮火中突圍逃逸。這是沒辦法的辦法。


    其次是針對東線的追擊部隊的命令。第八師已經上來了,按照朱萬化的提議:利用兩個師的重機槍戰車,輔助一部分其他的車輛,組成一個快速支隊,支隊長為第十師師長嶽成。這個支隊將用極快的速度向西挺進,直達嘉峪關,參加嘉峪關的戰鬥,非如此不能解嘉峪關之危。如果嘉峪關被蒙古軍突破,則準格爾軍將會逃逸,特別是那些首領,其危害是極大的。


    快速支隊組成如下:


    支隊長嶽成,攜帶指揮車一輛,無線電通信車一輛,一個參謀組。


    第十師、第八師各有十輛重機槍戰車,每個師抽調出八輛,共十六輛重機槍戰車,這是快速支隊的主力。


    為了保證車輛的通行,攜帶一個工兵兼舟橋兵的一個連,車輛總數12輛。


    兩個滿編的戰車連,每個連有十輛戰車,兩輛82迫擊炮車,一輛20直射炮車,三輛輜重車,一輛炊事車,此外再增加配置兩輛82迫擊炮車,每輛戰車均增加配置輕機槍一挺。兩個連合計車輛總數34輛,輕機槍20挺,82迫擊炮八門,20直射炮兩門,擲彈筒20門。


    82迫擊炮和擲彈筒作戰時是要下車的,車輛不能承受迫擊炮的後坐力。這兩種炮都很輕便,上下車並不費力。


    支隊攜帶一個輜重隊,輜重馬車六輛輔助馬車兩輛。輜重隊中有一個替換腳力的馬匹隊,攜帶100匹馬匹。


    整個支隊擁有車輛總數七十多輛。每一輛戰車都可以攜帶自己的彈藥,在加上輜重隊,他們的彈藥是充足的。


    快速支隊的任務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突進,沿途的敵軍隻要不影響部隊的前進,就不要理他,交給後邊的部隊處理。不要怕孤軍深入,直接衝向嘉峪關,給嘉峪關以支援。從張掖到嘉峪關約五百裏,要求兩天務必到達嘉峪關前線。


    第八師、第十師其餘的部隊隨後跟進,消滅沿途的殘敵。


    快速支隊能否按時到達呢?且聽下迴分解。


    ---第413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強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早點包子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早點包子鋪並收藏明末強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