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帝即位,攘外比不過安內,自然首要任務就是清除昔日仇敵、之後提拔自己重臣、再整頓一番足以被自己所掌控的朝政。
所以,耶律延禧即位,至少能夠給大宋三四年的北線邊境平靜。
大宋百年以來,雖然最折騰的是西北,但是始終倍感壓力都在北邊:
雄兵百萬並隨時可以鐵蹄南下的大遼,一直是懸在大宋君臣頭頂上的利劍。更由於之前的大遼皇帝耶律洪基一任就是七十年,在他在位期間,一共經曆了大宋的仁宗、英宗、神宗以及如今一共四任的皇帝。而大遼難得的政局穩定,也使得在邊境的遼軍,時不時地就會製造一些彼此緊張以及有可能惡化的事件,令大宋的北境防禦始終不敢掉以輕心。
年初,在西北已經取得足夠軍功的童貫,之所以被趙煦調迴京城,就是想充分發揮這位難得的“將才宦官”的能力,計劃把他再度派往河北或河東,以在對遼的相關戰略中起到作用。
童貫的入內內侍省都知一職已經做到了此時宦官的次高一級之位。在此之上,就唯有梁從政目前的入內內侍省都都知——是的,就是比他這個“都知”多了一個“都”的“都都知”。
梁從政目前很受趙煦的重用,所以童貫升職之後則必須要外放。
但是,大遼的皇位更替,立刻使得北線暫時用不著他了,而西北那邊也因為剛剛安排好,更不需要他迴去,那麽剩下的唯一有可能會有戰事的,也就隻有東南海事院了。
更何況,侯蒙過去了幾個月,趙煦總覺得朝廷還是要加強一下對東南海事院的控製能力。因此便遷童貫為東南海事觀察使、兼東南水師監軍。
觀察使為武臣的寄祿官。武臣的正任官,從高到低分別為節度使、節度觀察留後、觀察使、防禦使、團練使和刺史這六級。正任官不列入平常的磨勘序列,每升一級都需特旨才可升遷,素有“貴官”之稱唿。一般它們會帶有觀察州的州名,但是由於東南海事院的特殊性質,便就直接以東南海事觀察使命名,所以這是一個正五品的官職。
當然,大宋直到此時,給宦官除授的都隻能是武臣之職,童貫的這個正五品觀察使亦然。雖然聽著名頭像是二把手,但是真正到了東南海事院,不要說並沒法能與侯蒙平起平做,就算是遇上胡衍、李綱這些官員,也是得要客客氣氣地協商著辦事,這便是大宋的文武之別。
當然,幸好童貫還有一個東南水師監軍的職務,所以他在水師那裏的話語權,還是會強上幾分的。
不過童貫在從京城南下赴任前,特意先去皇帝那裏請了旨意,希望能夠特意繞行一下高郵,以能去拜訪秦剛。
秦剛在守孝的秦家莊後山別院裏聽到通報時,立即招唿道:“趕緊有請!”
快步進入別院的童貫,畢竟是曆經了西北多年的戰事洗禮,哪怕現在是便服在身,但在舉手投足之間,早已不在再有過去在皇宮中的那份小心謹慎,而更多了幾分大將風範。
一見到秦剛,童貫便搶先兩步上前,雙手一揖,朗聲而道:“童某拜見秦爵爺!”
童貫果真是個人精,秦剛此時丁憂在家,已經沒有官職在身。所以他自己先行換上便服,以方便雙方能夠平等相見。而秦剛目前唯有開國男的爵位在身,他便以爵爺之名相稱,妥妥地擺明了一個以下見上的姿態。
秦剛卻是不好擺大,而是客氣地說道:“童大官實在是多禮了,秦某孝事在身,不便出迎,卻是怠慢了。不知大官怎麽想起又來我這高郵小地方了?”
童貫的任命消息雖然已經由京城第一時間傳了過來,秦剛卻仍然還在裝作閉戶在家不知天下事的狀態。
“令尊去世,童某理應及早過來拜祭,但是某這身份,想必爵爺應該能夠理解。此次是因為得了聖上的差遣,要去明州擔任東南海事觀察使,兼東南水師監軍,所以路過高郵時,特地前來求見,想要就任職一事向秦爵爺好好地求教一番。”童貫一邊小心地說出這些話,同時卻是關注著秦剛聽到後的反應。
“哦?好事啊!”秦剛的反應極其正常,有初聽消息的驚訝感,也有為童貫高升的由衷高興勁,“秦某在此還得先要向童觀使祝賀呐!隻是秦某如今在家丁憂,求教一說實在是不敢當啊!”
童貫卻是笑著道:“於公,爵爺是東南海事院的創辦者,童某要去海事院做事,自然從這裏得到的請教囑咐最為重要;於私,童某向來敬仰爵爺的見識眼光,每次請教都能受益良多,此番得聖上恩準,哪裏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啊!”
秦剛結交童貫的最主要目的,並非想要多改變他的秉性或是行事原則。因為影響一個人成長的因素極複雜,而最終形成的性格也極難改變,就連很早就跟在他身邊的李綱都是如此,更不要考慮想去改變童貫這樣的天生奸雄之人了。
而從曆史大勢來看,童貫的成功更像是一個注定的結果。當前的朝廷體製,決定了皇帝必須會在任何一場大的戰爭前線,安置一個負責監軍的太監,不是童貫、也會是張貫李貫。而秦剛也不可能想要抑製童貫的升遷,而去刻意改變他所參與的戰爭結果,那才是得不償失呢!
在童貫從西北迴京的消息收到之後,秦剛就已猜測到他極有可能會被派往東南海事院,其實這個結果也並非是不可接受的:
童貫還不算是一個糟糕的監軍,並且之前也曾與趙駟共事過,多少也不太會過於肆意妄為。再加上秦剛早就已經確定,在其丁憂的這段時間,東南水師盡量便以訓練與巡邏為主,基本不會主動發起新的戰事。
因此,對於童貫此時專門來郵的請教,秦剛自然還是如同上次請教西軍戰略之事一般,除了流求水師的情況繼續保密之外,對童貫提出的各種問題,一樣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到了最後,童貫更是非常鄭重地再次向秦剛行以大禮。
當然,基於童貫的宦官身份,秦剛的爵位也依舊在身,這個謝禮他還是經受得住。
童貫離開高郵去往明州後,秦剛便分別給趙駟、胡衍及李綱等人去了信件,交待了關於童貫到了後,他們與其相處的基本原則以及相應底線。
不過,童貫在到達了明州之後,事情卻有了極其戲劇性的變化:
童監軍在到了的第二天,就興致勃勃地要求親自跟隨水師艦隊出海訓練。誰知,童貫在一出海後便嚴重暈船,不僅在船上全程地上吐下瀉,就算是迴到陸地上後,其不良反應還能持續大半天。趙駟原本跟他說,一般人都會有暈船反應,比他還厲害的都有,但是隻要堅持著再出幾次海,便可慢慢地適應。
卻不曾想,童貫第二次的反應竟比第一次嚴重,然後第三次比第二次更嚴重。童貫直吐得膽汁都要吐出來了,如此三次嚐試之後,他幾乎便是在床上躺了近一個月。
最終,童貫便再也不提出海的事情了,而且還直接對趙駟講明:“東南水師,治軍有千裏兄在,童某何須擔心。監軍每旬之奏報,悉由千裏兄酌情撰之。咱家就不留在明州添亂了,索性就將行署遷去杭州,安心做我的觀察使好啦!”
童貫要去杭州,不僅僅因為那裏比明州更加繁盛安逸,還因為有他的一個老朋友——胡衍。
胡衍目前大多數時間都在杭州,除了杭州市舶務的業務確實是與日俱增、非常重要之外,他在杭州龍山別院這裏也是樂不思蜀——那個叫司琴的使女畢竟是蘇州那裏專業調教出來的,其獨有的琴棋書畫修養與歌舞擅長,這都是胡衍之前從未在同一個女子身上所遇見過。即使他體驗過像澀川香這樣溫柔的倭女,卻仍然無法拒絕江南才女的別樣風情。
澀川香自從為他生下一個兒子之後,便一心一意地留在明州哺育孩子,她原本就是妾室,生了兒子,便就有了立足的資本,再加上倭國的傳統習慣,她也不可能對於胡衍在杭州的行為有任何的幹涉或不滿。
胡衍則在龍山別院裏盛情招待了童觀使。
由於負責安排宴席的是朱衝父子倆,一起參加的,還有欣然前來的蔡都漕蔡京。
說起來,蔡京卻是這一次才正式地結識童貫。一來,童貫在去西北之前,雖得皇帝身邊的寵信,但卻是一個不會引起重臣們注意的宦官。而在童貫之後立下諸多軍功時又是人西北。直到這次好不容易迴京的時候,蔡京又已提前離開了京城,這便就一直未得以謀麵。
這次見麵,蔡京則是非常地熱情,頻頻舉杯對童貫道:“尊師李忠敏【注:是指李憲,其死後得趙煦累諡為“忠敏”】能恢斥疆土,降其渠率,又能置陣行師,大有名將風烈。然,今日之童觀使卻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收青唐、複隴右、威震西北、拓土千裏,誠為千年未見之帥才也!”
童貫卻是趕緊迴禮道:“蔡學士謬讚,童貫誠惶誠恐。軍事之得,全賴聖上英明,決策於千裏之外,又有將士用命,奮勇於沙場建功。要論及對朝廷之貢獻,童貫難及蔡學士的十之一二,慚愧慚愧!”
這兩人開啟了馬屁互吹的節奏,一旁的朱氏父子立即開足馬力立即趕上,同時也不忘了順便再帶上胡衍。反正拍兩個人也是拍,拍三個人也是拍,更主要是的是,雨露均沾之後,再肉麻的馬屁都不再顯得難以接受了。
聽說童貫將觀察使行署遷來了杭州,蔡京先是拍著胸脯說,可以直接安排在州衙那裏,一切應用開支都由他來負責。
而胡衍也對童貫提到,他目前一人住在這龍山別院,也就隻占了一個院落,空著的院落還有好幾個,不如邀請他搬來同住甚好。
而朱衝父子更是求之不得,立即表示,馬上就會安排人整理出一個僻靜的院落,日常用品、婢女幫傭,一應俱全,童觀使隻需要直接入住就可以了。
童貫卻是喜道:“非為其他,住在這裏,隻要滄海兄弟莫怪童某有事時時過來打擾就好!”
胡衍哈哈笑道:“胡某求之不得!”
朱衝今天還特意請了一支歌舞班子來給酒宴助興,而且這支班子並不是杭州本地的,是他從老家蘇州請來的,領銜的女子藝名叫作“白小小”,其唱歌之聲軟糯無比,舞蹈時的身子更是每一分每一寸都展示出說不盡的柔媚。
原來朱衝提前知道這次的招待對象是京城來的童貫,居然還能被他想辦法打聽到了這童觀使的愛好:童貫是成年之後淨的身,所以不僅麵上保留有胡須,而且平時也極愛看歌舞。
而他尋來的這支歌舞班子,尤其是白小小的媚態表演,竟是將蔡京、胡衍二人,也是看得有些神不守舍,整個酒宴的氣氛由此開始不斷地高漲。
在朱衝的眼神示意下,白小小在表演之後,便乖巧地來到童貫的身邊跪下後侍候著敬酒添茶,而另外的兩名主演也分別坐到了蔡京與胡衍的身邊。而其餘的歌女們,則各有分布地分別圍坐在三人的周圍,開始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愛好,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表演:
童觀使的興趣還是在吳儂軟語式的曲調演唱,白小小此時便就坐在距離他不足一臂之處,在兩邊的樂手伴奏下,低聲的演唱則更多了幾分醉人心肺的嫵媚味道。
另一邊,蔡京左右各有一位歌女直接為其夾取食物、並喂其飲酒;而胡衍的麵前,則有舞娘如蛇一般扭動著腰肢,為他單獨表演著一對一的近身舞蹈。
朱衝與兒子朱勔早就已經讓之前隨侍的下人都下去不要再進來,而改由他們兩人親自擔任起了裏裏外外的服侍照料工作。
此時,這座樹蔭掩映下的別院正廳,不再有其他人等可以進來。
於是乎,廳中的三人越發地放浪形骸了,歌女們獨特的嬌軟嬉笑聲,悠揚曲折的絲弦樂聲、不時可以聽著的婉轉演唱聲,還有一些明顯就是三人之間低沉的相互交流聲,外加上一陣陣的各種花香、脂粉香,以及濃鬱的好酒酒香,迅速彌漫在了整個廳堂之中,並讓這裏的氣氛變得越來越曖昧。
在這溫柔鄉中,卻有一個難得清醒之人:胡衍。
胡衍之前已經接到了秦剛的密信提醒。不過,對於結交童貫這件事,他覺得自己應該有著與別人不一樣的優勢:
首先,他認為自己足夠了解童貫。當年從開始謀劃攻取青唐起,他便開始與童貫朝夕相處了數月之久,包括到之後正式開戰,那時的童貫,進攻全賴王厚趙駟的指揮,他基本插不上話,但是在後勤與胡衍的配合中,還是能夠說得上幾句話。因此,胡衍認為,他與童貫之間的關係,自然要比與趙駟他們親近得多,也不是其它尋常人可以相比的。
其次,胡衍卻是有點腹誹秦剛做事有點雙重標準:當年這個童貫,可是他相當地重視並刻意進行了結交,無論是在京城裏的逢年過節時的送禮,包括在攻打青唐前在高郵的特意關照。當時他可是覺得秦剛這麽看著一個宦官真有點看不懂。
而且,聽說著這次童貫從京城過來時,又在高郵待過兩天,大哥秦剛也對他視之甚重。那麽,為何他自己可以如此地做,把與童貫之間的人情關係拉得如此密切;但是到了明州與杭州這裏,卻是要求自己要與童貫相處的過程中扮黑臉呢?
最後,胡衍還特意想到了一個最有說服力的理由:
既然大哥認為這個童貫如此重要,目前他還拿著皇命明明白白地介入到海事院內部,那麽與其把他關在門外不理不睬,還不如對其委以虛蛇,表麵上做成極好的相互關係,這不就是兵法上所講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麽?
所以,他專門對此詳細地寫了一封長信給秦剛,堅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沒幾天得到了大哥的迴信,信中隻有三個字:“可!謹慎!”
所以,這才有了這一次對童貫的盛情招待與入住相邀。
所以,耶律延禧即位,至少能夠給大宋三四年的北線邊境平靜。
大宋百年以來,雖然最折騰的是西北,但是始終倍感壓力都在北邊:
雄兵百萬並隨時可以鐵蹄南下的大遼,一直是懸在大宋君臣頭頂上的利劍。更由於之前的大遼皇帝耶律洪基一任就是七十年,在他在位期間,一共經曆了大宋的仁宗、英宗、神宗以及如今一共四任的皇帝。而大遼難得的政局穩定,也使得在邊境的遼軍,時不時地就會製造一些彼此緊張以及有可能惡化的事件,令大宋的北境防禦始終不敢掉以輕心。
年初,在西北已經取得足夠軍功的童貫,之所以被趙煦調迴京城,就是想充分發揮這位難得的“將才宦官”的能力,計劃把他再度派往河北或河東,以在對遼的相關戰略中起到作用。
童貫的入內內侍省都知一職已經做到了此時宦官的次高一級之位。在此之上,就唯有梁從政目前的入內內侍省都都知——是的,就是比他這個“都知”多了一個“都”的“都都知”。
梁從政目前很受趙煦的重用,所以童貫升職之後則必須要外放。
但是,大遼的皇位更替,立刻使得北線暫時用不著他了,而西北那邊也因為剛剛安排好,更不需要他迴去,那麽剩下的唯一有可能會有戰事的,也就隻有東南海事院了。
更何況,侯蒙過去了幾個月,趙煦總覺得朝廷還是要加強一下對東南海事院的控製能力。因此便遷童貫為東南海事觀察使、兼東南水師監軍。
觀察使為武臣的寄祿官。武臣的正任官,從高到低分別為節度使、節度觀察留後、觀察使、防禦使、團練使和刺史這六級。正任官不列入平常的磨勘序列,每升一級都需特旨才可升遷,素有“貴官”之稱唿。一般它們會帶有觀察州的州名,但是由於東南海事院的特殊性質,便就直接以東南海事觀察使命名,所以這是一個正五品的官職。
當然,大宋直到此時,給宦官除授的都隻能是武臣之職,童貫的這個正五品觀察使亦然。雖然聽著名頭像是二把手,但是真正到了東南海事院,不要說並沒法能與侯蒙平起平做,就算是遇上胡衍、李綱這些官員,也是得要客客氣氣地協商著辦事,這便是大宋的文武之別。
當然,幸好童貫還有一個東南水師監軍的職務,所以他在水師那裏的話語權,還是會強上幾分的。
不過童貫在從京城南下赴任前,特意先去皇帝那裏請了旨意,希望能夠特意繞行一下高郵,以能去拜訪秦剛。
秦剛在守孝的秦家莊後山別院裏聽到通報時,立即招唿道:“趕緊有請!”
快步進入別院的童貫,畢竟是曆經了西北多年的戰事洗禮,哪怕現在是便服在身,但在舉手投足之間,早已不在再有過去在皇宮中的那份小心謹慎,而更多了幾分大將風範。
一見到秦剛,童貫便搶先兩步上前,雙手一揖,朗聲而道:“童某拜見秦爵爺!”
童貫果真是個人精,秦剛此時丁憂在家,已經沒有官職在身。所以他自己先行換上便服,以方便雙方能夠平等相見。而秦剛目前唯有開國男的爵位在身,他便以爵爺之名相稱,妥妥地擺明了一個以下見上的姿態。
秦剛卻是不好擺大,而是客氣地說道:“童大官實在是多禮了,秦某孝事在身,不便出迎,卻是怠慢了。不知大官怎麽想起又來我這高郵小地方了?”
童貫的任命消息雖然已經由京城第一時間傳了過來,秦剛卻仍然還在裝作閉戶在家不知天下事的狀態。
“令尊去世,童某理應及早過來拜祭,但是某這身份,想必爵爺應該能夠理解。此次是因為得了聖上的差遣,要去明州擔任東南海事觀察使,兼東南水師監軍,所以路過高郵時,特地前來求見,想要就任職一事向秦爵爺好好地求教一番。”童貫一邊小心地說出這些話,同時卻是關注著秦剛聽到後的反應。
“哦?好事啊!”秦剛的反應極其正常,有初聽消息的驚訝感,也有為童貫高升的由衷高興勁,“秦某在此還得先要向童觀使祝賀呐!隻是秦某如今在家丁憂,求教一說實在是不敢當啊!”
童貫卻是笑著道:“於公,爵爺是東南海事院的創辦者,童某要去海事院做事,自然從這裏得到的請教囑咐最為重要;於私,童某向來敬仰爵爺的見識眼光,每次請教都能受益良多,此番得聖上恩準,哪裏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啊!”
秦剛結交童貫的最主要目的,並非想要多改變他的秉性或是行事原則。因為影響一個人成長的因素極複雜,而最終形成的性格也極難改變,就連很早就跟在他身邊的李綱都是如此,更不要考慮想去改變童貫這樣的天生奸雄之人了。
而從曆史大勢來看,童貫的成功更像是一個注定的結果。當前的朝廷體製,決定了皇帝必須會在任何一場大的戰爭前線,安置一個負責監軍的太監,不是童貫、也會是張貫李貫。而秦剛也不可能想要抑製童貫的升遷,而去刻意改變他所參與的戰爭結果,那才是得不償失呢!
在童貫從西北迴京的消息收到之後,秦剛就已猜測到他極有可能會被派往東南海事院,其實這個結果也並非是不可接受的:
童貫還不算是一個糟糕的監軍,並且之前也曾與趙駟共事過,多少也不太會過於肆意妄為。再加上秦剛早就已經確定,在其丁憂的這段時間,東南水師盡量便以訓練與巡邏為主,基本不會主動發起新的戰事。
因此,對於童貫此時專門來郵的請教,秦剛自然還是如同上次請教西軍戰略之事一般,除了流求水師的情況繼續保密之外,對童貫提出的各種問題,一樣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到了最後,童貫更是非常鄭重地再次向秦剛行以大禮。
當然,基於童貫的宦官身份,秦剛的爵位也依舊在身,這個謝禮他還是經受得住。
童貫離開高郵去往明州後,秦剛便分別給趙駟、胡衍及李綱等人去了信件,交待了關於童貫到了後,他們與其相處的基本原則以及相應底線。
不過,童貫在到達了明州之後,事情卻有了極其戲劇性的變化:
童監軍在到了的第二天,就興致勃勃地要求親自跟隨水師艦隊出海訓練。誰知,童貫在一出海後便嚴重暈船,不僅在船上全程地上吐下瀉,就算是迴到陸地上後,其不良反應還能持續大半天。趙駟原本跟他說,一般人都會有暈船反應,比他還厲害的都有,但是隻要堅持著再出幾次海,便可慢慢地適應。
卻不曾想,童貫第二次的反應竟比第一次嚴重,然後第三次比第二次更嚴重。童貫直吐得膽汁都要吐出來了,如此三次嚐試之後,他幾乎便是在床上躺了近一個月。
最終,童貫便再也不提出海的事情了,而且還直接對趙駟講明:“東南水師,治軍有千裏兄在,童某何須擔心。監軍每旬之奏報,悉由千裏兄酌情撰之。咱家就不留在明州添亂了,索性就將行署遷去杭州,安心做我的觀察使好啦!”
童貫要去杭州,不僅僅因為那裏比明州更加繁盛安逸,還因為有他的一個老朋友——胡衍。
胡衍目前大多數時間都在杭州,除了杭州市舶務的業務確實是與日俱增、非常重要之外,他在杭州龍山別院這裏也是樂不思蜀——那個叫司琴的使女畢竟是蘇州那裏專業調教出來的,其獨有的琴棋書畫修養與歌舞擅長,這都是胡衍之前從未在同一個女子身上所遇見過。即使他體驗過像澀川香這樣溫柔的倭女,卻仍然無法拒絕江南才女的別樣風情。
澀川香自從為他生下一個兒子之後,便一心一意地留在明州哺育孩子,她原本就是妾室,生了兒子,便就有了立足的資本,再加上倭國的傳統習慣,她也不可能對於胡衍在杭州的行為有任何的幹涉或不滿。
胡衍則在龍山別院裏盛情招待了童觀使。
由於負責安排宴席的是朱衝父子倆,一起參加的,還有欣然前來的蔡都漕蔡京。
說起來,蔡京卻是這一次才正式地結識童貫。一來,童貫在去西北之前,雖得皇帝身邊的寵信,但卻是一個不會引起重臣們注意的宦官。而在童貫之後立下諸多軍功時又是人西北。直到這次好不容易迴京的時候,蔡京又已提前離開了京城,這便就一直未得以謀麵。
這次見麵,蔡京則是非常地熱情,頻頻舉杯對童貫道:“尊師李忠敏【注:是指李憲,其死後得趙煦累諡為“忠敏”】能恢斥疆土,降其渠率,又能置陣行師,大有名將風烈。然,今日之童觀使卻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收青唐、複隴右、威震西北、拓土千裏,誠為千年未見之帥才也!”
童貫卻是趕緊迴禮道:“蔡學士謬讚,童貫誠惶誠恐。軍事之得,全賴聖上英明,決策於千裏之外,又有將士用命,奮勇於沙場建功。要論及對朝廷之貢獻,童貫難及蔡學士的十之一二,慚愧慚愧!”
這兩人開啟了馬屁互吹的節奏,一旁的朱氏父子立即開足馬力立即趕上,同時也不忘了順便再帶上胡衍。反正拍兩個人也是拍,拍三個人也是拍,更主要是的是,雨露均沾之後,再肉麻的馬屁都不再顯得難以接受了。
聽說童貫將觀察使行署遷來了杭州,蔡京先是拍著胸脯說,可以直接安排在州衙那裏,一切應用開支都由他來負責。
而胡衍也對童貫提到,他目前一人住在這龍山別院,也就隻占了一個院落,空著的院落還有好幾個,不如邀請他搬來同住甚好。
而朱衝父子更是求之不得,立即表示,馬上就會安排人整理出一個僻靜的院落,日常用品、婢女幫傭,一應俱全,童觀使隻需要直接入住就可以了。
童貫卻是喜道:“非為其他,住在這裏,隻要滄海兄弟莫怪童某有事時時過來打擾就好!”
胡衍哈哈笑道:“胡某求之不得!”
朱衝今天還特意請了一支歌舞班子來給酒宴助興,而且這支班子並不是杭州本地的,是他從老家蘇州請來的,領銜的女子藝名叫作“白小小”,其唱歌之聲軟糯無比,舞蹈時的身子更是每一分每一寸都展示出說不盡的柔媚。
原來朱衝提前知道這次的招待對象是京城來的童貫,居然還能被他想辦法打聽到了這童觀使的愛好:童貫是成年之後淨的身,所以不僅麵上保留有胡須,而且平時也極愛看歌舞。
而他尋來的這支歌舞班子,尤其是白小小的媚態表演,竟是將蔡京、胡衍二人,也是看得有些神不守舍,整個酒宴的氣氛由此開始不斷地高漲。
在朱衝的眼神示意下,白小小在表演之後,便乖巧地來到童貫的身邊跪下後侍候著敬酒添茶,而另外的兩名主演也分別坐到了蔡京與胡衍的身邊。而其餘的歌女們,則各有分布地分別圍坐在三人的周圍,開始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愛好,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表演:
童觀使的興趣還是在吳儂軟語式的曲調演唱,白小小此時便就坐在距離他不足一臂之處,在兩邊的樂手伴奏下,低聲的演唱則更多了幾分醉人心肺的嫵媚味道。
另一邊,蔡京左右各有一位歌女直接為其夾取食物、並喂其飲酒;而胡衍的麵前,則有舞娘如蛇一般扭動著腰肢,為他單獨表演著一對一的近身舞蹈。
朱衝與兒子朱勔早就已經讓之前隨侍的下人都下去不要再進來,而改由他們兩人親自擔任起了裏裏外外的服侍照料工作。
此時,這座樹蔭掩映下的別院正廳,不再有其他人等可以進來。
於是乎,廳中的三人越發地放浪形骸了,歌女們獨特的嬌軟嬉笑聲,悠揚曲折的絲弦樂聲、不時可以聽著的婉轉演唱聲,還有一些明顯就是三人之間低沉的相互交流聲,外加上一陣陣的各種花香、脂粉香,以及濃鬱的好酒酒香,迅速彌漫在了整個廳堂之中,並讓這裏的氣氛變得越來越曖昧。
在這溫柔鄉中,卻有一個難得清醒之人:胡衍。
胡衍之前已經接到了秦剛的密信提醒。不過,對於結交童貫這件事,他覺得自己應該有著與別人不一樣的優勢:
首先,他認為自己足夠了解童貫。當年從開始謀劃攻取青唐起,他便開始與童貫朝夕相處了數月之久,包括到之後正式開戰,那時的童貫,進攻全賴王厚趙駟的指揮,他基本插不上話,但是在後勤與胡衍的配合中,還是能夠說得上幾句話。因此,胡衍認為,他與童貫之間的關係,自然要比與趙駟他們親近得多,也不是其它尋常人可以相比的。
其次,胡衍卻是有點腹誹秦剛做事有點雙重標準:當年這個童貫,可是他相當地重視並刻意進行了結交,無論是在京城裏的逢年過節時的送禮,包括在攻打青唐前在高郵的特意關照。當時他可是覺得秦剛這麽看著一個宦官真有點看不懂。
而且,聽說著這次童貫從京城過來時,又在高郵待過兩天,大哥秦剛也對他視之甚重。那麽,為何他自己可以如此地做,把與童貫之間的人情關係拉得如此密切;但是到了明州與杭州這裏,卻是要求自己要與童貫相處的過程中扮黑臉呢?
最後,胡衍還特意想到了一個最有說服力的理由:
既然大哥認為這個童貫如此重要,目前他還拿著皇命明明白白地介入到海事院內部,那麽與其把他關在門外不理不睬,還不如對其委以虛蛇,表麵上做成極好的相互關係,這不就是兵法上所講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麽?
所以,他專門對此詳細地寫了一封長信給秦剛,堅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沒幾天得到了大哥的迴信,信中隻有三個字:“可!謹慎!”
所以,這才有了這一次對童貫的盛情招待與入住相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