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舉是借著迴吏部述職的機會來到了京城。
他這荊湖北路轉運判官也是個朝官,一般是做過地方通判並有較好的業績者方可充任。但是當初他之前隻是做過兩任知縣,不過就是靠著嶽父胡宗哲的關係去投靠了章惇,而那時正好是新黨在大規模地整肅舊黨,地方上空出來了不少的位置,亟待一些頭腦靈活、能夠充分理解上司要推進新法意圖的官員去充任,這才得到了一個機會,就按照原來的資序,去了荊湖北路轉運使司,先是任了一個勾當帳司。
而他在就任期間,的確也學得了其嶽父的升職密技,尋了不少當地的舊黨官員的麻煩,並也作了些不痛不癢的舉報,算得上就納了對新黨的投名狀,之後便順利地升上了轉運判官一職,這次便就是他在判官任上的第一期述職。
實際上他這次進京最主要的任務,卻是因為知道了黃庭堅北歸、以及到了杭州後知道的小舅子被流放等一係列極其糟糕的跡象後,需要重新去探明今後朝堂的政治走向,再設法為自己尋找一條更加可靠的大腿來抱抱。
他是八月初到的京城,手裏雖然是拿著嶽父書寫的薦信,卻是一直沒有去找章惇。
一是章相的府門並沒有那麽好登,就算是胡宗哲自己來也得老老實實地遞名帖排隊。二是陳舉在來到京城的第一天起,就聽聞了蘇軾迴京並被恢複為學士銜職的驚人消息。
蘇軾是誰?
蜀黨的領袖!黃庭堅與秦觀的恩師!
他陳舉是靠什麽上位的?他的嶽父又是靠什麽上位的?這樣的一個結果,無異於如晴天霹靂一般,任是將他在離開杭州前與胡宗哲的所有商議全部作廢!
老師被複職重用,那麽對於那些曾經迫害過他弟子的人將會如何地出手?陳舉不了解蘇軾,但是他會用自己的思路去想啊!
所以陳舉是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睡不著覺,動用了他在京城所有的關係去拚命打聽消息,而打聽到的消息更是令他後脊梁發麻:這蘇軾迴京,極有可能會被天子拜相!
完了!章惇的這一條線,肯定是沒有指望了,更不要說,這章相公會不會幫他們。如今這個關頭,必須要當機立斷,重新選擇山頭。
陳舉在惶恐不安中先是去吏部報了個到並等候述職排隊後,便趕緊去了如今還不算太熱門的蔡京府上遞了手本,並且還十分用心地在這手本裏備注了他的禮單,開始在客棧裏耐心地等待求見。
果然,陳舉的禮單以及他同時給蔡府門人的紅包發揮了作用,就在五天之後,也就是蘇軾被正式拜相,蔡京從他的弟弟蔡卞府上迴來的那天,正在若有所思地盯看著底下人排在他桌上的一疊拜帖,而陳舉的手本,就被特意放在了最上麵一張。
荊湖北路轉運判官陳舉字為民叩見。
展開這份手本,第二頁是這陳舉的大致從官履曆,以蔡京的銳利眼光,一眼瞥去他先是知縣,後是轉運司勾帳,再原職升為判官,便就明白這小子是走動關係的老手。於是便直接翻到最後一頁,而他的瞳孔,卻是在一瞬間便放大了:
這一頁隻簡單地寫了一行字,兩小句:恭以四海銀行存單兩萬貫、杭州臨安縣田契一千畝,恭賀承旨生辰。
蔡京的生日在二月,此時卻是八月,不過這並不重要。雖然蔡京進入兩製官後,巴結他的官員甚多,但是畢竟他還未最後進入兩府執政,能夠像陳舉這樣下血本重賄的人並不多。
要知道,如今四海銀行已經在大宋東南幾路幾乎重要的州城都開設了分行,它的存單不僅支持在任意一家分行裏足額兌出現錢,而且如果不兌現的話,還可以享有每年一分息的利息。這兩萬貫的存單是大半年前存下的,也就是說,稍等兩三個月去兌取的話,那就是兩萬兩千貫啊。
然後,杭州臨安的一千畝田契,也是令蔡京看得心情大悅,從福建出來的他,骨子裏依舊是對於豐腴的田地有著無法抑製的那種渴求與擁有欲。
看來,這個陳舉定然是有要事所求,對於求他之人,蔡京並沒有太大的壓力,他在官場經曆過起伏,如今又已入翰林,深諳官場之上,無非就是各種利益之間的交換,各種得失之間的博弈,不怕別人求自己辦事,事情越難,收獲就會越大。相反,他倒是已經不太在意那種順手而為之事,甚至更是無法忍受不被人所求之日。
“這個陳為民,就讓他下午過來吧!”
陳舉在被蔡府的下人帶去的過程中,僅僅隻是看了幾眼府裏院中的景致,以及客廳四下一些擺設的精致考究程度,一下子就明白自己走蔡京這條路是走對了:
章惇雖然也有袒護黨人的名聲,但是他自己的個人品行卻十分愛惜,從不接受他人的賄賂。所以,他的袒護手法更像是一種單純由他來把控決定的賜予,實在讓下麵人沒有安全感。也就是說,他想護你就護你,但要不想的話,隨時都會放棄。
貪官尋求恩主,自然希望恩主也貪。因為隻有恩主想貪,自己才有機會去行賄,才能通過行賄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也就為自己的依附找到了更加可靠的保證。
而陳舉在蔡府裏所看見的情況,卻是讓他定心了許多。
“下官雖然地處荊楚偏地,卻是早就十分地仰慕蔡承旨,一直就想著找機會前來拜訪,這次來京城投帖,卻想不到蔡承旨如此禮賢下士,著實要讓人感動啊!”這陳舉一進入客廳,納頭便拜,一邊說著,一邊戲精上身,竟然說得哭了起來,“隻要蔡承旨能夠給下官機會,下官一定跟隨左右,聽候使喚!”
蔡京此時還沒能正式進入到兩府,還一直被他弟弟蔡卞壓著,所以並沒有人會像陳舉這樣誇張地向他表達忠心,所以在這一瞬間,令他的內心十分地受用,他暗自在想:“權勢果然是個好東西,如果自己周圍的官員,都能像眼前的這個人這樣圍拱著自己,那將是一個怎樣的人生巔峰啊!”
蔡京是一個心思極其縝密的人,他敏銳地感覺到,如果自己期待著某一件事情發生的話,就一定要給接近於這樣的事情以正向的反饋,比如說,像眼前的這個馬屁精,你給予他一些他想得到的好處,那麽大家就會明白,就會有更多這樣子的人出現在身邊。
蔡京微微一笑,他的態度十分地受用,但說出來的口氣卻是十分地謙虛:“是陳運判吧,大家都是同朝為官,都是為天子而用心做事,哪能讓運判來聽我的使喚呢!”
陳舉卻是一條心要走到底了,他繼續保持著伏地大拜的姿勢,更加討好地抬起頭道:“哪豈能是一迴事?蔡承旨高居翰林之位,那才是天子的貼身之人,是真正為天子做事情的人。下官隻是一個愚笨得很的人,但是也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一心一意地跟著蔡承旨做事,聽蔡承旨的吩咐,也就是相當於為天子做事了啊!”
“哈哈哈!陳運判快快免禮,快快落座吧!”蔡京聽得甚是高興,看來這個陳舉真是會說話,不過,他還是有要用考驗一下他,於是便隨手拿起桌上的那張禮單,故作不悅道,“不過,大家也是同朝為官的同僚,陳運判送來這個是作甚?這可是要向本官送禮?陷本官於不廉不義之地?”
蔡京不是不收禮,而是從來不收來路不明、沒有把握的禮,所以現在也就是要看陳舉是如何應對的了。
起身之後,卻在下首的座位上簡單地挨了半個屁股的陳舉早有準備,立即很正經地說道:“蔡承旨是誤會了。下官生平有一個愛好,就是專門四處求購收藏名家字帖,早就聽說過蔡承旨之作‘冠絕古今,鮮有儔匹’。民間求購本就趨之若鶩,卻又多有他人模仿之偽作。這次能有機會見到承旨本人,就想厚著臉皮,向承旨求一件墨寶,而這點小錢隻是下官出的潤筆費而已。”
喲!此子可嘉,這個理由太強大了!既將行賄一事掩蓋得毫無痕跡,又突顯出不惜重金求購蔡京墨寶的虔誠,著實是讓蔡京對陳舉刮目相看了。
“哎呀,這京城的天氣說涼就涼了,陳運判請入內再談。”蔡京微笑著便將陳舉請到了內室的廂房。
“蔡承旨救我!”一進了廂房,陳舉便立即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對著蔡京連連磕頭。
蔡京前麵看到陳舉的重禮,就知對方必有所求,見麵之後的幾番話語試探,立刻判斷出陳舉這樣的人是一個好黨羽,頭腦靈活、態度謙遜、意向明確、行事果斷,所以這才將他引入到更加保密的內室。
“說吧!你有何難處?需要本官為你謀劃?”
待到陳舉將自己早年一直跟著自己的嶽父、而自己的嶽父舉報了秦觀得以升官的先前情況講完,然後便提到,這次卻是看到了黃、秦二人已經北歸,而且嶽父胡宗哲在兩浙路又被秦剛盯上,再加上進京後,還再次聽說了蘇軾迴京重用的消息。
“蘇子瞻已被陛下宣麻拜相,現為朝廷右相了啊!”蔡京聽完後,再次將今天早晨的這一消息給陳舉重重一擊。
因為陳舉這兩天一直待在客棧等候蔡府的消息,竟然沒有接到這則今天上午傳遍京城的重大新聞。此刻聽完,頓時麵如死灰,渾身顫抖不已。
“不過,也不是沒有脫身之計!”蔡京轉而卻這樣說道。
這句話讓陳舉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趕緊再次拜道:“肯請蔡承旨救下官於水火之中,下官必將視承旨為再生父母!”
“本官也是於心不忍,這才指點於你。你可知,此時黃秦二人北歸、還有那蘇子瞻拜相一事,背後都是何人策劃?”蔡京說完便停了下來,再看到陳舉一臉茫然之色後,這才歎了一口氣道,“所以啊,你連自己是在何人身上栽了跟頭都不清楚,也難怪你要走進死胡同了!”
“請蔡承旨指點迷津!”
“這些事情背後的謀劃之人,也就是你嶽父胡運使真正得罪的人,龍圖閣待製、東南海事院巡閱使秦剛!”蔡京輕輕地卻又十分清晰地說道,然後又用手指敲了敲桌子,“所以,這件事,對於陳運判來說,既好又不好!”
陳舉聽得如雞啄米一般地不斷點頭,此時又指路緊緊盯著蔡京之口。
“所謂‘既好’,便是這秦剛所針對的,或者說是他所關注到的主要報複對象,並非是你,而是你的嶽父!所謂的“不好”,那便是,你與你嶽父之間的關係,卻是不好脫開,更不要說到現在還拉拉扯扯地,含糊不清,這事指不定再過幾天便能牽連到了你的頭上。所以,眼下的情況,唯有一個方法……”蔡京說到這裏,突然停了下來,意味深長地看著陳舉。
陳舉其實在聽到前半句時,就已經有了一個判斷,此時再看蔡京盯著他的眼神,心裏更是明白了大半,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開口說道:“蔡承旨但有吩咐,下官萬死不辭!”
“壁虎尚知斷尾求生,陳運使眼下,這嶽父那一邊的尾巴,卻是不得不斷了吧!”蔡京卻是壓低了聲音,一邊說一邊看著陳舉的反應,“這蘇右相雖然也是一個護犢之人,但他卻有一個宅心仁厚的毛病。所以,陳運使如果能夠大義滅親,提供可以彈劾胡宗哲的關鍵證據,你就不是把自己的身份洗幹淨了麽?”
果然是要放棄嶽父那一頭。其實這樣的想法,陳舉在入京之前也不是沒有想過,隻是眼下被蔡京這麽一提,他立刻意識到這也是自己向蔡京投靠並表示忠心的最佳時機,於是便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立刻站起身來再次向蔡京行禮道:“蔡承旨指點的甚是,我等為官,當凡事以天下大局為重,為效忠吾皇萬歲為準。胡宗哲他雖為下官嶽父,但其在兩浙路任職多年,的確多有不軌之舉、貪腐之為,下官得承旨之指點教誨,已然明白。昔日衛之石厚,助紂為虐,軾君作亂,其父石碏,大義滅親,以成純臣之範。下官得承旨點撥,願幡然醒悟,重新做人。”
果真算得上是一個狠人!一下子就能將背叛嶽父一事,麵不改色地說得出了個深明大義的意義,蔡京不由地對眼前的這個陳舉又高看了幾分。
當然,蔡京慫恿陳舉舉報胡宗哲,除了有通過這一手來設法脫身之外,其實也是有著自己臨時想到的一個算計。
就在上午與弟弟蔡卞的密謀分析之中,蔡京已經感覺到他倆在這一輪的朝堂風波裏的風險相當之大。以他的判斷與經驗來看,與其明知道下一步極有可能被政敵趕出京城,還不如提前布局,尋找一個更加有利於起複的地方外放為官。
隻是,因為蔡卞並不認同他這麽悲觀的看法,討論才沒有進行下去。
而在接見陳舉時,突然聽到了他的嶽父胡宗哲的官職時,蔡京不由地心裏一動,這不就是一個極好的外放之地麽?如果趁此機會,直接將這姓胡的廢掉,空出來的知杭州一職,不就最有利於自己的主動外放嗎?
於是蔡京順勢就給陳舉出了這個“斷尾求生”之計。而陳舉也中一拍即合,反正這斷的“尾”也不是自己的尾,坑了老嶽父,換得自己的更好生存,這絕對是一個合算的買賣啊!
蔡京略微沉吟了一番後,說道:“這件事,我給你寫個帖子,你去找禦史中丞趙正夫。”
看著陳舉還沒有反應得過來,蔡京進一步解釋道:“彈劾正五員的大員,必須要讓禦使中丞親自出馬了。而且你可能不知道,這趙中丞與蘇右相的關係不是太好,所以這事也算得上你給了他一個機會,一並把你倆都摘得幹淨些。對了,為民這次進京是述職而來的?”
蔡京轉而又順口問了一句,但是因為是喚了陳舉的表字,一下子令陳舉感動不已,連聲稱是。
“放心好了,吏部那有我的人,為民的述職不必擔心,隻須把眼下這件事辦好,也算是給了這新上任的蘇相一個大麵子,料想他也不至於再與你為難的。”
陳舉連連點頭。
他這荊湖北路轉運判官也是個朝官,一般是做過地方通判並有較好的業績者方可充任。但是當初他之前隻是做過兩任知縣,不過就是靠著嶽父胡宗哲的關係去投靠了章惇,而那時正好是新黨在大規模地整肅舊黨,地方上空出來了不少的位置,亟待一些頭腦靈活、能夠充分理解上司要推進新法意圖的官員去充任,這才得到了一個機會,就按照原來的資序,去了荊湖北路轉運使司,先是任了一個勾當帳司。
而他在就任期間,的確也學得了其嶽父的升職密技,尋了不少當地的舊黨官員的麻煩,並也作了些不痛不癢的舉報,算得上就納了對新黨的投名狀,之後便順利地升上了轉運判官一職,這次便就是他在判官任上的第一期述職。
實際上他這次進京最主要的任務,卻是因為知道了黃庭堅北歸、以及到了杭州後知道的小舅子被流放等一係列極其糟糕的跡象後,需要重新去探明今後朝堂的政治走向,再設法為自己尋找一條更加可靠的大腿來抱抱。
他是八月初到的京城,手裏雖然是拿著嶽父書寫的薦信,卻是一直沒有去找章惇。
一是章相的府門並沒有那麽好登,就算是胡宗哲自己來也得老老實實地遞名帖排隊。二是陳舉在來到京城的第一天起,就聽聞了蘇軾迴京並被恢複為學士銜職的驚人消息。
蘇軾是誰?
蜀黨的領袖!黃庭堅與秦觀的恩師!
他陳舉是靠什麽上位的?他的嶽父又是靠什麽上位的?這樣的一個結果,無異於如晴天霹靂一般,任是將他在離開杭州前與胡宗哲的所有商議全部作廢!
老師被複職重用,那麽對於那些曾經迫害過他弟子的人將會如何地出手?陳舉不了解蘇軾,但是他會用自己的思路去想啊!
所以陳舉是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睡不著覺,動用了他在京城所有的關係去拚命打聽消息,而打聽到的消息更是令他後脊梁發麻:這蘇軾迴京,極有可能會被天子拜相!
完了!章惇的這一條線,肯定是沒有指望了,更不要說,這章相公會不會幫他們。如今這個關頭,必須要當機立斷,重新選擇山頭。
陳舉在惶恐不安中先是去吏部報了個到並等候述職排隊後,便趕緊去了如今還不算太熱門的蔡京府上遞了手本,並且還十分用心地在這手本裏備注了他的禮單,開始在客棧裏耐心地等待求見。
果然,陳舉的禮單以及他同時給蔡府門人的紅包發揮了作用,就在五天之後,也就是蘇軾被正式拜相,蔡京從他的弟弟蔡卞府上迴來的那天,正在若有所思地盯看著底下人排在他桌上的一疊拜帖,而陳舉的手本,就被特意放在了最上麵一張。
荊湖北路轉運判官陳舉字為民叩見。
展開這份手本,第二頁是這陳舉的大致從官履曆,以蔡京的銳利眼光,一眼瞥去他先是知縣,後是轉運司勾帳,再原職升為判官,便就明白這小子是走動關係的老手。於是便直接翻到最後一頁,而他的瞳孔,卻是在一瞬間便放大了:
這一頁隻簡單地寫了一行字,兩小句:恭以四海銀行存單兩萬貫、杭州臨安縣田契一千畝,恭賀承旨生辰。
蔡京的生日在二月,此時卻是八月,不過這並不重要。雖然蔡京進入兩製官後,巴結他的官員甚多,但是畢竟他還未最後進入兩府執政,能夠像陳舉這樣下血本重賄的人並不多。
要知道,如今四海銀行已經在大宋東南幾路幾乎重要的州城都開設了分行,它的存單不僅支持在任意一家分行裏足額兌出現錢,而且如果不兌現的話,還可以享有每年一分息的利息。這兩萬貫的存單是大半年前存下的,也就是說,稍等兩三個月去兌取的話,那就是兩萬兩千貫啊。
然後,杭州臨安的一千畝田契,也是令蔡京看得心情大悅,從福建出來的他,骨子裏依舊是對於豐腴的田地有著無法抑製的那種渴求與擁有欲。
看來,這個陳舉定然是有要事所求,對於求他之人,蔡京並沒有太大的壓力,他在官場經曆過起伏,如今又已入翰林,深諳官場之上,無非就是各種利益之間的交換,各種得失之間的博弈,不怕別人求自己辦事,事情越難,收獲就會越大。相反,他倒是已經不太在意那種順手而為之事,甚至更是無法忍受不被人所求之日。
“這個陳為民,就讓他下午過來吧!”
陳舉在被蔡府的下人帶去的過程中,僅僅隻是看了幾眼府裏院中的景致,以及客廳四下一些擺設的精致考究程度,一下子就明白自己走蔡京這條路是走對了:
章惇雖然也有袒護黨人的名聲,但是他自己的個人品行卻十分愛惜,從不接受他人的賄賂。所以,他的袒護手法更像是一種單純由他來把控決定的賜予,實在讓下麵人沒有安全感。也就是說,他想護你就護你,但要不想的話,隨時都會放棄。
貪官尋求恩主,自然希望恩主也貪。因為隻有恩主想貪,自己才有機會去行賄,才能通過行賄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也就為自己的依附找到了更加可靠的保證。
而陳舉在蔡府裏所看見的情況,卻是讓他定心了許多。
“下官雖然地處荊楚偏地,卻是早就十分地仰慕蔡承旨,一直就想著找機會前來拜訪,這次來京城投帖,卻想不到蔡承旨如此禮賢下士,著實要讓人感動啊!”這陳舉一進入客廳,納頭便拜,一邊說著,一邊戲精上身,竟然說得哭了起來,“隻要蔡承旨能夠給下官機會,下官一定跟隨左右,聽候使喚!”
蔡京此時還沒能正式進入到兩府,還一直被他弟弟蔡卞壓著,所以並沒有人會像陳舉這樣誇張地向他表達忠心,所以在這一瞬間,令他的內心十分地受用,他暗自在想:“權勢果然是個好東西,如果自己周圍的官員,都能像眼前的這個人這樣圍拱著自己,那將是一個怎樣的人生巔峰啊!”
蔡京是一個心思極其縝密的人,他敏銳地感覺到,如果自己期待著某一件事情發生的話,就一定要給接近於這樣的事情以正向的反饋,比如說,像眼前的這個馬屁精,你給予他一些他想得到的好處,那麽大家就會明白,就會有更多這樣子的人出現在身邊。
蔡京微微一笑,他的態度十分地受用,但說出來的口氣卻是十分地謙虛:“是陳運判吧,大家都是同朝為官,都是為天子而用心做事,哪能讓運判來聽我的使喚呢!”
陳舉卻是一條心要走到底了,他繼續保持著伏地大拜的姿勢,更加討好地抬起頭道:“哪豈能是一迴事?蔡承旨高居翰林之位,那才是天子的貼身之人,是真正為天子做事情的人。下官隻是一個愚笨得很的人,但是也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一心一意地跟著蔡承旨做事,聽蔡承旨的吩咐,也就是相當於為天子做事了啊!”
“哈哈哈!陳運判快快免禮,快快落座吧!”蔡京聽得甚是高興,看來這個陳舉真是會說話,不過,他還是有要用考驗一下他,於是便隨手拿起桌上的那張禮單,故作不悅道,“不過,大家也是同朝為官的同僚,陳運判送來這個是作甚?這可是要向本官送禮?陷本官於不廉不義之地?”
蔡京不是不收禮,而是從來不收來路不明、沒有把握的禮,所以現在也就是要看陳舉是如何應對的了。
起身之後,卻在下首的座位上簡單地挨了半個屁股的陳舉早有準備,立即很正經地說道:“蔡承旨是誤會了。下官生平有一個愛好,就是專門四處求購收藏名家字帖,早就聽說過蔡承旨之作‘冠絕古今,鮮有儔匹’。民間求購本就趨之若鶩,卻又多有他人模仿之偽作。這次能有機會見到承旨本人,就想厚著臉皮,向承旨求一件墨寶,而這點小錢隻是下官出的潤筆費而已。”
喲!此子可嘉,這個理由太強大了!既將行賄一事掩蓋得毫無痕跡,又突顯出不惜重金求購蔡京墨寶的虔誠,著實是讓蔡京對陳舉刮目相看了。
“哎呀,這京城的天氣說涼就涼了,陳運判請入內再談。”蔡京微笑著便將陳舉請到了內室的廂房。
“蔡承旨救我!”一進了廂房,陳舉便立即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對著蔡京連連磕頭。
蔡京前麵看到陳舉的重禮,就知對方必有所求,見麵之後的幾番話語試探,立刻判斷出陳舉這樣的人是一個好黨羽,頭腦靈活、態度謙遜、意向明確、行事果斷,所以這才將他引入到更加保密的內室。
“說吧!你有何難處?需要本官為你謀劃?”
待到陳舉將自己早年一直跟著自己的嶽父、而自己的嶽父舉報了秦觀得以升官的先前情況講完,然後便提到,這次卻是看到了黃、秦二人已經北歸,而且嶽父胡宗哲在兩浙路又被秦剛盯上,再加上進京後,還再次聽說了蘇軾迴京重用的消息。
“蘇子瞻已被陛下宣麻拜相,現為朝廷右相了啊!”蔡京聽完後,再次將今天早晨的這一消息給陳舉重重一擊。
因為陳舉這兩天一直待在客棧等候蔡府的消息,竟然沒有接到這則今天上午傳遍京城的重大新聞。此刻聽完,頓時麵如死灰,渾身顫抖不已。
“不過,也不是沒有脫身之計!”蔡京轉而卻這樣說道。
這句話讓陳舉有如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趕緊再次拜道:“肯請蔡承旨救下官於水火之中,下官必將視承旨為再生父母!”
“本官也是於心不忍,這才指點於你。你可知,此時黃秦二人北歸、還有那蘇子瞻拜相一事,背後都是何人策劃?”蔡京說完便停了下來,再看到陳舉一臉茫然之色後,這才歎了一口氣道,“所以啊,你連自己是在何人身上栽了跟頭都不清楚,也難怪你要走進死胡同了!”
“請蔡承旨指點迷津!”
“這些事情背後的謀劃之人,也就是你嶽父胡運使真正得罪的人,龍圖閣待製、東南海事院巡閱使秦剛!”蔡京輕輕地卻又十分清晰地說道,然後又用手指敲了敲桌子,“所以,這件事,對於陳運判來說,既好又不好!”
陳舉聽得如雞啄米一般地不斷點頭,此時又指路緊緊盯著蔡京之口。
“所謂‘既好’,便是這秦剛所針對的,或者說是他所關注到的主要報複對象,並非是你,而是你的嶽父!所謂的“不好”,那便是,你與你嶽父之間的關係,卻是不好脫開,更不要說到現在還拉拉扯扯地,含糊不清,這事指不定再過幾天便能牽連到了你的頭上。所以,眼下的情況,唯有一個方法……”蔡京說到這裏,突然停了下來,意味深長地看著陳舉。
陳舉其實在聽到前半句時,就已經有了一個判斷,此時再看蔡京盯著他的眼神,心裏更是明白了大半,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開口說道:“蔡承旨但有吩咐,下官萬死不辭!”
“壁虎尚知斷尾求生,陳運使眼下,這嶽父那一邊的尾巴,卻是不得不斷了吧!”蔡京卻是壓低了聲音,一邊說一邊看著陳舉的反應,“這蘇右相雖然也是一個護犢之人,但他卻有一個宅心仁厚的毛病。所以,陳運使如果能夠大義滅親,提供可以彈劾胡宗哲的關鍵證據,你就不是把自己的身份洗幹淨了麽?”
果然是要放棄嶽父那一頭。其實這樣的想法,陳舉在入京之前也不是沒有想過,隻是眼下被蔡京這麽一提,他立刻意識到這也是自己向蔡京投靠並表示忠心的最佳時機,於是便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立刻站起身來再次向蔡京行禮道:“蔡承旨指點的甚是,我等為官,當凡事以天下大局為重,為效忠吾皇萬歲為準。胡宗哲他雖為下官嶽父,但其在兩浙路任職多年,的確多有不軌之舉、貪腐之為,下官得承旨之指點教誨,已然明白。昔日衛之石厚,助紂為虐,軾君作亂,其父石碏,大義滅親,以成純臣之範。下官得承旨點撥,願幡然醒悟,重新做人。”
果真算得上是一個狠人!一下子就能將背叛嶽父一事,麵不改色地說得出了個深明大義的意義,蔡京不由地對眼前的這個陳舉又高看了幾分。
當然,蔡京慫恿陳舉舉報胡宗哲,除了有通過這一手來設法脫身之外,其實也是有著自己臨時想到的一個算計。
就在上午與弟弟蔡卞的密謀分析之中,蔡京已經感覺到他倆在這一輪的朝堂風波裏的風險相當之大。以他的判斷與經驗來看,與其明知道下一步極有可能被政敵趕出京城,還不如提前布局,尋找一個更加有利於起複的地方外放為官。
隻是,因為蔡卞並不認同他這麽悲觀的看法,討論才沒有進行下去。
而在接見陳舉時,突然聽到了他的嶽父胡宗哲的官職時,蔡京不由地心裏一動,這不就是一個極好的外放之地麽?如果趁此機會,直接將這姓胡的廢掉,空出來的知杭州一職,不就最有利於自己的主動外放嗎?
於是蔡京順勢就給陳舉出了這個“斷尾求生”之計。而陳舉也中一拍即合,反正這斷的“尾”也不是自己的尾,坑了老嶽父,換得自己的更好生存,這絕對是一個合算的買賣啊!
蔡京略微沉吟了一番後,說道:“這件事,我給你寫個帖子,你去找禦史中丞趙正夫。”
看著陳舉還沒有反應得過來,蔡京進一步解釋道:“彈劾正五員的大員,必須要讓禦使中丞親自出馬了。而且你可能不知道,這趙中丞與蘇右相的關係不是太好,所以這事也算得上你給了他一個機會,一並把你倆都摘得幹淨些。對了,為民這次進京是述職而來的?”
蔡京轉而又順口問了一句,但是因為是喚了陳舉的表字,一下子令陳舉感動不已,連聲稱是。
“放心好了,吏部那有我的人,為民的述職不必擔心,隻須把眼下這件事辦好,也算是給了這新上任的蘇相一個大麵子,料想他也不至於再與你為難的。”
陳舉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