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河寨前的黃河南岸,一場幾十年來都極其罕見的宋遼陣地戰正在展開。
“擲彈兵退後!全部退後!刀盾兵立即補充!刀盾兵上前!刀盾兵上前!”秦剛一看到眼前的情況變化,立即迅速調整應對戰術。
因為他已經意識到,麵對已經稀疏且高速前進的騎兵,如今並不能準確掌控起爆時間的轟天雷並不能起到多大的阻擊作用。
“林!”
宋軍最前排的長槍兵迅速往前三步,並在一瞬間斜向上方亮出了一排閃著銀光的槍尖之林,正在等待著最前麵的遼軍騎兵的迎麵撞上。
而此時的戰場上,則再次出現了宋兵未能預料到的效果,遼兵似乎是早已經熟悉對方會有類似的防禦措施,而立即展示出了他們極其高超的騎術,就在他們幾乎快要接近最前方的拒馬時,如果此時直接躍過拒馬,將不可控製地跳入這片槍尖之林時,大多數的騎兵居然都能硬生生地止住了馬蹄,隨著一片密集無比的踏地止步之聲,仿佛就像是一陣子擊打在緊張無比的宋兵心頭的鼓點一般。
而拉住馬韁繩止步後的遼軍,一部分迅速調頭往迴跑,還有一部分人居然直接在馬上搭起手弓,對射宋軍陣地便是一陣子地速射,這些手弓雖然由於體積極小而射程很短,但是畢竟現在的距離很近,箭隻非常準確地射入進了宋軍陣形中間。
盡管有著盾牌與鐵甲的防護,還是有少量的宋兵的麵部以及鐵甲縫隙處中箭受傷。
而從陣前地方調頭轉迴去的騎兵,竟然還能帶起前麵偶爾被箭射中落馬的自己傷兵以及更少數的屍體,極其從容地跑迴去了!
“可惡!”跟著秦剛的幾個親衛兵,卻都是和他在西北戰場與西夏騎兵對陣過的。他們的這套步兵防禦陣之前可是屢屢令西夏騎兵大吃苦頭的。
但是同樣在執行毫無差錯的今天,第一輪的對抗下來,居然隻令對方傷亡了個位數,而且自己卻還極其罕見地增加了不少的傷員,實在覺得丟臉。
但是,在確切意識到遼軍退迴去後,現場的其它大多數宋兵卻是爆發出了一陣地歡唿聲。
這也難怪,要知道,相對於以往的宋兵,他們今天在這裏,一是居然敢於列陣對抗而沒有立即逃竄,二是在兩軍相接觸之後,還能夠令對方的第一輪進攻無功而返,這就算是近年來宋遼對陣時從未有過的榮耀。
“安靜!高興個啥!”顧大生卻是看出了玄機,“對方的這輪隻是佯攻,他們是在試探我們的攻擊範圍與攻擊強度。弓弩手歸位!快歸位!立即上弦,備戰!備戰!”
秦剛讚許地看了看顧大生。
果然,對方那邊的塵土再度揚起,密集的馬蹄聲顯示出這一輪的攻擊力度要遠遠地強於上一輪了。
“所有弓弩手密集排布,隻分兩輪!射完就迴!火炮手正式準備!”因為要采取完全全新的應對戰術,秦剛不得不在隊列後麵策馬來迴走動著,並大聲發布著更細致的指令,“等到本帥喊出‘點火’指令之後,所有人都原地趴下,嘴巴張大!”
除了流求來的火炮教官以外,其實大多數人並不明白這些指令的含義,但是他們此刻的注意力全被對麵滾滾飛塵下的遼軍鐵騎吸引住了,根據無暇、也不會去質疑秦剛的指令。
眼看這次的遼軍騎兵再次進入到了神臂弓射程以內。
“大風!大風!射完後撤!射完後撤!!”
原先四輪弓弩手臨時被壓縮成了兩輪,雖然在射完後撤時,因為排列過於密集,而略有些零亂,但是他們每人射完之後,隻需要快速撤迴到安全區域而無須再次準備上弦進攻,所以總體上的的略微混亂並沒有產生出太大的影響。
而增加了一倍密度的這兩輪射出去的箭雨,卻是進一步地提升了打擊強度。
一是這次的遼軍已經下了決心是正式地進攻,沒有分兵迴撤,保持了與上次相似的起步衝鋒密度;二是秦剛卻也在這次臨時調整了加強了神臂弓的打擊密度。
兩輪箭雨下落之後,立即收到了極佳的效果,立刻便就有不少的遼軍騎兵被射中要害後摔落馬下,也有一些戰馬的重要部位被射中後失蹄摔倒,於是引發了遼軍陣型的一時混亂。
不過,也正是因為壓縮了弓弩手的射擊,以及射擊後全部撤迴的安排,導致了這兩輪箭雨之後便不再持續保持著弓箭的攻擊壓力。
明顯發現了這一點的遼軍騎兵在突然間的混亂之後,又在高速衝鋒中恢複調整了過來,他們相互以哨聲招唿著,極其迅速地恢複了隊形與速度,依舊保持著近兩百騎的驚人規模向著宋軍陣地持續衝來。
轉眼已經進入八十步的距離了!甚至有人都能看見這群兇神般進攻者的猙獰麵目表情了。
“點火!臥倒!臥倒!!張口!張口!!”秦剛高聲唿喊著,自己卻伸出了雙手,去幫著捂住身下的這匹坐騎雙耳。
聽從指令盡數臥倒的宋兵中,至少九成九都並不明白這樣的用意,他們隻是機械地執行著秦大帥所發出的這道奇怪指令。
而在防線最前列的十五名火炮教官,正三人分為一組,依照秦剛的指令,迅速點燃了五門火炮的火門引信,之後,也都是雙手捂耳,並張大嘴巴後退數步。
“轟!”“轟!轟!”“轟!轟!”
五門火炮先後迸發出驚天動地般的巨響,讓此時的眾人都在懷疑是否是天上的驚雷落在了他們這裏,而且因為都趴在地上,更是真切地感覺到身邊的這一片大地都在發出難以置信地一陣陣的顫抖。
現在的每一個人都完全地理解了為何秦大帥要求他們全部臥倒並張口的原因了,有幾個動作稍慢的士兵直接一跤就摔倒在了地上,而且更是因為沒有執行張大嘴巴的指令,發現自己的耳朵已經被這從未聽過的巨響而震得生疼,進而兩耳感覺一片嗡鳴,然後便一下子幾乎都聽不見其它的聲音了。
宋軍陣地後方還有少量的馬匹也驚得扭頭開溜,害得已經提前下馬的士兵拚命地上前拉住它們的韁繩,再加上連番的安撫才算穩住。
倒是秦剛幫著捂住耳朵的這匹坐騎隻是稍稍不安地後退了幾步,扭了扭頭幾下,並沒有被驚到。
早已經有過囑咐與安排過的宋軍自己這裏,都已經是這個樣子了,而在他們前方正處於迅速進攻中的遼軍則徹底慘了:
流求帶來的這五門小型臼炮,每門火炮發射的是由一百多顆小鐵彈子組成的霰彈包,原本能夠緊緊束縛住它們的絲綢外包裹,在射出炮口的高溫中一瞬間全部融化,在巨大的聲響與煙霧中,形成了一陣灼熱的金屬雨流,急速向前分散噴射而去。
首先是從未聽過如此恐怖炮聲的遼軍戰馬,在一聲聲的巨響中大多數都意外受驚,至少有十幾匹馬,直接就將它背上的騎兵主人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拋扔了出去,並驚恐地四下逃竄,進而又相互踩死踩傷了這些落馬的遼兵;
其次在馬背上的那邊遼軍勇士們,也在這樣的巨響中喪失了展現他們優秀的避箭術能力——當然,僥幸能展現的人也起不到任何的效果了。
肉眼根本無法觀察到的鐵彈,直接撕碎了它所能發射到達地方的所有阻擋之物,仿佛在那裏形成了一片一片的鐵幕,凡是向前衝擊到了這五片鐵幕區域的騎兵,無論他們有沒有披甲,均是血肉橫飛,進而完全喪失了前進的任何動力,盡數應聲栽倒於地。
包括那些接觸到鐵幕邊緣的騎兵,哪怕隻是被一兩顆鐵彈擊中,卻無法能夠像之前中箭之後依舊還能夠繼續衝鋒的狀態,而是整個身體以被擊的部位為中心,極其痛苦地向前折去、慘叫、摔下,而同樣中彈後的馬匹則直接撲倒,長嘶,掙紮著卻無法再次站起。
在他們的身邊,更多的是直接被多顆彈丸轟爛的頭顱、身體、以及完全喪命的死馬。
最後,五聲巨響之後的大批煙霧逐漸散開了,衝在最前麵的騎兵,要麽被驚亂了陣形,要麽被彈丸所擊中擊倒,眼前便是一片橫屍遍地,血流不止的場景;
隨之後麵部分的騎兵,同樣被前麵散漏過去的彈丸以稍輕些的傷害力擊傷、更有大批被炮聲嚇驚了的戰馬四下亂躥,許多陸續跌落馬下的遼兵們,要麽狼狽不堪地四下躲避,要麽會傻傻地待在原地被踩死踩傷,更是一片地混亂;
最後麵雖然沒有受到太多影響的騎兵,卻早被如此突然且恐怖的場景給嚇止住了衝鋒,進而不由自主地開始調頭拚命往迴逃跑。
原本秦剛還在看著,萬一這一輪的火炮攻擊之後,遼軍的騎兵如果還有能夠繼續保持衝鋒的兵力,自己這邊是萬萬來不及完成第二輪炮擊前的準備,他還擔心能不能迅速將長槍兵與刀盾兵拉成足夠堅實的防線,現在終於鬆了一口氣。
畢竟,這次炮擊實戰演練,連他也是趕鴨子上架,第一次。
此時戰場上唯一鎮定的便是那些流求火炮教官,他們沒有人去觀察在意前方的戰場情況,而是有條不紊地快速上前:
一人用事先浸濕後的布拖把伸進炮膛內進行清膛、降溫,炮管中迅速騰起了一陣陣的水汽。而另一人便反複地測試感受炮管的溫度,待其正常後,麻利地塞入了下一輪的火藥包與彈丸包,塞緊壓實之後,再陸續吹響了他們特別的哨音,示意下一輪炮擊準備完畢。
秦剛點了點頭,剛開始的這種速度尚能接受。隻是,隨著炮擊次數的增多,炮管冷卻的時間會越來越長,這是後麵需要另外考慮的問題。
“弓弩手歸位!繼續準備,兩輪射擊!長槍兵注意,現在這次要提高要求,炮擊結束後,所有的長槍兵快速前行三步進入槍陣防禦狀態。”秦剛高聲下達著新的指令,並提醒大家,“對手可是遼軍,他們在這一次的進攻中也會進步,炮擊之後可能還會有騎兵能夠繼續攻擊我們!”
也許是陣地前大片倒地身亡的遼軍及軍馬的屍體給了這批宋兵無比的自信與勇氣,他們再度爆發起了極其整齊的呐喊聲,並在各自軍官的約束下,迅速恢複了隊列。
也許是這一次的情況太過於不可思議,哪怕是守在陣後的遼軍督戰軍官親眼看到了眼前混亂而失敗的進攻情形、同時也聽到了這五聲不可思議的巨響,他們依舊無法接受這種騎兵對陣步兵的徹底失敗。
他們固執地認為,剛才這次隻是一次意外,一定是極其罕見地被天下意外掉落的天雷所誤傷,世間哪裏會有如此離奇的殺人武器?
在連續陣斬了一批擅自撤退的騎兵之後,在又是一陣的號角聲中,遼軍的軍官親自帶隊,再一次地發起了衝鋒。
同樣是一百六十步的兩輪弓弩攻擊、受傷有限的騎兵繼續快速衝入了八十步以內。
五門如史前怪獸般的原始虎蹲炮再次咆哮了起來,震天的巨響中,河岸處的這片土地繼續在戰栗中顫抖!
而衝在了最前麵的遼兵全部絕望地閉上了眼睛。
妖人!對麵的宋軍中一定有妖人!這種驚人的天雷巨響竟然是完全受他們的控製與掌握的,分毫不差地在他們進入到這個距離時就響起。
再這一次的五聲震耳欲聾般的聲響中,又是近三成的進攻騎兵死傷慘重地倒地,完全喪失進攻能力,之後又是被驚破了膽子的戰馬不管帶不帶著人地四下裏亂衝。
剩餘的進攻幸存者卻早就失去了所有的速度與進攻意誌,隻是機械地向著前方衝刺,毫無陣型與戰法地一頭撞在了宋軍最前方閃著銀光的長槍槍尖陣上。
一陣短兵相接之後,凡是衝到最後的遼軍幸存進攻者,卻是毫無優勢可言地被盡數阻擊並斬落於陣前,宋軍不過隻有偶爾的可以接受的對戰傷亡。
在這個時代,麵對騎兵的野戰攻擊,步兵無論是防守力量、還是傷亡比例,至少要有五倍的比例,才有可能實現對等的戰力平衡。
然而,在小南河寨北麵的這次攻防戰中,宋軍卻以略少於騎兵數量的防禦列陣,極其牢固地頂住並擊退了遼軍的三輪衝鋒,宋軍的損失隻有個位數,遼軍的損失竟然足足超過了一百多人。
“擲彈兵退後!全部退後!刀盾兵立即補充!刀盾兵上前!刀盾兵上前!”秦剛一看到眼前的情況變化,立即迅速調整應對戰術。
因為他已經意識到,麵對已經稀疏且高速前進的騎兵,如今並不能準確掌控起爆時間的轟天雷並不能起到多大的阻擊作用。
“林!”
宋軍最前排的長槍兵迅速往前三步,並在一瞬間斜向上方亮出了一排閃著銀光的槍尖之林,正在等待著最前麵的遼軍騎兵的迎麵撞上。
而此時的戰場上,則再次出現了宋兵未能預料到的效果,遼兵似乎是早已經熟悉對方會有類似的防禦措施,而立即展示出了他們極其高超的騎術,就在他們幾乎快要接近最前方的拒馬時,如果此時直接躍過拒馬,將不可控製地跳入這片槍尖之林時,大多數的騎兵居然都能硬生生地止住了馬蹄,隨著一片密集無比的踏地止步之聲,仿佛就像是一陣子擊打在緊張無比的宋兵心頭的鼓點一般。
而拉住馬韁繩止步後的遼軍,一部分迅速調頭往迴跑,還有一部分人居然直接在馬上搭起手弓,對射宋軍陣地便是一陣子地速射,這些手弓雖然由於體積極小而射程很短,但是畢竟現在的距離很近,箭隻非常準確地射入進了宋軍陣形中間。
盡管有著盾牌與鐵甲的防護,還是有少量的宋兵的麵部以及鐵甲縫隙處中箭受傷。
而從陣前地方調頭轉迴去的騎兵,竟然還能帶起前麵偶爾被箭射中落馬的自己傷兵以及更少數的屍體,極其從容地跑迴去了!
“可惡!”跟著秦剛的幾個親衛兵,卻都是和他在西北戰場與西夏騎兵對陣過的。他們的這套步兵防禦陣之前可是屢屢令西夏騎兵大吃苦頭的。
但是同樣在執行毫無差錯的今天,第一輪的對抗下來,居然隻令對方傷亡了個位數,而且自己卻還極其罕見地增加了不少的傷員,實在覺得丟臉。
但是,在確切意識到遼軍退迴去後,現場的其它大多數宋兵卻是爆發出了一陣地歡唿聲。
這也難怪,要知道,相對於以往的宋兵,他們今天在這裏,一是居然敢於列陣對抗而沒有立即逃竄,二是在兩軍相接觸之後,還能夠令對方的第一輪進攻無功而返,這就算是近年來宋遼對陣時從未有過的榮耀。
“安靜!高興個啥!”顧大生卻是看出了玄機,“對方的這輪隻是佯攻,他們是在試探我們的攻擊範圍與攻擊強度。弓弩手歸位!快歸位!立即上弦,備戰!備戰!”
秦剛讚許地看了看顧大生。
果然,對方那邊的塵土再度揚起,密集的馬蹄聲顯示出這一輪的攻擊力度要遠遠地強於上一輪了。
“所有弓弩手密集排布,隻分兩輪!射完就迴!火炮手正式準備!”因為要采取完全全新的應對戰術,秦剛不得不在隊列後麵策馬來迴走動著,並大聲發布著更細致的指令,“等到本帥喊出‘點火’指令之後,所有人都原地趴下,嘴巴張大!”
除了流求來的火炮教官以外,其實大多數人並不明白這些指令的含義,但是他們此刻的注意力全被對麵滾滾飛塵下的遼軍鐵騎吸引住了,根據無暇、也不會去質疑秦剛的指令。
眼看這次的遼軍騎兵再次進入到了神臂弓射程以內。
“大風!大風!射完後撤!射完後撤!!”
原先四輪弓弩手臨時被壓縮成了兩輪,雖然在射完後撤時,因為排列過於密集,而略有些零亂,但是他們每人射完之後,隻需要快速撤迴到安全區域而無須再次準備上弦進攻,所以總體上的的略微混亂並沒有產生出太大的影響。
而增加了一倍密度的這兩輪射出去的箭雨,卻是進一步地提升了打擊強度。
一是這次的遼軍已經下了決心是正式地進攻,沒有分兵迴撤,保持了與上次相似的起步衝鋒密度;二是秦剛卻也在這次臨時調整了加強了神臂弓的打擊密度。
兩輪箭雨下落之後,立即收到了極佳的效果,立刻便就有不少的遼軍騎兵被射中要害後摔落馬下,也有一些戰馬的重要部位被射中後失蹄摔倒,於是引發了遼軍陣型的一時混亂。
不過,也正是因為壓縮了弓弩手的射擊,以及射擊後全部撤迴的安排,導致了這兩輪箭雨之後便不再持續保持著弓箭的攻擊壓力。
明顯發現了這一點的遼軍騎兵在突然間的混亂之後,又在高速衝鋒中恢複調整了過來,他們相互以哨聲招唿著,極其迅速地恢複了隊形與速度,依舊保持著近兩百騎的驚人規模向著宋軍陣地持續衝來。
轉眼已經進入八十步的距離了!甚至有人都能看見這群兇神般進攻者的猙獰麵目表情了。
“點火!臥倒!臥倒!!張口!張口!!”秦剛高聲唿喊著,自己卻伸出了雙手,去幫著捂住身下的這匹坐騎雙耳。
聽從指令盡數臥倒的宋兵中,至少九成九都並不明白這樣的用意,他們隻是機械地執行著秦大帥所發出的這道奇怪指令。
而在防線最前列的十五名火炮教官,正三人分為一組,依照秦剛的指令,迅速點燃了五門火炮的火門引信,之後,也都是雙手捂耳,並張大嘴巴後退數步。
“轟!”“轟!轟!”“轟!轟!”
五門火炮先後迸發出驚天動地般的巨響,讓此時的眾人都在懷疑是否是天上的驚雷落在了他們這裏,而且因為都趴在地上,更是真切地感覺到身邊的這一片大地都在發出難以置信地一陣陣的顫抖。
現在的每一個人都完全地理解了為何秦大帥要求他們全部臥倒並張口的原因了,有幾個動作稍慢的士兵直接一跤就摔倒在了地上,而且更是因為沒有執行張大嘴巴的指令,發現自己的耳朵已經被這從未聽過的巨響而震得生疼,進而兩耳感覺一片嗡鳴,然後便一下子幾乎都聽不見其它的聲音了。
宋軍陣地後方還有少量的馬匹也驚得扭頭開溜,害得已經提前下馬的士兵拚命地上前拉住它們的韁繩,再加上連番的安撫才算穩住。
倒是秦剛幫著捂住耳朵的這匹坐騎隻是稍稍不安地後退了幾步,扭了扭頭幾下,並沒有被驚到。
早已經有過囑咐與安排過的宋軍自己這裏,都已經是這個樣子了,而在他們前方正處於迅速進攻中的遼軍則徹底慘了:
流求帶來的這五門小型臼炮,每門火炮發射的是由一百多顆小鐵彈子組成的霰彈包,原本能夠緊緊束縛住它們的絲綢外包裹,在射出炮口的高溫中一瞬間全部融化,在巨大的聲響與煙霧中,形成了一陣灼熱的金屬雨流,急速向前分散噴射而去。
首先是從未聽過如此恐怖炮聲的遼軍戰馬,在一聲聲的巨響中大多數都意外受驚,至少有十幾匹馬,直接就將它背上的騎兵主人在毫無準備的狀況下拋扔了出去,並驚恐地四下逃竄,進而又相互踩死踩傷了這些落馬的遼兵;
其次在馬背上的那邊遼軍勇士們,也在這樣的巨響中喪失了展現他們優秀的避箭術能力——當然,僥幸能展現的人也起不到任何的效果了。
肉眼根本無法觀察到的鐵彈,直接撕碎了它所能發射到達地方的所有阻擋之物,仿佛在那裏形成了一片一片的鐵幕,凡是向前衝擊到了這五片鐵幕區域的騎兵,無論他們有沒有披甲,均是血肉橫飛,進而完全喪失了前進的任何動力,盡數應聲栽倒於地。
包括那些接觸到鐵幕邊緣的騎兵,哪怕隻是被一兩顆鐵彈擊中,卻無法能夠像之前中箭之後依舊還能夠繼續衝鋒的狀態,而是整個身體以被擊的部位為中心,極其痛苦地向前折去、慘叫、摔下,而同樣中彈後的馬匹則直接撲倒,長嘶,掙紮著卻無法再次站起。
在他們的身邊,更多的是直接被多顆彈丸轟爛的頭顱、身體、以及完全喪命的死馬。
最後,五聲巨響之後的大批煙霧逐漸散開了,衝在最前麵的騎兵,要麽被驚亂了陣形,要麽被彈丸所擊中擊倒,眼前便是一片橫屍遍地,血流不止的場景;
隨之後麵部分的騎兵,同樣被前麵散漏過去的彈丸以稍輕些的傷害力擊傷、更有大批被炮聲嚇驚了的戰馬四下亂躥,許多陸續跌落馬下的遼兵們,要麽狼狽不堪地四下躲避,要麽會傻傻地待在原地被踩死踩傷,更是一片地混亂;
最後麵雖然沒有受到太多影響的騎兵,卻早被如此突然且恐怖的場景給嚇止住了衝鋒,進而不由自主地開始調頭拚命往迴逃跑。
原本秦剛還在看著,萬一這一輪的火炮攻擊之後,遼軍的騎兵如果還有能夠繼續保持衝鋒的兵力,自己這邊是萬萬來不及完成第二輪炮擊前的準備,他還擔心能不能迅速將長槍兵與刀盾兵拉成足夠堅實的防線,現在終於鬆了一口氣。
畢竟,這次炮擊實戰演練,連他也是趕鴨子上架,第一次。
此時戰場上唯一鎮定的便是那些流求火炮教官,他們沒有人去觀察在意前方的戰場情況,而是有條不紊地快速上前:
一人用事先浸濕後的布拖把伸進炮膛內進行清膛、降溫,炮管中迅速騰起了一陣陣的水汽。而另一人便反複地測試感受炮管的溫度,待其正常後,麻利地塞入了下一輪的火藥包與彈丸包,塞緊壓實之後,再陸續吹響了他們特別的哨音,示意下一輪炮擊準備完畢。
秦剛點了點頭,剛開始的這種速度尚能接受。隻是,隨著炮擊次數的增多,炮管冷卻的時間會越來越長,這是後麵需要另外考慮的問題。
“弓弩手歸位!繼續準備,兩輪射擊!長槍兵注意,現在這次要提高要求,炮擊結束後,所有的長槍兵快速前行三步進入槍陣防禦狀態。”秦剛高聲下達著新的指令,並提醒大家,“對手可是遼軍,他們在這一次的進攻中也會進步,炮擊之後可能還會有騎兵能夠繼續攻擊我們!”
也許是陣地前大片倒地身亡的遼軍及軍馬的屍體給了這批宋兵無比的自信與勇氣,他們再度爆發起了極其整齊的呐喊聲,並在各自軍官的約束下,迅速恢複了隊列。
也許是這一次的情況太過於不可思議,哪怕是守在陣後的遼軍督戰軍官親眼看到了眼前混亂而失敗的進攻情形、同時也聽到了這五聲不可思議的巨響,他們依舊無法接受這種騎兵對陣步兵的徹底失敗。
他們固執地認為,剛才這次隻是一次意外,一定是極其罕見地被天下意外掉落的天雷所誤傷,世間哪裏會有如此離奇的殺人武器?
在連續陣斬了一批擅自撤退的騎兵之後,在又是一陣的號角聲中,遼軍的軍官親自帶隊,再一次地發起了衝鋒。
同樣是一百六十步的兩輪弓弩攻擊、受傷有限的騎兵繼續快速衝入了八十步以內。
五門如史前怪獸般的原始虎蹲炮再次咆哮了起來,震天的巨響中,河岸處的這片土地繼續在戰栗中顫抖!
而衝在了最前麵的遼兵全部絕望地閉上了眼睛。
妖人!對麵的宋軍中一定有妖人!這種驚人的天雷巨響竟然是完全受他們的控製與掌握的,分毫不差地在他們進入到這個距離時就響起。
再這一次的五聲震耳欲聾般的聲響中,又是近三成的進攻騎兵死傷慘重地倒地,完全喪失進攻能力,之後又是被驚破了膽子的戰馬不管帶不帶著人地四下裏亂衝。
剩餘的進攻幸存者卻早就失去了所有的速度與進攻意誌,隻是機械地向著前方衝刺,毫無陣型與戰法地一頭撞在了宋軍最前方閃著銀光的長槍槍尖陣上。
一陣短兵相接之後,凡是衝到最後的遼軍幸存進攻者,卻是毫無優勢可言地被盡數阻擊並斬落於陣前,宋軍不過隻有偶爾的可以接受的對戰傷亡。
在這個時代,麵對騎兵的野戰攻擊,步兵無論是防守力量、還是傷亡比例,至少要有五倍的比例,才有可能實現對等的戰力平衡。
然而,在小南河寨北麵的這次攻防戰中,宋軍卻以略少於騎兵數量的防禦列陣,極其牢固地頂住並擊退了遼軍的三輪衝鋒,宋軍的損失隻有個位數,遼軍的損失竟然足足超過了一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