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是一個島國,從北到南,是由北海道、本州島、四國島與九州島這四部分組成。九州島就是他們最南邊的地方,也是距離高麗及中原最近的地方,因島上有九個封國而得名。
從唐朝開始,倭國就在九州的築前國設立了一個叫做大宰府的機構,它不僅是管理全九州地區的地方行政機關,同時也是倭國負責外交的機構。因為倭國所有的外交,無非就是向西的高麗、遼朝,然後便就是南部的宋朝大陸,都是這裏離得最近,便是倭國對外聯係的最主要窗口。
所以,辛第迦要介入對倭國的貿易,就必須得和這大宰府打交道。而此時的倭國,正處在一個被稱為“院政”的時代。
首先說明一下,這倭國派使者來大宋時,曾介紹自己國家的天皇是“萬世一係”,這曾讓當時的神宗皇帝大為羨慕。其實這個所謂的“萬世一係”也就是“驢糞蛋子表麵光”——在倭國,不僅是皇室內部爭權奪利,朝廷裏的權臣也是此起彼伏。
表麵上看,倭國的最高統治者是天皇,但在太子成年之後,上一任天皇就會禪位,自己便成了上皇,由於倭國普遍信奉佛教,上皇要是出家的話就會叫法皇。
本來禪位的上皇安度晚年就行了,但卻往往會有不甘寂寞之輩,非得抓住權力不放,因此,大多數時候都會是上皇在實際執政、甚至是出家後的法皇執政,這便被稱為“院政”。
而此時的倭國,正是由已經退位的白河上皇掌握大權,真正的天皇崛河實際上根本無所作為,而原先曾掌握曆任天皇身邊大權的攝關【注:倭國的類似輔政大臣的官職,亦稱為攝政與關白】藤原氏也開始被上皇架空。
以至於在最南端的九州島,大宰府竟成了被放逐失勢官員的場所。
此時任大宰府最高長官太宰權帥的藤原家隆,就是如今的攝關藤原師通的三兒子。
藤原家隆到了九州島之後,並不滿意於大宰府隻是作為外交與海貿的管理協調部門,出於自身利益的琢磨,他開始直接將手伸進去,不僅參與並控製了部分對宋、對高麗的商隊,甚至還以打擊海盜為名,在九州島與後來的琉球群島之間進行軍事布局,逐漸讓這一片的海盜成為了聽他話的一支重要隱形力量:
凡是與他的商隊相競爭的,總是會不時地受到海盜的騷擾與襲擊。辛第迦的遭遇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從辛第迦告訴秦剛的情況來判斷,一開始襲擊並準備搶劫他的船隊的海盜力量並不是太強,隻有三艘,比不上突然出現的流求北洋艦隊,光是在靠近的時候,就被北洋艦隊上的弓弩全部壓製住了。對方一見情況不妙,就開始加緊逃跑。
不過,逃跑前的海盜船還狂妄地射過來了戰書,說他們這次出來的不是主力,要林劍他們的艦隊如果還想再來這片海域的話,就等著他們重新組織了戰船主力,六天後再在這裏決戰。
因此,林劍便決定留下來迎戰,因為隻有徹底地擊敗他們,才有可能掌握在這片海麵上的話語權。
“你覺得這幫海盜的戰鬥力如何?”秦剛這樣問辛第迦。
“倭人搏鬥兇狠,他們的船隻雖然不大,但勝在船速快,又比較靈活,一旦如果他們組織到了更多的戰船圍攻,被他們逼近後再跳幫上了船,估計這樣的打鬥下,林將軍會吃虧!”
“這倒不必擔心,神蛟軍的近戰能力也不是做樣子的,林將軍決定留下來,他一定有他的把握。隻是關於這個九州島的情況,你能不能再跟我說詳細一點?”秦剛抓住了辛第迦追問道。
辛第迦的確是對於倭國的情況下了一番的功夫,之前他帶船隊還去過本州島,基於倭國內部天皇與上皇之間勢力的爭鬥,和那裏時不時會發生的一些戰亂。最終,他還是把主要的交易目的地放在了九州,與這裏的大宰府打交道,會簡單一些。
隻是沒有料到,大宰府的這幫子倭人,也是得壟望蜀,在賺了往本州島成為海貿轉售市場的錢之後,仍然不知足,不僅直接自己伸手直接參與海貿交易,甚至還不擇手段地勾結海盜來妄圖壟斷這一條航線的市場。
秦剛覺得這很符合倭人的一貫秉性,不過他們的手既然伸出來了,那就沒有必要讓它可以順順利利地縮迴去。
當然,他與辛第迦並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安慰他,還是先去跑跑南洋這裏的生意,北麵倭國線路上的麻煩,還是先交給他去處理。
待迴到執政堂,他簡單地向秦觀說明了林劍帶艦隊在倭國附近遇到的情況,然後說出了他的判斷:這次已經基本確定是倭國的大宰府在背後搗鬼,所以必須要堅決地打掉它,否則倭國的市場就隻是坐視被這些倭人所壟斷。
“林司監帶的艦隊雖然隻是新建的,但是要打敗這些倭人的海盜,料想也不用擔心。”秦剛轉而卻說道,“隻是這些海盜都隻是表麵的嘍囉,不把他們背後的主家給揪出來,這北麵航線就不會安定。所以,我想親自走一趟,徹底解決掉他們。”
秦觀猶豫了一下,最終卻沒有勸阻什麽,對於這個弟子的決定,他還是在給他調撥軍力時多作些考慮:
目前流求的神蛟軍,除了已經外出護航巡邏的之外,留在秦州軍港的,還有主力戰艦八艘,輔艦六艘,秦觀簽發了左丞令,要求全數動員出征。
因為這些船隻一直保持著訓練的狀態,在緊急動員令下達下去後,就短短半天的時間,十四艘船隻的艦隊就完成了出征前的所有準備。
而其中有兩艘主力戰船的船頭,各裝備了兩門最新試製成功的青銅火炮。
秦剛一上這些船,就發現它們的船名很別致,一問才知道都是秦觀特意定的規範。
當初秦剛隻是命名了最早的一艘主力戰艦為衛溫號,之後的戰艦也隻是簡單地從甲乙丙丁開始排序命名區分。。
秦觀到了流求後,了解到當時的神蛟軍已經開建本島與南洋兩支艦隊,戰艦數量正在不斷地增長,像衛溫號這樣的命名法,既沒有規律,也不太好普及應用。
於是他大手一揮,說道:這大海如同星空一般,海上戰艦密布,便如天上繁星無數。所以,使用天上的星官名來給戰艦命名,一是名稱豐富,難以用竭;二是寓意深遠,極富含義。
南洋艦隊取的是南方朱雀七宿中之星官名,如:積立、北河、天樽、水府、四瀆等等,可用之名足有百餘個,無須為以後的擔心。
本島艦隊使用的是紫微垣裏的星官名,如:上宰、左樞、華蓋、傳舍等等;
而林劍這次帶出去的新建北洋艦隊就全用了北方玄武七宿裏的星官名,最初的七艘,直接便采用北鬥七星之名,即: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與搖光。
秦剛聽了之後便連連點頭。
論到起名字,老師的博學,他自是不敢去比。眼下還是加緊進行出征準備便是,他又調集了兩百名飛虎軍上船,並緊急調用了一批相應的陸戰攻堅的武器,為極有可能會進行的登陸作戰作好準備。
本島艦隊的指揮官叫李俊,原來的出身是福建沿海的海盜,是第一支主動率隊向流求水軍投降的。
他歸順之後,非常折服於流求的施政管理理念,不僅安排帶著原先的手下,積極地響應並支持當時顧大生的所進行的水軍擴軍行動,甚至還安排以往的心腹悄悄地迴鄉,說服了那些深受當地土豪欺壓的村民一起隨他來到流求。
在林劍接手流求部隊時,他就已經是本島艦隊裏的上宰號艦長了。
林劍非常欣賞他的水戰指揮能力,很快就提拔他成為了本島艦隊的總指揮官。
這次,李俊及手下的眾人得知,他們將會由執政官親自帶領北上出擊倭國海盜,一時間士氣無比地旺盛。
談建則立即趕迴明州:因為明州那裏的倭商較多,他趕去那裏,一是能及時掌握到一些比較重要的情報。二是可以預計,倭商的貨品經營,在接下來的這段日子,必然會迎來重大的變化。談建趕去,可以根據這次出戰的預估戰果來提前進行安排。
本島艦隊離開了秦州港,迅速向著東北方駛去。
從時間上來看,如果倭人如約按照他們說的時間進行決戰的話,他們行駛得快一些的話,還能趕得上尋了場決戰的尾巴。
兩天之後,秦剛他們的艦隊已經開始能望見前方的小島了,尤其是靠在偏南偏西處的一些無人居住的小島,都已經成為了前往倭國大宰府去的航線中轉點,可以看見在島上特意修建起來的燈塔,隻是白天的燈塔不會有燈光而已。
秦剛迅速派出了小船前往幾處有人居住的小島,詢問了島民,證實了前一段時間,曾有過一支與他們很相似的船隊在附近休整過,在兩天前便向北出發了。
秦剛則明白,這是北洋艦隊北上迎戰去了,於是他們就沒有在這裏停留,繼續追去。
半個時辰之後,他們到達了明顯就是剛發生過海戰戰場的海域。而這裏的戰鬥看起來已經結束:
眼前的一片海域上,到處散落漂浮著一些破碎的甲板、折斷的桅杆、翻倒的半沉船、無人掌控漂浮著的小型舟船,包括起火燃燒著失去了利用價值的大船。
好在,從這些船的外形來看,全部都是倭國那種偏方正的海船。
而在更前麵的位置,正在海麵上一字排開的相對正常行駛在海麵上的,才是他們所要追尋而來的流求北洋艦隊的船隻。
李俊的觀察兵早就守在了桅杆頂部,仔細地辨認並統計出自家艦船的情況,此時正興奮地大聲向甲板上匯報:“報告執政和指揮官,我軍北洋艦隊的船隻一共十艘,均已看到,其中隻有一艘似損傷,但還能控製並繼續行駛,另外還有兩艘有輕微損傷。”
而北洋艦隊自然也是很早就看到了他們這支意料之外的援軍,而他們的旗艦天樞號,也迅速從船隊中駛出,並靠攏了過來:
在靠近的過程中,通過旗語得知前來的這支援軍居然是執政秦剛親自帶隊。很快,旗艦的甲板上,就已經看見了林劍極其興奮的臉龐。
當兩艘船開始齊頭並行時,林劍便靠近船舷、大聲說道:
“林劍率流求神蛟軍北洋艦隊,拜見執政!”
“拜見執政!”他身後的一眾軍官齊聲喊道。
兩船大小相仿,在水手熟練的操控下,迅速在並行不斷地靠近,一旦完全貼上,兩邊都立即使用纜繩以及勾鏈相互搭牢在一起,林劍便帶著旗艦上的主要將領迅速過船前來叩拜見禮。
“戰場之上,免禮了。這次戰果如何?”秦剛擺擺手問道。
“報執政,我北洋艦隊共七艘戰船、三艘輔船,迎戰倭國海盜大小船隻六十餘艘。因對方船隻數量實在太多,我軍輔船也隻能同時接戰。剛才戰事已經結束,一共擊沉擊翻對方船隻三十餘艘,俘獲掌控了十五艘,剩餘十餘艘基本帶傷逃走!我軍全勝對手!隻是天權號與另兩艘輔船有了一些並不嚴重的損傷,人員傷亡尚未統計完畢,但預計不會超過二十人。”
應該說,在相對傳統的海戰模式下,這樣的戰果已經是相當地驚人了。
“哦,這樣的兵力對比,還能打出這樣的戰果,看來你們訓練得相當不錯嘛!”
“對手有點不堪一擊,再加上我們的船隻還會有轟天雷與虎蹲炮這兩件秘密武器,今天的海戰中,可著實是立下了大功勞!”提及這個,林劍就變得非常地興奮。
在之前解救辛第迦商隊的戰鬥中,對手的實力更弱,剛說的兩件新式武器都未輕易使用。
此時的海戰或水戰,基本上都是需要進入到了一百步的距離後,才有可能會通過弓箭或火箭對敵人進行一定的遠程攻擊。相比起來,流求戰船上還有配有大型的床弩,發射出的巨大標槍,可以直接掀翻較小的船隻,或者可以擊破對方的船身,造成其漏水並沉船。
此外,倭人在船上的弓箭也無法與流求船相對抗,因此他們所采取的戰術,便是盡最大可能地迅速接近對手,再通過接舷之後的快速跳幫進行近身搏鬥作戰。
更何況,這次倭國的海盜吸取了前次兵力不夠的缺點,一下子就出動了六十多艘戰船,在一進入攻擊的狀態之後,便開始快速劃槳並拚命接近流求戰船,以期采取群狼戰術,以五六艘船包圍著一艘船進行貼身攻擊。
林劍並不慌張,由於發現對手沒有采用火箭,於是就沒有先落帆,而是通過更快的船速擺脫被他們團團圍住的形勢,再通過船上的床弩連續摧毀了不少靠得過近的小船隻,又通過兩邊的弓弩手,用神臂弓瞄準進入攻擊範圍內的對方船隻,對這些甲板上的海盜進行精準獵殺。
這些倭盜中,幾乎極少穿有鐵甲裝備,多是竹甲或皮甲,對神臂弓幾乎沒有防禦力。
而反過來海盜們發射的弓箭,無論是距離與準頭,都差了很多。即使射過來,對於全甲裝備的神蛟軍來說,其傷害力也非常地有限。
不過,倭人的船隻數量實在是多出了太多,在來迴反複糾纏了好幾輪之後,流求北洋艦隊的船隻最終還是被密布的倭國海盜漸漸地貼住並圍困了起來。
大量帶有鐵鉤的飛索、鐵鏈牢牢地抓住了流求船隻的邊沿,進而,一些兇神惡煞般的倭國海盜嘰哩哇啦地想要順著這些索鏈進行跳幫作戰了。
這時,由於彼此之間的距離被這些索鏈給固定住了,雙方之間的相對位置不再發生變化。
林劍這才通過旗艦下令:所有船隻啟動火器攻擊。
一瞬間,擲彈兵將一枚枚的轟天雷準確地扔進倭船上,那些還沒有完成集結的海盜們,在經曆了開始短暫時間的困惑之後,便開始被這些爆炸之後的恐怖武器炸得頭破血流、大批地直接喪命甲板之上。
偶爾有能夠扔進船艙裏的,便直接在船底炸開了大洞,這些倭船便迅速湧入了海水而開始沉沒;
從未見過此物的倭盜們幾乎要被身邊的陣陣爆炸聲給炸懵了,而繼續傻愣在甲板上的他們,便被神蛟軍的弓箭又進行了一輪的收割。
直到最終反應過來的倭將們拚死組織起最後的力量,通過索鏈瘋狂攀上了流求戰船,不過就在他們剛出現在甲板上時,早已準備好的虎蹲炮便通過近距離的霰彈攻擊,直接大片大片地平推掉了這些不知死活的上船家夥。
在流求島的試訓過程中,火器院將轟天雷與虎蹲炮裝備到戰船上後,林劍他們最早是想利用火炮的超遠距離攻擊能力,嚐試放在一開始使用。但是發現,在顛簸的海麵,不管是此時的臼炮也好、虎蹲炮也好,本來的準確度就差,太遠的距離,轟出去的準頭幾乎沒什麽威脅。
於是,在反複演練之後,決定把它們用在開始的弓弩攻擊與最後的接舷肉搏之間,通過近距離發射霰彈,來發揮火器的大麵積殺傷威力。
於是,接下來便就是流求水軍展開的接舷跳幫的反攻。
原本倭國海盜認為肉搏戰才是他們最擅長的,卻沒有想到,神蛟軍們都已經裝備了最新的板甲,這種既輕又貼身的鐵甲,既不影響自己的身手發揮,而對方的攻擊就像是打在的一座座鋼鐵包裹著的軀體之上,根本無法取得像樣的戰果。
大批絕望著無法取勝的倭國海盜們,要麽老老實實地站在原地等著被神蛟軍一個個地放倒,要麽就隻有跳海之後指望最渺茫的求生機會。
在船上的海盜被清理了之後,便迅速被接管控製。而對於沒有什麽價值的小船,則直接被鑿穿船底,讓它們原地沉沒,以便可以省下一顆昂貴的轟天雷了。
當海麵上的倭盜船隻降到一半以下後,海盜們開始慌了,聰明的便開始逃跑了,反應再慢些的,還是被他們相繼摧毀或控製。
從唐朝開始,倭國就在九州的築前國設立了一個叫做大宰府的機構,它不僅是管理全九州地區的地方行政機關,同時也是倭國負責外交的機構。因為倭國所有的外交,無非就是向西的高麗、遼朝,然後便就是南部的宋朝大陸,都是這裏離得最近,便是倭國對外聯係的最主要窗口。
所以,辛第迦要介入對倭國的貿易,就必須得和這大宰府打交道。而此時的倭國,正處在一個被稱為“院政”的時代。
首先說明一下,這倭國派使者來大宋時,曾介紹自己國家的天皇是“萬世一係”,這曾讓當時的神宗皇帝大為羨慕。其實這個所謂的“萬世一係”也就是“驢糞蛋子表麵光”——在倭國,不僅是皇室內部爭權奪利,朝廷裏的權臣也是此起彼伏。
表麵上看,倭國的最高統治者是天皇,但在太子成年之後,上一任天皇就會禪位,自己便成了上皇,由於倭國普遍信奉佛教,上皇要是出家的話就會叫法皇。
本來禪位的上皇安度晚年就行了,但卻往往會有不甘寂寞之輩,非得抓住權力不放,因此,大多數時候都會是上皇在實際執政、甚至是出家後的法皇執政,這便被稱為“院政”。
而此時的倭國,正是由已經退位的白河上皇掌握大權,真正的天皇崛河實際上根本無所作為,而原先曾掌握曆任天皇身邊大權的攝關【注:倭國的類似輔政大臣的官職,亦稱為攝政與關白】藤原氏也開始被上皇架空。
以至於在最南端的九州島,大宰府竟成了被放逐失勢官員的場所。
此時任大宰府最高長官太宰權帥的藤原家隆,就是如今的攝關藤原師通的三兒子。
藤原家隆到了九州島之後,並不滿意於大宰府隻是作為外交與海貿的管理協調部門,出於自身利益的琢磨,他開始直接將手伸進去,不僅參與並控製了部分對宋、對高麗的商隊,甚至還以打擊海盜為名,在九州島與後來的琉球群島之間進行軍事布局,逐漸讓這一片的海盜成為了聽他話的一支重要隱形力量:
凡是與他的商隊相競爭的,總是會不時地受到海盜的騷擾與襲擊。辛第迦的遭遇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從辛第迦告訴秦剛的情況來判斷,一開始襲擊並準備搶劫他的船隊的海盜力量並不是太強,隻有三艘,比不上突然出現的流求北洋艦隊,光是在靠近的時候,就被北洋艦隊上的弓弩全部壓製住了。對方一見情況不妙,就開始加緊逃跑。
不過,逃跑前的海盜船還狂妄地射過來了戰書,說他們這次出來的不是主力,要林劍他們的艦隊如果還想再來這片海域的話,就等著他們重新組織了戰船主力,六天後再在這裏決戰。
因此,林劍便決定留下來迎戰,因為隻有徹底地擊敗他們,才有可能掌握在這片海麵上的話語權。
“你覺得這幫海盜的戰鬥力如何?”秦剛這樣問辛第迦。
“倭人搏鬥兇狠,他們的船隻雖然不大,但勝在船速快,又比較靈活,一旦如果他們組織到了更多的戰船圍攻,被他們逼近後再跳幫上了船,估計這樣的打鬥下,林將軍會吃虧!”
“這倒不必擔心,神蛟軍的近戰能力也不是做樣子的,林將軍決定留下來,他一定有他的把握。隻是關於這個九州島的情況,你能不能再跟我說詳細一點?”秦剛抓住了辛第迦追問道。
辛第迦的確是對於倭國的情況下了一番的功夫,之前他帶船隊還去過本州島,基於倭國內部天皇與上皇之間勢力的爭鬥,和那裏時不時會發生的一些戰亂。最終,他還是把主要的交易目的地放在了九州,與這裏的大宰府打交道,會簡單一些。
隻是沒有料到,大宰府的這幫子倭人,也是得壟望蜀,在賺了往本州島成為海貿轉售市場的錢之後,仍然不知足,不僅直接自己伸手直接參與海貿交易,甚至還不擇手段地勾結海盜來妄圖壟斷這一條航線的市場。
秦剛覺得這很符合倭人的一貫秉性,不過他們的手既然伸出來了,那就沒有必要讓它可以順順利利地縮迴去。
當然,他與辛第迦並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安慰他,還是先去跑跑南洋這裏的生意,北麵倭國線路上的麻煩,還是先交給他去處理。
待迴到執政堂,他簡單地向秦觀說明了林劍帶艦隊在倭國附近遇到的情況,然後說出了他的判斷:這次已經基本確定是倭國的大宰府在背後搗鬼,所以必須要堅決地打掉它,否則倭國的市場就隻是坐視被這些倭人所壟斷。
“林司監帶的艦隊雖然隻是新建的,但是要打敗這些倭人的海盜,料想也不用擔心。”秦剛轉而卻說道,“隻是這些海盜都隻是表麵的嘍囉,不把他們背後的主家給揪出來,這北麵航線就不會安定。所以,我想親自走一趟,徹底解決掉他們。”
秦觀猶豫了一下,最終卻沒有勸阻什麽,對於這個弟子的決定,他還是在給他調撥軍力時多作些考慮:
目前流求的神蛟軍,除了已經外出護航巡邏的之外,留在秦州軍港的,還有主力戰艦八艘,輔艦六艘,秦觀簽發了左丞令,要求全數動員出征。
因為這些船隻一直保持著訓練的狀態,在緊急動員令下達下去後,就短短半天的時間,十四艘船隻的艦隊就完成了出征前的所有準備。
而其中有兩艘主力戰船的船頭,各裝備了兩門最新試製成功的青銅火炮。
秦剛一上這些船,就發現它們的船名很別致,一問才知道都是秦觀特意定的規範。
當初秦剛隻是命名了最早的一艘主力戰艦為衛溫號,之後的戰艦也隻是簡單地從甲乙丙丁開始排序命名區分。。
秦觀到了流求後,了解到當時的神蛟軍已經開建本島與南洋兩支艦隊,戰艦數量正在不斷地增長,像衛溫號這樣的命名法,既沒有規律,也不太好普及應用。
於是他大手一揮,說道:這大海如同星空一般,海上戰艦密布,便如天上繁星無數。所以,使用天上的星官名來給戰艦命名,一是名稱豐富,難以用竭;二是寓意深遠,極富含義。
南洋艦隊取的是南方朱雀七宿中之星官名,如:積立、北河、天樽、水府、四瀆等等,可用之名足有百餘個,無須為以後的擔心。
本島艦隊使用的是紫微垣裏的星官名,如:上宰、左樞、華蓋、傳舍等等;
而林劍這次帶出去的新建北洋艦隊就全用了北方玄武七宿裏的星官名,最初的七艘,直接便采用北鬥七星之名,即: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與搖光。
秦剛聽了之後便連連點頭。
論到起名字,老師的博學,他自是不敢去比。眼下還是加緊進行出征準備便是,他又調集了兩百名飛虎軍上船,並緊急調用了一批相應的陸戰攻堅的武器,為極有可能會進行的登陸作戰作好準備。
本島艦隊的指揮官叫李俊,原來的出身是福建沿海的海盜,是第一支主動率隊向流求水軍投降的。
他歸順之後,非常折服於流求的施政管理理念,不僅安排帶著原先的手下,積極地響應並支持當時顧大生的所進行的水軍擴軍行動,甚至還安排以往的心腹悄悄地迴鄉,說服了那些深受當地土豪欺壓的村民一起隨他來到流求。
在林劍接手流求部隊時,他就已經是本島艦隊裏的上宰號艦長了。
林劍非常欣賞他的水戰指揮能力,很快就提拔他成為了本島艦隊的總指揮官。
這次,李俊及手下的眾人得知,他們將會由執政官親自帶領北上出擊倭國海盜,一時間士氣無比地旺盛。
談建則立即趕迴明州:因為明州那裏的倭商較多,他趕去那裏,一是能及時掌握到一些比較重要的情報。二是可以預計,倭商的貨品經營,在接下來的這段日子,必然會迎來重大的變化。談建趕去,可以根據這次出戰的預估戰果來提前進行安排。
本島艦隊離開了秦州港,迅速向著東北方駛去。
從時間上來看,如果倭人如約按照他們說的時間進行決戰的話,他們行駛得快一些的話,還能趕得上尋了場決戰的尾巴。
兩天之後,秦剛他們的艦隊已經開始能望見前方的小島了,尤其是靠在偏南偏西處的一些無人居住的小島,都已經成為了前往倭國大宰府去的航線中轉點,可以看見在島上特意修建起來的燈塔,隻是白天的燈塔不會有燈光而已。
秦剛迅速派出了小船前往幾處有人居住的小島,詢問了島民,證實了前一段時間,曾有過一支與他們很相似的船隊在附近休整過,在兩天前便向北出發了。
秦剛則明白,這是北洋艦隊北上迎戰去了,於是他們就沒有在這裏停留,繼續追去。
半個時辰之後,他們到達了明顯就是剛發生過海戰戰場的海域。而這裏的戰鬥看起來已經結束:
眼前的一片海域上,到處散落漂浮著一些破碎的甲板、折斷的桅杆、翻倒的半沉船、無人掌控漂浮著的小型舟船,包括起火燃燒著失去了利用價值的大船。
好在,從這些船的外形來看,全部都是倭國那種偏方正的海船。
而在更前麵的位置,正在海麵上一字排開的相對正常行駛在海麵上的,才是他們所要追尋而來的流求北洋艦隊的船隻。
李俊的觀察兵早就守在了桅杆頂部,仔細地辨認並統計出自家艦船的情況,此時正興奮地大聲向甲板上匯報:“報告執政和指揮官,我軍北洋艦隊的船隻一共十艘,均已看到,其中隻有一艘似損傷,但還能控製並繼續行駛,另外還有兩艘有輕微損傷。”
而北洋艦隊自然也是很早就看到了他們這支意料之外的援軍,而他們的旗艦天樞號,也迅速從船隊中駛出,並靠攏了過來:
在靠近的過程中,通過旗語得知前來的這支援軍居然是執政秦剛親自帶隊。很快,旗艦的甲板上,就已經看見了林劍極其興奮的臉龐。
當兩艘船開始齊頭並行時,林劍便靠近船舷、大聲說道:
“林劍率流求神蛟軍北洋艦隊,拜見執政!”
“拜見執政!”他身後的一眾軍官齊聲喊道。
兩船大小相仿,在水手熟練的操控下,迅速在並行不斷地靠近,一旦完全貼上,兩邊都立即使用纜繩以及勾鏈相互搭牢在一起,林劍便帶著旗艦上的主要將領迅速過船前來叩拜見禮。
“戰場之上,免禮了。這次戰果如何?”秦剛擺擺手問道。
“報執政,我北洋艦隊共七艘戰船、三艘輔船,迎戰倭國海盜大小船隻六十餘艘。因對方船隻數量實在太多,我軍輔船也隻能同時接戰。剛才戰事已經結束,一共擊沉擊翻對方船隻三十餘艘,俘獲掌控了十五艘,剩餘十餘艘基本帶傷逃走!我軍全勝對手!隻是天權號與另兩艘輔船有了一些並不嚴重的損傷,人員傷亡尚未統計完畢,但預計不會超過二十人。”
應該說,在相對傳統的海戰模式下,這樣的戰果已經是相當地驚人了。
“哦,這樣的兵力對比,還能打出這樣的戰果,看來你們訓練得相當不錯嘛!”
“對手有點不堪一擊,再加上我們的船隻還會有轟天雷與虎蹲炮這兩件秘密武器,今天的海戰中,可著實是立下了大功勞!”提及這個,林劍就變得非常地興奮。
在之前解救辛第迦商隊的戰鬥中,對手的實力更弱,剛說的兩件新式武器都未輕易使用。
此時的海戰或水戰,基本上都是需要進入到了一百步的距離後,才有可能會通過弓箭或火箭對敵人進行一定的遠程攻擊。相比起來,流求戰船上還有配有大型的床弩,發射出的巨大標槍,可以直接掀翻較小的船隻,或者可以擊破對方的船身,造成其漏水並沉船。
此外,倭人在船上的弓箭也無法與流求船相對抗,因此他們所采取的戰術,便是盡最大可能地迅速接近對手,再通過接舷之後的快速跳幫進行近身搏鬥作戰。
更何況,這次倭國的海盜吸取了前次兵力不夠的缺點,一下子就出動了六十多艘戰船,在一進入攻擊的狀態之後,便開始快速劃槳並拚命接近流求戰船,以期采取群狼戰術,以五六艘船包圍著一艘船進行貼身攻擊。
林劍並不慌張,由於發現對手沒有采用火箭,於是就沒有先落帆,而是通過更快的船速擺脫被他們團團圍住的形勢,再通過船上的床弩連續摧毀了不少靠得過近的小船隻,又通過兩邊的弓弩手,用神臂弓瞄準進入攻擊範圍內的對方船隻,對這些甲板上的海盜進行精準獵殺。
這些倭盜中,幾乎極少穿有鐵甲裝備,多是竹甲或皮甲,對神臂弓幾乎沒有防禦力。
而反過來海盜們發射的弓箭,無論是距離與準頭,都差了很多。即使射過來,對於全甲裝備的神蛟軍來說,其傷害力也非常地有限。
不過,倭人的船隻數量實在是多出了太多,在來迴反複糾纏了好幾輪之後,流求北洋艦隊的船隻最終還是被密布的倭國海盜漸漸地貼住並圍困了起來。
大量帶有鐵鉤的飛索、鐵鏈牢牢地抓住了流求船隻的邊沿,進而,一些兇神惡煞般的倭國海盜嘰哩哇啦地想要順著這些索鏈進行跳幫作戰了。
這時,由於彼此之間的距離被這些索鏈給固定住了,雙方之間的相對位置不再發生變化。
林劍這才通過旗艦下令:所有船隻啟動火器攻擊。
一瞬間,擲彈兵將一枚枚的轟天雷準確地扔進倭船上,那些還沒有完成集結的海盜們,在經曆了開始短暫時間的困惑之後,便開始被這些爆炸之後的恐怖武器炸得頭破血流、大批地直接喪命甲板之上。
偶爾有能夠扔進船艙裏的,便直接在船底炸開了大洞,這些倭船便迅速湧入了海水而開始沉沒;
從未見過此物的倭盜們幾乎要被身邊的陣陣爆炸聲給炸懵了,而繼續傻愣在甲板上的他們,便被神蛟軍的弓箭又進行了一輪的收割。
直到最終反應過來的倭將們拚死組織起最後的力量,通過索鏈瘋狂攀上了流求戰船,不過就在他們剛出現在甲板上時,早已準備好的虎蹲炮便通過近距離的霰彈攻擊,直接大片大片地平推掉了這些不知死活的上船家夥。
在流求島的試訓過程中,火器院將轟天雷與虎蹲炮裝備到戰船上後,林劍他們最早是想利用火炮的超遠距離攻擊能力,嚐試放在一開始使用。但是發現,在顛簸的海麵,不管是此時的臼炮也好、虎蹲炮也好,本來的準確度就差,太遠的距離,轟出去的準頭幾乎沒什麽威脅。
於是,在反複演練之後,決定把它們用在開始的弓弩攻擊與最後的接舷肉搏之間,通過近距離發射霰彈,來發揮火器的大麵積殺傷威力。
於是,接下來便就是流求水軍展開的接舷跳幫的反攻。
原本倭國海盜認為肉搏戰才是他們最擅長的,卻沒有想到,神蛟軍們都已經裝備了最新的板甲,這種既輕又貼身的鐵甲,既不影響自己的身手發揮,而對方的攻擊就像是打在的一座座鋼鐵包裹著的軀體之上,根本無法取得像樣的戰果。
大批絕望著無法取勝的倭國海盜們,要麽老老實實地站在原地等著被神蛟軍一個個地放倒,要麽就隻有跳海之後指望最渺茫的求生機會。
在船上的海盜被清理了之後,便迅速被接管控製。而對於沒有什麽價值的小船,則直接被鑿穿船底,讓它們原地沉沒,以便可以省下一顆昂貴的轟天雷了。
當海麵上的倭盜船隻降到一半以下後,海盜們開始慌了,聰明的便開始逃跑了,反應再慢些的,還是被他們相繼摧毀或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