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禮就在劫了大車的強人之中,事關重大,他不得不親自參加。


    這輛大車如此沉重,即便是拖動它前行極其不易,但他的心情仍然為此極度興奮。


    隻是突然聽得身後傳來尖厲的聲響,並在後方空中看到了傳遞信號的焰火,他便知壞事了!


    前方的驛道上立即出現了大批全副武裝的衙役與廂兵,甚至在驛道兩側稍遠的地方都有火把點起,驛道上光是各色的旗幟,就亮出了幾十麵,看這架勢,包圍的兵力能有數百。


    要說這些衙役與廂兵,要是真打起來的戰鬥力如何有點難說,但是如今的陣勢擺起來確實很能唬人。


    關鍵是他們為了將這輛沉重無比的木車推上這主驛道,就已經是累得個半死了,此時如果立即進入對戰,幾乎沒什麽勝算。


    而就在唐禮想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計劃轉身逃跑時,卻發現,最開始那些被他們打跑的人,此時卻是亮著明晃晃的武器,把他們的後路也給堵了。


    此時,前方官兵稍稍向兩外散開一點,當中出來一名騎馬的官員,卻是厲聲喝道:“本官,泰州知州張叔夜,大膽賊子,還不趕緊下馬受擒!”


    我滴個乖乖,怎麽就把知州都驚動了?唐禮的直覺告訴自己:這事完了!


    唐禮見大勢已定,無奈隻得扔刀投降,其他人也都失去了抵抗的動力,全部被抓。


    這時,從後麵跟上來的虎哥等人,便說要打開車上的櫃板,檢查一下自己的貨物有沒有受損,剛被綁起來唐禮,此時也將期待的眼光投向車身:好歹也要看一眼,看看自己距離成功有多近吧!


    要不是木櫃釘得太結實了,唐禮他們在得手後原本也想先檢查一下的,就是不容易打開,才想著先搬迴去再說。


    此時卻看到,虎哥他們卻是知道哪幾個地方有暗榫,直接幹脆利落地拔掉之後,便就非常輕鬆地打開了上方的蓋板,再撥去最上方填充的稻草,露出了下麵一根巨大的圓柱狀物體,雖然在黑夜的火把光線下,看不清它的材質,但卻肯定是金屬鑄就的。


    “這一定就是傳說中的火炮炮身了!”唐禮的心裏是既激動又失落,眼看著已經搶到了手,卻不知為何此事居然驚動了泰州知州,那真是無可奈何。


    “敢問虎壯士,你們這次被搶的到那底是何物?我見這輛大車非常沉重啊!”張叔夜對眼前這大貨櫃裏的東西也十分感興趣。


    “迴稟張知州,此為我家秦老爺從南洋購迴的藥發傀儡【注:宋代對煙火的稱唿】青銅大炮。將會安置在高郵縣城裏的東城門城牆之上,每逢年節或者慶典之時,便可用它對空發射大量的藥發傀儡,以助民興;平時更可替代鍾鼓,鳴響報時!”


    “哦?發射藥發傀儡居然要用到用青銅鑄成的此物,這得需要多高的造價?又要花上多少的錢啊?”張叔夜有些不太相信這個說法,並下了馬,靠近了觀察這尊巨大的青銅炮身。


    “知州果真是有見識。”虎哥笑了笑道,“我家老爺在遠征交趾時,發現當地人非常喜愛各種藥發傀儡,尋常百姓家裏常用鐵筒、銅筒發射,而貴族王侯相互攀比,火藥煙花越裝趙多,而發射它們的鐵筒、銅筒也就越鑄越粗。這支青銅大炮,一次可以裝上幾十支煙花,一旦發射,現場十分壯觀。最關鍵的是,這炮身上的鑄造花紋以及形製,極具富貴、吉祥之意。我家老爺非常喜愛,便花了大價錢把它買下,再萬裏迢迢地拉迴高郵,算得上是為家鄉父老祈福報答之意。卻不意在此被這些賊子劫掠,幸好被張知州一舉擒獲,著實是幸運啊!”


    張叔夜聽了虎哥的解釋,按照時人對這些物體的理解,也算是將信將疑,再看看眼前青銅炮身上的別樣花紋,顯然確是中原不常見之物,便點點道:“秦徐之果是一片誠心啊!”


    這門青銅巨炮其實是流求格致院火器所最早試鑄的一門,不僅造得過於笨重,而且經過幾次試射,便發現鑄造時的工藝不夠好,炮身的強度嚴重不夠,已經無法承受得起足夠份量的新火藥,於是隻能閑置下來,用來發射一些普通火藥灌裝的焰火及空響炮彈之用了。


    考慮到火炮已經在戰場上多次露麵並被不少人所看到,這件事情已經非常難以做到完全地保密,與其最終被人捅出來,還不如提前有所策劃。這次為了完全破獲女真間諜案,索性就安排流求把這門沒啥大用的青銅炮運來——既然無法阻止更多人對火炮的好奇,不如就用這個“真真假假”的樣子貨來滿足一下吧。


    因為秦剛在京城曾經見過有大戶人家在年節時用金屬的管狀裝置來發射藥發傀儡。當然此時的匠人已經十分清楚火藥的燃燒、噴發時的力道,用金屬管就是為了保證發射時火藥噴力的安全性。他們也十分清楚,管裏裝的煙花份量越大,這金屬管壁就得做得夠粗夠大。


    藥發傀儡的本意就是為了娛樂助興,而且城市裏宋人相互之間的攀比之心極強,你家的煙發一次發射二十支,我家的就恨不得能一支發射二百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秦剛從南洋那裏大費周章地搬迴這樣一座龐然大物,雖然在用料方麵過於豪橫,但對於凡事都喜歡追求場麵的宋人來說,也並不難以理解。


    這一夜,抓住了唐禮等這麽多的強人,而且是人贓俱獲,而要來為他們定罪的標準,就要看他們所搶的這門青銅巨炮的價值。很不幸,先不說其本身的藝術與收藏價值,光是這近四千斤的青銅用料份量,也就足以判處這幫搶劫者千裏流放的重罪了。


    虎哥帶人推著大木車迴了高郵,張叔夜接下來對於這些強人的審訊也沒有太多的收獲與意外,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唐禮花錢雇來的,就是盲從聽吩咐而做事。而唐禮與上麵派來支援他的幾人,又都是極其地嘴硬,隻肯承認自己是見財起意。


    張叔夜雖然感覺這裏麵有問題,但最後無奈,也隻能按照這個來給他們判罰了。


    隨著唐禮的落網,同時也明確了黑龍閣對於火炮一事的覬覦與關注。當然,更重要的是,也差不多明確了對方並沒有拿到任何實質性的東西。秦剛覺得,沒必要再對黑龍閣客氣了。


    於是,加密快信迅速發出,從滄州到渤海國、再到九州島,所有預先已經察覺、確認、並發現的黑龍閣探子,一舉盡數收網。


    黑龍閣損失慘重。


    最終接到消息的完顏吳乞買也陷入了迷茫般的沉思之中:


    應該說,包括成立黑龍閣這樣的思路,都是他從讀過的那些宋朝民間話本裏學來,隻是在他天才般的領悟力之下,才將這種“知已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成功的應用在了與其它各部落、甚至是與契丹人的一些衝突中,並在那段時間內獲益匪淺,他的這些努力,更是得到了大哥與二哥的全力支持。


    他也是在大遼南京留守事蕭得裏底身邊布置探子時,偶爾地知悉了秦剛的名字與他所做的事情,又在其後的繼續窺探中發現了這名年輕宋臣的獨特之處。


    而且,無論是在渤海國、還在高麗國、甚至是到了倭國,完顏吳乞買意外地發現,竟能不時的聽到秦剛的名字,不可避免地開始與他相關的各種事情打交道。


    更尤其,他手下的探子不止一人都匯報過:秦剛手中有一種叫作“火炮”的超級武器。


    一度,吳乞買的黑龍閣有超過一半的人手,都在緊盯著秦剛以及他的火炮武器。他想,這樣子的努力之下,總該有所迴報吧?


    如今,這超過一半的人手,卻連番迴報打探失敗,就連曾經被嘉獎過、並成功潛入高郵的探子與增援人員也在最近一次行動中全軍覆沒,再想到派入那個叫作流求島的人卻如石沉大海一般,完顏吳乞買就覺得極其鬱悶。


    “這個秦剛不一般啊!”當然,在想通了之後,吳乞買的內心卻沒有多少的挫敗感,反而是一種遇上對手之後的興奮感。


    原因也很簡單,此時的女真人,正處於一個積極進取的狀態之中,自身並沒有什麽擔心失去的東西,對於專心以求的東西未能到手的遺憾,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麽難受。更不要說,在這場間諜戰中,屢屢在麵對南方大宋的交手中落敗,也不算是太丟臉的事。


    不過,萬一要是有機會讓他吳乞買能夠贏上一迴,那一定會有著不可限量的所獲所得。


    “他把火炮藏得這麽深,肯定並不隻是為了防我!這說明,他是不想讓任何人知道,尤其,還包括他自己所在的大宋朝廷!這個秦剛,有意思!”


    吳乞買又想到了他看過那些大宋故事話本,他記得有一個成語故事叫作“渾水摸魚”,一旦你很難捉住魚的時候,就不妨先把水攪渾,也許這樣子之後,你下手的機會就會多了。


    大宋東京,皇城,政事堂。


    “蘇相有沒有聽說?朝中有人在傳說秦徐之在幾次水師作戰中,動用了一種叫作‘火炮’的武器,說是能噴發火焰鐵丸,百步以內,無堅不摧,這才屢戰屢勝。但是,老夫可以一直都未曾得過他關於這種‘火炮’的奏章報告啊?”章惇用著一句閑聊的語氣問向蘇軾。


    “要說秦徐之的軍國利器發明,確實有過不少啊!”蘇軾沒有正門迴答,而是先給秦剛表起了功勞,“早在他白身之際,就曾向朝廷敬獻過水泥神物,如今已成邊境城防堡壘的最佳配置。其入西北之後,又有弓弩上弦機、改良後的轟天雷以及旋風炮等發明,這些他可無一例外的都呈報給了朝廷,如今可都收入了軍器監之中,這點章相可是都清楚的啊!”


    “說來也是。老夫倒也未曾疑心過秦徐之的忠心,隻是近來不知怎麽,提到這個火炮的人很多,河北軍中先是有過傳聞,兩浙路也有過上報,就連最近的淮南東路泰州張嵇仲也來奏報,再次提到了這個火炮。”章惇卻是抽出了一份奏折,正是張叔夜查獲境內一支劫匪的報告。上麵提到了對方打劫的那種青銅火炮。


    蘇軾接過這份奏章,草草地看了兩眼道:“關於此事,我早就問過徐之,他的確提到過。所謂火炮,大抵是兩種東西的誤傳,一是用旋風炮發射的轟天雷,聲如霹靂,炸有煙火,並可遠距離傷敵,雖然比不上弓弩精準,但是用於守城時擊退大股敵軍,很有效果,這點也在好幾次的戰報中早就報予了樞密院。”


    聽到這話的同知樞密院事的蔣之奇也點了點頭。而此時知樞密事的曾布由於心情不佳,經常以身體不佳為由告假,時時不見他過來了。


    “還有一種便就是張知州這份奏章裏所提的,以青銅鑄成的巨大的筒體,內裝火藥焰火等物,點燃之後,可從筒口飛射而出,雖然可以飛出頗遠距離,但是實際上卻比不上弓弩,噴射出來的火藥煙火,多隻有絢爛之光,卻少傷害之力,隻能用於節慶娛樂時,可有極大的排場而已!”蘇軾看著張叔夜奏折上所說的,卻也是他之前詢問秦剛就知道的內容。


    蔣之奇此時插口道:“也不能說是隻能娛樂之用,京城禁軍之中,不就有一種可以傷人的火藥武器——雷火鞭麽?”


    “雷火鞭?它也好意思稱為武器?”蘇軾卻是不屑一顧地反問道。


    大宋禁軍裏的雷火鞭便是用鐵鑄成的鞭身,裏麵塞著火藥混和後的鐵砂,甚至還加有瀝青、巴豆、狼毒、砒霜之類的東西,從後端點燃後,火藥便燃燒噴發,將鞭身內部的這些混合物伴著火光一齊向前噴射出去,實際噴射距離能有三到五尺,在這個距離內,如果能夠將滾燙的鐵砂直接噴到對手的臉上,也能算是有一定的傷害力。隻不過,要是到了戰場上,需要這麽苛刻的條件,然後實際的傷害又隻是燙傷與皮肉之傷,這種武器的價值實在是有限。


    “蘇相批評的是,雷火鞭無非是圖的它聲如霹靂!十分熱鬧。”蔣之奇雖然被懟,卻也心服口服。


    “那麽雷火鞭裏多裝一些火藥,不就能噴射得更遠嗎?”章惇有心求教。


    蘇軾立即搖搖頭道:“雷火鞭裏的鐵子噴射的距離,的確與鞭身裝的火藥多少相關。但問題是,火藥一裝多,這雷火鞭就容易自己炸裂,直接傷到發射之力。所以,禁軍裏持雷火鞭表演的士兵,每個月還需多拿幾貫賣命錢!”


    蘇軾見多識廣,一旦談及這類事情,宰執們多談不過他。


    “所以,張嵇仲奏報中提到了現在運至高郵的那一門大炮是用青銅鑄就的!”


    “是啊,要想牢固,自然是要用到青銅。不過,花上這麽多的銅料鑄成這樣的東西,也隻有徐之能有這麽大的手筆啊!”蘇軾淡淡地說道。


    蔣之奇最後則說道:“侯元功如今主持東南海事院,東南水師裏到底有無此物,去信問了便知。而且這次泰州張嵇仲即說到這秦徐之在高郵城運迴了一尊,介時讓兵部職方司派個人去看看實物,不就清楚了麽?”


    其實,章惇原本也是與蘇軾差不多的看法,隻是他天生對於秦剛有著那麽一點不敢輕視的心態,所以對於這些傳聞,他竟然卻是多了幾分願意相信的心理,這才拿到這裏小小地討論了一番。


    幾天後,兵部職方司的官員到了高郵,先是在知軍知縣的陪同下,到了高郵東城門的城牆上,看了這尊被當地百姓稱為“霹靂大老爺”的青銅火炮。


    為了欽差視察,地方官員還專門為他演示了用這火炮對空燃放藥發傀儡的效果,相比於平時隻能直接在地上燃放來看,用這門“霹靂大老爺”可以射得更高、更好看。


    然後,又在這炮膛裏放置了一些與普通鞭炮一樣的火藥包,點燃之後,從炮膛放出來的聲響,也確如霹靂,非常雄壯。


    職方司的官員看了,也是讚歎不已,說這東西要是讓禮部來仿製,倒也是個辦大型儀式的好東西。就是這炮身要用這麽多的青銅,除了京城裏,其它州縣也未必就能推廣得下去。


    關於這門青銅火炮的鑄造方法,秦剛本人雖然在家丁憂,不便出來相見,但他也已經整理了一份手冊,交給對方讓其帶迴。


    他一點也不擔心,朝廷對這樣的初代青銅炮進行仿製。


    其實就像政事堂裏議論的那樣,單純的鞭炮原理已經問世了很長的時間,但是古人隻是摸到了這個門邊,卻無法真正明白其中關鍵的原理。


    火炮的真正的關鍵點隻有兩個:


    第一是炸藥,大宋對此的認知與能力仍然停留在火藥層麵上,並且就算是火藥也做不到配方精準,不僅不同的作坊出來的火藥有差異,就是同一個作坊不同時期的火藥,它的威力也不一樣。秦剛從轟天雷製造開始,就要求對於炸藥配方要極為嚴格地約束標準,這樣才能在爆炸時能夠保證其對鐵製的外殼產生出統一、足夠的破碎力。


    第二便是火炮的炮身用料,如果想要用成本比青銅低的鐵料,那得一定要選用優質鐵礦石,比如現在交趾那裏的鐵礦。然後還要有極高的冶煉技術:在流求的冶煉所,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才確定好符合要求的煉鋼流程與標準,並還受限於優質鐵礦石的不足,產量一直有限。而再看此時大宋的煉鐵,數量雖然逐年上升,但是出來的這些鐵料標準不一,質量參差不齊,根本就別指望它們能應用在火炮炮身上。


    所以,秦剛便在這裏采用了質量穩定、當然成本會巨大的青銅,然後隻安排用這樣的炮身去發射各類火藥煙花以及空響的火藥炮仗,也就是一種造價昂貴的禮儀用具,這倒也是符合大宋王朝一貫的風格。


    職方司的官員迴京複命的時候,東南海事院的迴複也到了。


    侯蒙匯報道:“關於東南水師,的確也有幾艘旗艦上裝配了此物。不過,絕非可以發射所謂鐵彈丸的那種火炮,而隻是在交戰之中使用單純的火藥,以燃放出巨響,震懾敵人。又或者在海上,可以用這種巨大折聲音相互聯係所用。”


    於是,關於火炮的這一輪質疑,朝堂中的意見很快也就平息下去了。與其相比,他們更關心轟天雷與旋風炮的裝備以及普及。


    隻是秦剛這頭,在這輪紛爭結束後,對於這個黑龍閣,有了深深的警惕:


    “又是好一招借力敲打,對比一下我們朝堂對於火炮的態度,這個黑龍閣的確是不簡單!”秦剛下了一個斷定,“我朝不以為然,他們卻甘願孤注一擲,這些女真人,是骨子裏刻著好戰好兵的基因!”


    虎哥一點不對秦剛口中偶爾蹦出的新名詞奇怪,而且他覺得他能聽得懂,這個什麽“基因”,不就是所謂骨子裏麵的東西,生來就有的那種唄!


    “京城的關北商社那邊,千萬不要去動,我得留著一根線好能盯住他們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流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二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二虎並收藏風流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