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還未結束,秦剛棄師求榮的消息卻已經傳出了皇城,背後的推手不言而喻。
“你知道嗎?就是那個秦少遊的徒弟秦剛,之前都說他的風骨有多高亮,之前朝廷貶了他老師兩次,他就辭兩次官。可是這次,朝廷又要把這秦少遊貶去荊南,你猜怎麽樣?他假惺惺地辭了一次,可皇上給他再加了正六品的官,他也就接了!”
“是嗎?哎呀,這樣子看來,不是師恩不夠重,而是先前給的官品不夠高嘛!”
“我就說嘛!哪有那麽高尚的人,高官厚祿麵前就沒有不動心的人!”
人性就是這樣,當社會上有了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現,大家不是真心實意地去稱頌並讚美他,而是懷著最大的惡意去暗地裏猜度:他為什麽要去做好事啊?是不是私底下有什麽其它的好處?他為什麽這樣維護老師啊?是不是別人給的好處還不夠多?
所以,一旦朝會上的事情傳出來後,再加上有人刻意的推動,便極少有人還去關注一開始“秦剛怒駁章首相”的事情,而是把更主要的精力都盯在了“他最終還是放棄了老師、接受封賞”這一點上。
當然,更不會有人去指出,秦剛獲得的這個六品官職,本來就是他在西北擊敗西夏人所立下的功勞所應得的封賞。
千百年後,曾有個每逢國家有大災時就會捐出巨款的富豪,可是一旦有某次事件中不捐、或者沒有捐到公眾認為應該捐到的數字時,立刻便會陷入到輿論風暴中,抨擊他之前的行為都是偽善、分析他這次為何捐得不夠、感慨道德的淪喪、愛心的泯滅雲雲。卻沒有人從根本上想一想,人家合法自己賺來的錢,為何要奉迎大家的看法?
隻是,京城裏的談資,不正是各種“我就說會這樣吧”的集合麽。
此時,坐在南禦街外正陽茶館裏的兩個年輕人,正仔細聽著旁邊眾人的議論,這裏離著宣德門沒有多遠,正是傳播皇宮裏流傳出來的消息最快的地方。
其中一名稍瘦一點的年輕人臉色越聽越青,而坐在他身邊稍胖的一人卻在給他麵前的茶杯續水,偶爾也小聲說兩句,像是在勸著什麽。
兩人漸漸來迴說著,突然就起了爭執。瘦些的年輕人“呯”地將茶杯放於桌上,立即起身便走了出去,稍胖的那人急了,趕緊從身上掏出一些銅錢在桌邊放下,便追了上去。
“處度,處度,你冷靜些。”稍胖的這人正是李禠,他所追的便是秦湛。
原本知道今天的大朝會上應對在西北立下大功的秦剛進行封賞,他們則一早就來到正陽茶館裏想先聽一些風聲,沒想到卻聽到了“秦剛棄師求榮”的傳聞。
“你叫我怎麽冷靜?家父本來已經被貶到了處州那樣的窮僻之地,現在居然卻再要貶去荊南惡地。我沒有企求他秦剛再次做出什麽辭官辭賞的偉大行為,但也不能就隻顧自己升官發財,對家父之事坐視不管麽?”秦湛一陣激動,言語中竟然對秦剛直唿其名了。
“處度,他是你十八叔!”
“他也是家父最信任的弟子!”
“可是現在一切都是外麵的傳言,我們等到大朝會結束,待徐之迴家後再說行嗎?”
“傳言?至德你在京城這麽久,正陽茶館的傳言何時有誤過?”秦湛轉而自怨道,“迴家?迴誰的家?我看我還是趕去處州,隨家父貶去天涯海角算了!”
“好好好,我現在不和你爭,你現在太過激動!”李禠也被秦湛氣得不行,但是想想又補了兩句話,“我隻要你靜下心來想想,你十八叔自從到了京城,是如何對你與你父親的?你心目的中他到底是不是你現在所想的?”
秦湛沒有理他,依然是直直地向前走去。
其實在他的心底,並非與一眾嚼舌之人所講的那樣,希望看到秦剛一定要為他的父親再次辭官。但是,他隻是覺得,這個他曾最崇拜、最信任的十八叔,現在都已經做到了正六品的朝堂大官了,此次又立下了那麽大的功勞,難道就不能在天子麵前為自己的老師求個恩免嗎?而這件事難道就真的很難麽?還是說,人都是會變的?
應該是吧,他在初時氣惱過後,又聽了李禠最後補充的兩句話,迴顧從當年在京城一開始遇到了秦剛後,自己以及自己全家,因為他而帶來的諸多變化。
包括到今天,他所做的生意、所住的的宅子、以及身邊所有的朋友與資源,又有哪一樣不是拜托秦剛所得的呢?
一定是這樣的!
他在內心對自己說:一定是他與他的父親,在今天都已經成為了秦剛最大的累贅!
此時的秦湛,逐漸陷入了對於自家的無比自怨與自責的情緒中。
眼看著前麵慢慢地走近了麥秸巷口,他卻不知該不該再迴去,猶豫再三,轉身進了街邊常去的一家小酒館裏。
大朝會終於結束。
天子在百官的頌迎聲中,起駕帶著兩府宰執、內製翰林學士和外製中書舍人,還有帶著知製誥頭銜的兩製官,一起前往後麵的崇政殿,進行接下來的詳細政事處理。
而秦剛則隨著殿內的百官,按照指導秩序的閣門吏的指引,由高至低卷班而出。
秦剛還是因為跟隨著章楶的序列,在他所處的這級官員中,還犯不著會有人主動過來與他說話。而其餘的一些存心想要上來與他搭訕的較低級的官員,卻又隻能眼巴巴地看著這位剛才殿上的天子新寵臣直接從眼前走過去。
隻是,秦剛的心情卻著實難以平靜,他十分清楚接下來將要麵臨著多麽複雜嚴峻的局麵,也清楚極有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利風評與清議。
不過,在他所有的複雜情感中,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懼意。
從根本的道理出發,他深知,凡事總是要有代價的,哪怕今天的局麵是趙煦刻意安排的結果,他也隻能默默地接受,魚和熊掌,通常是不可得兼的。
而從最終的結果來說,有了趙煦對他默契的保證,至少秦觀的實際處境是有著他可以操作的空間的。
唯一的擔心卻是,既然今天在大朝會上狠狠地懟了章惇的臉麵,以其睚眥必報的個性,必然會想在秦觀貶謫這件事上再作報複。而他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料到今天朝會上就會有如此反差之大的局麵出現。
所以他理應就該在前一天晚上,就要提前把去處州的安排以及與章楶之間的溝通等事都要做掉的。
後悔歸後悔,他想了想,現在還是來得及“亡羊補牢”的吧?
出得宮門,秦剛卻是快上兩步,走到原本就想迴城南驛的章楶麵前施禮道:“老經略與我同來京城兩次了,卻是一直未曾邀請到寒舍一坐。小子家中無它,京中美酒卻不會缺少,今日敢請老經略一定給個麵子?”
事出突然,來之前也未曾有此意向,不過看著秦剛的臉色,再聯想到今天朝堂上的意外,章楶便知他有事情,於是便說:“也好啊,老夫自是聽說過你那一品天醇之名。”
見到了守在宮門外的林劍等親衛,便與章楶的隨從並在一起,而秦剛坐上了章楶的馬車,一同前往麥秸巷。
進了秦宅,也顧不上詢問此時秦湛為何不在家,先讓劉三安排跟來的隨從在外院休息,秦剛又立即囑咐了親衛對宅院四周進行嚴密戒備,然後叫了林劍一起,再將章楶請進了後院書房。
章楶看到秦剛如此謹慎,便知其有大事要講,當下也不多問,靜靜坐於那裏。
“秦剛拜請章老經略出手,以救恩師。”秦剛突然於房中麵對章楶雙膝跪下。
此舉卻是將老人家嚇了一跳,連忙站起來上前要拉起秦剛道:“你這小子,有甚要求便與老夫來講,應你便是,如此大禮卻是作甚?”
秦剛卻是堅持跪著不肯起身,道:“此事事關重大,老經略還是聽我講完再看是否應諾!”
章楶拉了兩次都拉不起他,跺跺腳說:“如此你便快快說來!”
“秦剛想安排恩師一家遠避海外,以免章相的後續迫害!”秦剛這一句話,卻是驚住了章楶。
“那,那,朝廷的貶徙旨令又該如何?”
“昨日天子與我有約定,隻要我今天應下天子的親口封賞,他便不遣走馬承受赴郴州查驗。小子也知如今知郴州的楊晨,乃章老經略之舊屬,如得老經略開口相助,小子便敢安排一長相酷似恩師之人,赴郴州而居。”
章楶聽得眼睛都快瞪出來了,他活了大半輩子,在朝中就沒見過像秦剛這樣膽大妄為的人,難怪今天拉了他來說這件事時,還在外圍安排了警戒人員。
朝廷要貶謫的官員,他居然敢調包安排,這件事不管怎麽去解釋,都是妥妥的一個欺君之罪!
而且,他一個從六品的集賢殿修撰親自策劃,又拉了他這個正三品的樞密直學士同謀,中間還要拖一下正七品的知州下水。
嗯,不對,共同策劃的人裏居然還有一個當今的天子本人!
章楶的胡子都快吹上天了,不過他卻咧嘴笑出了聲,指著秦剛一字一句地說道:“膽大妄為!至誠至真!不過,章老子我卻是非常喜歡!起來吧,這個計劃聽都聽了,不答應又能怎麽樣呢?”
秦剛大喜,急忙問道:“章老經略你真的答應了?”
“哼!老夫年歲是大了,但還沒癡呆。你們這個計劃不就早就把老夫給算進去了麽?”章楶搖搖頭後,又盯著秦剛歎了一口氣道:“徐之,聖上這是要讓你做孤臣啊!你可要想好了啊!”
“走一步算一步好了!”秦剛站起身後不以為然地說道,“那就懇請章老經略給郴州的楊知州修書一封,此事重大,信中毋須說明實情,隻要讓他對處州所去之人‘行方便、少過問、多保護’即可,此信我會讓林劍從處州隨頂替之人帶去。”
章楶點點頭說這樣處理好,然後也沒耽誤,便直接在這書房中開始磨墨寫信。
利用這個時候,秦剛便細細地給林劍作了安排:他必須連夜出發,以最快的速度趕到處州。第一,把自己的計劃告訴秦觀,務必勸動他同意攜母親與朝華前往流求定居;第二,讓雷雨在招募的流民中尋找與秦觀長相相似者,許以重酬,安排他去郴州頂替;第三,陪同頂替之人一起前往郴州,同時另安排一人在其身邊,名為服侍,實則監督,以防出現意外。
在章楶寫好了書信交給林劍之後,秦剛想了想,還是從書房中翻出來那盒已經保存有十幾年的徽墨並交給林劍道:“秦大官人不論是不信、還是不願,你都可把這個交給他,讓他相信我的判斷與決定。”
林劍從頭至尾聽明白了此事,自然深知此事的份量,立即單膝跪下,接過了書信與這盒徽墨後,斬釘截鐵地說道:“某一定排除萬難,完成秦先生囑托之事!”
“去吧!”
林劍走了後,章楶卻不無遺憾地說道:“下了朝會,還沒恭喜徐之的升任新官。隻是可惜我西北諸路又失去了你這文武大才啊!隻是不知你所提的疲夏之略,接下來將會實施得如何啊!”
“老經略憂國憂民,令小子汗顏。”秦剛先是作了一揖後,便正色道,“不過,西北和議既簽,李乾順忙於收權,對夏戰事暫且無憂。所謂商貿疲夏,乃是宋夏經濟實力對比之大勢,隻要堅持放開邊境榷場,這一結果就無須任何擔心!而且,我也沒說我會離開西北啊!”
“此話怎講?”
“朝廷既然給了我‘提舉天下學政使’一職,這天下雖大,但西北戰事將息,正是休養興學的好時機,我明日就會去請旨,先行至西北各路走一走!”秦剛笑道。
“好好!是個好提法!”章楶轉瞬間就高興了起來。
這時,衛兵前來報告,說李禠扶著秦湛迴來了,因為後院戒嚴被攔在了前院,而秦湛似乎喝多了酒,正在那裏發脾氣呢!
章楶於是起身道:“徐之你這裏還需要處理事情,不過你可是叫老夫今天來品酒的,所以你家那一品天醇必須得包上兩瓶讓我帶走,哈哈哈!”
秦剛趕緊安排送章楶出去,正看到後院與前院之間隔門處被衛兵攔著耍酒瘋的秦湛。
“秦剛!這麽快就想把我趕出去了?你放心,小爺不用你趕,我是迴來拿東西的,放我進去,我拿了自己的東西就走!”秦湛滿臉的酒氣,並漲得通紅,並跺著腳。
秦剛在門口一現身,朝著他便是一瞪眼,秦湛頓時有點氣餒,借著酒勁,頭往後一歪,靠在了李禠的身上。
“辛苦禠哥一下,先扶他進裏屋,我去送一下章老經略。”秦剛對李禠關照道。
送完章楶,秦剛迴到了秦湛的房間,李禠應該是給他灌了半壺的茶水,此時半倚在一張椅子上,正雙目無神地盯著屋頂發呆。
“酒喝完了?也鬧完了?”秦剛進來後冷冷地問道。
“我秦家的事,用不著你來管。”雖然沒有了起初的囂張勁,此時的秦湛還是直起身來,硬梆梆地迴了他一句。
“你秦家的事?我就不姓秦了?對了,剛才你在外麵喊我什麽的?”秦剛猛拍了一下桌子,“我還是不是你十八叔了?往日你的尊敬都是裝的?”
秦剛的氣勢還是把秦湛給震住了,他此時隻能低著頭低聲說道:“別說我,那你不也是裝著嗎?我嗲嗲一遇到大問題,你不也就甩手不管了麽?”
“誰說我甩手不管了?茶館裏的人?大街上的人?你寧願相信他們的話、也不來問我一句?”秦剛步步緊逼質問道。
“可,可,可你不,不是接受了,朝廷的……封賞麽?”秦湛一下子被這句話問住了,咳咳巴巴地說出後麵的話。
“那麽誰說我接受了朝廷的封賞,就表示我會不管老師的事情了?又有哪一個道理說,我要幫助你父親就隻能有辭官辭賞這一個辦法?”秦剛實在是又好氣又好笑!
秦湛一下子似乎被點醒了,他半張著口,在那裏說不出話來。
“我剛才與章老經略正在後院討論如何解決此事的後續麻煩,你卻在外麵大喊大叫,成何體統!”秦剛的語氣漸漸嚴厲起來。
“湛哥今天多喝了點酒,有失態,剛哥你莫計較好吧。”李禠趕緊出來打圓場,又緊接著剛才的話追問,“剛哥說與章老經略討論此事,那章老經略可曾答應幫忙?”
秦湛一聽此話,他也是聽說到章楶如今的名氣與地位,頓時也酒醒了一半,卻是不敢接口,隻是睜大的眼睛,聽著秦剛的下文。
秦剛看看他們,歎了口氣道:“禠哥也是自己人,我就和你們說實話了。”
接著,他便將皇帝對自己的期望、對秦觀貶謫一事給出的交換條件,以及自己今晚之前已經與章楶商量好的對策以及安排都細細地講了一遍。
秦湛與李禠都禁不住聽呆了。
這可是一件雖然談不上“欺君大罪”但也相差無幾的膽大之策,莫說現在已經是有了六品官身的秦剛,就算是布衣之身無甚牽掛的秦湛自己,要想用這個計劃去幫助一個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人,也不是那麽容易下得了決心的事情。
再想到自己在此之前對秦剛的胡亂猜測,還有自己迴來後對其做出的種種無禮舉動,秦湛一時間感覺有些無地自容,立即“撲通”一聲便跪在了秦剛的麵前,羞愧地哭道:
“十八叔,秦湛該死,怎麽能輕信他人傳言,進而懷疑到十八叔的為人品行。求十八叔責罰。”
秦剛卻伸出一雙有力的雙臂,一把將秦湛拉起來,不滿地訓斥道:“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膝下有黃金,這兩條你倒是一條不落啊!起來!止聲!”
看到秦湛依言而立之後,便放柔了聲音道:“禠哥已經為你求過情了,老師此次再遭重貶,你作為他的兒子有此反應,也是常理。隻是,我一直視你為親兄弟,你又一直叫我十八叔,我想我們之間,愈是艱難之時,愈要相互信任,共同麵對困難。過去的事就不說了,從此開始,今後你可能做到!”
“能!一定能!”秦湛一見秦剛如此簡單地就原諒了自己,忍不住開始破涕為笑。
“哎!又哭又笑,當心老了上吊!”秦剛搖搖頭忍不住說了一句高郵俚語。
看到秦湛的心結打開,又得到了秦剛的諒解,李禠也忍不住地高興。
秦剛又看看秦湛,問:“可曾喝了多少的酒?還能說事情嗎?”
“其實沒喝多少!”秦湛很不好意思,之前隻是心思沉重,借了點酒勁想發泄而已。
“好,正好你們哥倆都在,我接下來的時間又很緊,今晚就與你們說一件事情。”秦剛正色道,“眼下京城裏的天醇酒都是來自於高郵神居水寨,但是從去年開始,去了流求島的神居寨民都非常滿意那裏的情況,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都願意遷居流求。高郵神居水寨這塊地方,我是計劃要放棄了。”
“啊,那天醇酒的生產怎麽辦?”李禠關注了重要的問題。
“其實天醇酒與產地關係不大,主要在於特殊的生產工藝。”秦剛看了看李禠道,“別的人我不放心,但禠哥你卻是自己人。所以,我想在放棄神居水寨之後,就把這天醇酒的工藝以及酒坊、香水坊都轉交給你,你得在這京城附近的地方,尋一處適合進行加工生產的地方。必要時,可以和趙公子商量商量,可以讓他在生產上入一點股份。”
李禠卻是又驚又喜,驚的是他知道這天醇酒的利益能有多大,這工藝與生產的背後價值會有多麽重要;而喜的卻是秦剛對他的信任。他考慮了一番之後說:“我老家在大名府,這些年來,家裏也在那裏的鄉下置了些田地,原先的莊園倒是擴了不少。如果是把酒坊安排在那裏的話,都會是我們自家的莊民負責,安全和保密自然不太會出問題。目前唯一缺的就是新建這些酒坊所需要的資金。不過,剛哥你也說了,這事確實可以和趙子裪談談,我是願意讓給他一些股份,而且在大名府當地申請酒引等等這些官府層麵上的事,可以都由他來出麵擺平。”
“如此甚好,我便寫信去高郵,那邊會有人來聯係你們。”
“你知道嗎?就是那個秦少遊的徒弟秦剛,之前都說他的風骨有多高亮,之前朝廷貶了他老師兩次,他就辭兩次官。可是這次,朝廷又要把這秦少遊貶去荊南,你猜怎麽樣?他假惺惺地辭了一次,可皇上給他再加了正六品的官,他也就接了!”
“是嗎?哎呀,這樣子看來,不是師恩不夠重,而是先前給的官品不夠高嘛!”
“我就說嘛!哪有那麽高尚的人,高官厚祿麵前就沒有不動心的人!”
人性就是這樣,當社會上有了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現,大家不是真心實意地去稱頌並讚美他,而是懷著最大的惡意去暗地裏猜度:他為什麽要去做好事啊?是不是私底下有什麽其它的好處?他為什麽這樣維護老師啊?是不是別人給的好處還不夠多?
所以,一旦朝會上的事情傳出來後,再加上有人刻意的推動,便極少有人還去關注一開始“秦剛怒駁章首相”的事情,而是把更主要的精力都盯在了“他最終還是放棄了老師、接受封賞”這一點上。
當然,更不會有人去指出,秦剛獲得的這個六品官職,本來就是他在西北擊敗西夏人所立下的功勞所應得的封賞。
千百年後,曾有個每逢國家有大災時就會捐出巨款的富豪,可是一旦有某次事件中不捐、或者沒有捐到公眾認為應該捐到的數字時,立刻便會陷入到輿論風暴中,抨擊他之前的行為都是偽善、分析他這次為何捐得不夠、感慨道德的淪喪、愛心的泯滅雲雲。卻沒有人從根本上想一想,人家合法自己賺來的錢,為何要奉迎大家的看法?
隻是,京城裏的談資,不正是各種“我就說會這樣吧”的集合麽。
此時,坐在南禦街外正陽茶館裏的兩個年輕人,正仔細聽著旁邊眾人的議論,這裏離著宣德門沒有多遠,正是傳播皇宮裏流傳出來的消息最快的地方。
其中一名稍瘦一點的年輕人臉色越聽越青,而坐在他身邊稍胖的一人卻在給他麵前的茶杯續水,偶爾也小聲說兩句,像是在勸著什麽。
兩人漸漸來迴說著,突然就起了爭執。瘦些的年輕人“呯”地將茶杯放於桌上,立即起身便走了出去,稍胖的那人急了,趕緊從身上掏出一些銅錢在桌邊放下,便追了上去。
“處度,處度,你冷靜些。”稍胖的這人正是李禠,他所追的便是秦湛。
原本知道今天的大朝會上應對在西北立下大功的秦剛進行封賞,他們則一早就來到正陽茶館裏想先聽一些風聲,沒想到卻聽到了“秦剛棄師求榮”的傳聞。
“你叫我怎麽冷靜?家父本來已經被貶到了處州那樣的窮僻之地,現在居然卻再要貶去荊南惡地。我沒有企求他秦剛再次做出什麽辭官辭賞的偉大行為,但也不能就隻顧自己升官發財,對家父之事坐視不管麽?”秦湛一陣激動,言語中竟然對秦剛直唿其名了。
“處度,他是你十八叔!”
“他也是家父最信任的弟子!”
“可是現在一切都是外麵的傳言,我們等到大朝會結束,待徐之迴家後再說行嗎?”
“傳言?至德你在京城這麽久,正陽茶館的傳言何時有誤過?”秦湛轉而自怨道,“迴家?迴誰的家?我看我還是趕去處州,隨家父貶去天涯海角算了!”
“好好好,我現在不和你爭,你現在太過激動!”李禠也被秦湛氣得不行,但是想想又補了兩句話,“我隻要你靜下心來想想,你十八叔自從到了京城,是如何對你與你父親的?你心目的中他到底是不是你現在所想的?”
秦湛沒有理他,依然是直直地向前走去。
其實在他的心底,並非與一眾嚼舌之人所講的那樣,希望看到秦剛一定要為他的父親再次辭官。但是,他隻是覺得,這個他曾最崇拜、最信任的十八叔,現在都已經做到了正六品的朝堂大官了,此次又立下了那麽大的功勞,難道就不能在天子麵前為自己的老師求個恩免嗎?而這件事難道就真的很難麽?還是說,人都是會變的?
應該是吧,他在初時氣惱過後,又聽了李禠最後補充的兩句話,迴顧從當年在京城一開始遇到了秦剛後,自己以及自己全家,因為他而帶來的諸多變化。
包括到今天,他所做的生意、所住的的宅子、以及身邊所有的朋友與資源,又有哪一樣不是拜托秦剛所得的呢?
一定是這樣的!
他在內心對自己說:一定是他與他的父親,在今天都已經成為了秦剛最大的累贅!
此時的秦湛,逐漸陷入了對於自家的無比自怨與自責的情緒中。
眼看著前麵慢慢地走近了麥秸巷口,他卻不知該不該再迴去,猶豫再三,轉身進了街邊常去的一家小酒館裏。
大朝會終於結束。
天子在百官的頌迎聲中,起駕帶著兩府宰執、內製翰林學士和外製中書舍人,還有帶著知製誥頭銜的兩製官,一起前往後麵的崇政殿,進行接下來的詳細政事處理。
而秦剛則隨著殿內的百官,按照指導秩序的閣門吏的指引,由高至低卷班而出。
秦剛還是因為跟隨著章楶的序列,在他所處的這級官員中,還犯不著會有人主動過來與他說話。而其餘的一些存心想要上來與他搭訕的較低級的官員,卻又隻能眼巴巴地看著這位剛才殿上的天子新寵臣直接從眼前走過去。
隻是,秦剛的心情卻著實難以平靜,他十分清楚接下來將要麵臨著多麽複雜嚴峻的局麵,也清楚極有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利風評與清議。
不過,在他所有的複雜情感中,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懼意。
從根本的道理出發,他深知,凡事總是要有代價的,哪怕今天的局麵是趙煦刻意安排的結果,他也隻能默默地接受,魚和熊掌,通常是不可得兼的。
而從最終的結果來說,有了趙煦對他默契的保證,至少秦觀的實際處境是有著他可以操作的空間的。
唯一的擔心卻是,既然今天在大朝會上狠狠地懟了章惇的臉麵,以其睚眥必報的個性,必然會想在秦觀貶謫這件事上再作報複。而他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料到今天朝會上就會有如此反差之大的局麵出現。
所以他理應就該在前一天晚上,就要提前把去處州的安排以及與章楶之間的溝通等事都要做掉的。
後悔歸後悔,他想了想,現在還是來得及“亡羊補牢”的吧?
出得宮門,秦剛卻是快上兩步,走到原本就想迴城南驛的章楶麵前施禮道:“老經略與我同來京城兩次了,卻是一直未曾邀請到寒舍一坐。小子家中無它,京中美酒卻不會缺少,今日敢請老經略一定給個麵子?”
事出突然,來之前也未曾有此意向,不過看著秦剛的臉色,再聯想到今天朝堂上的意外,章楶便知他有事情,於是便說:“也好啊,老夫自是聽說過你那一品天醇之名。”
見到了守在宮門外的林劍等親衛,便與章楶的隨從並在一起,而秦剛坐上了章楶的馬車,一同前往麥秸巷。
進了秦宅,也顧不上詢問此時秦湛為何不在家,先讓劉三安排跟來的隨從在外院休息,秦剛又立即囑咐了親衛對宅院四周進行嚴密戒備,然後叫了林劍一起,再將章楶請進了後院書房。
章楶看到秦剛如此謹慎,便知其有大事要講,當下也不多問,靜靜坐於那裏。
“秦剛拜請章老經略出手,以救恩師。”秦剛突然於房中麵對章楶雙膝跪下。
此舉卻是將老人家嚇了一跳,連忙站起來上前要拉起秦剛道:“你這小子,有甚要求便與老夫來講,應你便是,如此大禮卻是作甚?”
秦剛卻是堅持跪著不肯起身,道:“此事事關重大,老經略還是聽我講完再看是否應諾!”
章楶拉了兩次都拉不起他,跺跺腳說:“如此你便快快說來!”
“秦剛想安排恩師一家遠避海外,以免章相的後續迫害!”秦剛這一句話,卻是驚住了章楶。
“那,那,朝廷的貶徙旨令又該如何?”
“昨日天子與我有約定,隻要我今天應下天子的親口封賞,他便不遣走馬承受赴郴州查驗。小子也知如今知郴州的楊晨,乃章老經略之舊屬,如得老經略開口相助,小子便敢安排一長相酷似恩師之人,赴郴州而居。”
章楶聽得眼睛都快瞪出來了,他活了大半輩子,在朝中就沒見過像秦剛這樣膽大妄為的人,難怪今天拉了他來說這件事時,還在外圍安排了警戒人員。
朝廷要貶謫的官員,他居然敢調包安排,這件事不管怎麽去解釋,都是妥妥的一個欺君之罪!
而且,他一個從六品的集賢殿修撰親自策劃,又拉了他這個正三品的樞密直學士同謀,中間還要拖一下正七品的知州下水。
嗯,不對,共同策劃的人裏居然還有一個當今的天子本人!
章楶的胡子都快吹上天了,不過他卻咧嘴笑出了聲,指著秦剛一字一句地說道:“膽大妄為!至誠至真!不過,章老子我卻是非常喜歡!起來吧,這個計劃聽都聽了,不答應又能怎麽樣呢?”
秦剛大喜,急忙問道:“章老經略你真的答應了?”
“哼!老夫年歲是大了,但還沒癡呆。你們這個計劃不就早就把老夫給算進去了麽?”章楶搖搖頭後,又盯著秦剛歎了一口氣道:“徐之,聖上這是要讓你做孤臣啊!你可要想好了啊!”
“走一步算一步好了!”秦剛站起身後不以為然地說道,“那就懇請章老經略給郴州的楊知州修書一封,此事重大,信中毋須說明實情,隻要讓他對處州所去之人‘行方便、少過問、多保護’即可,此信我會讓林劍從處州隨頂替之人帶去。”
章楶點點頭說這樣處理好,然後也沒耽誤,便直接在這書房中開始磨墨寫信。
利用這個時候,秦剛便細細地給林劍作了安排:他必須連夜出發,以最快的速度趕到處州。第一,把自己的計劃告訴秦觀,務必勸動他同意攜母親與朝華前往流求定居;第二,讓雷雨在招募的流民中尋找與秦觀長相相似者,許以重酬,安排他去郴州頂替;第三,陪同頂替之人一起前往郴州,同時另安排一人在其身邊,名為服侍,實則監督,以防出現意外。
在章楶寫好了書信交給林劍之後,秦剛想了想,還是從書房中翻出來那盒已經保存有十幾年的徽墨並交給林劍道:“秦大官人不論是不信、還是不願,你都可把這個交給他,讓他相信我的判斷與決定。”
林劍從頭至尾聽明白了此事,自然深知此事的份量,立即單膝跪下,接過了書信與這盒徽墨後,斬釘截鐵地說道:“某一定排除萬難,完成秦先生囑托之事!”
“去吧!”
林劍走了後,章楶卻不無遺憾地說道:“下了朝會,還沒恭喜徐之的升任新官。隻是可惜我西北諸路又失去了你這文武大才啊!隻是不知你所提的疲夏之略,接下來將會實施得如何啊!”
“老經略憂國憂民,令小子汗顏。”秦剛先是作了一揖後,便正色道,“不過,西北和議既簽,李乾順忙於收權,對夏戰事暫且無憂。所謂商貿疲夏,乃是宋夏經濟實力對比之大勢,隻要堅持放開邊境榷場,這一結果就無須任何擔心!而且,我也沒說我會離開西北啊!”
“此話怎講?”
“朝廷既然給了我‘提舉天下學政使’一職,這天下雖大,但西北戰事將息,正是休養興學的好時機,我明日就會去請旨,先行至西北各路走一走!”秦剛笑道。
“好好!是個好提法!”章楶轉瞬間就高興了起來。
這時,衛兵前來報告,說李禠扶著秦湛迴來了,因為後院戒嚴被攔在了前院,而秦湛似乎喝多了酒,正在那裏發脾氣呢!
章楶於是起身道:“徐之你這裏還需要處理事情,不過你可是叫老夫今天來品酒的,所以你家那一品天醇必須得包上兩瓶讓我帶走,哈哈哈!”
秦剛趕緊安排送章楶出去,正看到後院與前院之間隔門處被衛兵攔著耍酒瘋的秦湛。
“秦剛!這麽快就想把我趕出去了?你放心,小爺不用你趕,我是迴來拿東西的,放我進去,我拿了自己的東西就走!”秦湛滿臉的酒氣,並漲得通紅,並跺著腳。
秦剛在門口一現身,朝著他便是一瞪眼,秦湛頓時有點氣餒,借著酒勁,頭往後一歪,靠在了李禠的身上。
“辛苦禠哥一下,先扶他進裏屋,我去送一下章老經略。”秦剛對李禠關照道。
送完章楶,秦剛迴到了秦湛的房間,李禠應該是給他灌了半壺的茶水,此時半倚在一張椅子上,正雙目無神地盯著屋頂發呆。
“酒喝完了?也鬧完了?”秦剛進來後冷冷地問道。
“我秦家的事,用不著你來管。”雖然沒有了起初的囂張勁,此時的秦湛還是直起身來,硬梆梆地迴了他一句。
“你秦家的事?我就不姓秦了?對了,剛才你在外麵喊我什麽的?”秦剛猛拍了一下桌子,“我還是不是你十八叔了?往日你的尊敬都是裝的?”
秦剛的氣勢還是把秦湛給震住了,他此時隻能低著頭低聲說道:“別說我,那你不也是裝著嗎?我嗲嗲一遇到大問題,你不也就甩手不管了麽?”
“誰說我甩手不管了?茶館裏的人?大街上的人?你寧願相信他們的話、也不來問我一句?”秦剛步步緊逼質問道。
“可,可,可你不,不是接受了,朝廷的……封賞麽?”秦湛一下子被這句話問住了,咳咳巴巴地說出後麵的話。
“那麽誰說我接受了朝廷的封賞,就表示我會不管老師的事情了?又有哪一個道理說,我要幫助你父親就隻能有辭官辭賞這一個辦法?”秦剛實在是又好氣又好笑!
秦湛一下子似乎被點醒了,他半張著口,在那裏說不出話來。
“我剛才與章老經略正在後院討論如何解決此事的後續麻煩,你卻在外麵大喊大叫,成何體統!”秦剛的語氣漸漸嚴厲起來。
“湛哥今天多喝了點酒,有失態,剛哥你莫計較好吧。”李禠趕緊出來打圓場,又緊接著剛才的話追問,“剛哥說與章老經略討論此事,那章老經略可曾答應幫忙?”
秦湛一聽此話,他也是聽說到章楶如今的名氣與地位,頓時也酒醒了一半,卻是不敢接口,隻是睜大的眼睛,聽著秦剛的下文。
秦剛看看他們,歎了口氣道:“禠哥也是自己人,我就和你們說實話了。”
接著,他便將皇帝對自己的期望、對秦觀貶謫一事給出的交換條件,以及自己今晚之前已經與章楶商量好的對策以及安排都細細地講了一遍。
秦湛與李禠都禁不住聽呆了。
這可是一件雖然談不上“欺君大罪”但也相差無幾的膽大之策,莫說現在已經是有了六品官身的秦剛,就算是布衣之身無甚牽掛的秦湛自己,要想用這個計劃去幫助一個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人,也不是那麽容易下得了決心的事情。
再想到自己在此之前對秦剛的胡亂猜測,還有自己迴來後對其做出的種種無禮舉動,秦湛一時間感覺有些無地自容,立即“撲通”一聲便跪在了秦剛的麵前,羞愧地哭道:
“十八叔,秦湛該死,怎麽能輕信他人傳言,進而懷疑到十八叔的為人品行。求十八叔責罰。”
秦剛卻伸出一雙有力的雙臂,一把將秦湛拉起來,不滿地訓斥道:“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膝下有黃金,這兩條你倒是一條不落啊!起來!止聲!”
看到秦湛依言而立之後,便放柔了聲音道:“禠哥已經為你求過情了,老師此次再遭重貶,你作為他的兒子有此反應,也是常理。隻是,我一直視你為親兄弟,你又一直叫我十八叔,我想我們之間,愈是艱難之時,愈要相互信任,共同麵對困難。過去的事就不說了,從此開始,今後你可能做到!”
“能!一定能!”秦湛一見秦剛如此簡單地就原諒了自己,忍不住開始破涕為笑。
“哎!又哭又笑,當心老了上吊!”秦剛搖搖頭忍不住說了一句高郵俚語。
看到秦湛的心結打開,又得到了秦剛的諒解,李禠也忍不住地高興。
秦剛又看看秦湛,問:“可曾喝了多少的酒?還能說事情嗎?”
“其實沒喝多少!”秦湛很不好意思,之前隻是心思沉重,借了點酒勁想發泄而已。
“好,正好你們哥倆都在,我接下來的時間又很緊,今晚就與你們說一件事情。”秦剛正色道,“眼下京城裏的天醇酒都是來自於高郵神居水寨,但是從去年開始,去了流求島的神居寨民都非常滿意那裏的情況,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都願意遷居流求。高郵神居水寨這塊地方,我是計劃要放棄了。”
“啊,那天醇酒的生產怎麽辦?”李禠關注了重要的問題。
“其實天醇酒與產地關係不大,主要在於特殊的生產工藝。”秦剛看了看李禠道,“別的人我不放心,但禠哥你卻是自己人。所以,我想在放棄神居水寨之後,就把這天醇酒的工藝以及酒坊、香水坊都轉交給你,你得在這京城附近的地方,尋一處適合進行加工生產的地方。必要時,可以和趙公子商量商量,可以讓他在生產上入一點股份。”
李禠卻是又驚又喜,驚的是他知道這天醇酒的利益能有多大,這工藝與生產的背後價值會有多麽重要;而喜的卻是秦剛對他的信任。他考慮了一番之後說:“我老家在大名府,這些年來,家裏也在那裏的鄉下置了些田地,原先的莊園倒是擴了不少。如果是把酒坊安排在那裏的話,都會是我們自家的莊民負責,安全和保密自然不太會出問題。目前唯一缺的就是新建這些酒坊所需要的資金。不過,剛哥你也說了,這事確實可以和趙子裪談談,我是願意讓給他一些股份,而且在大名府當地申請酒引等等這些官府層麵上的事,可以都由他來出麵擺平。”
“如此甚好,我便寫信去高郵,那邊會有人來聯係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