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七一年四月十八日,蘭蘭降生之時,爺爺的心情真是可以用十五隻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來形容,我是老二,老大遠在天邊,在這裏等於老大,如今添了個孫女,沒有抱上孫子多少有些失望,但望著女嬰那圓圓的眼睛,紅紅的皮膚,兩腳兩手歡蹦亂蹬的模樣也覺得喜歡。“孫子沒抱上,但也總算填補了我家沒有女孩的空缺”!爺爺沒有女兒,他很快在心靈的天平上找到了平衡點。

    蘭蘭從落地一聲叫開始就和“農”字沾了邊,上了農村戶口冊,當起了小農民。剛滿十個足月,就自然而然住在奶奶家,和爺爺、奶奶、小叔叔結下了不解之情。

    家裏隻有四口人——爺爺、奶奶、小叔叔和她,兩老兩小,相依為命。小叔叔十七歲了,經曆二年初中,二年高中,學工、學農、學軍的洗禮,好歹畢了業,但也等於失了業。小叔叔從自幼在母親的卵翼下長大,老實本分,膽子很小。直到十七歲,才獨個兒去離家百把米的電影院看了本電影。當時縣城的電影院,解放前是縣參議院,剛解放時改名為軍人俱樂部,斑駁陸離、破破爛爛的,在銀幕後放了個便桶,看客憋不住時就往這裏拉撒,不分男女老少,倒是個十足的公共廁所,影院內烏煙瘴氣,臭氣四溢。但不管怎麽樣,當時上電影院看影戲也算是一種高檔享受;小叔叔敢一個人去看電影,還包含著一層非同尋常的意義,那就是向左鄰右舍壯嚴宣告:“我已經長大成人了!”後來托人介紹,小叔叔去一家螺絲廠學工,每月有幾元錢的補貼,也算是有了收入。他把大部分錢交給了母親,自己隻留幾毛零化。小叔叔平時沒有吃零食的習慣(當然也不可能有這個“習慣”),但他對這位小侄女卻特別大方,每當發了補貼他總是攜著蘭蘭的小手,去街上逛逛,買點小吃,化一、二毛錢買幾本小人書。蘭蘭總歡天喜地地迴來,捧著《紅燈記》、《迷惑人的魚塘》、《小紅擒敵》等小人書愛不擇手,看了一遍又一遍。小姑娘也特別聰明伶俐,過不多久,幾十本小人書的書名和書中故事概梗就能如數家珍似地一一複述出來,爺爺和奶奶自是喜歡。有時小叔叔即興給蘭蘭開個玩笑:“蘭蘭是農民戶,再不乖,就送你到鄉下去!”蘭蘭就嚇得眼淚汪汪找奶奶告狀去。這也難怪,在當時,下鄉去“接受再教育”是一個吃苦頭、受懲罰的代名字,對“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城裏青年學生仔來說,確實個吃苦“一輩子”的差使,廣播喇叭裏一天到晚在宣傳著:“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知青在農村“曬黑了皮膚,練紅了思想”還要“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紮根農村一輩子”……在鄉下,他們住的是用泥牆、稻草搭成的破茅屋,每天吃的是不加菜油的臭鹹菜(當地人叫“無油菜”),幹的是在爛泥田裏摸打滾爬的耘田活,而瘦弱的肩膀上挑的是200多斤的河泥桶(用來肥田用的);不分天晴下雨,從天蒙蒙亮,幹到夕陽西下,“從鳥叫幹到鬼叫”;而且還常常挑燈夜戰,填浜造田;每天掙的是幾毛錢,一年下來,年終分紅不是赤字已是恭喜,分到幾十、百把,就算是大豐收。難怪連小小年紀的孩子聽到上山下鄉心裏也發怵。

    蘭蘭在奶奶、爺爺的悉心照料、嗬護下,一天天茁壯成長。家裏雖然清貧,但和睦相處,總算相安無事,奶奶喜歡看書,經常給她講水滸一百零八將,西遊記唐僧、孫悟空、豬八戒等故事,蘭蘭聽得津津有味,性格也變得越來越文靜。叔叔膽子小,蘭蘭的膽子還要小,一聽說“籃帽子”(專拐小孩子的陌生人)來了,就象聽到鬼子進了村一樣,驚叫著躲進內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生求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名高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名高地並收藏人生求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