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快亮之時,劉延慶意外地發現,他居然已經能控製住了西夏軍營寨了,隨著大批留守西夏兵的紛紛投降,營寨裏幾乎不再有任何敵對與抵抗的力量。
這個時候,他開始心疼昨晚的“神火油”潑得太狠了一點,已經燒掉了太多的東西,這些原本都可以成為他豐厚的戰利品。
於是,他急忙開始讓手下人驅使著投降的西夏兵迅速投入到了滅火的行動中。
此時在獨山隘口的秦剛的心情卻有點沉重——昨晚一役,他的親衛營戰亡兩人,輕重傷六人。
盡管他的心底十分清楚:戰爭總是會死人的!這種殘酷的現實對於敵人與自己的機會都是平等的,這個世界上,即使到了後世能夠稱霸全球的鷹帝,仗著自己降維式打擊的軍事與科技優勢,卻依舊無法創造任何一場所謂的“零自損”的戰爭,更何況在這場原本就從人數與實力根本就不對等的夜襲戰中呢。
死去的兩人都是近衛隊的士兵,他們是去執行最危險的混入行軍隊伍中斬殺西夏頭目的任務,在好幾次得手之中,膽子越來越大,結果在一次更加深入地追擊前方軍官時,遭遇到了一批警惕性強的擒生軍反身圍攻,雖然最後殺死了對方十幾人,卻身中數創而亡。
這兩個人都是從高郵神居水寨而來,並在處州的幾次作戰中都有所建功。
秦剛帶著所有的手下在這兩人的遺體前脫盔致哀,然後吩咐:保留兩人的衣甲在順寧寨為兩人樹碑建立衣冠塚,而遺體就地火化,骨灰之後帶迴江淮老家。
“此後,凡我親衛營中任何將士戰亡,皆按此例執行!”
說句實話,秦剛此時在陣地前所做的這些安排,無非依照著他在後世社會中的樸素情感習慣而為,但是帶給手下人的感動與震撼卻是巨大的:
無他,在這個時代,還能有哪個將領與官員能如此重視手下士兵的生命?還能有哪個官員願意給死後的手下如此之高的榮譽——“能在戰鬥之地留名建墓,能夠骨灰歸鄉安葬”,還有部隊的最高長官能在他們的遺體命前脫盔默哀——這幾乎是軍隊高級將領方能享受的待遇。
在林劍的帶領下,他們齊刷刷地雙腳並立,對著他們的長官秦剛高聲宣誓:“願隨秦郎征西北,不破西賊誓不還!”
“願隨秦郎征西北,不破西賊誓不還!”
就連正在趕來的劉延慶手下也都遠遠地行以注目禮,羨慕地輕聲在私下重複著這兩句話。
簡單地戰場打掃之後,此戰的戰果基本已經出來:
西夏留守在營寨中的大約有五千人,燒死擊斃千餘,投降千人,其他的都潰敗退迴北部橫山境內,算得上是全殲了。
而撤離轉移的西夏部隊,被秦剛直接擊潰驅趕的倒隻是後麵的兩三千人,絕大多數都不是殺傷,而是黑暗中被踩踏、摔死以及相互之間自相殘殺導致。不過,按照此時的戰爭現實來看,凡是中等以上的受傷都可以視為直接減員了,隻是不知道除了這兩三千的損傷之外,在黑夜裏大批的亂軍反複向前軍波及影響之後,能夠對貝中撒辰的整體軍力破壞到多大的程度。
對此,李二鐵已經在戰後又謹慎地向前方派出了精悍的斥候進行打探,此時還未有情況傳來。
但是,此戰卻一舉解決了順寧寨的圍攻局勢,劉延慶不僅僅獲得了大量可以去胡掌櫃那裏變現的俘虜,從營寨裏的大火中搶救出來的一部分輜重,多如牛毛的丟棄軍械,好好地發了一大筆的財。當然,他也不忘了提醒手下人:給秦知軍留下一半啊!
更重要的一點是,在以往一直被其他寨主嘲笑他總是在斬首數字上落在最後的這一點,這次應該是實實在在地超額完成了:隻需要在戰場上收割一下,兩千以上的斬首數目都不止了。
此時,延安城下,西夏軍隊的營盤,好似無邊無際一樣。
小梁太後帶著一眾西夏名將,率領此次伐宋的主力部隊,共計二十五萬人,號稱五十萬大軍,從夏州出發,分兵三路:
西路由貝中撒辰帶領五萬人,自洪州直奔順寧,以佯攻牽製保安軍之主力後,再繞道至延安匯合;
中路十七萬主力由小梁太後與國主李乾順親率,自龍州南下土門寨,直奔延安城;
東路三萬由妹勒都逋率領,自黑水、安定堡出擊,同樣最終匯合在鄜延路治所延安府城。
西夏此次的舉國大軍東出橫山山麓後,一路疾行南下,如風卷殘雲一般,將沿途的大小村寨無情地碾壓殆盡。
而中路小梁太後親率的大軍,卻在快要接近延安府之間的金明寨時出了一點點意外。
同樣由於元佑後期對於章楶“深壘”政策的普及貫徹,金明寨已經修建起了高大牢固的磚石水泥城牆,寨中的守將是崇儀使張輿,其親率兩千禁軍以及戰前四下收攏聚集的蕃兵一千五百人,已提前進入寨中,並做好了完備的防禦準備。
小梁太後的主力經過時,嚐試性攻打了兩次,在寨前丟下了幾百具的屍體,連城牆頭都沒能登上去過。
小梁太後接報後,不以為然地哼了一聲,道:“小小金明寨,不值一提。此行我們的目標是延安府,不要在它身上浪費時間與兵力,留下五千撞令郎盯住它,其餘大軍不必停留,直下延安府,好叫那個呂措大早日開城投降!”
因此,張輿雖然守住了城寨,但是他站在城頭,看到無邊無際的西夏大軍堂而皇之地從他們麵前蜿蜒而過,心底也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倒也不敢輕易開寨出擊。
一天之後,西夏主力盡數到達延安城下,小梁太後仗著自己的兵甲眾多,不待安營紮寨,卻不給延安城裏的守軍以任何喘息的機會,命令前軍部隊在圍住四周城門之後,立即發起攻擊。
延安府城幾經修繕,如今已經相當地堅固,並且還在四周挖出了深深的護城河,並引來延河水進行防衛。
因此,西夏軍隊的最開始進攻還是主要花在了填平護城河裏的進攻通道,將攻擊隊伍能夠順利送至城牆下方。為此,四處城門在輪番血戰了兩日之後,西夏軍隊消耗掉了近萬名撞令郎的性命,終於可以將雲梯車推進並靠到了城牆之上。
在聽到這樣的戰報之後,敏感的嵬名阿埋緊皺雙眉問道:“光是填平護城河,怎麽就會損失這麽多的人?是時間長了都不會打仗了麽?”
“宋軍的弩箭比以前強了不少!”
好在撞令郎本身就是他們的炮灰,無非早點損失與晚點損失而已。
接下來展開的攻城戰開始進入了越來越慘烈的階段:
從延安城頭看去,先是密集的石彈被西夏軍隊的炮車發射出來,狠狠地砸在了城牆上與城牆頭。應該說,這樣的攻擊對於之前的夯土城牆是有一定破壞效果的,甚至有的土質稍差的城牆便就會因此而出現坍塌的現象。
不過對於修繕一新的延安城的磚石城牆來說,卻幾乎不會產生什麽效果了,隻不過能夠稍微壓製住城牆上方的弩箭手們,讓他們隻能更多地躲在木盾後麵,從而無法再保持之前的射擊頻率與力度,讓城下處於衝鋒前半段的攻城敵軍得以快速地靠近城牆。
不過,呂惠卿也不是沒有準備,城頭的反擊受到壓製,他卻早在每一處的城牆下方準備好了幾十架的炮車,這些炮車雖然無法直接看到戰場情況,但是在開始試投了幾次之後,卻能夠通過城頭牆垛間觀察的士兵反饋迴去拋投的距離與效果,然後及時調整角度,從而在城下就可以將大量的石彈以拋物線的方式越過城頭,狠狠地砸向城前的陣地,不僅給進攻中的西夏隊伍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甚至還能偶爾砸中一兩架雲梯車與隱蔽士兵的驢車。
一開始,西夏的進攻軍隊對於這些根本就看不到發射裝置的石彈襲擊摸不著頭腦,久而久之,他們還發現了,從城內炮車發射出來的石彈,竟有部分是他們拋射進城內的石塊。
所以,麵對宋兵有著完善的工事掩護,他們的炮車進攻,並不能取得有用的效果,甚至在大多數的時間內,反而成了為對方輸送石彈的作用。於是,他們也隻能無奈地減少並逐漸停止了炮車的攻擊。
於是,在這個時候,城上的宋兵弓弩手又開始進行密集的反擊了。
西夏兵判斷得沒錯,此時的城頭,因為有了神臂弓上弦機的加持,延安城頭的弓弩射擊變得更加地密集而且持久。
相對於順寧寨而言,呂惠卿在延安城內所集中的箭支數量多得根本就不用擔心。
西夏士兵在箭雨的洗禮下紛紛地倒下,尤其是靠近城牆的許多人,他們的身體甚至會直接被箭矢洞穿,有的士兵居然能夠被箭隻直接釘在了地上,更多的人,在要害部位中箭後,直接倒在了填平的過河通道兩邊,他們屍體上所流出來的鮮血,直接染紅了下麵的護城河,而一層層堆積起來的屍體卻在慢慢地填實著過河的通道,成為了後續更多士兵可以衝到城下的的墊腳之處。
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西夏的士兵依然是毫不停歇地奮勇向前,不斷地以新的士兵代替前方倒下的戰友。
而早就已經熟悉了這種攻城方式的軍官們深信:隻能夠保持著這種連續攻擊的節奏不去中斷,隻要自己的兵力足夠支撐,他們最終就有可能衝上城頭,獲取到足夠的戰果與攻入城中的機會。而在此過程中,一旦中斷,即意味著前麵的所有攻擊效果在這一時刻被清零。
之後的第二次或者是第二天,還得要用同樣的傷亡與損失再來重複一遍。
麵對不斷靠上的雲梯車,相對寬闊的延安城頭則部署了更多更專業的防禦工具:
有十幾名宋兵操作著一輛撞車,用其頭頂的撞杆猛烈撞擊著剛靠上城頭的雲梯頂部,如果這架雲梯車的打造不是太結實的話,往往十幾下之後,便能讓雲梯的中間被折斷,甚至還有可能一舉撞翻雲梯車,從而讓這架車上的人盡數翻倒在地。
城下的西夏兵,則以不斷地加固雲梯車的底部、更多靠上城牆的雲梯車的數量來對抗。
西夏兵還有那種善於攀爬的步跋子,他們會選擇將雲梯車抵在並不到達到城牆頂端的方式,來應對撞車的破壞,然後便由這些步跋子背負著飛梯,對最後一段的距離進行爬城而上。
對此,宋兵則使用同樣靈活頂動的抵篙叉杆來對付,這種防禦工具兩三人即可操作,一旦發現有飛梯搭牆,立即用叉竿前往對其推倒,如果遇上推不動時,便用叉竿探出向下順梯用力推剁,利用竿前的橫刃可以直接削斷攀爬中的敵兵手臂,對其進行殺傷。
在城門附近,由於進行攻擊的西夏兵聚集得非常密集,於是自城樓上方,還會有絞車拖動的夜叉擂,將沉重且布滿尖銳鐵刺的巨型擂木從城頭向底下的西夏士兵拋落,每一次的落地都將會收割掉十幾條生命,之後血淋淋的巨型擂木會被兩端的鐵索拉迴城頭,再來準備進行下一次的攻擊。
而絕對兇悍的西夏士兵,則會抓住這種複雜而緩慢的操作間隙,再一度向城頭發起密集的進攻與突破。
在這相對枯燥且傳統的攻城節奏中,已經站在戰場中軍望車上的嵬名阿埋漸漸感受到了呂惠卿的實力了。
所謂的名將,往往不會在意於局部交戰與傷亡的細節,他隻會對於全局的資源、力量與措施進行冷靜地調度與分配。而在這過程中所發生的敵我雙方的死傷慘狀,並不能給他們產生任何影響,所有的一切都隻是他們在紙麵上進行推演評估的一個個冷酷的數字。
應該說,呂惠卿對於守城的準備工作是極其紮實與成功的。
雖然此時,已經開始有西夏士兵偶爾攻上了城頭,但是無論是在此之前所花費的時間,還是為此付出的犧牲人數,都遠遠地超過了嵬名阿埋的預計。
若不是此次出征帶來的兵員充足,他都不知自己能否最終堅持到這場攻城戰的最後階段。
不過,士兵能夠攻上城頭,即意味著西夏軍隊開始能夠與宋兵進行麵對麵地對戰搏鬥,而這一點,相對於在城下的被箭雨洗禮,則是越有利於體現出西夏士兵的強項。
“讓投入更多披甲的擒生軍上去!”
在最早的一批身手靈活的步跋子攻上城頭之後,雖然他們很快就會被身披重甲的宋兵圍攻並斬殺於城下,無法持續鞏固自己攻上城頭的優勢,但是他們的價值還是十分明顯的,通過一段時間的爭取,從而讓而隨後投入的擒生軍,迅速以同樣的裝甲防護登上了城頭,開始與重甲宋兵纏鬥在了一起。
因為都披有重甲,雙方的刀劍都極難傷害到對方,從而隻能以相對沉重的錘鐧棍斧之類的鈍器進行拚命地砸擊,才能打擊到對手。這樣一來,無論對於哪一方士兵的體力消耗都極大。一旦哪一方來不及調換足夠的生力軍,那麽傷亡便會快速出現。
好在,守城的一方終究是占據著最大的主動的,在呂惠卿的調度安排下,每一麵的城牆下方都站著充足的重甲預備隊,一旦擊潰了眼前的一波攻擊之後,立刻就輪換上休息充足的新的重甲禁軍,原先疲憊的士兵則快速迴到城下休息。
於是,雙方的傷亡數字則越來越集中在了西夏軍這一邊。
西夏的擒生軍雖然勇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登到城頭的人數正在逐漸下降,而前麵登上去的勇士也逐漸地被耗盡體力,愈發無法抵擋宋軍的反撲。
嵬名阿埋看似冷靜的臉龐底下,也在迅速地計算著自己族兵與其它族兵的消耗對比情況,這一階段損失的都將是各自的精銳力量。萬一自己的實力大損,即使是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等迴到興慶府之後,等待著自己的,將會是其它勢力的替代。
而在其後麵的小梁太後則沒有他那麽多的想法,眼前的這場戰役無論打得多麽地慘烈,都不會讓她的眉頭稍稍皺起一些:
能打殘打敗宋軍,這就是她小梁太後的赫赫武功威名;如果不能取勝,死傷的也都將是她本身就得要顧忌三分的黨項各大貴族的勢力,迴去之後,他們則是更不敢再對她示威。
至於宋軍會不會反攻,她則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她還有後著,在這次出兵之前,她已經遣使去聯係了大遼,聲稱這一次她是代替大遼國來教訓一下不知好歹的南朝小弟,一旦有所斬獲,她還將會向大遼國敬獻戰利品的收獲。
所以,萬一她這裏有點什麽扛不住的事,還有北方的宗主會幫她來出頭。
最終,激戰了一天的延安城外,在城頭宋兵的頑強防守下,西夏士兵不得不開始撤退。
城頭發射的箭矢執著地追擊著退兵的路線,鮮血染紅了城牆,戰死者的屍體到處堆積在了那裏。
迴到巨大中軍營帳之中,十三歲的李乾順正坐當中,身旁是整張座位都比他高出許多的太後位置,坐著的是他剛從戰場迴來的母親小梁太後。在這場浩大的戰爭過程中,不僅他無法參與之前的謀劃、之後的準備以及最終的發動,就連他提出想與母親一同在戰場後麵掠陣觀摩的要求,都被母親毫無商量餘地地一口拒絕。
今天的戰事不算太順利,但也不算太糟糕,李乾順瞥了一眼母親的臉色,似乎沒有什麽大問題,自幼便受其壓迫而習慣性緊張的情緒便稍稍地緩和了一些。
但是,這份緩和很快隨著一名慌忙進來報信的士兵而攪散了。
“報,西線貝中撒辰昨夜撤退時遭到順寧寨宋軍突襲,損失一萬八千人,餘者已至距離金明寨五十裏處臨時紮營,並向太後請罪。”
“什麽?!貝中撒辰他丟了營寨,又損失了近兩萬人?!他還有臉過來麽?”小梁太後的聲音變得異常地尖銳。
西線的這一安排是她在戰前自以為最得意的一著妙手,給了貝中撒辰分兵五萬,讓他先是佯攻順寧寨,待得把保安軍的兵力統統拖住之後,再悄悄地撤出主力,迅速至延安城下與她合兵一處,一舉攻下延安府,然後再從延安大道去迴師平定保安軍。接下來,鄜州以及後麵的秦鳳府的大門就會完全地對她打開了。
可是,眼下這貝中撒辰不可思議的失敗,令她之前在這一條線上的所有安排都成了一通笑話。甚至今天在陣地上,就已經有老臣舊將在私底下議論,延安城這幾日進攻得不順,就是因為之前莫名其妙地在西線分兵過多所致。
“敗陣之軍,開到延安城下也是影響士氣。”小梁太後忍住了所有的怒氣,作出了一個決定,“那金明寨不是在後麵沒拔掉嗎?給貝中撒辰他一個機會,讓他帶軍把金明寨給打下來,省得讓我迴頭再費一番手腳!”
同時,也急令東線的妹勒都逋三萬人,快速向延安城靠攏。
應該說,這一安排是妥當的。
貝中撒辰在前天傍晚安排動身之前,還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誰知順利轉移了一整夜,卻在淩晨時分遭襲遇亂,不僅得知丟失了順寧寨前的營地,就連原本順利進軍的大部分也在黑暗中被相互踩踏以及逃亡損失了一萬人以上。
此時貝中撒辰的部隊士氣無比低落,讓他們直接來到延安城前線,小梁太後除非是瘋了,同時也正是驗證了一些不服的老臣們對這一安排的錯誤指責。
而到目前為止,貝中撒辰至少還有三萬以上的兵力,去圍攻一個兩千餘人的金明寨,還算是可以拿下的目標。
貝中撒辰要是能夠拿下金明寨,一則是的確幫了小梁太後清除了後方的一個隱患,為她向西分兵添注了一個合理的理由,同時也可以幫且貝中撒辰借此在進入延安的戰鬥前,可以能夠恢複一點點的士氣。
“貝中撒辰要是這個機會都把握不住的話,他就沒有必要再到本宮麵前來了,本宮也不想知道他之前的仗是如何敗成這樣的!”
坐在一旁的李乾順雖然麵無表情,按理說,自己的軍隊打了敗仗,他應該沮喪,但不知為何,對於母後的親信的這場大敗,他卻是有著一股說不出的高興與舒心。
這個時候,他開始心疼昨晚的“神火油”潑得太狠了一點,已經燒掉了太多的東西,這些原本都可以成為他豐厚的戰利品。
於是,他急忙開始讓手下人驅使著投降的西夏兵迅速投入到了滅火的行動中。
此時在獨山隘口的秦剛的心情卻有點沉重——昨晚一役,他的親衛營戰亡兩人,輕重傷六人。
盡管他的心底十分清楚:戰爭總是會死人的!這種殘酷的現實對於敵人與自己的機會都是平等的,這個世界上,即使到了後世能夠稱霸全球的鷹帝,仗著自己降維式打擊的軍事與科技優勢,卻依舊無法創造任何一場所謂的“零自損”的戰爭,更何況在這場原本就從人數與實力根本就不對等的夜襲戰中呢。
死去的兩人都是近衛隊的士兵,他們是去執行最危險的混入行軍隊伍中斬殺西夏頭目的任務,在好幾次得手之中,膽子越來越大,結果在一次更加深入地追擊前方軍官時,遭遇到了一批警惕性強的擒生軍反身圍攻,雖然最後殺死了對方十幾人,卻身中數創而亡。
這兩個人都是從高郵神居水寨而來,並在處州的幾次作戰中都有所建功。
秦剛帶著所有的手下在這兩人的遺體前脫盔致哀,然後吩咐:保留兩人的衣甲在順寧寨為兩人樹碑建立衣冠塚,而遺體就地火化,骨灰之後帶迴江淮老家。
“此後,凡我親衛營中任何將士戰亡,皆按此例執行!”
說句實話,秦剛此時在陣地前所做的這些安排,無非依照著他在後世社會中的樸素情感習慣而為,但是帶給手下人的感動與震撼卻是巨大的:
無他,在這個時代,還能有哪個將領與官員能如此重視手下士兵的生命?還能有哪個官員願意給死後的手下如此之高的榮譽——“能在戰鬥之地留名建墓,能夠骨灰歸鄉安葬”,還有部隊的最高長官能在他們的遺體命前脫盔默哀——這幾乎是軍隊高級將領方能享受的待遇。
在林劍的帶領下,他們齊刷刷地雙腳並立,對著他們的長官秦剛高聲宣誓:“願隨秦郎征西北,不破西賊誓不還!”
“願隨秦郎征西北,不破西賊誓不還!”
就連正在趕來的劉延慶手下也都遠遠地行以注目禮,羨慕地輕聲在私下重複著這兩句話。
簡單地戰場打掃之後,此戰的戰果基本已經出來:
西夏留守在營寨中的大約有五千人,燒死擊斃千餘,投降千人,其他的都潰敗退迴北部橫山境內,算得上是全殲了。
而撤離轉移的西夏部隊,被秦剛直接擊潰驅趕的倒隻是後麵的兩三千人,絕大多數都不是殺傷,而是黑暗中被踩踏、摔死以及相互之間自相殘殺導致。不過,按照此時的戰爭現實來看,凡是中等以上的受傷都可以視為直接減員了,隻是不知道除了這兩三千的損傷之外,在黑夜裏大批的亂軍反複向前軍波及影響之後,能夠對貝中撒辰的整體軍力破壞到多大的程度。
對此,李二鐵已經在戰後又謹慎地向前方派出了精悍的斥候進行打探,此時還未有情況傳來。
但是,此戰卻一舉解決了順寧寨的圍攻局勢,劉延慶不僅僅獲得了大量可以去胡掌櫃那裏變現的俘虜,從營寨裏的大火中搶救出來的一部分輜重,多如牛毛的丟棄軍械,好好地發了一大筆的財。當然,他也不忘了提醒手下人:給秦知軍留下一半啊!
更重要的一點是,在以往一直被其他寨主嘲笑他總是在斬首數字上落在最後的這一點,這次應該是實實在在地超額完成了:隻需要在戰場上收割一下,兩千以上的斬首數目都不止了。
此時,延安城下,西夏軍隊的營盤,好似無邊無際一樣。
小梁太後帶著一眾西夏名將,率領此次伐宋的主力部隊,共計二十五萬人,號稱五十萬大軍,從夏州出發,分兵三路:
西路由貝中撒辰帶領五萬人,自洪州直奔順寧,以佯攻牽製保安軍之主力後,再繞道至延安匯合;
中路十七萬主力由小梁太後與國主李乾順親率,自龍州南下土門寨,直奔延安城;
東路三萬由妹勒都逋率領,自黑水、安定堡出擊,同樣最終匯合在鄜延路治所延安府城。
西夏此次的舉國大軍東出橫山山麓後,一路疾行南下,如風卷殘雲一般,將沿途的大小村寨無情地碾壓殆盡。
而中路小梁太後親率的大軍,卻在快要接近延安府之間的金明寨時出了一點點意外。
同樣由於元佑後期對於章楶“深壘”政策的普及貫徹,金明寨已經修建起了高大牢固的磚石水泥城牆,寨中的守將是崇儀使張輿,其親率兩千禁軍以及戰前四下收攏聚集的蕃兵一千五百人,已提前進入寨中,並做好了完備的防禦準備。
小梁太後的主力經過時,嚐試性攻打了兩次,在寨前丟下了幾百具的屍體,連城牆頭都沒能登上去過。
小梁太後接報後,不以為然地哼了一聲,道:“小小金明寨,不值一提。此行我們的目標是延安府,不要在它身上浪費時間與兵力,留下五千撞令郎盯住它,其餘大軍不必停留,直下延安府,好叫那個呂措大早日開城投降!”
因此,張輿雖然守住了城寨,但是他站在城頭,看到無邊無際的西夏大軍堂而皇之地從他們麵前蜿蜒而過,心底也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倒也不敢輕易開寨出擊。
一天之後,西夏主力盡數到達延安城下,小梁太後仗著自己的兵甲眾多,不待安營紮寨,卻不給延安城裏的守軍以任何喘息的機會,命令前軍部隊在圍住四周城門之後,立即發起攻擊。
延安府城幾經修繕,如今已經相當地堅固,並且還在四周挖出了深深的護城河,並引來延河水進行防衛。
因此,西夏軍隊的最開始進攻還是主要花在了填平護城河裏的進攻通道,將攻擊隊伍能夠順利送至城牆下方。為此,四處城門在輪番血戰了兩日之後,西夏軍隊消耗掉了近萬名撞令郎的性命,終於可以將雲梯車推進並靠到了城牆之上。
在聽到這樣的戰報之後,敏感的嵬名阿埋緊皺雙眉問道:“光是填平護城河,怎麽就會損失這麽多的人?是時間長了都不會打仗了麽?”
“宋軍的弩箭比以前強了不少!”
好在撞令郎本身就是他們的炮灰,無非早點損失與晚點損失而已。
接下來展開的攻城戰開始進入了越來越慘烈的階段:
從延安城頭看去,先是密集的石彈被西夏軍隊的炮車發射出來,狠狠地砸在了城牆上與城牆頭。應該說,這樣的攻擊對於之前的夯土城牆是有一定破壞效果的,甚至有的土質稍差的城牆便就會因此而出現坍塌的現象。
不過對於修繕一新的延安城的磚石城牆來說,卻幾乎不會產生什麽效果了,隻不過能夠稍微壓製住城牆上方的弩箭手們,讓他們隻能更多地躲在木盾後麵,從而無法再保持之前的射擊頻率與力度,讓城下處於衝鋒前半段的攻城敵軍得以快速地靠近城牆。
不過,呂惠卿也不是沒有準備,城頭的反擊受到壓製,他卻早在每一處的城牆下方準備好了幾十架的炮車,這些炮車雖然無法直接看到戰場情況,但是在開始試投了幾次之後,卻能夠通過城頭牆垛間觀察的士兵反饋迴去拋投的距離與效果,然後及時調整角度,從而在城下就可以將大量的石彈以拋物線的方式越過城頭,狠狠地砸向城前的陣地,不僅給進攻中的西夏隊伍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甚至還能偶爾砸中一兩架雲梯車與隱蔽士兵的驢車。
一開始,西夏的進攻軍隊對於這些根本就看不到發射裝置的石彈襲擊摸不著頭腦,久而久之,他們還發現了,從城內炮車發射出來的石彈,竟有部分是他們拋射進城內的石塊。
所以,麵對宋兵有著完善的工事掩護,他們的炮車進攻,並不能取得有用的效果,甚至在大多數的時間內,反而成了為對方輸送石彈的作用。於是,他們也隻能無奈地減少並逐漸停止了炮車的攻擊。
於是,在這個時候,城上的宋兵弓弩手又開始進行密集的反擊了。
西夏兵判斷得沒錯,此時的城頭,因為有了神臂弓上弦機的加持,延安城頭的弓弩射擊變得更加地密集而且持久。
相對於順寧寨而言,呂惠卿在延安城內所集中的箭支數量多得根本就不用擔心。
西夏士兵在箭雨的洗禮下紛紛地倒下,尤其是靠近城牆的許多人,他們的身體甚至會直接被箭矢洞穿,有的士兵居然能夠被箭隻直接釘在了地上,更多的人,在要害部位中箭後,直接倒在了填平的過河通道兩邊,他們屍體上所流出來的鮮血,直接染紅了下麵的護城河,而一層層堆積起來的屍體卻在慢慢地填實著過河的通道,成為了後續更多士兵可以衝到城下的的墊腳之處。
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西夏的士兵依然是毫不停歇地奮勇向前,不斷地以新的士兵代替前方倒下的戰友。
而早就已經熟悉了這種攻城方式的軍官們深信:隻能夠保持著這種連續攻擊的節奏不去中斷,隻要自己的兵力足夠支撐,他們最終就有可能衝上城頭,獲取到足夠的戰果與攻入城中的機會。而在此過程中,一旦中斷,即意味著前麵的所有攻擊效果在這一時刻被清零。
之後的第二次或者是第二天,還得要用同樣的傷亡與損失再來重複一遍。
麵對不斷靠上的雲梯車,相對寬闊的延安城頭則部署了更多更專業的防禦工具:
有十幾名宋兵操作著一輛撞車,用其頭頂的撞杆猛烈撞擊著剛靠上城頭的雲梯頂部,如果這架雲梯車的打造不是太結實的話,往往十幾下之後,便能讓雲梯的中間被折斷,甚至還有可能一舉撞翻雲梯車,從而讓這架車上的人盡數翻倒在地。
城下的西夏兵,則以不斷地加固雲梯車的底部、更多靠上城牆的雲梯車的數量來對抗。
西夏兵還有那種善於攀爬的步跋子,他們會選擇將雲梯車抵在並不到達到城牆頂端的方式,來應對撞車的破壞,然後便由這些步跋子背負著飛梯,對最後一段的距離進行爬城而上。
對此,宋兵則使用同樣靈活頂動的抵篙叉杆來對付,這種防禦工具兩三人即可操作,一旦發現有飛梯搭牆,立即用叉竿前往對其推倒,如果遇上推不動時,便用叉竿探出向下順梯用力推剁,利用竿前的橫刃可以直接削斷攀爬中的敵兵手臂,對其進行殺傷。
在城門附近,由於進行攻擊的西夏兵聚集得非常密集,於是自城樓上方,還會有絞車拖動的夜叉擂,將沉重且布滿尖銳鐵刺的巨型擂木從城頭向底下的西夏士兵拋落,每一次的落地都將會收割掉十幾條生命,之後血淋淋的巨型擂木會被兩端的鐵索拉迴城頭,再來準備進行下一次的攻擊。
而絕對兇悍的西夏士兵,則會抓住這種複雜而緩慢的操作間隙,再一度向城頭發起密集的進攻與突破。
在這相對枯燥且傳統的攻城節奏中,已經站在戰場中軍望車上的嵬名阿埋漸漸感受到了呂惠卿的實力了。
所謂的名將,往往不會在意於局部交戰與傷亡的細節,他隻會對於全局的資源、力量與措施進行冷靜地調度與分配。而在這過程中所發生的敵我雙方的死傷慘狀,並不能給他們產生任何影響,所有的一切都隻是他們在紙麵上進行推演評估的一個個冷酷的數字。
應該說,呂惠卿對於守城的準備工作是極其紮實與成功的。
雖然此時,已經開始有西夏士兵偶爾攻上了城頭,但是無論是在此之前所花費的時間,還是為此付出的犧牲人數,都遠遠地超過了嵬名阿埋的預計。
若不是此次出征帶來的兵員充足,他都不知自己能否最終堅持到這場攻城戰的最後階段。
不過,士兵能夠攻上城頭,即意味著西夏軍隊開始能夠與宋兵進行麵對麵地對戰搏鬥,而這一點,相對於在城下的被箭雨洗禮,則是越有利於體現出西夏士兵的強項。
“讓投入更多披甲的擒生軍上去!”
在最早的一批身手靈活的步跋子攻上城頭之後,雖然他們很快就會被身披重甲的宋兵圍攻並斬殺於城下,無法持續鞏固自己攻上城頭的優勢,但是他們的價值還是十分明顯的,通過一段時間的爭取,從而讓而隨後投入的擒生軍,迅速以同樣的裝甲防護登上了城頭,開始與重甲宋兵纏鬥在了一起。
因為都披有重甲,雙方的刀劍都極難傷害到對方,從而隻能以相對沉重的錘鐧棍斧之類的鈍器進行拚命地砸擊,才能打擊到對手。這樣一來,無論對於哪一方士兵的體力消耗都極大。一旦哪一方來不及調換足夠的生力軍,那麽傷亡便會快速出現。
好在,守城的一方終究是占據著最大的主動的,在呂惠卿的調度安排下,每一麵的城牆下方都站著充足的重甲預備隊,一旦擊潰了眼前的一波攻擊之後,立刻就輪換上休息充足的新的重甲禁軍,原先疲憊的士兵則快速迴到城下休息。
於是,雙方的傷亡數字則越來越集中在了西夏軍這一邊。
西夏的擒生軍雖然勇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登到城頭的人數正在逐漸下降,而前麵登上去的勇士也逐漸地被耗盡體力,愈發無法抵擋宋軍的反撲。
嵬名阿埋看似冷靜的臉龐底下,也在迅速地計算著自己族兵與其它族兵的消耗對比情況,這一階段損失的都將是各自的精銳力量。萬一自己的實力大損,即使是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等迴到興慶府之後,等待著自己的,將會是其它勢力的替代。
而在其後麵的小梁太後則沒有他那麽多的想法,眼前的這場戰役無論打得多麽地慘烈,都不會讓她的眉頭稍稍皺起一些:
能打殘打敗宋軍,這就是她小梁太後的赫赫武功威名;如果不能取勝,死傷的也都將是她本身就得要顧忌三分的黨項各大貴族的勢力,迴去之後,他們則是更不敢再對她示威。
至於宋軍會不會反攻,她則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她還有後著,在這次出兵之前,她已經遣使去聯係了大遼,聲稱這一次她是代替大遼國來教訓一下不知好歹的南朝小弟,一旦有所斬獲,她還將會向大遼國敬獻戰利品的收獲。
所以,萬一她這裏有點什麽扛不住的事,還有北方的宗主會幫她來出頭。
最終,激戰了一天的延安城外,在城頭宋兵的頑強防守下,西夏士兵不得不開始撤退。
城頭發射的箭矢執著地追擊著退兵的路線,鮮血染紅了城牆,戰死者的屍體到處堆積在了那裏。
迴到巨大中軍營帳之中,十三歲的李乾順正坐當中,身旁是整張座位都比他高出許多的太後位置,坐著的是他剛從戰場迴來的母親小梁太後。在這場浩大的戰爭過程中,不僅他無法參與之前的謀劃、之後的準備以及最終的發動,就連他提出想與母親一同在戰場後麵掠陣觀摩的要求,都被母親毫無商量餘地地一口拒絕。
今天的戰事不算太順利,但也不算太糟糕,李乾順瞥了一眼母親的臉色,似乎沒有什麽大問題,自幼便受其壓迫而習慣性緊張的情緒便稍稍地緩和了一些。
但是,這份緩和很快隨著一名慌忙進來報信的士兵而攪散了。
“報,西線貝中撒辰昨夜撤退時遭到順寧寨宋軍突襲,損失一萬八千人,餘者已至距離金明寨五十裏處臨時紮營,並向太後請罪。”
“什麽?!貝中撒辰他丟了營寨,又損失了近兩萬人?!他還有臉過來麽?”小梁太後的聲音變得異常地尖銳。
西線的這一安排是她在戰前自以為最得意的一著妙手,給了貝中撒辰分兵五萬,讓他先是佯攻順寧寨,待得把保安軍的兵力統統拖住之後,再悄悄地撤出主力,迅速至延安城下與她合兵一處,一舉攻下延安府,然後再從延安大道去迴師平定保安軍。接下來,鄜州以及後麵的秦鳳府的大門就會完全地對她打開了。
可是,眼下這貝中撒辰不可思議的失敗,令她之前在這一條線上的所有安排都成了一通笑話。甚至今天在陣地上,就已經有老臣舊將在私底下議論,延安城這幾日進攻得不順,就是因為之前莫名其妙地在西線分兵過多所致。
“敗陣之軍,開到延安城下也是影響士氣。”小梁太後忍住了所有的怒氣,作出了一個決定,“那金明寨不是在後麵沒拔掉嗎?給貝中撒辰他一個機會,讓他帶軍把金明寨給打下來,省得讓我迴頭再費一番手腳!”
同時,也急令東線的妹勒都逋三萬人,快速向延安城靠攏。
應該說,這一安排是妥當的。
貝中撒辰在前天傍晚安排動身之前,還覺得一切盡在掌握之中,誰知順利轉移了一整夜,卻在淩晨時分遭襲遇亂,不僅得知丟失了順寧寨前的營地,就連原本順利進軍的大部分也在黑暗中被相互踩踏以及逃亡損失了一萬人以上。
此時貝中撒辰的部隊士氣無比低落,讓他們直接來到延安城前線,小梁太後除非是瘋了,同時也正是驗證了一些不服的老臣們對這一安排的錯誤指責。
而到目前為止,貝中撒辰至少還有三萬以上的兵力,去圍攻一個兩千餘人的金明寨,還算是可以拿下的目標。
貝中撒辰要是能夠拿下金明寨,一則是的確幫了小梁太後清除了後方的一個隱患,為她向西分兵添注了一個合理的理由,同時也可以幫且貝中撒辰借此在進入延安的戰鬥前,可以能夠恢複一點點的士氣。
“貝中撒辰要是這個機會都把握不住的話,他就沒有必要再到本宮麵前來了,本宮也不想知道他之前的仗是如何敗成這樣的!”
坐在一旁的李乾順雖然麵無表情,按理說,自己的軍隊打了敗仗,他應該沮喪,但不知為何,對於母後的親信的這場大敗,他卻是有著一股說不出的高興與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