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要商量什麽?”沒見過世麵的高元伯有點迷茫,八萬貫的確是高得出乎他的意料,但這個條就是對方提出來的嘛!所以,難道還需要他主動和對方商量降低些嗎?
胡衍剛才猛地一拍案子,已經將慈雲的注意力吸引到他這裏來:“大師就算是不懂軍情,但畢竟也是大遼派來談判的正使嘛!既然是誠心想與我們和解,那麽提出來的條件,好歹也要是現實一點,誠意一點,哪能像剛才那樣開玩笑呢?”
慈雲卻是麵不改色,將目光轉到了胡衍身上,平心靜氣地問道:“這位爺,這遼東的州城不比南京道那邊,就算是你們攻打了下來,真金白銀的也搜刮不出這足足八萬貫錢,更不要說,你們攻打城池總得要耗費不少的軍資軍費吧!”
胡衍做了這麽多年的生意,自然清楚,價格談判時的關鍵在於證明自己出價的合理性,而並不是對於對方價格的辯駁質疑,所以他則轉向高元伯說道:“首領,我覺得這慈雲法師也是一片好心,雖然他提的價格實在是太低,但是我們總得給他一點麵子是不是?我看您還是給他報一個我們稍微吃點虧的價錢吧?”
高元伯的內心其實是對這八萬貫的退兵費很滿意了。因為他已經很清楚,目前出兵騷擾的頻率已經是他兵力的極限了,他其實根本就沒有任何把握能打下一座城。而現在,僅憑著談判,就可以拿到八萬貫的退兵費,他都感覺有點像是做夢,而且,現在他最擔心的,反而是這慈雲法師會不會反悔。
但在胡衍現在的催促下,他又不能直接開口說“就八萬貫好了”這樣的話。同時,再看對麵那慈雲法師的樣子,似乎也不是太反對再議議這價格的。於是他再三斟酌,覺得可以適當漲那麽一點,這樣既可以多賺取一點好處,也不至於把遼人的談判使者嚇走。
“嗯,本首領認為,這退兵費隻有八萬貫自然不妥。”高元伯在心裏盤算了好幾迴,一開始是想著再多要幾千貫意思一下子,但在胡衍的催促眼神下,好歹也算是把嗓門放大了不少,信心也多了幾分,他決定要把價格狠狠地提上一萬貫,“要想讓我們退兵,至少得這個數,九……”
“首領英明!就要九十萬貫!也不多要!”胡衍看著高元伯的口型,就知道他會有點不靠譜,於是搶先一步截下了他的話頭,並對慈雲笑道,“隻要能給了這個數,我們就退兵,並奉大遼朝為正朔!”
高元伯一聽這個數字,已經驚訝地顧不上了自己的表情管理,因為他現在最擔心的重點全在對麵慈雲法師的臉上,生怕對方聽到這句話後,轉身拂袖而去。
慈雲原本一直覺得這次的談判都還在自己的把握之中,卻在這一刹那間重新懷疑起自己的能力,他強作鎮定地重新展開了微笑,並對胡衍說:“這位爺,不知道您對於這退兵費的概念有所誤解。想當年,我大遼與大宋在澶淵交戰,最後大遼退兵,不過隻是要了大宋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折算下來不過三十萬貫錢,您這一張口跟我要的可是九十萬貫呐!”
胡衍其實也沒想過對方真的就會同意這九十萬貫,他隻是秉承著最核心的談判原則:就是確保大家討論是自己報出的價格,而不是反過來。
“這個比方不妥,澶淵之盟中的三十萬貫是每年都要給的,所以叫歲幣。我這提的九十萬貫,不過就隻要一次啊!”胡衍笑著說,同時又轉向了高元伯,“不過,高首領,假如大遼也同意象當年的大宋那樣,每年給我們三十萬貫的歲幣,我覺得我們也是可以考慮一下的,是麽?”
“呃!對的,對的,每年三十萬貫也行啊!”高元伯此時已經破罐子破摔,決定也不去多想,直接跟著胡衍的話走就行了。
“三十萬貫……不不不,一次給三十萬貫也給不了,不是這麽說的。”慈雲第一次發現,在談判中他居然會暫時性地陷入混亂,眼下這節奏也不對、形勢更不對,邏輯也似乎出了問題。原來想著的是開個八萬貫的已經很是不錯,萬一對方嫌少,再讓個一兩萬到九萬或者是十萬貫,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哪知道,現在怎麽就成了討論三十萬、九十萬這些天方夜譚式的數字了,關鍵還變成了要每年都付的歲幣,他這樣迴到遼陽,是要被每個大遼官員給聯合掐死的。
“高首領、胡爺,關於退兵費的數目,小僧的確說過可以商量,但絕對不是像你們這樣子亂開價的。”慈雲決定還是需要嚴肅一點表明自己的態度,“你們不覺得這九十萬貫的數目就是開玩笑嗎?”
“沒關係,大師畢竟隻是僧官,決定不了的事情,可以帶迴到遼陽府,讓留守事來決定吧!”胡衍卻是分毫不讓,這句話的意思裏,還帶上了幾分想結束本次談判的意味。
“哼,想必二位定是將你們敗於女真人手上的事情忘光了吧?”慈雲此次的功課做得還是蠻足的,他立刻拋出了準備好的一個武器,“這遼北的女真人也是我大遼臣民,其實對於調動他們來說,隻不過是需要花費一筆不低的軍費。不過,你們若是真的堅持一定要開出這麽高的價錢,我家留守事還不如拿出這裏的一半錢,把女真兵請過來了呢!”
慈雲的這番話,卻是讓高元伯聽得有點心驚肉跳,不過他好在看到胡衍的鎮定,自己臉上的表情也一直控製得不錯。
“不錯不錯!”胡衍輕輕地擊了擊掌,“東京道有此決心,也是不錯。此前我渤海人由於輕敵冒進,的確在北邊吃了一點小虧,此時正想著怎麽才能報仇呢!”
高元伯發現胡衍如此強硬之後,慈雲居然沒有離開談判現場,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於是他也來了勁,說道:“正是如此,那女真人不過仗著他們的地利之便,而且上次是打的我們並不擅長的野戰。不過,這次要是他們攻過來,到了我們的城牆下麵,我倒是有信心讓他們這次有來無迴了!”
“還有啊!就是不知道這幫子對遼東垂涎三尺的女真人過來後,會不會真心的來找我們打仗,還是趁機就待在這塊地方不準備迴去了。”胡衍早在滄州時,就經過秦剛的指點,心中自然是十分明白遼人對於女真人又愛又防的複雜心理,“大師,假如到那個時候,我是願意再給你一次機會,到時候和我談談價錢,我們來幫你把女真人趕出去!哈哈!”
慈雲卻是一下子被胡衍的這個說法說得有點發愣,是啊!女真人對於遼東的窺探可不是一時的,至少遼陽府裏的大多數人,在討論要不要調女真兵過來時就直接予以完全否定,而他剛才也不過隻是借這句話來嚇嚇對麵的渤海人,但是卻沒想到對方對這些事研究得居然會如此地細致。
談判陷入僵局,反倒是胡衍提議慈雲可以先迴遼陽府,與那裏的官員再多商議一番。正好,他與高首領也可以迴到保州,重新再整頓整頓兵馬。
“嗯,二位現在整頓什麽兵馬?”慈雲聽著這話就不對,“我們不是在談判著嗎?”
“對啊!不也是還沒談出來什麽嗎?”胡衍故作驚訝地說道,“所以在休息期間,我和高首領還是要迴去,我們待著這裏,底下的人就不太好意思再出來練兵了啊!尤其是大師你提到,你們還有可能會調女真兵過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多練練!”
“這個就沒有什麽必要了吧?”慈雲都要被這胡衍給氣哭了,“小僧立即趕迴遼陽府,並得到新的條件後,最快的時間就會趕來。二位其實也可以在這開州休息一兩日即可,為什麽非要在這段時間內還打打殺殺的呢?”
“沒有辦法啊!”胡衍雙手一攤,“我們提的九十萬貫錢的要求你又不同意,我看這談判八成要破裂,就隻能把心思放在認真備戰上麵了。”
“非也非也,小僧隻是覺得你們一下子就提九十萬貫這樣的要求太不切實際。之前遼宋和談也不過區區三十萬貫。”
“既然你說三十萬貫,那先交來三十萬貫也行,我們保證一年之內不備戰!”
“……”慈雲的腦袋有點懵了。
“我們也再退一大步,不要像大宋那樣年年繳歲幣,一年三十萬,繳滿三年就不用再繳了。”胡衍又轉過臉去對高伯元說道,“慈雲大師都提到這個份上了,我們還是要相信他的誠意,是不?高首領!”
“嗯!大師是出家人,不會誆騙我們的,三十萬就三十萬吧!”高元伯也開始找到了感覺,臉上還保留著一副忍痛讓步降價的表情。
“等等,我沒有提三十萬貫啊?”慈雲一臉悲憤不已的表情。
“是大師提的!”高元伯也一臉誠懇地證明。
“小僧未曾提過!”
“大師,我幫您捋一捋。”胡衍更加誠懇地說道:“大師先提的八萬貫?”
“正是!”
“我們高首領說九十萬貫!大師說太貴了?”
“正是!”
“大師又說宋遼和談不過三十萬貫?”
“……這……算是小僧說的,可……”
“所以我們就大師提的三十萬貫繼續討論了,我說宋遼和談是歲幣要年年付,我們提的九十萬貫是一次性,付了就結束,對不對?”
“確實!”
“我們答應大師可以迴去商量,但商量時間並不影響我們出兵,大師提出希望我們不出兵,所以我們才再次作出讓步,提出先付三十萬貫,保證一年不出兵!”
“三十萬貫,遼陽府的整個府庫裏全搜刮加起來,也未必就能湊出二十萬貫啊!”慈雲不由自主地喃喃自語道。
“唉!大師也不容易。要不,我們再讓一步?二十萬貫現錢,另外十萬貫用些其他什麽東西來抵充也行啊!”胡衍雖然顯示出極其為難的神色,但是看起來還是在盡力地幫著慈雲在想辦法。
慈雲的內心雖然清楚自己已經在談判中陷入了被動,直接被這個胡衍牽著鼻子走了,但是現在他卻來不及過多思考,也在期盼著對方能夠再多讓幾步。
高元伯此時已經角色上身,大聲埋怨著胡衍這是自說自話,說如今這遼東地區還能有什麽可以值錢的東西嗎?就是本地產的一些山珍毛皮之類的,都值不了幾個錢。而且現在他們保穆二州,除了人口暫時還缺少一些,其他的東西都並不缺什麽!
“對!人口!”胡衍就像是突然被高元伯的這句話提醒到一樣,轉頭便對慈雲說道,“我倒正好有一個絕佳的提議!大師可以聽聽。我之前就聽說去年開始,貴國的南京道鬧了饑荒,有許多饑民逃到了東京道這裏來。但是這裏的土地也不夠種啊,據說東京道的官員為此很是煩擾,是不是?”
慈雲聽到胡衍提及此事,心中頓時一動,立即抬頭等候他的下文。
“高首領也說,我們保穆二州目前也並不缺少什麽貨品,隻是人口嫌少了些。之前我們招募做工的人時,也曾看到開州、遼陽這裏會有點百姓偷偷跑過來。要不,索性就這樣吧!一個人抵一貫錢,你們能送過來十萬個沒什麽用的流民,也就能抵得上十萬貫呐!”
胡衍的這個主意絕非臨時起意,而是他在滄州的時候就經秦剛耳提麵命,精心設計的一個話題套兒。
因為流求的人口輸入到了瓶頸,江淮浙閩的流民潛力基本上都被談建挖掘得差不多了,再去弄的話,就有可能會出問題了。但是另一邊,由於流求土地廣闊、資源豐富,還有各類作坊與新興產業的發展,宮十二又在雄心勃勃地想要開拓興建第四座新城,但是最終卻受限於人口的不足。
南方的人口不好去多打主意,那麽遼國這裏的人口自然就進了秦剛的眼界。當時的統治者,對於轄地人口的認知遠遠不足。尤其是遼國,除了在征兵出丁之時相對計較一些。可一旦遇上災荒,大量缺衣少食的流民出現,無不將其視為包袱與負擔。
此時胡衍看似有意無意提出的這個建議,卻令慈雲眼前一亮,他自從去年來到東京道之後,由於一直在四處查訪建寺場所,的確看到大量從南京道逃荒而來的流民,當地官府既沒有資源安置他們,也沒有能力救濟他們,隻能任其自生自滅,但是流民與本地百姓發生爭奪資源的衝突卻時有發生,令遼陽府官員很是頭痛。而胡衍的這個提議,簡直就是既幫他一下子解決了兩大麻煩,隻是……這不就是買賣人口麽?
胡衍早就算到了慈雲心中的擔憂,他笑著說道:“不瞞大師,我們有從高麗買來的便宜糧食,接下來無論是修城、還是開荒,都缺大量的百姓勞力。這些流民留在東京道,要是持續吃不飽飯的話,反而容易白白地餓死。但是到了我們這,隻是需要他們幹一些活,但卻有飯吃、有工錢拿,大師你若促成此事,那就是造勝幾十萬級的浮屠啊!”
慈雲確實被打動了,不過,他卻還在時間上作了一番努力,終於使得高元伯與胡衍再次地“退讓”一步,答應留出三天的時間,等待慈雲趕迴遼陽府去確定這些談成的條件。
是的,渤海人再次“退讓”了!
但是慈雲就是想不明白,為何這多次退讓之後的條件,卻仍然是令他如鯁在喉,甚至都無法唿吸順暢了。
談判,的確不是一件簡單得誰都可以做得好的事情。
胡衍剛才猛地一拍案子,已經將慈雲的注意力吸引到他這裏來:“大師就算是不懂軍情,但畢竟也是大遼派來談判的正使嘛!既然是誠心想與我們和解,那麽提出來的條件,好歹也要是現實一點,誠意一點,哪能像剛才那樣開玩笑呢?”
慈雲卻是麵不改色,將目光轉到了胡衍身上,平心靜氣地問道:“這位爺,這遼東的州城不比南京道那邊,就算是你們攻打了下來,真金白銀的也搜刮不出這足足八萬貫錢,更不要說,你們攻打城池總得要耗費不少的軍資軍費吧!”
胡衍做了這麽多年的生意,自然清楚,價格談判時的關鍵在於證明自己出價的合理性,而並不是對於對方價格的辯駁質疑,所以他則轉向高元伯說道:“首領,我覺得這慈雲法師也是一片好心,雖然他提的價格實在是太低,但是我們總得給他一點麵子是不是?我看您還是給他報一個我們稍微吃點虧的價錢吧?”
高元伯的內心其實是對這八萬貫的退兵費很滿意了。因為他已經很清楚,目前出兵騷擾的頻率已經是他兵力的極限了,他其實根本就沒有任何把握能打下一座城。而現在,僅憑著談判,就可以拿到八萬貫的退兵費,他都感覺有點像是做夢,而且,現在他最擔心的,反而是這慈雲法師會不會反悔。
但在胡衍現在的催促下,他又不能直接開口說“就八萬貫好了”這樣的話。同時,再看對麵那慈雲法師的樣子,似乎也不是太反對再議議這價格的。於是他再三斟酌,覺得可以適當漲那麽一點,這樣既可以多賺取一點好處,也不至於把遼人的談判使者嚇走。
“嗯,本首領認為,這退兵費隻有八萬貫自然不妥。”高元伯在心裏盤算了好幾迴,一開始是想著再多要幾千貫意思一下子,但在胡衍的催促眼神下,好歹也算是把嗓門放大了不少,信心也多了幾分,他決定要把價格狠狠地提上一萬貫,“要想讓我們退兵,至少得這個數,九……”
“首領英明!就要九十萬貫!也不多要!”胡衍看著高元伯的口型,就知道他會有點不靠譜,於是搶先一步截下了他的話頭,並對慈雲笑道,“隻要能給了這個數,我們就退兵,並奉大遼朝為正朔!”
高元伯一聽這個數字,已經驚訝地顧不上了自己的表情管理,因為他現在最擔心的重點全在對麵慈雲法師的臉上,生怕對方聽到這句話後,轉身拂袖而去。
慈雲原本一直覺得這次的談判都還在自己的把握之中,卻在這一刹那間重新懷疑起自己的能力,他強作鎮定地重新展開了微笑,並對胡衍說:“這位爺,不知道您對於這退兵費的概念有所誤解。想當年,我大遼與大宋在澶淵交戰,最後大遼退兵,不過隻是要了大宋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折算下來不過三十萬貫錢,您這一張口跟我要的可是九十萬貫呐!”
胡衍其實也沒想過對方真的就會同意這九十萬貫,他隻是秉承著最核心的談判原則:就是確保大家討論是自己報出的價格,而不是反過來。
“這個比方不妥,澶淵之盟中的三十萬貫是每年都要給的,所以叫歲幣。我這提的九十萬貫,不過就隻要一次啊!”胡衍笑著說,同時又轉向了高元伯,“不過,高首領,假如大遼也同意象當年的大宋那樣,每年給我們三十萬貫的歲幣,我覺得我們也是可以考慮一下的,是麽?”
“呃!對的,對的,每年三十萬貫也行啊!”高元伯此時已經破罐子破摔,決定也不去多想,直接跟著胡衍的話走就行了。
“三十萬貫……不不不,一次給三十萬貫也給不了,不是這麽說的。”慈雲第一次發現,在談判中他居然會暫時性地陷入混亂,眼下這節奏也不對、形勢更不對,邏輯也似乎出了問題。原來想著的是開個八萬貫的已經很是不錯,萬一對方嫌少,再讓個一兩萬到九萬或者是十萬貫,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哪知道,現在怎麽就成了討論三十萬、九十萬這些天方夜譚式的數字了,關鍵還變成了要每年都付的歲幣,他這樣迴到遼陽,是要被每個大遼官員給聯合掐死的。
“高首領、胡爺,關於退兵費的數目,小僧的確說過可以商量,但絕對不是像你們這樣子亂開價的。”慈雲決定還是需要嚴肅一點表明自己的態度,“你們不覺得這九十萬貫的數目就是開玩笑嗎?”
“沒關係,大師畢竟隻是僧官,決定不了的事情,可以帶迴到遼陽府,讓留守事來決定吧!”胡衍卻是分毫不讓,這句話的意思裏,還帶上了幾分想結束本次談判的意味。
“哼,想必二位定是將你們敗於女真人手上的事情忘光了吧?”慈雲此次的功課做得還是蠻足的,他立刻拋出了準備好的一個武器,“這遼北的女真人也是我大遼臣民,其實對於調動他們來說,隻不過是需要花費一筆不低的軍費。不過,你們若是真的堅持一定要開出這麽高的價錢,我家留守事還不如拿出這裏的一半錢,把女真兵請過來了呢!”
慈雲的這番話,卻是讓高元伯聽得有點心驚肉跳,不過他好在看到胡衍的鎮定,自己臉上的表情也一直控製得不錯。
“不錯不錯!”胡衍輕輕地擊了擊掌,“東京道有此決心,也是不錯。此前我渤海人由於輕敵冒進,的確在北邊吃了一點小虧,此時正想著怎麽才能報仇呢!”
高元伯發現胡衍如此強硬之後,慈雲居然沒有離開談判現場,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於是他也來了勁,說道:“正是如此,那女真人不過仗著他們的地利之便,而且上次是打的我們並不擅長的野戰。不過,這次要是他們攻過來,到了我們的城牆下麵,我倒是有信心讓他們這次有來無迴了!”
“還有啊!就是不知道這幫子對遼東垂涎三尺的女真人過來後,會不會真心的來找我們打仗,還是趁機就待在這塊地方不準備迴去了。”胡衍早在滄州時,就經過秦剛的指點,心中自然是十分明白遼人對於女真人又愛又防的複雜心理,“大師,假如到那個時候,我是願意再給你一次機會,到時候和我談談價錢,我們來幫你把女真人趕出去!哈哈!”
慈雲卻是一下子被胡衍的這個說法說得有點發愣,是啊!女真人對於遼東的窺探可不是一時的,至少遼陽府裏的大多數人,在討論要不要調女真兵過來時就直接予以完全否定,而他剛才也不過隻是借這句話來嚇嚇對麵的渤海人,但是卻沒想到對方對這些事研究得居然會如此地細致。
談判陷入僵局,反倒是胡衍提議慈雲可以先迴遼陽府,與那裏的官員再多商議一番。正好,他與高首領也可以迴到保州,重新再整頓整頓兵馬。
“嗯,二位現在整頓什麽兵馬?”慈雲聽著這話就不對,“我們不是在談判著嗎?”
“對啊!不也是還沒談出來什麽嗎?”胡衍故作驚訝地說道,“所以在休息期間,我和高首領還是要迴去,我們待著這裏,底下的人就不太好意思再出來練兵了啊!尤其是大師你提到,你們還有可能會調女真兵過來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多練練!”
“這個就沒有什麽必要了吧?”慈雲都要被這胡衍給氣哭了,“小僧立即趕迴遼陽府,並得到新的條件後,最快的時間就會趕來。二位其實也可以在這開州休息一兩日即可,為什麽非要在這段時間內還打打殺殺的呢?”
“沒有辦法啊!”胡衍雙手一攤,“我們提的九十萬貫錢的要求你又不同意,我看這談判八成要破裂,就隻能把心思放在認真備戰上麵了。”
“非也非也,小僧隻是覺得你們一下子就提九十萬貫這樣的要求太不切實際。之前遼宋和談也不過區區三十萬貫。”
“既然你說三十萬貫,那先交來三十萬貫也行,我們保證一年之內不備戰!”
“……”慈雲的腦袋有點懵了。
“我們也再退一大步,不要像大宋那樣年年繳歲幣,一年三十萬,繳滿三年就不用再繳了。”胡衍又轉過臉去對高伯元說道,“慈雲大師都提到這個份上了,我們還是要相信他的誠意,是不?高首領!”
“嗯!大師是出家人,不會誆騙我們的,三十萬就三十萬吧!”高元伯也開始找到了感覺,臉上還保留著一副忍痛讓步降價的表情。
“等等,我沒有提三十萬貫啊?”慈雲一臉悲憤不已的表情。
“是大師提的!”高元伯也一臉誠懇地證明。
“小僧未曾提過!”
“大師,我幫您捋一捋。”胡衍更加誠懇地說道:“大師先提的八萬貫?”
“正是!”
“我們高首領說九十萬貫!大師說太貴了?”
“正是!”
“大師又說宋遼和談不過三十萬貫?”
“……這……算是小僧說的,可……”
“所以我們就大師提的三十萬貫繼續討論了,我說宋遼和談是歲幣要年年付,我們提的九十萬貫是一次性,付了就結束,對不對?”
“確實!”
“我們答應大師可以迴去商量,但商量時間並不影響我們出兵,大師提出希望我們不出兵,所以我們才再次作出讓步,提出先付三十萬貫,保證一年不出兵!”
“三十萬貫,遼陽府的整個府庫裏全搜刮加起來,也未必就能湊出二十萬貫啊!”慈雲不由自主地喃喃自語道。
“唉!大師也不容易。要不,我們再讓一步?二十萬貫現錢,另外十萬貫用些其他什麽東西來抵充也行啊!”胡衍雖然顯示出極其為難的神色,但是看起來還是在盡力地幫著慈雲在想辦法。
慈雲的內心雖然清楚自己已經在談判中陷入了被動,直接被這個胡衍牽著鼻子走了,但是現在他卻來不及過多思考,也在期盼著對方能夠再多讓幾步。
高元伯此時已經角色上身,大聲埋怨著胡衍這是自說自話,說如今這遼東地區還能有什麽可以值錢的東西嗎?就是本地產的一些山珍毛皮之類的,都值不了幾個錢。而且現在他們保穆二州,除了人口暫時還缺少一些,其他的東西都並不缺什麽!
“對!人口!”胡衍就像是突然被高元伯的這句話提醒到一樣,轉頭便對慈雲說道,“我倒正好有一個絕佳的提議!大師可以聽聽。我之前就聽說去年開始,貴國的南京道鬧了饑荒,有許多饑民逃到了東京道這裏來。但是這裏的土地也不夠種啊,據說東京道的官員為此很是煩擾,是不是?”
慈雲聽到胡衍提及此事,心中頓時一動,立即抬頭等候他的下文。
“高首領也說,我們保穆二州目前也並不缺少什麽貨品,隻是人口嫌少了些。之前我們招募做工的人時,也曾看到開州、遼陽這裏會有點百姓偷偷跑過來。要不,索性就這樣吧!一個人抵一貫錢,你們能送過來十萬個沒什麽用的流民,也就能抵得上十萬貫呐!”
胡衍的這個主意絕非臨時起意,而是他在滄州的時候就經秦剛耳提麵命,精心設計的一個話題套兒。
因為流求的人口輸入到了瓶頸,江淮浙閩的流民潛力基本上都被談建挖掘得差不多了,再去弄的話,就有可能會出問題了。但是另一邊,由於流求土地廣闊、資源豐富,還有各類作坊與新興產業的發展,宮十二又在雄心勃勃地想要開拓興建第四座新城,但是最終卻受限於人口的不足。
南方的人口不好去多打主意,那麽遼國這裏的人口自然就進了秦剛的眼界。當時的統治者,對於轄地人口的認知遠遠不足。尤其是遼國,除了在征兵出丁之時相對計較一些。可一旦遇上災荒,大量缺衣少食的流民出現,無不將其視為包袱與負擔。
此時胡衍看似有意無意提出的這個建議,卻令慈雲眼前一亮,他自從去年來到東京道之後,由於一直在四處查訪建寺場所,的確看到大量從南京道逃荒而來的流民,當地官府既沒有資源安置他們,也沒有能力救濟他們,隻能任其自生自滅,但是流民與本地百姓發生爭奪資源的衝突卻時有發生,令遼陽府官員很是頭痛。而胡衍的這個提議,簡直就是既幫他一下子解決了兩大麻煩,隻是……這不就是買賣人口麽?
胡衍早就算到了慈雲心中的擔憂,他笑著說道:“不瞞大師,我們有從高麗買來的便宜糧食,接下來無論是修城、還是開荒,都缺大量的百姓勞力。這些流民留在東京道,要是持續吃不飽飯的話,反而容易白白地餓死。但是到了我們這,隻是需要他們幹一些活,但卻有飯吃、有工錢拿,大師你若促成此事,那就是造勝幾十萬級的浮屠啊!”
慈雲確實被打動了,不過,他卻還在時間上作了一番努力,終於使得高元伯與胡衍再次地“退讓”一步,答應留出三天的時間,等待慈雲趕迴遼陽府去確定這些談成的條件。
是的,渤海人再次“退讓”了!
但是慈雲就是想不明白,為何這多次退讓之後的條件,卻仍然是令他如鯁在喉,甚至都無法唿吸順暢了。
談判,的確不是一件簡單得誰都可以做得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