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寨及其港口建設的地方是在黃河北流入海口的北麵地塊,是理應屬於遼國管轄的地方。按照宋遼澶淵條約的規定,雙方在邊境地區如果要進行任何形式上的改造或修建,都必須要經過兩國的外交照會,然後在得到對方的許可後方可進行。


    不過,在宋遼以往交往中,遼國因為一直保持著自己隨時可以通過騎兵快速出擊的強大優勢,快速實施進攻,所以它幾乎不會謀求在邊境線上進行任何新設城寨的行動,而隻是簡單地反對宋朝有類似的行為。


    去年年底就曾因為宋軍想對霸州城外的一座破損的石橋進行修繕,迅速引發了遼軍強烈的反對與軍事威嚇。


    所以,在秦剛的提議,新建的墟寨與碼頭都是在遼國的領土上,而作為對麵的宋境管理者,秦剛是不會對此提出任何反對意見的。


    而即使是這個消息最終傳出去,估計在這個時候,全大宋也不會有第二個人敢跳出來觸碰遼國人的黴頭。


    而這個墟寨與港口,都是由海上而來的蕃商自行前去修建的。


    不僅建造的大量建材、包括施工的工人等等,皆自海上而來。遼軍隻是在離其十裏的地方新紮了一處軍營,安置了兩什的軍馬,每天定時過來監督一下建設的情況與進度而已。


    因為渤海的風浪偏小,港口還是直接修在海岸線上,以盡可能減少河口帶來的泥沙影響。延伸出來的長長棧橋兩旁,大致能停靠八到十艘五千料以上的大海船。


    為了發展考慮,天津寨還在海岸邊圈出一個方圓五裏的營寨範圍,先行圍好了寨牆,在裏麵前期先完成了靠南部一半的建設。主要修建了一批倉庫,並輔以客棧、商鋪以及足夠的馬廄設施,而北麵的一半則留待今後的擴建使用。


    天津寨終於在大宋河北路與大遼南京道忙於應對春旱與蝗災的這一個月裏,快速地完成了基礎建設,並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批的糧馬交換。


    而在天津港被裝上海船的四百匹優質戰馬,看似揚帆離港駛入了大海,實際上隻是在近海不遠處兜了一個小圈子,很快就在浮陽寨靠了岸,將這些馬匹快速地卸船上岸。


    好在隻是短途的海運,這批馬在船艙裏受到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早已在浮陽寨等候著的烏索董帶人迅速地接收下這批馬,轉去北麵的養馬寨進行養護調整。


    養馬並沒有之前以為的那麽簡單。


    大宋缺馬,不僅僅隻是缺乏馬匹本身的來源,還有非常糟糕的馬政:


    主觀上,大宋對養馬極其重視,朝廷有專門負責養馬的群牧司,其長官都是由樞密院重臣兼任,同時還有太仆寺專門分管皇室及祭祀所需的馬匹,有駕部專門負責邊境買馬和養馬官員的賞罰,同時還製訂了專門的管理條例來規範管理、考核官員並有獎懲。


    隻是在澶淵之盟之後,戰事減少,馬匹需求降低,各項條例規範便開始日漸鬆弛直至廢止。後來因為與西夏戰事的吃緊,又開始恢複,隻是由於恢複的效果不佳,王安石變法時,推出了保馬法進行替代,也就是由民間來代替官府養馬。


    其實,無論是之前的官方養馬的監馬法,還是之後民間養馬的保馬法,隻要規範做到位,都會是好法。隻可惜大宋進入黨爭時代後,各方掣肘、相互攻擊、朝令夕改、人事扯皮,終於將大宋的馬政幾乎完全地敗壞幹淨。


    世人常說契丹貴族對待牧奴非常苛刻,剝削與奴役要比宋朝地主更兇殘,為何卻依然能養得好馬呢?其實,這隻是關聯到不同族人骨子裏的基因傳承。讓漢人養馬,就像讓契丹人種植水稻一樣,都不是自己所擅長的技能。


    烏索董的這些族人,在養馬寨管理陸續交換過來的戰馬,先是將其按特性分成了三類:汗血馬、宛馬和千裏馬。


    汗血馬隻是一種稱唿,並非一定會有紅色的汗液,而是指挑選出來速度快、耐力強、體型健壯的戰馬,可以用於精銳騎兵主戰的馬匹之用。


    宛馬是指體型稍小、力量稍缺,但是專注於速度快的戰馬,它們可用於短途衝擊。


    千裏馬則是一種速度極快、耐力也強、但體型最小的戰馬,主要用於斥候偵察和遊擊戰使用。


    這三種馬不僅需要提前區分開來,有針對性地提供給不同的騎兵兵種使用,而且在它們平時的飼養管理中,都會需要針對它們的馬性、有著相應不同的對待方法,以使得其長得更健康、更強壯。


    過去在南京道時,由於他們的當家人都是蕭得裏底的私兵,平時沒有軍餉,全得要靠他們自己出去“打穀草”。


    所以,在沒有戰爭的時候,這些士兵及家人的生活十分困苦,隻能依靠平時為自己放養一些牛羊馬及產出獲取生活所需。再有所缺,則必須依賴於蕭得裏底偶爾給予的一點賞賜。於是,他們便幾乎成為了蕭得裏底事實上的牧奴,毫無人身自由與私人財富。


    如今到了大宋這裏的養馬寨,秦剛不僅為他們專門修建起了結實舒適的房屋,還直接為他們提供了足夠的日常口糧與各種生活用品。


    更重要的是,秦剛宣布:不僅歸降的契丹騎手幫他訓練騎兵可以領取每月的軍餉,而且他們這些家屬為他養護馬匹,同樣也會根據飼養數量的多少領取相應的放牧工錢。


    查哥裏今年十四歲,他的阿哈【注:契丹話哥哥為阿哈,弟弟叫阿度】豬奴兒在這次因為成了宋軍的俘虜,所以他與耶耶娘娘【注:契丹話爸爸媽媽之意】才得以一起來到了養馬寨。


    阿哈先迴家看了他們,並告之,他即將就會在宋軍這邊拿軍餉,而且如果阿度和耶耶還能夠在家好好地把分配給他們的馬匹養好的話,他們這一家四口人,就會有三個人能掙錢,今後的日子一定會過得越來越好。


    查哥裏雖然懂得養馬,不過他其實更喜歡和部族裏負責打鐵的蕭十五去學打鐵的手藝。


    蕭十五原本和他們一樣,都是沒有姓的牧奴,但是因為他家傳的打鐵技藝,打製的馬鐙等東西讓主家老爺非常喜歡,就賜了他蕭姓,並依照排行叫了蕭十五。


    契丹人打鐵一直有著傳承,國內鐵礦不少,甚至這遼的國號也與契丹人打造的镔鐵有關,所以無論是從經驗還技術方向,都不遜於大宋匠人。


    查哥裏完成了自己家裏領養的十幾匹馬照料之後,便跑到了蕭十五家的鐵匠鋪,發現蕭十五正在琢磨著一張紙上的圖樣。


    “十五叔,你在看什麽?要打製什麽新玩意兒嗎?”


    “是查哥裏啊,正好你來看看這東西,猜得出它是做什麽的嗎?”蕭十五今年四十多歲,一直打著光棍,平時非常喜歡查哥裏,要不是之前在蕭得裏底手下,是否收徒傳授打鐵技藝自己做不了主,他早就想把手藝傳給這小子了。


    查哥裏接過紙上的圖樣,是一個未封口的圓環狀東西,上麵還均勻分布著幾個孔,很奇怪的東西,隻是形狀看得有點眼熟。


    “差不多這麽大。”蕭十五用手比劃著大小,提示他。


    “馬蹄這麽大?”查哥裏一下子就想到了點子上,再聯想到蕭十五幹的活,“是用鐵打出來裝在馬蹄上麽?”


    “你果然聰明!你覺得這東西有用嗎?”蕭鐵匠讚揚並問道。


    “馬兒跑久了會廢蹄子!用這塊鐵墊在底下的確是個好主意,我來想想,怎麽墊上去……”查哥裏對這些東西的興趣總是非常大的。他很快就理解了這東西的用途與目的,接下來便和十五叔一起在探討用鐵來打製它的要點。


    其實蕭十五這裏已經有了宋兵那裏做出來的樣品,但是他覺得並不滿意,而且那些鐵料的成份也不太好,使用中已經有幾隻跑不了幾天就開裂了。


    在得知他是這一族人中的最優秀的鐵匠後,秦剛也就非常信任的把當下的圖樣拿給他去研究研究。


    這個馬蹄鐵是要讓馬兒在地上反複地踩踏與磨損的,其實對於它的厚薄以及韌性程度,他的心裏是有數的。而且戰馬需要在戰場上非常靈活地衝刺奔跑,這馬蹄鐵的厚薄份量同樣要適中。眼前給查哥裏看的圖樣,已經是他自己琢磨之後修改了的。


    不過,查哥裏真是有這方麵的天賦,很快就提了兩點新的意見,的確極有道理。蕭十五也不含糊,直接開動了爐火,與他一同嚐試著先打出幾副出來,找馬兒釘上去試試再說。


    而他的阿哈豬奴兒,此時正在騎兵學校裏無比地意氣風發。


    在他們原本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曾經在小南河寨河岸,使用那可怕的咆哮中的鐵鑄猛獸擊敗過他們的宋軍大帥過來看望他們了,但是今天的講話,卻令他們聽得尤為開心而激動。


    這位秦大帥宣布,從今天起,在這養馬寨將會成立一所騎兵學校,而他們就是這所學校裏的教官。負責給前來學習的宋兵教授騎馬的技巧,所以,大帥將承諾給他們發放優厚的軍餉。


    最重要的是,這所騎兵學校的校長就是他們之前的隊長烏索董,並委托烏校長重新考察他們每個人的騎馬水平,並根據考查的結果,給他們評定出上中下三個等級。


    下級就不多說了,繼續做好教學,還是可以拿到基礎的軍餉。


    而如果能夠評到中級與上級,將會每月分別多領一石與三石的糧食。


    眾人一片嘩然。


    他們在南京道時就知道,今年的糧價漲得有點離譜,所以還在想著,雖然不知這裏的糧價會怎麽樣,但發軍餉還真不如按量算的糧食誘惑大。而現在如果一旦能評得上級的話,一家四口人的每月口糧就全部解決了。


    豬奴兒的名字聽起來似乎有點兒笨拙,可他在馬背上的本領卻像草原上的雄鷹一樣靈巧且有力量。


    當示意他可以出列的哨音吹起後,甚至餘音還未結束,他這一人一馬就如脫弦的弓箭一般衝出去了。


    一眨眼,馬背上原有的身影竟然消失不見了,以為是一匹空無騎手的馬兒在麵前的場地上奔馳。好在場地不是太大,馬兒須要兜轉起圈子,這才有眼力極好的人察覺到馬身的另一麵偶爾飄露出來的一點點衣角。


    “好一個藏身術!”


    再一眨眼,豬奴兒於一個瞬間又出現在馬背之上,順手抽出隨身所帶的手弓,對著即將靠近的另一邊盡頭的多處箭靶,“噔噔噔噔”地連射了四箭,盡管都不是靶心,但如此在高速馳騁的馬身上將射出去的四箭都能命中靶子,這也是極其難得的神射之術了。


    烏索董默默點點頭,順便在這一項上再給他打一個上等的評分。


    戰馬在快要接近箭靶之處後再次拉了一個弧線繞迴來,這時,豬奴兒此時在馬背上的身影開始飄逸了起來,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更是將這躲箭術演繹得淋漓盡致。


    再一眨眼,豬奴兒已經利用一個彎腰操起了地上的一杆長槍,向著最後一個懸掛著吊靶的榆樹馳去……


    “豬奴兒!騎術、馬射術、避箭術、技擊術,四項全上!總分為上等!”


    這天快結束時,豬奴兒正努力平息著內心激動的心情,站在自己心愛的座騎一旁,正接受著校長烏索董給他左胸前別上去的一根五彩綬帶。


    而被評為中等的會是一根三彩綬帶,這不同的彩色綬帶將會由他們在日常教學時一直佩戴著,以彰顯出他們與其他教官絕對不同的身份。


    雖然在他的心裏,最欣喜的是這根五彩綬帶背後所意味著的每月三石的糧食,但是在周圍眾人羨慕的眼神之中,他似乎又找到了更令自己腰杆挺直的一些東西了。


    當然,此時最自豪的當屬在頒布獎賞結果的烏索董。


    在秦大帥的親自見證之下,他手下近八十名的騎士,能有十名像豬奴兒這樣的被評為上等的優秀教官,還有二十幾名被評為中等教官。當然,即使是剩下來的所謂下等教官,那也隻是與這三十多名最優秀的馬上勇士相對比起來較一般的,而要相對於來做發地些從這宋地選拔的新手騎兵的老師,卻是綽綽有餘了。


    原先的他,在小南河寨那一役的失敗之餘,也曾想過最後發起一次視死如歸的衝鋒,以自己最無畏的犧牲,能夠換取蕭格裏底對他留在後方家人的寬恕。


    幸好左右的手下勸住了他,並提出讓他為了所有同伴的家人、為了最大限度地能在這亂世之中活下去,去找對麵的宋將談一談。


    這才有了今天這恍若夢境一般的現在。


    但是他深知,如今讓他真正最在意的,並非隻是眼前這位年輕的宋軍大帥給他的自由、給他的榮譽以及有可能會陸續給到他的財富,而是他在此前從來沒有感受過的“尊重”!


    包括那些剛剛在他親手的授予之下佩戴上了彩色綬帶的這些優秀騎士們,從未感受過的尊重,令他們開始有了一種重新開始人生的體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流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二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二虎並收藏風流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