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另一名道士在聽完了自己的處境分析時,比無量子更幹脆地選擇願意作證。
除此以外,無量子手頭卻拿不出趙挺之指使他的實在證據,唯一與他接觸過的隻是趙思誠,而且兩人之間隻有口頭交流,沒書信、沒憑證,包括他自己被救了後送去趙家莊園,同樣也不會有人為他作證。秦剛這次是秘密迴到京城,根本不會公布自己的行蹤,另一個目擊證人長門徐退又隻是一個倭人,他的證詞在大宋法律體係裏的作用不大。更重要的是,即使是能夠證明無量子曾躲在那裏,趙挺之完全可以用“自己管束不嚴,次子濫交江湖人士”的理由輕鬆擺脫。
“這筆賬,先給他記下便是!”秦剛冷冷地說道。
無量子在被要交給大理寺的前一天,突然要求再見一次李清照。
見麵後,他開門見山地說:“在渡口,貧道見過無崖子與你們一起,相信你們一定是有合作!若隻是為給令尊脫罪,倒也就罷了,就怕居士應了他們其他托請,為其引見結識未來夫婿秦爵爺,隻怕因此為他帶去無妄禍端。”
李清照眼神一挑,迴問道:“此話怎講?”
“貧道之前與其同拜落魄真人為師,後察覺其人一眾極善妖言蠱惑,常假借窺探天機、指點福祉,實質乃有不臣之心。今知秦爵爺正在淮南丁憂,而江淮之地,正是其根基所在,也是其謀劃重地。還盼居士與爵爺慧眼常明,切勿落入奸人局囿!貧道今日,已是獲罪之身,正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還望莫要錯過貧道的一番肺腑之言相告。”
李清照卻是用餘光瞟了一眼跟在她身邊的秦剛後,又奇怪地再問無量子:“你既知悉這些情況,為何不向朝廷舉報落魄真人他們?”
“道不同,不相與謀。但並非是要與其與敵,落魄真人畢竟於我有師恩。所以,他盡可出手對我清理門戶,而貧道卻沒有理由要弑師忤逆啊!”
秦剛看了看此人,倒是有些骨氣與氣節。
三日之後,大理寺關於李格非勾結賊匪一案了結,查無實據,無罪釋放,但因其輕信賊人中計致使賊匪逃脫,減一年磨勘、罰俸六個月,仍迴原職處理餘事。
無量子等人因陰謀作亂等罪,發配西北。
李格非從大理寺放迴京城家中,妻子相見,不勝唏噓。
王氏便說起此次事情發生之後,家中全賴女兒清娘權衡決策,家外便就是靠了秦湛的鼎力相助。同時提及到秦湛派來的護衛後,便立即又叫了秦剛、馬平前來相見。
李格非自然認不出眼前已是倭人裝扮的秦剛,卻是一番溫言以待、真心感謝。
此案雖然最終脫身,但是背後到底是誰在陷害於他?而最終又是靠了誰才抓獲那兩個關鍵的道人?還有過程中的各個細節,李格非其實都不是特別地清楚。現在既然知道自己在獄中之時,家裏的事情都是女兒清娘進行斡旋溝通。於是,他就勸說讓老妻與小兒先都去休息,獨獨留了女兒下來,想再細細詢之。
李格非抬眼再一看,房間裏除了女兒之外,還有方才的那名倭衛卻是沒走,便和氣說道:“我與小女還有話講,你且退下,待明日我會對你重重酬謝!”
“撲哧!”李清照卻是先笑了,“我倒要看你,會如何地謝他!”
“這個,我許以湛哥付他的五倍酬金可好?”李格非極其認真的表示。
李清照此時卻是先走到門口看了看,見到在門外警戒著的馬平後才放下心,轉身關緊了房門,便笑道:“徐之,事情的原委還是由你來講吧!”
“徐之?”李格非聽了這個稱唿之後,眼睛重新上下打量起那倭衛,甚是驚訝。
隻見眼前的這名倭人,小心地撕下了粘在嘴唇上下方的胡須,又解開了頭頂太過於倭人特征的發髻,這才讓他得以重新辨認出他的麵容長相,這不是他的準女婿秦剛是誰?
秦剛此時長揖行禮:“小婿秦剛,賀嶽父平安歸家。之前喬裝隱藏,實屬無奈,望嶽父恕罪。”
“哎呀呀,你是何罪之有啊!”李格非也是個素有急智之人,三兩下之間便明白了大致情況,“這麽說,整個這件事情,都是徐之你入京來所辦?唉呀!你也太冒險了,不應該啊!不應該!”
“怎麽個不應該?大人你身陷牢獄,娘親隻能以淚洗麵、女兒束手無策,也就隻能求於徐之了。”李清照此時說來,卻是眼淚汪汪,委屈至極。
“當然不應該啦!為父自己不慎,就算是判了罪,最多也就是貶官外放。”李格非此時上前一把抓起秦剛的手道,“徐之此時奉旨丁憂,若是被人發覺入京,豈不要耽擱影響了遠大的前程!為父是擔心影響到你們倆人的未來啊!”
李格非的這番話,倒是有很為秦剛著想之意。
“嶽父愛護之意,小婿心領了。但是此案之事,除了京東賊匪狡猾,還有朝堂奸人構陷。非有小婿親自前來調動非常手段,恐怕是很難幫助嶽父洗清冤屈啊!”
秦剛接著便簡明扼要地將此事的原委與內情一一道來,包括背後有了趙挺之的陰謀指使,趙思誠的出麵布局等等,都全部告訴了李格非。
秦剛也知多談這點會令李格非極沒麵子,畢竟當初他親近、討好趙挺之的目的,卻是想和他做個親家。所以,隻是希望能夠讓他認清趙挺之的小人麵目,不要再對這奸人抱有幻想便就行了。
很快,他便將話題轉向了清娘身上,對於她在審問無量子陷入僵局時,以雄辯且不可質疑的邏輯分析令對方屈服並甘願作證一事,大加讚揚,一直說得李清照自己都嬌羞不已,更是讓李格非甚為滿意。
為免李格非過多擔心,關於無量子所言無崖子師徒那邊的事情,秦剛卻沒有細說。
最後,李格非還是特別囑咐秦剛這幾天裏,還是得要小心掩飾好身份,然後京城裏的事情結束之後,盡快趕迴高郵,以免橫生意外。
秦剛也是一一應諾。
李格非理應盡快迴到應天府,隻是朝廷考慮他蒙冤入獄的情況,給他多許了幾天的假期,可以在京城陪陪妻子兒女。
由於事情解決,秦剛已經準備返迴高郵,考慮到京東路還會有些殘餘的匪眾,他決定把馬平留給李格非,馬平之前曾是顧大生的手下,萬一如需需求,可以讓他向顧大生求援,哪怕沒法調派兵馬,但支援一些好手還是能做到的。
就在秦剛計劃動身前一天,秦湛突然神情恍惚地拿了一則加急信件過來,信是從流求發來的,裏麵的內容很簡單,但卻讓人震驚:
秦觀病倒了!
秦觀怎麽就病倒了呢?
秦剛是知道曆史上秦觀的死因的:
由於連續南貶,從郴州至橫州,再至雷州,越來越憂鬱的心境、越來越艱難的生活、越來越惡劣的條件、還有越來越絕望的處境。
秦剛雖然無法做到徹底改變秦觀在大勢上的屢屢受挫之人生際遇,但是自京城受貶開始,無論是在處州、還是在流求,他是全心全力地為老師打造著無可挑剔的良好物質條件,甚至連戚老夫人的健康,都有著極大的改善。
更重要的一點是,就在朝廷要將秦觀從處州貶向郴州之時,秦剛果斷地出手,采用替身調包的手法,將老師偷偷引向流求。
自此,秦剛相信自己已經成功地幫助老師完成了命運的遷改,事實上眼下也是熬過了秦觀在真實曆史上的去世之年。
所以,盡管他剛看到急信內容時,也是同樣地震驚,但還是比秦湛先行鎮定了下來:“莫慌,可能就隻是生病,流求那裏有鄒神醫,料想不會有大問題。我們明天就啟程!一切等過去了後就會清楚了。”
秦湛在他的安慰下也定心了許多,他猶豫了一下問道:“十八叔,我想今天就動身,但是想先迴一趟高郵,將我娘親接過去!您看如何?”
秦剛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略一思索便道:“也好,正好接徐夫人過去,令堂與老師分居的時間也太長了!”
聽聞秦觀病重,李清照不由分說,拉了他就去找李格非。
“爹爹,阿翁去世甚急,女兒此前未來得及嫁入秦家盡孝。這次聽聞少遊師叔病倒,他與徐之情同父子,女兒便想這次隨徐之同去,望能為師叔端湯持藥,以表孝心。”李清照一進門,便向李格非拜倒請求。
李格非初聞此事,也是大吃一驚。不過他在之前聽到的消息是:秦觀在建中靖國元年後再被移至潭州安置之後,就一直以身體不適為由,留在了那裏,並拒絕了之後朝廷的兩次任官詔令。他看了看眼前的女兒與準女婿,又迴憶起了之前與秦觀等人在京城裏的點點往事,不由地長歎一聲:“也好!難得你一片孝心。再者,為父這邊,確實也無法隨你們前去,你就算是代表為父前往探病。但願少遊吉人有天相,闔疾轉無恙。”
李清照聞聽父親準許,便立即再拉了秦剛一起拜謝。
“徐之,此去荊湖雖然路途遙遠。但是我是知你本事的,所以將清娘托付給你,我甚是放心。”李格非轉而對秦剛囑咐道,“但是你還是得要向我保證,多多關照,多多包容,切莫讓她受了委屈!”
秦剛便當即作出了堅定的保證。
由於此時秦剛的身份在李家唯有他們父女倆知曉,所以這次李清照的外出行程隻能假托是受李格非之命,迴山東老家處理要事,然後便非常自然地順便再委托源之秋這位倭衛進行隨行護衛。
當晚,王氏卻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忙著給女兒準備行李:“你說這是什麽事?說迴老家就要迴老家,家裏這邊出了事情的時候那邊倒也幫不上忙,等到家裏事情好不容易解決了,又折騰出什麽破事還得要跑一趟……”
秦剛帶了李清照出了京城,便迅速改走北線,而原先計劃過想順便走訪一下浮陽寨、養馬寨、甚至天津港的計劃都全部取消了,秦剛一直保持倭衛的裝扮,直至船行至大海之上,這才散開頭發,恢複原先裝扮,為的就怕節外生枝。
或許是有過了上次出海暈船的經曆,或許也是這次行程之初對秦觀身體的擔憂分散了不少的關注力,李清照這迴的暈船反應卻是輕多了,隻有在第一天時還有些不適,好好休息了一夜之後,竟然也就好多了。
接下來的時間,她還能夠上到甲板之上,一邊眺望著遠方的大海盡頭,一邊聽著秦剛向她細細地講述關於流求寶島的各種情況。
“我說了這麽多,你就沒有什麽疑問嗎?”秦剛笑著問她。
“馬上就要到的地方,我有我的眼睛,再多的疑問,到時候不都可以自己去尋找答案了嗎?”李清照睜著亮晶晶的大眼睛看著他。
“嗯,也是。隻是這流求,之前一直都是海外之地,尚未歸屬朝廷任何一路所轄,也從未有人去開發。眼下島上所建成的四州之地,便就是我和老師、還有昔日眾多同伴自紹聖年間開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六七年間,陸續從兩浙、福建以及遼東等地招募流民三十餘萬人,才有今天這般光景!”
終於,即使有過之前的諸多鋪墊,秦剛現在所講的這些話,依然還是讓李清照開始有點咋舌了:“徐之,你究竟還有多少事情是在瞞著我的?”
“不是存心想瞞你,隻是許多的事情,沒有到需要知道的時候,先行知道的話隻會單純地擔心……哎!清娘,你在幹什麽?”秦剛還在故作深沉地擺弄道理時,他的耳朵就痛了起來!
李清照氣勢洶洶地掐著秦剛的耳朵宣布:“那現在就到了需要我全部知道的時候了,從現在起,所有我不知道的事情,在海船到岸之前告訴了我的話,算你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聽到了嗎?”
“哎!聽到了!你輕點!輕點!”秦剛連連討饒。
“我家大人這次同意我隨你出來,便就相當於把我直接托付給了你,可你!”李清照說到這裏,眼圈竟然一紅,眼淚便開始成串地落下來了,“卻有那麽多的事還瞞著我!”
李清照的手已經鬆開,不再擰他的耳朵了,但秦剛反而比剛才被擰的時候還要慌張,先是哄她說“掉眼淚的話會更容易暈船”,然後又連連保證,一定會把所有沒講過的事情,一件不落、一點不差地都告訴她。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裏,秦剛便從從流求島上的最初開拓談起,再到倭國九州島的經營,還有遼東渤海國的布局,以及最近南洋諸島的謀劃,一點點地講出來。
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秘而不宣的內幕諸事,李清照才能將這些年來,她與秦剛在漫長通信過程中所知道的處州生活、西北戰事、滄州風雲以及高麗外交等等片段串聯在了一起。
由於她本來就對於天下時局有著常人所不及的眼光與高度,更是深知當時大宋朝政之時弊短板。雖然,對於秦剛貫穿始終擔憂的來自遼北深林中的所謂終極危機,她還缺乏具象的感覺,但基於她對於情郎的無條件信任,使得她更進一步地理解了秦剛布局至今的所有苦心!
“清娘,我說的這些,你真的都能夠理解嗎?”秦剛卻是有些沒把握。
“雖說有些離奇,但是都應該還在理解範圍之內!”李清照的理解力的確讓他驚訝,但是接下來的一句話,卻更令秦剛心驚肉跳,“隻是你這個人,才是最難以理解的根本。甚至我都在懷疑,你是否來自於我們這個世界!”
“清娘!”秦剛被這句話一下子驚到了,他不由地深深看著眼前這雙淚跡未曾幹透的慧眼。
“是吧?被我說著了吧?”李清照得意洋洋地說道,“我在六歲開始便學會填詞,八歲開始試著寫賦文,爹爹那時便就說我,一定不是來自於我們這個世界,應該是上天神界某處偷偷跑出來的某個小精靈。但是,與你相比,其實你才像是哪個神仙老祖未曾看牢的一個大妖精,懂著那麽多未卜先知的知識,跑出來禍亂這個世界,更是,禍亂了奴家的心事……”
聽到這裏,秦剛才長出了一口氣:原來,精靈粘丫頭的話,說的卻是這個意思!
秦剛定了定神,笑道:“佛家說人有六道輪迴,道家說有修行之人神魂不滅,民間更有傳說,人在死後,會走奈何橋,喝下孟婆湯,投胎轉世,便忘卻了前生的恩怨情仇。清娘,那你說,有沒有那些堅持不肯喝下忘情之湯,帶著執念再來到這個世間的人呢?”
秦剛的這個話題確實很快吸引了李清照的注意,她想了想道:“世間難見這些人,應該就是人生的苦難多於恩情,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到了那時,大多都會選擇喝下孟婆湯。因為與其不放下執念,不如忘記一切!”
“倘若相愛相知的兩人,一人可以長生不死,記憶不滅;而另一人經過一生便忘卻前世,轉世便不再相識,到底是誰更幸福一點?誰更痛苦一分呢?”
這個看似極好迴答的問題,卻在答案快出口時,又在猶豫了。
看著若有所思的李清照,秦剛便給她講了關於“秦俑”的千年愛情故事:
第一世自然是在秦始皇的年代,蒙天放將軍與童女冬兒的真摯愛情故事婉轉動人,但是被人發現後,蒙天放被強行喂下了長生不老藥來試藥,然後便被封成了人俑,而冬兒卻在此生無望的絕望中毅然投身於熊熊烈火之中;
第二世,時間被他改成了三國時期,曹操的摸金校尉進入秦始皇陵墓,轉世的民女冬兒被逼在前麵探路,無意觸醒了長眠的蒙天放。在這個故事結局裏,民女冬兒既為了反抗貪婪無度的摸金校尉,又為了保護自蘇醒後一直對她深情不忘的蒙天放,最終與摸金校尉同歸於盡,再一次地死在了蒙天放的懷中;
第三世,時間便來到了大宋,長生不老的蒙天放一直在皇陵附近做一名普普通通的石碑雕刻匠,終於等來了此時為家中修建宗祠而來選人的第三世大戶人家的女娘冬兒。
秦剛講到:此時在蒙天放的眼中,懵懂無知卻燦爛如花的三世冬兒笑臉,卻與當年為他而毅然轉身投入大火的身影不斷地重合,不斷地相融,他不知道,這一世的故事是否已經開始,也不知道這一次的故事該到何處為止。
繼而,秦剛用低沉的嗓音為她唱起了那首動人的《焚心似火》:
焚心以火
讓火燒了我
燃燒我心
頌唱真愛勁歌
人不顧身
讓癡心去撲火
黃土地裏
活我真摯愛的歌
情濃寫我詩
讓千生千世都知我心
萬載千秋也知你心
同享福禍
……
李清照的眼睛濕潤著,漸漸地蜷縮在他寬厚的胸懷中,意識中早就與那為了真愛不顧一切的冬兒融為了一體,她啜囁著、含糊地說道:“忘記了的人,同樣失去了真愛的眷顧;所以,日日承受一切痛苦與思念的天放,才是日日經受烈火考驗的真男兒!”
“記得一切,未必是真幸福!忘記一切,未必是真的痛苦!”
“我若是冬兒,我來選擇永生,用千萬個日思夜想的執意,換取與你共知共愛的不論多長的任意一刻!”
除此以外,無量子手頭卻拿不出趙挺之指使他的實在證據,唯一與他接觸過的隻是趙思誠,而且兩人之間隻有口頭交流,沒書信、沒憑證,包括他自己被救了後送去趙家莊園,同樣也不會有人為他作證。秦剛這次是秘密迴到京城,根本不會公布自己的行蹤,另一個目擊證人長門徐退又隻是一個倭人,他的證詞在大宋法律體係裏的作用不大。更重要的是,即使是能夠證明無量子曾躲在那裏,趙挺之完全可以用“自己管束不嚴,次子濫交江湖人士”的理由輕鬆擺脫。
“這筆賬,先給他記下便是!”秦剛冷冷地說道。
無量子在被要交給大理寺的前一天,突然要求再見一次李清照。
見麵後,他開門見山地說:“在渡口,貧道見過無崖子與你們一起,相信你們一定是有合作!若隻是為給令尊脫罪,倒也就罷了,就怕居士應了他們其他托請,為其引見結識未來夫婿秦爵爺,隻怕因此為他帶去無妄禍端。”
李清照眼神一挑,迴問道:“此話怎講?”
“貧道之前與其同拜落魄真人為師,後察覺其人一眾極善妖言蠱惑,常假借窺探天機、指點福祉,實質乃有不臣之心。今知秦爵爺正在淮南丁憂,而江淮之地,正是其根基所在,也是其謀劃重地。還盼居士與爵爺慧眼常明,切勿落入奸人局囿!貧道今日,已是獲罪之身,正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還望莫要錯過貧道的一番肺腑之言相告。”
李清照卻是用餘光瞟了一眼跟在她身邊的秦剛後,又奇怪地再問無量子:“你既知悉這些情況,為何不向朝廷舉報落魄真人他們?”
“道不同,不相與謀。但並非是要與其與敵,落魄真人畢竟於我有師恩。所以,他盡可出手對我清理門戶,而貧道卻沒有理由要弑師忤逆啊!”
秦剛看了看此人,倒是有些骨氣與氣節。
三日之後,大理寺關於李格非勾結賊匪一案了結,查無實據,無罪釋放,但因其輕信賊人中計致使賊匪逃脫,減一年磨勘、罰俸六個月,仍迴原職處理餘事。
無量子等人因陰謀作亂等罪,發配西北。
李格非從大理寺放迴京城家中,妻子相見,不勝唏噓。
王氏便說起此次事情發生之後,家中全賴女兒清娘權衡決策,家外便就是靠了秦湛的鼎力相助。同時提及到秦湛派來的護衛後,便立即又叫了秦剛、馬平前來相見。
李格非自然認不出眼前已是倭人裝扮的秦剛,卻是一番溫言以待、真心感謝。
此案雖然最終脫身,但是背後到底是誰在陷害於他?而最終又是靠了誰才抓獲那兩個關鍵的道人?還有過程中的各個細節,李格非其實都不是特別地清楚。現在既然知道自己在獄中之時,家裏的事情都是女兒清娘進行斡旋溝通。於是,他就勸說讓老妻與小兒先都去休息,獨獨留了女兒下來,想再細細詢之。
李格非抬眼再一看,房間裏除了女兒之外,還有方才的那名倭衛卻是沒走,便和氣說道:“我與小女還有話講,你且退下,待明日我會對你重重酬謝!”
“撲哧!”李清照卻是先笑了,“我倒要看你,會如何地謝他!”
“這個,我許以湛哥付他的五倍酬金可好?”李格非極其認真的表示。
李清照此時卻是先走到門口看了看,見到在門外警戒著的馬平後才放下心,轉身關緊了房門,便笑道:“徐之,事情的原委還是由你來講吧!”
“徐之?”李格非聽了這個稱唿之後,眼睛重新上下打量起那倭衛,甚是驚訝。
隻見眼前的這名倭人,小心地撕下了粘在嘴唇上下方的胡須,又解開了頭頂太過於倭人特征的發髻,這才讓他得以重新辨認出他的麵容長相,這不是他的準女婿秦剛是誰?
秦剛此時長揖行禮:“小婿秦剛,賀嶽父平安歸家。之前喬裝隱藏,實屬無奈,望嶽父恕罪。”
“哎呀呀,你是何罪之有啊!”李格非也是個素有急智之人,三兩下之間便明白了大致情況,“這麽說,整個這件事情,都是徐之你入京來所辦?唉呀!你也太冒險了,不應該啊!不應該!”
“怎麽個不應該?大人你身陷牢獄,娘親隻能以淚洗麵、女兒束手無策,也就隻能求於徐之了。”李清照此時說來,卻是眼淚汪汪,委屈至極。
“當然不應該啦!為父自己不慎,就算是判了罪,最多也就是貶官外放。”李格非此時上前一把抓起秦剛的手道,“徐之此時奉旨丁憂,若是被人發覺入京,豈不要耽擱影響了遠大的前程!為父是擔心影響到你們倆人的未來啊!”
李格非的這番話,倒是有很為秦剛著想之意。
“嶽父愛護之意,小婿心領了。但是此案之事,除了京東賊匪狡猾,還有朝堂奸人構陷。非有小婿親自前來調動非常手段,恐怕是很難幫助嶽父洗清冤屈啊!”
秦剛接著便簡明扼要地將此事的原委與內情一一道來,包括背後有了趙挺之的陰謀指使,趙思誠的出麵布局等等,都全部告訴了李格非。
秦剛也知多談這點會令李格非極沒麵子,畢竟當初他親近、討好趙挺之的目的,卻是想和他做個親家。所以,隻是希望能夠讓他認清趙挺之的小人麵目,不要再對這奸人抱有幻想便就行了。
很快,他便將話題轉向了清娘身上,對於她在審問無量子陷入僵局時,以雄辯且不可質疑的邏輯分析令對方屈服並甘願作證一事,大加讚揚,一直說得李清照自己都嬌羞不已,更是讓李格非甚為滿意。
為免李格非過多擔心,關於無量子所言無崖子師徒那邊的事情,秦剛卻沒有細說。
最後,李格非還是特別囑咐秦剛這幾天裏,還是得要小心掩飾好身份,然後京城裏的事情結束之後,盡快趕迴高郵,以免橫生意外。
秦剛也是一一應諾。
李格非理應盡快迴到應天府,隻是朝廷考慮他蒙冤入獄的情況,給他多許了幾天的假期,可以在京城陪陪妻子兒女。
由於事情解決,秦剛已經準備返迴高郵,考慮到京東路還會有些殘餘的匪眾,他決定把馬平留給李格非,馬平之前曾是顧大生的手下,萬一如需需求,可以讓他向顧大生求援,哪怕沒法調派兵馬,但支援一些好手還是能做到的。
就在秦剛計劃動身前一天,秦湛突然神情恍惚地拿了一則加急信件過來,信是從流求發來的,裏麵的內容很簡單,但卻讓人震驚:
秦觀病倒了!
秦觀怎麽就病倒了呢?
秦剛是知道曆史上秦觀的死因的:
由於連續南貶,從郴州至橫州,再至雷州,越來越憂鬱的心境、越來越艱難的生活、越來越惡劣的條件、還有越來越絕望的處境。
秦剛雖然無法做到徹底改變秦觀在大勢上的屢屢受挫之人生際遇,但是自京城受貶開始,無論是在處州、還是在流求,他是全心全力地為老師打造著無可挑剔的良好物質條件,甚至連戚老夫人的健康,都有著極大的改善。
更重要的一點是,就在朝廷要將秦觀從處州貶向郴州之時,秦剛果斷地出手,采用替身調包的手法,將老師偷偷引向流求。
自此,秦剛相信自己已經成功地幫助老師完成了命運的遷改,事實上眼下也是熬過了秦觀在真實曆史上的去世之年。
所以,盡管他剛看到急信內容時,也是同樣地震驚,但還是比秦湛先行鎮定了下來:“莫慌,可能就隻是生病,流求那裏有鄒神醫,料想不會有大問題。我們明天就啟程!一切等過去了後就會清楚了。”
秦湛在他的安慰下也定心了許多,他猶豫了一下問道:“十八叔,我想今天就動身,但是想先迴一趟高郵,將我娘親接過去!您看如何?”
秦剛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略一思索便道:“也好,正好接徐夫人過去,令堂與老師分居的時間也太長了!”
聽聞秦觀病重,李清照不由分說,拉了他就去找李格非。
“爹爹,阿翁去世甚急,女兒此前未來得及嫁入秦家盡孝。這次聽聞少遊師叔病倒,他與徐之情同父子,女兒便想這次隨徐之同去,望能為師叔端湯持藥,以表孝心。”李清照一進門,便向李格非拜倒請求。
李格非初聞此事,也是大吃一驚。不過他在之前聽到的消息是:秦觀在建中靖國元年後再被移至潭州安置之後,就一直以身體不適為由,留在了那裏,並拒絕了之後朝廷的兩次任官詔令。他看了看眼前的女兒與準女婿,又迴憶起了之前與秦觀等人在京城裏的點點往事,不由地長歎一聲:“也好!難得你一片孝心。再者,為父這邊,確實也無法隨你們前去,你就算是代表為父前往探病。但願少遊吉人有天相,闔疾轉無恙。”
李清照聞聽父親準許,便立即再拉了秦剛一起拜謝。
“徐之,此去荊湖雖然路途遙遠。但是我是知你本事的,所以將清娘托付給你,我甚是放心。”李格非轉而對秦剛囑咐道,“但是你還是得要向我保證,多多關照,多多包容,切莫讓她受了委屈!”
秦剛便當即作出了堅定的保證。
由於此時秦剛的身份在李家唯有他們父女倆知曉,所以這次李清照的外出行程隻能假托是受李格非之命,迴山東老家處理要事,然後便非常自然地順便再委托源之秋這位倭衛進行隨行護衛。
當晚,王氏卻在喋喋不休的抱怨中忙著給女兒準備行李:“你說這是什麽事?說迴老家就要迴老家,家裏這邊出了事情的時候那邊倒也幫不上忙,等到家裏事情好不容易解決了,又折騰出什麽破事還得要跑一趟……”
秦剛帶了李清照出了京城,便迅速改走北線,而原先計劃過想順便走訪一下浮陽寨、養馬寨、甚至天津港的計劃都全部取消了,秦剛一直保持倭衛的裝扮,直至船行至大海之上,這才散開頭發,恢複原先裝扮,為的就怕節外生枝。
或許是有過了上次出海暈船的經曆,或許也是這次行程之初對秦觀身體的擔憂分散了不少的關注力,李清照這迴的暈船反應卻是輕多了,隻有在第一天時還有些不適,好好休息了一夜之後,竟然也就好多了。
接下來的時間,她還能夠上到甲板之上,一邊眺望著遠方的大海盡頭,一邊聽著秦剛向她細細地講述關於流求寶島的各種情況。
“我說了這麽多,你就沒有什麽疑問嗎?”秦剛笑著問她。
“馬上就要到的地方,我有我的眼睛,再多的疑問,到時候不都可以自己去尋找答案了嗎?”李清照睜著亮晶晶的大眼睛看著他。
“嗯,也是。隻是這流求,之前一直都是海外之地,尚未歸屬朝廷任何一路所轄,也從未有人去開發。眼下島上所建成的四州之地,便就是我和老師、還有昔日眾多同伴自紹聖年間開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六七年間,陸續從兩浙、福建以及遼東等地招募流民三十餘萬人,才有今天這般光景!”
終於,即使有過之前的諸多鋪墊,秦剛現在所講的這些話,依然還是讓李清照開始有點咋舌了:“徐之,你究竟還有多少事情是在瞞著我的?”
“不是存心想瞞你,隻是許多的事情,沒有到需要知道的時候,先行知道的話隻會單純地擔心……哎!清娘,你在幹什麽?”秦剛還在故作深沉地擺弄道理時,他的耳朵就痛了起來!
李清照氣勢洶洶地掐著秦剛的耳朵宣布:“那現在就到了需要我全部知道的時候了,從現在起,所有我不知道的事情,在海船到岸之前告訴了我的話,算你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聽到了嗎?”
“哎!聽到了!你輕點!輕點!”秦剛連連討饒。
“我家大人這次同意我隨你出來,便就相當於把我直接托付給了你,可你!”李清照說到這裏,眼圈竟然一紅,眼淚便開始成串地落下來了,“卻有那麽多的事還瞞著我!”
李清照的手已經鬆開,不再擰他的耳朵了,但秦剛反而比剛才被擰的時候還要慌張,先是哄她說“掉眼淚的話會更容易暈船”,然後又連連保證,一定會把所有沒講過的事情,一件不落、一點不差地都告訴她。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裏,秦剛便從從流求島上的最初開拓談起,再到倭國九州島的經營,還有遼東渤海國的布局,以及最近南洋諸島的謀劃,一點點地講出來。
而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秘而不宣的內幕諸事,李清照才能將這些年來,她與秦剛在漫長通信過程中所知道的處州生活、西北戰事、滄州風雲以及高麗外交等等片段串聯在了一起。
由於她本來就對於天下時局有著常人所不及的眼光與高度,更是深知當時大宋朝政之時弊短板。雖然,對於秦剛貫穿始終擔憂的來自遼北深林中的所謂終極危機,她還缺乏具象的感覺,但基於她對於情郎的無條件信任,使得她更進一步地理解了秦剛布局至今的所有苦心!
“清娘,我說的這些,你真的都能夠理解嗎?”秦剛卻是有些沒把握。
“雖說有些離奇,但是都應該還在理解範圍之內!”李清照的理解力的確讓他驚訝,但是接下來的一句話,卻更令秦剛心驚肉跳,“隻是你這個人,才是最難以理解的根本。甚至我都在懷疑,你是否來自於我們這個世界!”
“清娘!”秦剛被這句話一下子驚到了,他不由地深深看著眼前這雙淚跡未曾幹透的慧眼。
“是吧?被我說著了吧?”李清照得意洋洋地說道,“我在六歲開始便學會填詞,八歲開始試著寫賦文,爹爹那時便就說我,一定不是來自於我們這個世界,應該是上天神界某處偷偷跑出來的某個小精靈。但是,與你相比,其實你才像是哪個神仙老祖未曾看牢的一個大妖精,懂著那麽多未卜先知的知識,跑出來禍亂這個世界,更是,禍亂了奴家的心事……”
聽到這裏,秦剛才長出了一口氣:原來,精靈粘丫頭的話,說的卻是這個意思!
秦剛定了定神,笑道:“佛家說人有六道輪迴,道家說有修行之人神魂不滅,民間更有傳說,人在死後,會走奈何橋,喝下孟婆湯,投胎轉世,便忘卻了前生的恩怨情仇。清娘,那你說,有沒有那些堅持不肯喝下忘情之湯,帶著執念再來到這個世間的人呢?”
秦剛的這個話題確實很快吸引了李清照的注意,她想了想道:“世間難見這些人,應該就是人生的苦難多於恩情,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到了那時,大多都會選擇喝下孟婆湯。因為與其不放下執念,不如忘記一切!”
“倘若相愛相知的兩人,一人可以長生不死,記憶不滅;而另一人經過一生便忘卻前世,轉世便不再相識,到底是誰更幸福一點?誰更痛苦一分呢?”
這個看似極好迴答的問題,卻在答案快出口時,又在猶豫了。
看著若有所思的李清照,秦剛便給她講了關於“秦俑”的千年愛情故事:
第一世自然是在秦始皇的年代,蒙天放將軍與童女冬兒的真摯愛情故事婉轉動人,但是被人發現後,蒙天放被強行喂下了長生不老藥來試藥,然後便被封成了人俑,而冬兒卻在此生無望的絕望中毅然投身於熊熊烈火之中;
第二世,時間被他改成了三國時期,曹操的摸金校尉進入秦始皇陵墓,轉世的民女冬兒被逼在前麵探路,無意觸醒了長眠的蒙天放。在這個故事結局裏,民女冬兒既為了反抗貪婪無度的摸金校尉,又為了保護自蘇醒後一直對她深情不忘的蒙天放,最終與摸金校尉同歸於盡,再一次地死在了蒙天放的懷中;
第三世,時間便來到了大宋,長生不老的蒙天放一直在皇陵附近做一名普普通通的石碑雕刻匠,終於等來了此時為家中修建宗祠而來選人的第三世大戶人家的女娘冬兒。
秦剛講到:此時在蒙天放的眼中,懵懂無知卻燦爛如花的三世冬兒笑臉,卻與當年為他而毅然轉身投入大火的身影不斷地重合,不斷地相融,他不知道,這一世的故事是否已經開始,也不知道這一次的故事該到何處為止。
繼而,秦剛用低沉的嗓音為她唱起了那首動人的《焚心似火》:
焚心以火
讓火燒了我
燃燒我心
頌唱真愛勁歌
人不顧身
讓癡心去撲火
黃土地裏
活我真摯愛的歌
情濃寫我詩
讓千生千世都知我心
萬載千秋也知你心
同享福禍
……
李清照的眼睛濕潤著,漸漸地蜷縮在他寬厚的胸懷中,意識中早就與那為了真愛不顧一切的冬兒融為了一體,她啜囁著、含糊地說道:“忘記了的人,同樣失去了真愛的眷顧;所以,日日承受一切痛苦與思念的天放,才是日日經受烈火考驗的真男兒!”
“記得一切,未必是真幸福!忘記一切,未必是真的痛苦!”
“我若是冬兒,我來選擇永生,用千萬個日思夜想的執意,換取與你共知共愛的不論多長的任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