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從傳承與戰績來說,折家算得上是大宋第一將門,而且無論從哪個方麵都遠超過種家。
因為種家至此不過三代為將。
而折家,從大宋立國時選擇歸順的折德扆開始,就一直被朝廷特許在府州及麟州地區任知州並領地方兵權,還允許他們可以在兄弟父子間相傳其權,至今已傳承了八任,而算上目前正在章楶手下效命的折可適,已經是第五代成長中的折家將領。
此時正任知府州的折克行便是折可適的伯父。
原本在獲知鄜延大勝的消息之後,折可適就開始積攢糧草、等待機會,計劃著從河東地區出擊淺攻一兩次,以圖借機可以適當擴大一下自己在邊境的地盤。
但是,很快就聽說朝廷開始與西夏議和了,所以正為自己出手太慢而在懊悔:因為按以往的朝廷習慣,一旦開始議和,就會堅決約束已方邊將,嚴禁各種軍事行為,否則便以“擅啟邊釁”而追責。
卻想不到突然接到了侄子折可適發來的快信,閱罷不由地大喜,立即邊完成最後的準備、邊向上司匯報了這一情況。
河東路的經略安撫使孫覽原本也想收迴元佑年間送還給西夏的葭蘆寨,並想利用那裏的險阻地勢築成一座軍城以保障其黃河以東的地區。
於是,經其批準,折克行便先行出兵渡過了北麵的禿尾河,西夏地方在倉猝間隻能立即調兵北上以應對,而孫覽則乘機從麟州出兵渡過黃河,在葭蘆寨大敗那裏的西夏守兵,並開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對該寨進行改造築城。
僅僅十五日左右,葭蘆城便建成,此時再來看這河東局勢,立刻就已經不一樣了。
原來的西夏通過銀州向南出橫山,分別威脅著鄜延路的延安府以及河東路的太原府。
神宗期間,時任鄜延路經略使的沈括就開始提議向北築寨以防禦,隨後曆經多年,終於在北麵建成了米脂、葭蘆等軍寨,從而將當時的延州與麟州、府州的戰線連成了一片,形成了對西夏東南部的右翼戰略防禦體係。
隻可惜,一幫愚昧的舊黨文臣在元佑年間,便直接將這兩座軍寨白白地奉還給了西夏,之前呂惠卿通過淺攻奪迴了米脂,今天,孫覽與折克行終於又成功地拿迴了葭蘆。
西夏丟了葭蘆寨後,立即氣急敗壞地遣使往涇原路經略安撫司問罪,責問說:現在兩國不是開始議和了嗎?為何這河東路卻又開始出兵攻打我們了呢?
章老經略兩手一攤:“我們的確是開始進行和談了,可是現在這和談不是還沒有談出個結果嗎?既然沒有談出結果,我也就沒法向朝廷匯報,沒去匯報就意味著雙方還沒有正式達成和平的協議,那麽也就是說明,我們還是處於相互的交戰狀態。所以,河東這邊,出現的就是一種局部區域的軍事摩擦,這也是極其正常的現象嘛!當然了,不僅僅隻是河東路,其他任何地方要是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也都是非常非常正常的現象!”
話音剛落,直接當著西夏使者的麵,便就有軍情匯報人員——當然是特意安排的啦——前來匯報:涇原路兵馬鈐轄王文振襲破沒煙峽寨,大勝!斬敵首三千餘級!
聽了戰報,章老經略便十分“生氣”地訓斥手下:“怎麽著講話呢?沒看見人家使者還在我這裏嗎?以後這樣的消息,要說是:在沒煙峽寨發生局部摩擦!我方略微占到了上風。而且那些個斬首數字非得要喊這麽大聲麽?直接戰報上寫給我不就行了嗎!下去吧!”
轉而再抱有歉意地“安慰”西夏使者:“沒關係沒關係,隻要我們兩邊都能夠加快和談的節奏,盡早地簽訂了和平協議,這種摩擦就一定不會再發生了!哎喲!說句實話,我也年紀大了,打不動嘍!”
就在西夏使者瞪大了眼睛的注視下,章經略使居然還當著他的麵,連續簽下了多份向北部新修築的軍寨增兵增糧草的軍令,一邊簽一邊還向其抱怨:“所以你要瞧瞧,這隻要一打仗,就要不斷地花錢,我光這麽一會兒,就要簽出去這麽多的軍糧。要是等幾天後,這幫小兔崽子們萬一打贏了,我還要給他們算賬發獎賞的獎金!唉喲,真的是不想打啊!”
西夏使者被氣得七竅生煙地迴去了。
戰後的鄜延路已經全部換上了第二代的上弦機。
因為實戰中的上弦機表現出了巨大的優勢,為防止來自西夏方麵可能的竊取與偷學,在秦剛督促下,器作院很快就拿出了第二代的上弦機:
第二代的機器不僅進一步提高了上弦的速度與效率,還在機器內分離出來了一個關鍵的可拆卸部件,這個部件在器作院裏就分開來生產,也不與機器主體一起運輸。隻會由路帥司隨軍令傳送至各地,指定由守城的主要將官進行單獨保管。
而如果沒有它,上弦機則無法正常運作。而且在危急時候,這個關鍵部件裏還有一個自毀開關,一旦扳動,機器就會自我損毀,上弦機就會成為一堆無法運作的鐵木架子。
秦剛來渭州的時候,把在鄜延路實現了整體換裝的二代上弦機圖紙也帶了過來。
大宋器作院的工匠雖然缺乏創新精神,但卻擁有極高的學習能力,二代上弦機便很快就在涇原路實現了量產,而開始陸續推廣部署到了邊境各個城池,從而令各座城寨的防禦能力再次提升了一兩個檔次。
在當前的軍事形勢之下,西夏軍已經發現,如果隻是他們在與宋軍進行城戰對抗中,根本就占據不到任何的優勢。而宋軍平時就在孜孜不倦地修築各種城堡、軍寨,然後就一座城一座城地把這條防禦陣線緩慢而堅定地向著西夏境內推進。
西夏軍隊原本就不擅長攻堅,而宋軍在眼下也根本不會與西夏軍進行野戰,都是依托著一座座城寨進行最穩固地防守反擊。
上弦機應用後,章楶唯一煩擾的事情,就是箭支的消耗量顯著地增加了,但是,這對於他卻是一種甜蜜的煩惱:與此相對應的,是人員傷亡的下降與各地軍功的增加。
這天,與西夏派過來的使臣之間又進行了一天繁瑣及徒勞的口頭拉扯,卻還是未能增加雙方都可達成共識的新條款內容。
而這也充分說明了西夏內部的主戰派勢力還沒有完全屈服,他們在私底下還在醞釀著要進行一場足以壓製宋軍的進攻戰,因為大家都十分清楚:軍事上無法占據優勢的談判,就隻能是自己不斷的讓步。
反正在這一次,急於和談的也不是章楶,他在進一步完善了“深壘”戰術的加強之外,又在謀劃著“淺攻”效果的提升。
“徐之啊,你對老夫還是有所保留啊!”章楶意味深長地看著秦剛。
“章經略指的是哪件?”秦剛既不主動接話也不否定。
“哼!那就說明你小子心裏是清楚的!”章楶毫不客氣地指出,“環鎖甲、震天雷、神火油。這三樣東西,我看你為何一直都藏在口袋裏,這麽長時間一直都不主動拿出來?”
“哎!章經略啊!我可倒個苦水了。光說我拿出來的上弦機,可是三令五申要保密保管的,可是就在這個月,邊境就已經截住了兩台被底下人偷賣出去的機器了。這沒有截住的,還不知道有沒有呢!”
“什麽?是誰的部隊偷出去的?隻要是我涇原路的,老夫立刻就去斬了他!要是其他路的,也給我抓起來,他的主官不斬他,老夫把彈章送到朝廷去!”章楶一聽這個事情,立即怒道。
西軍的編製甚為繁雜,既有相對規範嚴格的禁軍部隊,也有各種廂軍隊伍,甚至還有臨時組織起來的地方強人武裝,以及各種依附蕃部的部落武裝。真正到了打仗的時候,倒也能夠統一號令,但要是放在了平時,這裏的亂象也就太多了。
類似於這種少數基層士兵被西夏的細作收買,高價偷賣各種新式武器裝備的事情,也並非是第一次發生。
“老經略息怒!這兩台機器都有編號,到底是從哪裏、從誰人手上被偷賣出去的,很快就能查出來。而且慶幸的是,我們之前留有備手,目前掌握在各地指揮軍官那裏的核心部件暫時還沒有缺少過。”秦剛轉而稍稍給了個安慰消息,“所以就算是偶爾還有其它機器被偷流了出去,西夏人拿到手暫時也用不起來。但是,眼下的這種局麵,您給我算算,這西夏人最多多長時間以後,就能拿到完整的上弦機呢?”
章楶想了想,卻無奈地長歎了一口氣。保密精神的天然匱乏,以及難以統一約束的軍紀問題,就算是他,也最多隻能做到在涇原路這幾年的保證。甚至到了最後,你會發現,真實泄密的源頭,卻極有可能並非會在邊境這幾路地區,而會是在京城的那一頭。
比如現在的樞密院已經來過兩次公文,催促他們要將這上弦機等圖紙資料迴報過去,一直都被章楶找各種理由在搪塞著。
“當然,我也明白,好的軍事裝備總是要拿出來用的,隻要在部隊裏裝備,總免不了會被對手偷學了去。我拿出上弦機的一個考慮就是,它最主要的功效是在守城中發揮作用,西夏人即使是學去了,對我們的威脅並不大。但是您要說到的環瑣甲、震天雷與神火油這三樣東西,這可都是可以直接裝備在騎兵的身上,您判斷一下呢?”
“徐之你說的是很有道理!可就因為怕給對方學去,我們有了這好東西,就不推廣了嗎?”章楶還是很著急。
“當然不是啦!”秦剛道,“上弦機開始推出時太急,終於能在第二代時加上了一些防範措施也保護,這才能大範圍地推廣,因為好歹還有一個可拆卸的關鍵部件可以防一防。其它三樣,我不是不肯拿出來,而是要和老經略商量出一個可以防範泄密的好法子才行。”
“那行啊,什麽法子你說,但凡是能有效果,老夫都答應你便是!”
“第一個,我這環鎖甲可以大批生產的關鍵,是我有可以更快、更便宜地產出鐵絲的機器。其實對於各地的器作院來說,如果我可以按市場價的兩成賣給他們成品鐵絲,是不是就可以了?隻是這種機器我不提供,行不?”秦剛提出第一個條件。
這環鎖甲的主要成本就在鐵絲,鐵絲價格降下來,軍隊的開支就下來了,同樣的經費裝備環鎖甲的士兵就能有五倍,同樣的時間,快速生產的甲具就有幾倍,章楶略一思索,便爽快地答應了這一點。
“第二個,新式震天雷的關鍵在火藥與鐵殼的配方,所以還是一樣,各路器作院把火藥的原料以及生鐵提供給我,由我的作坊負責進行加工出定裝的火藥包及外殼,而我隻會收取最最低的加工費——這個費用我測算過了,隻有之前器作院自己生產的成本的二分之一,這點行不行?”
“與前麵一事差不多,答應了那個,這個也可以答應你!”
“第三個,神火油是從猛火油裏提煉出來的,這點大家都知道。所以,這提煉的方法還得保密。所以還是老規矩,猛火油賣給我,我隻收加工費,裝備的軍隊拿到了神火油,我還可以附帶贈送神火槍!”
“罷罷罷!你說的都有道理,我便都依了你!”章楶跺了跺腳,全部應下,轉而奇道,“我知道,現在是你那個把兄弟在幫你打理著這些作坊?你口口聲聲地擔心官府的器作院會把你的機器秘密泄出去,難道就不擔心自己的作坊裏也有可能會出什麽泄密的意外麽?”
“哈哈,勞煩章老經略幫我擔心。我那胡兄弟的作坊裏,管理的人都是視西賊為不共戴天之仞的童子營學生,幹活的人嘛!也不怕老經略知道實情,都是順寧寨幫我出去抓來的北邊‘兩腳羊’,實行的是全軍事化管理,放心得很!”
“你……你……”章楶原來就偶爾風聞過秦剛在保安軍時,曾抓了大批的西夏俘虜來做奴工,所以他所打仗的戰果中才極少有斬首,而特別注重於生擒俘虜。
而類似這樣的消息,一旦傳出去,便會對主將的前途極其不利,一旦有人質問,往往都會遭到當事人的極力否認。
但是沒想到秦剛卻能當其麵非常爽快地承認了,這反倒讓他很不自在:“哎哎哎!也怪老夫多嘴,問這個幹嘛?我可說了,就當剛才這個問題我沒問,你也沒迴答,我什麽也沒聽到!”
“那不行!我真的是說了,章老經略也是都聽到了!”秦剛笑嘻嘻地盯著章楶說道。
“徐之。”章楶想了想,還是忍不住地提醒他,“你如今功勳卓著,眼下又得聖寵,仕途可謂是一片光明。這些個錙銖之事,又何必如此在意,非要親力親為呢?我如果人在西北,雖然可以暫且保得你少受非議。可是長此以往,終究還是會有人會把話傳到朝堂之上的,到時再以經商獲利之事彈劾於你,又將如何是好呢?”
秦剛卻淡淡一笑問道:“章老經略幫我算算,如果這次我能幫朝廷在這西夏和談上再立上一個大功,朝廷該不該再封賞我呢?”
“有功豈能不賞……”章楶脫口便說出,隻是這一句話才出口卻突然有點遲疑了。
他看著眼前的這位年輕官員,這才意識到秦剛此時才二十一歲,但卻已經是正七品的直寶文閣、朝請郎、並權知環州。如果再往上升一級的話,那便是從六品的朝奉大夫,便是可以身著緋色官服的中上級朝廷重臣了。
二十一歲的從六品文官?
章楶自己想想都要嚇一跳。雖然隻是在一年多前,他在處州第一次見到這位年輕的士子,對其起了惜才之心,又在聽聞其為了維護師尊而不惜兩度辭官之事後,費心想出了一個所謂的“公平交易”之法,終於能夠挖掘出了這塊難掩光彩的美玉。
而接下來,無論是青苗法在兩浙路的順利推行,還是在保安軍時取得的鄜延大勝中的戰功,這每次的封賞看起來都也算是理所當然。
但這事就像是一個天才神童,念書太快跳一級不算奇怪,那一年級後跳到三年級,再跳五年級跳初一,每一次不過隻是簡單地跳一級,但是當他成為大學生後,迴頭才發現他一年級時的同學剛開始念初中。
朝堂總是需要正常的秩序,就算是當今的官家再如何地器重秦剛,到時隻需要有一個腹黑之人悄悄指出:
才二十一歲的從六品緋服官員,恐怕三十歲前進入宰執之列將毫無懸念。朝廷能與他角力的大臣至少得年長二十歲。可待其壯年四十之後,滿朝是否還有能壓其鋒頭之人?
再看其本人,越有能力越能立功,越是立功則越有能力,按秦剛的這個節奏,隻須個短短十年,大宋官職體係下,就算再多館職、再多封爵、再多的榮譽虛銜,會不會到時候也出現一個“封無可封”的局麵?
而這一局麵又有可能意味著什麽?
其實,提出這種疑問的人實在太壞。
如果真把某個猜測的結論強行安在秦剛頭上的話,估計分分鍾會被皇帝所斥責。但是,真正的壞人不能下任何結論,而隻是引導自古最多猜忌心的君王去思考的話,那又會是另一種結局了。
“之前我曾聽說過,後周時有一大將叫張美、張玄圭,任右領軍衛大將軍、兼三司使。太祖立朝後便加封他為檢校太尉,在平定昭義節度使李筠時又立功,加封了定國軍節度使,卻在滄州犯下強搶民女之罪,被民女之父告了禦狀。”秦剛突然講起了一則本朝的秩事。
“是有此事。”章楶點點頭道,“還是太祖聖明,一是賜了大量錢財勸老人索性將女兒嫁了張玄圭,二是叫來張母囑其要告誡兒子遵紀守法。之後張美盡心盡職,死後也得‘恭惠’之追諡。”
“章老經略覺得,這張美已經官居節度使了,真心不知這強搶民女非但犯法,卻也有損其名節麽?”秦剛卻以此反問道。
“這個……”章楶突然發現自己真沒這麽想過,“或許是驕縱過頭了呢……”
“玄圭以情色之事自汙,然還是得以善終啊!小子不能照虎畫貓,平生正好善作這經營賺錢之事,便自戴一個‘貪財好利’的名號吧!”
秦剛輕輕地念叨著,“食君之祿!當分君憂!這也是章老經略經常教育我的。”
“少來!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那作坊裏能夠賺到多少的錢?”秦剛的態度一正式,章楶反倒被氣笑了。
“賺再多的錢也不夠用啊!”秦剛掰著手指頭算著,“我的親衛營都得自己發軍餉,讓他們出擊還要加補貼,立了功得要封賞,戰死的還得安家給撫恤,我沒法給他們當官,隻有多多發錢。再說了,我賣給老經略這邊的東西,可都是實打實地良心價、成本價啊!”
對於秦剛的這些小花招,章楶隻能當作沒看到、沒聽到,不過,他倒是讓其迴去時轉告一聲趙駟,關於他及同伴當年在西軍被謊報戰亡而卷走撫恤金的那個都虞候已經被查出了蹤跡,就是事後沒多久,因為分贓不均,擔心事發,就帶了幾個人投奔到了西夏那邊,大致應該在鹽州、宥州一帶。
接下來,章老經略親自出馬,向西北各地都發出了邀請,說是有關在守城戰中所使用的上弦機,新式震天雷等等新軍械、新裝備的推廣與合作問題,歡迎大家派人來渭州聯係。
同時,由於鄜延大勝之後,有仰慕的、有存惑的、有專心求解的、更有好奇隻是想見見這位二十一歲的直寶文閣、知州的,竟開始雲集於渭州。
這些武將,可能有人的性子會粗魯些,甚至還有人一上來還有些瞧不起他,認為他是不是上頭有人罩著,之前不過是貪瀆了手下人的功勞。
但是一旦與他相見,談到了真正戰場上的細節之事,這些軍漢便算是真正明白了,眼前這個年輕得有點過分的文官,居然是真正有著不弱於他們的與西夏人交手、拚殺過的經驗,再聽了他關於宋兵與西夏兵之間的優劣分析,便無人再去質疑小秦將軍的名聲了。
武將的性格都很簡單:你強,我就崇拜你!認可你!
一時間,秦剛在渭州這裏的拜帖收得是接不甚接,來不及應付後,許多武將約不到人,都想法子將拜帖直接托送到了章楶的這裏。
章楶卻是認不,這秦剛最近好不容易留在渭州,除了應付與西夏人時不時要進行中的和談,自己還有不少的事情要與他相商,每天哪來的那麽多時間要去應付這些粗糙軍漢。這樣的情況下去,總是不行的!
因為種家至此不過三代為將。
而折家,從大宋立國時選擇歸順的折德扆開始,就一直被朝廷特許在府州及麟州地區任知州並領地方兵權,還允許他們可以在兄弟父子間相傳其權,至今已傳承了八任,而算上目前正在章楶手下效命的折可適,已經是第五代成長中的折家將領。
此時正任知府州的折克行便是折可適的伯父。
原本在獲知鄜延大勝的消息之後,折可適就開始積攢糧草、等待機會,計劃著從河東地區出擊淺攻一兩次,以圖借機可以適當擴大一下自己在邊境的地盤。
但是,很快就聽說朝廷開始與西夏議和了,所以正為自己出手太慢而在懊悔:因為按以往的朝廷習慣,一旦開始議和,就會堅決約束已方邊將,嚴禁各種軍事行為,否則便以“擅啟邊釁”而追責。
卻想不到突然接到了侄子折可適發來的快信,閱罷不由地大喜,立即邊完成最後的準備、邊向上司匯報了這一情況。
河東路的經略安撫使孫覽原本也想收迴元佑年間送還給西夏的葭蘆寨,並想利用那裏的險阻地勢築成一座軍城以保障其黃河以東的地區。
於是,經其批準,折克行便先行出兵渡過了北麵的禿尾河,西夏地方在倉猝間隻能立即調兵北上以應對,而孫覽則乘機從麟州出兵渡過黃河,在葭蘆寨大敗那裏的西夏守兵,並開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對該寨進行改造築城。
僅僅十五日左右,葭蘆城便建成,此時再來看這河東局勢,立刻就已經不一樣了。
原來的西夏通過銀州向南出橫山,分別威脅著鄜延路的延安府以及河東路的太原府。
神宗期間,時任鄜延路經略使的沈括就開始提議向北築寨以防禦,隨後曆經多年,終於在北麵建成了米脂、葭蘆等軍寨,從而將當時的延州與麟州、府州的戰線連成了一片,形成了對西夏東南部的右翼戰略防禦體係。
隻可惜,一幫愚昧的舊黨文臣在元佑年間,便直接將這兩座軍寨白白地奉還給了西夏,之前呂惠卿通過淺攻奪迴了米脂,今天,孫覽與折克行終於又成功地拿迴了葭蘆。
西夏丟了葭蘆寨後,立即氣急敗壞地遣使往涇原路經略安撫司問罪,責問說:現在兩國不是開始議和了嗎?為何這河東路卻又開始出兵攻打我們了呢?
章老經略兩手一攤:“我們的確是開始進行和談了,可是現在這和談不是還沒有談出個結果嗎?既然沒有談出結果,我也就沒法向朝廷匯報,沒去匯報就意味著雙方還沒有正式達成和平的協議,那麽也就是說明,我們還是處於相互的交戰狀態。所以,河東這邊,出現的就是一種局部區域的軍事摩擦,這也是極其正常的現象嘛!當然了,不僅僅隻是河東路,其他任何地方要是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也都是非常非常正常的現象!”
話音剛落,直接當著西夏使者的麵,便就有軍情匯報人員——當然是特意安排的啦——前來匯報:涇原路兵馬鈐轄王文振襲破沒煙峽寨,大勝!斬敵首三千餘級!
聽了戰報,章老經略便十分“生氣”地訓斥手下:“怎麽著講話呢?沒看見人家使者還在我這裏嗎?以後這樣的消息,要說是:在沒煙峽寨發生局部摩擦!我方略微占到了上風。而且那些個斬首數字非得要喊這麽大聲麽?直接戰報上寫給我不就行了嗎!下去吧!”
轉而再抱有歉意地“安慰”西夏使者:“沒關係沒關係,隻要我們兩邊都能夠加快和談的節奏,盡早地簽訂了和平協議,這種摩擦就一定不會再發生了!哎喲!說句實話,我也年紀大了,打不動嘍!”
就在西夏使者瞪大了眼睛的注視下,章經略使居然還當著他的麵,連續簽下了多份向北部新修築的軍寨增兵增糧草的軍令,一邊簽一邊還向其抱怨:“所以你要瞧瞧,這隻要一打仗,就要不斷地花錢,我光這麽一會兒,就要簽出去這麽多的軍糧。要是等幾天後,這幫小兔崽子們萬一打贏了,我還要給他們算賬發獎賞的獎金!唉喲,真的是不想打啊!”
西夏使者被氣得七竅生煙地迴去了。
戰後的鄜延路已經全部換上了第二代的上弦機。
因為實戰中的上弦機表現出了巨大的優勢,為防止來自西夏方麵可能的竊取與偷學,在秦剛督促下,器作院很快就拿出了第二代的上弦機:
第二代的機器不僅進一步提高了上弦的速度與效率,還在機器內分離出來了一個關鍵的可拆卸部件,這個部件在器作院裏就分開來生產,也不與機器主體一起運輸。隻會由路帥司隨軍令傳送至各地,指定由守城的主要將官進行單獨保管。
而如果沒有它,上弦機則無法正常運作。而且在危急時候,這個關鍵部件裏還有一個自毀開關,一旦扳動,機器就會自我損毀,上弦機就會成為一堆無法運作的鐵木架子。
秦剛來渭州的時候,把在鄜延路實現了整體換裝的二代上弦機圖紙也帶了過來。
大宋器作院的工匠雖然缺乏創新精神,但卻擁有極高的學習能力,二代上弦機便很快就在涇原路實現了量產,而開始陸續推廣部署到了邊境各個城池,從而令各座城寨的防禦能力再次提升了一兩個檔次。
在當前的軍事形勢之下,西夏軍已經發現,如果隻是他們在與宋軍進行城戰對抗中,根本就占據不到任何的優勢。而宋軍平時就在孜孜不倦地修築各種城堡、軍寨,然後就一座城一座城地把這條防禦陣線緩慢而堅定地向著西夏境內推進。
西夏軍隊原本就不擅長攻堅,而宋軍在眼下也根本不會與西夏軍進行野戰,都是依托著一座座城寨進行最穩固地防守反擊。
上弦機應用後,章楶唯一煩擾的事情,就是箭支的消耗量顯著地增加了,但是,這對於他卻是一種甜蜜的煩惱:與此相對應的,是人員傷亡的下降與各地軍功的增加。
這天,與西夏派過來的使臣之間又進行了一天繁瑣及徒勞的口頭拉扯,卻還是未能增加雙方都可達成共識的新條款內容。
而這也充分說明了西夏內部的主戰派勢力還沒有完全屈服,他們在私底下還在醞釀著要進行一場足以壓製宋軍的進攻戰,因為大家都十分清楚:軍事上無法占據優勢的談判,就隻能是自己不斷的讓步。
反正在這一次,急於和談的也不是章楶,他在進一步完善了“深壘”戰術的加強之外,又在謀劃著“淺攻”效果的提升。
“徐之啊,你對老夫還是有所保留啊!”章楶意味深長地看著秦剛。
“章經略指的是哪件?”秦剛既不主動接話也不否定。
“哼!那就說明你小子心裏是清楚的!”章楶毫不客氣地指出,“環鎖甲、震天雷、神火油。這三樣東西,我看你為何一直都藏在口袋裏,這麽長時間一直都不主動拿出來?”
“哎!章經略啊!我可倒個苦水了。光說我拿出來的上弦機,可是三令五申要保密保管的,可是就在這個月,邊境就已經截住了兩台被底下人偷賣出去的機器了。這沒有截住的,還不知道有沒有呢!”
“什麽?是誰的部隊偷出去的?隻要是我涇原路的,老夫立刻就去斬了他!要是其他路的,也給我抓起來,他的主官不斬他,老夫把彈章送到朝廷去!”章楶一聽這個事情,立即怒道。
西軍的編製甚為繁雜,既有相對規範嚴格的禁軍部隊,也有各種廂軍隊伍,甚至還有臨時組織起來的地方強人武裝,以及各種依附蕃部的部落武裝。真正到了打仗的時候,倒也能夠統一號令,但要是放在了平時,這裏的亂象也就太多了。
類似於這種少數基層士兵被西夏的細作收買,高價偷賣各種新式武器裝備的事情,也並非是第一次發生。
“老經略息怒!這兩台機器都有編號,到底是從哪裏、從誰人手上被偷賣出去的,很快就能查出來。而且慶幸的是,我們之前留有備手,目前掌握在各地指揮軍官那裏的核心部件暫時還沒有缺少過。”秦剛轉而稍稍給了個安慰消息,“所以就算是偶爾還有其它機器被偷流了出去,西夏人拿到手暫時也用不起來。但是,眼下的這種局麵,您給我算算,這西夏人最多多長時間以後,就能拿到完整的上弦機呢?”
章楶想了想,卻無奈地長歎了一口氣。保密精神的天然匱乏,以及難以統一約束的軍紀問題,就算是他,也最多隻能做到在涇原路這幾年的保證。甚至到了最後,你會發現,真實泄密的源頭,卻極有可能並非會在邊境這幾路地區,而會是在京城的那一頭。
比如現在的樞密院已經來過兩次公文,催促他們要將這上弦機等圖紙資料迴報過去,一直都被章楶找各種理由在搪塞著。
“當然,我也明白,好的軍事裝備總是要拿出來用的,隻要在部隊裏裝備,總免不了會被對手偷學了去。我拿出上弦機的一個考慮就是,它最主要的功效是在守城中發揮作用,西夏人即使是學去了,對我們的威脅並不大。但是您要說到的環瑣甲、震天雷與神火油這三樣東西,這可都是可以直接裝備在騎兵的身上,您判斷一下呢?”
“徐之你說的是很有道理!可就因為怕給對方學去,我們有了這好東西,就不推廣了嗎?”章楶還是很著急。
“當然不是啦!”秦剛道,“上弦機開始推出時太急,終於能在第二代時加上了一些防範措施也保護,這才能大範圍地推廣,因為好歹還有一個可拆卸的關鍵部件可以防一防。其它三樣,我不是不肯拿出來,而是要和老經略商量出一個可以防範泄密的好法子才行。”
“那行啊,什麽法子你說,但凡是能有效果,老夫都答應你便是!”
“第一個,我這環鎖甲可以大批生產的關鍵,是我有可以更快、更便宜地產出鐵絲的機器。其實對於各地的器作院來說,如果我可以按市場價的兩成賣給他們成品鐵絲,是不是就可以了?隻是這種機器我不提供,行不?”秦剛提出第一個條件。
這環鎖甲的主要成本就在鐵絲,鐵絲價格降下來,軍隊的開支就下來了,同樣的經費裝備環鎖甲的士兵就能有五倍,同樣的時間,快速生產的甲具就有幾倍,章楶略一思索,便爽快地答應了這一點。
“第二個,新式震天雷的關鍵在火藥與鐵殼的配方,所以還是一樣,各路器作院把火藥的原料以及生鐵提供給我,由我的作坊負責進行加工出定裝的火藥包及外殼,而我隻會收取最最低的加工費——這個費用我測算過了,隻有之前器作院自己生產的成本的二分之一,這點行不行?”
“與前麵一事差不多,答應了那個,這個也可以答應你!”
“第三個,神火油是從猛火油裏提煉出來的,這點大家都知道。所以,這提煉的方法還得保密。所以還是老規矩,猛火油賣給我,我隻收加工費,裝備的軍隊拿到了神火油,我還可以附帶贈送神火槍!”
“罷罷罷!你說的都有道理,我便都依了你!”章楶跺了跺腳,全部應下,轉而奇道,“我知道,現在是你那個把兄弟在幫你打理著這些作坊?你口口聲聲地擔心官府的器作院會把你的機器秘密泄出去,難道就不擔心自己的作坊裏也有可能會出什麽泄密的意外麽?”
“哈哈,勞煩章老經略幫我擔心。我那胡兄弟的作坊裏,管理的人都是視西賊為不共戴天之仞的童子營學生,幹活的人嘛!也不怕老經略知道實情,都是順寧寨幫我出去抓來的北邊‘兩腳羊’,實行的是全軍事化管理,放心得很!”
“你……你……”章楶原來就偶爾風聞過秦剛在保安軍時,曾抓了大批的西夏俘虜來做奴工,所以他所打仗的戰果中才極少有斬首,而特別注重於生擒俘虜。
而類似這樣的消息,一旦傳出去,便會對主將的前途極其不利,一旦有人質問,往往都會遭到當事人的極力否認。
但是沒想到秦剛卻能當其麵非常爽快地承認了,這反倒讓他很不自在:“哎哎哎!也怪老夫多嘴,問這個幹嘛?我可說了,就當剛才這個問題我沒問,你也沒迴答,我什麽也沒聽到!”
“那不行!我真的是說了,章老經略也是都聽到了!”秦剛笑嘻嘻地盯著章楶說道。
“徐之。”章楶想了想,還是忍不住地提醒他,“你如今功勳卓著,眼下又得聖寵,仕途可謂是一片光明。這些個錙銖之事,又何必如此在意,非要親力親為呢?我如果人在西北,雖然可以暫且保得你少受非議。可是長此以往,終究還是會有人會把話傳到朝堂之上的,到時再以經商獲利之事彈劾於你,又將如何是好呢?”
秦剛卻淡淡一笑問道:“章老經略幫我算算,如果這次我能幫朝廷在這西夏和談上再立上一個大功,朝廷該不該再封賞我呢?”
“有功豈能不賞……”章楶脫口便說出,隻是這一句話才出口卻突然有點遲疑了。
他看著眼前的這位年輕官員,這才意識到秦剛此時才二十一歲,但卻已經是正七品的直寶文閣、朝請郎、並權知環州。如果再往上升一級的話,那便是從六品的朝奉大夫,便是可以身著緋色官服的中上級朝廷重臣了。
二十一歲的從六品文官?
章楶自己想想都要嚇一跳。雖然隻是在一年多前,他在處州第一次見到這位年輕的士子,對其起了惜才之心,又在聽聞其為了維護師尊而不惜兩度辭官之事後,費心想出了一個所謂的“公平交易”之法,終於能夠挖掘出了這塊難掩光彩的美玉。
而接下來,無論是青苗法在兩浙路的順利推行,還是在保安軍時取得的鄜延大勝中的戰功,這每次的封賞看起來都也算是理所當然。
但這事就像是一個天才神童,念書太快跳一級不算奇怪,那一年級後跳到三年級,再跳五年級跳初一,每一次不過隻是簡單地跳一級,但是當他成為大學生後,迴頭才發現他一年級時的同學剛開始念初中。
朝堂總是需要正常的秩序,就算是當今的官家再如何地器重秦剛,到時隻需要有一個腹黑之人悄悄指出:
才二十一歲的從六品緋服官員,恐怕三十歲前進入宰執之列將毫無懸念。朝廷能與他角力的大臣至少得年長二十歲。可待其壯年四十之後,滿朝是否還有能壓其鋒頭之人?
再看其本人,越有能力越能立功,越是立功則越有能力,按秦剛的這個節奏,隻須個短短十年,大宋官職體係下,就算再多館職、再多封爵、再多的榮譽虛銜,會不會到時候也出現一個“封無可封”的局麵?
而這一局麵又有可能意味著什麽?
其實,提出這種疑問的人實在太壞。
如果真把某個猜測的結論強行安在秦剛頭上的話,估計分分鍾會被皇帝所斥責。但是,真正的壞人不能下任何結論,而隻是引導自古最多猜忌心的君王去思考的話,那又會是另一種結局了。
“之前我曾聽說過,後周時有一大將叫張美、張玄圭,任右領軍衛大將軍、兼三司使。太祖立朝後便加封他為檢校太尉,在平定昭義節度使李筠時又立功,加封了定國軍節度使,卻在滄州犯下強搶民女之罪,被民女之父告了禦狀。”秦剛突然講起了一則本朝的秩事。
“是有此事。”章楶點點頭道,“還是太祖聖明,一是賜了大量錢財勸老人索性將女兒嫁了張玄圭,二是叫來張母囑其要告誡兒子遵紀守法。之後張美盡心盡職,死後也得‘恭惠’之追諡。”
“章老經略覺得,這張美已經官居節度使了,真心不知這強搶民女非但犯法,卻也有損其名節麽?”秦剛卻以此反問道。
“這個……”章楶突然發現自己真沒這麽想過,“或許是驕縱過頭了呢……”
“玄圭以情色之事自汙,然還是得以善終啊!小子不能照虎畫貓,平生正好善作這經營賺錢之事,便自戴一個‘貪財好利’的名號吧!”
秦剛輕輕地念叨著,“食君之祿!當分君憂!這也是章老經略經常教育我的。”
“少來!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那作坊裏能夠賺到多少的錢?”秦剛的態度一正式,章楶反倒被氣笑了。
“賺再多的錢也不夠用啊!”秦剛掰著手指頭算著,“我的親衛營都得自己發軍餉,讓他們出擊還要加補貼,立了功得要封賞,戰死的還得安家給撫恤,我沒法給他們當官,隻有多多發錢。再說了,我賣給老經略這邊的東西,可都是實打實地良心價、成本價啊!”
對於秦剛的這些小花招,章楶隻能當作沒看到、沒聽到,不過,他倒是讓其迴去時轉告一聲趙駟,關於他及同伴當年在西軍被謊報戰亡而卷走撫恤金的那個都虞候已經被查出了蹤跡,就是事後沒多久,因為分贓不均,擔心事發,就帶了幾個人投奔到了西夏那邊,大致應該在鹽州、宥州一帶。
接下來,章老經略親自出馬,向西北各地都發出了邀請,說是有關在守城戰中所使用的上弦機,新式震天雷等等新軍械、新裝備的推廣與合作問題,歡迎大家派人來渭州聯係。
同時,由於鄜延大勝之後,有仰慕的、有存惑的、有專心求解的、更有好奇隻是想見見這位二十一歲的直寶文閣、知州的,竟開始雲集於渭州。
這些武將,可能有人的性子會粗魯些,甚至還有人一上來還有些瞧不起他,認為他是不是上頭有人罩著,之前不過是貪瀆了手下人的功勞。
但是一旦與他相見,談到了真正戰場上的細節之事,這些軍漢便算是真正明白了,眼前這個年輕得有點過分的文官,居然是真正有著不弱於他們的與西夏人交手、拚殺過的經驗,再聽了他關於宋兵與西夏兵之間的優劣分析,便無人再去質疑小秦將軍的名聲了。
武將的性格都很簡單:你強,我就崇拜你!認可你!
一時間,秦剛在渭州這裏的拜帖收得是接不甚接,來不及應付後,許多武將約不到人,都想法子將拜帖直接托送到了章楶的這裏。
章楶卻是認不,這秦剛最近好不容易留在渭州,除了應付與西夏人時不時要進行中的和談,自己還有不少的事情要與他相商,每天哪來的那麽多時間要去應付這些粗糙軍漢。這樣的情況下去,總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