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三)窄巷寬街
印象底色:許亦斌文藝活動筆記 作者:許亦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些人就是這樣,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會想盡辦法去毀掉它,就算自己不能得到,也不願意讓別人得到!這種行為完全是出於自私自利的心理,如果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他人,或許還可以理解,但那些純粹為了傷害別人而不顧自身利益的人,也就是有些損人不利己的他們自己一個人到底又圖個啥呢?
這一次離開之後,自己是否還有機會再迴來呢?據說又有一批人從青島那邊乘船離開了,想到自己又何嚐不是這樣辛辛苦苦大半生打拚下的家業就這樣被拋棄,心中自然充滿了不甘與不舍。而且,自己曾經因為一時之氣有過年少輕狂時候還曾經有過的衝動,還有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鋪墊才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如今卻要輕易放棄一切,實在是不甘心。雖然自己一個人也是曾經擁有過的過往在這裏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迴憶,但這些與我們已經無關了。
即便我們曾善待過別人,但如果不善待身邊的人或者是在這裏的身邊的人不理解自己,那所做的一切又有什麽意義呢?最終還是難逃一死,被埋葬在黃土之下,大概的印象就這麽簡簡單單勾勒篆刻成碑文。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等等所有的一切功名利祿都將化為烏有。人生在世數十年或長或短亦真亦假,誰也不想這樣空手而來,空手而去,能抓住的也隻有空氣而已。
誰都知道自己的先祖還是個武狀元,先後任職膠東地區登、萊二府沿海一線。武將戍邊守防自然也就想著天經地義,受其影響這才後知後覺有了當兵的意思。
有誰知道還是這樣的情況,一塊兒石碑竟然還給埋沒在這裏的村子裏並且還是延伸進去就在這裏的居民家裏。要不是使用機械挖掘得厲害一些,還說不定哪天有時間就是會有人琢磨怎麽也不會琢磨到竟然還有這麽樣的一塊兒石碑躺在這裏的地下睡大覺呢?
既然是看到了石碑,勢必就會相應還有一座墓。那座墓又在哪裏呢?還有為什麽在這裏的墓碑與墳墓不在一塊兒呢?並且在這裏的墓碑不是樹立著而是躺在這裏的地底下睡大覺呢?
種種謎團,層層迷霧。一係列的猜疑留給在這裏的居民自己無限遐想,顧不上自己的適不適應隻想著在這裏其中隱藏著的究竟是還有多少故事?
上邊城裏那邊文物管理所的專家老師那天又過來了,幾個人圍繞著那底座正在那裏小心翼翼的謹慎著探討著。本來就是早就已經習慣了的,還以為再也沒有什麽了這才樹立底座做為標識和重大發現!沒想到的是這事情並沒有就像是自己一個人想象的還僅僅隻是發現了一塊兒石碑那麽簡單,幹了這麽多年了的老文物了!自己一個人也是竟然還犯了一個低級錯誤,當時的自己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的。那就是先壓下來等著自己迴去好好的看看有沒有一種可能,在這裏的絕不是還僅僅隻是一塊兒石碑這麽簡單!
他自己一個人也是想著怎麽才能先把在這裏的給壓一壓,等著日後再說。沒想到還是有人跑到了他的前頭,既然是一層窗欞紙就這麽眼睜睜都看著不經意間給捅破了!那麽也就沒有必要再消極掩耳盜鈴式的藏著掖著了!
東濱市廣播電視台就在這裏的金牛街道辦事處臥牛堡村發現清朝道光年間石碑做為由頭,如今又有了新的後續跟蹤報道。新聞職業的靈敏度與文物發現的靈敏度是一樣的,隻不過是自己所處在的角度不一樣!
就在這裏的村莊裏的村街上,向陽路和芙蓉街範圍之內還給圍攏起來進行施工現場保護。“底座部分先不要動,看看周邊環境如果需要動再說……”“也就隻能是這樣了!”
裏麵的情況究竟是怎麽樣啦?外邊的人是無法想象和理解的,一句“咱也不懂”也就這樣過去了!一句“咱也不懂”似乎還有一些高深莫測的學問,既能迴避又能不懂就問。好學的人總是這樣,不像是有些人不管是走到哪裏總是喜歡給人家當先生。
因此也就相應有了一些新的說法:出門在外不要當先生,要做小學生。初來乍到的還什麽也不懂就想著怎麽去當先生,現實嗎?
其實我覺得就在這裏的臥牛堡村就不一定沒有先生,就是有還是礙於麵子上的身份非主流滋生出來的自卑卻又不乏精神勝利法:誰的往上數三代不是農民?自我身份的確認從自卑到好貪小便宜狡黠善於捕捉共同點,適者生存能力的培養出來的生命力就是不一樣!
這樣的情況,自然環境不一樣所需要塑造也就更是不一樣。不確定性更能培養快準狠的適應實戰能力、大自然又何嚐不是時時刻刻追求塑造。優勝劣汰看得還是自然一個樣的規律,你已經說過了就不一定還能好使。
一樣一樣學說意義,咿呀學語出於本能的反彈,還有多少疑問呀?適應呀,學問呀,彼此之間有效呀,多多益善呀,創新還是在這裏的模仿基礎上的呀,好好的時候多想想不好的時候呀,怎麽也得吃一塹長一智呀,好說歹說總有一說的呀!摸索著嚐試著去接受一把現實,誰的日子過得也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
有學問的人自然也就有著一種給予自己知識的渴望,沒有學問的人往往總是覺得自己一個人的知識差不多了!沒有必要這樣再去學了,不學行不行?還真得是不行!這也就是為什麽總是學的和不擅長學的其所見識的不一樣的地方,學的人總是覺得有解決不完的問題,不學的人總是覺得哪有什麽了不起的?夠用就行啦!不屑一顧他人的提問,總是覺得有些多此一舉!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走過路過這裏的人們見此情景也就紛紛地繞著遠走,但怕哪天就會給招惹是非?日子過得瀟灑,消停一會兒不是更好嗎?裏麵的究竟是個什麽情況?在這裏的暫且不提,還是想想辦法怎麽才能更好的入鄉隨俗吧。
從在這裏的臥牛堡村向陽路走出村莊,站在村外的路口四處打量。一片開闊地沒有什麽遮攔,西南方向的那片鬱鬱蔥蔥處相對比較高處還是早就已經習慣了的莊稼地覆蓋。早些年還有幾棵樹的地方,如今的看上去光禿禿的。
就在這裏的除了莊稼地,還是莊稼地。數條縱橫交錯的鄉村機耕路間隔著在這裏的彼此之間的相處相連,邊界感油然而生。本來就是一個整體的卻是人為間隔,難道就是為了生產操作上的便捷?
自然村的命名還是得益於就在這裏距離所在的自然村出去大約能有數裏的傳說中的地底下還埋沒著一頭銅牛。與此同時還影響到了附近周邊的發展,金牛街道辦事處就在這裏這樣的背景下得到了成長。街道辦事處駐地早就已經習慣了的縣國營釀酒廠所在的老街村距離上麵提到的臥牛堡村大約能有五華裏。
在這裏的人們自帶著一種區別於其他地方的優越感:上班了嗎?那個地方的人總是以自己所在的村莊還有縣國營感覺到驕傲和自豪!近在咫尺的周邊其他的村莊就沒有這樣的待遇,這樣也就惹得在這裏的周邊其他村莊裏的居民自己的心裏不平衡。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誰也不能怎麽樣?隻能是這麽一天一天的過著日子,就在這裏的不平衡裏。哪裏還有那麽多的公平?本來就是僧多粥少的事,“先這麽湊合著吧!”這麽說既是一種無奈,又是一種結果。“那就先這麽湊合著吧。”得不到任何解決問題的人們一個一個的心灰意冷的散去,還得守著這樣的不平衡過日子。
“高粱白”的原料還是在這裏的臥牛堡裏的居民提供的,周邊方圓數十裏也隻有臥牛堡這裏的高粱最好。另外,之所以選擇在那裏的老街村建立酒廠,還是因為那裏的水質好。那個時候的幾乎每一個縣都有自己的酒廠,不同的品牌不同程度的知名度。更多的高粱、苞米、地瓜幹被簇擁著送進了就近的酒廠。
節日的餐桌上,親朋好友的聚會中,各種各樣的宴席上紅白喜事生意洽談接待客戶走親訪友。如今的東濱老街釀酒有限公司就是在以前的國營東濱酒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老街酒廠至今仍還是在那裏發揮著自己的作用,為了東濱市的發展嘔心瀝血兢兢業業。
大南窯那邊埋沒著的銅牛仍還是一個傳說,這麽多年過去了誰也不再是那麽上心去計較。還僅僅隻是做為一個傳說提供給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之一,臥牛堡就好像是這樣的中國農村千千萬萬的自然村一樣正在那裏以自己的方式承載著過往,存在著希望。
走過路過這裏的人們偶爾也會多看幾眼,想象著自己路過的這個村莊曾經擁有過的還有正在那裏憧憬著的。然後再拿著拎過來與自己所在的村莊相提並論。一條河拱衛著在這裏的臥牛堡,幾步之遙就與外邊彼此之間的間隔著。
好的時候總是情不自禁的張揚著,一旦落敗自然也就滋生了新的自卑。想想自己那個時候的好,家裏房高糧多,距離這裏十多裏還有自己家裏的莊戶佃戶。跟著自己家裏的賬房先生出去算賬,一句總是覺得有些小心翼翼的謹慎著“小少爺來了!先生來了!快點兒沏茶上好點心”。
如今的自己一個人的日子過得倒還不如以前的那些佃戶,要是再能有機會喊上一句“小少爺”也就隻能是覺得有些客氣。還僅僅隻是一個稱唿而已,總不能直唿其名吧?
這一次的當兵迴來看看,由於還是自己一個人的常年出門在外。家裏的光景過得一年不如一年了,老人都這樣了懶得說他。想著當兵就去,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可是子彈不長眼的地方,自己一個人要是吃了虧可別迴來折念老的!
“唉……路是自己選的,這也怨不得別人!”那個時候的家裏人自然也是拗不過他,總是想著怎麽才能出去走走看看趁著自己還年輕!想去就去,誰也不會攔擋!再說你自己也不會聽俺的,就多說一句話:吃虧也好,享福也罷。自己一個人看著辦吧!
那個時候自己家裏的那兩位老人還在,逐漸上了一些歲數能力開始有限。下邊的幹活的一看這家裏的也沒個年輕人在那裏支撐著也就隻能是湊合著跟著老的幹,老的實在是幹不動了。這家裏的自然也就隻能是有些力不從心,本來打算什麽時候可以把自己的座位讓給這年輕人,沒想到他自己一個人總是想著當兵。
就這樣就是想著撂挑子卻總是沒人能接,一開始還能咬咬牙再堅持幾年。這些年自己一個人也是實在是挑不動了,一看就知道這家要散。老的幹不動,小的不想接。這日子還有好?有些下邊的人開始人心惶惶,這樣的日子過得還能有什麽盼頭兒?
上邊的人自己幹著費勁兒,下邊的人又不齊心。三三兩兩拉幫結夥,領工的早就已經習慣了誰想幹就幹不想再去得罪哪人?在這裏的日子過得還不知道究竟是個什麽樣呢?又何必這樣去沒完沒了的得罪人,費力不討好?
一盤散沙再也難以聚攏到一塊兒去,不用說旁人,就是他們自己那爺倆兒不就是不一條心?自己的先祖也就是那位武狀元老爺爺自己掙下來的那麽大的家業就這麽眼睜睜都看著自己落敗?
等著那位小少爺自己一個人迴來的時候一看這家裏的情景,這才意識到自己的作!覺得家裏的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那個時候的自己還隻想著怎麽才能接著出去打仗。看著自己的兒子又走了,老人一下子就癱軟在家裏的老太師椅子上。從此以後也就隻能是在炕上過日子了,再也沒有下炕。
這一次離開之後,自己是否還有機會再迴來呢?據說又有一批人從青島那邊乘船離開了,想到自己又何嚐不是這樣辛辛苦苦大半生打拚下的家業就這樣被拋棄,心中自然充滿了不甘與不舍。而且,自己曾經因為一時之氣有過年少輕狂時候還曾經有過的衝動,還有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鋪墊才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如今卻要輕易放棄一切,實在是不甘心。雖然自己一個人也是曾經擁有過的過往在這裏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迴憶,但這些與我們已經無關了。
即便我們曾善待過別人,但如果不善待身邊的人或者是在這裏的身邊的人不理解自己,那所做的一切又有什麽意義呢?最終還是難逃一死,被埋葬在黃土之下,大概的印象就這麽簡簡單單勾勒篆刻成碑文。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等等所有的一切功名利祿都將化為烏有。人生在世數十年或長或短亦真亦假,誰也不想這樣空手而來,空手而去,能抓住的也隻有空氣而已。
誰都知道自己的先祖還是個武狀元,先後任職膠東地區登、萊二府沿海一線。武將戍邊守防自然也就想著天經地義,受其影響這才後知後覺有了當兵的意思。
有誰知道還是這樣的情況,一塊兒石碑竟然還給埋沒在這裏的村子裏並且還是延伸進去就在這裏的居民家裏。要不是使用機械挖掘得厲害一些,還說不定哪天有時間就是會有人琢磨怎麽也不會琢磨到竟然還有這麽樣的一塊兒石碑躺在這裏的地下睡大覺呢?
既然是看到了石碑,勢必就會相應還有一座墓。那座墓又在哪裏呢?還有為什麽在這裏的墓碑與墳墓不在一塊兒呢?並且在這裏的墓碑不是樹立著而是躺在這裏的地底下睡大覺呢?
種種謎團,層層迷霧。一係列的猜疑留給在這裏的居民自己無限遐想,顧不上自己的適不適應隻想著在這裏其中隱藏著的究竟是還有多少故事?
上邊城裏那邊文物管理所的專家老師那天又過來了,幾個人圍繞著那底座正在那裏小心翼翼的謹慎著探討著。本來就是早就已經習慣了的,還以為再也沒有什麽了這才樹立底座做為標識和重大發現!沒想到的是這事情並沒有就像是自己一個人想象的還僅僅隻是發現了一塊兒石碑那麽簡單,幹了這麽多年了的老文物了!自己一個人也是竟然還犯了一個低級錯誤,當時的自己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的。那就是先壓下來等著自己迴去好好的看看有沒有一種可能,在這裏的絕不是還僅僅隻是一塊兒石碑這麽簡單!
他自己一個人也是想著怎麽才能先把在這裏的給壓一壓,等著日後再說。沒想到還是有人跑到了他的前頭,既然是一層窗欞紙就這麽眼睜睜都看著不經意間給捅破了!那麽也就沒有必要再消極掩耳盜鈴式的藏著掖著了!
東濱市廣播電視台就在這裏的金牛街道辦事處臥牛堡村發現清朝道光年間石碑做為由頭,如今又有了新的後續跟蹤報道。新聞職業的靈敏度與文物發現的靈敏度是一樣的,隻不過是自己所處在的角度不一樣!
就在這裏的村莊裏的村街上,向陽路和芙蓉街範圍之內還給圍攏起來進行施工現場保護。“底座部分先不要動,看看周邊環境如果需要動再說……”“也就隻能是這樣了!”
裏麵的情況究竟是怎麽樣啦?外邊的人是無法想象和理解的,一句“咱也不懂”也就這樣過去了!一句“咱也不懂”似乎還有一些高深莫測的學問,既能迴避又能不懂就問。好學的人總是這樣,不像是有些人不管是走到哪裏總是喜歡給人家當先生。
因此也就相應有了一些新的說法:出門在外不要當先生,要做小學生。初來乍到的還什麽也不懂就想著怎麽去當先生,現實嗎?
其實我覺得就在這裏的臥牛堡村就不一定沒有先生,就是有還是礙於麵子上的身份非主流滋生出來的自卑卻又不乏精神勝利法:誰的往上數三代不是農民?自我身份的確認從自卑到好貪小便宜狡黠善於捕捉共同點,適者生存能力的培養出來的生命力就是不一樣!
這樣的情況,自然環境不一樣所需要塑造也就更是不一樣。不確定性更能培養快準狠的適應實戰能力、大自然又何嚐不是時時刻刻追求塑造。優勝劣汰看得還是自然一個樣的規律,你已經說過了就不一定還能好使。
一樣一樣學說意義,咿呀學語出於本能的反彈,還有多少疑問呀?適應呀,學問呀,彼此之間有效呀,多多益善呀,創新還是在這裏的模仿基礎上的呀,好好的時候多想想不好的時候呀,怎麽也得吃一塹長一智呀,好說歹說總有一說的呀!摸索著嚐試著去接受一把現實,誰的日子過得也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
有學問的人自然也就有著一種給予自己知識的渴望,沒有學問的人往往總是覺得自己一個人的知識差不多了!沒有必要這樣再去學了,不學行不行?還真得是不行!這也就是為什麽總是學的和不擅長學的其所見識的不一樣的地方,學的人總是覺得有解決不完的問題,不學的人總是覺得哪有什麽了不起的?夠用就行啦!不屑一顧他人的提問,總是覺得有些多此一舉!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走過路過這裏的人們見此情景也就紛紛地繞著遠走,但怕哪天就會給招惹是非?日子過得瀟灑,消停一會兒不是更好嗎?裏麵的究竟是個什麽情況?在這裏的暫且不提,還是想想辦法怎麽才能更好的入鄉隨俗吧。
從在這裏的臥牛堡村向陽路走出村莊,站在村外的路口四處打量。一片開闊地沒有什麽遮攔,西南方向的那片鬱鬱蔥蔥處相對比較高處還是早就已經習慣了的莊稼地覆蓋。早些年還有幾棵樹的地方,如今的看上去光禿禿的。
就在這裏的除了莊稼地,還是莊稼地。數條縱橫交錯的鄉村機耕路間隔著在這裏的彼此之間的相處相連,邊界感油然而生。本來就是一個整體的卻是人為間隔,難道就是為了生產操作上的便捷?
自然村的命名還是得益於就在這裏距離所在的自然村出去大約能有數裏的傳說中的地底下還埋沒著一頭銅牛。與此同時還影響到了附近周邊的發展,金牛街道辦事處就在這裏這樣的背景下得到了成長。街道辦事處駐地早就已經習慣了的縣國營釀酒廠所在的老街村距離上麵提到的臥牛堡村大約能有五華裏。
在這裏的人們自帶著一種區別於其他地方的優越感:上班了嗎?那個地方的人總是以自己所在的村莊還有縣國營感覺到驕傲和自豪!近在咫尺的周邊其他的村莊就沒有這樣的待遇,這樣也就惹得在這裏的周邊其他村莊裏的居民自己的心裏不平衡。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誰也不能怎麽樣?隻能是這麽一天一天的過著日子,就在這裏的不平衡裏。哪裏還有那麽多的公平?本來就是僧多粥少的事,“先這麽湊合著吧!”這麽說既是一種無奈,又是一種結果。“那就先這麽湊合著吧。”得不到任何解決問題的人們一個一個的心灰意冷的散去,還得守著這樣的不平衡過日子。
“高粱白”的原料還是在這裏的臥牛堡裏的居民提供的,周邊方圓數十裏也隻有臥牛堡這裏的高粱最好。另外,之所以選擇在那裏的老街村建立酒廠,還是因為那裏的水質好。那個時候的幾乎每一個縣都有自己的酒廠,不同的品牌不同程度的知名度。更多的高粱、苞米、地瓜幹被簇擁著送進了就近的酒廠。
節日的餐桌上,親朋好友的聚會中,各種各樣的宴席上紅白喜事生意洽談接待客戶走親訪友。如今的東濱老街釀酒有限公司就是在以前的國營東濱酒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老街酒廠至今仍還是在那裏發揮著自己的作用,為了東濱市的發展嘔心瀝血兢兢業業。
大南窯那邊埋沒著的銅牛仍還是一個傳說,這麽多年過去了誰也不再是那麽上心去計較。還僅僅隻是做為一個傳說提供給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之一,臥牛堡就好像是這樣的中國農村千千萬萬的自然村一樣正在那裏以自己的方式承載著過往,存在著希望。
走過路過這裏的人們偶爾也會多看幾眼,想象著自己路過的這個村莊曾經擁有過的還有正在那裏憧憬著的。然後再拿著拎過來與自己所在的村莊相提並論。一條河拱衛著在這裏的臥牛堡,幾步之遙就與外邊彼此之間的間隔著。
好的時候總是情不自禁的張揚著,一旦落敗自然也就滋生了新的自卑。想想自己那個時候的好,家裏房高糧多,距離這裏十多裏還有自己家裏的莊戶佃戶。跟著自己家裏的賬房先生出去算賬,一句總是覺得有些小心翼翼的謹慎著“小少爺來了!先生來了!快點兒沏茶上好點心”。
如今的自己一個人的日子過得倒還不如以前的那些佃戶,要是再能有機會喊上一句“小少爺”也就隻能是覺得有些客氣。還僅僅隻是一個稱唿而已,總不能直唿其名吧?
這一次的當兵迴來看看,由於還是自己一個人的常年出門在外。家裏的光景過得一年不如一年了,老人都這樣了懶得說他。想著當兵就去,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可是子彈不長眼的地方,自己一個人要是吃了虧可別迴來折念老的!
“唉……路是自己選的,這也怨不得別人!”那個時候的家裏人自然也是拗不過他,總是想著怎麽才能出去走走看看趁著自己還年輕!想去就去,誰也不會攔擋!再說你自己也不會聽俺的,就多說一句話:吃虧也好,享福也罷。自己一個人看著辦吧!
那個時候自己家裏的那兩位老人還在,逐漸上了一些歲數能力開始有限。下邊的幹活的一看這家裏的也沒個年輕人在那裏支撐著也就隻能是湊合著跟著老的幹,老的實在是幹不動了。這家裏的自然也就隻能是有些力不從心,本來打算什麽時候可以把自己的座位讓給這年輕人,沒想到他自己一個人總是想著當兵。
就這樣就是想著撂挑子卻總是沒人能接,一開始還能咬咬牙再堅持幾年。這些年自己一個人也是實在是挑不動了,一看就知道這家要散。老的幹不動,小的不想接。這日子還有好?有些下邊的人開始人心惶惶,這樣的日子過得還能有什麽盼頭兒?
上邊的人自己幹著費勁兒,下邊的人又不齊心。三三兩兩拉幫結夥,領工的早就已經習慣了誰想幹就幹不想再去得罪哪人?在這裏的日子過得還不知道究竟是個什麽樣呢?又何必這樣去沒完沒了的得罪人,費力不討好?
一盤散沙再也難以聚攏到一塊兒去,不用說旁人,就是他們自己那爺倆兒不就是不一條心?自己的先祖也就是那位武狀元老爺爺自己掙下來的那麽大的家業就這麽眼睜睜都看著自己落敗?
等著那位小少爺自己一個人迴來的時候一看這家裏的情景,這才意識到自己的作!覺得家裏的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那個時候的自己還隻想著怎麽才能接著出去打仗。看著自己的兒子又走了,老人一下子就癱軟在家裏的老太師椅子上。從此以後也就隻能是在炕上過日子了,再也沒有下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