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急信與麻逸的代表是同一天到達明州的。
在此之前,張中在發現了此事後,十分盡職地向邕州與欽州派出了若幹密探,相對精準地確認了目前全路被交趾所侵占或控製的地方,還大致查探清楚了交趾在這些地方的駐軍與防備情況,同樣也送來了明州。
秦剛為此召集起了海事院的主要官員,首先是非常鄭重地接待了麻逸來的代表。
麻逸代表恭敬地獻上了這次前來進貢的禮單、還有象征著要向大宋請求庇護的海圖。
秦剛接了看過後,就分別轉交給李綱與趙駟,然後非常滿意地說道:“本官一貫提倡:宋商在南洋的地位,首先需要自己去努力爭取。所以,對於你們敢於自我抗爭的舉動非常地滿意,並要予以表彰。所以,關於麻逸自治總督的委任狀,本官可以簽署,並交給你帶迴,而且請帶話給張總督,海事院不需要你們多繳納一成的稅收,麻逸地方小,維持一支自衛軍的壓力很大,所以你們還是一定要注意確保軍費的保障吧。本官承諾給浡泥的條件,同樣也對麻逸有效!”
過來的代表沒想到,事情竟如此地順利,便歡天喜地地拿了委任狀走了。
而李綱卻拿著那份進貢來的禮單,對著估算出的價值感歎:“南洋真是到處都是有錢呐!這小小數點的麻逸島就能貢奉這麽多的禮物!”
秦剛笑笑說:“麻逸島嘛,就是盛產這些珍珠、玳瑁什麽的,不過是現在的人稀罕,其實這些東西多了後,價值就會有大的跌落,所以伯紀在處理他們時,要注意點節奏。不過這些出產,都算不得什麽。我卻是打聽到,就在麻逸附近一帶的海島中,會有很大的銅礦存在,隻是具體位置還不太好確定,需要花點人力去探查。之前一是騰不出去探礦的人手,二是沒想好一旦探查到之後將如何開發?現在倒是一個最好的機會,就讓這張總督在前麵替我們看好大門,然後寫信給流求,請他們先派探礦師過去,並做好後續開礦的準備。”
趙駟看著海圖,這麻逸正好處於浡泥前往流求的航線中間,尤其是從唐州派人過去,相當地方便。而他向來就完全相信秦剛的任何決定,所以也不會去問秦剛是如何知道麻逸附近的島上有銅礦——剛哥說那裏有,那就一定有,他現在關心的則是另一個問題:
“要說開礦的準備,那就一定離不開充足的勞力與人手。看看這麻逸的位置及氣候,自然也隻有是南洋的人更加適應。我得想辦法去這些地方招工啊!”趙駟自言自語道。
當然,都是經曆過西北那裏的事情,秦剛看著趙駟眼睛在南洋地圖上來迴地搜索,自然是知
道趙駟口中“招工”的真實含義——既便宜、又聽話的工人,除了戰爭俘虜,還有什麽呢?
“哈哈!知我者,駟哥也!”秦剛拍了拍手道,“麻逸這樣的小事,當然用不到今天把大家都召集過來。今天要議的大事,就是對於交趾明占暗吞、侵我大宋廣南西路數萬頃土地一事,朝廷中有了分歧,章相主張派兵討伐,蘇相建議外交討還。聖上不決,來信找我問策!”
秦剛一邊說著,一邊虎哥就將提前準備好的材料給大家都分了一份,抄錄了張中最早的匯報、兩廣的奏折、之後的情報、還有朝廷的邸報、兩府的公文以及最後皇帝的來信。
其實關於這件事,張中最早向海事院匯報時,大家多少也知道些,隻是現在有了詳盡的材料,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當然,最重要的便是朝廷中,章蘇二相發生了嚴重的觀點分歧,大家對此有點拿不定主意。
“龍製可是想支持蘇相的意見?”還是趙駟先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對事不對人!這是我們永遠的準則!”秦剛敲了敲桌子,強調了一下,“叫大家來討論,就是想聽聽大家自己的想法。”
“要是真想聽我的想法,那我倒是支持章相的做法!西軍曾打過交趾人,他們與西賊一樣,都是畏威而不畏德,外交什麽的,談了就反悔,不講信用不守規矩,沒什麽用的!”趙駟率先開口表示。
“以我的理解來看,蘇相的意見也並非是完全反對出兵!熙寧之戰雖勝卻是慘勝,一戰死傷那麽多的精兵強將,那麽這一次出兵,是不是也要準備死傷那麽多的人?是不是錢糧耗費還將那般地大?”黃友多了幾年的經曆,看問題的眼光卻是更深了許多,“蘇相還明確提出的南兵與北兵的現實問題,那麽有誰能提出解決的辦法嗎?而且,關於外交談判,本身就是解決邊境問題的方法之一,為何一定要放棄?這交趾小邦,前次戰敗的記憶還未消去,要再來一次的話,他們一定承受不了,談判使者要是讓對方明白這一點的話,也未必就拿不迴來自己的地方。”
“就算是談判順利,能把廣南西路的那些地方拿迴來,但我在麻逸那裏的采礦工人怎麽辦?”趙駟抱怨道,“我看這交趾北部的人口眾多,打他一仗,好歹也能抓個幾千人的俘虜嘛!”
“那趙統製你到底是為了收複失地、還是要去抓工人嘛?”黃友立刻反問道。
“失地也要收,工人也得抓!”趙駟也是毫不含糊。
眾人也不禁被他的話給說笑了,堂裏的氣氛也鬆弛了許多。隻是趙駟能在秦剛麵前如此隨意,其他人倒也不會輕易如此,畢竟現在討論的可是朝廷中懸而未決的國略大政,是戰?還是談?這也是考驗他們的眼光與判斷能力。
“我是一直做生意的,在這市舶司也是負責海貿事宜,所以我就隻說說生意上看到的事。”胡衍選擇的角度倒也讓他的發言多了幾分自信,“這交趾郡盛產稻米、硬木、玉石還有一些比、極好的鐵礦石。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太重,要想運出來,非常地不易,車馬運輸會被嶺南諸山所隔,成本巨大。但是留在本地,便賣不出價錢。在我眼裏,陸上的幾十裏地,根本就比不上海邊一個港口的價值。所以,他若從陸上占我廣西百裏地,我便海上掠他交趾一座港;而且這交趾東麵一整條的海岸線,我東南水師想打哪裏就打哪裏,打下來後就開商埠做生意,還比不過他陸上占的那些荒廢山地?”
“滄海兄,國事可不能用生意經來比,我廣西雖然地荒人稀,但一裏之地也是王地,一人之丁也是王臣,可不能像這樣子來隨意交換的。”李綱卻是聽不下這些話,出言批評道。
“哈哈,我說我隻懂做生意嘛!”胡衍笑笑道,心裏卻暗道,“可我大哥不是總以生意之道來比喻打仗與國事麽?”
聽了幾人都開過了口,秦剛知道,大家還是要等他來拿定最後的主意。
他便示意虎哥將這南洋地圖掛在了堂中,引得眾人都看著它後,便拿起桌上的一支細木杆,輕輕敲擊了兩下鄭重地說道:“朝政多爭本屬尋常,就像剛才大家說出了不同的意見一樣,是因為大家看待問題的出發點與角度不一樣而已。但爭而不決、議而不定,那就是因為缺乏了最終獲取共識的判斷標準。所以,問題的關鍵就迴來了這個判斷的標準!”
眾人的眼光都盯著秦剛,是啊?這個標準會在哪裏呢?
“先看第一個問題,這交趾能不能打?打的理由是什麽?駟哥說想多招點便宜工人,算是個理由,但說服不了人,甚至明著說了後,還會被禦史抓住小辮子參我一本。”
趙駟不好意思地抓抓頭。
“那我來說一個理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秦剛說的這句乃是大宋開國皇帝趙匤胤的名言,基本可以用來針對他想對任何一個邊界地方開火的萬能理由,而且身為大宋臣子,沒有人敢於質疑太祖皇帝這句話的政治正確性了。
“而且,民間有叫它越南國,他們妄自稱為大越國,這些都不規範,也極不正確。”秦剛點了點地圖上的這塊地方繼續說道,“我大宋對高麗、西夏的國主都封過國王,也明文承認他們是藩國。但對這交趾國主的冊封,一直卻都是‘檢校太尉、交趾郡王’,也就是說,這裏一直都是我大宋的‘交趾郡’而已!所以,大宋當年是如何打南唐、南漢的,今天就可以如何討伐交趾,這便就是我們可以出兵的法理!”
諸人之中,黃友與李綱的典籍知識最豐富,看到他們二人都在不住地點頭,其他二人更是信服。
“再說一個理由:‘僭越不軌,當誅而平之’。這小小交趾郡,不思如何偏安一隅,卻是屢屢妄稱自己延承了漢唐衣缽,是中華文化的南朝繼承者,其諸多文書將我大宋稱為北朝,他們自稱南朝,之前的丁氏國主自稱‘大瞿越’,今下的李氏國主自稱‘大越’,妄圖與我大宋分庭抗禮。其蠢蠢欲動的兵亂,便是久按不住的妄圖北伐、一統天下野心!”
“真的?”趙駟一聽便是大怒,“雞屎大的一塊地,也敢做這種春秋大夢?!”
“所以,既然主戰,那就必須將此兩點標準曉予朝堂、告於天下。這方麵,就要有賴於《東南海事報》以及與京城中諸多報紙努力了。”
“屬下明白。”李綱迅速便理解了秦剛的觀點與意圖。
“第二個問題,打此仗的目的點在哪裏?是一直打到昇龍府?將交趾收歸為大宋一路嗎?”秦剛提出了這個問題,卻沒有立即說出答案的意思。
“早該這樣了!”趙駟還在剛才的憤怒狀態中。
“真要是打下來,如何管製倒也真是難題!兩廣之地都一直少有官員願去赴任,何況這更南的交趾路呢?還有大戰之後的民怨何解?初定之後的餘亂誰平?當年的廣源州最終不也是還給了交趾麽!”李綱熟知史料,說的便就是前次麵征之戰後的事實。
“所以我們要迴到海事院的本職,掌控東南沿海的秩序,死死掐住這交趾人的脖子即可!”秦剛便說出了自己的意思,“而這也牽出了我們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打?龍友說得極對,蘇相並非反對出兵,而是在詢問更好的出兵方式。而剛才衍哥也提出了一個好主意,不必勉強使用南兵,更不必折騰西軍,用我東南水師即可。”
胡衍的臉上需出了半是驚訝、半是興奮得意的神色。
“我東南水師可以從海上出發作戰,不必擔心長途奔襲之遙;而廣州及昌化等處的港口皆在,更不愁後勤補給之難。最關鍵的地方在於,此戰我們專攻其東部沿海區域,若有適合之處,可自行建港,以控製通商命脈,便可逼其迴到談判桌上,以拿迴我們所想拿到的東西!”
“如若這交趾蠻子能下魚死網破之心,不管我們攻打的港口,就是一味從陸地再次攻入邕州、甚至進犯賓州、象州、桂州等地呢?”趙駟思考了一下,提出了這個擔心。
“昔日郭太尉視富良江為攻越難逾的天塹,而今對於我們來說,此江以及北部的白藤江等,都是我們水師可以直抵到達昇龍府的坦途。他們進攻我廣西,就算是能夠順利推進了一千裏地,不還是在我們廣西路境內麽?但是,我們隻要在江上西進兩日,就可以在他的昇龍城下擺酒賦詩了!”秦剛毫不客氣地指出。
“龍製高見!”黃友心悅誠服地說道,“下官在西北時就曾領略過龍製與西夏談判時的手段。其‘以打促談,以談代打’已是之後西軍將領的必學之典!”
胡衍自然不再說話,而趙駟與李綱也都已信服。
“既然如此,此次給天子的迴複之信,我看龍友理解頗深,就勞煩你去琢磨行文迴之。蘇相那邊,還是得我來親筆寫信。”秦剛迴頭又看了另外三人。
趙駟一挺胸道:“我來整軍。”
胡衍道:“沿線的軍港的物資,由我安排商船先行悄悄調配。”
李綱:“報紙一事,盡是屬下之責。”
很快,《東南海事報》出了一期交趾郡專刊,集中刊登了一係列文章,有在追述這塊唐漢故土的淵源傳承,有在反思那場南疆大戰的慘烈往事,還有的在介紹交趾境內各種豐富的物產,更有講述這塊南部土地上獨特的風土人情。
而且這期專刊,竟然罕見地印了足足六個大張,折疊起來,也能趕得上一本書冊了。
尤其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刊載了一位大宋海商在交趾郡的昇龍府裏,親眼目睹了一場據說源自上古時期的杖鼓樂《黃帝炎》演出,文中先作了知識普及,這“炎”也會寫作“鹽”,乃是一種遠古的杖鼓曲調。《黃帝炎》在中原地區早已失傳,卻想不到能在這裏聽聞,而文中對於該古曲的演奏乃歌詞的記錄卻是令人神往。
實際上,並不存在有這樣一位海商,此文的幕後寫手卻是秦剛,他不過是借助於沈括在《夢溪筆談》裏所記錄的“頃年王師南征,得《黃帝炎》一曲於交趾”之句而刻意發揮編撰。
不過此文在交予李綱去編發時,由於描寫過於生動,李綱讀後,竟然十分神往地向他索要這位宋商的聯係方式,秦剛也隻能以此人已出海且歸期未定而敷衍了過去。
這份專刊一經登出,便從明州開始,因目前各個開設市舶業務的港口而迅速在宋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以《東京時報》開始轉載,進而風靡京城。
許多讀了報紙的宋人這才知道,在他們印象中已經是極南之地的南岒再南邊,居然還有著這樣的一片中華文明的繼承與追隨者之地。
而眾多朝臣,也從中讀出了這交趾人念念不忘窺探北境、進而夢想著北伐入主中原的狂妄企圖。之前曾經認為“交趾不過隻是南境疥癬”的聲音漸弱,而力主強力懲戒、甚至收複這塊漢唐故土的聲音也能強大了起來。
原本趙駟是很瞧不起報紙這一迴事的,可是這次他的感受卻完全不一樣了。
雖然在海事院裏的議事,他所代表的主戰思想還是蠻受人認同的,但是要真的拿出來的話,不管是京城,還是西北、以及他們所在的兩浙,這交趾郡在哪裏?交趾人說自己的越南,那個這越南是兩浙之南嗎?兩浙之南不是福建嗎?為什麽要出兵打福建人?打那裏有必要嗎?一堆莫名其妙的問題能把你逼瘋。
但是報紙出了之後,這風向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報紙像是……,像是……,對,就像是為他趙駟登的“招工廣告”!
而由黃友代筆,秦剛提議的自海路圍攻交趾港口甚至都城、以逼其和談退地的海戰方案奏折,也由趙煦拿到了小朝會上交由兩府合議。
應該說,原本在這個問題上針鋒相對的左相右相之爭,卻從秦剛的這一方案中,都找到了自己觀點的基本支撐麵:
章惇堅持的出兵、懲戒、收複失地、一展大宋國威的關鍵訴求沒有改變;
蘇軾要求的惜兵、避亂、節省民力、彰顯宗主風範的諸多觀點同樣得以保留。
“陛下可將此事交由秦徐之去處置,但有一點,其水師軍費開支,由其自籌。朝廷這時要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呢!”蘇右相哼哼了這麽一句,他倒不是純心要坑自己的弟子,而是對這個少遊的弟子有著充足的信心:東南水師的交趾一戰,也不大會是件賠錢的買賣!
“老臣則奏請陛下,準許海事院從征越之戰中沿用浡泥之舊例,留取戰利四成,自補軍費!”章惇卻是站出來替秦剛索要了這麽一個條件。
“準!”趙煦答應得頗為爽快,畢竟戰利品還是沒影子的事,應了又有何妨?
隻是這蘇相像是在坑自家的弟子,章相倒是卯著勁在幫秦剛爭取權益。
眼前的事情倒是越來越有趣了!
在此之前,張中在發現了此事後,十分盡職地向邕州與欽州派出了若幹密探,相對精準地確認了目前全路被交趾所侵占或控製的地方,還大致查探清楚了交趾在這些地方的駐軍與防備情況,同樣也送來了明州。
秦剛為此召集起了海事院的主要官員,首先是非常鄭重地接待了麻逸來的代表。
麻逸代表恭敬地獻上了這次前來進貢的禮單、還有象征著要向大宋請求庇護的海圖。
秦剛接了看過後,就分別轉交給李綱與趙駟,然後非常滿意地說道:“本官一貫提倡:宋商在南洋的地位,首先需要自己去努力爭取。所以,對於你們敢於自我抗爭的舉動非常地滿意,並要予以表彰。所以,關於麻逸自治總督的委任狀,本官可以簽署,並交給你帶迴,而且請帶話給張總督,海事院不需要你們多繳納一成的稅收,麻逸地方小,維持一支自衛軍的壓力很大,所以你們還是一定要注意確保軍費的保障吧。本官承諾給浡泥的條件,同樣也對麻逸有效!”
過來的代表沒想到,事情竟如此地順利,便歡天喜地地拿了委任狀走了。
而李綱卻拿著那份進貢來的禮單,對著估算出的價值感歎:“南洋真是到處都是有錢呐!這小小數點的麻逸島就能貢奉這麽多的禮物!”
秦剛笑笑說:“麻逸島嘛,就是盛產這些珍珠、玳瑁什麽的,不過是現在的人稀罕,其實這些東西多了後,價值就會有大的跌落,所以伯紀在處理他們時,要注意點節奏。不過這些出產,都算不得什麽。我卻是打聽到,就在麻逸附近一帶的海島中,會有很大的銅礦存在,隻是具體位置還不太好確定,需要花點人力去探查。之前一是騰不出去探礦的人手,二是沒想好一旦探查到之後將如何開發?現在倒是一個最好的機會,就讓這張總督在前麵替我們看好大門,然後寫信給流求,請他們先派探礦師過去,並做好後續開礦的準備。”
趙駟看著海圖,這麻逸正好處於浡泥前往流求的航線中間,尤其是從唐州派人過去,相當地方便。而他向來就完全相信秦剛的任何決定,所以也不會去問秦剛是如何知道麻逸附近的島上有銅礦——剛哥說那裏有,那就一定有,他現在關心的則是另一個問題:
“要說開礦的準備,那就一定離不開充足的勞力與人手。看看這麻逸的位置及氣候,自然也隻有是南洋的人更加適應。我得想辦法去這些地方招工啊!”趙駟自言自語道。
當然,都是經曆過西北那裏的事情,秦剛看著趙駟眼睛在南洋地圖上來迴地搜索,自然是知
道趙駟口中“招工”的真實含義——既便宜、又聽話的工人,除了戰爭俘虜,還有什麽呢?
“哈哈!知我者,駟哥也!”秦剛拍了拍手道,“麻逸這樣的小事,當然用不到今天把大家都召集過來。今天要議的大事,就是對於交趾明占暗吞、侵我大宋廣南西路數萬頃土地一事,朝廷中有了分歧,章相主張派兵討伐,蘇相建議外交討還。聖上不決,來信找我問策!”
秦剛一邊說著,一邊虎哥就將提前準備好的材料給大家都分了一份,抄錄了張中最早的匯報、兩廣的奏折、之後的情報、還有朝廷的邸報、兩府的公文以及最後皇帝的來信。
其實關於這件事,張中最早向海事院匯報時,大家多少也知道些,隻是現在有了詳盡的材料,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當然,最重要的便是朝廷中,章蘇二相發生了嚴重的觀點分歧,大家對此有點拿不定主意。
“龍製可是想支持蘇相的意見?”還是趙駟先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對事不對人!這是我們永遠的準則!”秦剛敲了敲桌子,強調了一下,“叫大家來討論,就是想聽聽大家自己的想法。”
“要是真想聽我的想法,那我倒是支持章相的做法!西軍曾打過交趾人,他們與西賊一樣,都是畏威而不畏德,外交什麽的,談了就反悔,不講信用不守規矩,沒什麽用的!”趙駟率先開口表示。
“以我的理解來看,蘇相的意見也並非是完全反對出兵!熙寧之戰雖勝卻是慘勝,一戰死傷那麽多的精兵強將,那麽這一次出兵,是不是也要準備死傷那麽多的人?是不是錢糧耗費還將那般地大?”黃友多了幾年的經曆,看問題的眼光卻是更深了許多,“蘇相還明確提出的南兵與北兵的現實問題,那麽有誰能提出解決的辦法嗎?而且,關於外交談判,本身就是解決邊境問題的方法之一,為何一定要放棄?這交趾小邦,前次戰敗的記憶還未消去,要再來一次的話,他們一定承受不了,談判使者要是讓對方明白這一點的話,也未必就拿不迴來自己的地方。”
“就算是談判順利,能把廣南西路的那些地方拿迴來,但我在麻逸那裏的采礦工人怎麽辦?”趙駟抱怨道,“我看這交趾北部的人口眾多,打他一仗,好歹也能抓個幾千人的俘虜嘛!”
“那趙統製你到底是為了收複失地、還是要去抓工人嘛?”黃友立刻反問道。
“失地也要收,工人也得抓!”趙駟也是毫不含糊。
眾人也不禁被他的話給說笑了,堂裏的氣氛也鬆弛了許多。隻是趙駟能在秦剛麵前如此隨意,其他人倒也不會輕易如此,畢竟現在討論的可是朝廷中懸而未決的國略大政,是戰?還是談?這也是考驗他們的眼光與判斷能力。
“我是一直做生意的,在這市舶司也是負責海貿事宜,所以我就隻說說生意上看到的事。”胡衍選擇的角度倒也讓他的發言多了幾分自信,“這交趾郡盛產稻米、硬木、玉石還有一些比、極好的鐵礦石。這些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太重,要想運出來,非常地不易,車馬運輸會被嶺南諸山所隔,成本巨大。但是留在本地,便賣不出價錢。在我眼裏,陸上的幾十裏地,根本就比不上海邊一個港口的價值。所以,他若從陸上占我廣西百裏地,我便海上掠他交趾一座港;而且這交趾東麵一整條的海岸線,我東南水師想打哪裏就打哪裏,打下來後就開商埠做生意,還比不過他陸上占的那些荒廢山地?”
“滄海兄,國事可不能用生意經來比,我廣西雖然地荒人稀,但一裏之地也是王地,一人之丁也是王臣,可不能像這樣子來隨意交換的。”李綱卻是聽不下這些話,出言批評道。
“哈哈,我說我隻懂做生意嘛!”胡衍笑笑道,心裏卻暗道,“可我大哥不是總以生意之道來比喻打仗與國事麽?”
聽了幾人都開過了口,秦剛知道,大家還是要等他來拿定最後的主意。
他便示意虎哥將這南洋地圖掛在了堂中,引得眾人都看著它後,便拿起桌上的一支細木杆,輕輕敲擊了兩下鄭重地說道:“朝政多爭本屬尋常,就像剛才大家說出了不同的意見一樣,是因為大家看待問題的出發點與角度不一樣而已。但爭而不決、議而不定,那就是因為缺乏了最終獲取共識的判斷標準。所以,問題的關鍵就迴來了這個判斷的標準!”
眾人的眼光都盯著秦剛,是啊?這個標準會在哪裏呢?
“先看第一個問題,這交趾能不能打?打的理由是什麽?駟哥說想多招點便宜工人,算是個理由,但說服不了人,甚至明著說了後,還會被禦史抓住小辮子參我一本。”
趙駟不好意思地抓抓頭。
“那我來說一個理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秦剛說的這句乃是大宋開國皇帝趙匤胤的名言,基本可以用來針對他想對任何一個邊界地方開火的萬能理由,而且身為大宋臣子,沒有人敢於質疑太祖皇帝這句話的政治正確性了。
“而且,民間有叫它越南國,他們妄自稱為大越國,這些都不規範,也極不正確。”秦剛點了點地圖上的這塊地方繼續說道,“我大宋對高麗、西夏的國主都封過國王,也明文承認他們是藩國。但對這交趾國主的冊封,一直卻都是‘檢校太尉、交趾郡王’,也就是說,這裏一直都是我大宋的‘交趾郡’而已!所以,大宋當年是如何打南唐、南漢的,今天就可以如何討伐交趾,這便就是我們可以出兵的法理!”
諸人之中,黃友與李綱的典籍知識最豐富,看到他們二人都在不住地點頭,其他二人更是信服。
“再說一個理由:‘僭越不軌,當誅而平之’。這小小交趾郡,不思如何偏安一隅,卻是屢屢妄稱自己延承了漢唐衣缽,是中華文化的南朝繼承者,其諸多文書將我大宋稱為北朝,他們自稱南朝,之前的丁氏國主自稱‘大瞿越’,今下的李氏國主自稱‘大越’,妄圖與我大宋分庭抗禮。其蠢蠢欲動的兵亂,便是久按不住的妄圖北伐、一統天下野心!”
“真的?”趙駟一聽便是大怒,“雞屎大的一塊地,也敢做這種春秋大夢?!”
“所以,既然主戰,那就必須將此兩點標準曉予朝堂、告於天下。這方麵,就要有賴於《東南海事報》以及與京城中諸多報紙努力了。”
“屬下明白。”李綱迅速便理解了秦剛的觀點與意圖。
“第二個問題,打此仗的目的點在哪裏?是一直打到昇龍府?將交趾收歸為大宋一路嗎?”秦剛提出了這個問題,卻沒有立即說出答案的意思。
“早該這樣了!”趙駟還在剛才的憤怒狀態中。
“真要是打下來,如何管製倒也真是難題!兩廣之地都一直少有官員願去赴任,何況這更南的交趾路呢?還有大戰之後的民怨何解?初定之後的餘亂誰平?當年的廣源州最終不也是還給了交趾麽!”李綱熟知史料,說的便就是前次麵征之戰後的事實。
“所以我們要迴到海事院的本職,掌控東南沿海的秩序,死死掐住這交趾人的脖子即可!”秦剛便說出了自己的意思,“而這也牽出了我們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打?龍友說得極對,蘇相並非反對出兵,而是在詢問更好的出兵方式。而剛才衍哥也提出了一個好主意,不必勉強使用南兵,更不必折騰西軍,用我東南水師即可。”
胡衍的臉上需出了半是驚訝、半是興奮得意的神色。
“我東南水師可以從海上出發作戰,不必擔心長途奔襲之遙;而廣州及昌化等處的港口皆在,更不愁後勤補給之難。最關鍵的地方在於,此戰我們專攻其東部沿海區域,若有適合之處,可自行建港,以控製通商命脈,便可逼其迴到談判桌上,以拿迴我們所想拿到的東西!”
“如若這交趾蠻子能下魚死網破之心,不管我們攻打的港口,就是一味從陸地再次攻入邕州、甚至進犯賓州、象州、桂州等地呢?”趙駟思考了一下,提出了這個擔心。
“昔日郭太尉視富良江為攻越難逾的天塹,而今對於我們來說,此江以及北部的白藤江等,都是我們水師可以直抵到達昇龍府的坦途。他們進攻我廣西,就算是能夠順利推進了一千裏地,不還是在我們廣西路境內麽?但是,我們隻要在江上西進兩日,就可以在他的昇龍城下擺酒賦詩了!”秦剛毫不客氣地指出。
“龍製高見!”黃友心悅誠服地說道,“下官在西北時就曾領略過龍製與西夏談判時的手段。其‘以打促談,以談代打’已是之後西軍將領的必學之典!”
胡衍自然不再說話,而趙駟與李綱也都已信服。
“既然如此,此次給天子的迴複之信,我看龍友理解頗深,就勞煩你去琢磨行文迴之。蘇相那邊,還是得我來親筆寫信。”秦剛迴頭又看了另外三人。
趙駟一挺胸道:“我來整軍。”
胡衍道:“沿線的軍港的物資,由我安排商船先行悄悄調配。”
李綱:“報紙一事,盡是屬下之責。”
很快,《東南海事報》出了一期交趾郡專刊,集中刊登了一係列文章,有在追述這塊唐漢故土的淵源傳承,有在反思那場南疆大戰的慘烈往事,還有的在介紹交趾境內各種豐富的物產,更有講述這塊南部土地上獨特的風土人情。
而且這期專刊,竟然罕見地印了足足六個大張,折疊起來,也能趕得上一本書冊了。
尤其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刊載了一位大宋海商在交趾郡的昇龍府裏,親眼目睹了一場據說源自上古時期的杖鼓樂《黃帝炎》演出,文中先作了知識普及,這“炎”也會寫作“鹽”,乃是一種遠古的杖鼓曲調。《黃帝炎》在中原地區早已失傳,卻想不到能在這裏聽聞,而文中對於該古曲的演奏乃歌詞的記錄卻是令人神往。
實際上,並不存在有這樣一位海商,此文的幕後寫手卻是秦剛,他不過是借助於沈括在《夢溪筆談》裏所記錄的“頃年王師南征,得《黃帝炎》一曲於交趾”之句而刻意發揮編撰。
不過此文在交予李綱去編發時,由於描寫過於生動,李綱讀後,竟然十分神往地向他索要這位宋商的聯係方式,秦剛也隻能以此人已出海且歸期未定而敷衍了過去。
這份專刊一經登出,便從明州開始,因目前各個開設市舶業務的港口而迅速在宋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以《東京時報》開始轉載,進而風靡京城。
許多讀了報紙的宋人這才知道,在他們印象中已經是極南之地的南岒再南邊,居然還有著這樣的一片中華文明的繼承與追隨者之地。
而眾多朝臣,也從中讀出了這交趾人念念不忘窺探北境、進而夢想著北伐入主中原的狂妄企圖。之前曾經認為“交趾不過隻是南境疥癬”的聲音漸弱,而力主強力懲戒、甚至收複這塊漢唐故土的聲音也能強大了起來。
原本趙駟是很瞧不起報紙這一迴事的,可是這次他的感受卻完全不一樣了。
雖然在海事院裏的議事,他所代表的主戰思想還是蠻受人認同的,但是要真的拿出來的話,不管是京城,還是西北、以及他們所在的兩浙,這交趾郡在哪裏?交趾人說自己的越南,那個這越南是兩浙之南嗎?兩浙之南不是福建嗎?為什麽要出兵打福建人?打那裏有必要嗎?一堆莫名其妙的問題能把你逼瘋。
但是報紙出了之後,這風向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報紙像是……,像是……,對,就像是為他趙駟登的“招工廣告”!
而由黃友代筆,秦剛提議的自海路圍攻交趾港口甚至都城、以逼其和談退地的海戰方案奏折,也由趙煦拿到了小朝會上交由兩府合議。
應該說,原本在這個問題上針鋒相對的左相右相之爭,卻從秦剛的這一方案中,都找到了自己觀點的基本支撐麵:
章惇堅持的出兵、懲戒、收複失地、一展大宋國威的關鍵訴求沒有改變;
蘇軾要求的惜兵、避亂、節省民力、彰顯宗主風範的諸多觀點同樣得以保留。
“陛下可將此事交由秦徐之去處置,但有一點,其水師軍費開支,由其自籌。朝廷這時要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呢!”蘇右相哼哼了這麽一句,他倒不是純心要坑自己的弟子,而是對這個少遊的弟子有著充足的信心:東南水師的交趾一戰,也不大會是件賠錢的買賣!
“老臣則奏請陛下,準許海事院從征越之戰中沿用浡泥之舊例,留取戰利四成,自補軍費!”章惇卻是站出來替秦剛索要了這麽一個條件。
“準!”趙煦答應得頗為爽快,畢竟戰利品還是沒影子的事,應了又有何妨?
隻是這蘇相像是在坑自家的弟子,章相倒是卯著勁在幫秦剛爭取權益。
眼前的事情倒是越來越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