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乾統三年七月,徐三帶著征西漢軍兩千人馬,到達大遼的東京遼陽府。
遼陽的確是這幾年的兵馬動亂,成了大遼戰事最多的地方。別說眼下貪圖安逸的契丹貴族,就算是遼朝的普通官員,也無不將這東京道視若危途,能躲就躲,能跑就跑。所以這東京道兵馬都總管缺任已經半年,地方兵額也是一直多有不足,卻總是無人肯來,而留在遼陽府的各級官員的日子都過得極不安心。
此時突然聽說皇帝任命了一個漢將來擔任東京的兵馬副都總管兼統軍使,同時還帶來了兩千據說是在西北路橫掃阻卜叛軍的精銳之兵,大家總還是有著不少的期待。
當然,也還是有人對此表示不以為然:他們已經收到消息,這名叫作徐三的漢人之前藉藉無名,說是這次西征立功被提拔,但是他卻明明就是如今朝中炙手可熱的新晉權臣混同郡王耶律寧的小舅爺,大家也就很快明白這是怎麽一迴事了。
因為在大遼,漢軍本就是戰鬥力低下的代名詞,戰場上一直隻能做些輔助進攻、打掃戰場、收集補給的任務。所以這次說得好聽,是在西征中連續打了幾次大勝仗,但暗地裏猜想,這些所謂的勝仗,應該就是跟在皮室軍的後麵,順便撿了一些追擊作戰的戰果吧!
不過這些質疑的聲音,在幾天後這支漢軍入城時徹底閉嘴了。
徐三親自率領著八百全副武裝的坦克軍走在入城隊伍的最前麵。
高大的駿馬、武裝到牙齒般的黑重全甲,甚至還有臉上佩戴著已經統一造好的鐵製麵甲,竟然是遠比皮室軍、宮分軍都還強烈的沉重壓迫感。甚至在兩邊看熱鬧的民眾中,都有小孩被這氣勢嚇哭了,連忙被父母趕緊帶離路邊迴家去。
遼陽百姓更是議論紛紛:“之前我見過皇帝的禦帳親兵,不過也就如此之陣仗啊!”
“這哪裏會是漢軍啊!我敢打賭,讓他們拉下麵甲,肯定就是我們的契丹勇士!這隻是來迷惑渤海人以及高麗人的!”
“遼陽有了這位徐副都總管來坐鎮,再也不用太擔心了!”
但是,這徐副都總管進了遼陽,一沒去留守府拜見上官,二沒去自己的兵馬都總管府,而是直接帶了這支鐵甲強兵,去了城北的駐軍大營,那裏駐著遼陽當下的兩萬守軍。
遼陽最早的兩萬守軍也算是能征善戰的部族軍,但在耶律洪基之時,大遼軍隊的腐敗風氣也影響到了遼陽,這裏的軍官也學會了貪汙受賄、吃空餉、賣軍需的一套,而士兵們也是有樣學樣地荒廢訓練、遊手好閑,平時隻會橫行鄉裏、欺壓平民,武功騎術慢慢都忘得不成樣子。就在渤海人起兵的那一次,這些老爺兵們,就連拉出去與對方麵對麵較量一下的勇氣都沒有。
那時耶律寧正好為了解決渤海人的問題過來整兵,一查各營各帳的兵額竟然不足四成。
之後便趁著與渤海人搞流民交易,多少收了一些“迴扣”,於是便在遼陽當地,不論契丹人、漢人、還是奚人,盡著勇武之士的標準,再次招募補充了一些,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才勉強恢複了兩萬人的規模,在與蕭海裏的乾州叛軍交手中,竟然也能略有小勝。
但之後又遇上了一個掉鏈子的郝家奴,領了上京的皮室軍出作戰,卻中了蕭海裏的伏擊而大敗。因此,遼陽的這兩萬兵馬就再次被郝家奴征用,拉出去與叛軍再打了幾仗,各有勝負,但是各種折損也是有了三四成,最後隻能縮迴遼陽城裏,任是誰來也不敢再出城作戰了。
因此,當徐三帶了那八百坦克軍入營之後,匆忙召集趕來的各營隊軍官,都是大氣不敢出二氣,昔日的驕橫之氣,也因此時臨時披掛不齊在鮮衣重甲麵前顯得狼狽不堪。
“本帥剛進遼陽城,見本城甚是雄偉。想要請教諸位,平時作過一些什麽樣的防禦策略?”徐三卻是開口提出了一個問題。
遼陽守軍諸將相互看了看,推了一個人站出來道:“報副都總管知曉,遼陽實有守軍一萬五,千人為一隊。遇敵攻城,三個千人隊守一麵城牆,再留三個千人隊機動輪換。我遼陽城高溝深,敵人不易攻破,當保城防無憂。”
“嗬嗬!”徐三一陣冷笑後問道,“敢問這遼陽城城牆長幾許?”
“三十裏。”
“那就是說一麵城牆有七裏許。本帥簡單算一下,人均負責三尺寬,這三千人,都站不滿一排,更不要說到時還需要日夜輪休替換。如何才能守得了此城呢?”徐三的這句話問出來後,雖然有人想反駁說守城未必就是要平均站滿城牆。但是大家也確實是知道,僅憑這一萬多人的確是守不了這座城的道理。所以都選擇了沉默,並想知道這位新來的副都總管會有什麽好方法。
“既然守不了,就不守了!”徐三將手一揮,並示意豬奴兒帶一小隊重騎坦克軍出列,雖然隻是五排五列的小方陣演練,但是這種密集隊列的牆式重騎兵衝鋒隊形,在操練場上隻是齊步推進了二十餘步,卻在場的眾人一眼可以看出,一旦被他們發動加速衝鋒,絕大多數的普通防禦,都會在一瞬間被其碾碎。
“此為吾之坦克軍,為全軍精銳,現有建製八百人。本帥決定,自入城開始進行重整,優化淘汰至六百人!再從你們遼陽守軍中精選四百人入列!”徐三緩緩地看了看營中將領,“凡入選坦克軍之兵士,拿雙餉!死傷撫恤三倍!”
此話剛一結束,坦克軍士兵皆用手中兵器敲擊起身上重甲,爆發出震天的呐喊:“坦坦履途,無不克之!”
在場眾人半是震驚於此軍的戰鬥力,半是羨慕於他們的待遇優厚。
“除坦克軍,本帥帶來一千兩百輕騎,將與遼陽守軍混編,重整輕騎五營,每營一千人,優選騎術、騎射、衝鋒、馬下格鬥四項皆優者入選。此事,著郭都指揮使負責,入輕騎營,可發足餉!”
一旁的郭嘯立即站出來領命,卻也吸引了遼陽諸多軍將的眼光。
不過,現在他們的關注重點卻在徐三後麵的那句話,因為,遼陽守軍即使是不滿編,也有一萬五千人,加上徐三帶來的兩千人。去除一營坦克軍、五營輕騎軍共六千人,那就意味著會有九千或淘汰下來的兵員,他們將何去何從呢?
“餘者既是被淘汰的,那就隻能充作輔兵。坦克軍一正兵可配兩輔兵;輕騎兵一正兵配一輔兵;至於輔兵……”徐三稍稍停頓了一下,繼續冷冷地說道,“隻發半餉、傷亡撫恤皆減半。不願接受者,就地解散!”
“副都總管,入伍的多有是我契丹人的勇士,這輔兵隻發半餉不太好吧?”還是先前開口的那個契丹將領,此時瞧向徐三的眼光一點兒也不友好。
“是勇士的話,都進了坦克軍與輕騎軍裏!既然被淘汰成了輔兵,還有什麽資格稱為勇士?”徐三淡淡地駁迴,轉而看向這個將領,“不知閣下尊姓大名?”
“某乃遼陽營馬軍第十營指揮使耶律兀哥是也!”此人大大咧咧地迴道,“隻是不知副都總管用來挑選正兵輔兵的標準是什麽?”
“教大帥知曉,這耶律兀哥是如今的越國王,也是遼陽府的留守事耶律淳的族侄。”郭嘯因為提前做了一些功課,此時便小聲地在徐三的耳邊提醒道。
原來如此,徐三點點頭反問道:“你既是做了這遼陽馬軍的營指揮使,肯定會有些高見,聽聽你的想法呢?”
這耶律兀哥果然氣盛,直接開口道:“我看副都總管的所謂坦那個什麽軍,不就是仗著甲重具全,走起路來好看一些。上陣殺敵,可不是排個隊,走個齊步就能獲勝的!”
“你……”秦虎見其譏諷坦克軍,正待發怒,卻被徐三一個手勢阻止。
“兀哥是吧?”徐三不緊不慢地說,“按你的意思,我讓這坦克軍卸了重甲,出個二十人,你來挑選遼陽精銳二十人,大家比試一番好了!”
“副都總管說的話,可不要反悔啊!”耶律兀哥聽得甚喜,之前他也隻是震驚於坦克軍的那一整套重甲全具,心中也是羨慕有此裝備,定然是威風凜凜,而此時聽徐三說要解甲比試,他們契丹人又豈會將漢軍放在眼裏。
“這位豬奴兒是我坦克軍的指揮使,我讓他帶九人出來。兀哥你也可以上陣,贏了他,這坦克軍指揮使就是你,你的餉銀同樣會是雙倍!”
耶律兀哥一看豬奴兒並不突出的身材,眼中就開始放光,立即放出大話道:“某要是輸了,任由副都總管安置!”
“軍中比試,使用操練時的木製刀槍即可!營中可有?”郭嘯此時站出來問道,遼陽軍營裏立刻有人應下,又立即前去搬運。
此時,豬奴兒直接手一劃,整整齊齊地出來了兩什的士兵,自己替換了原來的一位什長,直接叫他們下馬解下重甲,等著更換木製武器。
而耶律兀哥卻是叫了身邊的人,讓他立即迴營,去挑十九個能打善鬥、戰力最強的人過來。
正在大家各自準備著之時,突然營門口卻是一陣的喧鬧,旋即便聽見有人高聲叫道:
“越國王殿下,東京留守事耶律淳駕到!”
徐三來東京之前,耶律寧為他介紹過:這耶律淳乃是耶律洪基的侄子,在耶律乙辛當權時,曾因當時的太子耶律浚被廢,而被舉薦為儲嗣。後來等到耶律延禧即位後,他先是被封為鄭王,現在又被封為越國王,並任東京留守事,便就是遼陽府此時的最高長官。
遼、夏的王爵製度雖然沿襲於隋唐,卻比中原略有“創新”:他們在原先的郡王、親王之上,還增加了一字國王與兩字國王。而這國王與親王的區別在於,爵號中特意加上了“國”字,也就是說,越國王是比越王更高一級。而最高的兩字國王,會是秦晉國王、齊趙國王等,是僅次於皇帝的王爵。
這次聽說皇帝新派了南京道兵馬副都總管、統軍使過來,原本就在留守使府專門擺下了接風宴席,卻聽說這個兵馬副都總管進城後帶人直接去了城北軍營。越國王倒也不惱,反而是帶了人親自來到這裏。
在一大堆的護衛與儀仗隨從之下,徐三便看到了這位東京留守事、當前皇帝的皇叔、越國王耶律淳,隻見他大約五十歲的模樣,麵容尊貴,留著契丹人常見的那種八字髭須,此時騎著高頭大馬,行進到操練場的台下,便就翻身下馬,從其姿勢來看,還是保留了一些契丹人的馬上身手的。
徐三見狀,立即主動上前請罪。
“不妨事,不妨事!哈哈!徐都總管一心為公,應是我東京群臣效仿的對象,本王甚是佩服啊!”耶律淳上前扶起行禮的徐三,卻是立即擺出一副非常誠懇的模樣,甚至還非常親熱地牽起了徐三的右手,拉著他一同走向眾人已經為他們讓出來的看台座位。
待得耶律淳坐定之後,徐三手下的郭嘯、秦虎以及遼陽軍營的耶律兀哥等人都也過來一一行禮拜見王爺。
這時,耶律淳才發現了在他們前麵的操練場上已經開始忙碌著準備的士兵。
“哦!稟報王爺,末將此次帶了身邊的坦克軍過來,這遼陽馬軍的兀哥指揮使提出想要切磋一下,便就叫他們各選出二十人,就在這場中比試比試!”
“好哇!本王聽過徐都總管的坦克軍之威名,今日正好有幸一睹。”耶律淳也看見了同樣在做準備的耶律兀哥,便道,“兀哥你必須要用心,都叫手下的兒郎們認真對待,如果能有建功,本王會有重賞。”
耶律兀哥一見自家的叔叔過來,便覺得是給自己撐腰長氣勢的,更是一挺身子,叫道:“叫王爺放心,我遼陽馬軍也不是吃素的!”
耶律淳這才迴頭對徐三道:“徐都總管莫怪啊,畢竟他也是我族內兒郎,我這做叔叔的,總得鼓勵他幾句!”
徐三知道對方這是在預先遞話,當下也不以為意,直接揮手示意場上的人可以結陣了。
豬奴兒早已經準備完畢,帶領手下迅速上馬,立刻結成了一個五騎一排,前後四排的小型密集方陣,左右兩騎之間,同樣隻保留了半個人不到的距離。
而另一邊,耶律兀哥也是親自上場,遠遠地帶著手下騎兵,拉成了一條弧形的攻擊線。
遼陽的確是這幾年的兵馬動亂,成了大遼戰事最多的地方。別說眼下貪圖安逸的契丹貴族,就算是遼朝的普通官員,也無不將這東京道視若危途,能躲就躲,能跑就跑。所以這東京道兵馬都總管缺任已經半年,地方兵額也是一直多有不足,卻總是無人肯來,而留在遼陽府的各級官員的日子都過得極不安心。
此時突然聽說皇帝任命了一個漢將來擔任東京的兵馬副都總管兼統軍使,同時還帶來了兩千據說是在西北路橫掃阻卜叛軍的精銳之兵,大家總還是有著不少的期待。
當然,也還是有人對此表示不以為然:他們已經收到消息,這名叫作徐三的漢人之前藉藉無名,說是這次西征立功被提拔,但是他卻明明就是如今朝中炙手可熱的新晉權臣混同郡王耶律寧的小舅爺,大家也就很快明白這是怎麽一迴事了。
因為在大遼,漢軍本就是戰鬥力低下的代名詞,戰場上一直隻能做些輔助進攻、打掃戰場、收集補給的任務。所以這次說得好聽,是在西征中連續打了幾次大勝仗,但暗地裏猜想,這些所謂的勝仗,應該就是跟在皮室軍的後麵,順便撿了一些追擊作戰的戰果吧!
不過這些質疑的聲音,在幾天後這支漢軍入城時徹底閉嘴了。
徐三親自率領著八百全副武裝的坦克軍走在入城隊伍的最前麵。
高大的駿馬、武裝到牙齒般的黑重全甲,甚至還有臉上佩戴著已經統一造好的鐵製麵甲,竟然是遠比皮室軍、宮分軍都還強烈的沉重壓迫感。甚至在兩邊看熱鬧的民眾中,都有小孩被這氣勢嚇哭了,連忙被父母趕緊帶離路邊迴家去。
遼陽百姓更是議論紛紛:“之前我見過皇帝的禦帳親兵,不過也就如此之陣仗啊!”
“這哪裏會是漢軍啊!我敢打賭,讓他們拉下麵甲,肯定就是我們的契丹勇士!這隻是來迷惑渤海人以及高麗人的!”
“遼陽有了這位徐副都總管來坐鎮,再也不用太擔心了!”
但是,這徐副都總管進了遼陽,一沒去留守府拜見上官,二沒去自己的兵馬都總管府,而是直接帶了這支鐵甲強兵,去了城北的駐軍大營,那裏駐著遼陽當下的兩萬守軍。
遼陽最早的兩萬守軍也算是能征善戰的部族軍,但在耶律洪基之時,大遼軍隊的腐敗風氣也影響到了遼陽,這裏的軍官也學會了貪汙受賄、吃空餉、賣軍需的一套,而士兵們也是有樣學樣地荒廢訓練、遊手好閑,平時隻會橫行鄉裏、欺壓平民,武功騎術慢慢都忘得不成樣子。就在渤海人起兵的那一次,這些老爺兵們,就連拉出去與對方麵對麵較量一下的勇氣都沒有。
那時耶律寧正好為了解決渤海人的問題過來整兵,一查各營各帳的兵額竟然不足四成。
之後便趁著與渤海人搞流民交易,多少收了一些“迴扣”,於是便在遼陽當地,不論契丹人、漢人、還是奚人,盡著勇武之士的標準,再次招募補充了一些,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才勉強恢複了兩萬人的規模,在與蕭海裏的乾州叛軍交手中,竟然也能略有小勝。
但之後又遇上了一個掉鏈子的郝家奴,領了上京的皮室軍出作戰,卻中了蕭海裏的伏擊而大敗。因此,遼陽的這兩萬兵馬就再次被郝家奴征用,拉出去與叛軍再打了幾仗,各有勝負,但是各種折損也是有了三四成,最後隻能縮迴遼陽城裏,任是誰來也不敢再出城作戰了。
因此,當徐三帶了那八百坦克軍入營之後,匆忙召集趕來的各營隊軍官,都是大氣不敢出二氣,昔日的驕橫之氣,也因此時臨時披掛不齊在鮮衣重甲麵前顯得狼狽不堪。
“本帥剛進遼陽城,見本城甚是雄偉。想要請教諸位,平時作過一些什麽樣的防禦策略?”徐三卻是開口提出了一個問題。
遼陽守軍諸將相互看了看,推了一個人站出來道:“報副都總管知曉,遼陽實有守軍一萬五,千人為一隊。遇敵攻城,三個千人隊守一麵城牆,再留三個千人隊機動輪換。我遼陽城高溝深,敵人不易攻破,當保城防無憂。”
“嗬嗬!”徐三一陣冷笑後問道,“敢問這遼陽城城牆長幾許?”
“三十裏。”
“那就是說一麵城牆有七裏許。本帥簡單算一下,人均負責三尺寬,這三千人,都站不滿一排,更不要說到時還需要日夜輪休替換。如何才能守得了此城呢?”徐三的這句話問出來後,雖然有人想反駁說守城未必就是要平均站滿城牆。但是大家也確實是知道,僅憑這一萬多人的確是守不了這座城的道理。所以都選擇了沉默,並想知道這位新來的副都總管會有什麽好方法。
“既然守不了,就不守了!”徐三將手一揮,並示意豬奴兒帶一小隊重騎坦克軍出列,雖然隻是五排五列的小方陣演練,但是這種密集隊列的牆式重騎兵衝鋒隊形,在操練場上隻是齊步推進了二十餘步,卻在場的眾人一眼可以看出,一旦被他們發動加速衝鋒,絕大多數的普通防禦,都會在一瞬間被其碾碎。
“此為吾之坦克軍,為全軍精銳,現有建製八百人。本帥決定,自入城開始進行重整,優化淘汰至六百人!再從你們遼陽守軍中精選四百人入列!”徐三緩緩地看了看營中將領,“凡入選坦克軍之兵士,拿雙餉!死傷撫恤三倍!”
此話剛一結束,坦克軍士兵皆用手中兵器敲擊起身上重甲,爆發出震天的呐喊:“坦坦履途,無不克之!”
在場眾人半是震驚於此軍的戰鬥力,半是羨慕於他們的待遇優厚。
“除坦克軍,本帥帶來一千兩百輕騎,將與遼陽守軍混編,重整輕騎五營,每營一千人,優選騎術、騎射、衝鋒、馬下格鬥四項皆優者入選。此事,著郭都指揮使負責,入輕騎營,可發足餉!”
一旁的郭嘯立即站出來領命,卻也吸引了遼陽諸多軍將的眼光。
不過,現在他們的關注重點卻在徐三後麵的那句話,因為,遼陽守軍即使是不滿編,也有一萬五千人,加上徐三帶來的兩千人。去除一營坦克軍、五營輕騎軍共六千人,那就意味著會有九千或淘汰下來的兵員,他們將何去何從呢?
“餘者既是被淘汰的,那就隻能充作輔兵。坦克軍一正兵可配兩輔兵;輕騎兵一正兵配一輔兵;至於輔兵……”徐三稍稍停頓了一下,繼續冷冷地說道,“隻發半餉、傷亡撫恤皆減半。不願接受者,就地解散!”
“副都總管,入伍的多有是我契丹人的勇士,這輔兵隻發半餉不太好吧?”還是先前開口的那個契丹將領,此時瞧向徐三的眼光一點兒也不友好。
“是勇士的話,都進了坦克軍與輕騎軍裏!既然被淘汰成了輔兵,還有什麽資格稱為勇士?”徐三淡淡地駁迴,轉而看向這個將領,“不知閣下尊姓大名?”
“某乃遼陽營馬軍第十營指揮使耶律兀哥是也!”此人大大咧咧地迴道,“隻是不知副都總管用來挑選正兵輔兵的標準是什麽?”
“教大帥知曉,這耶律兀哥是如今的越國王,也是遼陽府的留守事耶律淳的族侄。”郭嘯因為提前做了一些功課,此時便小聲地在徐三的耳邊提醒道。
原來如此,徐三點點頭反問道:“你既是做了這遼陽馬軍的營指揮使,肯定會有些高見,聽聽你的想法呢?”
這耶律兀哥果然氣盛,直接開口道:“我看副都總管的所謂坦那個什麽軍,不就是仗著甲重具全,走起路來好看一些。上陣殺敵,可不是排個隊,走個齊步就能獲勝的!”
“你……”秦虎見其譏諷坦克軍,正待發怒,卻被徐三一個手勢阻止。
“兀哥是吧?”徐三不緊不慢地說,“按你的意思,我讓這坦克軍卸了重甲,出個二十人,你來挑選遼陽精銳二十人,大家比試一番好了!”
“副都總管說的話,可不要反悔啊!”耶律兀哥聽得甚喜,之前他也隻是震驚於坦克軍的那一整套重甲全具,心中也是羨慕有此裝備,定然是威風凜凜,而此時聽徐三說要解甲比試,他們契丹人又豈會將漢軍放在眼裏。
“這位豬奴兒是我坦克軍的指揮使,我讓他帶九人出來。兀哥你也可以上陣,贏了他,這坦克軍指揮使就是你,你的餉銀同樣會是雙倍!”
耶律兀哥一看豬奴兒並不突出的身材,眼中就開始放光,立即放出大話道:“某要是輸了,任由副都總管安置!”
“軍中比試,使用操練時的木製刀槍即可!營中可有?”郭嘯此時站出來問道,遼陽軍營裏立刻有人應下,又立即前去搬運。
此時,豬奴兒直接手一劃,整整齊齊地出來了兩什的士兵,自己替換了原來的一位什長,直接叫他們下馬解下重甲,等著更換木製武器。
而耶律兀哥卻是叫了身邊的人,讓他立即迴營,去挑十九個能打善鬥、戰力最強的人過來。
正在大家各自準備著之時,突然營門口卻是一陣的喧鬧,旋即便聽見有人高聲叫道:
“越國王殿下,東京留守事耶律淳駕到!”
徐三來東京之前,耶律寧為他介紹過:這耶律淳乃是耶律洪基的侄子,在耶律乙辛當權時,曾因當時的太子耶律浚被廢,而被舉薦為儲嗣。後來等到耶律延禧即位後,他先是被封為鄭王,現在又被封為越國王,並任東京留守事,便就是遼陽府此時的最高長官。
遼、夏的王爵製度雖然沿襲於隋唐,卻比中原略有“創新”:他們在原先的郡王、親王之上,還增加了一字國王與兩字國王。而這國王與親王的區別在於,爵號中特意加上了“國”字,也就是說,越國王是比越王更高一級。而最高的兩字國王,會是秦晉國王、齊趙國王等,是僅次於皇帝的王爵。
這次聽說皇帝新派了南京道兵馬副都總管、統軍使過來,原本就在留守使府專門擺下了接風宴席,卻聽說這個兵馬副都總管進城後帶人直接去了城北軍營。越國王倒也不惱,反而是帶了人親自來到這裏。
在一大堆的護衛與儀仗隨從之下,徐三便看到了這位東京留守事、當前皇帝的皇叔、越國王耶律淳,隻見他大約五十歲的模樣,麵容尊貴,留著契丹人常見的那種八字髭須,此時騎著高頭大馬,行進到操練場的台下,便就翻身下馬,從其姿勢來看,還是保留了一些契丹人的馬上身手的。
徐三見狀,立即主動上前請罪。
“不妨事,不妨事!哈哈!徐都總管一心為公,應是我東京群臣效仿的對象,本王甚是佩服啊!”耶律淳上前扶起行禮的徐三,卻是立即擺出一副非常誠懇的模樣,甚至還非常親熱地牽起了徐三的右手,拉著他一同走向眾人已經為他們讓出來的看台座位。
待得耶律淳坐定之後,徐三手下的郭嘯、秦虎以及遼陽軍營的耶律兀哥等人都也過來一一行禮拜見王爺。
這時,耶律淳才發現了在他們前麵的操練場上已經開始忙碌著準備的士兵。
“哦!稟報王爺,末將此次帶了身邊的坦克軍過來,這遼陽馬軍的兀哥指揮使提出想要切磋一下,便就叫他們各選出二十人,就在這場中比試比試!”
“好哇!本王聽過徐都總管的坦克軍之威名,今日正好有幸一睹。”耶律淳也看見了同樣在做準備的耶律兀哥,便道,“兀哥你必須要用心,都叫手下的兒郎們認真對待,如果能有建功,本王會有重賞。”
耶律兀哥一見自家的叔叔過來,便覺得是給自己撐腰長氣勢的,更是一挺身子,叫道:“叫王爺放心,我遼陽馬軍也不是吃素的!”
耶律淳這才迴頭對徐三道:“徐都總管莫怪啊,畢竟他也是我族內兒郎,我這做叔叔的,總得鼓勵他幾句!”
徐三知道對方這是在預先遞話,當下也不以為意,直接揮手示意場上的人可以結陣了。
豬奴兒早已經準備完畢,帶領手下迅速上馬,立刻結成了一個五騎一排,前後四排的小型密集方陣,左右兩騎之間,同樣隻保留了半個人不到的距離。
而另一邊,耶律兀哥也是親自上場,遠遠地帶著手下騎兵,拉成了一條弧形的攻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