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終究沒有與秦觀他們一同迴流求,但是卻作好了來年去遊曆一番的約定。
師生數人便在碼頭灑淚相別。
秦觀臨行時,口賦了江城子一首:
南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逢,慘愁容。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別後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紅,莫匆匆,滿金鍾。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後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暮雲重。
竟是無比地傷感。
“老師勿憂。”秦剛在船上安慰秦觀道,“這次我已將昌化軍納入到了海事院轄地,馬上就會擴建這裏的碼頭與港口,老師但凡想看望師公,隨時可乘海船前來。”
“徐之,你這樣的安排,朝中不會有人疑心?”秦觀終歸是有些擔心。
“昌化之事,也並非隻有要照顧師公一個原因。”秦剛此時站在剛駛出港口的海船船頭,指著西邊說道,“這一片海域叫作北部灣,昌化這裏便是可避台風的佳地,而且此處海岸邊水深,稍稍整修就能擴成極好的良港,。而對麵便是交趾國,旁人隻道這裏是天涯海角的蠻荒之地,但我卻在這裏看到了可以販運而出的無數硬木、玉石、礦藏、還有無比豐富的便宜稻米。這昌化便就是最好的前沿轉運港。隻要我海事院從這裏能給朝廷掙迴到大筆的銀兩,政事堂的人便不會再胡思亂想的!”
其實,秦剛心底是明白,如今真正可以扭轉一切的製勝手筆,卻是皇宮裏的那個繈褓嬰兒。皇帝不顧一切地全力支持他開海,並非是他接受了什麽更先進的治國理念,而僅僅隻是因為他能給出一個“尋訪仙藥”的承諾。
當然,無論是海上、還是海外都不可能存有仙藥,秦剛對此的倚仗,還是在流求島上的唐州格致院。
巡閱船隊自昌化迴程,在廣州時放下了送去赴任的張中,並給他留了二十名士兵。之後,船隊即直駛向流求目前最南端的唐州。
唐州格致院,現在已經發展出火器、冶金、機械、醫藥、生靈等等八大所,此時突然看到秦剛、秦觀等執政院一眾官員到訪,李峰等人既是高興又是激動。
但是,秦剛卻推掉了其它各所的匯報請求,而是直奔醫藥所。
“哈哈!老夫這次是要稱你秦龍製呢?還是要稱你秦執政?!”鄒放還是一身的仙風道骨,這些年來的歲月流逝,在他的身上幾乎看不到什麽痕跡。
“鄒先生說笑了,我還是從前的秦小友!”秦剛笑著迴道。
前些年,鄒放在外遊醫了一段時間迴到菱川書院,在接到趙梧的邀請信件後,以為流求不過隻是類似於當時宋人在某處海島上開辟的大莊園。但是在他真正來到這裏後,才震驚於這裏的規模之大,更加驚訝於島上各地民生與經濟的繁盛發展。
當然,最終讓他決定留下來的,便是在唐州格致院的蓬勃生命力。
由於這裏幾乎沒有什麽門派學術偏見,也沒有任何對於威權定論的忌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大道”這條格言被高高地鐫刻在格致院的進門巨石之上,並被這裏的每一個研究學者與學生們在踐行著。
一年前,秦剛匆匆來了流求一趟,雖然沒有能夠與鄒衍碰上麵,但是卻托人交給他一封信,信中詳細介紹了一種非常奇特的藥物培養方法以及試驗過程。
雖然信中所述的內容看起來十分地怪誕不經,但是,秦剛卻極其鄭重地指出:這種藥物一旦能夠研製成功,在這個時代將會成為一種幾乎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尤其是針對此時醫生幾乎束手無策的各類傷口感染、傷寒病症的療效,可用驚人一詞來形容。
因為此信是秦剛所寫,鄒放便不再懷疑,決定親自來試製。
而秦剛所希望試製出的藥物就是:青黴素!
科技發展的許多成果並非隻是在理論或者是實驗室裏的層麵,它還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社會認知環境以及研製者可以支配的社會資源。否則,即使是能夠取得極其震驚的實際效果,但是研製者也有可能會被無情地打入到巫術甚至妖術的範疇。
唐州格致院裏已經非常先進的技術基礎,加上流求島此時的社會認知基礎,成為了青黴素可以在這裏誕生的最重要條件。
首先,簡單的、淺口透明玻璃杯已經在唐州格致院生產成功,雖然它的成品率極低,透明度還略有瑕疵,但專門提供給醫藥所進行實驗的數量卻是足夠了。
其次,流求豐富的物產與蓬勃發展的經濟積累了大量的稅收財富,並在右丞秦觀的高度重視之下,每年都會向格致院進行大筆研發經費的投入。
秦剛在寫那份信時,他記得:由不同的原始黴菌培育出來的青黴素的療效是相差極大的,但是哪種更好他並不知道,於是便要求鄒放,在一開始時,就要分開收集大米、麵粉以及不同水果上的各種黴絲,並對於它們分開來標明,再按同樣的流程進行培育,再結合最終結果的記錄來進行對比。
關於培養液,應該需要用到高澱粉的穀物湯汁,對於眼下能找到的麥汁、粟汁以及大米汁,到底哪種會更好,這也是需要鄒放去仔細進行對比試驗的。
這些不同的黴絲,會在培養液裏培育差不多七天左右,接下來便要進行一係列的過濾與提純。
在這裏,通過與菜籽油的攪拌,可以實現汁液的分層,以從中分離出最有用的透明汁液,再通過幹淨的棉絮進行物理過濾,以去除掉各種雜質。
接下來,便是要用煮沸晾幹之後的木炭粉對這些汁液進行吸附。
最後,對吸附汁液後的木炭粉,先後以蒸餾水、酸水與堿水進行衝洗。這裏的酸水可以用醋來兌配,堿水的配製也不難。
最終,經過了這麽多環節之後的成品溶液,就可以進行最終的測定了。
秦剛所寫的測定方法也比較怪異,每一份的成品溶液裏,需要滴入一滴人尿,實際原因是人尿中含有葡萄球菌,在過了幾天之後,如果在滴入的尿液周圍,一旦能出現一圈青色黴跡的話,那麽恭喜,說明這杯成品溶液裏,的確成功地培育出了青黴素。
上麵說的這些過程,看起來似乎也不算是太複雜。但是你要考慮到,在秦剛的迴憶的整個試驗的過程中,存在了大量的不肯定與豐富的候選選項。
所以到了鄒放這裏的具體實驗操作中,就一定會出現大量的各種不同條件下的試驗分岔選擇。
以至於一開始,還沒進行到了中間的環節時,鄒放已經要被眼前密密麻麻的一排排玻璃杯都要搞暈了。
於是,他隻能自己重新設計步驟,分階段、分環節、分步驟地,一層一層進行試驗,並逐漸淘汰並排除掉一些可以被否定了的基礎條件。
而這樣的過程,幾乎耗用了他近半年的時間。
關鍵是在這試驗的一開始過程,幾個幫他一起操作的學生還在不斷地質疑:
我們的操作方法對嗎?
我們的這些嚴格操作的方法有意義嗎?
我們最終要試驗出來的東西能做什麽嗎?
我們設置了這麽多選項,怎麽看不出它們的區別啊?
但是,憑借著對於秦剛絕對的信任甚至是崇拜之情,鄒放帶著醫藥所的學生,終於培養出了含有被稱為“青黴素”的成品溶液,並且完全掌握了順利再次複製生產的所有流程。
但在,在隨後的通信中,秦剛明確指出:這種土法提取的青黴素,由於提取過程的簡陋與多種影響因素,依舊存在著極大的風險,暫時還不能用於對人的治療,還必須要經過極其謹慎的臨床試驗,對於黴苗以及提取過程中的各個要素進行細致研究及改進。
當然,臨床試驗的首要對象自然是用動物、尤其是用豬來進行試驗。
通過這些動物在注射了不同流程出來的青黴素後的反應,以及相關感染治療效果的對比,鄒放終於確定,從柑橘上刮取的原始黴苗所培育出來的青黴素,是動物們不良反應最少的。
接下來,即使是這種篩選出來的、已經具備較好療效的青黴素,秦剛依然還是要求鄒放使用相同的流程對它們進行第二代、第三代的培育。結果,同樣是在動物身上的試驗結果,越往後的成品,它們的安全與穩定性就越高。
最後,就在三個月前,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鄒放選擇了一些原本就根本沒有治療希望的重度炎症感染者,按照常理,他們都是隻能坐而等死的絕症者。
格致院醫藥所與他們及家人簽署了生死文書,然後使用穩定下來的青黴素,對他們進行了幾輪的人體臨床試驗。
而這場“死馬當作活馬醫”的醫療試驗結果相當地震撼,治療後的患者活下來了八成。而那死去的兩成,實際上的真正死因,還是之前感染時間太長,治療時間過晚才導致。
就在鄒放接到秦剛從明州發來書信的前幾天,第二輪的青黴素普通感染患者的臨床試驗剛剛展開。所以他才迴信告訴秦剛,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檢視這一輪的治療結果了。
“帝常言不通醫術,但以格天人之道,提青黴之菁,治世間百病。自此,國人之壽倍增,人間病患多除也!”
——摘自《大時代·醫藥篇》
因此當秦剛這次過來親自了解結果時,鄒放興奮地告訴他:“這批患者經過青黴素的治療之後,居然全部都奇跡般地好轉了,沒有一例病情加重及死亡的!”
秦剛一邊聽著鄒放的全程匯報,一邊仔細檢查著試驗過程中的相關器具以及各種詳細的記錄。最終還是點著頭,真正確認了這次青黴素研製提取的成功。
“神藥啊!神藥!”鄒放興奮無比。雖然他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從最早的動物試驗中,他就已經驚訝於這種青黴素的神奇療效。但是,本著“藥醫不死人”的原則,他一直嚴格地遵照秦剛後續的要求,不斷地更換原始黴絲,調配更好的培養液、反複配製合適的酸堿清洗液,並且更加不厭其煩地對於臨床試驗中合格的青黴素進行了下一代的培養。
直到這一次試驗結果的完美呈現。
“老夫倒是記得有醫書中記載過,漢時的人曾經會用豆腐上的黴毛來治療瘡瘍癤痛。而唐朝長安城的裁縫在不小心被剪刀劃破手指後,就會用長有綠毛的糨糊塗在傷口上,以促進傷品的快速愈合。”鄒放歎了一口氣道,“隻是我們也曾有人去嚐試過,卻基本都沒有取得效果,甚至會令病情惡化。今天看來,大的方法與思路都是對的,隻是缺少了象秦執政所細化出來的這些嚴密提取過程啊!”
秦剛笑笑並沒有點破這實際是提前了近千年的科學奇跡。
“鄒先生,這青黴素的治療原理,其實用格致學來解釋也並不複雜。隻是此等的新事物及新道理,要是慢慢地去普及、勸導的話,隻恐怕困難與阻礙更多。所以,要想在此時能夠迅速地被世人所接受,唯有自上而下,借助於皇權與神力的捷徑!”秦剛決定向鄒放介紹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自上而下?皇權與神力?”鄒放若有所思。
“是的,海事院在明州那裏的事情還很多。我一時走不開,所以想安排鄒先生去京城獻藥。”秦剛說道,“而此藥,可曰……‘龍涎甘霖’,來曆可偽托為你我自海上仙山覓來。”
“啊……”鄒放一時呆住,這事,還可以這樣子操作?
不過,他很快也就能夠明白:對於如此奇特的一款靈藥,更不要說它極其古怪的用法——格致院裏按秦剛畫的圖紙而加工出了注射器與針頭,單純地拿出來,不知會有多少的質疑與猶豫。
所以,秦剛讓鄒放以仙藥為名,先去皇宮應用,隻要皇族中人認可了它的療效,再輔以海外仙山的傳說光環,無論怎麽奇特的用法,都會被世人所接受。
“藥劑,也就是這‘龍涎甘霖’的穩定與安全是第一位的。其它,我們都有辦法。比如這冷冰冰的注射器可以讓能工巧匠加以金銀紋飾,在這針頭尾部同樣加上裝飾,注射手法可以用針炙的說法而囊括……”秦剛與鄒放交待了去京城與太醫院進行溝通的各處細節安排。
同時,帶入京城的,還有因為玻璃發明出來之後,很快便研製成功的體溫表。雖然此時做出來的體溫計其形製稍大,精確度稍有欠缺,但是卻已經足夠用於醫療過程中的測量之用了。據說,冶煉所的人一次燒製了二十根體溫表,最終合格的成品也就一根。
當然在此時,對於這樣的發明,根本無須去苛求它的成品率,隻要能夠成功一兩件,便就有劃時代的意義存在了。
秦剛算了算時間,趙茂此時應該有滿月了。曆史上的這名短命皇子,應該是在兩個月的時候開始得病,後遍訪民間神醫,皆不得治,三月而夭。
根據他的推測,早產導致的氣虛體弱是根本,而引發最終死亡的原因大概率應該是病菌感染。所以,才會在整個大宋最豪華的名醫監護轉入隊之下,依舊無迴天之力。
為了嚐試為趙煦保住這個兒子,秦剛在之前已經提供了母乳喂養之策、又囑咐了錢乙嚴密防止後宮中的其他病症傳染,這是在內外兩個途徑上盡可能地提升趙茂的抵抗能力。
而這次安排鄒放進京,便就是希望這款應時而生的“龍涎甘霖”能夠在關鍵的時候發揮出它的驚人作用。
鄒放身負重任而去,秦剛終於開始了他屢被推遲的流求巡視之程,隻不過這次是由南向北而行,先後巡視了唐州、漢州與秦州。
其中,由於遼國東京道的流民遣送已經全麵開始,在張耒與宮十二的建議下,就在唐州與漢州之間,即在今天的嘉義市的位置上,開始規劃建設第四座州城,而督促負責的人正好就落到了陳師道頭上。
為避免產生族群隱患,流求並沒有圖省事地將過來的遼東流民直接安排到新州城,而是先行平均安置到建好的各州之中,然後再從原本州裏動員遷移原有墾民而去。
而且,經過這幾年的治理開發,流求島的土著與移民之間的關係也日趨穩定,在距離州城較近的一些小部落裏,都開始主動要求前來學習墾荒耕種,甚至還會有一些年輕的土著,選擇了進城做工或求學。
師生數人便在碼頭灑淚相別。
秦觀臨行時,口賦了江城子一首:
南來飛燕北歸鴻,偶相逢,慘愁容。綠鬢朱顏重見兩衰翁。別後悠悠君莫問,無限事,不言中。
小槽春酒滴珠紅,莫匆匆,滿金鍾。飲散落花流水各西東。後會不知何處是,煙浪遠,暮雲重。
竟是無比地傷感。
“老師勿憂。”秦剛在船上安慰秦觀道,“這次我已將昌化軍納入到了海事院轄地,馬上就會擴建這裏的碼頭與港口,老師但凡想看望師公,隨時可乘海船前來。”
“徐之,你這樣的安排,朝中不會有人疑心?”秦觀終歸是有些擔心。
“昌化之事,也並非隻有要照顧師公一個原因。”秦剛此時站在剛駛出港口的海船船頭,指著西邊說道,“這一片海域叫作北部灣,昌化這裏便是可避台風的佳地,而且此處海岸邊水深,稍稍整修就能擴成極好的良港,。而對麵便是交趾國,旁人隻道這裏是天涯海角的蠻荒之地,但我卻在這裏看到了可以販運而出的無數硬木、玉石、礦藏、還有無比豐富的便宜稻米。這昌化便就是最好的前沿轉運港。隻要我海事院從這裏能給朝廷掙迴到大筆的銀兩,政事堂的人便不會再胡思亂想的!”
其實,秦剛心底是明白,如今真正可以扭轉一切的製勝手筆,卻是皇宮裏的那個繈褓嬰兒。皇帝不顧一切地全力支持他開海,並非是他接受了什麽更先進的治國理念,而僅僅隻是因為他能給出一個“尋訪仙藥”的承諾。
當然,無論是海上、還是海外都不可能存有仙藥,秦剛對此的倚仗,還是在流求島上的唐州格致院。
巡閱船隊自昌化迴程,在廣州時放下了送去赴任的張中,並給他留了二十名士兵。之後,船隊即直駛向流求目前最南端的唐州。
唐州格致院,現在已經發展出火器、冶金、機械、醫藥、生靈等等八大所,此時突然看到秦剛、秦觀等執政院一眾官員到訪,李峰等人既是高興又是激動。
但是,秦剛卻推掉了其它各所的匯報請求,而是直奔醫藥所。
“哈哈!老夫這次是要稱你秦龍製呢?還是要稱你秦執政?!”鄒放還是一身的仙風道骨,這些年來的歲月流逝,在他的身上幾乎看不到什麽痕跡。
“鄒先生說笑了,我還是從前的秦小友!”秦剛笑著迴道。
前些年,鄒放在外遊醫了一段時間迴到菱川書院,在接到趙梧的邀請信件後,以為流求不過隻是類似於當時宋人在某處海島上開辟的大莊園。但是在他真正來到這裏後,才震驚於這裏的規模之大,更加驚訝於島上各地民生與經濟的繁盛發展。
當然,最終讓他決定留下來的,便是在唐州格致院的蓬勃生命力。
由於這裏幾乎沒有什麽門派學術偏見,也沒有任何對於威權定論的忌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大道”這條格言被高高地鐫刻在格致院的進門巨石之上,並被這裏的每一個研究學者與學生們在踐行著。
一年前,秦剛匆匆來了流求一趟,雖然沒有能夠與鄒衍碰上麵,但是卻托人交給他一封信,信中詳細介紹了一種非常奇特的藥物培養方法以及試驗過程。
雖然信中所述的內容看起來十分地怪誕不經,但是,秦剛卻極其鄭重地指出:這種藥物一旦能夠研製成功,在這個時代將會成為一種幾乎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尤其是針對此時醫生幾乎束手無策的各類傷口感染、傷寒病症的療效,可用驚人一詞來形容。
因為此信是秦剛所寫,鄒放便不再懷疑,決定親自來試製。
而秦剛所希望試製出的藥物就是:青黴素!
科技發展的許多成果並非隻是在理論或者是實驗室裏的層麵,它還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社會認知環境以及研製者可以支配的社會資源。否則,即使是能夠取得極其震驚的實際效果,但是研製者也有可能會被無情地打入到巫術甚至妖術的範疇。
唐州格致院裏已經非常先進的技術基礎,加上流求島此時的社會認知基礎,成為了青黴素可以在這裏誕生的最重要條件。
首先,簡單的、淺口透明玻璃杯已經在唐州格致院生產成功,雖然它的成品率極低,透明度還略有瑕疵,但專門提供給醫藥所進行實驗的數量卻是足夠了。
其次,流求豐富的物產與蓬勃發展的經濟積累了大量的稅收財富,並在右丞秦觀的高度重視之下,每年都會向格致院進行大筆研發經費的投入。
秦剛在寫那份信時,他記得:由不同的原始黴菌培育出來的青黴素的療效是相差極大的,但是哪種更好他並不知道,於是便要求鄒放,在一開始時,就要分開收集大米、麵粉以及不同水果上的各種黴絲,並對於它們分開來標明,再按同樣的流程進行培育,再結合最終結果的記錄來進行對比。
關於培養液,應該需要用到高澱粉的穀物湯汁,對於眼下能找到的麥汁、粟汁以及大米汁,到底哪種會更好,這也是需要鄒放去仔細進行對比試驗的。
這些不同的黴絲,會在培養液裏培育差不多七天左右,接下來便要進行一係列的過濾與提純。
在這裏,通過與菜籽油的攪拌,可以實現汁液的分層,以從中分離出最有用的透明汁液,再通過幹淨的棉絮進行物理過濾,以去除掉各種雜質。
接下來,便是要用煮沸晾幹之後的木炭粉對這些汁液進行吸附。
最後,對吸附汁液後的木炭粉,先後以蒸餾水、酸水與堿水進行衝洗。這裏的酸水可以用醋來兌配,堿水的配製也不難。
最終,經過了這麽多環節之後的成品溶液,就可以進行最終的測定了。
秦剛所寫的測定方法也比較怪異,每一份的成品溶液裏,需要滴入一滴人尿,實際原因是人尿中含有葡萄球菌,在過了幾天之後,如果在滴入的尿液周圍,一旦能出現一圈青色黴跡的話,那麽恭喜,說明這杯成品溶液裏,的確成功地培育出了青黴素。
上麵說的這些過程,看起來似乎也不算是太複雜。但是你要考慮到,在秦剛的迴憶的整個試驗的過程中,存在了大量的不肯定與豐富的候選選項。
所以到了鄒放這裏的具體實驗操作中,就一定會出現大量的各種不同條件下的試驗分岔選擇。
以至於一開始,還沒進行到了中間的環節時,鄒放已經要被眼前密密麻麻的一排排玻璃杯都要搞暈了。
於是,他隻能自己重新設計步驟,分階段、分環節、分步驟地,一層一層進行試驗,並逐漸淘汰並排除掉一些可以被否定了的基礎條件。
而這樣的過程,幾乎耗用了他近半年的時間。
關鍵是在這試驗的一開始過程,幾個幫他一起操作的學生還在不斷地質疑:
我們的操作方法對嗎?
我們的這些嚴格操作的方法有意義嗎?
我們最終要試驗出來的東西能做什麽嗎?
我們設置了這麽多選項,怎麽看不出它們的區別啊?
但是,憑借著對於秦剛絕對的信任甚至是崇拜之情,鄒放帶著醫藥所的學生,終於培養出了含有被稱為“青黴素”的成品溶液,並且完全掌握了順利再次複製生產的所有流程。
但在,在隨後的通信中,秦剛明確指出:這種土法提取的青黴素,由於提取過程的簡陋與多種影響因素,依舊存在著極大的風險,暫時還不能用於對人的治療,還必須要經過極其謹慎的臨床試驗,對於黴苗以及提取過程中的各個要素進行細致研究及改進。
當然,臨床試驗的首要對象自然是用動物、尤其是用豬來進行試驗。
通過這些動物在注射了不同流程出來的青黴素後的反應,以及相關感染治療效果的對比,鄒放終於確定,從柑橘上刮取的原始黴苗所培育出來的青黴素,是動物們不良反應最少的。
接下來,即使是這種篩選出來的、已經具備較好療效的青黴素,秦剛依然還是要求鄒放使用相同的流程對它們進行第二代、第三代的培育。結果,同樣是在動物身上的試驗結果,越往後的成品,它們的安全與穩定性就越高。
最後,就在三個月前,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鄒放選擇了一些原本就根本沒有治療希望的重度炎症感染者,按照常理,他們都是隻能坐而等死的絕症者。
格致院醫藥所與他們及家人簽署了生死文書,然後使用穩定下來的青黴素,對他們進行了幾輪的人體臨床試驗。
而這場“死馬當作活馬醫”的醫療試驗結果相當地震撼,治療後的患者活下來了八成。而那死去的兩成,實際上的真正死因,還是之前感染時間太長,治療時間過晚才導致。
就在鄒放接到秦剛從明州發來書信的前幾天,第二輪的青黴素普通感染患者的臨床試驗剛剛展開。所以他才迴信告訴秦剛,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檢視這一輪的治療結果了。
“帝常言不通醫術,但以格天人之道,提青黴之菁,治世間百病。自此,國人之壽倍增,人間病患多除也!”
——摘自《大時代·醫藥篇》
因此當秦剛這次過來親自了解結果時,鄒放興奮地告訴他:“這批患者經過青黴素的治療之後,居然全部都奇跡般地好轉了,沒有一例病情加重及死亡的!”
秦剛一邊聽著鄒放的全程匯報,一邊仔細檢查著試驗過程中的相關器具以及各種詳細的記錄。最終還是點著頭,真正確認了這次青黴素研製提取的成功。
“神藥啊!神藥!”鄒放興奮無比。雖然他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從最早的動物試驗中,他就已經驚訝於這種青黴素的神奇療效。但是,本著“藥醫不死人”的原則,他一直嚴格地遵照秦剛後續的要求,不斷地更換原始黴絲,調配更好的培養液、反複配製合適的酸堿清洗液,並且更加不厭其煩地對於臨床試驗中合格的青黴素進行了下一代的培養。
直到這一次試驗結果的完美呈現。
“老夫倒是記得有醫書中記載過,漢時的人曾經會用豆腐上的黴毛來治療瘡瘍癤痛。而唐朝長安城的裁縫在不小心被剪刀劃破手指後,就會用長有綠毛的糨糊塗在傷口上,以促進傷品的快速愈合。”鄒放歎了一口氣道,“隻是我們也曾有人去嚐試過,卻基本都沒有取得效果,甚至會令病情惡化。今天看來,大的方法與思路都是對的,隻是缺少了象秦執政所細化出來的這些嚴密提取過程啊!”
秦剛笑笑並沒有點破這實際是提前了近千年的科學奇跡。
“鄒先生,這青黴素的治療原理,其實用格致學來解釋也並不複雜。隻是此等的新事物及新道理,要是慢慢地去普及、勸導的話,隻恐怕困難與阻礙更多。所以,要想在此時能夠迅速地被世人所接受,唯有自上而下,借助於皇權與神力的捷徑!”秦剛決定向鄒放介紹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自上而下?皇權與神力?”鄒放若有所思。
“是的,海事院在明州那裏的事情還很多。我一時走不開,所以想安排鄒先生去京城獻藥。”秦剛說道,“而此藥,可曰……‘龍涎甘霖’,來曆可偽托為你我自海上仙山覓來。”
“啊……”鄒放一時呆住,這事,還可以這樣子操作?
不過,他很快也就能夠明白:對於如此奇特的一款靈藥,更不要說它極其古怪的用法——格致院裏按秦剛畫的圖紙而加工出了注射器與針頭,單純地拿出來,不知會有多少的質疑與猶豫。
所以,秦剛讓鄒放以仙藥為名,先去皇宮應用,隻要皇族中人認可了它的療效,再輔以海外仙山的傳說光環,無論怎麽奇特的用法,都會被世人所接受。
“藥劑,也就是這‘龍涎甘霖’的穩定與安全是第一位的。其它,我們都有辦法。比如這冷冰冰的注射器可以讓能工巧匠加以金銀紋飾,在這針頭尾部同樣加上裝飾,注射手法可以用針炙的說法而囊括……”秦剛與鄒放交待了去京城與太醫院進行溝通的各處細節安排。
同時,帶入京城的,還有因為玻璃發明出來之後,很快便研製成功的體溫表。雖然此時做出來的體溫計其形製稍大,精確度稍有欠缺,但是卻已經足夠用於醫療過程中的測量之用了。據說,冶煉所的人一次燒製了二十根體溫表,最終合格的成品也就一根。
當然在此時,對於這樣的發明,根本無須去苛求它的成品率,隻要能夠成功一兩件,便就有劃時代的意義存在了。
秦剛算了算時間,趙茂此時應該有滿月了。曆史上的這名短命皇子,應該是在兩個月的時候開始得病,後遍訪民間神醫,皆不得治,三月而夭。
根據他的推測,早產導致的氣虛體弱是根本,而引發最終死亡的原因大概率應該是病菌感染。所以,才會在整個大宋最豪華的名醫監護轉入隊之下,依舊無迴天之力。
為了嚐試為趙煦保住這個兒子,秦剛在之前已經提供了母乳喂養之策、又囑咐了錢乙嚴密防止後宮中的其他病症傳染,這是在內外兩個途徑上盡可能地提升趙茂的抵抗能力。
而這次安排鄒放進京,便就是希望這款應時而生的“龍涎甘霖”能夠在關鍵的時候發揮出它的驚人作用。
鄒放身負重任而去,秦剛終於開始了他屢被推遲的流求巡視之程,隻不過這次是由南向北而行,先後巡視了唐州、漢州與秦州。
其中,由於遼國東京道的流民遣送已經全麵開始,在張耒與宮十二的建議下,就在唐州與漢州之間,即在今天的嘉義市的位置上,開始規劃建設第四座州城,而督促負責的人正好就落到了陳師道頭上。
為避免產生族群隱患,流求並沒有圖省事地將過來的遼東流民直接安排到新州城,而是先行平均安置到建好的各州之中,然後再從原本州裏動員遷移原有墾民而去。
而且,經過這幾年的治理開發,流求島的土著與移民之間的關係也日趨穩定,在距離州城較近的一些小部落裏,都開始主動要求前來學習墾荒耕種,甚至還會有一些年輕的土著,選擇了進城做工或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