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鬆這裏在重新思索著說服荀夫子的對策,小聖賢莊內的伏念也沒有閑著,而是離開了桑海,動身前往曲阜。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喬鬆微微愕然,便想明白了其中關竅:恐怕伏念先生應該是去諮詢儒家其他各脈的意見了。


    以紙張為餌,誘儒家入局終究還是起了些作用。


    不過,如今的喬鬆已經不將此事放在心上了,他已經決定聽從朱家的建議,轉變一下策略。


    但讓喬鬆沒想到的是,伏念先生這一去,硬是從七月中,耗到了八月底,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喬鬆無奈,隻好在驛館耐心等待著伏念的歸來。


    期間也不是沒有其他事情發生,來自秦國的情報表明,天澤已在鹹陽斬首示眾,秦國將其罪責昭告天下,以警告六國之敵秦者。


    一時間,六國氣氛為之一凜,就連遠在齊地桑海的喬鬆都發現,桑海的防衛力量憑空翻了一倍,可見是齊國擔憂喬鬆有什麽閃失,從而做出的應對措施。


    除此之外,墨家頭領之一班大師帶領三百精通機關術的弟子抵達鹹陽,以喬鬆的名義加入了少府與藍田作坊合作設立的生產基地,進入了農具生產的環節。因喬鬆之命令,墨家工作的主要內容則是裝配農具,不涉及具體零部件的生產。


    其餘各國也各有消息傳來,但整體還算得上平靜。


    八月底,伏念從曲阜歸來,看來是儒家統一了意見。喬鬆再次請朱家為信使,向小聖賢莊投去了拜帖。


    ……


    第三封拜帖,仍舊以紙張為載體,隻不過這一次,喬鬆卻是以後學末進的身份拜訪。


    剛剛從曲阜歸來的伏念看著手中的拜帖,眼神逐漸變得堅定了起來。


    “還請朱家先生轉告公子,伏念與師叔在小聖賢莊恭候公子大駕!”


    “伏念先生放心,朱家定會轉告公子。”


    兩日之後,喬鬆的車駕再次停在了闊別月餘的小聖賢莊山門之前。


    從車上下來,喬鬆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千。


    “儒家伏念,恭迎公子大駕!”


    喬鬆的視線落在了伏念的身上,細細打量了起來,驚訝的發現伏念相比起上次別離之時多了些堅定的氣質。


    這一點,從其口氣以及舉止中可以看出來,幹練了不少,整個人精氣神都變了不少。


    看來,儒家是統一意見了。


    “伏念先生,月餘未見,先生風采更勝往昔啊。”


    “不過驅散心中迷霧而已,不敢當公子如此誇讚。”


    “哦?如此,倒讓本公子期待了。”喬鬆微微一笑,旋即語氣一轉:“本公子離開秦國時日已久,今日卻是和諸位告別的,不知荀夫子可在?”


    伏念微微一頓,道:“師叔已經在等候公子了,公子請隨我來。”


    “有勞先生引路。”


    “分內之事,公子請……”


    “請……”


    兩人再度踏入小聖賢莊山門,沿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幾座大殿構成的中軸線穿過整個小聖賢莊,前往後山。


    每次穿越小聖賢莊,總是會帶給喬鬆不一樣的感悟,此次也不例外。


    一直到穿過小聖賢莊,進入沙沙作響的竹林,他才調整好心情,坦然麵對荀夫子。


    興許是心境的不同,越是接近荀夫子所居之地,喬鬆的心情反而越是平靜,及至大屋之外,反而達到了一種心如止水般的平靜,不生漣漪。


    ……


    再次見到荀夫子,他依舊跪坐在屏風之後,中間的桌案上從左到右依次排列著三份拜帖,左側為木板牙雕,中間為燙金紅紙黑字,右側為黑色外殼配白色內襯紙張,三封各自不同。


    “夫子……”


    “公子,請坐吧。”荀夫子注意到了喬鬆身上的氣質變化,眼底深處閃過了些許滿意。


    “多謝夫子。”喬鬆微微一禮,再度坐在了荀夫子對麵。


    這一次,伏念依舊沒有離開,依舊跪坐於荀夫子身後。


    “觀公子拜帖,此次來訪,乃是為了告辭?”荀夫子主動開口詢問道。


    喬鬆的第三封拜帖著實是讓人荀夫子有些詫異,其目的竟是為了告辭。


    喬鬆坦然的點了點頭,道:“喬鬆離秦已有數月,也是時候迴國了。故此,在離別之前,欲再拜訪夫子,以說服夫子隨我入秦。


    若僥幸能說服夫子,則萬幸;若不成,也算盡力,不留遺憾。”


    荀夫子平靜的道:“那麽,公子此次又準備了什麽來說服老朽呢?”


    “無他,唯坦誠爾。”


    “坦誠?”荀夫子眼眸微微一亮:“公子初次拜訪老朽,便以不遠千裏來齊之誠意為貼;二次拜訪,則以名利為餌;此次拜訪,又以坦誠為由,老朽倒是好奇,是怎樣的坦誠。”


    喬鬆心中煩一驚,自己的意圖果然被荀夫子看的清清楚楚。


    “所謂坦誠,乃是喬鬆心中之天下爾。”


    “天下?”荀夫子呢喃一句,詢問道:“老朽聽聞,公子曾於田邊立誌,欲化世間苦難為樂土。此等誌向,荀況敬服。


    後公子又在稷下學宮,以治民,強國,天下三者為題,以試稷下學風。


    如今以天下為由,老朽倒想聽聽,公子心中之天下,該是何等模樣?”


    “不想喬鬆粗淺誌向,亦入得夫子之耳,實是讓喬鬆受寵若驚。”


    “公子之宏願,感人肺腑,何來粗淺之說。”


    “謝夫子讚譽。”喬鬆微微一禮,然後語氣一轉,正式進入了話題:“欲解釋喬鬆心中之天下,當先論當今之天下。”


    “願聽公子高論。”


    “大周天下,自武王起至今已有八百載。然縱觀周史,自平王東遷開始,大周便逐步衰落。


    後經鄭莊公稱霸,楚莊王問鼎天下,天子之權威便受到挑戰,天下始見分崩離析之狀。


    自此諸侯爭霸,禮崩樂壞,戰亂頻頻,亂世愈演愈烈。及至今日,已有數百載。


    迴望來路,曾經繁花似錦的諸夏之地早已飽受創傷,皚皚白骨積屍成山,以昆侖之高恐自愧弗如;汩汩鮮血積流成海,量四海之廣亦不及萬一。


    每思及此處,喬鬆便不能自已。


    百年來,諸子百家各抒己見,以求強國安邦之策。


    然喬鬆認為,欲平亂世,當行大一統之策。”


    荀夫子聽的極其認真,身後的伏念亦是如此。


    當喬鬆援引曆史,老夫子與伏念皆以袖掩麵,悲傷的不能自已。


    當聽到大一統三字,二人連忙放下衣袖,正襟危坐,絲毫沒有因為喬鬆之年齡而有所輕視。


    “請教公子,何為大一統?”


    “喬鬆以為,當以一國平天下,使天下重歸為一,無國別之分,無諸侯之位,上下渾一,政出一門。


    然後當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地同域,量同衡,幣同形,統一思想等大一統之策,如此方能安天下。


    此乃喬鬆心中之天下!”


    荀夫子和伏念二人盡皆露出了震驚的神色:“公子當真是好氣魄。”


    若諸國為一,的確可消除各國之間的戰亂局麵,使黎民百姓安居樂業。


    “非如此,無以安天下。”喬鬆鄭重的道。


    然後,他以自信的口吻繼續說道:“七國之中,唯有我秦國經曆代先君篳路藍縷,嘔心瀝血奮鬥,已成一天下之勢。隻待我父王整合上下,便可鯨吞六國,使天下重歸於一。


    而夫子當知,山東六國各有問題,韓魏燕實力小弱,不堪一擊;趙楚君臣難以齊心,縱可逞一時之兇,亦終究難擋我大秦兵鋒;齊國雖富甲天下,卻不修武備,終將倒在大秦鐵騎之下。故山東六國,無有能擋秦之兵鋒者。


    縱有大才如夫子弟子韓非者,我大秦不會給他時間和機會。待喬鬆歸國,將秉明父王,以大軍壓境,迫使韓王安交出韓非。


    如此一來,山東六國再無希望。”


    聽到喬鬆針對韓非之策,荀夫子不禁皺了皺眉頭,但什麽也沒說。


    老夫子很清楚,秦和六國之間乃是敵人,使用手段再正常不過了。這一點,哪怕韓非是自己弟子,他也不會有任何看法。


    而且,老夫子看的更加透徹,也明白為何喬鬆單單把韓非拎出來。因為,秦之強於六國者,其根本在商君之法,在製度。


    隻要商君之法在一天,秦國便始終上下一心,這是六國所不能及的。


    那麽,商君之法厲害在什麽地方呢?其實很簡單,它給了底層民眾上升的途徑,可以突破自己階層的機會。


    單這一點,便是商君之法最成功的地方。


    想要建功立業,來秦國吧;想要改變窮困之境,來秦國吧;想要飛黃騰達,成為人上人,來秦國吧……


    你隻需要在戰場上殺敵,剁掉敵人的腦袋,爵位,封地,錢財,地位就都可以獲得。


    不願參軍也沒關係,耕種,入朝堂,什麽都可以。隻要有功於秦,便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


    相比起來,六國皆是權貴當道,王的子嗣仍然是王,貴族子嗣仍然是貴族,平民子嗣仍舊是平民,宛如一潭死水,難以改變。


    這便是秦人聞戰則喜的緣故,是秦之虎狼之稱的來源。


    其重點提出韓非,荀夫子也明白。自己這位弟子乃是法家大才,其一身才學可比商鞅。


    倘若有一國之國君效仿秦孝公,以韓非為商鞅,或可實現變法強國之願。


    可惜,可歎……


    韓非天縱之才,奈何生不逢時,又囿於出身,困居一國,一身才學難以伸展。


    不過商君之法,仍舊有其弊端。


    正這麽想著,喬鬆便坦然的提到了商君之法的弊端。


    “然無論是喬鬆,還是父王,皆發現了我秦國現下之弊端。


    秦國奉行商君之法,此法以耕戰為本,以軍功爵製刺激全國上下,使上下一心。


    然過剛則易折,過柔則易卷。


    治理天下亦如此,過剛過柔均為不可,當剛柔相濟。


    天下一統之後,對外戰爭數量銳減,軍功爵製恐難以為繼,底層民眾上升通道將無比艱難。一旦此法崩潰,大秦雖因一統天下,暫可威懾人心,然終將暗潮洶湧,再度陷於風雨飄搖之境地。


    況,數百年亂戰,天下一統,人心必然思定,商君之法過於嚴苛,不適合用於承平之時,極需轉變。


    喬鬆閱遍百家,認為夫子治國之道適合他日之秦國,故此不遠千裏來齊,欲以夫子為喬鬆師,為未來之大秦之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頌喬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毛豆佐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毛豆佐酒並收藏秦時頌喬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