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遼陽府那邊,由於與渤海國的和談進行得非常順利,城外的軍事壓力立即解除了,由於這次退兵費裏充作兩萬貫的貨物到了保州之後,立即被在那裏的海商直接加價買走,有些頭腦靈活的保州人,立即關注到了這點商機,跑到了遼陽這裏繼續求購這類的貨物。
這些保州商人自然也帶來了在遼陽十分缺乏的糧食以及生活日用品,為了能夠換到他們的緊缺商品,遼陽的市場上竟然出現了過去都不怎麽多見的大量山貨、皮毛、參藥等物。在活躍的交易之下,商稅收入竟然逐日上升。
所以,在耶律寧帶著當地官員走訪這些情況時,方才感慨道:想不到和平能夠帶來的,會有這麽多的好處。
而對於遼陽的官府而言,對他們現在幫助最大的卻是迎刃而解的流民問題:
之前,這批流民散落在農村裏,極易與當地的原住民之間產生爭地、爭水、爭山林等方麵的麻煩;聚集在州城裏,卻又需要耗費他們相應的賑災與救濟資源,州城的治安也會出現諸多的問題;而如果是閉眼對他們不聞不問的話,就極容易使得這些人在活不下去時,上山為匪,那時則需要出兵剿滅,盡是滿頭滿腦的麻煩事。
但是現在,這批流民居然可以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按人均一貫的價錢,移交給渤海人。所以,現在的他們,反倒是就恨東京道這裏的流民數量不夠多。
而思路清晰的官員,已經開始私下裏給中京、南京那裏的熟人去信,宣稱自己這裏可以少量收取一點點的費用,幫助他們安置一些同樣頭疼的流民。
因為在此之前,每一地的流民都是當地最為煩惱的事情,總想著把他們送出境外,當然每一地的官府也對其他地方流民的進入進行嚴防死守。
然而,這次東京道卻對此打開了大門,甚至主動要求安置從他們轄地裏而來的流民。聽到這個消息的大遼官員,起初都不太相信是真的,再三確定之後,立刻著手,忙不迭地將這些流民送至東京道。
遼陽府的官員,的確在這方麵極有天賦。一方麵,他們會向鄰近送來流民的州府索要了一筆不小的流民安置費用;另一方麵,又因自己對於流民隱患問題的解決,直接列出了一大筆的預算開支,美其名曰“專項用於對於移民問題的後續使用列支”,實際耶律寧清楚,這筆從賬麵上毫無問題的列支,最終一定會進入遼陽府官員的口袋。
當然,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是當年還在上京南大王院裏的那個稚嫩書生了,他已經比任何時候都更清楚“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基於這次他來東京道得到了這裏諸多官員的配合情況,隻能對這些現象假裝視而不見。
而這次從上京迴來的消息中,他會被繼續提拔重用的結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秦剛從他這裏離開時,再三向他叮囑:“接下來的東京道與南京道,維持遼宋之間的和平友好局麵應該是主流。時代已經變了,誰也不要想著輕易去取代誰,遼宋之間,合則共贏!一旦有了紛爭,必然就會被他人所趁勢奪利!”
“我知道了!秦兄。”耶律寧此時對於秦剛的任何一句話,都篤信無比,哪怕是他曾與他講過很多遍都難以理解的北方兇敵的這一概念,他也是持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接受下來,“秦兄這就要迴去了麽?”
“難得出來一趟,看著渤海人的保州如此之近,正好這次和談進行得如此順利,我想就趁這個機會去保州那邊看看。”秦剛看似隨意地講道。
也是,如今和約已經簽定,雖然等著遼國上京最後的用印,但大家都明白,和平已經來臨,如今內部早已千瘡百孔的大遼政局,對於任何可以簡單恢複平和局麵的措施,都會毫不猶豫地接受下來。
所以,眼下的遼陽、開州、保州與穆州等地,除了象征性地還會有一些負責查稅的關卡之外,早已經恢複了民間各種通商通行的狀況,甚至由於前麵所講的原因,商貿交易竟比從前還發達了許多。
“那我給秦兄安排一些護衛。”耶律寧說道。
“無需麻煩了,我這次帶的四個倭人衛士都是數一數二的好手。”秦剛笑著謝絕了他的好意,“再說,我此行去保州,就不再用契丹人的身份了,要是帶了你這邊的護衛,反倒是不方便了。”
於是,耶律寧隻能派人將秦剛送至開州與保州的交界之處。
秦剛帶人在進入保州境內之前,換掉了之前的契丹人裝扮,雖然剃去的頭發還未長出來,但好在天氣尚未完全轉暖,皮毛帽子穿戴起來,倒也與這裏的人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樣子。
保州城位於鴨綠江的南岸,由西邊開州過來的流民,隻有確定是留在保州的,才會由渡口前往南岸,而絕大多數要去流求的人,都盡數安置在北岸碼頭旁臨時修建起來的一處中轉營寨。等過了幾天之後,就會從這裏隨著迴流求的商船而走。
而鴨綠江北岸這裏的碼頭,也因為這大批的流民的到來與臨時居住,竟然形成了一處十分熱鬧的集市。
秦剛想要了解一下這裏的具體情況,所以既沒有表露身份、也沒有前去和高元伯等人聯係,就隻帶著“進退有度”四名倭衛,決定先在北岸碼頭處住下來,再四下裏看看再說。
碼頭原本就有一些客棧與酒鋪、茶肆,用於接待過往的商旅客人的,如今因為中轉營寨裏住下了大量的流民,這麽多人,總是需要吃穿行用的。
並且,由於接下來要前往流求,有部分人還帶在身邊的許多生活物品,流求水手都建議:南北生活條件差異大,這些東西到了南方大多都用不上,不如就地處理給本地人,一是減少在船上占有用的空間,二則也算是給自己換得一些隨身的零用錢。而且,流求那裏也保證,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會統一發放。
於是,這裏的物件轉讓生意也興盛了起來,吸引了大量周邊的本地人前來交易。
一家明顯是新建了沒多久的木屋,外麵挑出的是一隻酒幌,應該是一家酒店,秦剛帶人走進去,看到裏麵都是原木打製的一些桌椅,笨重但牢固,店家很殷勤地上前招唿。
秦剛看看了周圍,隨意地說道:“給我們上些好的酒水,再上些熱的吃食。”
“好咧!”店家是一個五十開外的老漢,帶著兩個年紀相仿的十幾歲孩子在店裏忙碌。聽著秦剛的說話,便知這是一個不差錢又好說話的主顧,自然是親自上前安排。
酒是極其普通的水酒,不過在詢問了秦剛之後,除了兩盤鹹菜、幾張麵餅外,還特意上了滿滿的一盤麅子肉,引起了店內其它客人羨慕的眼光。
秦剛一迴頭,卻發現那四個倭衛直接坐在旁邊的一張桌子,秦剛示意他們一起坐過來吃,四人皆很慌張,表示不敢。
秦剛笑說:“你們不坐過來,就這一盤麅子肉,分兩桌怎麽吃?”
倭衛則表示,我們吃麵餅鹹菜就行啊!
秦剛無奈,隻能叫店家再拿過一隻空盤子,撥出了一大半的肉並讓他傳過去。
卻想不到店家在那邊桌上放下盤子走後,那四人竟然望著這大半盤麅子肉而潸然淚下。
秦剛以為他們想到了什麽傷心之事,便和顏悅色地問起距離他最近的長門徐進是何故。
想不到長門徐進竟然迴答道:“自從跟了待製老爺之後,每天吃的東西裏都有魚有肉,每月還準時給我們發月俸,平時更是從來沒有打罵我們,出來吃飯還要我們上同一桌……唉!我們做武士的,就隻有等到有機會能為老爺盡忠而死,以此報得老爺對我們的恩情……!”
“哎!你們啊……”秦剛卻想不到他們會為這個而落淚,立即低聲說,“我們現在須得隱起身份,不能讓人看出破綻,所以,不管任何規矩都得先收起來。”
那四人聽了後,才有所醒悟,趕緊各自擦了擦眼淚。
這時,店外卻是一陣雜聲,聽著一些人討好地喊著“項爺”的招唿聲,便有一個三十多歲的穿著皮襖戴著皮帽的漢子走進了店裏,正好看著這邊還有兩個倭衛還在抹去眼淚,大嘴一咧罵道:“他奶奶的,老爺們哪有哭鼻子的,大早上的,看見這等兔兒爺也算是他娘的晦氣!”
漢子的本地口音很重,四名倭衛雖然沒細聽明白他罵的內容,但卻明白是被他罵了,他們在秦剛麵是可為奴為婢,但卻未必容得了別人的辱罵,當即眼神一收,都伸手握住了腰間的長刀。
“喲!紅眼睛兔兒爺還能玩刀啊?怎麽著,想與你項爺動手嗎?”那漢子十分輕蔑地瞪眼瞧著他們。
“不得無禮。”秦剛不想多惹意外,先是喝止住四名手下,轉而向那漢子拱手道,“聽這位叫項爺,我這幾位同伴隻是臨時想起了家鄉的親人,有些傷感,不想觸惹了項爺,請多多擔待。”
“嗯,你小子算是識相。我擔待了!”那個自稱是項爺的,顯然隻是把他們當成平時隨意戲弄的過路商旅,根本就沒把他們當迴事,於是轉身便一晃一晃地走到裏麵,他的兩個跟班已經跑到前頭,給他用袖子使勁擦了擦一張空桌旁的凳子,讓他坐下。
而店家趕緊陪笑著上前:“項爺,您今天來想吃點什麽?”
“吃點什麽?你家項爺來這,還要自己點嗎?你他娘的不是有啥好的趕緊給端上來嗎?”那項爺兩眼又是一瞪,順手就將手裏提的刀往旁邊凳上一拍。
那店家慌忙說:“小人明白,馬上去拿。”
秦剛大約明白這個項爺八成便是本地的市霸之類的角色,便用眼神示意幾個倭衛不要主動惹事,隻要對方不繼續為難自己,他也不想在這裏隨意折騰出意外。
這時,那店家已經端了兩大盆子的麅子肉,後麵跟著自己的一個孩子,端著酒壺與酒杯跟過來,店家放下了肉,便接過孩子手裏的酒壺與酒杯,給那項爺及跟班斟了酒,小心地陪笑道:“項爺請多擔待,小店就是昨天收的這隻麅子,沒有什麽其它更可口的了。”
“好了!算你識相!滾一邊去,別妨礙你項爺喝酒。”那項爺笑罵道。
看著自己這邊沒多大事,秦剛便想著盡快吃飽離開。這時,長門徐退卻是湊過來,從懷裏掏出一隻銅製的酒壺,遞過來說:“老爺,這店裏的水酒太寡淡,天氣有點冷,小的隨身帶了家裏的酒,您喝一口暖一暖吧!”
哦?秦剛接過這隻價值不菲的銅酒壺,擰開蓋子,聞了一下的確是一品天醇,點點頭道:“你倒是有心了。”
畢竟此時天還是挺冷的,便就著眼前簡單的吃食,自己也喝了三四口的酒。
“呯!”那邊的項爺不知為何突然發了脾氣,猛敲了桌子,怒叫道,“店家,給我滾過來!”
店家嚇得趕緊跑過來賠罪並問為何?
“你他娘的拿來的是什麽酒?”那個項爺指著桌上的酒水,又一轉手指著秦剛那裏,“給他們上的酒,也給你家項爺送過來!”
那店家一臉迷惑,轉眼看到秦剛此時拿在手上的自己酒壺,這才明白,趕緊說:“項爺,您錯怪小人了,那邊客人的酒應該是自己帶的,給您的就是小店最好的酒啊!”
“自己帶的?”那項爺卻是貪婪地猛嗅了幾下,進而沒管那店家,對著跟班說,“去,叫那邊的小兔爺們,把他們那酒拿來給項爺嚐嚐。”
於是,他的兩個跟班便一臉兇煞地走到秦剛這邊來,其中一人很不客氣地說道:“哎,小子,聽見沒有,今天算是你走運了,你手裏的這壺酒,我們家項爺看中了,讓我們過來買了!”
緊跟著,另一跟班上前“啪”地拍了一枚銅錢在桌上。
“嘁!”直到看到這枚銅錢,秦剛才大致明白這個項爺在這裏的霸道程度,而看著這麻煩已經惹到了他的眼前,躲也躲不掉了,便笑著說道:“在下的這酒可貴了,要買的話,這一文錢也遠遠不夠啊!”
“耶,你這小子吃了熊心豹子膽了,項爺買你手裏的東西,那是看得起你,旁人這一文錢也是未必敢要的,你居然還嫌我們給得少?”那跟班大怒,竟然直接上前一把抓向秦剛手裏的酒壺。
他的身形剛動,一旁的長門徐進早已經一步擋在前麵,不過並沒有拔刀,而是左手一個虛招,逼迫這人扭頭閃避,右手卻已經拖出實招,手持刀柄直接猛擊對方小腹。
那名跟班一聲慘叫,捂著小腹瞬間滾落在地。
而另一位一起過來的跟班此時大驚,正要唿喊什麽的,卻是被長門徐有及長門徐度兩人一左一右地用刀柄頂住腰部,暫時沒法動彈。
“他娘的!還真敢和我的人動手,活膩味了嗎?”那個項爺坐在那裏再次拍起了桌子,手指秦剛等人說道,“給你們一個機會,自己把你的那酒送過來,再給項爺磕頭認錯,項爺今天就可以原諒你們!”
“唉!真是到哪裏都有這種不知死活的東西。”秦剛搖頭道,並將手裏的酒壺還給長門徐退,說道,“你去吧,下手,別太重!”
長門徐退接過酒壺,卻是重新揣迴了懷中,在那項爺驚訝的眼神中,大踏步走上前去。
等那項爺感覺有點不對勁,立即就要伸手從旁邊座位上拔刀時,就聽“嚓啷”一聲刀出鞘的鳴叫之聲。
隨後便聽得項爺的一聲慘叫,再又是“啷嚓”的聲音,長門徐退依然站在他的對麵,長刀也依舊還在他的腰間刀鞘內,隻是鞘口出現了一點新的血跡,還有此時已經捂著耳朵發出慘叫之聲的項爺,連著地上那隻帶著血跡的耳朵,才證明了長門徐退剛才便在極短的時間之內,拔刀、揮刃、割耳、還鞘,這些動作一氣嗬成,渾然天成。
“啊!啊!外鄉人,你們敢在保州這裏撒野!敢動你家項爺,有本事別走!”這項爺一邊痛得直跳腳,一邊與兩個跟班狂叫著逃出店裏。
這時店家才跑過來勸秦剛他們趕緊快逃,說他們也要準備棄店逃命了。
秦剛卻說無妨,又問起這項爺是何許人也?
店家忙說:“這碼頭北岸的都知道項爺,他手下有十二個人,並稱‘江北十三虎’,在這邊做生意的都得要向他們交保護費。關鍵據說他背後有渤海國的大官支持,而這次去流求的流民的臨時安置、身份登記、包括上船的先後順序,都得是由他負責安排。所以,凡是給過他孝敬過錢的,就會先安排出發,否則便會排在後麵。”
“哦?”秦剛皺了皺眉,並安慰這店家道,“沒事的,我保你這家店鋪沒有事。”
然後,他對徐有徐度兩人說:“你們之前與胡爺一起來過保州,去一個人拿我的手本【注:古代的名帖,相當於今天的名片】去找高首領,告訴他這裏的事情,其他人與我就守在這店裏。”
“哈伊!”四人低頭領命,便是長門徐度立即出門去乘渡船過江,兩人出了店門外進行警戒,另一人留在秦剛身邊守護。
店裏的其他客人已經慌忙結賬走人,秦剛同樣也是給店家付了錢,又著實安慰對方,說自己惹出來的事,會為他作主,不必害怕等等。
哪知,才過了半炷香的功夫,長門徐度卻突然迴來了,帶迴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項爺等人被砍死在了江邊!
這些保州商人自然也帶來了在遼陽十分缺乏的糧食以及生活日用品,為了能夠換到他們的緊缺商品,遼陽的市場上竟然出現了過去都不怎麽多見的大量山貨、皮毛、參藥等物。在活躍的交易之下,商稅收入竟然逐日上升。
所以,在耶律寧帶著當地官員走訪這些情況時,方才感慨道:想不到和平能夠帶來的,會有這麽多的好處。
而對於遼陽的官府而言,對他們現在幫助最大的卻是迎刃而解的流民問題:
之前,這批流民散落在農村裏,極易與當地的原住民之間產生爭地、爭水、爭山林等方麵的麻煩;聚集在州城裏,卻又需要耗費他們相應的賑災與救濟資源,州城的治安也會出現諸多的問題;而如果是閉眼對他們不聞不問的話,就極容易使得這些人在活不下去時,上山為匪,那時則需要出兵剿滅,盡是滿頭滿腦的麻煩事。
但是現在,這批流民居然可以不論男女老少,都可以按人均一貫的價錢,移交給渤海人。所以,現在的他們,反倒是就恨東京道這裏的流民數量不夠多。
而思路清晰的官員,已經開始私下裏給中京、南京那裏的熟人去信,宣稱自己這裏可以少量收取一點點的費用,幫助他們安置一些同樣頭疼的流民。
因為在此之前,每一地的流民都是當地最為煩惱的事情,總想著把他們送出境外,當然每一地的官府也對其他地方流民的進入進行嚴防死守。
然而,這次東京道卻對此打開了大門,甚至主動要求安置從他們轄地裏而來的流民。聽到這個消息的大遼官員,起初都不太相信是真的,再三確定之後,立刻著手,忙不迭地將這些流民送至東京道。
遼陽府的官員,的確在這方麵極有天賦。一方麵,他們會向鄰近送來流民的州府索要了一筆不小的流民安置費用;另一方麵,又因自己對於流民隱患問題的解決,直接列出了一大筆的預算開支,美其名曰“專項用於對於移民問題的後續使用列支”,實際耶律寧清楚,這筆從賬麵上毫無問題的列支,最終一定會進入遼陽府官員的口袋。
當然,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是當年還在上京南大王院裏的那個稚嫩書生了,他已經比任何時候都更清楚“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基於這次他來東京道得到了這裏諸多官員的配合情況,隻能對這些現象假裝視而不見。
而這次從上京迴來的消息中,他會被繼續提拔重用的結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秦剛從他這裏離開時,再三向他叮囑:“接下來的東京道與南京道,維持遼宋之間的和平友好局麵應該是主流。時代已經變了,誰也不要想著輕易去取代誰,遼宋之間,合則共贏!一旦有了紛爭,必然就會被他人所趁勢奪利!”
“我知道了!秦兄。”耶律寧此時對於秦剛的任何一句話,都篤信無比,哪怕是他曾與他講過很多遍都難以理解的北方兇敵的這一概念,他也是持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接受下來,“秦兄這就要迴去了麽?”
“難得出來一趟,看著渤海人的保州如此之近,正好這次和談進行得如此順利,我想就趁這個機會去保州那邊看看。”秦剛看似隨意地講道。
也是,如今和約已經簽定,雖然等著遼國上京最後的用印,但大家都明白,和平已經來臨,如今內部早已千瘡百孔的大遼政局,對於任何可以簡單恢複平和局麵的措施,都會毫不猶豫地接受下來。
所以,眼下的遼陽、開州、保州與穆州等地,除了象征性地還會有一些負責查稅的關卡之外,早已經恢複了民間各種通商通行的狀況,甚至由於前麵所講的原因,商貿交易竟比從前還發達了許多。
“那我給秦兄安排一些護衛。”耶律寧說道。
“無需麻煩了,我這次帶的四個倭人衛士都是數一數二的好手。”秦剛笑著謝絕了他的好意,“再說,我此行去保州,就不再用契丹人的身份了,要是帶了你這邊的護衛,反倒是不方便了。”
於是,耶律寧隻能派人將秦剛送至開州與保州的交界之處。
秦剛帶人在進入保州境內之前,換掉了之前的契丹人裝扮,雖然剃去的頭發還未長出來,但好在天氣尚未完全轉暖,皮毛帽子穿戴起來,倒也與這裏的人看起來都差不多的樣子。
保州城位於鴨綠江的南岸,由西邊開州過來的流民,隻有確定是留在保州的,才會由渡口前往南岸,而絕大多數要去流求的人,都盡數安置在北岸碼頭旁臨時修建起來的一處中轉營寨。等過了幾天之後,就會從這裏隨著迴流求的商船而走。
而鴨綠江北岸這裏的碼頭,也因為這大批的流民的到來與臨時居住,竟然形成了一處十分熱鬧的集市。
秦剛想要了解一下這裏的具體情況,所以既沒有表露身份、也沒有前去和高元伯等人聯係,就隻帶著“進退有度”四名倭衛,決定先在北岸碼頭處住下來,再四下裏看看再說。
碼頭原本就有一些客棧與酒鋪、茶肆,用於接待過往的商旅客人的,如今因為中轉營寨裏住下了大量的流民,這麽多人,總是需要吃穿行用的。
並且,由於接下來要前往流求,有部分人還帶在身邊的許多生活物品,流求水手都建議:南北生活條件差異大,這些東西到了南方大多都用不上,不如就地處理給本地人,一是減少在船上占有用的空間,二則也算是給自己換得一些隨身的零用錢。而且,流求那裏也保證,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會統一發放。
於是,這裏的物件轉讓生意也興盛了起來,吸引了大量周邊的本地人前來交易。
一家明顯是新建了沒多久的木屋,外麵挑出的是一隻酒幌,應該是一家酒店,秦剛帶人走進去,看到裏麵都是原木打製的一些桌椅,笨重但牢固,店家很殷勤地上前招唿。
秦剛看看了周圍,隨意地說道:“給我們上些好的酒水,再上些熱的吃食。”
“好咧!”店家是一個五十開外的老漢,帶著兩個年紀相仿的十幾歲孩子在店裏忙碌。聽著秦剛的說話,便知這是一個不差錢又好說話的主顧,自然是親自上前安排。
酒是極其普通的水酒,不過在詢問了秦剛之後,除了兩盤鹹菜、幾張麵餅外,還特意上了滿滿的一盤麅子肉,引起了店內其它客人羨慕的眼光。
秦剛一迴頭,卻發現那四個倭衛直接坐在旁邊的一張桌子,秦剛示意他們一起坐過來吃,四人皆很慌張,表示不敢。
秦剛笑說:“你們不坐過來,就這一盤麅子肉,分兩桌怎麽吃?”
倭衛則表示,我們吃麵餅鹹菜就行啊!
秦剛無奈,隻能叫店家再拿過一隻空盤子,撥出了一大半的肉並讓他傳過去。
卻想不到店家在那邊桌上放下盤子走後,那四人竟然望著這大半盤麅子肉而潸然淚下。
秦剛以為他們想到了什麽傷心之事,便和顏悅色地問起距離他最近的長門徐進是何故。
想不到長門徐進竟然迴答道:“自從跟了待製老爺之後,每天吃的東西裏都有魚有肉,每月還準時給我們發月俸,平時更是從來沒有打罵我們,出來吃飯還要我們上同一桌……唉!我們做武士的,就隻有等到有機會能為老爺盡忠而死,以此報得老爺對我們的恩情……!”
“哎!你們啊……”秦剛卻想不到他們會為這個而落淚,立即低聲說,“我們現在須得隱起身份,不能讓人看出破綻,所以,不管任何規矩都得先收起來。”
那四人聽了後,才有所醒悟,趕緊各自擦了擦眼淚。
這時,店外卻是一陣雜聲,聽著一些人討好地喊著“項爺”的招唿聲,便有一個三十多歲的穿著皮襖戴著皮帽的漢子走進了店裏,正好看著這邊還有兩個倭衛還在抹去眼淚,大嘴一咧罵道:“他奶奶的,老爺們哪有哭鼻子的,大早上的,看見這等兔兒爺也算是他娘的晦氣!”
漢子的本地口音很重,四名倭衛雖然沒細聽明白他罵的內容,但卻明白是被他罵了,他們在秦剛麵是可為奴為婢,但卻未必容得了別人的辱罵,當即眼神一收,都伸手握住了腰間的長刀。
“喲!紅眼睛兔兒爺還能玩刀啊?怎麽著,想與你項爺動手嗎?”那漢子十分輕蔑地瞪眼瞧著他們。
“不得無禮。”秦剛不想多惹意外,先是喝止住四名手下,轉而向那漢子拱手道,“聽這位叫項爺,我這幾位同伴隻是臨時想起了家鄉的親人,有些傷感,不想觸惹了項爺,請多多擔待。”
“嗯,你小子算是識相。我擔待了!”那個自稱是項爺的,顯然隻是把他們當成平時隨意戲弄的過路商旅,根本就沒把他們當迴事,於是轉身便一晃一晃地走到裏麵,他的兩個跟班已經跑到前頭,給他用袖子使勁擦了擦一張空桌旁的凳子,讓他坐下。
而店家趕緊陪笑著上前:“項爺,您今天來想吃點什麽?”
“吃點什麽?你家項爺來這,還要自己點嗎?你他娘的不是有啥好的趕緊給端上來嗎?”那項爺兩眼又是一瞪,順手就將手裏提的刀往旁邊凳上一拍。
那店家慌忙說:“小人明白,馬上去拿。”
秦剛大約明白這個項爺八成便是本地的市霸之類的角色,便用眼神示意幾個倭衛不要主動惹事,隻要對方不繼續為難自己,他也不想在這裏隨意折騰出意外。
這時,那店家已經端了兩大盆子的麅子肉,後麵跟著自己的一個孩子,端著酒壺與酒杯跟過來,店家放下了肉,便接過孩子手裏的酒壺與酒杯,給那項爺及跟班斟了酒,小心地陪笑道:“項爺請多擔待,小店就是昨天收的這隻麅子,沒有什麽其它更可口的了。”
“好了!算你識相!滾一邊去,別妨礙你項爺喝酒。”那項爺笑罵道。
看著自己這邊沒多大事,秦剛便想著盡快吃飽離開。這時,長門徐退卻是湊過來,從懷裏掏出一隻銅製的酒壺,遞過來說:“老爺,這店裏的水酒太寡淡,天氣有點冷,小的隨身帶了家裏的酒,您喝一口暖一暖吧!”
哦?秦剛接過這隻價值不菲的銅酒壺,擰開蓋子,聞了一下的確是一品天醇,點點頭道:“你倒是有心了。”
畢竟此時天還是挺冷的,便就著眼前簡單的吃食,自己也喝了三四口的酒。
“呯!”那邊的項爺不知為何突然發了脾氣,猛敲了桌子,怒叫道,“店家,給我滾過來!”
店家嚇得趕緊跑過來賠罪並問為何?
“你他娘的拿來的是什麽酒?”那個項爺指著桌上的酒水,又一轉手指著秦剛那裏,“給他們上的酒,也給你家項爺送過來!”
那店家一臉迷惑,轉眼看到秦剛此時拿在手上的自己酒壺,這才明白,趕緊說:“項爺,您錯怪小人了,那邊客人的酒應該是自己帶的,給您的就是小店最好的酒啊!”
“自己帶的?”那項爺卻是貪婪地猛嗅了幾下,進而沒管那店家,對著跟班說,“去,叫那邊的小兔爺們,把他們那酒拿來給項爺嚐嚐。”
於是,他的兩個跟班便一臉兇煞地走到秦剛這邊來,其中一人很不客氣地說道:“哎,小子,聽見沒有,今天算是你走運了,你手裏的這壺酒,我們家項爺看中了,讓我們過來買了!”
緊跟著,另一跟班上前“啪”地拍了一枚銅錢在桌上。
“嘁!”直到看到這枚銅錢,秦剛才大致明白這個項爺在這裏的霸道程度,而看著這麻煩已經惹到了他的眼前,躲也躲不掉了,便笑著說道:“在下的這酒可貴了,要買的話,這一文錢也遠遠不夠啊!”
“耶,你這小子吃了熊心豹子膽了,項爺買你手裏的東西,那是看得起你,旁人這一文錢也是未必敢要的,你居然還嫌我們給得少?”那跟班大怒,竟然直接上前一把抓向秦剛手裏的酒壺。
他的身形剛動,一旁的長門徐進早已經一步擋在前麵,不過並沒有拔刀,而是左手一個虛招,逼迫這人扭頭閃避,右手卻已經拖出實招,手持刀柄直接猛擊對方小腹。
那名跟班一聲慘叫,捂著小腹瞬間滾落在地。
而另一位一起過來的跟班此時大驚,正要唿喊什麽的,卻是被長門徐有及長門徐度兩人一左一右地用刀柄頂住腰部,暫時沒法動彈。
“他娘的!還真敢和我的人動手,活膩味了嗎?”那個項爺坐在那裏再次拍起了桌子,手指秦剛等人說道,“給你們一個機會,自己把你的那酒送過來,再給項爺磕頭認錯,項爺今天就可以原諒你們!”
“唉!真是到哪裏都有這種不知死活的東西。”秦剛搖頭道,並將手裏的酒壺還給長門徐退,說道,“你去吧,下手,別太重!”
長門徐退接過酒壺,卻是重新揣迴了懷中,在那項爺驚訝的眼神中,大踏步走上前去。
等那項爺感覺有點不對勁,立即就要伸手從旁邊座位上拔刀時,就聽“嚓啷”一聲刀出鞘的鳴叫之聲。
隨後便聽得項爺的一聲慘叫,再又是“啷嚓”的聲音,長門徐退依然站在他的對麵,長刀也依舊還在他的腰間刀鞘內,隻是鞘口出現了一點新的血跡,還有此時已經捂著耳朵發出慘叫之聲的項爺,連著地上那隻帶著血跡的耳朵,才證明了長門徐退剛才便在極短的時間之內,拔刀、揮刃、割耳、還鞘,這些動作一氣嗬成,渾然天成。
“啊!啊!外鄉人,你們敢在保州這裏撒野!敢動你家項爺,有本事別走!”這項爺一邊痛得直跳腳,一邊與兩個跟班狂叫著逃出店裏。
這時店家才跑過來勸秦剛他們趕緊快逃,說他們也要準備棄店逃命了。
秦剛卻說無妨,又問起這項爺是何許人也?
店家忙說:“這碼頭北岸的都知道項爺,他手下有十二個人,並稱‘江北十三虎’,在這邊做生意的都得要向他們交保護費。關鍵據說他背後有渤海國的大官支持,而這次去流求的流民的臨時安置、身份登記、包括上船的先後順序,都得是由他負責安排。所以,凡是給過他孝敬過錢的,就會先安排出發,否則便會排在後麵。”
“哦?”秦剛皺了皺眉,並安慰這店家道,“沒事的,我保你這家店鋪沒有事。”
然後,他對徐有徐度兩人說:“你們之前與胡爺一起來過保州,去一個人拿我的手本【注:古代的名帖,相當於今天的名片】去找高首領,告訴他這裏的事情,其他人與我就守在這店裏。”
“哈伊!”四人低頭領命,便是長門徐度立即出門去乘渡船過江,兩人出了店門外進行警戒,另一人留在秦剛身邊守護。
店裏的其他客人已經慌忙結賬走人,秦剛同樣也是給店家付了錢,又著實安慰對方,說自己惹出來的事,會為他作主,不必害怕等等。
哪知,才過了半炷香的功夫,長門徐度卻突然迴來了,帶迴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項爺等人被砍死在了江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