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四年二月十二日,朱萬化一行來到了濟南。朱大典父子的這次協商將定下朱家今後的政治方向。因此,朱萬化到達的前兩天,隻是交給朱大典一些準備好的文案,和介紹一些情況,讓他閱讀慢慢的思考和消化,因此,並沒有深入交談。利用這兩天時間,朱萬化陪著母親說了很多家常話,長時間不見了,這也是盡孝。
在職的地方主官一般都是居住在官衙中,古代的官衙後部都有供官員居住的官邸。朱大典到濟南赴任後。為了居住方便,也是朱家財力雄厚,自己就單獨購買了宅院,他的家眷全部安置在私宅中。因此,朱大典在濟南就有兩個住處,以私宅為主要住宅。
在私宅中,朱萬化開始安排工匠安裝上下水,裝修衛生間、大小浴池等等。
在濟南城中另外選擇一塊空曠之地,建起了一個小小的工廠區,劃分為三個部分。一、廠房區裏麵建四個高大的廠房,一棟用於辦公的三層小樓。二、用圍牆分隔出一個小小的生活區,用於安置工廠管理人員的家屬。三、旁邊還建一個獨立的院子,準備建兩排房子做速成培訓學校。這四間廠房暫時會啟用三個:頭一個用於建一個小小的機械加工廠,可以應急製造修理一些東西,為自己提供方便。第二個安裝紡織設備,建立一個小而全的紡織廠。另一個安裝很多大木頭桌子、長條凳子,準備做一個手工編織廠。餘下的一個廠房隻能暫時作為倉庫使用了。
為了配合山東的改革,發展工商是重要的手段。朱萬化帶來這些東西,建設這些小型的工廠,就是在試探這方麵的路子,給人們一個啟示擴大影響,讓大明的人們都打開眼界,認識一下新的科技,長點見識,起個引路的作用。
隨著朱大典的到任,朱家在山東的商鋪也多了起來。一日,得到濟南糧店的報告,說是市麵糧食突然緊張,很多糧店關門停止售糧,糧價上漲。朱萬化想,春天正是一年中糧食最緊張,糧價最高的時候,些許波動也屬正常。於是他吩咐下去,說是多觀察多注意。另外也發電報查問威海的存糧情況。
崇禎四年二月十六日,朱大典父子把自己關到書房裏,開始研究他們的大事。外麵崗哨森嚴,所有人都不得靠近。
他們穿的都是家常的緞子棉袍。朱大典個子不高,身體很好,很結實,他還不到50歲,還是壯年人的樣子。朱萬化個子略高,外表就是一個文弱的書生。
朱大典先說話了:“萬化,為父按照你的想法首先貼告示頒布了減租減息和官紳一體納糧,並且已經上達天聽(告訴了皇帝)。但是為父還是知道此事難辦的,也沒有多少好辦法,唯有我手中的權利和我朱家的武力支撐,好在沒有亂了陣腳,其實我還是心裏沒底呀!”
朱萬化笑著說道:“父親,以您為政多年的經驗,應該比我的辦法多,您沒有底,我就更沒有底了。既然說道武力支撐,那就先說說我們在山東的軍隊武裝方麵的安排吧。事情紛雜,先從容易之處入手。
武力是個威懾,內政還是不動武的好,一旦動武後事就不好處理了。”
朱萬化接著說:“正規軍組建一個團,番號暫時叫做山東獨立團,大明沒有這種名稱,對外就叫做山東民團。威海的獨立營擴編為獨立團,對外名稱還是威海民團。這兩個團為明年組建一個師級部隊做準備。父親您看可以把?名稱是否可行。”
朱大典思考著說道:“可以,如果沒有外敵,山東全省有一個威海民團足以。兩個團的兵力對內對外都夠了。為父是山東巡撫,叫做山東民團就不合適了。對外叫做山東營吧,這就是正牌官軍了。”
“好,就叫山東營。另外,為了維護地方治安,成立一個團級(暫定兩個營)的武警單位,它可以用山東民團的名字了。山東有六個府,登州府已經有威海的兵力。因此除了登州府、濟南府之外,其餘四個府各駐防一個武警連,剩下的兩個連駐濟南。
警察太紮眼,暫時不設置,明年再考慮。”
朱大典說:“除了我們的軍隊,山東還有別的軍隊,最多的是衛所兵,登萊有營兵,其他還有一些零散的名團。這些部隊暫時不要管他,一旦出問題,就立即使用巡撫衙門的權利更換它的軍官,不服管轄就是造反,我們可以名正言順的鎮壓、解散。隻是登萊的官軍不再為父的管轄之下。”
朱大典的辦法狠辣,但是有效。
“父親放心,路過登州時我已經向孫巡撫打過招唿了,隻要登州的兵不出來搗亂就夠了。”
......
朱萬化說:“政務改革首要的是要搞好宣傳,占領道義的製高點,取得強勢的話語權。”
“話語權?”朱大典小聲重複著,這個詞很新鮮,不難懂,也能說到實質。
“對,就是說話的權利,說出的話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你也要認真聽,要當迴事,不能當耳旁風。這就是話語權。”
“我準備在山東辦一份報紙,地點選在威海。人員設備我都帶來了,第一期的稿件也已經做好了準備。打算三月初一印發第一期。”
“報紙?就像朝廷的邸報嗎?”
“類似於邸報,是民間出版印發的。內容可以有新聞、政治評論、專題、發表詩詞歌賦、話本(就是小說)、農業、工業技術、商業廣告等等。總之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能知道的事情,就可以登載上去。
第一期的重點就在‘官紳一體納糧’上,順便提一下減租減息。父親去年上任時頒布的告示,將登在頭版頭條。另外考慮一下商業稅是否也發一個告示,開始征收。”
朱大典說:“你等等,讓我想一想......對了,凡論及一事,必有不同見解,在爭論中,開啟了雙方的智慧,理越辯越明。沒有爭論就不正常了,看報的人也是興趣大減。所以,政論必須有多方發布見解,這比一家之言要好得多。”
朱萬化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了,朱大典真正是不簡單,報紙、宣傳之事頭一次接觸就能有這個見解,簡直是宣傳的天才,朱萬化可是沒有想到這點。
“太好了!就這麽辦!......但是......恐怕還要父親出麵找人,我可是不認識幾個人。找個文筆好的,最好是實心實意的反對者,反駁文章有力一些。他罵我們,我還給他潤筆之姿(稿費)。有人帶了頭,我們報紙的文章就豐富了。初辦時我們的報紙是旬報,就是十天出一份。內容多了可以五日一刊,甚至時間更短。最終變成日報。
報紙的名稱叫做‘中華日報’如何?開始不能日日出版,也這麽叫,很快就會變成真正的日報的。”
朱大典問:“第一刊的內容都準備好了?除了剛才說的還有那些內容?”
“農業是我大明的基礎,所以單獨有一個版麵介紹有關農業的知識,這一期主要介紹玉米和紅薯的種植和使用方法,引導北方地區種植這種耐寒、耐旱的作物。新聞方麵,介紹了東江鎮的一些情況,還有河南的旱災,朝廷邸報中比較大眾化的不犯忌諱的也摘錄一些。知識方麵介紹了阿拉伯數字的寫法用法。甚至還有廣告,就是我們生產的兩種鍾表。四個版麵裝的滿滿的,相信能引人注目。”
“報紙怎麽發出去呢?朝廷的邸報是通過驛站送往各地官府的。”
“我們就通過郵政局發行。暫時重點在山東、京師兩地,首期這兩地各發5000份,估計可能積壓,其他省凡是有郵政局的發200份左右,每一期都看情況調整數量。在各個郵政局、所設置報紙展示板,張貼出去,讓大家看,旁邊注明:可以到櫃台購買,也可以訂閱,訂閱的就送到家裏。
定價每份一厘銀(合人民幣五角),如果我們的發行量達到五萬份,這個價錢就可以保本經營。報紙賺錢是在廣告上。當然我們不是為了賺錢,我們的目的在於政治的收獲。”
“報紙的紙張也是特製的,大明市場上的紙張都是宣紙。我們曙光造紙廠早期出產的,是適合硬筆書寫的硬紙。報紙的紙張就介於二者之間,便於印刷,和手持翻閱。它也是曙光造紙廠的新產品。”
“將來發行量大了,在長江以南再設一個印刷廠,報紙的稿件通過電報傳送過去,兩邊同時印刷。這樣南方、北方都能及時的看到報紙了。”
朱萬化繼續說:“宣傳引導輿論是一個方麵,另一方麵還要給士紳們製造一些獲得利益的出路,引導他們不要總是盯著土地上的收益,找到新的賺錢的出路。這樣,他們反抗的動力就小了。”
朱大典倒是明白這個道理,因為朱家自己就是實際的例子。目前朱家在土地上的收益已經占很小的比例了。
朱大典頒布的法令還是很寬鬆的。地租是五五分成,就是收成的一半是地租。這個規定是針對良田的,極差的土地不再此例。現在大明的南方,地租水平主要是四六,就是收成的百分之六十是地租。北方在四六、三七之間,比南方要嚴酷一些。
五五地租僅是一個過渡,明年就要實現倒四六地租,就是交百分之四十的田租。最終目標是百分之三十的地租。
貸款利率規定年利不能超過百分之二十,並且嚴禁滾利。曙光銀行將在山東縣級以上的城市開設分號,並開始小額貸款業務,年利訂到百分之十五。
士紳一體納糧的地稅標準是百分之二,最終目標是百分之三。按山東的水平,畝產一般在1.5石左右。按已經漲價的糧價一兩五錢一石的價錢算,每畝地的地稅是四分五厘銀。假如一個士紳擁有500畝良田,他的地稅是一年二十二兩五錢白銀。這個稅收水平還是很輕微的。
當時山東省的良田估計6500萬畝左右,按朱大典今年的土地稅收標準,正常年景全年的土地稅大約就是三百萬兩白銀。扣除山東本地官府應保留的部分(大約三成),上繳朝廷的部分大約兩百萬兩白銀。在加上商業稅、鹽稅、市舶稅(關稅),其中鹽稅是大宗,占稅收的七成以上。雖然目前山東工商業尚不發達,也能征收100萬兩以上。這些錢上繳到朝廷手裏似乎不多,但是,如果天下有半數省份達到這個水平,朝廷的錢就夠用了。
商業稅按月征收,額度:零售業,月營業額的半成(百分之五),批發業,零二成(百分之二)。稅收不算高。
朱大典拋開剛才的話題,說道:“征收土地稅、商業稅還有一個難點,那就是山東有幾個特別戶。頭一個是山東有皇莊,和內務府的商鋪(就是皇上的產業)。其次是兗州有個魯王,青州有個衡王,曲阜有個衍聖公。這是極不好處理的,原因是他們都不歸地方官府管轄。”
朱萬化低頭思考一會,說道:“父親,不是難辦,是好辦了。我們第一個就找當今皇上,這次改革皇帝是第一個收益者,收來的錢糧還不是都給他了。所以,父親上一個奏疏,說明利害,他必然答應納糧。有皇上壓在上頭不但是王爺、衍聖公,就是其他人也不敢抗稅了。我們有報紙,報紙上一登,再說幾句頌揚皇上的話,誰敢不交稅。但是兩位王爺和衍聖公的府邸還要麻煩父親走一遭,他們的臉麵也就好看了。報紙上在吹捧他們幾句就全有了,話語權在我們手裏,要充分利用。”
父子二人的臉上都露出來笑容,大難題解決了。
---第147章完---
在職的地方主官一般都是居住在官衙中,古代的官衙後部都有供官員居住的官邸。朱大典到濟南赴任後。為了居住方便,也是朱家財力雄厚,自己就單獨購買了宅院,他的家眷全部安置在私宅中。因此,朱大典在濟南就有兩個住處,以私宅為主要住宅。
在私宅中,朱萬化開始安排工匠安裝上下水,裝修衛生間、大小浴池等等。
在濟南城中另外選擇一塊空曠之地,建起了一個小小的工廠區,劃分為三個部分。一、廠房區裏麵建四個高大的廠房,一棟用於辦公的三層小樓。二、用圍牆分隔出一個小小的生活區,用於安置工廠管理人員的家屬。三、旁邊還建一個獨立的院子,準備建兩排房子做速成培訓學校。這四間廠房暫時會啟用三個:頭一個用於建一個小小的機械加工廠,可以應急製造修理一些東西,為自己提供方便。第二個安裝紡織設備,建立一個小而全的紡織廠。另一個安裝很多大木頭桌子、長條凳子,準備做一個手工編織廠。餘下的一個廠房隻能暫時作為倉庫使用了。
為了配合山東的改革,發展工商是重要的手段。朱萬化帶來這些東西,建設這些小型的工廠,就是在試探這方麵的路子,給人們一個啟示擴大影響,讓大明的人們都打開眼界,認識一下新的科技,長點見識,起個引路的作用。
隨著朱大典的到任,朱家在山東的商鋪也多了起來。一日,得到濟南糧店的報告,說是市麵糧食突然緊張,很多糧店關門停止售糧,糧價上漲。朱萬化想,春天正是一年中糧食最緊張,糧價最高的時候,些許波動也屬正常。於是他吩咐下去,說是多觀察多注意。另外也發電報查問威海的存糧情況。
崇禎四年二月十六日,朱大典父子把自己關到書房裏,開始研究他們的大事。外麵崗哨森嚴,所有人都不得靠近。
他們穿的都是家常的緞子棉袍。朱大典個子不高,身體很好,很結實,他還不到50歲,還是壯年人的樣子。朱萬化個子略高,外表就是一個文弱的書生。
朱大典先說話了:“萬化,為父按照你的想法首先貼告示頒布了減租減息和官紳一體納糧,並且已經上達天聽(告訴了皇帝)。但是為父還是知道此事難辦的,也沒有多少好辦法,唯有我手中的權利和我朱家的武力支撐,好在沒有亂了陣腳,其實我還是心裏沒底呀!”
朱萬化笑著說道:“父親,以您為政多年的經驗,應該比我的辦法多,您沒有底,我就更沒有底了。既然說道武力支撐,那就先說說我們在山東的軍隊武裝方麵的安排吧。事情紛雜,先從容易之處入手。
武力是個威懾,內政還是不動武的好,一旦動武後事就不好處理了。”
朱萬化接著說:“正規軍組建一個團,番號暫時叫做山東獨立團,大明沒有這種名稱,對外就叫做山東民團。威海的獨立營擴編為獨立團,對外名稱還是威海民團。這兩個團為明年組建一個師級部隊做準備。父親您看可以把?名稱是否可行。”
朱大典思考著說道:“可以,如果沒有外敵,山東全省有一個威海民團足以。兩個團的兵力對內對外都夠了。為父是山東巡撫,叫做山東民團就不合適了。對外叫做山東營吧,這就是正牌官軍了。”
“好,就叫山東營。另外,為了維護地方治安,成立一個團級(暫定兩個營)的武警單位,它可以用山東民團的名字了。山東有六個府,登州府已經有威海的兵力。因此除了登州府、濟南府之外,其餘四個府各駐防一個武警連,剩下的兩個連駐濟南。
警察太紮眼,暫時不設置,明年再考慮。”
朱大典說:“除了我們的軍隊,山東還有別的軍隊,最多的是衛所兵,登萊有營兵,其他還有一些零散的名團。這些部隊暫時不要管他,一旦出問題,就立即使用巡撫衙門的權利更換它的軍官,不服管轄就是造反,我們可以名正言順的鎮壓、解散。隻是登萊的官軍不再為父的管轄之下。”
朱大典的辦法狠辣,但是有效。
“父親放心,路過登州時我已經向孫巡撫打過招唿了,隻要登州的兵不出來搗亂就夠了。”
......
朱萬化說:“政務改革首要的是要搞好宣傳,占領道義的製高點,取得強勢的話語權。”
“話語權?”朱大典小聲重複著,這個詞很新鮮,不難懂,也能說到實質。
“對,就是說話的權利,說出的話不管你同意不同意,你也要認真聽,要當迴事,不能當耳旁風。這就是話語權。”
“我準備在山東辦一份報紙,地點選在威海。人員設備我都帶來了,第一期的稿件也已經做好了準備。打算三月初一印發第一期。”
“報紙?就像朝廷的邸報嗎?”
“類似於邸報,是民間出版印發的。內容可以有新聞、政治評論、專題、發表詩詞歌賦、話本(就是小說)、農業、工業技術、商業廣告等等。總之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能知道的事情,就可以登載上去。
第一期的重點就在‘官紳一體納糧’上,順便提一下減租減息。父親去年上任時頒布的告示,將登在頭版頭條。另外考慮一下商業稅是否也發一個告示,開始征收。”
朱大典說:“你等等,讓我想一想......對了,凡論及一事,必有不同見解,在爭論中,開啟了雙方的智慧,理越辯越明。沒有爭論就不正常了,看報的人也是興趣大減。所以,政論必須有多方發布見解,這比一家之言要好得多。”
朱萬化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了,朱大典真正是不簡單,報紙、宣傳之事頭一次接觸就能有這個見解,簡直是宣傳的天才,朱萬化可是沒有想到這點。
“太好了!就這麽辦!......但是......恐怕還要父親出麵找人,我可是不認識幾個人。找個文筆好的,最好是實心實意的反對者,反駁文章有力一些。他罵我們,我還給他潤筆之姿(稿費)。有人帶了頭,我們報紙的文章就豐富了。初辦時我們的報紙是旬報,就是十天出一份。內容多了可以五日一刊,甚至時間更短。最終變成日報。
報紙的名稱叫做‘中華日報’如何?開始不能日日出版,也這麽叫,很快就會變成真正的日報的。”
朱大典問:“第一刊的內容都準備好了?除了剛才說的還有那些內容?”
“農業是我大明的基礎,所以單獨有一個版麵介紹有關農業的知識,這一期主要介紹玉米和紅薯的種植和使用方法,引導北方地區種植這種耐寒、耐旱的作物。新聞方麵,介紹了東江鎮的一些情況,還有河南的旱災,朝廷邸報中比較大眾化的不犯忌諱的也摘錄一些。知識方麵介紹了阿拉伯數字的寫法用法。甚至還有廣告,就是我們生產的兩種鍾表。四個版麵裝的滿滿的,相信能引人注目。”
“報紙怎麽發出去呢?朝廷的邸報是通過驛站送往各地官府的。”
“我們就通過郵政局發行。暫時重點在山東、京師兩地,首期這兩地各發5000份,估計可能積壓,其他省凡是有郵政局的發200份左右,每一期都看情況調整數量。在各個郵政局、所設置報紙展示板,張貼出去,讓大家看,旁邊注明:可以到櫃台購買,也可以訂閱,訂閱的就送到家裏。
定價每份一厘銀(合人民幣五角),如果我們的發行量達到五萬份,這個價錢就可以保本經營。報紙賺錢是在廣告上。當然我們不是為了賺錢,我們的目的在於政治的收獲。”
“報紙的紙張也是特製的,大明市場上的紙張都是宣紙。我們曙光造紙廠早期出產的,是適合硬筆書寫的硬紙。報紙的紙張就介於二者之間,便於印刷,和手持翻閱。它也是曙光造紙廠的新產品。”
“將來發行量大了,在長江以南再設一個印刷廠,報紙的稿件通過電報傳送過去,兩邊同時印刷。這樣南方、北方都能及時的看到報紙了。”
朱萬化繼續說:“宣傳引導輿論是一個方麵,另一方麵還要給士紳們製造一些獲得利益的出路,引導他們不要總是盯著土地上的收益,找到新的賺錢的出路。這樣,他們反抗的動力就小了。”
朱大典倒是明白這個道理,因為朱家自己就是實際的例子。目前朱家在土地上的收益已經占很小的比例了。
朱大典頒布的法令還是很寬鬆的。地租是五五分成,就是收成的一半是地租。這個規定是針對良田的,極差的土地不再此例。現在大明的南方,地租水平主要是四六,就是收成的百分之六十是地租。北方在四六、三七之間,比南方要嚴酷一些。
五五地租僅是一個過渡,明年就要實現倒四六地租,就是交百分之四十的田租。最終目標是百分之三十的地租。
貸款利率規定年利不能超過百分之二十,並且嚴禁滾利。曙光銀行將在山東縣級以上的城市開設分號,並開始小額貸款業務,年利訂到百分之十五。
士紳一體納糧的地稅標準是百分之二,最終目標是百分之三。按山東的水平,畝產一般在1.5石左右。按已經漲價的糧價一兩五錢一石的價錢算,每畝地的地稅是四分五厘銀。假如一個士紳擁有500畝良田,他的地稅是一年二十二兩五錢白銀。這個稅收水平還是很輕微的。
當時山東省的良田估計6500萬畝左右,按朱大典今年的土地稅收標準,正常年景全年的土地稅大約就是三百萬兩白銀。扣除山東本地官府應保留的部分(大約三成),上繳朝廷的部分大約兩百萬兩白銀。在加上商業稅、鹽稅、市舶稅(關稅),其中鹽稅是大宗,占稅收的七成以上。雖然目前山東工商業尚不發達,也能征收100萬兩以上。這些錢上繳到朝廷手裏似乎不多,但是,如果天下有半數省份達到這個水平,朝廷的錢就夠用了。
商業稅按月征收,額度:零售業,月營業額的半成(百分之五),批發業,零二成(百分之二)。稅收不算高。
朱大典拋開剛才的話題,說道:“征收土地稅、商業稅還有一個難點,那就是山東有幾個特別戶。頭一個是山東有皇莊,和內務府的商鋪(就是皇上的產業)。其次是兗州有個魯王,青州有個衡王,曲阜有個衍聖公。這是極不好處理的,原因是他們都不歸地方官府管轄。”
朱萬化低頭思考一會,說道:“父親,不是難辦,是好辦了。我們第一個就找當今皇上,這次改革皇帝是第一個收益者,收來的錢糧還不是都給他了。所以,父親上一個奏疏,說明利害,他必然答應納糧。有皇上壓在上頭不但是王爺、衍聖公,就是其他人也不敢抗稅了。我們有報紙,報紙上一登,再說幾句頌揚皇上的話,誰敢不交稅。但是兩位王爺和衍聖公的府邸還要麻煩父親走一遭,他們的臉麵也就好看了。報紙上在吹捧他們幾句就全有了,話語權在我們手裏,要充分利用。”
父子二人的臉上都露出來笑容,大難題解決了。
---第147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