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春寒陡峭。


    雖然是一清早,但長安的人們,無論是高門大戶還是百姓黔首,似乎都在盼望著黑夜的降臨。


    因為子時一過就是上元節,連著三日不宵禁,滿城的花燈,似乎隻有在這幾日的夜間才能看到長安城最為繁華的一麵。


    西市的大門緩緩打開,開市的旗子一打出,外麵等著送貨進去的車隊和駝隊立即喧騰起來。


    這些商隊來自天下各處,巴蜀、江淮、西域,甚至遙遠的波斯,日夜兼程可就為了趕上這個一年之中長安城最重要的節日。


    上元燈會要持續三夜,今年聖人又在長安,肯定比往年更為熱鬧。無論是鮮卑貴人還是漢人世家,都很舍得在這樣的節日裏一擲千金。


    而想要一度盛景的外地人也有不少,不過因為戶籍製度的原因,想要來長安看花燈也不是什麽人都來的。


    想要進城,外地的客商們都需要通關文牒。


    但有兩種人例外,道士、和尚,他們可以憑借僧道的度牒入城。


    僧人如淨和幾個是師兄弟,就是從淮南來的僧人。


    太祖武皇帝慕容毅崇道,曾經冊封過龍虎山張真人為護國天師,所以武帝時道教大昌。


    而先帝信佛,基本上是仗打到哪裏,寺廟就修到哪裏。


    並且給與寺廟土地免稅的恩典。也因此導致了小民因為繳不起朝廷的稅,而把土地投獻在寺廟名下。


    因此,很多地方最大的地主,就是當地的寺廟。


    這也導致了朝廷的稅賦越發減少,而寺廟卻因為不用上稅而富得流油。


    等到慕容英登基之後,為了遏製這樣的情況,很直接的命令各地的寺廟雖然不用上稅,但是需要在每年三節供奉“護法天王”。


    你問“護法天王”是誰?當然是我們英明神武、仁慈博愛的天盛皇帝慕容英了。


    什麽,你不想供奉“護法天王”?那誰來保護佛祖的寺廟和財產呢?


    所以各地的寺廟都會在節日到來之前,讓武僧帶著寶物珍玩來供奉護法天王。


    如淨和幾個師兄弟就是代表本寺來長安的,目前居住在長安城內安仁坊的延福寺。


    也是長安城裏最大的皇家寺廟。本來他們是應該在春節都趕來的,不過因為運河上常鬧盜匪,誤了時間,沒能趕上春節,隻等這上元節才趕到長安。


    師兄弟幾人也是聽說西市繁華,特意來見識見識。畢竟幾人所在的寺廟雖然是皇家寺院,但地處淮南郡,如何見識過長安洛陽的繁華?


    “咱們長安啊,一共一百零八坊,兩市,這西市有三千多家店鋪。每天這個時辰開市,到了晚上就要閉市。這無論是坊還是市,都有圍牆圍住,平常晚上一更天後,五更天前,都要封閉坊門,在坊門關閉後在外行走,就算是犯了霄禁,要笞打四十下的...”


    負責給幾人引路的延福寺小和尚名叫惠通,十二三的年紀,細細給幾人講述長安宵禁的規矩。


    和尚如淨詫異道:“我聽說淮南郡城裏犯了宵禁,才打三十,這京城竟然打四十?”


    惠通小和尚頗為自豪道:“那是當然了,這可是長安的,都城肯定跟郡城不一樣啊。不過你們也不用擔心,這三天都沒有宵禁,可以隨意走動,晚上的花燈可好看了,就是人太多了,朱雀門前是少府的花燈,天街兩側還有宗室和勳貴們燈棚,別提多熱鬧了,對了你們餓了吧,咱們去買幾張胡餅吧。”


    小和尚拿了幾張胡餅,分給幾人一人一張,正要從僧袍裏拿錢付賬,卻見如淨搶先一步拿出銅錢來。


    惠通小和尚倒還有些不好意思道:“怎麽讓你們會帳呢,到了長安,合該我請客才是。”


    如淨卻爽快的笑了笑:“不礙事的,勞煩你帶我們幾個逛西市和晚上的燈會呢。”


    惠通小和尚點點頭:“那說好了,晚上若是在吃些什麽都東西,一定要我請客,對了...我忘了伱們是淮南的什麽寺來著,是台上寺?”


    身高八尺,相貌魁偉的如淨和尚道:“台上寺?不是啊,我們是叫皇覺寺。”


    另一邊正咬著胡餅師兄如慧道:“師弟你不清楚,咱們皇覺寺原來是叫這個的,台上寺,好像是聽說之前寺被水淹塌,當時主持率領眾僧將佛像抬往高台上。水退後,在此處建立廟宇,故名台上寺。不過先帝率軍到淮南的時候,曾經借住在我們寺,所以成了皇家寺院,改名叫皇覺寺。”


    “原來如此...”


    “皇覺寺?你們是皇覺寺的?”


    幾個僧人聞言一愣,正見到麵前一少年郎君,衣著錦繡,俊逸不凡,身形挺拔,身後還有幾個護衛打扮的,有些驚訝的望著他們,讓幾個淮南來的僧人很是詫異。


    如慧和尚道:“這位施主,我等正是淮南皇覺寺的僧人,請問施主有什麽事?”


    少年郎君漏出一個尷尬的笑意,“沒事沒事,隻是以前聽說過皇覺寺,很有名,很有名,今日見到幾位,一時失聲,卻不是有意偷聽,還請幾位和尚不要介意。”


    “施主客氣了。”


    互相點頭致意之後,兩邊人錯行而過。


    小和尚惠通低眉耷拉眼道:“想不到這長安還有人知道你們皇覺寺...抱歉,如此言語有些冒犯了,但如果不是師父跟我說起,我一個佛門中人都不知道皇覺寺,真是孤陋寡聞了,而長安的行人卻知道,看來還是我見識淺薄了...”


    而淮南來的幾個僧人卻笑道:“不用在意,我們淮南人也甚少知道延福寺,隻是受地域所限,小師傅你不知道也是正常的,可能剛才那位郎君見多識廣的緣故吧...”


    嘴上雖然是這麽說,臉上卻都顯露出幾分得意,剛才那位郎君氣度不凡,一看就是出身貴胄,想不到長安的貴人都知道我們皇覺寺了,原來這麽有名了?


    太長臉了...


    但實際上,在長安除了管理寺廟的衙門,知道皇覺寺的人並不多,但偏偏就讓他們碰見一個先知先覺的,一個大驚小怪讓延福寺的小和尚惠通,和皇覺寺的如慧如淨等人,都產生了認知偏差。


    少年郎君正是李四郎,今日來西市是為了甜點,因為今晚吳王宅裏有宴會,他是受邀參加,估計晉陽公主也會去,所以來西市買些點心、甜食帶著。


    小姑娘應該都喜歡吃甜食和小吃的吧?


    誰知道買完了東西,正準備離開呢,迎麵撞上幾個和尚。


    還有說什麽他們是淮南皇覺寺的?


    皇覺寺,那不是老朱出家的地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真的隻想混個從龍之功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高粱河車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高粱河車神並收藏我真的隻想混個從龍之功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