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


    天色大亮!


    長安。


    東宮。


    一場突如其來的冊封旨意,讓原本平靜的早晨掀起了波瀾。


    當太監手持黃綢,步履穩重地走到東宮正殿的中央,全場的氣氛頓時變得肅穆起來。


    他清了清嗓子,然後尖聲尖氣地高聲宣讀起來:


    “茲有白雁,賢淑仁德,溫婉可人,深得太子殿下讚賞。”


    “特冊封為太子嬪,以彰其德。”


    “欽此!”


    沐婉晴隻覺一陣晴天霹靂。


    她懷孕在身,滿心期待著能因此繼續晉升,卻不料這突如其來的冊封打破了她的期望。


    “這……這怎麽可能?”


    沐婉晴失聲呢喃,臉色蒼白,搖搖欲墜。


    幸得身邊侍女及時攙扶,才讓她勉強站穩。


    沐婉晴心中充滿了委屈與不甘,她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白雁也是驚愕不已。


    她初來乍到,怎會想到自己竟會被冊封為太子嬪?


    這讓她感到十分不妥,擔憂這樣的冊封會讓東宮其他女子心生不滿。


    “太子殿下,這……這實在不妥。”


    白雁慌忙推辭。


    “我才來東宮不久,怎能擔此重任?”


    李承乾卻負手而立,笑眯眯地看著她。


    “本宮願意,誰敢來多言?”


    “你無需擔憂,這是本宮對你的賞識。”


    說罷,他拉起白雁的手。


    “走吧,隨我去見見曌兒。”


    “你以後要常去她那請安,今日順便一起用個早點。”


    白雁心中雖仍感難以置信,卻也隻能無奈接受。


    她隨著李承乾前往武曌的寢宮,心中五味雜陳,不知這場突如其來的冊封將給她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


    夜幕低垂,星辰點點。


    一輪明月高懸天際,灑下柔和的銀輝。


    在這萬籟俱寂的深夜,錦衣衛韓承疾步而來,神色凝重。


    甲胄相碰發出細微的鏗鏘之聲,打破了夜的寧靜。


    “殿下!”


    韓承單膝跪地,雙手呈上一枚精致的竹筒,筒內隱隱有信鴿的咕咕輕鳴。


    “飛鴿傳書,平南侯已被我等擒獲,此刻正由精銳押解,前往長安。”


    李承乾眉梢微挑,透露出一股不易察覺的銳氣。


    他緩緩伸手接過竹筒,取出其中的紙條,展開細看。


    字跡雖匆匆,卻清晰可辨,每一個字都像是勝利的符號,在夜色中跳躍。


    “好!”李承乾輕讚一聲,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韓承,你等此番行動,真是神速如風,不負本宮期望。”


    韓承低頭,聲音中透著一絲謙遜:“殿下過譽了,此乃錦衣衛分內之事,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承乾點了點頭,隨即眉頭微蹙:“信中提及,百曉生的蹤跡仍未尋得,此人狡兔三窟,不可小覷。”


    “傳令下去,繼續追查,務必將其緝拿歸案!”


    “遵命!”


    韓承應聲而起,轉身欲走。


    “慢著。”李承乾忽然叫住他,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告訴弟兄們,此番辛勞,本宮定有重賞。”


    “但百曉生一日不落網,便一日不得鬆懈。”


    “長安的安危,係於爾等之手,望諸位再接再厲!”


    韓承聞言,精神為之一振,抱拳道:“殿下放心,錦衣衛誓死效忠,定不辱使命!”


    說罷,他轉身大步離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而李承乾則站在原地,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這漆黑的夜。


    ……


    翌日。


    朝霞映紅了半邊天。


    朝堂之上,百官如鬆般肅立,靜候著太子的到來。


    李承乾身披龍袍,金色的絲線在陽光下閃爍著威嚴與尊貴。


    他步履沉穩,緩緩而來。


    “參見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群臣齊聲高唿,聲震屋瓦,盡顯對太子的崇敬與臣服。


    李承乾微微一笑,抬手示意眾臣平身,他的聲音溫和而又不失威嚴。


    “免禮。”


    長孫無忌聞言踏前一步,神色間帶著幾分喜悅。


    “殿下,列國出兵伐倭馬亞之戰,已有佳音傳來。”


    他展開手中的戰報,聲音中透露出激動:“前日戰報抵達長安,列國水師已成功封鎖了倭馬亞沿海地區十幾座城池!”


    “大軍更是勢如破竹,相繼登陸,一路所向披靡,如今正猛攻敵方要地,相信不日便能拿下倭馬亞皇城大馬士革!”


    李承乾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身子微微前傾,急切地問道:“哦?戰事竟如此順利?”


    “那我們的損失如何?”


    長孫無忌笑道:“殿下放心,戰事雖然激烈,但損失尚在可控之中。”


    “倭馬亞雖然國力強盛,兵員眾多,卻也無法同時抵擋十三國聯軍的猛攻。”


    “更何況,他們還得到了我大唐的鼎力相助,無論是物資、糧草還是軍械,都讓他們無後顧之憂。”


    “如今,十三國君主紛紛派人傳迴捷報,可謂是戰果累累啊!”


    李承乾聞言大喜,他站起身來,拍手稱讚:“好!趙國公,你此次調度有方,功不可沒!”


    “待戰事結束,本宮定當重重有賞!”


    朝堂之上,頓時響起一片恭賀之聲,氣氛熱烈而歡快。


    長孫無忌恭敬地向李承乾行了禮,感謝太子的誇讚。


    接著,房玄齡踏步而出,神色間難掩興奮,稟報道:“殿下果然神機妙算,倭馬亞傾盡全力也僅有三十萬兵馬,而十三國聯軍之力已超過四十萬之眾,更勿論我大唐派出的輔兵與運送輜重的隊伍。”


    “依微臣之見,倭馬亞皇帝此刻或許已在籌謀求和之策。”


    李承乾微微一笑,卻擺手說道:“求和?”


    “本宮從未考慮過此等事宜。”


    “同時,我大唐亦需遷徙大批倭馬亞百姓至境內。”


    “本宮近來正構思人口遷徙與通婚之策,欲將戰敗國定為二等之民。”


    長孫無忌與房玄齡聞言,心中一動。


    這殖民之策,李承乾早已與他們探討過。


    所謂殖民,本質上便是一種奴役。


    將蠻夷定為二等民,在曆史上並不鮮見,亦無人會因此非議。


    畢竟,自周王秦漢以來,中原便是天下正統,四方蠻夷仿佛天生就是為了襯托正統而存在。


    奴役他們,不僅能讓大唐更加強盛,還能讓大唐百姓生活得更加輕鬆。


    當然,正常殖民不需要戰爭。


    卻要展現自己的武力。


    也就是說,無論滅國與否,大唐對外殖民之策,都是不會變動了的。


    長孫無忌與房玄齡相視一笑,均覺得此策甚妙。


    於是,二人齊聲附和道:“殿下英明,此策甚好。”


    “既能彰顯我大唐之威儀,又能讓百姓受益。”


    “臣等附議!”


    朝堂之上,頓時響起一片讚同之聲。


    李承乾亦自感滿意,心中暗自期待未來的大唐盛世。


    房玄齡接著之前的話題,繼續向李承乾稟報道:“殿下,還有一事需向您稟明。”


    “我朝對外出海的策略,已在海外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艦隊在大洋之上馳騁,這幾個月來不斷傳迴佳音,諸多海外土著、部族、小國等,皆表達了願意派人隨我艦隊返航,並朝拜我大唐皇帝的意願。”


    “此事雖顯我大唐威儀,但如何安頓這些遠道而來的賓客,卻也是個不小的問題。”


    李承乾聞言點頭,沉思片刻後說道:“既如此,便按照正常的禮節來招待他們吧。”


    “長安城中住宿之地眾多,屆時可根據各國地位高低,進行妥善安頓,務必讓他們感受到我大唐的熱情與好客。”


    說到此處,李承乾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他接著說道:“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向這些小國君主、酋長們,展現我天朝的繁榮與氣象。”


    “本宮以為,可借此機會舉辦幾次盛大的宴會,邀請全城百姓同樂,也讓這些外國友人親眼目睹我大唐的強盛與輝煌。”


    房玄齡聞言,心中一動,隨即領命道:“殿下英明,此策甚妙。”


    “臣定當竭盡全力,辦好此次盛宴,讓各國賓客盡情領略我大唐的風土人情與繁榮昌盛。”


    朝堂之上,眾臣聞言亦紛紛附和,對李承乾的提議表示讚同與支持。


    隨著各部官員奏稟政務,朝堂上的氣氛逐漸變得有些沉悶。


    李承乾耐心地一一處理完畢,然後打了個哈欠,緩緩從龍椅上站起身來。


    他雙手背負在身後,步下玉階,臉上露出深思的神色。


    “本宮欲興辦學業,以啟蒙萬民,教導他們知識技能,更助我大唐百姓培養一技之長,讓他們能有個謀生之計,更好地為朝廷效力。”


    “眾卿以為如何?”


    群臣聞言,紛紛附和。


    他們深知,學業之事關乎國家未來,乃是利國利民之舉。


    此前雖曾討論過,但一直未能付諸實施。


    如今太子殿下再次提及,顯然是下定決心要推動此事。


    “殿下關愛天下百姓,實乃萬民之福。”


    “除了文人士族、學子之外,那些庶民百姓,他們世代相傳都是苦民、工匠等,這些人同樣需要一個上升的通道。”


    “正如殿下以前創辦商院、科學院一般,隻不過那兩大機構起點較高,普通庶民難以企及。”


    “因此,學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工部尚書獨孤懷恩感慨地說道。


    李承乾點頭表示讚同:“辦學確實需要錢財支持,這部分開銷就由朝廷來承擔,戴胄!”


    他目光轉向戶部尚書戴胄。


    戴胄聞言出列,躬身領命:“臣在!殿下有何吩咐?”


    “你便負責撥款事宜,務必確保學堂建設所需資金充足。”


    李承乾嚴肅地吩咐道。


    “臣遵旨!定不負殿下所望!”


    戴胄鄭重地應承下來。朝堂之上再次響起一片附和聲。


    長孫無忌踏前一步,帶著些許疑惑詢問道:“殿下,這學堂是否與我們現有的塾室、士學相似?”


    李承乾微微一笑,搖了搖頭解釋道:“並非如此,本宮所構想的學堂,並非專注於士族學問或聖人之道。”


    “它的目的在於教授百姓庶民謀生之技巧,如醫學、工匠技藝、冶煉等實用技能。”


    “當然,學習這些技能的基礎是識字和算數,因此學堂內也會傳授這些基礎學問。”


    “而且,學堂不分年齡,隻要願意學習,都可以入學。”


    長孫無忌等人聽後,眼中閃過一絲亮光,他們立刻認識到了這一舉措的深遠意義。


    這不僅能為大唐培養更多的實用人才,還能促進帝國的整體進步。


    李承乾繼續闡述他的構想:“命各縣、郡、州都能調撥出一部分賦稅用於興建地方學堂,讓教育的機會遍布大唐的每一個角落。”


    “而在長安城中,我們將興建一所大學,匯聚天下的有才能之士,共同研討學問,促進知識的交流與傳播!”


    ……


    興辦學堂的布告一出。


    專司人員便迅速將其張貼在了皇城外的布告欄中。


    這個布告欄一直是朝廷新政策的發布地,因此吸引了無數城中百姓的目光。


    百姓們紛紛圍觀,爭相閱讀布告上的內容。


    當他們了解到太子殿下要興辦學堂,旨在為天下百姓提供更好的謀生技能時,人群中爆發出了熱烈的議論聲。


    “殿下真是聖明啊!竟然為我們這些普通百姓考慮了這麽多。”一位老漢激動地感歎道。


    “是啊,辦理學堂不僅不需要多少束修和學費,貧窮的地方甚至隻需要繳納一些農作物就能免費學習。”


    “這對於我們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事!”


    “沒錯沒錯,我家孩子一直想學些手藝,但家裏窮,請不起師傅。”


    “現在好了,有了這個學堂,孩子終於可以學到一技之長了。”


    人群中,不同的聲音交織在一起,但都在表達著對太子殿下的感激和稱讚。


    他們為能夠擁有這樣一位關心百姓的太子而感到驕傲!


    布告上還提到,對於已經有技術的工匠、行醫、鐵匠、木匠等人,朝廷還會撥發盤纏,讓他們直接前往長安大學進修。


    這一政策更是讓許多人看到了提升自己的機會。


    “哎呀,我正好是個木匠,沒想到朝廷還有這樣的好政策。”


    “我一定要去這個大學裏好好學學,提升自己的手藝。”


    “我也要去,我是個行醫的,希望能在長安大學學到更多的醫術,為百姓們提供更好的治療。”


    隨著議論聲的持續,百姓們對太子殿下的敬意和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我上朝穿龍袍,李二人麻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的螞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的螞蟻並收藏大唐:我上朝穿龍袍,李二人麻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