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農家老太3
快穿係統:路人甲隻想壽終正寢 作者:蓬州吹取三山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過了一會,張曉芬帶著倆閨女收拾好了桌子,擺好了碗筷,將飯菜端上了桌。
王家的其他幾個人陸陸續續的進了堂屋,按照慣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著陳安盛飯。
陳安顛起大勺,給每個人盛了滿滿一碗高粱野菜粥,盛完飯,接著分窩窩頭。
王元善費勁的咀嚼著粗糙的窩窩頭,拿起筷子夾了點醃菜,放在碗裏攪一攪,給高粱野菜粥添點味道。
這飯菜在縣城裏就是拿來喂豬的,王元善不忿的想,娘真是老糊塗了。
以前爹在的時候,隻要他迴家,都會單獨給他開小灶,再不濟也會煮個雞蛋。
現在可倒好,讓他也吃起豬食來了。
而且……
王元善看了眼大丫二丫的飯碗,心裏越發不爽。
大丫二丫兩個丫頭片子也配吃這麽多粥?
倘若娘繼續這麽為老不尊下去,家裏還怎麽節省出銀子供他科考。
王元善忍不住了,“娘,正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這眼瞅馬上就開春了,我準備迴城苦讀,這迴一定能給您掙個功名迴來。”
王元善在家裏稱王稱霸多年,心裏想什麽臉上一覽無餘,陳安毫不費勁猜出他心中所想。
陳安正準備把他撅迴去時,王大江開了口,“四弟,你是年年考,年年考不中,如今你可都26了!”
王元善變了臉,把碗重重砸在包漿的四方桌上,“大哥,你這話是啥意思?科考跟年紀有啥關係,多少七老八十的老童生還在堅持,我才二十出頭,有啥可急的?”
“再說了,”王元善振振有詞道:“我今年明明剛剛25,讀書人不論虛歲。”
陳安聽了這個論調,忍不住嗤笑一聲。
李鳳桃眼眸同樣劃過一抹輕嗤,對王元善說:“四弟,就打你今年25,那也不小了,你大哥像你這麽大的時候,已經有了春生和水生了,你也該為自己的婚姻大事考慮考慮了,再拖下去,好姑娘都該被別人娶走了,”
“娘,您說是個理不?”
李鳳桃朝陳安討好的笑笑。
陳安不置可否,王元善一聽這話就急了,“大嫂,我未來可是要進官場的,王家村靈山鎮,又或者是南坪縣,不過都是些庸脂俗粉,怎能與我般配?”
“以後這話休得再提,省得壞了我的名聲。”
王元善聲音透著不快,說話期間往陳安那裏瞟了數次,一直在觀望她的表情。
陳安放下碗筷,清了清嗓子,王家眾人的心神全部提了起來,直直望著陳安蒼老的臉龐,等待對方主宰自己的命運。
陳安看向王元善的眼神十分犀利,王元善心裏大叫不好,正準備把老王頭搬出來,就聽見陳安殘忍的聲音響起,“沒有金剛鑽就別想著攬那瓷器活,老四科考的事以後不要再提,家裏沒錢,想考自己掙去。”
王元善如同晴天霹靂。
王大江兩口子滿臉的笑,王二河兩口子不敢抬頭,埋著頭嚼著窩窩頭。
“娘!參加科考是爹的遺願,咱家還等著我光耀門楣,等著我改換門庭呢!”王元善崩潰。
陳安哼了一聲,頭也不迴的出了屋子。
“娘!我的親娘!您不能這麽做!您這是要爹死不瞑目嗎!”
身後傳來王元善絕望的哭喊聲。
她搖了搖頭,繼續往前走,一直走出了家門。
春生怕陳安摔了,隱隱墜在她身後。
陳安走到了光禿禿等著發芽的榕樹下,轉身看了眼跟了一路的春生。
抬手將他喚了過來,春生快步跑了過來。
陳安拉著他的手進了李媒婆的家。
“二嬸,什麽風把您給吹過來了。”李媒婆坐在院裏正抱著孫子逗弄,抬眼看到了陳安,便起身迎了過來。
陳安“嗬嗬”笑了兩聲,將春生推到身前,“我大孫子過了年剛17,也到了說親的年紀,你瞅著給他說個好姑娘。”
李媒婆“哎喲”一聲,圍著春生轉了兩圈,春生黑黢黢的臉慢慢升起了紅暈,別別扭扭的往後退。
陳安“啪”的一聲打在他脊梁骨上,“大大方方的。”
春生嚇的一激靈挺直了背,李媒婆滿意的點點頭,“二嬸,咱們都是連著宗的實在親戚,我也不說虛的,就您家那十幾間大瓦房和二十畝良田,在十裏八鄉說個齊整能幹的大姑娘,肯定不是問題,”
李媒婆先說了兩句好話,轉臉又難為的問道:“就是不知道您家的文曲星,以後是怎麽個章程?”
陳安“呸”了一聲,“什麽文曲星,他就是個榆木腦袋,舍了那麽多家業,還年年考不中,以後不會再考了,該幹嘛幹嘛去。”
“得!”
李媒婆拍了拍手,喜滋滋的說:“有了您的準話,春生大侄兒的婚事包在我身上。”
春生一聽這話又羞得縮迴腦袋,陳安瞥了他一眼,腦中突然想到了解決王元善的方法。
她亮了亮渾濁的雙眼,問道:“你覺得我家老四怎麽樣?”
“什麽怎麽樣?”李媒婆閃爍著迷茫的小眼。
“條件怎麽樣?”陳安道。
李媒婆想了想,“您家老四那長相是沒的說,眉清目秀,氣質儒雅,又是個飽讀聖賢書的,鄉裏的姑娘可配不上,若是往城裏找,城裏的姑娘眼刁,沒個營生可不成。”
陳安點了點頭問:“若是入贅呢?又怎麽說?”
“入贅?”春生唰的一下睜大了雙眼。
李媒婆也是一臉震驚,“二嬸子,您莫不是說笑吧?”
陳安淡定道:“你看我像是與你說笑嗎?”
春生頓時感到整個人生都玄幻了起來,喃喃道:“讓四叔入贅,他不得瘋?”
“瘋不了的。”
陳安揮揮手,不以為意,王元善這樣自私自利的人,怎麽可能會瘋。
李媒婆還是有些不信,這些年老王頭夫妻是如何看重四兒子的,全村人有目共睹。
王家村誰人不知,老王頭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王元善身上。
他當時可說了,砸鍋賣鐵算什麽,為了供王元善科考,賣兒賣女也在所不惜。
王家的其他幾個人陸陸續續的進了堂屋,按照慣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著陳安盛飯。
陳安顛起大勺,給每個人盛了滿滿一碗高粱野菜粥,盛完飯,接著分窩窩頭。
王元善費勁的咀嚼著粗糙的窩窩頭,拿起筷子夾了點醃菜,放在碗裏攪一攪,給高粱野菜粥添點味道。
這飯菜在縣城裏就是拿來喂豬的,王元善不忿的想,娘真是老糊塗了。
以前爹在的時候,隻要他迴家,都會單獨給他開小灶,再不濟也會煮個雞蛋。
現在可倒好,讓他也吃起豬食來了。
而且……
王元善看了眼大丫二丫的飯碗,心裏越發不爽。
大丫二丫兩個丫頭片子也配吃這麽多粥?
倘若娘繼續這麽為老不尊下去,家裏還怎麽節省出銀子供他科考。
王元善忍不住了,“娘,正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這眼瞅馬上就開春了,我準備迴城苦讀,這迴一定能給您掙個功名迴來。”
王元善在家裏稱王稱霸多年,心裏想什麽臉上一覽無餘,陳安毫不費勁猜出他心中所想。
陳安正準備把他撅迴去時,王大江開了口,“四弟,你是年年考,年年考不中,如今你可都26了!”
王元善變了臉,把碗重重砸在包漿的四方桌上,“大哥,你這話是啥意思?科考跟年紀有啥關係,多少七老八十的老童生還在堅持,我才二十出頭,有啥可急的?”
“再說了,”王元善振振有詞道:“我今年明明剛剛25,讀書人不論虛歲。”
陳安聽了這個論調,忍不住嗤笑一聲。
李鳳桃眼眸同樣劃過一抹輕嗤,對王元善說:“四弟,就打你今年25,那也不小了,你大哥像你這麽大的時候,已經有了春生和水生了,你也該為自己的婚姻大事考慮考慮了,再拖下去,好姑娘都該被別人娶走了,”
“娘,您說是個理不?”
李鳳桃朝陳安討好的笑笑。
陳安不置可否,王元善一聽這話就急了,“大嫂,我未來可是要進官場的,王家村靈山鎮,又或者是南坪縣,不過都是些庸脂俗粉,怎能與我般配?”
“以後這話休得再提,省得壞了我的名聲。”
王元善聲音透著不快,說話期間往陳安那裏瞟了數次,一直在觀望她的表情。
陳安放下碗筷,清了清嗓子,王家眾人的心神全部提了起來,直直望著陳安蒼老的臉龐,等待對方主宰自己的命運。
陳安看向王元善的眼神十分犀利,王元善心裏大叫不好,正準備把老王頭搬出來,就聽見陳安殘忍的聲音響起,“沒有金剛鑽就別想著攬那瓷器活,老四科考的事以後不要再提,家裏沒錢,想考自己掙去。”
王元善如同晴天霹靂。
王大江兩口子滿臉的笑,王二河兩口子不敢抬頭,埋著頭嚼著窩窩頭。
“娘!參加科考是爹的遺願,咱家還等著我光耀門楣,等著我改換門庭呢!”王元善崩潰。
陳安哼了一聲,頭也不迴的出了屋子。
“娘!我的親娘!您不能這麽做!您這是要爹死不瞑目嗎!”
身後傳來王元善絕望的哭喊聲。
她搖了搖頭,繼續往前走,一直走出了家門。
春生怕陳安摔了,隱隱墜在她身後。
陳安走到了光禿禿等著發芽的榕樹下,轉身看了眼跟了一路的春生。
抬手將他喚了過來,春生快步跑了過來。
陳安拉著他的手進了李媒婆的家。
“二嬸,什麽風把您給吹過來了。”李媒婆坐在院裏正抱著孫子逗弄,抬眼看到了陳安,便起身迎了過來。
陳安“嗬嗬”笑了兩聲,將春生推到身前,“我大孫子過了年剛17,也到了說親的年紀,你瞅著給他說個好姑娘。”
李媒婆“哎喲”一聲,圍著春生轉了兩圈,春生黑黢黢的臉慢慢升起了紅暈,別別扭扭的往後退。
陳安“啪”的一聲打在他脊梁骨上,“大大方方的。”
春生嚇的一激靈挺直了背,李媒婆滿意的點點頭,“二嬸,咱們都是連著宗的實在親戚,我也不說虛的,就您家那十幾間大瓦房和二十畝良田,在十裏八鄉說個齊整能幹的大姑娘,肯定不是問題,”
李媒婆先說了兩句好話,轉臉又難為的問道:“就是不知道您家的文曲星,以後是怎麽個章程?”
陳安“呸”了一聲,“什麽文曲星,他就是個榆木腦袋,舍了那麽多家業,還年年考不中,以後不會再考了,該幹嘛幹嘛去。”
“得!”
李媒婆拍了拍手,喜滋滋的說:“有了您的準話,春生大侄兒的婚事包在我身上。”
春生一聽這話又羞得縮迴腦袋,陳安瞥了他一眼,腦中突然想到了解決王元善的方法。
她亮了亮渾濁的雙眼,問道:“你覺得我家老四怎麽樣?”
“什麽怎麽樣?”李媒婆閃爍著迷茫的小眼。
“條件怎麽樣?”陳安道。
李媒婆想了想,“您家老四那長相是沒的說,眉清目秀,氣質儒雅,又是個飽讀聖賢書的,鄉裏的姑娘可配不上,若是往城裏找,城裏的姑娘眼刁,沒個營生可不成。”
陳安點了點頭問:“若是入贅呢?又怎麽說?”
“入贅?”春生唰的一下睜大了雙眼。
李媒婆也是一臉震驚,“二嬸子,您莫不是說笑吧?”
陳安淡定道:“你看我像是與你說笑嗎?”
春生頓時感到整個人生都玄幻了起來,喃喃道:“讓四叔入贅,他不得瘋?”
“瘋不了的。”
陳安揮揮手,不以為意,王元善這樣自私自利的人,怎麽可能會瘋。
李媒婆還是有些不信,這些年老王頭夫妻是如何看重四兒子的,全村人有目共睹。
王家村誰人不知,老王頭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王元善身上。
他當時可說了,砸鍋賣鐵算什麽,為了供王元善科考,賣兒賣女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