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船進了秦州港,船上的普通船員,會被嚴格限製在港口、甚至隻能在自家船上活動。這也是流求開發這麽長時間以來,大宋依舊對它不聞不知的主要原因。
即使是常年跑這條航線的海商、船員,他們也隻知道流求就是一處專做轉口貿易的海島港口而已。
秦州港的管理方反複警告他們,流求島隻有這一處可以靠岸的地點,任何敢於嚐試在其餘地方的人或船,會沒有活命的機會。事實上,在這些年裏,曾經也有過好幾艘船作過相關的嚐試,隻是他們去了之後,便迅速人間蒸發了——當然這些人實際上都隻是被流求水師抓去島上進行開礦作業,且終生不得離島——再也沒有人去作這種無謂且恐怖的嚐試了。
秦剛則在早就等候之人的簇擁下,迅速離港進城。
即使是因為秦觀生病而極大地壓縮了迎接儀式,但是在眾人心甘情願、誠摯無比地神情與態度中,李清照還是十分震驚於秦剛在流求的威信與地位。
同時,即使是有過秦剛在前來途中的各種詳細介紹,她仍然驚訝於秦州城市的龐大規模、繁榮市麵以及井然有序的麵貌。
在執政院,李清照更是見到了她曾十分熟悉的張耒、陳師道、林劍、黃小個等人,更是第一次見到了與秦剛在通信中反複提及的李峰、宮十二等人,他們如今都是流求執政院的核心官員、也是在流求島各地封疆大吏,如今卻因為秦觀的病倒,盡數聚在秦州。
當然,在這些人中,秦剛最想相見的,還是鄒放。
“執政莫要緊張,秦右丞隻是操勞過度,累疾而發,按老夫診斷之意,隻須從此安心靜養,調理數月,便能康複!”鄒放的這一席話,卻是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放下了心。
“鄒先生,您老來給秦右丞診斷也有五日了吧?這結果是不是前兩天就知道了?可是為何卻是要等到執政前來才宣布呢?害得我們多擔心了這兩日!”宮十二卻站出來表示不滿。
“嗬嗬,這也的確是老夫出的主意。隻是當時右丞生病的消息已經發給了執政,我見右丞也是思徒心切,想著先按下這個好消息,等到執政到了後,再與大家一起高興一下嘛!”鄒放如此解釋道,又繼續說道,“而且,右丞此病,乃是勞累所致,此前老夫多有勸誡,無奈他總是不聽。所以,此事還須借助執政此次迴來的機會好好地相勸才能有效啊!”
秦剛聞聽後點頭道:“流求一地,四州之城,數十萬軍民,重擔悉數壓在老師一人身上,同時在座各位,也多是一人多職,身兼數任,費心操勞,此乃身為執政之我的責任!此事待我看望完老師之後,另作商議!”
眾人皆稱:執政言重了。
秦湛雖然提前從京城出發,但是卻因為要先繞道高郵,再帶上母親過來,而據他到達高郵送出的快信中所稱,差不多兩三日後才能趕到,秦剛則帶著李清照先去秦觀的住處探望。
秦觀見到秦剛時非常高興,對於李清照的到來更加是意外加驚喜,他坐在床上,竟是難得地放聲大笑道:“哈哈哈!易安啊易安,我這徒兒配你,可滿意否?”
原來,李清照之前與他們這些師叔師伯們在一起時,大家都是非常喜愛她的才華與聰慧,有時便會拿自己的子侄向她半真半假地推薦,但都是被驕傲的小丫頭毫不留情的逐一貶斥,甚至直言他們的這些孩子,沒有一個能夠配得上她,要想有機會做她的阿翁,就看哪位有辦法,去收一個才華出眾、遠超自己的徒兒了!
卻想不到,當年小丫頭的話,竟然在今天一語成真,而秦觀在此時,便成了所有人最誌得意滿的那一位,所以也難怪他此時興致盎然。
而在李清照的眼中,此時倚坐在床上的秦觀,兩鬢早已斑白,再加上臉頰瘦削,雖然如今的麵色經過鄒放的藥食調理,稍稍還能見點血色,如此蒼老蕭瑟的形象竟然與當年京城中的風度翩翩、瀟灑肆意的模樣判若兩人,任是她的性格再為孤傲,此時也忍不住喉間一酸,恭恭敬敬地向秦觀行了一個全禮:“清娘在此感謝少遊師叔收的好徒兒,更是感謝師叔為清娘選到的好夫婿!”
“你……這個……”秦觀先是一愣,轉而竟激動地拍著床板,向著房門外大聲叫喊道,“文潛!履常!你們在不在啊?快來看看,咱們的小易安居然也有如此溫柔可人的一麵啊!哈哈哈哈!”
也就在這一瞬間,曾經意氣風發、不拘一格的秦少遊似乎又迴來了,李清照也深受感染地故意跺腳生氣道:“您好歹也是清娘的長輩,我跟從了徐之後,也要奉您為阿翁的,這哪裏有自家的阿翁喚了外人來看家中晚輩笑話的道理!”
“啊呀呀!有道理,是我的不對!門口攔好了,不要放人進來!”秦觀大笑著認錯道。
秦剛此時趕緊上前為老師撫背笑道:“清娘也是帶了嶽父文叔的問候,專程與我過來看您。隻是鄒先生方才說過,老師的身體需要靜養,不要過於激動!”
“唉!也是他們過於緊張了,鄒先生也說過,我的身體實際上在幾天前就好多了,也就是想要見你,才沒有對大家真言。”秦觀高興地說道,“現在可好,你也迴來了,還帶了清娘過來,為師的身子就全好了。所以,再過兩天,我便可以工作,執政院裏定然積下了不少的事情。”
“老師你何苦如此著急?對了,湛哥這次可是迴了高郵,專程要帶師娘過來!”秦剛怕他還在惦記公務,便立即支開了話題,“我到港口時,聽過消息,差不多就在這三四日間。”
“哦,真的嗎?好啊好啊!”秦觀一聽到徐雲美要來,眼神頓時又變得溫柔了起來,這個發妻,也是他一生虧欠最多的人,同時也是他在島上思念最多的人,“這些年裏,我也寫過好幾次信,讓她搬來流求,她卻總是放心不下莊子裏的那些事情,總說再過點時間、再過點時間。這次卻也好了,讓她能過來了啊!”
秦剛、李清照陪著老師說了好長時間的話後,秦觀這才關注到了在門口一直探頭的宮十二等人,便道:“你是這流求的執政,你一迴來,找你的人定然要排成了長隊,你就趕緊過去吧!正好把清娘留下來,文叔兄那裏的情況,還有吾師在朝中的情況,我得好好地問問她!”
於是,秦剛告罪,離去前,又囑咐李清照須得注意秦觀的精神,切勿談得太多。
的確,既是因為秦觀的病倒,又是因為秦剛的到來,這幾天,全島的主要官員,都集中在了秦州的執政院中。此時,他們中還有很多從未見過秦執政的人,都充滿期待地希望能夠得到他的親自接見。
“有多少人?”
“總共三十八人!我們這些老班底占到四成,然後有兩成是從菱川書院推薦而來;再有的四成,便就是這幾年來,從遷往流求的耕民中,專門挑選了一些讀過書、甚至還有中過貢士的人,先把他們吸收到了各個衙門裏做吏員,再從其中一步步地擇優選拔出來的。”宮十二一邊跟著走一邊介紹道。
“既然人也不多,那就找一處都坐得下的廳堂,大家一起來聊聊!”
“是!屬下立刻去準備!”
執政院議事大廳,此時坐著的人,卻遠遠不止三十八人:因為帥司司監林劍聽聞後,也帶來的此時也在秦州的十幾位帥司部的中高級軍官,大家都坐在這裏,懷著激動興奮的心情,等待著他們翹首以盼的秦執政的會見與勉勵。
廳後屏風轉角傳來一陣沉穩的腳步聲,很快,在張耒、宮十二的陪同下,出現了身著流求執政官袍的秦剛身影——這也是秦剛到了執政院後,才發覺短短三四年裏,就在秦觀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一片空白的流求執政院中,一條條的法規製度、一項項的標準規範,從公文的格式、流程,到這官服的形製細節,俱是秦觀親曆親為,逐漸得以成形。
此時站在執政席前,身著華美章服的秦剛,自左向右掃視一眼,不威自怒的氣勢頓顯無疑,廳中眾人,都不由地頓生拜服之心,一齊躬身高頌:“參見秦執政!”
秦剛看著廳中眾人,雖然這早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麵對類似的場麵,但是今天的情形,卻讓他多少有些微微的激動:
因為這是在流求,一個不受如今朝中黨爭之弊困擾、一個不受長年權貴門閥把持、一個更無冗官繁職拖累的地方,盡管這裏的掌政之臣稍遜經驗,盡管這裏的執事眾吏多嫌稚嫩,甚至秦剛也不敢保證,在同樣慢慢積聚權力的一片新興官場環境之下,也會暗生滋長著無法避免的貪腐之人、戀權之士、枉法之徒以及不稱職者。
但是,這個班底的氣息卻是清新的、這個團隊的心勁卻是凝聚的!更何況,這裏還有著秦觀、張耒、陳師道這一眾秉承儒學正道、舍身取義般的楷模之樣站立於前。所以,這也是這兩三年來,秦剛並不會過於擔心流求政治局麵的最主要原因。
可是,秦觀的病倒卻警醒了他:流求的政壇已經漸成氣候,為官者、當政者、掌權者、獲利者,正在緩慢地在流求這塊富貴的土地上慢慢地顯現出來。即使是,這裏由於初創者的大公無私、由於先行者的公正廉明,暫時還沒有出現嚴重的利益分化。還有流求島上充足優越的自然資源與秦剛帶來的先進科技生產力,還在努力地維持著這其中的大致平衡。
隻是,是人,必分三六九等;
是社會,必分團體階層;
就算是最基本的聰明與愚笨、勤勞與懶惰的區別,就已經漸漸地在第一代的流求居民中開始出現了最起碼基本的貧富分化。
秦觀、張耒、陳師道等人,原本就已經是譽滿天下的名士,在這流求,幾乎擁有著不可質疑的名氣與地位;
再者,蘇軾門下的弟子,一貫秉承了蜀黨人士“潔身自好”的高度道德自律,如秦觀的勤勉、張耒的剛正、陳師道的耿直,以及他們如出一轍的廉潔公正的品行,便就是給如今流求的各級官吏樹立起了可以打樣的模板與範例。
其實,這也是大多數新的朝代初立時可以做到的標準。
隻是,初創者的自律情懷作用有限,長不過百年,短不出兩代。人性的自私、貪婪、以及腐化的力量足以消蝕一切,而迴到了最基本的政治權力的維護層麵之上,既然缺乏足夠的信仰,那麽唯有依賴於貴族、之後的門閥、今時的士族,或結黨諸人的。
秦剛自然十分清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真理,他不會幼稚地嚐試在現在就去創建信仰之路,而是最務實地采用了利益捆綁的思路,讓目前所有在流求這裏擁有了權力、擁有了財富、擁有了安逸生活、甚至隻擁有了一個可想像中美好明天的人們,都能夠通過一種製度,捆綁在一起,聚集在一起,能夠為自己發聲、為自己爭取、也為自己而奮鬥的機製。
現在,應該是要認真地推行這一切的時候了!
“各位!秦剛此次從京東路過來,因為春夏分別發生了兩次雹災,到了八月,便引發了兩路幾十縣的百姓饑荒,倘若此事發生在我流求,各位如何處置呢?”
“稟執政!”宮十二率先站出迴道,“右丞屢有教我,曰:三年耕必積一年之食。官之賦稅,國之儲糧,便應於災時開倉賑災,助民渡難應急也!”
“可惜中原官吏,多諳雁過拔毛之理,鄉裏富戶,常行趁火打劫之道,所謂賑災,便就是朝廷出錢,官商分贓,至於百姓到手,十不存一。饑民無活路,自然多有結夥行亂。朝廷無奈,興兵剿滅,花費的卻是原本可讓百姓安定的賑災費用的數倍乃至數十倍!”秦剛歎道。
此時,靠得稍近一點的一個年輕官員禁不住問道:“中原朝廷不明白這個不合算的道理麽?”
“其實原因都在貪官身上!”宮十二對此卻是有過耳聞,“他們不是不明白,而是太明白了——賑災如果到了位,那麽官員們還能貪什麽?富戶們又能賺什麽?就算認真賑災,那也是用掉了朝廷倉儲,做得再好也沒有功績能傍身。但是一旦饑民生了亂,那就是另外的事情,到時候出兵費可以克扣,軍糧募集能夠刮油,多抓了亂民便能記功,反正是去鎮壓一批隻能拿著柴刀杈棒的尋常農民。至於朝廷的損失,那與他們這些人何幹?”
“那這樣的事情要在我們流求,是絕對不會發生的!”有人認真地說道。
“為什麽呢?大家說說看!”秦剛很滿意現在大家的反應。
而屢屢插話的年輕官員也得到了這種氣氛的鼓勵,更加放得開來地參與到討論中來。
“秦右丞心懷萬民,他從自身掌管的執政院開始,就給各級官吏製訂了嚴格的為政規範,大家都得要按規行事,如有懈怠,便有相應責罰。所以大家做事無不用心用力!”
“張中丞執掌監察,上至官吏舉止,下到百姓訴求,無不悉心聽取,並責令解決。如果要是有災情發生,定然第一時間就有監察令下達,再有官吏賑災措施不到位,必被督促指正,就算是秦右丞的小小差錯,都不會被他放過!”
“流求各地官衙,都打開大門,定時迎鄉老入衙,指點政事,暢談民生。別說要有饑民生亂之事,就算是偶有孤寡之戶,也早被知曉,責成裏正援助。定然不會讓亂事生起。”
“就算是有心懷不軌之徒,妄想借亂生事,殘害百姓,在流求也是沒有什麽機會。”一邊的林劍難得地開口說道,“民間的所有能戰之民,基本都會在我天雀與伏鳳二軍裏麵,他們哪裏會去參加什麽叛亂,要是平亂的話,他們倒卻是實實在在地可以第一個站出來!”
之前說過,流求的正規軍隊是水師海蛟軍,步兵飛虎軍,而天雀軍往往會在城市駐防,是從當地民眾裏選拔訓練,漸漸有了與通常軍隊不一樣的模式,更像是後世的警察。而伏鳳軍多在鄉村,平時務農,定時訓練,類似於後世的預備役軍隊。這兩支地方武裝,一直便由地方官府與帥司共同管理,也是目前維護流求本島穩定的最重要的軍事力量。
秦剛點點頭,從這些討論中,也基本收到了他想得到的所有反饋。
他鄭重地站起身,走到了眾人的麵前,沉著地說道:“幾位說得都很好,所以我總結一下:秦右丞的公正勤儉,這便是彰顯了我等為官之本!張中丞的剛正不阿,這是監察監督的必要原則!各方官衙裏的鄉老共議之路,這便保證了民意的暢通!而我們流求這裏的天雀軍和伏鳳軍的特有模式,更是消除了地方生亂的最後一絲可能。此乃我流求之福啊!”
“流求之福,俱靠秦執政之高瞻遠矚!”不用聽聲音,一聽此話,便知是如今民司司監兼知漢州宮十二,“當初若無秦執政的遠航開拓,便無此寶島之地;若無秦執政的堅定不移的移民之略,便無今日流求人丁興旺之勢;若無秦執政的英明感召,也更無秦右丞、張中丞、陳知州這些天下聞名之士前來治理!我們隻要跟著秦執政走,流求之未來必不擔憂!”
宮十二這人,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把馬屁拍得特別感染人,他自己自然是說得言辭有力、情真意切,卻也能感染得周圍之人個個點頭。
“唉!我正是擔心這一點啊!”秦剛也就正好借著這番話說起自己的本意,“此番秦右丞病倒,我一路趕來,心急如焚。除了擔心他的身體,卻更是擔憂,若他老人家萬一有所閃失,這全流求的政事,卻又托付誰人更好?由此再想,方才宮司監對我的諸多美溢之詞卻更又是更令我有其他的擔憂:倘若流求真的是將所有的未來托付於我一人之身,在我之後,這一方之土又將何去何從呢?”
秦剛的這幾句話,頓時也將眾人說愣住了。
“秦執政難道是想放棄我們流求嗎?”李峰小心地提出了這麽一個問題。
“不是不是,你們誤會了!”秦剛趕緊聲明,“我的意思是……比如說……秦右丞致仕了呢?……又比如,我也想退休了呢?”
“哦,執政原來是這樣的意思!”李峰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一邊思考著一邊說道,“下官其實在菱川書院時就是執政的學生,但是無論是從那開始,還是到了之後的處州格致院、以及今天的流求格致院,執政過來的次數極少,時間極短,但卻並不影響這些地方的蓬勃發展,全賴執政給予了正確的指引與嚴格的發展規範。所以,下官以為,流求的明天,隻需要能有執政的英明指引便就足矣!”
宮十二此時瞥了瞥李峰,心道:平時不怎麽吭聲,關鍵時候一出手,就是高水準嘛!
秦剛歎了一口氣道:“為流求謀劃,我責無旁貸!之前因各種原因,全靠我一人獨斷;但今天之流求,數州之地、幾十萬民眾,水師之威,更是南北萬裏海疆之霸。所以,已經到了需要在座各位共謀之階段。此次右丞抱恙,卻是最終促成令我下定了決心,要在流求推行大議會之製!”
“大議會?”
“對!大議會!”
即使是常年跑這條航線的海商、船員,他們也隻知道流求就是一處專做轉口貿易的海島港口而已。
秦州港的管理方反複警告他們,流求島隻有這一處可以靠岸的地點,任何敢於嚐試在其餘地方的人或船,會沒有活命的機會。事實上,在這些年裏,曾經也有過好幾艘船作過相關的嚐試,隻是他們去了之後,便迅速人間蒸發了——當然這些人實際上都隻是被流求水師抓去島上進行開礦作業,且終生不得離島——再也沒有人去作這種無謂且恐怖的嚐試了。
秦剛則在早就等候之人的簇擁下,迅速離港進城。
即使是因為秦觀生病而極大地壓縮了迎接儀式,但是在眾人心甘情願、誠摯無比地神情與態度中,李清照還是十分震驚於秦剛在流求的威信與地位。
同時,即使是有過秦剛在前來途中的各種詳細介紹,她仍然驚訝於秦州城市的龐大規模、繁榮市麵以及井然有序的麵貌。
在執政院,李清照更是見到了她曾十分熟悉的張耒、陳師道、林劍、黃小個等人,更是第一次見到了與秦剛在通信中反複提及的李峰、宮十二等人,他們如今都是流求執政院的核心官員、也是在流求島各地封疆大吏,如今卻因為秦觀的病倒,盡數聚在秦州。
當然,在這些人中,秦剛最想相見的,還是鄒放。
“執政莫要緊張,秦右丞隻是操勞過度,累疾而發,按老夫診斷之意,隻須從此安心靜養,調理數月,便能康複!”鄒放的這一席話,卻是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放下了心。
“鄒先生,您老來給秦右丞診斷也有五日了吧?這結果是不是前兩天就知道了?可是為何卻是要等到執政前來才宣布呢?害得我們多擔心了這兩日!”宮十二卻站出來表示不滿。
“嗬嗬,這也的確是老夫出的主意。隻是當時右丞生病的消息已經發給了執政,我見右丞也是思徒心切,想著先按下這個好消息,等到執政到了後,再與大家一起高興一下嘛!”鄒放如此解釋道,又繼續說道,“而且,右丞此病,乃是勞累所致,此前老夫多有勸誡,無奈他總是不聽。所以,此事還須借助執政此次迴來的機會好好地相勸才能有效啊!”
秦剛聞聽後點頭道:“流求一地,四州之城,數十萬軍民,重擔悉數壓在老師一人身上,同時在座各位,也多是一人多職,身兼數任,費心操勞,此乃身為執政之我的責任!此事待我看望完老師之後,另作商議!”
眾人皆稱:執政言重了。
秦湛雖然提前從京城出發,但是卻因為要先繞道高郵,再帶上母親過來,而據他到達高郵送出的快信中所稱,差不多兩三日後才能趕到,秦剛則帶著李清照先去秦觀的住處探望。
秦觀見到秦剛時非常高興,對於李清照的到來更加是意外加驚喜,他坐在床上,竟是難得地放聲大笑道:“哈哈哈!易安啊易安,我這徒兒配你,可滿意否?”
原來,李清照之前與他們這些師叔師伯們在一起時,大家都是非常喜愛她的才華與聰慧,有時便會拿自己的子侄向她半真半假地推薦,但都是被驕傲的小丫頭毫不留情的逐一貶斥,甚至直言他們的這些孩子,沒有一個能夠配得上她,要想有機會做她的阿翁,就看哪位有辦法,去收一個才華出眾、遠超自己的徒兒了!
卻想不到,當年小丫頭的話,竟然在今天一語成真,而秦觀在此時,便成了所有人最誌得意滿的那一位,所以也難怪他此時興致盎然。
而在李清照的眼中,此時倚坐在床上的秦觀,兩鬢早已斑白,再加上臉頰瘦削,雖然如今的麵色經過鄒放的藥食調理,稍稍還能見點血色,如此蒼老蕭瑟的形象竟然與當年京城中的風度翩翩、瀟灑肆意的模樣判若兩人,任是她的性格再為孤傲,此時也忍不住喉間一酸,恭恭敬敬地向秦觀行了一個全禮:“清娘在此感謝少遊師叔收的好徒兒,更是感謝師叔為清娘選到的好夫婿!”
“你……這個……”秦觀先是一愣,轉而竟激動地拍著床板,向著房門外大聲叫喊道,“文潛!履常!你們在不在啊?快來看看,咱們的小易安居然也有如此溫柔可人的一麵啊!哈哈哈哈!”
也就在這一瞬間,曾經意氣風發、不拘一格的秦少遊似乎又迴來了,李清照也深受感染地故意跺腳生氣道:“您好歹也是清娘的長輩,我跟從了徐之後,也要奉您為阿翁的,這哪裏有自家的阿翁喚了外人來看家中晚輩笑話的道理!”
“啊呀呀!有道理,是我的不對!門口攔好了,不要放人進來!”秦觀大笑著認錯道。
秦剛此時趕緊上前為老師撫背笑道:“清娘也是帶了嶽父文叔的問候,專程與我過來看您。隻是鄒先生方才說過,老師的身體需要靜養,不要過於激動!”
“唉!也是他們過於緊張了,鄒先生也說過,我的身體實際上在幾天前就好多了,也就是想要見你,才沒有對大家真言。”秦觀高興地說道,“現在可好,你也迴來了,還帶了清娘過來,為師的身子就全好了。所以,再過兩天,我便可以工作,執政院裏定然積下了不少的事情。”
“老師你何苦如此著急?對了,湛哥這次可是迴了高郵,專程要帶師娘過來!”秦剛怕他還在惦記公務,便立即支開了話題,“我到港口時,聽過消息,差不多就在這三四日間。”
“哦,真的嗎?好啊好啊!”秦觀一聽到徐雲美要來,眼神頓時又變得溫柔了起來,這個發妻,也是他一生虧欠最多的人,同時也是他在島上思念最多的人,“這些年裏,我也寫過好幾次信,讓她搬來流求,她卻總是放心不下莊子裏的那些事情,總說再過點時間、再過點時間。這次卻也好了,讓她能過來了啊!”
秦剛、李清照陪著老師說了好長時間的話後,秦觀這才關注到了在門口一直探頭的宮十二等人,便道:“你是這流求的執政,你一迴來,找你的人定然要排成了長隊,你就趕緊過去吧!正好把清娘留下來,文叔兄那裏的情況,還有吾師在朝中的情況,我得好好地問問她!”
於是,秦剛告罪,離去前,又囑咐李清照須得注意秦觀的精神,切勿談得太多。
的確,既是因為秦觀的病倒,又是因為秦剛的到來,這幾天,全島的主要官員,都集中在了秦州的執政院中。此時,他們中還有很多從未見過秦執政的人,都充滿期待地希望能夠得到他的親自接見。
“有多少人?”
“總共三十八人!我們這些老班底占到四成,然後有兩成是從菱川書院推薦而來;再有的四成,便就是這幾年來,從遷往流求的耕民中,專門挑選了一些讀過書、甚至還有中過貢士的人,先把他們吸收到了各個衙門裏做吏員,再從其中一步步地擇優選拔出來的。”宮十二一邊跟著走一邊介紹道。
“既然人也不多,那就找一處都坐得下的廳堂,大家一起來聊聊!”
“是!屬下立刻去準備!”
執政院議事大廳,此時坐著的人,卻遠遠不止三十八人:因為帥司司監林劍聽聞後,也帶來的此時也在秦州的十幾位帥司部的中高級軍官,大家都坐在這裏,懷著激動興奮的心情,等待著他們翹首以盼的秦執政的會見與勉勵。
廳後屏風轉角傳來一陣沉穩的腳步聲,很快,在張耒、宮十二的陪同下,出現了身著流求執政官袍的秦剛身影——這也是秦剛到了執政院後,才發覺短短三四年裏,就在秦觀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一片空白的流求執政院中,一條條的法規製度、一項項的標準規範,從公文的格式、流程,到這官服的形製細節,俱是秦觀親曆親為,逐漸得以成形。
此時站在執政席前,身著華美章服的秦剛,自左向右掃視一眼,不威自怒的氣勢頓顯無疑,廳中眾人,都不由地頓生拜服之心,一齊躬身高頌:“參見秦執政!”
秦剛看著廳中眾人,雖然這早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麵對類似的場麵,但是今天的情形,卻讓他多少有些微微的激動:
因為這是在流求,一個不受如今朝中黨爭之弊困擾、一個不受長年權貴門閥把持、一個更無冗官繁職拖累的地方,盡管這裏的掌政之臣稍遜經驗,盡管這裏的執事眾吏多嫌稚嫩,甚至秦剛也不敢保證,在同樣慢慢積聚權力的一片新興官場環境之下,也會暗生滋長著無法避免的貪腐之人、戀權之士、枉法之徒以及不稱職者。
但是,這個班底的氣息卻是清新的、這個團隊的心勁卻是凝聚的!更何況,這裏還有著秦觀、張耒、陳師道這一眾秉承儒學正道、舍身取義般的楷模之樣站立於前。所以,這也是這兩三年來,秦剛並不會過於擔心流求政治局麵的最主要原因。
可是,秦觀的病倒卻警醒了他:流求的政壇已經漸成氣候,為官者、當政者、掌權者、獲利者,正在緩慢地在流求這塊富貴的土地上慢慢地顯現出來。即使是,這裏由於初創者的大公無私、由於先行者的公正廉明,暫時還沒有出現嚴重的利益分化。還有流求島上充足優越的自然資源與秦剛帶來的先進科技生產力,還在努力地維持著這其中的大致平衡。
隻是,是人,必分三六九等;
是社會,必分團體階層;
就算是最基本的聰明與愚笨、勤勞與懶惰的區別,就已經漸漸地在第一代的流求居民中開始出現了最起碼基本的貧富分化。
秦觀、張耒、陳師道等人,原本就已經是譽滿天下的名士,在這流求,幾乎擁有著不可質疑的名氣與地位;
再者,蘇軾門下的弟子,一貫秉承了蜀黨人士“潔身自好”的高度道德自律,如秦觀的勤勉、張耒的剛正、陳師道的耿直,以及他們如出一轍的廉潔公正的品行,便就是給如今流求的各級官吏樹立起了可以打樣的模板與範例。
其實,這也是大多數新的朝代初立時可以做到的標準。
隻是,初創者的自律情懷作用有限,長不過百年,短不出兩代。人性的自私、貪婪、以及腐化的力量足以消蝕一切,而迴到了最基本的政治權力的維護層麵之上,既然缺乏足夠的信仰,那麽唯有依賴於貴族、之後的門閥、今時的士族,或結黨諸人的。
秦剛自然十分清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真理,他不會幼稚地嚐試在現在就去創建信仰之路,而是最務實地采用了利益捆綁的思路,讓目前所有在流求這裏擁有了權力、擁有了財富、擁有了安逸生活、甚至隻擁有了一個可想像中美好明天的人們,都能夠通過一種製度,捆綁在一起,聚集在一起,能夠為自己發聲、為自己爭取、也為自己而奮鬥的機製。
現在,應該是要認真地推行這一切的時候了!
“各位!秦剛此次從京東路過來,因為春夏分別發生了兩次雹災,到了八月,便引發了兩路幾十縣的百姓饑荒,倘若此事發生在我流求,各位如何處置呢?”
“稟執政!”宮十二率先站出迴道,“右丞屢有教我,曰:三年耕必積一年之食。官之賦稅,國之儲糧,便應於災時開倉賑災,助民渡難應急也!”
“可惜中原官吏,多諳雁過拔毛之理,鄉裏富戶,常行趁火打劫之道,所謂賑災,便就是朝廷出錢,官商分贓,至於百姓到手,十不存一。饑民無活路,自然多有結夥行亂。朝廷無奈,興兵剿滅,花費的卻是原本可讓百姓安定的賑災費用的數倍乃至數十倍!”秦剛歎道。
此時,靠得稍近一點的一個年輕官員禁不住問道:“中原朝廷不明白這個不合算的道理麽?”
“其實原因都在貪官身上!”宮十二對此卻是有過耳聞,“他們不是不明白,而是太明白了——賑災如果到了位,那麽官員們還能貪什麽?富戶們又能賺什麽?就算認真賑災,那也是用掉了朝廷倉儲,做得再好也沒有功績能傍身。但是一旦饑民生了亂,那就是另外的事情,到時候出兵費可以克扣,軍糧募集能夠刮油,多抓了亂民便能記功,反正是去鎮壓一批隻能拿著柴刀杈棒的尋常農民。至於朝廷的損失,那與他們這些人何幹?”
“那這樣的事情要在我們流求,是絕對不會發生的!”有人認真地說道。
“為什麽呢?大家說說看!”秦剛很滿意現在大家的反應。
而屢屢插話的年輕官員也得到了這種氣氛的鼓勵,更加放得開來地參與到討論中來。
“秦右丞心懷萬民,他從自身掌管的執政院開始,就給各級官吏製訂了嚴格的為政規範,大家都得要按規行事,如有懈怠,便有相應責罰。所以大家做事無不用心用力!”
“張中丞執掌監察,上至官吏舉止,下到百姓訴求,無不悉心聽取,並責令解決。如果要是有災情發生,定然第一時間就有監察令下達,再有官吏賑災措施不到位,必被督促指正,就算是秦右丞的小小差錯,都不會被他放過!”
“流求各地官衙,都打開大門,定時迎鄉老入衙,指點政事,暢談民生。別說要有饑民生亂之事,就算是偶有孤寡之戶,也早被知曉,責成裏正援助。定然不會讓亂事生起。”
“就算是有心懷不軌之徒,妄想借亂生事,殘害百姓,在流求也是沒有什麽機會。”一邊的林劍難得地開口說道,“民間的所有能戰之民,基本都會在我天雀與伏鳳二軍裏麵,他們哪裏會去參加什麽叛亂,要是平亂的話,他們倒卻是實實在在地可以第一個站出來!”
之前說過,流求的正規軍隊是水師海蛟軍,步兵飛虎軍,而天雀軍往往會在城市駐防,是從當地民眾裏選拔訓練,漸漸有了與通常軍隊不一樣的模式,更像是後世的警察。而伏鳳軍多在鄉村,平時務農,定時訓練,類似於後世的預備役軍隊。這兩支地方武裝,一直便由地方官府與帥司共同管理,也是目前維護流求本島穩定的最重要的軍事力量。
秦剛點點頭,從這些討論中,也基本收到了他想得到的所有反饋。
他鄭重地站起身,走到了眾人的麵前,沉著地說道:“幾位說得都很好,所以我總結一下:秦右丞的公正勤儉,這便是彰顯了我等為官之本!張中丞的剛正不阿,這是監察監督的必要原則!各方官衙裏的鄉老共議之路,這便保證了民意的暢通!而我們流求這裏的天雀軍和伏鳳軍的特有模式,更是消除了地方生亂的最後一絲可能。此乃我流求之福啊!”
“流求之福,俱靠秦執政之高瞻遠矚!”不用聽聲音,一聽此話,便知是如今民司司監兼知漢州宮十二,“當初若無秦執政的遠航開拓,便無此寶島之地;若無秦執政的堅定不移的移民之略,便無今日流求人丁興旺之勢;若無秦執政的英明感召,也更無秦右丞、張中丞、陳知州這些天下聞名之士前來治理!我們隻要跟著秦執政走,流求之未來必不擔憂!”
宮十二這人,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把馬屁拍得特別感染人,他自己自然是說得言辭有力、情真意切,卻也能感染得周圍之人個個點頭。
“唉!我正是擔心這一點啊!”秦剛也就正好借著這番話說起自己的本意,“此番秦右丞病倒,我一路趕來,心急如焚。除了擔心他的身體,卻更是擔憂,若他老人家萬一有所閃失,這全流求的政事,卻又托付誰人更好?由此再想,方才宮司監對我的諸多美溢之詞卻更又是更令我有其他的擔憂:倘若流求真的是將所有的未來托付於我一人之身,在我之後,這一方之土又將何去何從呢?”
秦剛的這幾句話,頓時也將眾人說愣住了。
“秦執政難道是想放棄我們流求嗎?”李峰小心地提出了這麽一個問題。
“不是不是,你們誤會了!”秦剛趕緊聲明,“我的意思是……比如說……秦右丞致仕了呢?……又比如,我也想退休了呢?”
“哦,執政原來是這樣的意思!”李峰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一邊思考著一邊說道,“下官其實在菱川書院時就是執政的學生,但是無論是從那開始,還是到了之後的處州格致院、以及今天的流求格致院,執政過來的次數極少,時間極短,但卻並不影響這些地方的蓬勃發展,全賴執政給予了正確的指引與嚴格的發展規範。所以,下官以為,流求的明天,隻需要能有執政的英明指引便就足矣!”
宮十二此時瞥了瞥李峰,心道:平時不怎麽吭聲,關鍵時候一出手,就是高水準嘛!
秦剛歎了一口氣道:“為流求謀劃,我責無旁貸!之前因各種原因,全靠我一人獨斷;但今天之流求,數州之地、幾十萬民眾,水師之威,更是南北萬裏海疆之霸。所以,已經到了需要在座各位共謀之階段。此次右丞抱恙,卻是最終促成令我下定了決心,要在流求推行大議會之製!”
“大議會?”
“對!大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