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槐花的香氣彌漫在這裏整個空氣中,鮁魚的香味則讓人垂涎欲滴。當大南窯那片高坡地上的洋槐花開得正盛時,時間已臨近五一節。每年的農曆四月這個時候,也正值新鮮鮁魚上市的季節,人們早已習慣用這種美味海鮮特有的佳肴來表達自己對長輩的敬意和孝順之情。


    尤其是對於那些新婚第一年的姑爺們,他們都會按照早就已經習慣了的傳統習俗給嶽父嶽母等長輩送上鮮美的鮁魚。這已經成為一種不成文的規定,而\"吃魚\"的時候則會根據各家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這個以家庭為單位的活動如同過節一般莊重而講究,多少年來一直如此。親朋好友們借此機會歡聚一堂,共同享受這份快樂,感受家庭的溫暖。通過這種獨特的溝通方式,大家能夠增強凝聚力,增進親情。


    在人際關係中,邊界感顯得同樣的重要。它不僅維係著在這裏人與人之間的聯係,還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幫助他人,實現利他和諧共處。無論是在地域上還是心理上,我們都需要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尊重彼此的個人有限空間。同時,也要學會求同存異,在保持自我特色的前提下,與他人相互包容、相互理解。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展現出自己的個性魅力,並在生活中取得成功。


    從坐在炕頭兒上掐著草編說說笑笑的婦女,到正在那裏的天井裏蹣跚著學著走路再到咿呀學語的小孩子每一個人總有屬於自己的可愛可取之處。凡是有生命的一草一木,花紅柳綠水漲船高互相作用於某一個對方做為自己的支點。


    高粱紅了!滿坡青紗帳遮住了人們的視線,走出去這條村街看到的不再是以前的那麽開闊。有的時候需要站在這裏自己家裏的房頂上,這才小心翼翼的謹慎著看到那邊遠處的臥牛堡西南方向的大南窯。如今的臥牛堡還僅僅隻是一個地名,如同那邊的大南窯、東河口、泉子崖一樣。遺跡早就已經被埋沒在這裏歲月裏,還有一大片的莊稼地承載著自己的過往……


    舊的不去,新的嫌棄舊的不來。就是舊的去了又能怎麽樣?還不是一樣的日子數著過,新的人還是沒來。看起來新的也不僅僅隻是嫌棄舊的。


    他,自己,一個人就這麽眼睜睜的看著矗立在這裏胡同口那邊的標識底座。不想著自己能有機會留下來卻又不想著就這麽離去,猶猶豫豫間已經過了大半晌兒。


    有的人從這裏路過,還有的從這裏的胡同口出來。冷不丁有這麽一個人確實有點兒驚詫,“你找誰?”想了半天這才找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口吻和語詞,“不找誰!”


    “那你過來找誰?”“不找誰!”沒有任何的理由就這麽眼睜睜都看著他,確實有點兒值得懷疑?“他是幹什麽的?”“不知道!問他自己也不說……”


    這個人也不知道究竟是從哪裏過來的,就這麽一直瞅著自己眼前的底座。“你家的?”“什麽話?”有人想起來前不久還在這裏出土過一塊兒石碑,後知後覺不由得想到了什麽?竟然還忍不住給樂出聲來,“送給你怎麽樣?”


    “不怎麽樣!國家的俺可看不起……”幾個人正在那裏圍著那底座幾乎成了一個圈兒,一邊研究記憶猶新出土石碑這件事兒,一邊還要研究就在這裏的這個人。


    突然,一個小孩跑了過來,一時也不知道究竟是誰家的。隻見這個小孩兒指著底座說:“我知道這個,爺爺跟我講過,這下麵有寶藏!”大家相視一笑,覺得小孩天真可愛。小孩子的話誰也沒有放在心上,但這時,那個人神情突然變得嚴肅起來,他低聲說道:“也許小孩說的是真的。”


    眾人驚愕,紛紛看向他。他接著說:“我研究過這裏的曆史,這塊地方曾經有過一段神秘的故事,說不定這底座下麵還真藏著什麽秘密......”


    話音未落,一陣風吹過,帶著淡淡的洋槐花特有的香氣。眾人麵麵相覷,有些心急的心中早就已經湧起一股探索的衝動。等著有人反應過來再去找尋那個人,早就已經沒有了蹤跡。


    還有的人正在那裏相互打聽,“看見那個人了嗎?”“沒注意!”問了一圈,還是沒有找到目擊證人。那麽那個人自己一個人又往哪裏去了呢?


    可是就在這裏的如今已經有了這樣的標識,還能隨便找個理由進行開采挖掘嗎?土地資源屬於國家,另外在這裏還涉及到就近居民的房基。房屋的主人自己能幹嗎?豈能就這麽眼睜睜都看著自己的這邊並不就好像是這樣的原來曾經擁有過的,就是對方自己還沒有一隻的時候,還沒有隻顧著自己的想美女而又忽略了其他。


    “咳咳,咳咳!”就在這裏的幾聲輕咳打破了目前還沒有成家立業的相信盲從。還有背地裏的聲聲輕彈入耳,雨地裏的瀟瀟灑灑。不知不覺就早就有人正在那裏逐漸散去,沒有了新的講故事的人。還僅僅隻是受眾仍還是留存在那裏幹什麽?


    村街經過了一會兒的騷動,現在正在這裏的又恢複了以往平靜。就是偶爾還有從在這裏的走過路過的地方瞞過去,誰也不會去格外在意就在這裏的曾經發生過了什麽?


    豆大的雨滴滴落在這裏,濺到塵土飛揚。煙霧彌漫著的塵埃中似乎還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薄薄的一層一層的遮掩覆蓋,樓上樓下的均勻有雨路過。“他們自己也不是兩口子啊?誰說的?”“誰說今天的有太陽也照不到明天去?”


    突兀?這幾天早早地快去睡去,古古怪怪苟富貴,勿相忘於江湖身不由己。那個人這才引起來了有人的注意:他自己到底是幹什麽的?“當時說話的時候不是都在咱這眼皮子底下的嗎?怎麽還給屋裏人給弄得光禿禿的?”


    丟三落四的日子過得總是這樣坑坑窪窪,深一腳淺一腳踉踉蹌蹌。三五成群裏麵怎麽也得有個明白的人,拉拉扯扯顧此失彼。碎了一地月光,欠了一屁股饑荒……


    一不做二不休,就在這裏的這一兩天。等著發芽,還有人正在那裏咬著牙發狠!草長鶯飛的時候也正是心事兒直竄最不安分的此時此刻彼岸花開丟了半夏。


    那個人再也很少能有機會過來過,還有的人說曾經在別的地方見到過。每當有人仔細認真起來卻又顯得含糊其辭,見也玩不出什麽花樣兒來,問不出什麽子戌卯酉也就懶得再去打聽!


    時間迴溯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還是在這裏的村街。生產隊裏的社員自己一個人也是正在那裏想著自己的心事兒:究竟是走集體,還是單幹?


    一場雨後的村街有些泥濘,還在這裏有的地方存水踩碎水灣兒踢去水花四濺。玩水的多是一些閑著沒事幹的小孩子,家裏的大人誰能有這樣的閑心?


    此時此刻的時候還沒有辦法去往那裏的地裏,除非是遇到了大雨地裏怕澇一時排不出去水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即使是冒著雨也要過去看看。


    西南窪那邊每到雨天總是一片水,沒了半截的高粱就那麽在水裏泡著……在這裏的也隻有這一樣莊稼還不怕澇,因此也就相應種得多!這也就是為什麽咱們的先祖迫不得已而為之想出來了這樣的辦法,要不吃什麽喝什麽?


    上邊說了這麽多,下邊的人聽明白了的聽懂了的又有多少?還不是一樣的每一個人總是覺得還是自己的打算好?因此也就進一步提出了“統一思想”。變了,又要變了!


    有的時候這變還是好事兒,也就成就了自己的一種希望。還有的變來變去總是覺得有些不確定,也就有些害怕!出於本能的抗拒,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尤為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也就是三令五申,之所以現在這麽上心就是因為想著怎麽才能更好的落實上邊的指示精神,往大處考慮那就是怎麽才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這樣的想法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上上下下都在那裏想方設法製訂有效溝通的方法。落實到在這裏的每一個人,人人參與。多麽重要的事情,隻要是人人參與的就是大事兒。從上到下,從裏到外,從左到右。關乎民生國家發展大計的,國家好了咱老百姓才能好。


    這還是為了咱們老百姓邁出的頭一步,今後還要邁得步子更大一些!穩中有升,穩中求進。這是一件大事兒,關乎老百姓的,關乎國家發展的。正在路過這裏的,遠遠的看著這裏的。有人走近又走遠有人走遠又折迴,彼此之間還想著再打聽一下“怎麽樣啦?”


    “等等看吧?聽聽人家怎麽說,這又不是咱自己一個人說了算的。”有了這樣的主意似乎也就有了新的主心骨。是啊!又不是咱自己一個人說了算的。


    胡同口頂頭大約幾步見方的地方,還在那裏小胡同裏的時候老遠的就能看得見。有人正在路過那裏,還能看出來是誰?“幹什麽去?”那個人自己已經走過去了一聽又迴身一探腦袋,“去看看那邊的地裏,吃飯了?”“嗯。”


    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交織在一起,見多識廣。村民們圍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是否還要繼續挖掘底座。有人擔心這樣做還會破壞文物的完整性或者是其存在著的價值,還有人正在那裏好奇就在這裏的底座下麵究竟還隱藏著什麽樣的秘密。正當大家爭論不休時,一位老人走了過來。


    “這底座下麵,說不定真有什麽寶貝。但咱們自己可不能輕易動手,怎麽也得事先報告給上邊的有關部門。”老人的話自然也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幾天後,一支專業考古隊還真得是來到了村裏。他們還在這裏的底座周圍又進行了仔細的勘察,不像上一次還僅僅隻是挖掘出來了一塊兒石碑那麽簡單。這一次緊挨著底座往外拓展仔細挖掘並發現了磚石和磚石上邊篆刻著的一些奇怪的符號。考古隊決定進行深入挖掘,隨著挖掘的進行,一座古老的地下室頓時呈現在眾人麵前。


    地下室中擺放著各種珍貴的文物和曆史記載,似乎揭開了這個村莊隱藏已久的神秘麵紗與自己從小到大成長過程中傳說體驗相吻合。村民們驚歎不已,同時也為自己的家鄉濃厚曆史底蘊感到自豪。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悅中時,一個神秘身影悄悄地離開了村莊……


    這些日子過得總是這樣的蹊蹺,先是在這裏的施工過程中觸碰到了一塊兒清朝道光年間的墓碑、又有一個不明來曆的人在這裏的底座處徘徊著,如今又有一個神秘的身影悄無聲息的離開了村莊……


    還是那個時候的日子家家戶戶過得差不多,“誰家還不是餓不著?苞米麵餅子地瓜怎麽也能跟著吃飽飯……”後來的日子總算是好過一些了,苞米麵餅子也就成為了新的主食。有的時候還能改善一下夥食,麵條饅頭填補一下。包子餃子過節的時候還能應景講究一下,再往後曾經擁有過的還以為是奢侈品的饅頭包子餃子也就成為了日常生活中的主食。


    村街不大不小的總是還能感覺出來也不知道究竟是誰的家裏飄出來了的飯菜香,炒菜時候的刺啦,煎炒烹炸製作美食的動靜。近在咫尺還僅僅隻是隔著一堵牆間壁著各家各戶不一樣的背景。


    背景相同卻不一定就能有血緣關係的,不同的背景還有一定的親情關係的。就在這裏的這條街上,從東頭兒走到西頭兒也就隻不過是抽上一袋煙的功夫。就在這裏的一袋煙的功夫幾乎是逛遍了這條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印象底色:許亦斌文藝活動筆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許亦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許亦斌並收藏印象底色:許亦斌文藝活動筆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