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秦剛的心裏瞬間翻起了一陣波瀾,好在如今見得也多了,並未在臉麵上表現出什麽來,而隻是繼續簡單地好好勉勵了方臘好幾句話,同時還有另一個隊長朱言,這可把對方兩人感動得無以複加,連連稱謝,最後再告辭而出。
方臘,睦州人,因在家族同輩人中排行十三而一直被稱為方十三。
當然,曆史上的他,在做工掙了一些錢之後,便就迴家開了漆園,慢慢地置辦成了一些家業。之後卻因童貫、朱勔等人在兩浙路窮兇極惡地搜刮之下,再也無法忍受,最終一怒而起,聚眾揭竿,領導了北宋末年最大、最具影響的一次農民起義。
這充分說明了:方臘是一個極具領導才能、實幹精神以及的戰略眼光的人物。
秦剛既然知道並已經在改變著這一段的曆史,那麽,又有什麽理由不重用眼前的此人呢?
“這個方臘,可以任都頭以上的職務。”秦剛隨口對趙駟說道。
趙駟有點驚訝地看了看秦剛,不過卻並沒有說什麽,隻是應下了。
平時秦剛極少幹預軍隊這裏具體的事項,不過既然是他開口提出要提拔這個方臘、也就是方十三的軍職,那自然是去安排好了。原本在此戰之後,真正要對方十三進行論功行賞的話,記功升職也是不會缺少的。
雖然說這方十三直接提升到都頭有點快了,但畢竟這一戰的功勞實在是不小!
李乾明及其部將阮天的性急,差點讓秦剛的緩兵之計沒能奏效。
不過,交趾三千先鋒軍到了驛關這裏卻嘎然止步,主將陣亡、餘眾大敗而歸,昇龍府那裏的李乾明大軍未動,便遭此重挫,一時愕然。
這一戰也有不少的俘虜,秦剛從中挑了一人讓他帶去了一封措辭嚴厲的質問函,痛斥交趾人不講信譽,悍然派兵來攻打自己。因此,他指出:“來而不往非禮也!即日起,本巡使將遣兵沿白藤江西進,盼與李太尉在昇龍城下泛舟把酒,以釋前嫌!”
這也是秦剛再一次稱唿交趾國主李乾德為李太尉,並且明確地告之:自己要進攻了!
事實上秦剛也隻是虛張聲勢而已,海東水營這裏的鎮越城雖然已經基本成型,但大批的俘虜工人此時還要調往南邊的長州水營進行寧南城的修築。在兩處的城防未形成之前,他並不急於進攻交趾內地的城鎮。
不過阮天所率的先鋒軍這次進攻,還是給了秦剛再次動兵行動的最佳理由。
在攻占海東水營時,同時也俘獲了不少內河船隻,秦剛便讓飛魚兵再次出動,沿著白藤江溯流而上,但凡沿江所發現的較大城鎮與村莊,便立即進行掃蕩,當然,他還是給這次行動冠以一個好聽的名頭,叫作“物資收集”,也就是允許他們在交趾境內進行公開劫掠。
畢竟,目前在鎮越與寧南兩城,有了那麽多的工人與俘虜幹活,都需要足夠的糧食與補給物資,在此之前都是從流求與廣南那裏用海船運來,這些成本,也就隻有秦剛財大氣粗,才能夠承擔得起。
不過,此時對飛魚兵下達了“就食於敵”的命令,表麵原因像是想節省一些後勤開支,但細想一下就會明白,如果要對飛魚兵進行專門補給的話,那麽他們行動的機動性與靈活性就蕩然無存。
與上一次的分散偵察行動不同,這次的“物資收集”采取了集中行動的模式,兩千人的飛魚兵,主力乘坐五十艘繳獲的交趾內河戰船溯流而上。利用同樣繳獲而來的近百匹滇馬,分別組建了兩支二十人左右的斥候隊,沿江兩岸進行預警打探。
他們行動的地方,在離開了水營的軍事禁地之外後,便就是後世富饒的紅河三角洲地區。
這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一直就是交趾的主要人口聚集地區,雖然不會像大宋那樣會有成熟發達的大城市,但是四處都會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村寨與小集鎮。
交趾模仿宋朝的體製也建立了禁軍製度,將全國的主要兵力都收編到了昇龍府周圍,在北邊靠近大宋的邊境州府裏,也不過每個地方留置有一兩千的駐軍。而在靠近東北部的這些地方,由於幾乎沒有遇到過什麽敵情,所以根本就沒有什麽軍事防禦力量。唯一能夠派得上用場的,隻會是一些地方蠻部的寨兵。
最初,飛魚兵的斥候在發現了蠻部的寨址之後,都會謹慎地選擇迴去報信,再引來大部隊,將這個蠻部寨子平掉,再將寨中的所有積存都劫迴船上。
後來,的確是因為蠻兵的戰力實在低下,斥候們有時也懶得迴去報信,直接利用自己戰馬的衝擊能力,一個衝鋒就將寨內能戰之兵先行搞定,然後便定定心心地迴去通知隊友,直接過來搬運戰利品了。
也正是在這次的行動中,趙駟及幾個老兵指揮才真正地感受到大宋西北與北方的狄虜在入侵中原時能感受到的那種一馬平川、可直接推平一切抵抗的體驗。
而此時的昇龍府,交趾國都,東城門外,由於先鋒失利,朝廷再次接到秦剛帶有戰爭威脅的警告函後,李乾明不得不加快了準備的節奏,終於提前數天開始掛帥出師。
而他們唯一可以令自己的心安的是,在詳細聽取了敗迴來的先鋒軍中副將與親兵的匯報之後,經驗豐富的大越太尉李常傑判斷:這支自海船登陸而來的宋軍總兵力絕對不會超過五千人。
而由殿前都指揮使、崇賢侯李乾明所率領的大越禁軍足有三萬人,又都是拱衛京師的精銳之部,按此時的習慣,再加上後方運輸糧草輜重的民夫輔兵,也是可以號稱十萬大軍的。
同時,從北方支流繞行而來的水師提舉陳皓,也從沿線各處調集了內河船隻兩百艘,除了留下了一半駐防昇龍府這裏的江麵,也率領另一百艘,沿白藤江而下,從水路進行協戰。
“侯爺也是軍中宿將,此戰雖然先鋒出師不利,但是我大越依舊還是占有天時、地利,更有兵力上壓倒性的優勢,隻須吸取教訓,做到穩紮穩打,不急於求勝,這宋賊遠道而來,必不敢長期僵持,我軍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畢竟自己的手下吃了敗仗,這李乾明此時也隻能對李常傑作出一副虛心聽取的模樣,但在他的心底卻是冷笑道:“現在大家不過扯平而已,看本侯此次親征,大勝那宋賊便就是了!”
大軍出發,站在國主身後的李常傑卻隻能在心裏長歎,他看得出李乾明並沒有將他的話聽進去,可國主李乾德對他不信任,令其除此之外卻無能為力,隻有祈禱上天保佑大越了。
果真,出了昇龍府後,李乾明便立即下令全軍加快行軍速度,而在江麵上本是同步行動的陳皓急忙遣人提醒:太尉不是剛囑咐過我們要謹慎行事、穩紮穩打嗎?
李乾明一聽,頓時將臉色一板:“宋賊不過區區五千,本帥手握十萬精兵,此行便就是在前麵穩打,陳提舉如果害怕也無妨,可以繼續殿後穩紮嘛!哼!”
說實在的,李乾明就是疑心李常傑故意忽悠他,讓他慢慢行動,轉而讓陳皓從江麵提前過去摘了果子。既然宋軍兵力不過一萬,這次據說又已經分兵四處出擊,那麽他隻要選擇一處有利的平原地區,充分展開陣形,三萬對五千,他的勝率怎麽看都是穩贏不敗的啊!
自詡對交趾各處地形都了然於胸的李乾明,都已經想到了在白藤江向東去兩百裏地左右,會向南分出一條太平江,就在那個地方,太平江會對西進的宋軍形成一道天險阻隔,而在兩江夾住的西南一塊區域都是平原地形,非常適合他的大軍展開,所以他急於命令部隊加速行軍,便就是想搶占這一有利地勢,與來犯的宋軍在此展開決戰。
在李乾明率軍到達他預設的戰場區域之處時,前方斥候迴報還未遇到宋兵主力,他便洋洋自得地下令在此駐營,並要求陳皓的水師控製北麵與東麵的江麵,以配合他的阻擊戰。
不過,大約一天過後,就在李乾明大營前方五六十裏外的縣城傳來的求救信息:他們遭遇了宋兵的突襲,縣府倉庫以及所有的大戶盡數被劫掠一空。
“好!宋賊果然是殘暴不仁,下令全營戒備,等候宋軍渡河,到時便與其在這全力一戰,以顯我大越軍威,敢叫宋賊有來無迴!”李乾明聽到了對方行蹤後反倒興奮地下令並部署。
半天過去了,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隻是五六十裏的距離,即使宋軍用著最慢的行軍速度,那也應該早就到達太平江對岸的啊!
焦急萬分的李乾明不斷向前派出斥候去打探,卻發現至少有一半的斥候都無法迴來,好不容易迴來的人裏,也有一半人根本就沒看到宋軍的影子,而剩餘的斥候好歹帶迴來的消息,卻幾乎要令他氣得發瘋:
宋軍似乎根本就沒有派出主力部隊繼續西進攻擊昇龍府的意思,而目前在交趾的東北部地區四處進行武裝搶劫的,隻是人數不多的一些小股部隊,而那裏一整片的縣城村寨,幾乎都快要被他們搶遍了。
“北蠻!強盜!”李乾明怒罵道,因為宋軍的如此行徑讓他陷入了兩難:
因為從昇龍府出來,大軍就一直保持著強盛的士氣,並下定了決心,要在這裏嚴防死守,並叫來犯的宋軍有來無迴。
誰知對方不按套路出牌,隻在對岸那裏四處搶劫,根本就沒有過來決戰的意思。所以,此時如果再臨時改變戰略,手下士兵的士氣一定會受到影響。同時再往前去,便就是進入了他們並不占優勢的未知戰場上作戰,勝算便就立刻少了幾分。
但是要是繼續駐守在這裏的大營,又無異於守株待兔,而且人家宋兔此時正在前方四處打劫,然後再一船一船地將戰利品往海邊大本營運去,忙得不亦樂乎,根本就沒有過來撞一撞他們設好的樹幹株的意思。
麵對著太平江對岸四處起火求救的局麵,李乾明也無法繼續待在原地啊!
於是,李乾明在無奈之下,隻能繼續啟動大軍,怒氣衝衝地向東推進。
在過了太平江之後,李乾明更覺得鬱悶,因為他此時再派出去的斥候,竟連一半也迴不來了,而到了最後,交趾士兵都已經知道,一旦被選為斥候,就是一個有去無迴的差事,甚至有人雖然不敢當麵違抗軍令,可是一旦出去後,便就脫掉軍服、扔掉兵器,直接鑽進叢林裝成老百姓逃生去了。
對於李乾明來說,沒有了能夠迴報情報的斥候,他的大軍就像一個沒有了眼睛的巨人,隻能硬著頭皮,一步一步地向著最終海東水營的方向前進。
“不管你們玩什麽花招,我這三萬人平推你一萬不到的兵力,總是能把你們推下大海去吧!”李乾明咬著牙齒,惡狠狠地想到。
即使是沿途看到一些被宋軍劫掠一空的村鎮慘象,他也隻能自我安慰道:隻要能將這支來犯的宋兵盡數從水營那裏驅逐下海,最好再抓住幾名宋將,這些區區的損失就都不在話下了。
而也是因為沒有了斥候的迴報,李乾德的大軍在一路行軍之中,不時地遭到宋軍的騷擾襲擊,使得他的行軍速度變得異常地緩慢。
在前半程的兩百裏地,他們隻花了三天左右的時間,而現在的這兩百裏路程,卻讓他走了近十天的時間,關鍵是他還幾乎沒有遇見任何宋軍大部隊的影子,卻是在各種埋伏、偷襲以及側翼騷擾中,損失了千餘人的兵力,就算是在白藤江上比他還謹慎的陳皓,也因一個夜晚不慎,被火攻了一次,燒掉了十餘艘的戰船。
不過,宋軍卻始終沒有正麵出現,就算是他們經過之前先鋒部隊遭遇敗仗的那處易守難攻的驛關時,宋軍居然也沒有在那裏設防,而是讓他們極其順利地就通過了。
交趾的大軍終於還是推進到了此行的目的地附近,按照計劃,再有半天不到的時間,他們就能夠接近之前的海東水營了。
一座水營而已,自己即使是減去這一路上的折損,李乾明還足足擁有二萬八千餘人的精銳禁軍。而且,對方在前些天的各種騷擾與偷襲,也進一步地證明了他們對於自己的大軍並無有效的應對之策。
或許再下去,便就是這些宋朝的水賊們倉皇登船逃竄,任由他李戰神一舉收複水營的高光時刻了吧!
正在馬上的李乾明一直在浮想連篇,這時突然聽到前軍傳來一陣驚訝甚至是驚恐的喧嘩之聲,然後那裏行軍的步子也停下來了,很快便有親兵非常驚慌地過來報告:“報,報侯爺,您,您趕緊去前麵看一看吧!”
“看什麽?”李乾明一臉狐疑,便隨著那親兵的帶領,一打馬,便迅速地來到了大軍隊伍的最前方。
這裏是驛道的一處稍高坡頂,原本這裏距離海東水營還有十裏左右的距離,但是當李乾明打馬來到這裏時,他也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所驚呆了:
眼前憑空出現了一道氣勢不凡的城牆,雖然不能估算出它的確切高度,但僅憑經驗看去,未必就比他們昇龍城的城牆矮多少,城牆左方一直延伸到江邊,右邊似乎一下子還看不到盡頭。按照此時建城多按四方形的慣例來估算,這裏距海邊十裏地,那這城牆的南北向也應足足有十裏之長。
李乾明是知道宋人築城的厲害,但他卻根本也想不到前後僅僅一個月左右的時候,宋人居然就在這海邊水營的基礎上,硬生生地修築好了這樣的一座城池。
而此行,他們根本就沒有作過任何攻城的準備,手頭原本覺得充沛無比的兵力,如果要對上最擅於守城的宋兵與眼前這座城池,李乾明瞬間失去了所有的思考與主張。
正在這時,後麵又傳來了一些動靜,李乾明迴頭一看,原來是陳皓帶了隨從前來求見。
陳皓過來是要向他匯報:江麵上大越水師卻是在更遠一點的江麵上就止步了,他們遭遇到了宋軍水師的封鎖而無法前進,隻能從那裏上了岸趕過來。當他來到這裏時,也同樣震驚於眼前所看到的景象。
“侯爺,還是先紮營,再從長計議吧!”
陳皓的這個建議,李乾明倒是聽進去了。
當交趾軍剛把營地建好沒多久,秦剛的使者便已經過來了,提出的建議也非常直接簡單:此時交趾軍想要攻破已經建起城牆的鎮越城,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宋軍想要一舉打退眼前的三萬強軍,也似乎有點不現實。
既然雙方有一種勢均力敵的感覺,而接下來的交戰,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極不願意看到的情景,那麽為何現在不坐下來談判呢?
方臘,睦州人,因在家族同輩人中排行十三而一直被稱為方十三。
當然,曆史上的他,在做工掙了一些錢之後,便就迴家開了漆園,慢慢地置辦成了一些家業。之後卻因童貫、朱勔等人在兩浙路窮兇極惡地搜刮之下,再也無法忍受,最終一怒而起,聚眾揭竿,領導了北宋末年最大、最具影響的一次農民起義。
這充分說明了:方臘是一個極具領導才能、實幹精神以及的戰略眼光的人物。
秦剛既然知道並已經在改變著這一段的曆史,那麽,又有什麽理由不重用眼前的此人呢?
“這個方臘,可以任都頭以上的職務。”秦剛隨口對趙駟說道。
趙駟有點驚訝地看了看秦剛,不過卻並沒有說什麽,隻是應下了。
平時秦剛極少幹預軍隊這裏具體的事項,不過既然是他開口提出要提拔這個方臘、也就是方十三的軍職,那自然是去安排好了。原本在此戰之後,真正要對方十三進行論功行賞的話,記功升職也是不會缺少的。
雖然說這方十三直接提升到都頭有點快了,但畢竟這一戰的功勞實在是不小!
李乾明及其部將阮天的性急,差點讓秦剛的緩兵之計沒能奏效。
不過,交趾三千先鋒軍到了驛關這裏卻嘎然止步,主將陣亡、餘眾大敗而歸,昇龍府那裏的李乾明大軍未動,便遭此重挫,一時愕然。
這一戰也有不少的俘虜,秦剛從中挑了一人讓他帶去了一封措辭嚴厲的質問函,痛斥交趾人不講信譽,悍然派兵來攻打自己。因此,他指出:“來而不往非禮也!即日起,本巡使將遣兵沿白藤江西進,盼與李太尉在昇龍城下泛舟把酒,以釋前嫌!”
這也是秦剛再一次稱唿交趾國主李乾德為李太尉,並且明確地告之:自己要進攻了!
事實上秦剛也隻是虛張聲勢而已,海東水營這裏的鎮越城雖然已經基本成型,但大批的俘虜工人此時還要調往南邊的長州水營進行寧南城的修築。在兩處的城防未形成之前,他並不急於進攻交趾內地的城鎮。
不過阮天所率的先鋒軍這次進攻,還是給了秦剛再次動兵行動的最佳理由。
在攻占海東水營時,同時也俘獲了不少內河船隻,秦剛便讓飛魚兵再次出動,沿著白藤江溯流而上,但凡沿江所發現的較大城鎮與村莊,便立即進行掃蕩,當然,他還是給這次行動冠以一個好聽的名頭,叫作“物資收集”,也就是允許他們在交趾境內進行公開劫掠。
畢竟,目前在鎮越與寧南兩城,有了那麽多的工人與俘虜幹活,都需要足夠的糧食與補給物資,在此之前都是從流求與廣南那裏用海船運來,這些成本,也就隻有秦剛財大氣粗,才能夠承擔得起。
不過,此時對飛魚兵下達了“就食於敵”的命令,表麵原因像是想節省一些後勤開支,但細想一下就會明白,如果要對飛魚兵進行專門補給的話,那麽他們行動的機動性與靈活性就蕩然無存。
與上一次的分散偵察行動不同,這次的“物資收集”采取了集中行動的模式,兩千人的飛魚兵,主力乘坐五十艘繳獲的交趾內河戰船溯流而上。利用同樣繳獲而來的近百匹滇馬,分別組建了兩支二十人左右的斥候隊,沿江兩岸進行預警打探。
他們行動的地方,在離開了水營的軍事禁地之外後,便就是後世富饒的紅河三角洲地區。
這裏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一直就是交趾的主要人口聚集地區,雖然不會像大宋那樣會有成熟發達的大城市,但是四處都會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村寨與小集鎮。
交趾模仿宋朝的體製也建立了禁軍製度,將全國的主要兵力都收編到了昇龍府周圍,在北邊靠近大宋的邊境州府裏,也不過每個地方留置有一兩千的駐軍。而在靠近東北部的這些地方,由於幾乎沒有遇到過什麽敵情,所以根本就沒有什麽軍事防禦力量。唯一能夠派得上用場的,隻會是一些地方蠻部的寨兵。
最初,飛魚兵的斥候在發現了蠻部的寨址之後,都會謹慎地選擇迴去報信,再引來大部隊,將這個蠻部寨子平掉,再將寨中的所有積存都劫迴船上。
後來,的確是因為蠻兵的戰力實在低下,斥候們有時也懶得迴去報信,直接利用自己戰馬的衝擊能力,一個衝鋒就將寨內能戰之兵先行搞定,然後便定定心心地迴去通知隊友,直接過來搬運戰利品了。
也正是在這次的行動中,趙駟及幾個老兵指揮才真正地感受到大宋西北與北方的狄虜在入侵中原時能感受到的那種一馬平川、可直接推平一切抵抗的體驗。
而此時的昇龍府,交趾國都,東城門外,由於先鋒失利,朝廷再次接到秦剛帶有戰爭威脅的警告函後,李乾明不得不加快了準備的節奏,終於提前數天開始掛帥出師。
而他們唯一可以令自己的心安的是,在詳細聽取了敗迴來的先鋒軍中副將與親兵的匯報之後,經驗豐富的大越太尉李常傑判斷:這支自海船登陸而來的宋軍總兵力絕對不會超過五千人。
而由殿前都指揮使、崇賢侯李乾明所率領的大越禁軍足有三萬人,又都是拱衛京師的精銳之部,按此時的習慣,再加上後方運輸糧草輜重的民夫輔兵,也是可以號稱十萬大軍的。
同時,從北方支流繞行而來的水師提舉陳皓,也從沿線各處調集了內河船隻兩百艘,除了留下了一半駐防昇龍府這裏的江麵,也率領另一百艘,沿白藤江而下,從水路進行協戰。
“侯爺也是軍中宿將,此戰雖然先鋒出師不利,但是我大越依舊還是占有天時、地利,更有兵力上壓倒性的優勢,隻須吸取教訓,做到穩紮穩打,不急於求勝,這宋賊遠道而來,必不敢長期僵持,我軍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畢竟自己的手下吃了敗仗,這李乾明此時也隻能對李常傑作出一副虛心聽取的模樣,但在他的心底卻是冷笑道:“現在大家不過扯平而已,看本侯此次親征,大勝那宋賊便就是了!”
大軍出發,站在國主身後的李常傑卻隻能在心裏長歎,他看得出李乾明並沒有將他的話聽進去,可國主李乾德對他不信任,令其除此之外卻無能為力,隻有祈禱上天保佑大越了。
果真,出了昇龍府後,李乾明便立即下令全軍加快行軍速度,而在江麵上本是同步行動的陳皓急忙遣人提醒:太尉不是剛囑咐過我們要謹慎行事、穩紮穩打嗎?
李乾明一聽,頓時將臉色一板:“宋賊不過區區五千,本帥手握十萬精兵,此行便就是在前麵穩打,陳提舉如果害怕也無妨,可以繼續殿後穩紮嘛!哼!”
說實在的,李乾明就是疑心李常傑故意忽悠他,讓他慢慢行動,轉而讓陳皓從江麵提前過去摘了果子。既然宋軍兵力不過一萬,這次據說又已經分兵四處出擊,那麽他隻要選擇一處有利的平原地區,充分展開陣形,三萬對五千,他的勝率怎麽看都是穩贏不敗的啊!
自詡對交趾各處地形都了然於胸的李乾明,都已經想到了在白藤江向東去兩百裏地左右,會向南分出一條太平江,就在那個地方,太平江會對西進的宋軍形成一道天險阻隔,而在兩江夾住的西南一塊區域都是平原地形,非常適合他的大軍展開,所以他急於命令部隊加速行軍,便就是想搶占這一有利地勢,與來犯的宋軍在此展開決戰。
在李乾明率軍到達他預設的戰場區域之處時,前方斥候迴報還未遇到宋兵主力,他便洋洋自得地下令在此駐營,並要求陳皓的水師控製北麵與東麵的江麵,以配合他的阻擊戰。
不過,大約一天過後,就在李乾明大營前方五六十裏外的縣城傳來的求救信息:他們遭遇了宋兵的突襲,縣府倉庫以及所有的大戶盡數被劫掠一空。
“好!宋賊果然是殘暴不仁,下令全營戒備,等候宋軍渡河,到時便與其在這全力一戰,以顯我大越軍威,敢叫宋賊有來無迴!”李乾明聽到了對方行蹤後反倒興奮地下令並部署。
半天過去了,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隻是五六十裏的距離,即使宋軍用著最慢的行軍速度,那也應該早就到達太平江對岸的啊!
焦急萬分的李乾明不斷向前派出斥候去打探,卻發現至少有一半的斥候都無法迴來,好不容易迴來的人裏,也有一半人根本就沒看到宋軍的影子,而剩餘的斥候好歹帶迴來的消息,卻幾乎要令他氣得發瘋:
宋軍似乎根本就沒有派出主力部隊繼續西進攻擊昇龍府的意思,而目前在交趾的東北部地區四處進行武裝搶劫的,隻是人數不多的一些小股部隊,而那裏一整片的縣城村寨,幾乎都快要被他們搶遍了。
“北蠻!強盜!”李乾明怒罵道,因為宋軍的如此行徑讓他陷入了兩難:
因為從昇龍府出來,大軍就一直保持著強盛的士氣,並下定了決心,要在這裏嚴防死守,並叫來犯的宋軍有來無迴。
誰知對方不按套路出牌,隻在對岸那裏四處搶劫,根本就沒有過來決戰的意思。所以,此時如果再臨時改變戰略,手下士兵的士氣一定會受到影響。同時再往前去,便就是進入了他們並不占優勢的未知戰場上作戰,勝算便就立刻少了幾分。
但是要是繼續駐守在這裏的大營,又無異於守株待兔,而且人家宋兔此時正在前方四處打劫,然後再一船一船地將戰利品往海邊大本營運去,忙得不亦樂乎,根本就沒有過來撞一撞他們設好的樹幹株的意思。
麵對著太平江對岸四處起火求救的局麵,李乾明也無法繼續待在原地啊!
於是,李乾明在無奈之下,隻能繼續啟動大軍,怒氣衝衝地向東推進。
在過了太平江之後,李乾明更覺得鬱悶,因為他此時再派出去的斥候,竟連一半也迴不來了,而到了最後,交趾士兵都已經知道,一旦被選為斥候,就是一個有去無迴的差事,甚至有人雖然不敢當麵違抗軍令,可是一旦出去後,便就脫掉軍服、扔掉兵器,直接鑽進叢林裝成老百姓逃生去了。
對於李乾明來說,沒有了能夠迴報情報的斥候,他的大軍就像一個沒有了眼睛的巨人,隻能硬著頭皮,一步一步地向著最終海東水營的方向前進。
“不管你們玩什麽花招,我這三萬人平推你一萬不到的兵力,總是能把你們推下大海去吧!”李乾明咬著牙齒,惡狠狠地想到。
即使是沿途看到一些被宋軍劫掠一空的村鎮慘象,他也隻能自我安慰道:隻要能將這支來犯的宋兵盡數從水營那裏驅逐下海,最好再抓住幾名宋將,這些區區的損失就都不在話下了。
而也是因為沒有了斥候的迴報,李乾德的大軍在一路行軍之中,不時地遭到宋軍的騷擾襲擊,使得他的行軍速度變得異常地緩慢。
在前半程的兩百裏地,他們隻花了三天左右的時間,而現在的這兩百裏路程,卻讓他走了近十天的時間,關鍵是他還幾乎沒有遇見任何宋軍大部隊的影子,卻是在各種埋伏、偷襲以及側翼騷擾中,損失了千餘人的兵力,就算是在白藤江上比他還謹慎的陳皓,也因一個夜晚不慎,被火攻了一次,燒掉了十餘艘的戰船。
不過,宋軍卻始終沒有正麵出現,就算是他們經過之前先鋒部隊遭遇敗仗的那處易守難攻的驛關時,宋軍居然也沒有在那裏設防,而是讓他們極其順利地就通過了。
交趾的大軍終於還是推進到了此行的目的地附近,按照計劃,再有半天不到的時間,他們就能夠接近之前的海東水營了。
一座水營而已,自己即使是減去這一路上的折損,李乾明還足足擁有二萬八千餘人的精銳禁軍。而且,對方在前些天的各種騷擾與偷襲,也進一步地證明了他們對於自己的大軍並無有效的應對之策。
或許再下去,便就是這些宋朝的水賊們倉皇登船逃竄,任由他李戰神一舉收複水營的高光時刻了吧!
正在馬上的李乾明一直在浮想連篇,這時突然聽到前軍傳來一陣驚訝甚至是驚恐的喧嘩之聲,然後那裏行軍的步子也停下來了,很快便有親兵非常驚慌地過來報告:“報,報侯爺,您,您趕緊去前麵看一看吧!”
“看什麽?”李乾明一臉狐疑,便隨著那親兵的帶領,一打馬,便迅速地來到了大軍隊伍的最前方。
這裏是驛道的一處稍高坡頂,原本這裏距離海東水營還有十裏左右的距離,但是當李乾明打馬來到這裏時,他也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所驚呆了:
眼前憑空出現了一道氣勢不凡的城牆,雖然不能估算出它的確切高度,但僅憑經驗看去,未必就比他們昇龍城的城牆矮多少,城牆左方一直延伸到江邊,右邊似乎一下子還看不到盡頭。按照此時建城多按四方形的慣例來估算,這裏距海邊十裏地,那這城牆的南北向也應足足有十裏之長。
李乾明是知道宋人築城的厲害,但他卻根本也想不到前後僅僅一個月左右的時候,宋人居然就在這海邊水營的基礎上,硬生生地修築好了這樣的一座城池。
而此行,他們根本就沒有作過任何攻城的準備,手頭原本覺得充沛無比的兵力,如果要對上最擅於守城的宋兵與眼前這座城池,李乾明瞬間失去了所有的思考與主張。
正在這時,後麵又傳來了一些動靜,李乾明迴頭一看,原來是陳皓帶了隨從前來求見。
陳皓過來是要向他匯報:江麵上大越水師卻是在更遠一點的江麵上就止步了,他們遭遇到了宋軍水師的封鎖而無法前進,隻能從那裏上了岸趕過來。當他來到這裏時,也同樣震驚於眼前所看到的景象。
“侯爺,還是先紮營,再從長計議吧!”
陳皓的這個建議,李乾明倒是聽進去了。
當交趾軍剛把營地建好沒多久,秦剛的使者便已經過來了,提出的建議也非常直接簡單:此時交趾軍想要攻破已經建起城牆的鎮越城,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宋軍想要一舉打退眼前的三萬強軍,也似乎有點不現實。
既然雙方有一種勢均力敵的感覺,而接下來的交戰,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極不願意看到的情景,那麽為何現在不坐下來談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