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廿八,秦剛在京城待了快一個月的時候,正式領旨南下。
受汴水斷航的影響,秦剛選擇了從京城直接向南,經過京西北路進入淮南西路、江南西路再進入兩浙路的陸路行程。
為了隱匿去流求的時間,秦剛讓金宇拿了自己的行頭以正常且相對較慢的速度前往杭州,而他自己則帶著環州一路過來的五名護衛,快馬加鞭,日夜趕路,悄悄到達杭州。
而提前得到消息的談建則安排好了快船,接上他們後從水路快速至明州,再換上海船,直下流求。
此時秦剛再迴到淡水河口的秦城,前後已經隔了足足一年半的時間。
當然,也僅僅隻是一年半的時間,秦剛已經不敢相信,這裏就是他當初離開時的秦城與秦城港:
河道從入海口處就已經開始築起了堅固的海堤,並修有好幾處的臨時停泊點。所有的進港船隻都必須先在河口停泊,遞交入港申請,再由港口負責管理的船隻領航,進入指定的碼頭停泊卸貨或者裝貨。
而在一片繁忙景象的港口碼頭之後,便是極其令人震撼的秦城西城門。
秦剛要迴流求巡察的計劃,在他從西北迴京後就已確定。而談建在杭州接到他之後,也已派出快船提前向流求通報了秦剛準確到達的時間。
秦剛乘坐的海船,直接被引領停靠在了最大碼頭之上,此處岸上的貨物車輛等等早已被清理幹淨,現在卻是站滿了人,而在人群的最前麵,便是如今紅光滿麵、精神抖擻的秦觀,後麵便是宮十二、顧大生、林劍等人。
一看到秦剛出現在甲板上,人群中立即爆發出了巨大的歡唿聲,這些歡迎的人都是最早來到流求墾荒的流民,他們原本都是掙紮在饑餓與死亡的邊緣,在走投無路的壓力之下才被招募來了流求,起初對於這樣一片荒原還曾懷著忐忑不安的心理。
但是一年多下來,他們發現:當初秦先生所承諾的每一點,都在這裏不折不扣地實現了:秦城建設得一天比一天繁榮,他們中的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擁有了自己的土地、或者是自己的店鋪,甚至還有孩子能夠在新建成的秦城學堂裏念書上學,有的年輕人已經在新建的衙門與鄉軍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未來發展,他們打心眼裏感謝並崇拜著這位把他們帶來的秦先生!
“哈哈,徐之,為師知道你不喜那種虛頭八腦的儀式與場麵。所以,隻帶了這些真心實意的鄉民與百姓過來迎接你!”秦觀滿麵春風地上前笑道,身後其他人也極其開心地迎上來。
秦剛卻是不敢大意,先是恭恭敬敬地向秦觀施了弟子禮,然後才起身向周圍眾人還禮,並笑道:“秦剛離開流求這麽些時日,此處的建設多虧了各位的齊心協力啊!”
宮十二卻搶先一步說道:“主公領兵西北,大敗西賊,聲名遠震華夏,我們在此不過是做一些能夠讓主公安心的小事而已!”
顧大生也接過話頭說:“隻可惜沒有水路直通西夏,否則我帶流求水師一路殺去,直接把船頭開到那西賊的王宮大殿之上!”
“哈哈哈哈!”眾人覺得大生說的頗為有趣,忍不住都笑了起來。
秦觀趕緊拉起秦剛的手,帶其走過了碼頭,前往秦城的西城門。
而此時立於道路兩旁的流求百姓,都帶著自家所產的水果、果脯、肉食還有一些工坊所產的物品,高聲向秦剛打著招唿,要求他能夠收下他們的這些心意。
秦剛先看了看周圍幾人,而他們的表情都是在表示:這些決非是事先組織,隻是流求百姓發自內心的願意,他也隻能高聲對著眾人說了句:“大家的心意我領了……”
話音剛落,隻見人群中不知是誰先開了一個頭,突然開始爆發出了一陣密集的果脯雨,先是嚇得秦剛的幾位貼身護衛條件反射地迅速上前將秦剛團團圍住,但是當發現落在他們頭上的,卻隻是一些流求本地所產的時令水果、以及雖然過季但是卻晾曬而成的果脯果幹,這才暫時放寬了心。
“哈哈!”秦觀與秦剛走在一起,一邊在有點狼狽地躲避著不住砸來的香蕉、櫻桃、枇杷等果子,一邊對自己這個得意弟子說道,“南朝《語林》說:‘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今日與徐之同行,才知古人誠不我欺啊!”
秦剛知道老師引的這個典故便是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潘嶽,字安仁,因為長相太美,經過路口時,等待他的婦女紛紛把籃子裏的水果投向他,結果竟將他乘坐的車子都裝滿了。
不過,他眼下的注意力卻是緊盯著不斷飛到眼前的這些水果果脯,稍後才漸漸放下心來,一是幸好後世流求最出名的鳳梨、榴蓮等巨果此時還沒傳入,二是這些百姓也隻是以擲果表達愛戴之情,都是特意選擇的較小的水果與切小了之後的果幹。
也怕拂了眾人的心意,秦剛便讓護衛趕緊找些籮筐,將大家擲來的水果盡量撿拾起來。
這樣一來,人群中則更加瘋狂了,這個喊著:“你看,秦先生的護衛把我扔過去的杏幹撿進去了!”那個叫道:“我家的香蕉,秦先生的人一下子收下了兩串!”
剩下來的人也發急了,突然有人醒悟,可以直接把手裏的水果扔進那些籮筐裏啊!
於是,秦剛的護衛就發現,現在根本就不用撿,隻要把籮筐擺出來,一會兒就被投滿了。
便是從碼頭往城門這短短的一段路上,竟然很快就收集齊了二十幾筐的水果,流求百姓的狂熱與愛戴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秦觀此時不忘囑咐安排一些人都向百姓表示感謝,並處理後麵路上的一些事宜,便帶著秦剛踏步走進了秦城之中。
秦城的城門雖然並沒有京城那般地高大,但是卻修建得十分大氣與堅固。
實際上,西門之外的碼頭兩邊同樣也修起了一段城牆,臨河的碼頭每隔百步左右便有箭樓與地堡,這樣就讓碼頭區就形成了一處特別的瓫城結構。
進入城門之後,秦剛這才真正地開始看到並讚歎島上眾人的努力成果,當中一條大道寬闊且整潔,兩邊的店鋪林立,關鍵店裏店外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除了一些是與城外那些人一樣趕來迎接秦剛的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便是日常就在這裏交易生活的。
西門這裏的店鋪,一般都是與這碼頭上的貨物經營息息相關的,有的是海商在此出樣訂貨,有的是直接轉做些島內銷售生意,還有的是直接借助這裏的人氣提供飲食生活服務的。其繁榮程度,竟然已經有點趕上了之前所見過的揚州、明州等地。
秦剛一路行去,不忘隨意與路邊的一些攤主、店家簡單問一問他們的生意情況,對於流求島狀況的滿意程度。眾人皆是異口同聲地表示這裏非常好,甚至還有的店主直接跑出來,說要給大小秦先生磕頭謝恩。
一時間,讓秦剛甚為感慨。
秦城是李峰最早設計規劃的,主要體現的就是嚴謹,當然其中有一些過於苛刻的地方,在其之後規劃漢城與唐城時注意進行了調整與優化。
不過,嚴謹也有嚴謹的好處,就是秦城裏的秩序相當地井然,也帶給這座城市管理的極大便利。從西門進來的東西大道,經過了配套港口的商貿區之後,便是位於城市中心的銀行、商會會館、大型客棧、酒館飯店等等。
隻是眾人一路行來,道路雖然當初設計得比較寬闊,但是仍然經不起來往過多人群與車輛交織之後的擁擠。
宮十二稍稍有點尷尬地說道:“當初規劃這條路,覺得留了六丈的寬度已經不窄,卻不曾想還是不夠。”
秦剛看了看,隨口說道:“光是放闊道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道路管理要動動腦筋。我看這裏的不暢,更多的原因卻是大家隨意行走,互相擁堵所至。不妨可以在全流求正式推行‘左行令’!”
“左行令?這是什麽意思?”宮十二奇道。
“你看我們無論是騎馬、上車,都是要從馬或車的左邊上去。所以車馬靠左邊更符合我們的習慣。所以這道路中應該劃出一道分隔線,然後統一規定:所有的人、車、馬都必須沿左半幅道路而行。這樣一來,大家便會自然分流,彼此間就不太會有阻擋碰撞,道路上也就會變得順暢了起來!”
宮十二一邊聽著,一邊細細思量,頓時覺得這個法子聽似簡單,卻是精妙無比,不禁大喜道:“屬下立刻就會去琢磨出個條例……”
正說著,前麵遇上一個十字路口,四麵人群太多,竟然一下子完全堵住了。
顧大生便道:“屬下帶人前麵去疏通一下。”
秦剛知道他所謂的疏通,無非就是喝止住其它方向的百姓行人不讓動,單獨安排自己這邊通過,便立即叫止了他,而是叫過自己身邊的護衛,輕聲囑咐了幾句話後,便讓他前去路口。
隻見這個護衛拿著紅綠兩麵小旗,站在了十字路口的中央,突然吹起了口中的短哨。
因為護衛穿著非常正式的製式軍服,在路中間便非常地顯眼,一下子便鎮住了路口所有的行人,他們都停止了無謂的擁擠,而開始盯著他的舉動。
這護衛先伸出紅旗示意東西方向的人車馬都不得行動,再用綠旗指揮南北方向的人與車馬快速通過了一批後,便用哨音叫停他們,更換了紅綠旗的方向,再示意此時東西方向人車馬盡快通過。
雖然並沒有人向大家解釋這紅綠旗的含義,但是每個人都迅速明白了這樣的有序行走要比之前的那種混亂擁擠要快速並高效得多,路口也很快就恢複了通暢。
此時有點恍然大悟的宮十二,立即叫過之前在路口而對道路擁堵束手無策的一名鄉兵,叫他上前去替換下秦剛的護衛,然後就用這個法子,繼續維護這裏的交通。
“城市人口增加之後,管理一定要跟上去,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秦剛走在前麵,對身邊的眾人說道。
“時城中擁堵,帝曰:‘易也,道路中分皆左行!路口交替通過。’此後數十年間,人口增加十數倍,道路雖未拓卻不複堵也!——摘自《大時代·交通篇》”
這是一百年後流傳甚廣的《大時代》上麵的一段話,這本書上記載了當時人們習以為常的諸多法律製度、創造發明甚至是尖端科技的誕生之源,書中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披露了許多未解之謎以及更神奇的傳說故事,當時的許多人相信,書中所提到的“帝”,便是當時的華夏帝國的開朝元首秦剛,而該書的作者署名宮心,非常神秘。
有人說宮心便是當時的總理衙門總理,大賢宮十二,隻是一直得不到其親口承認而已。
迴到此時,經過了秦城市中心,秦剛便在一路之上,看到了秦觀來到流求執政之後所出現的那些充滿睿智與仁義的閃光點。
因為秦城的城衙機構都會集中在東城,就在前往大這條大道上,每隔兩個路口,便會立有一塊告示牌,凡是城衙發布的公告、政令都會張貼於此處。關鍵點在於:
秦觀雖然是這流求島上最有學識之人,卻一再囑咐宮十二他們,要把政令與布告的內容寫得極其通俗、簡潔,要讓普通的老百姓一聽就懂。
而且還規定,所有布告貼出去的前三天,一定要安排有人站在旁邊,遇到不識字的百姓,就要念給他們聽,“布告天下,鹹使聞之,則小人雖有詆欺之言,不能以疑眾矣!”
李峰與宮十二是按照他們印象中的州衙標準,在此處修建了眾多的房舍,不過秦觀來了後,覺得目前用不著的房屋可以暫時封存甚至出租出去,節省下來了大量的管理費用。
根據當下秦城的人口結構與實際情況,秦剛隻設立了最基本的戶房、刑房與工房等少量機構,從陸續來到流求的一些士子、學生中招募優選了十幾人負責便足矣。
而有一部分相對較為寬敞明亮的房舍,把則它們設成了城裏的學堂,接收百姓中的孩子以極其優惠的學費吸引他們前來讀書。
而城衙中最氣派的正廳,原先是用於審案升堂的地方,被其命名為“眾議堂”,當中排了半圈交椅,下首才是他們官員自己的位置。在這裏每月兩次邀請鄉民中的長者、士人,坐在那半圈交椅之上,與他們共同議事、商定秦城的發展大計;
而在它的偏廳原先計劃是作州官老爺書房的地方,則命名為“定策堂”,平時秦觀便拉著宮十二、顧大生他們幾人在這裏商談協調流求的相關事宜;
另幾處不大的地方,則是城衙各房的辦公場所,基本上一個院落就足夠了。
而偶爾遇到了要進行百姓訴訟案件的審理,秦觀就索性把審案的地方放在了官衙進門處的院子裏,這裏空間很大,秦城的百姓願意旁聽的,便可以極其方便地走進來站在一邊旁聽。
由於流求最初的這段時間裏訟案極少,秦觀便組織城衙裏的吏員們,一旦遇上公務不忙的時候,都要下到鄉間田頭,給墾民普及講解《宋刑統》。
秦剛一邊走著,一邊聽著宮十二等人的介紹,言語中滿滿的都是對秦觀來了流求後的管理治理水平的欽佩之意。
不過,秦觀卻是深有感慨地說道:“流求現在民眾結構簡單,社會關係單一,諸多事情的確可用最簡易的手法推行,隻是此後,還是得要有大量有識之士的參與啊!比如近期,港口關稅的管理就非常地吃力。”
秦剛點頭道:“人才永遠是發展之重,長遠考慮應該是老師已經開始著手的學堂培養與教育,而眼前急需的便是有計劃地向流求島引進像老師這樣的成熟人才。”
“你是說我的那些同門師兄弟們?”秦觀聽出了他的話意。
“老師起先不也是並不認同流求之地麽?”秦剛微笑著說,“如今南部還有漢城、唐城兩地,開墾荒地已逾百萬畝,秦城港的港口中轉貿易總量也已接近明州港的規模。接下來的這流求一地,那便是大宋的一路之規模啊!”
“要說我這幾個師兄弟中,魯直師兄所居之地偏遠,其實最適合如我一般安排後就悄悄來此,隻是他生性耿直,恐最難說服。”秦剛先是歎氣間先否定了黃庭堅,然後再道,“文潛師弟機敏好學,多有主見,我去郴州前,他也被貶宣州,如能見麵,可得相勸一試。”
文潛便是張耒,先前做到了直龍圖閣、起居舍人,但紹聖之後,先被貶知潤州,再徒宣州。
“無咎師兄寬厚多才,其治政之能在我之上,之前出知過濟州,後又曆貶多地,最近聽說溫州傳來的消息,說他又要被貶往我曾待過的處州監酒稅之職了。若是請他過來,也是流求之福。”
秦剛眼睛一亮說道:“小徒在流求隻耽擱數日,就要前往兩浙江淮公幹。不如請老師給兩位師叔各自手書一封,待我迴程之際,便去親自勸說如何?”
秦觀點頭喜道:“甚善!”
當晚在秦城休息之後,次日一早,眾人便陪同秦剛乘坐流求水師的艦隊前往漢城。
目前流求水師已經擁有大小戰艦四十餘艘,分成了四支編隊,平時在流求三港各駐一支,再輪流派出一支負責兩浙福建及廣東沿海區域的巡邏。
在船上,秦剛宣布了對於流求水師及軍務的換防決定:即日起,由林劍接任流求所有軍務,顧大生將會隨秦剛先迴京城那裏聽用。
對此,顧大生倒是沒有什麽意見,一是他在這流求一直沒有遇到像樣的對手,也早就羨慕趙駟帶的一幫老兄弟在西北殺賊立功的,二是迴到秦先生身邊也是他的期望。
林劍隻是對於接管這麽大一部隊有點忐忑不安,秦剛拍拍他的肩膀道:
“沒什麽好擔心的,將領帶兵,不需要你管到每一個士兵,流求這裏的軍官還是神居兵的老底子,你抓好神蛟與飛虎的兩軍各都頭就好。現在的軍令軍章都很齊全,而且你可以把西北的那些經驗加進去進行完善。西北與東南的兩支軍事力量,總是要有更多的交流才行。將來我們的敵人,可說不清哪些會從海上衝上來、哪些會從草原荒漠裏衝下來!”
“末將謹記!”林劍斬釘截鐵地迴答道。
漢城的城建剛完成不久,城市裏的人氣與商業規模還沒有起來,但是這裏向西便是肥沃廣闊的烏溪平原,僅今年已經出產的兩季糧食,無論畝產還是總產,都遠遠地超過了秦城那裏。所以,當這樣的消息傳出後,居然就有許多已經在秦剛定居下來的農民,正考慮著將北邊的田地轉讓之後,南下這裏進行耕種。
“甘蔗!”秦剛指著烏溪兩岸大片的土地說道:“流求氣候太好,如果這裏的平原全部開墾好,還有更南邊的唐城那邊,你們可以想像這裏的糧食出產可以達到什麽樣的程度!雖然糧食可以用來釀酒,但畢竟過於單一,穀賤傷農的道理在這裏還是一樣。這裏的土地非常適合種植甘蔗,甘蔗可以煉糖,我聽說菱川書院那裏有了最新的熬製糖霜的方法,一旦應用成功,便又是一項有著極大的利潤的產業。同時,這裏還有大片的山間土地,可以大量地種植茶樹、水果,不僅成生產果幹果脯之外,還可以釀製果酒。總之,千萬不能把流求的農民圈在一個隻能種糧食的舊有框架裏。”
最後一站,秦剛等人來到了流求南端的唐城。
在這個曆史時空裏,他們根據鹽水溪與曾文溪兩條入海大河流的定位,終於能夠搶先於荷蘭人之前,提早開發起這塊南端的富饒平原。
畢竟總結了在秦城與漢城的開發經驗及教訓,在進入曾文溪並向上流開拓的過程中,宮十二與顧大生派出去的部隊,采用了先行武力炫威、再派土人使者溝通的方式,避免了大多數的交戰。
當然,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隨著兩處平原的開發之後,宮十二他們手上有了一定的資源,而且秦城港日漸繁盛的商貿中轉,也給流求島上帶來了大量豐富的中原物產以及倭國、高麗還有南洋的物產。
也算是受到了秦剛的影響,李峰他們學會了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不對稱的優勢,拿著許多中原地區極其便宜廉價的、但卻又是這些土著部落十分稀罕的東西,進行引誘與商談,便十分順利地完成了在兩溪平原的相關土地與勢力範圍的劃定談判。
於是,李峰正在主導的唐城建設,也成為了在流求島上首個在墾民還未完全安頓下來之前,便可以先行著手建設的一座城市。
李峰懷揣著更加雄大的理想,要想把這座唐城建成遠比秦城、漢城更加完美的心目中的城市。
受汴水斷航的影響,秦剛選擇了從京城直接向南,經過京西北路進入淮南西路、江南西路再進入兩浙路的陸路行程。
為了隱匿去流求的時間,秦剛讓金宇拿了自己的行頭以正常且相對較慢的速度前往杭州,而他自己則帶著環州一路過來的五名護衛,快馬加鞭,日夜趕路,悄悄到達杭州。
而提前得到消息的談建則安排好了快船,接上他們後從水路快速至明州,再換上海船,直下流求。
此時秦剛再迴到淡水河口的秦城,前後已經隔了足足一年半的時間。
當然,也僅僅隻是一年半的時間,秦剛已經不敢相信,這裏就是他當初離開時的秦城與秦城港:
河道從入海口處就已經開始築起了堅固的海堤,並修有好幾處的臨時停泊點。所有的進港船隻都必須先在河口停泊,遞交入港申請,再由港口負責管理的船隻領航,進入指定的碼頭停泊卸貨或者裝貨。
而在一片繁忙景象的港口碼頭之後,便是極其令人震撼的秦城西城門。
秦剛要迴流求巡察的計劃,在他從西北迴京後就已確定。而談建在杭州接到他之後,也已派出快船提前向流求通報了秦剛準確到達的時間。
秦剛乘坐的海船,直接被引領停靠在了最大碼頭之上,此處岸上的貨物車輛等等早已被清理幹淨,現在卻是站滿了人,而在人群的最前麵,便是如今紅光滿麵、精神抖擻的秦觀,後麵便是宮十二、顧大生、林劍等人。
一看到秦剛出現在甲板上,人群中立即爆發出了巨大的歡唿聲,這些歡迎的人都是最早來到流求墾荒的流民,他們原本都是掙紮在饑餓與死亡的邊緣,在走投無路的壓力之下才被招募來了流求,起初對於這樣一片荒原還曾懷著忐忑不安的心理。
但是一年多下來,他們發現:當初秦先生所承諾的每一點,都在這裏不折不扣地實現了:秦城建設得一天比一天繁榮,他們中的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擁有了自己的土地、或者是自己的店鋪,甚至還有孩子能夠在新建成的秦城學堂裏念書上學,有的年輕人已經在新建的衙門與鄉軍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未來發展,他們打心眼裏感謝並崇拜著這位把他們帶來的秦先生!
“哈哈,徐之,為師知道你不喜那種虛頭八腦的儀式與場麵。所以,隻帶了這些真心實意的鄉民與百姓過來迎接你!”秦觀滿麵春風地上前笑道,身後其他人也極其開心地迎上來。
秦剛卻是不敢大意,先是恭恭敬敬地向秦觀施了弟子禮,然後才起身向周圍眾人還禮,並笑道:“秦剛離開流求這麽些時日,此處的建設多虧了各位的齊心協力啊!”
宮十二卻搶先一步說道:“主公領兵西北,大敗西賊,聲名遠震華夏,我們在此不過是做一些能夠讓主公安心的小事而已!”
顧大生也接過話頭說:“隻可惜沒有水路直通西夏,否則我帶流求水師一路殺去,直接把船頭開到那西賊的王宮大殿之上!”
“哈哈哈哈!”眾人覺得大生說的頗為有趣,忍不住都笑了起來。
秦觀趕緊拉起秦剛的手,帶其走過了碼頭,前往秦城的西城門。
而此時立於道路兩旁的流求百姓,都帶著自家所產的水果、果脯、肉食還有一些工坊所產的物品,高聲向秦剛打著招唿,要求他能夠收下他們的這些心意。
秦剛先看了看周圍幾人,而他們的表情都是在表示:這些決非是事先組織,隻是流求百姓發自內心的願意,他也隻能高聲對著眾人說了句:“大家的心意我領了……”
話音剛落,隻見人群中不知是誰先開了一個頭,突然開始爆發出了一陣密集的果脯雨,先是嚇得秦剛的幾位貼身護衛條件反射地迅速上前將秦剛團團圍住,但是當發現落在他們頭上的,卻隻是一些流求本地所產的時令水果、以及雖然過季但是卻晾曬而成的果脯果幹,這才暫時放寬了心。
“哈哈!”秦觀與秦剛走在一起,一邊在有點狼狽地躲避著不住砸來的香蕉、櫻桃、枇杷等果子,一邊對自己這個得意弟子說道,“南朝《語林》說:‘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今日與徐之同行,才知古人誠不我欺啊!”
秦剛知道老師引的這個典故便是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潘嶽,字安仁,因為長相太美,經過路口時,等待他的婦女紛紛把籃子裏的水果投向他,結果竟將他乘坐的車子都裝滿了。
不過,他眼下的注意力卻是緊盯著不斷飛到眼前的這些水果果脯,稍後才漸漸放下心來,一是幸好後世流求最出名的鳳梨、榴蓮等巨果此時還沒傳入,二是這些百姓也隻是以擲果表達愛戴之情,都是特意選擇的較小的水果與切小了之後的果幹。
也怕拂了眾人的心意,秦剛便讓護衛趕緊找些籮筐,將大家擲來的水果盡量撿拾起來。
這樣一來,人群中則更加瘋狂了,這個喊著:“你看,秦先生的護衛把我扔過去的杏幹撿進去了!”那個叫道:“我家的香蕉,秦先生的人一下子收下了兩串!”
剩下來的人也發急了,突然有人醒悟,可以直接把手裏的水果扔進那些籮筐裏啊!
於是,秦剛的護衛就發現,現在根本就不用撿,隻要把籮筐擺出來,一會兒就被投滿了。
便是從碼頭往城門這短短的一段路上,竟然很快就收集齊了二十幾筐的水果,流求百姓的狂熱與愛戴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秦觀此時不忘囑咐安排一些人都向百姓表示感謝,並處理後麵路上的一些事宜,便帶著秦剛踏步走進了秦城之中。
秦城的城門雖然並沒有京城那般地高大,但是卻修建得十分大氣與堅固。
實際上,西門之外的碼頭兩邊同樣也修起了一段城牆,臨河的碼頭每隔百步左右便有箭樓與地堡,這樣就讓碼頭區就形成了一處特別的瓫城結構。
進入城門之後,秦剛這才真正地開始看到並讚歎島上眾人的努力成果,當中一條大道寬闊且整潔,兩邊的店鋪林立,關鍵店裏店外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除了一些是與城外那些人一樣趕來迎接秦剛的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便是日常就在這裏交易生活的。
西門這裏的店鋪,一般都是與這碼頭上的貨物經營息息相關的,有的是海商在此出樣訂貨,有的是直接轉做些島內銷售生意,還有的是直接借助這裏的人氣提供飲食生活服務的。其繁榮程度,竟然已經有點趕上了之前所見過的揚州、明州等地。
秦剛一路行去,不忘隨意與路邊的一些攤主、店家簡單問一問他們的生意情況,對於流求島狀況的滿意程度。眾人皆是異口同聲地表示這裏非常好,甚至還有的店主直接跑出來,說要給大小秦先生磕頭謝恩。
一時間,讓秦剛甚為感慨。
秦城是李峰最早設計規劃的,主要體現的就是嚴謹,當然其中有一些過於苛刻的地方,在其之後規劃漢城與唐城時注意進行了調整與優化。
不過,嚴謹也有嚴謹的好處,就是秦城裏的秩序相當地井然,也帶給這座城市管理的極大便利。從西門進來的東西大道,經過了配套港口的商貿區之後,便是位於城市中心的銀行、商會會館、大型客棧、酒館飯店等等。
隻是眾人一路行來,道路雖然當初設計得比較寬闊,但是仍然經不起來往過多人群與車輛交織之後的擁擠。
宮十二稍稍有點尷尬地說道:“當初規劃這條路,覺得留了六丈的寬度已經不窄,卻不曾想還是不夠。”
秦剛看了看,隨口說道:“光是放闊道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道路管理要動動腦筋。我看這裏的不暢,更多的原因卻是大家隨意行走,互相擁堵所至。不妨可以在全流求正式推行‘左行令’!”
“左行令?這是什麽意思?”宮十二奇道。
“你看我們無論是騎馬、上車,都是要從馬或車的左邊上去。所以車馬靠左邊更符合我們的習慣。所以這道路中應該劃出一道分隔線,然後統一規定:所有的人、車、馬都必須沿左半幅道路而行。這樣一來,大家便會自然分流,彼此間就不太會有阻擋碰撞,道路上也就會變得順暢了起來!”
宮十二一邊聽著,一邊細細思量,頓時覺得這個法子聽似簡單,卻是精妙無比,不禁大喜道:“屬下立刻就會去琢磨出個條例……”
正說著,前麵遇上一個十字路口,四麵人群太多,竟然一下子完全堵住了。
顧大生便道:“屬下帶人前麵去疏通一下。”
秦剛知道他所謂的疏通,無非就是喝止住其它方向的百姓行人不讓動,單獨安排自己這邊通過,便立即叫止了他,而是叫過自己身邊的護衛,輕聲囑咐了幾句話後,便讓他前去路口。
隻見這個護衛拿著紅綠兩麵小旗,站在了十字路口的中央,突然吹起了口中的短哨。
因為護衛穿著非常正式的製式軍服,在路中間便非常地顯眼,一下子便鎮住了路口所有的行人,他們都停止了無謂的擁擠,而開始盯著他的舉動。
這護衛先伸出紅旗示意東西方向的人車馬都不得行動,再用綠旗指揮南北方向的人與車馬快速通過了一批後,便用哨音叫停他們,更換了紅綠旗的方向,再示意此時東西方向人車馬盡快通過。
雖然並沒有人向大家解釋這紅綠旗的含義,但是每個人都迅速明白了這樣的有序行走要比之前的那種混亂擁擠要快速並高效得多,路口也很快就恢複了通暢。
此時有點恍然大悟的宮十二,立即叫過之前在路口而對道路擁堵束手無策的一名鄉兵,叫他上前去替換下秦剛的護衛,然後就用這個法子,繼續維護這裏的交通。
“城市人口增加之後,管理一定要跟上去,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就一定會有好的結果!”秦剛走在前麵,對身邊的眾人說道。
“時城中擁堵,帝曰:‘易也,道路中分皆左行!路口交替通過。’此後數十年間,人口增加十數倍,道路雖未拓卻不複堵也!——摘自《大時代·交通篇》”
這是一百年後流傳甚廣的《大時代》上麵的一段話,這本書上記載了當時人們習以為常的諸多法律製度、創造發明甚至是尖端科技的誕生之源,書中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披露了許多未解之謎以及更神奇的傳說故事,當時的許多人相信,書中所提到的“帝”,便是當時的華夏帝國的開朝元首秦剛,而該書的作者署名宮心,非常神秘。
有人說宮心便是當時的總理衙門總理,大賢宮十二,隻是一直得不到其親口承認而已。
迴到此時,經過了秦城市中心,秦剛便在一路之上,看到了秦觀來到流求執政之後所出現的那些充滿睿智與仁義的閃光點。
因為秦城的城衙機構都會集中在東城,就在前往大這條大道上,每隔兩個路口,便會立有一塊告示牌,凡是城衙發布的公告、政令都會張貼於此處。關鍵點在於:
秦觀雖然是這流求島上最有學識之人,卻一再囑咐宮十二他們,要把政令與布告的內容寫得極其通俗、簡潔,要讓普通的老百姓一聽就懂。
而且還規定,所有布告貼出去的前三天,一定要安排有人站在旁邊,遇到不識字的百姓,就要念給他們聽,“布告天下,鹹使聞之,則小人雖有詆欺之言,不能以疑眾矣!”
李峰與宮十二是按照他們印象中的州衙標準,在此處修建了眾多的房舍,不過秦觀來了後,覺得目前用不著的房屋可以暫時封存甚至出租出去,節省下來了大量的管理費用。
根據當下秦城的人口結構與實際情況,秦剛隻設立了最基本的戶房、刑房與工房等少量機構,從陸續來到流求的一些士子、學生中招募優選了十幾人負責便足矣。
而有一部分相對較為寬敞明亮的房舍,把則它們設成了城裏的學堂,接收百姓中的孩子以極其優惠的學費吸引他們前來讀書。
而城衙中最氣派的正廳,原先是用於審案升堂的地方,被其命名為“眾議堂”,當中排了半圈交椅,下首才是他們官員自己的位置。在這裏每月兩次邀請鄉民中的長者、士人,坐在那半圈交椅之上,與他們共同議事、商定秦城的發展大計;
而在它的偏廳原先計劃是作州官老爺書房的地方,則命名為“定策堂”,平時秦觀便拉著宮十二、顧大生他們幾人在這裏商談協調流求的相關事宜;
另幾處不大的地方,則是城衙各房的辦公場所,基本上一個院落就足夠了。
而偶爾遇到了要進行百姓訴訟案件的審理,秦觀就索性把審案的地方放在了官衙進門處的院子裏,這裏空間很大,秦城的百姓願意旁聽的,便可以極其方便地走進來站在一邊旁聽。
由於流求最初的這段時間裏訟案極少,秦觀便組織城衙裏的吏員們,一旦遇上公務不忙的時候,都要下到鄉間田頭,給墾民普及講解《宋刑統》。
秦剛一邊走著,一邊聽著宮十二等人的介紹,言語中滿滿的都是對秦觀來了流求後的管理治理水平的欽佩之意。
不過,秦觀卻是深有感慨地說道:“流求現在民眾結構簡單,社會關係單一,諸多事情的確可用最簡易的手法推行,隻是此後,還是得要有大量有識之士的參與啊!比如近期,港口關稅的管理就非常地吃力。”
秦剛點頭道:“人才永遠是發展之重,長遠考慮應該是老師已經開始著手的學堂培養與教育,而眼前急需的便是有計劃地向流求島引進像老師這樣的成熟人才。”
“你是說我的那些同門師兄弟們?”秦觀聽出了他的話意。
“老師起先不也是並不認同流求之地麽?”秦剛微笑著說,“如今南部還有漢城、唐城兩地,開墾荒地已逾百萬畝,秦城港的港口中轉貿易總量也已接近明州港的規模。接下來的這流求一地,那便是大宋的一路之規模啊!”
“要說我這幾個師兄弟中,魯直師兄所居之地偏遠,其實最適合如我一般安排後就悄悄來此,隻是他生性耿直,恐最難說服。”秦剛先是歎氣間先否定了黃庭堅,然後再道,“文潛師弟機敏好學,多有主見,我去郴州前,他也被貶宣州,如能見麵,可得相勸一試。”
文潛便是張耒,先前做到了直龍圖閣、起居舍人,但紹聖之後,先被貶知潤州,再徒宣州。
“無咎師兄寬厚多才,其治政之能在我之上,之前出知過濟州,後又曆貶多地,最近聽說溫州傳來的消息,說他又要被貶往我曾待過的處州監酒稅之職了。若是請他過來,也是流求之福。”
秦剛眼睛一亮說道:“小徒在流求隻耽擱數日,就要前往兩浙江淮公幹。不如請老師給兩位師叔各自手書一封,待我迴程之際,便去親自勸說如何?”
秦觀點頭喜道:“甚善!”
當晚在秦城休息之後,次日一早,眾人便陪同秦剛乘坐流求水師的艦隊前往漢城。
目前流求水師已經擁有大小戰艦四十餘艘,分成了四支編隊,平時在流求三港各駐一支,再輪流派出一支負責兩浙福建及廣東沿海區域的巡邏。
在船上,秦剛宣布了對於流求水師及軍務的換防決定:即日起,由林劍接任流求所有軍務,顧大生將會隨秦剛先迴京城那裏聽用。
對此,顧大生倒是沒有什麽意見,一是他在這流求一直沒有遇到像樣的對手,也早就羨慕趙駟帶的一幫老兄弟在西北殺賊立功的,二是迴到秦先生身邊也是他的期望。
林劍隻是對於接管這麽大一部隊有點忐忑不安,秦剛拍拍他的肩膀道:
“沒什麽好擔心的,將領帶兵,不需要你管到每一個士兵,流求這裏的軍官還是神居兵的老底子,你抓好神蛟與飛虎的兩軍各都頭就好。現在的軍令軍章都很齊全,而且你可以把西北的那些經驗加進去進行完善。西北與東南的兩支軍事力量,總是要有更多的交流才行。將來我們的敵人,可說不清哪些會從海上衝上來、哪些會從草原荒漠裏衝下來!”
“末將謹記!”林劍斬釘截鐵地迴答道。
漢城的城建剛完成不久,城市裏的人氣與商業規模還沒有起來,但是這裏向西便是肥沃廣闊的烏溪平原,僅今年已經出產的兩季糧食,無論畝產還是總產,都遠遠地超過了秦城那裏。所以,當這樣的消息傳出後,居然就有許多已經在秦剛定居下來的農民,正考慮著將北邊的田地轉讓之後,南下這裏進行耕種。
“甘蔗!”秦剛指著烏溪兩岸大片的土地說道:“流求氣候太好,如果這裏的平原全部開墾好,還有更南邊的唐城那邊,你們可以想像這裏的糧食出產可以達到什麽樣的程度!雖然糧食可以用來釀酒,但畢竟過於單一,穀賤傷農的道理在這裏還是一樣。這裏的土地非常適合種植甘蔗,甘蔗可以煉糖,我聽說菱川書院那裏有了最新的熬製糖霜的方法,一旦應用成功,便又是一項有著極大的利潤的產業。同時,這裏還有大片的山間土地,可以大量地種植茶樹、水果,不僅成生產果幹果脯之外,還可以釀製果酒。總之,千萬不能把流求的農民圈在一個隻能種糧食的舊有框架裏。”
最後一站,秦剛等人來到了流求南端的唐城。
在這個曆史時空裏,他們根據鹽水溪與曾文溪兩條入海大河流的定位,終於能夠搶先於荷蘭人之前,提早開發起這塊南端的富饒平原。
畢竟總結了在秦城與漢城的開發經驗及教訓,在進入曾文溪並向上流開拓的過程中,宮十二與顧大生派出去的部隊,采用了先行武力炫威、再派土人使者溝通的方式,避免了大多數的交戰。
當然,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隨著兩處平原的開發之後,宮十二他們手上有了一定的資源,而且秦城港日漸繁盛的商貿中轉,也給流求島上帶來了大量豐富的中原物產以及倭國、高麗還有南洋的物產。
也算是受到了秦剛的影響,李峰他們學會了利用手中掌握的信息不對稱的優勢,拿著許多中原地區極其便宜廉價的、但卻又是這些土著部落十分稀罕的東西,進行引誘與商談,便十分順利地完成了在兩溪平原的相關土地與勢力範圍的劃定談判。
於是,李峰正在主導的唐城建設,也成為了在流求島上首個在墾民還未完全安頓下來之前,便可以先行著手建設的一座城市。
李峰懷揣著更加雄大的理想,要想把這座唐城建成遠比秦城、漢城更加完美的心目中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