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奶奶突然想到:蘭蘭一天天大起來了,爸媽一年半載見不到幾次麵,久而久之,父母和女兒的感情建立不起來,一旦自己

    老得不中用時什麽辦?和爺爺商量後,決定讓她去鄉下“鍛煉”一段時間,培養一下親情。

    主意已定,奶奶開始做蘭蘭的“思想工作”。奶奶說:“蘭蘭,奶奶帶你去鄉下看看爸爸媽媽在幹啥。”蘭蘭小嘴一嘟迴道:“我不去,鄉下有‘籃帽子’”。奶奶就拿出當年婆婆“騙”孫子的看家本領,從生鏽的鐵皮餅幹筒內拿出一包用幾層申報紙(江浙一帶離上海近,稱舊報紙為申報紙,申報當然是上海最早辦的一份報紙)包著的南瓜子,小心翼翼炒好涼透後,把香噴噴的瓜子放在一隻小布袋內,對蘭蘭說:“我們帶上香瓜子到爸爸那裏去。”在奶奶的“軟硬兼施”下,蘭蘭終於點了點頭,奶奶就抱著蘭蘭氣籲籲地趕到了離家三裏開外的輪船碼頭,踏上了去鄉下的輪船。

    三十多裏的水路,走走靠靠停停,開了近二個小時,才到碼頭。我早在河對岸等著了,一等船停穩,渡口的俞老頭搖著艘兩隻八仙桌麵大的平底小船晃悠悠地過來了,撐到對岸隻消五分鍾,祖孫倆著實驚出一身冷汗,我抱著蘭蘭又彎彎曲曲走了半個小時,終於到了家。這個“家”,是新建才年把的知青集體宿舍,每人一間,二十來個平米,竹木結構的簡易房,因為上麵蓋的是平瓦,當地農民稱它為“洋房”。奶奶詳端兒子的這套“洋房”——一間直通通的平房,中間擋了扇破蘆蓮(用蘆葦杆編織而成,當地用來養蠶的),中間貼了塊舊報紙,上麵寫道:“走自己的路,讓人家去說吧!——卡爾。馬克思”,算是裝飾品,也表示了主人的意願和誌向。

    奶奶攜著蘭蘭剛跨進門,就冷不丁打了個趔趄。原來裏麵的地皮是和外麵爛泥場完全“保持一致”,幾經日曬雨淋,早已沆沆窪窪;抬頭一看,簷子是毛竹劈成兩半做成的,象扁擔一樣,吃不住瓦片超重的份量,一個勁地往下滑,大梁兩邊三尺多已經沒了瓦片,籃天白雲清晰可見,縷縷陽光射進屋來。奶奶轉身定睛一看,門口還砌了口小灶,鍋台上堆滿了亂七八糟的碗筷,我急忙介紹道:“這裏最安全,瓦片都滑到底了,堆在一起,厚厚的一迭,有牆體撐著,塌不下來,天下雨淋不了,地震震不倒(當時正值唐山大地震不久,人人都心有餘悸)。下大雨、刮台風時,我們常躲在這裏。”母親一邊參觀著寶貝兒子的“洋房”,一邊把淚水往肚子裏咽。“洋房”裏沒有客人宿夜的條件,母親一看末班輪船時間快到,就匆匆踏上了迴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求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名高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名高地並收藏人生求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