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了處州來人通報了林劍的應對之策,料想中間不應該會出什麽問題,但是路途遙遠、音訊不通,終是放心不下。
而他們在到達秦州之時,正好收到了郴州楊晨給章楶發來的迴信,信中除了對老經略的問好之詞以外,特地注明了兩句:客安好,友已在歸途。
這便是事先秦剛與林劍約定的暗語,客指替身,友指秦觀,想必還是林劍細心,在安排好了郴州之事後,認為楊晨給章楶的信息通道會更快些,便托其帶了這兩句話迴來。
兩人終於對此事放下了心。
秦剛想著,或許不過多久之後,便能收到老師從流求發來的信息了。
章楶卻哼哼地說道:“老夫幫了你這個大忙,你在西北的事情可不能馬虎對待!”
“章老子您放心,您幫不幫這個忙,秦剛都不會對西北之事不盡心的!”
“哼!知道就好。”章楶又想了一下問道,“此次迴到這裏,你的差遣與任務都變成了學政之事,料想在這西北之境,實施學政也非易事,你可有什麽個什麽章程?”
秦剛笑笑道:“所謂辦學,必要花錢。如今之西北,戰後民生凋敝,這錢從何處而來?所以,辦學之前的重點還是在興商,商業興盛起來,地方手頭有了錢,辦學一事,自然簡單了。”
“哈哈!看來你這次迴來,還是要從商業做起嘛!”
於是,章楶先是陪著秦剛去了環州,而環慶路經略安撫使孫路卻是得到了消息,主動來到了環州,三人便在這裏相遇了。
“哎呀!在這個西北之地,能遇上章柳花共事原本就是一件幸事,不想還能再見秦華夏,老夫也算是不悔此行了啊!”孫路上來就大發感慨,而他的稱唿卻大有講究。
宋人重文輕武能到什麽地方,這裏可見一斑:這章楶如今是大宋西北第一名將,你若稱他章帥、或稱他本職章經略使,都不及稱他一聲“章柳花”更好,因為後者表明在整個大宋文學領域裏的獨特地位——詠柳花的詩詞中的翹楚或是代表。
同樣,秦剛雖然升官很快,這次做到了從六品的集賢殿修撰,不過孫路也因此次西線戰功,提拔到了從四品的寶文閣待製,所以他不稱秦剛的官職,而以“秦華夏”代稱,意指秦剛的《少年華夏說》一文揚名大宋,能與章楶並列齊名。
“正甫【注:孫路表字正甫】你的確是好福氣,徐之是我薦來的西北,卻是先去了鄜延,再到了你環慶,卻一直沒能在我那裏好好經營經營。”章楶的心裏總是不把這件事給放下。
“兩位老經略對小子過譽了,還是叫小子‘徐之’為好。”秦剛謙虛道。
“那倒也是,可惜徐之在我環州這裏連個一任都沒坐滿,這就又高升了。”孫路說道,秦剛到了環州,滿打滿算都不到一年,其間還有一半時間是在渭州談宋夏和議,但是他留在環州的那些學生,都因為他們治事理政的名氣都傳到了整個陝西諸路的官場上。在他們的一番操作下,再加上從保安遷來的各種工坊,還有巡檢趙駟從環州不斷出擊的戰鬥中所繳獲的紅利,竟使這環州的經濟與民生大有超越其路治地慶州之勢。
“哼,這小子在江淮發運司做了不到一年,知保安軍半年,再知環州不到一年,這裏麵,可有哪一任是做滿的?不過要是都做滿了,還不知給他能折騰成什麽樣子呢!”章楶一頓看似責備的口氣,卻是對自己慧眼識才所得這個秦剛甚為得意。
“宋夏罷戰、邊境和平,此事功德無量。然邊臣言邊,更求務實,西賊狼子野心,隻是暫藏。所以僅我環慶一路州縣官員,便對這重開各處榷場一事,議論不一。有人擔心,榷場通商讓西夏能夠更加方便地買到我們大宋物美價廉的商品,會幫助他們迅速提高國力,從而成為我們更強的對手與敵人?不知二位對此觀點怎麽認為?”孫路拱手相問。
這孫路也算是一個異類官員,早年王安石變法時,神宗皇帝認為他說的話不合新政,棄其不重用。而他自己卻憑借在西北的戰功,一路遷升至陝西轉運判官。而元佑更化時,許多舊黨人便認為他是自己人,司馬光在有了放棄河湟的想法時專門請教了他。孫路手指地圖勸說,河湟若棄,關外辟土數百裏都將不複存在,總算製止了司馬光的蠢念。
而紹聖之後,他更以強烈的主戰傾向,替代了原先的環慶路經略王安禮。
所以,這孫路便是一個主張務實、關注民生的非新黨、非舊黨的官員,同樣也是值得秦剛尊重的一位昔日長官。
“孫經略所問之事,過往實例已證實:自寶元年來,由於宋夏開戰,榷場也斷斷續續地停了很多次,每次短則一兩年,長則十數年。敢問孫經略,榷場關閉期間,西夏的國力削弱了嗎?”秦剛選了一個最明顯可以判斷出的話題反問。
“倒也不曾!”孫路謹慎地思索了一下後才迴答。
“原因便在這貿易商品的結構之中。”秦剛繼續進行分析,“西夏人通過榷場購買的多是絲綢、布帛、茶葉、瓷器以及各種食材。此類商品有何特征?隻是提高生活質量而已。換句話,如果買不著它們,西夏人日子照過,隻是沒那麽舒心罷了。更不要說,實際上他們既可以從無法杜絕的邊貿走私中獲取,甚至還可以通過各種邊境搶掠中獲得。所以說,通過關閉榷場打壓西夏國的國力的想法根本就不成立。”
“反倒是沒有了榷場,我們的戰馬失去了穩定的購買來源,這倒是讓我們的騎兵與對方的差距越來越差了。”孫路苦笑一聲。
“所以說,榷場一旦開放,這黨項人必然開始大量地需要我們的綢帛茶葉瓷器等商品,其實我們還可以把眼光更放開一點,凡是大宋境內產量充足、利潤豐厚的商品,都盡可以運到這裏的榷場裏進行發賣。黨項人一旦看到會有這麽多豐富的商品而都想要買的話,手頭沒錢怎麽辦?”秦剛說到這裏稍稍停頓了一下,看了看兩位經略。
“更多地賣馬!”孫路眼睛一亮,“西夏人沒有什麽太多的物產,蜜蠟、毛褐、羚角、柴胡、紅花等等這些東西需求不是太多,也賣不上太好的價錢,所以他們最後還是隻能大量地向我們賣馬,才是最好的賺錢之法。”
“這隻是榷場貿易的好處之一。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因為榷場內的商品提供方麵,我們占據了主動,所以是可以通過刻意的影響與誘導,促使西夏人發生我們所希望的變化!”
“我們所希望的變化?此話怎講?”章楶對這句話有了興趣。
“一個茹毛飲血、殺人如麻的鄰居永遠會是我們的心腹大患,因為他們不明白文明是什麽?禮儀是何物。但是,如果我們教會了他們這些東西之後,並親手通過物美價廉的商品讓他們感到了文明與禮儀帶來諸多好處之後,我們便就有了可以談判的基礎了。西夏的貴族階層,實際上現在已經開始對於我們的中原文化十分地向往,但是,什麽才是真正的文化精髓?什麽又會是文化中的垃圾,他們其實根本不懂得分辨。所以我們就可以通過榷場裏的商人,進行我們所希望散發的各種影響與引導,比如說,可以將京城裏各種奢侈無用的東西,不斷地引入並銷往西夏。像是古玩玉器、蟋蟀鬥蟲、白酒香水、珠寶首飾,並且一定要把它們包裝成最高端、最文化、最風雅的事物,而且還必須要以高價格賣給西夏人。”秦剛說的這些,其實正是隱藏在商貿經濟手段裏的文化入侵戰術,是千年之後的發達大國對於貧弱小國百試不爽的高招。
而他的這一觀點,說得兩位大宋經略使如聞天書,細嚼之下,又覺得十分有道理。
“這西夏國小民弱,基礎甚差,假如能夠按徐之的想法,令這西夏貴族沉湎於此等奢侈物品的追求與享用,我們所贏得的,就不僅僅隻是這些財貨販賣的獲利,而且還是未來的某種發展契機。”章楶深有感觸地說道。
“再有一點,其實在先前的椎場交易中,效果早已顯現,隻是少有人關注。我們雙方雖然都是榷場上看似平等地交換、交易各自的商品。但在這背後,我們大宋提供的,必然是經過多次加工的精致商品,比如絲綢相對於桑葉、瓷器相對於粘土,也就是說,西夏人買的任何一件商品,它們的身上其實附著了極多的宋人勞動的價值,也就是可以養活了更多的宋人。反過來,西夏人提供的,都隻是最原始的初級產品,比如直接的馬牛羊,簡單的皮毛幹貨,它們都隻會養活極少的牧民與獵戶。這就表明,同樣的物產交易,我大宋卻能夠從中實現更多的獲利。”
“此事可有見證?”孫路問道。
“有。前相蘇子由曾出使北遼,多有詩文筆記而敘之。遼人與我互市,既依而賴之卻又多怨之,兩國的貿易額每年約有一百五十萬貫,而貨物交易記錄之下,我大宋的商品處於絕對的優勢,每年與遼朝的商品值之間的差值完全超過了四十萬貫,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麽?”秦剛說到這裏稍稍再停頓了一下。
“我大宋每年給北遼的歲幣即是四十萬貫!”孫路久居邊境,對此事自然是了如指掌。
“正是!也就是說,我大宋通過雙邊貿易,便把每年送給北遼的四十萬貫歲幣又盡數都賺了迴來,而且這其中的差值還在每年不斷地擴大,北遼雖然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是此時的邊貿對於他們已經如‘飲鳩止渴’一般,無法罷手,隻能不斷倒貼錢財,最後導致其自己的北遼錢幣越來越少,最後他們索性也就完全放棄了自己鑄幣,開始全部使用我大宋錢幣。”
“蘇子由使遼之後的確有奏章,言稱‘竊見北界別無錢幣,公私交易並使本朝銅錢’,不過,他對此事判斷並非好事,指出我朝每年鑄錢百萬計,卻仍患錢少,就是因為南錢北流所致,因此要求朝廷進一步加強銅錢外流的管製。”章楶對此事自然早有所聞。
“我大宋鑄錢,北遼使用,此事總是有所不妥吧!”孫路沉吟道。
關於宋錢外流到底是好事與壞事,曆史上也有過爭論,其實背後的原因很簡單。讚成者是站在現代“貨幣戰爭”的理論基礎上去評價,而反對者卻是以當時的曆史發展事實來衡量。也就是說,理論上對宋朝有利,實際操作中傷害的宋朝的利益。原因就在於,大宋一朝,幾乎沒有人懂得根本性的貨幣理論,相當於宋朝廷白白做了一個冤大頭,在賣力地給宋遼夏三國做鑄錢工,卻並未想透“鑄幣權”可以產生哪些收益?又可以從中賺取到什麽樣的利益?
秦剛覺得,在尚未能夠接觸到鑄幣權及其政策的時候,與官員們爭論這個問題為時過早,所以他也就非常簡單地指出:“我大宋鑄錢皆有錢息產生,換而言之,鑄錢越多越有收益。隻是市中存錢一多,則擔心貨賤,但是,這些年來,我大宋鑄錢年年增加,但卻不擔心呢?無非就是對遼的榷場交易吸走了多鑄的錢嘛!”
“如果進入北遼的銅錢返迴來,是不是就會有大問題了呢?”此話題甚是引人,孫路抓住一點追究其根。
“銅錢是如何進入北遼的?當然是我們的商品好,商品多,遼人需要宋貨遠超於宋人需要遼貨。所以,這種情況不改變,銅錢就不可能返迴我朝。對夏也是如此,甚至,我們隻要用心經營,就可以將遼人、夏人的原始商品,以低價收購進來,然後將再加工成高利潤商品,再高價賣給他們。長此以往,財富流轉,便成大勢也!”擁有先進生產力的國家對於發展落後國家的經濟掠奪,便就是這個原理。
“老夫再有一問,這西夏、北遼之國也不乏會有能臣誌士,通過邊貿,他們會不會也能學習到先進技術與你所說的這些高價值商品生產呢?”孫路提出了他的新問題。
“能!但何懼也?!我大宋二十五路之地,超萬萬之民口,縱不說這京畿、江淮之風流人物,就算是關西六路,官吏精英,有我華夏之熠熠文明,豈有被其西狄蠻酋所超越之理?”秦剛所說的這便是無可辯駁的至真之理了。你一個大學生,結果被學習你的小學生給超越了,那還能怎麽說呢?
“徐之果然是少年英才,一席話令老夫茅塞頓開!”孫路由衷地讚歎道,“此略若是能夠獲朝堂批複,詔令這西北諸路統一施行,豈不效果更佳?難道……是朝堂的諸位相公並不認可?”
秦剛搖搖頭道:“此略不可到朝堂上說。”
“這是為何?”孫路正脫口問出後,轉而立即自悟,先不說朝堂上的頑固衛道士們遍地行走,一旦聽聞後會有多少官員跳出來指責此策陰險,就算是如今新黨當權,好大喜功,勉強通過此策,就宋朝這種毫無保密觀念的朝廷,指不定消息早就已經傳到西夏王宮之中,一旦對方來使質問,便成進退兩難之尷尬狀態。
秦剛非常誠懇地說道:“所以此‘疲夏之略’,非朝堂間的堂堂國略,乃地方官員心中的行事標準,吾與章老經略講完後,他便囑咐,此策可以私下交流、可以一城一地而施行,雖無舉朝通力推行之良效,但卻少去了如種黨同伐異之爭論、紛爭。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滴水穿石,邊患可解也!”
“古人雲,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孫路十分感慨地說道,“西北之地有柳花、華夏二人,實乃六路五十萬生民之幸事。孫某不敢盡數代表,謹代環慶路下五州之軍民,謝過指點之恩。並願共施此‘疲夏良策’,以衛我大宋之鐵壁江山!”
秦剛與章楶對視一笑,轉而對孫路謝道:“正如秦剛前麵所言,此策唯我等認可者全力施行,一州便就有一州之效,一路方可有一路之功。孫經略深名大義,所見略同,實是幸事。接下來,秦剛便會以提舉天下學政使之名義,再訪其它各路,如有同道者,皆邀入其行。”
“甚好甚好!”孫路拍掌喜道。
當晚,秦剛便在環州衙門設宴款待兩位老經略,席間更是拿出已經珍藏數月的西鳳醇美酒招待,並言此酒便是對夏貿易中的重要拳頭產品之一,不僅其中利潤之高、吸金能力之強、甚至就以王公貴族飲之而腐敗之功效,皆可占為首位。
此宴又叫了趙駟、胡衍、李綱、黃友等人作陪。
在京城的後幾日,在章楶的舉薦及表功之下,趙駟因勸降匯駝寨、攻占韋州等諸功累算,由原先從八品的東頭供奉官,越過大使臣,擢為供備庫副使,雖是諸司官的最末一級,但也已經到了從七品。差遣升為環慶路兵馬副都監,算得上路一級的領兵大將了。
更為重要的是,按照秦剛入西北之前與趙駟所商量的,實際上在保安軍時,他就先以合作的名義,將綠曲親衛營裏的骨幹安排進入了劉延慶的順寧寨中,同時也在之後新任知保安軍李沂的請求下,在保安軍禁軍中留任了一些將士,之後在多次戰功之下都有提拔。
此次,同樣會有更多綠曲親衛營的骨幹,憑借軍功,進入到了環慶路禁軍裏的各級都虞候、甚至是指揮使之列。
正是因為趙駟的參加,秦剛也向兩位老經略提到:眼下雖然宋夏兩國總體進入了和平,但遠遠未到馬放南山的階段,以西夏人一貫的劣性,必然還會時不時地進行各種形式的小規模軍事騷擾或衝突。
對於這種情況,外交抗議太低效,最好的應對就是以雙倍的烈度與力度打迴去!掌控的標準就交給趙駟他們這些武將好了。
“如此做法,朝廷一旦問起如何迴答?”孫路稍稍有點疑慮。
“以戰止戰耳!”秦剛非常簡單地說了一句。
“哈哈!妙極!”章楶撫掌大笑,“來來來,為徐之這句‘以戰止戰’幹一杯!”
因為席間還有胡衍,兩位經略使都知道他是秦剛的兄弟,他自從到了西北以來,無論是在鄜延路的保安,還是到了環慶路這裏的環州,所建起的工坊,都成為了當地規模最大、同時也是雇工待遇以及經營狀況最好的商人。
章楶則先下手為強地向胡衍敬了酒:“川海是徐之的兄弟,也看得出是能做大事的人,鄜延和環慶這邊的生意隻是起個頭而已,涇原這裏歡迎川海也去開設分號啊!”
一旁的孫路正在與趙駟拉了兩句,突然就發現自己的後院被人挖出了牆洞,趕緊轉過頭來不悅地說道:“川海小兄弟剛在環州布完局,下一步怎麽著也是要到慶州開幾家分號吧?”
胡衍正有點尷尬地不知如何應付,秦剛則趕緊來勸解道:“西北幾路的榷場都要開放,最好的生意自然是我們這幾路就地解決,隻是我家兄弟畢竟也就一個人兩隻手,一是忙不過來,二是哪能一家就獨占了所有生意。其實我家胡兄弟的生意賺錢,全賴背後有著菱川書院的格致學支持。”
章楶點點頭道:“格物致知,以窮天下萬物之理。而蘇子容致仕之後,便就在你那菱川書院,如今的確是把格致學搞得名氣越來越大了。”
“倒也不隻是名氣大的原因。”秦剛笑吟吟地掰著手指頭說道,“馬拉圓犁可用馬快速耕地、深井水車可在高原取水、高架風車可利用風來成為源源不斷的動力。你們莫要問這動力有何之用,有了動力,接下來我菱川書院便會有各種在動力驅動下,可以幫我們更大力量、更長時間、以及更快速度來進行編織、磨礪、錘打、壓製等等各種勞作的機械。要知道,如今的西北,最缺的就是壯勞力,家裏生計,多賴力氣甚小的老弱婦童,而有了這些機械,縱使是他們都可輕鬆操作。”
章楶與孫路都聽得眼睛發亮,就坐在那裏等他的下文。
“所以,兩位老經略,迴去便可召集所有感興趣的商人,甚至那些未處於前線的寨主們,隻要他們對於這樣的生意感興趣,就可以一起來環州,找胡掌櫃。我們都可以提供圖紙以及重要部位的元件出售。購買圖紙的價錢不低,隻是兩個原因,其一,依據這些圖紙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必然暢銷,這點,川海兄弟已開的工坊即有證明。其二,我這次所收的圖紙錢,三成支付給菱川書院,為其發明之價值,另七成中的一半便是用來興建陝西學政。”
一番話,既把兩位老經略說得心動不已,章楶聽了後,卻有點擔心地問:“徐之所說的這些發明機械中,應該不包括器作院裏的軍工生產吧?”
“軍工民用,其間分得哪有那麽清楚。目前而言,除了轟天雷與神火槍、高純精酒等完全軍工化產品之外,其餘的一律放開,像製作環鎖甲的拉絲機,拉的若是銅絲、銀絲,豈不就是最好的珠寶首飾工具。”秦剛解釋道,他當然還是要對幾項關鍵的技術進行一定的保護。
不過,章楶聽到轟天雷與神火槍等都能保護起來,卻也是放下了心,便說道:“且不說別的,這麽好的生意,商人買圖紙,實際便是買到了許可與技術,再高的價格也是值得一試的,更不要說徐之你收的大部分錢,都是要去興學的了!”
而他們在到達秦州之時,正好收到了郴州楊晨給章楶發來的迴信,信中除了對老經略的問好之詞以外,特地注明了兩句:客安好,友已在歸途。
這便是事先秦剛與林劍約定的暗語,客指替身,友指秦觀,想必還是林劍細心,在安排好了郴州之事後,認為楊晨給章楶的信息通道會更快些,便托其帶了這兩句話迴來。
兩人終於對此事放下了心。
秦剛想著,或許不過多久之後,便能收到老師從流求發來的信息了。
章楶卻哼哼地說道:“老夫幫了你這個大忙,你在西北的事情可不能馬虎對待!”
“章老子您放心,您幫不幫這個忙,秦剛都不會對西北之事不盡心的!”
“哼!知道就好。”章楶又想了一下問道,“此次迴到這裏,你的差遣與任務都變成了學政之事,料想在這西北之境,實施學政也非易事,你可有什麽個什麽章程?”
秦剛笑笑道:“所謂辦學,必要花錢。如今之西北,戰後民生凋敝,這錢從何處而來?所以,辦學之前的重點還是在興商,商業興盛起來,地方手頭有了錢,辦學一事,自然簡單了。”
“哈哈!看來你這次迴來,還是要從商業做起嘛!”
於是,章楶先是陪著秦剛去了環州,而環慶路經略安撫使孫路卻是得到了消息,主動來到了環州,三人便在這裏相遇了。
“哎呀!在這個西北之地,能遇上章柳花共事原本就是一件幸事,不想還能再見秦華夏,老夫也算是不悔此行了啊!”孫路上來就大發感慨,而他的稱唿卻大有講究。
宋人重文輕武能到什麽地方,這裏可見一斑:這章楶如今是大宋西北第一名將,你若稱他章帥、或稱他本職章經略使,都不及稱他一聲“章柳花”更好,因為後者表明在整個大宋文學領域裏的獨特地位——詠柳花的詩詞中的翹楚或是代表。
同樣,秦剛雖然升官很快,這次做到了從六品的集賢殿修撰,不過孫路也因此次西線戰功,提拔到了從四品的寶文閣待製,所以他不稱秦剛的官職,而以“秦華夏”代稱,意指秦剛的《少年華夏說》一文揚名大宋,能與章楶並列齊名。
“正甫【注:孫路表字正甫】你的確是好福氣,徐之是我薦來的西北,卻是先去了鄜延,再到了你環慶,卻一直沒能在我那裏好好經營經營。”章楶的心裏總是不把這件事給放下。
“兩位老經略對小子過譽了,還是叫小子‘徐之’為好。”秦剛謙虛道。
“那倒也是,可惜徐之在我環州這裏連個一任都沒坐滿,這就又高升了。”孫路說道,秦剛到了環州,滿打滿算都不到一年,其間還有一半時間是在渭州談宋夏和議,但是他留在環州的那些學生,都因為他們治事理政的名氣都傳到了整個陝西諸路的官場上。在他們的一番操作下,再加上從保安遷來的各種工坊,還有巡檢趙駟從環州不斷出擊的戰鬥中所繳獲的紅利,竟使這環州的經濟與民生大有超越其路治地慶州之勢。
“哼,這小子在江淮發運司做了不到一年,知保安軍半年,再知環州不到一年,這裏麵,可有哪一任是做滿的?不過要是都做滿了,還不知給他能折騰成什麽樣子呢!”章楶一頓看似責備的口氣,卻是對自己慧眼識才所得這個秦剛甚為得意。
“宋夏罷戰、邊境和平,此事功德無量。然邊臣言邊,更求務實,西賊狼子野心,隻是暫藏。所以僅我環慶一路州縣官員,便對這重開各處榷場一事,議論不一。有人擔心,榷場通商讓西夏能夠更加方便地買到我們大宋物美價廉的商品,會幫助他們迅速提高國力,從而成為我們更強的對手與敵人?不知二位對此觀點怎麽認為?”孫路拱手相問。
這孫路也算是一個異類官員,早年王安石變法時,神宗皇帝認為他說的話不合新政,棄其不重用。而他自己卻憑借在西北的戰功,一路遷升至陝西轉運判官。而元佑更化時,許多舊黨人便認為他是自己人,司馬光在有了放棄河湟的想法時專門請教了他。孫路手指地圖勸說,河湟若棄,關外辟土數百裏都將不複存在,總算製止了司馬光的蠢念。
而紹聖之後,他更以強烈的主戰傾向,替代了原先的環慶路經略王安禮。
所以,這孫路便是一個主張務實、關注民生的非新黨、非舊黨的官員,同樣也是值得秦剛尊重的一位昔日長官。
“孫經略所問之事,過往實例已證實:自寶元年來,由於宋夏開戰,榷場也斷斷續續地停了很多次,每次短則一兩年,長則十數年。敢問孫經略,榷場關閉期間,西夏的國力削弱了嗎?”秦剛選了一個最明顯可以判斷出的話題反問。
“倒也不曾!”孫路謹慎地思索了一下後才迴答。
“原因便在這貿易商品的結構之中。”秦剛繼續進行分析,“西夏人通過榷場購買的多是絲綢、布帛、茶葉、瓷器以及各種食材。此類商品有何特征?隻是提高生活質量而已。換句話,如果買不著它們,西夏人日子照過,隻是沒那麽舒心罷了。更不要說,實際上他們既可以從無法杜絕的邊貿走私中獲取,甚至還可以通過各種邊境搶掠中獲得。所以說,通過關閉榷場打壓西夏國的國力的想法根本就不成立。”
“反倒是沒有了榷場,我們的戰馬失去了穩定的購買來源,這倒是讓我們的騎兵與對方的差距越來越差了。”孫路苦笑一聲。
“所以說,榷場一旦開放,這黨項人必然開始大量地需要我們的綢帛茶葉瓷器等商品,其實我們還可以把眼光更放開一點,凡是大宋境內產量充足、利潤豐厚的商品,都盡可以運到這裏的榷場裏進行發賣。黨項人一旦看到會有這麽多豐富的商品而都想要買的話,手頭沒錢怎麽辦?”秦剛說到這裏稍稍停頓了一下,看了看兩位經略。
“更多地賣馬!”孫路眼睛一亮,“西夏人沒有什麽太多的物產,蜜蠟、毛褐、羚角、柴胡、紅花等等這些東西需求不是太多,也賣不上太好的價錢,所以他們最後還是隻能大量地向我們賣馬,才是最好的賺錢之法。”
“這隻是榷場貿易的好處之一。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因為榷場內的商品提供方麵,我們占據了主動,所以是可以通過刻意的影響與誘導,促使西夏人發生我們所希望的變化!”
“我們所希望的變化?此話怎講?”章楶對這句話有了興趣。
“一個茹毛飲血、殺人如麻的鄰居永遠會是我們的心腹大患,因為他們不明白文明是什麽?禮儀是何物。但是,如果我們教會了他們這些東西之後,並親手通過物美價廉的商品讓他們感到了文明與禮儀帶來諸多好處之後,我們便就有了可以談判的基礎了。西夏的貴族階層,實際上現在已經開始對於我們的中原文化十分地向往,但是,什麽才是真正的文化精髓?什麽又會是文化中的垃圾,他們其實根本不懂得分辨。所以我們就可以通過榷場裏的商人,進行我們所希望散發的各種影響與引導,比如說,可以將京城裏各種奢侈無用的東西,不斷地引入並銷往西夏。像是古玩玉器、蟋蟀鬥蟲、白酒香水、珠寶首飾,並且一定要把它們包裝成最高端、最文化、最風雅的事物,而且還必須要以高價格賣給西夏人。”秦剛說的這些,其實正是隱藏在商貿經濟手段裏的文化入侵戰術,是千年之後的發達大國對於貧弱小國百試不爽的高招。
而他的這一觀點,說得兩位大宋經略使如聞天書,細嚼之下,又覺得十分有道理。
“這西夏國小民弱,基礎甚差,假如能夠按徐之的想法,令這西夏貴族沉湎於此等奢侈物品的追求與享用,我們所贏得的,就不僅僅隻是這些財貨販賣的獲利,而且還是未來的某種發展契機。”章楶深有感觸地說道。
“再有一點,其實在先前的椎場交易中,效果早已顯現,隻是少有人關注。我們雙方雖然都是榷場上看似平等地交換、交易各自的商品。但在這背後,我們大宋提供的,必然是經過多次加工的精致商品,比如絲綢相對於桑葉、瓷器相對於粘土,也就是說,西夏人買的任何一件商品,它們的身上其實附著了極多的宋人勞動的價值,也就是可以養活了更多的宋人。反過來,西夏人提供的,都隻是最原始的初級產品,比如直接的馬牛羊,簡單的皮毛幹貨,它們都隻會養活極少的牧民與獵戶。這就表明,同樣的物產交易,我大宋卻能夠從中實現更多的獲利。”
“此事可有見證?”孫路問道。
“有。前相蘇子由曾出使北遼,多有詩文筆記而敘之。遼人與我互市,既依而賴之卻又多怨之,兩國的貿易額每年約有一百五十萬貫,而貨物交易記錄之下,我大宋的商品處於絕對的優勢,每年與遼朝的商品值之間的差值完全超過了四十萬貫,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麽?”秦剛說到這裏稍稍再停頓了一下。
“我大宋每年給北遼的歲幣即是四十萬貫!”孫路久居邊境,對此事自然是了如指掌。
“正是!也就是說,我大宋通過雙邊貿易,便把每年送給北遼的四十萬貫歲幣又盡數都賺了迴來,而且這其中的差值還在每年不斷地擴大,北遼雖然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是此時的邊貿對於他們已經如‘飲鳩止渴’一般,無法罷手,隻能不斷倒貼錢財,最後導致其自己的北遼錢幣越來越少,最後他們索性也就完全放棄了自己鑄幣,開始全部使用我大宋錢幣。”
“蘇子由使遼之後的確有奏章,言稱‘竊見北界別無錢幣,公私交易並使本朝銅錢’,不過,他對此事判斷並非好事,指出我朝每年鑄錢百萬計,卻仍患錢少,就是因為南錢北流所致,因此要求朝廷進一步加強銅錢外流的管製。”章楶對此事自然早有所聞。
“我大宋鑄錢,北遼使用,此事總是有所不妥吧!”孫路沉吟道。
關於宋錢外流到底是好事與壞事,曆史上也有過爭論,其實背後的原因很簡單。讚成者是站在現代“貨幣戰爭”的理論基礎上去評價,而反對者卻是以當時的曆史發展事實來衡量。也就是說,理論上對宋朝有利,實際操作中傷害的宋朝的利益。原因就在於,大宋一朝,幾乎沒有人懂得根本性的貨幣理論,相當於宋朝廷白白做了一個冤大頭,在賣力地給宋遼夏三國做鑄錢工,卻並未想透“鑄幣權”可以產生哪些收益?又可以從中賺取到什麽樣的利益?
秦剛覺得,在尚未能夠接觸到鑄幣權及其政策的時候,與官員們爭論這個問題為時過早,所以他也就非常簡單地指出:“我大宋鑄錢皆有錢息產生,換而言之,鑄錢越多越有收益。隻是市中存錢一多,則擔心貨賤,但是,這些年來,我大宋鑄錢年年增加,但卻不擔心呢?無非就是對遼的榷場交易吸走了多鑄的錢嘛!”
“如果進入北遼的銅錢返迴來,是不是就會有大問題了呢?”此話題甚是引人,孫路抓住一點追究其根。
“銅錢是如何進入北遼的?當然是我們的商品好,商品多,遼人需要宋貨遠超於宋人需要遼貨。所以,這種情況不改變,銅錢就不可能返迴我朝。對夏也是如此,甚至,我們隻要用心經營,就可以將遼人、夏人的原始商品,以低價收購進來,然後將再加工成高利潤商品,再高價賣給他們。長此以往,財富流轉,便成大勢也!”擁有先進生產力的國家對於發展落後國家的經濟掠奪,便就是這個原理。
“老夫再有一問,這西夏、北遼之國也不乏會有能臣誌士,通過邊貿,他們會不會也能學習到先進技術與你所說的這些高價值商品生產呢?”孫路提出了他的新問題。
“能!但何懼也?!我大宋二十五路之地,超萬萬之民口,縱不說這京畿、江淮之風流人物,就算是關西六路,官吏精英,有我華夏之熠熠文明,豈有被其西狄蠻酋所超越之理?”秦剛所說的這便是無可辯駁的至真之理了。你一個大學生,結果被學習你的小學生給超越了,那還能怎麽說呢?
“徐之果然是少年英才,一席話令老夫茅塞頓開!”孫路由衷地讚歎道,“此略若是能夠獲朝堂批複,詔令這西北諸路統一施行,豈不效果更佳?難道……是朝堂的諸位相公並不認可?”
秦剛搖搖頭道:“此略不可到朝堂上說。”
“這是為何?”孫路正脫口問出後,轉而立即自悟,先不說朝堂上的頑固衛道士們遍地行走,一旦聽聞後會有多少官員跳出來指責此策陰險,就算是如今新黨當權,好大喜功,勉強通過此策,就宋朝這種毫無保密觀念的朝廷,指不定消息早就已經傳到西夏王宮之中,一旦對方來使質問,便成進退兩難之尷尬狀態。
秦剛非常誠懇地說道:“所以此‘疲夏之略’,非朝堂間的堂堂國略,乃地方官員心中的行事標準,吾與章老經略講完後,他便囑咐,此策可以私下交流、可以一城一地而施行,雖無舉朝通力推行之良效,但卻少去了如種黨同伐異之爭論、紛爭。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滴水穿石,邊患可解也!”
“古人雲,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孫路十分感慨地說道,“西北之地有柳花、華夏二人,實乃六路五十萬生民之幸事。孫某不敢盡數代表,謹代環慶路下五州之軍民,謝過指點之恩。並願共施此‘疲夏良策’,以衛我大宋之鐵壁江山!”
秦剛與章楶對視一笑,轉而對孫路謝道:“正如秦剛前麵所言,此策唯我等認可者全力施行,一州便就有一州之效,一路方可有一路之功。孫經略深名大義,所見略同,實是幸事。接下來,秦剛便會以提舉天下學政使之名義,再訪其它各路,如有同道者,皆邀入其行。”
“甚好甚好!”孫路拍掌喜道。
當晚,秦剛便在環州衙門設宴款待兩位老經略,席間更是拿出已經珍藏數月的西鳳醇美酒招待,並言此酒便是對夏貿易中的重要拳頭產品之一,不僅其中利潤之高、吸金能力之強、甚至就以王公貴族飲之而腐敗之功效,皆可占為首位。
此宴又叫了趙駟、胡衍、李綱、黃友等人作陪。
在京城的後幾日,在章楶的舉薦及表功之下,趙駟因勸降匯駝寨、攻占韋州等諸功累算,由原先從八品的東頭供奉官,越過大使臣,擢為供備庫副使,雖是諸司官的最末一級,但也已經到了從七品。差遣升為環慶路兵馬副都監,算得上路一級的領兵大將了。
更為重要的是,按照秦剛入西北之前與趙駟所商量的,實際上在保安軍時,他就先以合作的名義,將綠曲親衛營裏的骨幹安排進入了劉延慶的順寧寨中,同時也在之後新任知保安軍李沂的請求下,在保安軍禁軍中留任了一些將士,之後在多次戰功之下都有提拔。
此次,同樣會有更多綠曲親衛營的骨幹,憑借軍功,進入到了環慶路禁軍裏的各級都虞候、甚至是指揮使之列。
正是因為趙駟的參加,秦剛也向兩位老經略提到:眼下雖然宋夏兩國總體進入了和平,但遠遠未到馬放南山的階段,以西夏人一貫的劣性,必然還會時不時地進行各種形式的小規模軍事騷擾或衝突。
對於這種情況,外交抗議太低效,最好的應對就是以雙倍的烈度與力度打迴去!掌控的標準就交給趙駟他們這些武將好了。
“如此做法,朝廷一旦問起如何迴答?”孫路稍稍有點疑慮。
“以戰止戰耳!”秦剛非常簡單地說了一句。
“哈哈!妙極!”章楶撫掌大笑,“來來來,為徐之這句‘以戰止戰’幹一杯!”
因為席間還有胡衍,兩位經略使都知道他是秦剛的兄弟,他自從到了西北以來,無論是在鄜延路的保安,還是到了環慶路這裏的環州,所建起的工坊,都成為了當地規模最大、同時也是雇工待遇以及經營狀況最好的商人。
章楶則先下手為強地向胡衍敬了酒:“川海是徐之的兄弟,也看得出是能做大事的人,鄜延和環慶這邊的生意隻是起個頭而已,涇原這裏歡迎川海也去開設分號啊!”
一旁的孫路正在與趙駟拉了兩句,突然就發現自己的後院被人挖出了牆洞,趕緊轉過頭來不悅地說道:“川海小兄弟剛在環州布完局,下一步怎麽著也是要到慶州開幾家分號吧?”
胡衍正有點尷尬地不知如何應付,秦剛則趕緊來勸解道:“西北幾路的榷場都要開放,最好的生意自然是我們這幾路就地解決,隻是我家兄弟畢竟也就一個人兩隻手,一是忙不過來,二是哪能一家就獨占了所有生意。其實我家胡兄弟的生意賺錢,全賴背後有著菱川書院的格致學支持。”
章楶點點頭道:“格物致知,以窮天下萬物之理。而蘇子容致仕之後,便就在你那菱川書院,如今的確是把格致學搞得名氣越來越大了。”
“倒也不隻是名氣大的原因。”秦剛笑吟吟地掰著手指頭說道,“馬拉圓犁可用馬快速耕地、深井水車可在高原取水、高架風車可利用風來成為源源不斷的動力。你們莫要問這動力有何之用,有了動力,接下來我菱川書院便會有各種在動力驅動下,可以幫我們更大力量、更長時間、以及更快速度來進行編織、磨礪、錘打、壓製等等各種勞作的機械。要知道,如今的西北,最缺的就是壯勞力,家裏生計,多賴力氣甚小的老弱婦童,而有了這些機械,縱使是他們都可輕鬆操作。”
章楶與孫路都聽得眼睛發亮,就坐在那裏等他的下文。
“所以,兩位老經略,迴去便可召集所有感興趣的商人,甚至那些未處於前線的寨主們,隻要他們對於這樣的生意感興趣,就可以一起來環州,找胡掌櫃。我們都可以提供圖紙以及重要部位的元件出售。購買圖紙的價錢不低,隻是兩個原因,其一,依據這些圖紙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必然暢銷,這點,川海兄弟已開的工坊即有證明。其二,我這次所收的圖紙錢,三成支付給菱川書院,為其發明之價值,另七成中的一半便是用來興建陝西學政。”
一番話,既把兩位老經略說得心動不已,章楶聽了後,卻有點擔心地問:“徐之所說的這些發明機械中,應該不包括器作院裏的軍工生產吧?”
“軍工民用,其間分得哪有那麽清楚。目前而言,除了轟天雷與神火槍、高純精酒等完全軍工化產品之外,其餘的一律放開,像製作環鎖甲的拉絲機,拉的若是銅絲、銀絲,豈不就是最好的珠寶首飾工具。”秦剛解釋道,他當然還是要對幾項關鍵的技術進行一定的保護。
不過,章楶聽到轟天雷與神火槍等都能保護起來,卻也是放下了心,便說道:“且不說別的,這麽好的生意,商人買圖紙,實際便是買到了許可與技術,再高的價格也是值得一試的,更不要說徐之你收的大部分錢,都是要去興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