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迴到處州之後,收到了章楶給他寫來的信件,主要提到了朝廷計劃要對整個兩浙路官員作一番統一調整。
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隨著新黨對於朝政的進一步把控,章惇眼下迫切需要對一批之前已經出力賣命的黨徒進行論功行賞,尤其是之前做事做出成績的,都需要有一定的提拔。而且,一般情況下,大家總是希望去一些富庶的地區,或者直接入京成為京官。那就必須要把原來的好位置騰出來,安排到像是處州、溫州、台州這樣的常常用來安置貶官的地方去。
於是,這次擬派來知處州的官員叫劉涇,字巨濟,總體上算是偏向於舊黨的官員,更由於他個人因為喜歡並擅長書畫,在京城時,一直與米芾、蘇軾等人是書畫方麵的好友。於是,在這一輪的調整中,也算是要靠邊站的人。
劉涇在元豐年間曾官授太學博士,在元佑元年時遭禦史王岩叟彈劾,以不協眾議罷知鹹陽縣。後通判成都府、知坊州等職。這次,幹脆就直接被派到處州來了。
到處州任知州,對於劉涇來說,不是一個太好的安排,但是對於在這裏的秦觀而言,倒卻是一件相對還算不錯的結果。畢竟算得上是能夠進行照顧的舊相識了。
而目前已經在處州代管州事很長時間的通判李堯,終於等了自己最終的因功升遷——由於原先的知溫州官員的調動,他被提拔接下了權知溫州的好職務,不僅是如願以償地在官職上前進了一大步,更是在城市上要比處州好了許多。
隻是新擬任兩浙路轉運使的胡宗哲卻是一個新黨投機分子,章楶也不甚喜歡這個人,在信中特意提醒秦剛對此人須多加注意。
“老師,我此次入京之前,官家大饗明堂,寬赦天下,卻獨獨不赦元佑黨人,可見朝堂此風難以扭轉。弟子隻恐接下來的形勢會更加糟糕,即使有章運使的承諾在先,也會有難有迴天的那一天來到。”秦剛在介紹完這些情況後,不無擔心地說道。
“哪裏的話!為師可不擔心自己這邊的事。徐之你此番進京,能夠越次入對,可見官家對你的器重。你隻須認真做事,報恩於君主,就不必擔心自己的發展。”秦觀卻是不以為然,一心為了秦剛眼下的仕途順利而高興,“而且,你又能得到質夫的賞識,那便是在官場上有了貴人之提攜。為師的這點小事又能算得了什麽!”
秦剛思考了再三,還是決定將自己自京城迴來的半路上臨時作出“登陸並開拓流求島”的決定,以及之後在明州大黃島的一番安排,向秦觀和盤托出。
饒是秦觀之前對於趙駟跟著秦剛在處州折騰出的動靜已經有了不小的心理準備,但再與此時所說的“登陸流求”的計劃相比,依舊是震驚無比,以至於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秦剛知道,自己的老師需要一點時間來消化並理解,於是沒有再開口,隻是默契地在等候。
“徐之,你可知你將要做的事情會是什麽嗎?”良久,秦觀才艱難地吐出這一句問話。
“我知道!但絕非老師所想的那般。”秦剛堅定地迴答,進而解釋道,“流求乃無主荒島,化外之地。人非走投無路,誰願意背井離鄉去那種地方。此次進京前,我在杭州與潤州有機會調閱了這幾年的江淮田賦之情況,老師可知,在這表麵的盛世豐年底下,到底會是如何地朽壞與不堪?就說今年,我們四海銀行發放出去的青苗貸,能夠幫助到近九成的農民因此而渡過了一年中最難熬的關口,並熬到了秋收並償還了這筆貸款,這是我報給朝廷的數據。但是之後呢?這些農民好不容易因此節省下來的可憐一點開支,卻又在無休止的秋冬徭役以及無端上漲的田租中被剝奪怠盡。最後,還是有大量的農民無奈地被迫賣掉了他們的土地,兩浙路今冬的失地流民至少要比去年還要增加兩成。”
這樣的數據與情況令秦觀再次地震驚不已。
“包括這些栝蒼山中的山匪,老師你都接觸過他們。在入山之前,他們都是良民,都是願意自食其力的百姓,就是因為沒有了土地,又找不到謀生的活計,唯有去當土匪才有可能換到一口飯吃。所以,您也看到,之後隻要能有幹活的作坊收留,他們哪裏還願意留在山寨中?”
這點秦觀是親曆之人,他無從反駁。可是這麽多來的儒家教育,讓他永遠隻會去尋找自身的問題、承諾對於皇權的絕對順從,就連像秦剛這次隻是簡單地迴避出海,卻仍然是他固有觀念中所絕難接受的。
“老師還記得詩經魏風中的那首《碩鼠》麽?”秦剛提及了這首詩後,便順口吟道:“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是啊,秦觀突然發現,自己多年建立起來的世界觀,在弟子引用的這首《碩鼠》麵前,一下子蕩然無存了。
秦剛的做法的確無可厚非。
秦觀知道自己的這個弟子,從一開始起就無意於官位與權力。在這個大宋王朝,秦剛雖然不是最多次拒詔的人,但他卻是位置最低的拒詔人。
從最早毛滂寫給他的書信中,他就知道這個弟子最大的心願是保護自己身邊的親人好友過上幸福平淡的生活。但是,一旦連這種最基本的“幸福與平淡”也難以保證時,他便會化身為最英勇的勇士,從平城到處州,又從明州看向海外,這個弟子弄出了這麽大的手筆,其實其本質不過還是一種迴避、隻是重新去尋找一片心目中的“樂土”而已。
而且,昔日諸如陶淵明這樣的隱士,不也是最終選擇去歌頌那個幻想中的桃花源麽?各位文人誌士,又有誰會去批判桃花源裏的村民不繳賦稅、不設官府呢?
此時的秦剛,不過是將這種幻想,不再局限於紙筆的勾勒,而是動用了海船與部隊,去真實地爭取而來罷了。
秦觀緩緩地歎息了一聲,卻問道:“那徐之可是計劃就落腳流求了麽?”
“那倒不會。”秦剛卻說,“秦秋時的馮諼曾為孟嚐君經營‘狡兔三窟’。而這流求島,不過是我為身邊親友以及老師您所經營的一窟而已。更何況,我對章運使有過承諾,而之前在京城時,便已經聽說西賊極不安份,一旦西北戰火燃起,無論是從報答章運使的知遇之恩,還是要從民族大義出發,弟子都理當隨其征戰。”
“那自然是好!”秦觀點頭稱道,“言而有信,乃是大丈夫所為也!”
秦剛也就沒有說再多的話。
其實他今天將流求之事全盤托出,既是不想有任何大事瞞著老師,同時也相信以秦觀對他的信任,就算是不讚成,也不至於會進行強烈的反對。
同時,他還有一個暗含的心思,那就是,流求目前隻是開辟了一個淡水河口的根據地,臨時讓宮十二來管著尚可。但是隨著整個流求島開發建設計劃展開之後,流求將會不斷擴大到一州、一府乃至於一個路的規模,到那個時候,以秦觀的治事眼光與手段能力,將會是他目前在身邊目前最合適的主事之人。
當然,對於秦觀而言,這並非隻是簡單地管理一個地方的問題,而是如何克服傳統讀書人在內心深處對於這等類似於割據自立行為的天然抵觸情感。
當然,目前談論這個為時還早,秦剛此時所做的,隻需要在老師的內心深處,留下這麽一顆種子足矣。
處州的新年,簡單而溫馨。
朝華在這裏度過了第二個新年,雖然沒有了京城那些熟悉的鄰居以及繁華的街市,但是她卻極其滿意處州這裏的寧靜與舒適。
而且,從第一年秦觀在監酒稅務的位置上帶給處州百姓的實際好處,還有第二年堅守處州城並取得守城大捷的功勞,在這裏,到處都能感受到全城百姓對她們真心實意的尊敬與愛戴。就連她上街買菜都能時不時遇上堅持不肯收她錢的菜農菜販,讓她對於能跟隨秦觀來到這座南方的山城而感到萬分地滿足。
古代的士人是極度缺乏自我照顧能力的,更不要說再加上經濟方麵的緊缺因素。
所以,秦剛基本可以確定,曆史上秦觀的英年早逝,理應與他從處州開始就無法克服的窮困生活條件息息相關。
既然,他已經成功地改變了一些情況,比如讓朝華留在了秦觀的身邊,那麽,接下來的事情,就得好好拜托這位小師娘了。
而戚老夫人則更不用說了,這兩年在處州的生活基本無需操心。
平時的生活中,不僅有著朝華的細心服侍,還有從高郵秦家莊帶來的幫傭搭手,住的地方也是更加地寬敞舒心。
唯有的一次,便是那次的山賊圍城,聽說州裏的通判、都監走投無路來家裏請秦觀出山。
戚老夫人可沒有那些小戶人家女人的狹隘思想,明知道兒子如果應了這個請求,就會衝在守城的一線,幾乎會是站在了最危險的前沿。但她還是在關鍵的時候,給了兒子最重要的支持。
雖然之後她在家裏,是整日整夜地拉著朝華,為兒子的安危而擔驚受怕,更是為兒子能夠力挽狂瀾為保衛住處州城而向佛像不住地祈禱,一直到等來了處州大捷的喜報。
新年過後,章楶先前透露過的這些任命便陸續下達了。
最先到任的便是處州的新知州張涇,他到任後倒是客氣地請來了秦觀,先是追敘了他先前與蘇軾之間的友情,然後便明白無誤地表示,雖然他來處州也算是受貶,對於秦觀的起複也幫不上忙,不過照顧好他的基本生活,不至於讓各種窩心刁難的事情在處州發生,這點還是能夠做得到的。
當然了,秦剛也會代表自己的老師,對劉知州的關心與實話實說表示感謝,並表示,處州城的一切都會繼續延續之前與李通判之間的良好合作。
隨後,通判李堯便接到了前往溫州就任的詔書。
在出發前,李堯專門將秦剛請去一敘,秦剛自然明白他的真實想法,當然也帶著自己的打算,攜了一份重禮前去為其餞行。
“高遠兄此時高升,又是海邊大州,未來前程不可限量啊!”秦剛上來就是一頓恭維。
隻可惜李堯聽了後卻擺擺手道:“徐之是拿我打趣了。這溫州孤懸海邊,內陸交通極其不便,要說做海貿,卻是無法與明州、泉州相比,最多給他們做做中轉地。況且溫州之境多山少地,物產不豐,卻是比處州好不到哪裏去啊!”
自從處州保衛戰之後,秦剛與李堯的來往還是比較多的。雖然說,這李高遠對知州官位的謀求之心重了些,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否則他也不會在州城被圍之時,果斷地去作出請秦觀這個罪官出山的決定,從這裏也可看出他多少還是具有一定決斷之心。
而在之後收伏栝蒼山二十四寨山匪的過程中,他也是個明白人,不可能看不出秦剛在其中收編相關勢力,布局州縣各處的生意之舉。但他居然依舊能夠保持著“難得糊塗”的心態,任由秦剛在各縣安插效用勇敢,卻隻須確保自己能夠享用這一政績功勞即可。
在他的眼中,隻須看重兩個關鍵之點:各縣賦稅穩定上升,地方治安大幅好轉,這便是他的政績,也是他這次能遷升知溫州之位的重要基礎。
“高遠兄,你應該知道,我其實就是一個生意人。”秦剛有點懶懶地說道,“所以章運使才讓我在有空的時候偶爾去下催綱司在杭州設的衙門就成。所以,在處州可以與高遠兄做生意,到了溫州也是一樣,而且可以做的生意就更多了。”
李堯的眼睛一亮,他要的就這樣一句話,所以便笑眯眯地說:“不管溫州、處州,都是江淮發運司的轄地範圍之內嘛。而且,要是從做生意的角度來看,溫州的確是有更多的優勢。所以,無論與公與私,徐之賢弟一定不能忘記要拉為兄一把啊!”
“既然高遠兄這麽說了,小弟眼下倒也真有一個在生意可以與你好好地合作合作的。”秦剛見其說得坦誠,便也就拋出了想法,“這兩浙路的各地,甚至再西一側的江南西路,都是人多地少,失地流民甚多。前些年,朝廷多會收攏他們,編成廂軍以防有亂。隻是眼下朝中裁撤南方廂軍的唿聲甚高,高遠兄應該聽說了吧!”
“正是啊。”李堯一聽便皺起的眉頭,“這裁撤廂軍之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後患無窮。原想當初,地方為何有了這麽龐大的廂軍,還不就是因為這幫人沒了土地,沒法生活,怕他們聚集為匪,才去收攏了起來。可是現在朝廷一句‘沒錢了’,就要把他們裁撤了,可裁撤之後,要讓他們往哪裏去呢?跑進山裏不就又成了山匪麽?到了那個時候,剿匪又得再養兵,出兵又要花錢,這前麵省的錢又是幹什麽的呢?真不知朝廷那幫人是怎麽個想的!”
“朝廷的想法其實也很簡單:缺錢是他們眼下遇到的問題,所以裁撤廂軍,就可以很快在解決掉缺錢的這個眼前問題。而高遠兄剛才所說的匪患的問題,卻可能會是在一兩年之後才會發生的事情,所以,並不在他們的擔心之中啊!”秦剛笑眯眯地看著他。
“唉呀!可是我們這些地方官員,守一方之土,就得擔一方之責。明知一兩後就會發生的事情,眼下無論如何都得預防預防啊!”李堯此時所講的話語,倒還真的是充滿了拳拳的報國愛民之心。
“李知州一心為民,秦剛十分欽佩,若有可能,願將全力相助。”
李堯不由地心裏一動,趕緊發問:“可是徐之手頭有什麽良策可以教我?”
“良策倒也談不上。”秦剛這時才不緊不慢地說,“正好我在明州的海貿會社經營得還算不錯。海船在南下的半路上也曾發現了幾個無人的海島,這島上倒也有些平坦的土地,隻是無人耕種。所以,我在看到了這裏要裁撤廂軍的事情,便就在那裏琢磨著。假如這些被裁撤下來的廂軍,他們要是的確沒有好的去處的話,不如就來和我簽訂一個契約,安排他們到海島上去開荒種田,他們可以獲得一份安定的收入吃飽飯,而我也可以從中賺一點種田賣糧的錢。你看看,這樣子算不算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
“好的啊!”李堯卻沒有秦剛預想的猶豫與擔心,實在也是他與秦剛這兩年的交道打下後,向來不會在大事上對他有所懷疑,“李某也曾聽聞,有人在明州以東的無人海島上開墾莊園,耕種些糧食。雖然說偶爾會有海上大風侵擾,但是經不住這開發的成本極低,而且賦稅也因官府無力上島查看,隨便報一點就可以了,獲利倒也不錯。徐之老弟的這個想法甚是不錯。”
當然,李堯的讚賞,是因為這樣可以幫他盡量解決掉裁撤廂軍之後所產生的社會隱患。
其實有能力開發海島的,多半隻會是海商,而海商本身貿易的利潤率,又不足以驅動他們去做到海島上種糧的這件事。先前也曾有明州、台州及溫州的官府對外鼓勵過這些事情,甚至還會提出海島上的莊園三五年內免稅的條件,但實際上,真正願意做此事的人還是太少,李堯趕緊就這點盡可能地鼓動秦剛去做,希望他決定了之後不要再變卦。
“兩浙路還有江南西路那裏都會有一些裁撤後的廂軍。我也找人去和他們談了,隻是一時之間,這麽多的人口都要通過海船去海島上,如果是從明州碼頭走的話,則太過於顯眼。所以,我是計劃讓他們都從溫州港這邊走。”秦剛繼而說出自己後麵的一些想法,“不過請放心,凡是溫州這邊走的人,我會按人頭數量,都會再給高遠兄一筆過境費的。”
“哈哈!我就知道徐之老弟不會虧待於我。這些事情,好說好說!”雖然聽著秦剛的說法,他這一次似乎搞的動靜挺大,並非隻是簡單的幾十幾百人的規模。不過,這李堯原本就是一個膽大之人,而且這些人不過隻是從他溫州港過境一下,更不要說,他還可以按照人頭,從中收取到了額外的一筆費用。對於這樣的事,既然是事後查到了,也可以以自己認為如此的處理,將會給地方官府徹底消除裁撤廂軍之後所產生的隱患。而關於秦剛這樣的行為,到底算是買賣人口呢、還是勞力交易呢?李堯則根本就不在乎。
是的,這事要是換是毫不認識的陌生人來做,那就是妥妥地拐賣人口了!
同時,李堯也十分清楚,缺少了他的支持,秦剛直接去招募這些被裁撤的廂軍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雖然這些昔日的流民,被編管成廂軍之後,就已經是一度喪失了人身自由,但是好在他們都還算是待在了家鄉原地的附近。而這次的招募,卻是需要他們登上海船,前往茫茫大海的未知之處。
隻有加上了地方官府的支持與認可,這才相當於有了官府的背書,許多事情在執行起來,也就自然會變得順暢了許多。
緊接著,李堯因為了解過四海銀行在杭州、明州等地的分號情況,也提出了希望能在溫州新開設分號的要求,在得到了秦剛的承諾之後,也十分爽快地同意將溫州賦稅征收期的賦稅土匪的暫存以及節餘悉數存入四海銀行的條件。當然,秦剛另外給的前提條件就是將此部分的利息全部打入他李堯在四海銀行內的個人賬戶裏。
畢竟,對於官府來說,之前的這些款項存在錢莊裏,可是分毫收入都沒有的啊。
因為這一次與李堯談得非常順暢,秦剛決定接下來的這段時間,他可以再多跑幾個州,讓自己這個“人口販子”的生意做得再大一些。
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隨著新黨對於朝政的進一步把控,章惇眼下迫切需要對一批之前已經出力賣命的黨徒進行論功行賞,尤其是之前做事做出成績的,都需要有一定的提拔。而且,一般情況下,大家總是希望去一些富庶的地區,或者直接入京成為京官。那就必須要把原來的好位置騰出來,安排到像是處州、溫州、台州這樣的常常用來安置貶官的地方去。
於是,這次擬派來知處州的官員叫劉涇,字巨濟,總體上算是偏向於舊黨的官員,更由於他個人因為喜歡並擅長書畫,在京城時,一直與米芾、蘇軾等人是書畫方麵的好友。於是,在這一輪的調整中,也算是要靠邊站的人。
劉涇在元豐年間曾官授太學博士,在元佑元年時遭禦史王岩叟彈劾,以不協眾議罷知鹹陽縣。後通判成都府、知坊州等職。這次,幹脆就直接被派到處州來了。
到處州任知州,對於劉涇來說,不是一個太好的安排,但是對於在這裏的秦觀而言,倒卻是一件相對還算不錯的結果。畢竟算得上是能夠進行照顧的舊相識了。
而目前已經在處州代管州事很長時間的通判李堯,終於等了自己最終的因功升遷——由於原先的知溫州官員的調動,他被提拔接下了權知溫州的好職務,不僅是如願以償地在官職上前進了一大步,更是在城市上要比處州好了許多。
隻是新擬任兩浙路轉運使的胡宗哲卻是一個新黨投機分子,章楶也不甚喜歡這個人,在信中特意提醒秦剛對此人須多加注意。
“老師,我此次入京之前,官家大饗明堂,寬赦天下,卻獨獨不赦元佑黨人,可見朝堂此風難以扭轉。弟子隻恐接下來的形勢會更加糟糕,即使有章運使的承諾在先,也會有難有迴天的那一天來到。”秦剛在介紹完這些情況後,不無擔心地說道。
“哪裏的話!為師可不擔心自己這邊的事。徐之你此番進京,能夠越次入對,可見官家對你的器重。你隻須認真做事,報恩於君主,就不必擔心自己的發展。”秦觀卻是不以為然,一心為了秦剛眼下的仕途順利而高興,“而且,你又能得到質夫的賞識,那便是在官場上有了貴人之提攜。為師的這點小事又能算得了什麽!”
秦剛思考了再三,還是決定將自己自京城迴來的半路上臨時作出“登陸並開拓流求島”的決定,以及之後在明州大黃島的一番安排,向秦觀和盤托出。
饒是秦觀之前對於趙駟跟著秦剛在處州折騰出的動靜已經有了不小的心理準備,但再與此時所說的“登陸流求”的計劃相比,依舊是震驚無比,以至於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秦剛知道,自己的老師需要一點時間來消化並理解,於是沒有再開口,隻是默契地在等候。
“徐之,你可知你將要做的事情會是什麽嗎?”良久,秦觀才艱難地吐出這一句問話。
“我知道!但絕非老師所想的那般。”秦剛堅定地迴答,進而解釋道,“流求乃無主荒島,化外之地。人非走投無路,誰願意背井離鄉去那種地方。此次進京前,我在杭州與潤州有機會調閱了這幾年的江淮田賦之情況,老師可知,在這表麵的盛世豐年底下,到底會是如何地朽壞與不堪?就說今年,我們四海銀行發放出去的青苗貸,能夠幫助到近九成的農民因此而渡過了一年中最難熬的關口,並熬到了秋收並償還了這筆貸款,這是我報給朝廷的數據。但是之後呢?這些農民好不容易因此節省下來的可憐一點開支,卻又在無休止的秋冬徭役以及無端上漲的田租中被剝奪怠盡。最後,還是有大量的農民無奈地被迫賣掉了他們的土地,兩浙路今冬的失地流民至少要比去年還要增加兩成。”
這樣的數據與情況令秦觀再次地震驚不已。
“包括這些栝蒼山中的山匪,老師你都接觸過他們。在入山之前,他們都是良民,都是願意自食其力的百姓,就是因為沒有了土地,又找不到謀生的活計,唯有去當土匪才有可能換到一口飯吃。所以,您也看到,之後隻要能有幹活的作坊收留,他們哪裏還願意留在山寨中?”
這點秦觀是親曆之人,他無從反駁。可是這麽多來的儒家教育,讓他永遠隻會去尋找自身的問題、承諾對於皇權的絕對順從,就連像秦剛這次隻是簡單地迴避出海,卻仍然是他固有觀念中所絕難接受的。
“老師還記得詩經魏風中的那首《碩鼠》麽?”秦剛提及了這首詩後,便順口吟道:“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是啊,秦觀突然發現,自己多年建立起來的世界觀,在弟子引用的這首《碩鼠》麵前,一下子蕩然無存了。
秦剛的做法的確無可厚非。
秦觀知道自己的這個弟子,從一開始起就無意於官位與權力。在這個大宋王朝,秦剛雖然不是最多次拒詔的人,但他卻是位置最低的拒詔人。
從最早毛滂寫給他的書信中,他就知道這個弟子最大的心願是保護自己身邊的親人好友過上幸福平淡的生活。但是,一旦連這種最基本的“幸福與平淡”也難以保證時,他便會化身為最英勇的勇士,從平城到處州,又從明州看向海外,這個弟子弄出了這麽大的手筆,其實其本質不過還是一種迴避、隻是重新去尋找一片心目中的“樂土”而已。
而且,昔日諸如陶淵明這樣的隱士,不也是最終選擇去歌頌那個幻想中的桃花源麽?各位文人誌士,又有誰會去批判桃花源裏的村民不繳賦稅、不設官府呢?
此時的秦剛,不過是將這種幻想,不再局限於紙筆的勾勒,而是動用了海船與部隊,去真實地爭取而來罷了。
秦觀緩緩地歎息了一聲,卻問道:“那徐之可是計劃就落腳流求了麽?”
“那倒不會。”秦剛卻說,“秦秋時的馮諼曾為孟嚐君經營‘狡兔三窟’。而這流求島,不過是我為身邊親友以及老師您所經營的一窟而已。更何況,我對章運使有過承諾,而之前在京城時,便已經聽說西賊極不安份,一旦西北戰火燃起,無論是從報答章運使的知遇之恩,還是要從民族大義出發,弟子都理當隨其征戰。”
“那自然是好!”秦觀點頭稱道,“言而有信,乃是大丈夫所為也!”
秦剛也就沒有說再多的話。
其實他今天將流求之事全盤托出,既是不想有任何大事瞞著老師,同時也相信以秦觀對他的信任,就算是不讚成,也不至於會進行強烈的反對。
同時,他還有一個暗含的心思,那就是,流求目前隻是開辟了一個淡水河口的根據地,臨時讓宮十二來管著尚可。但是隨著整個流求島開發建設計劃展開之後,流求將會不斷擴大到一州、一府乃至於一個路的規模,到那個時候,以秦觀的治事眼光與手段能力,將會是他目前在身邊目前最合適的主事之人。
當然,對於秦觀而言,這並非隻是簡單地管理一個地方的問題,而是如何克服傳統讀書人在內心深處對於這等類似於割據自立行為的天然抵觸情感。
當然,目前談論這個為時還早,秦剛此時所做的,隻需要在老師的內心深處,留下這麽一顆種子足矣。
處州的新年,簡單而溫馨。
朝華在這裏度過了第二個新年,雖然沒有了京城那些熟悉的鄰居以及繁華的街市,但是她卻極其滿意處州這裏的寧靜與舒適。
而且,從第一年秦觀在監酒稅務的位置上帶給處州百姓的實際好處,還有第二年堅守處州城並取得守城大捷的功勞,在這裏,到處都能感受到全城百姓對她們真心實意的尊敬與愛戴。就連她上街買菜都能時不時遇上堅持不肯收她錢的菜農菜販,讓她對於能跟隨秦觀來到這座南方的山城而感到萬分地滿足。
古代的士人是極度缺乏自我照顧能力的,更不要說再加上經濟方麵的緊缺因素。
所以,秦剛基本可以確定,曆史上秦觀的英年早逝,理應與他從處州開始就無法克服的窮困生活條件息息相關。
既然,他已經成功地改變了一些情況,比如讓朝華留在了秦觀的身邊,那麽,接下來的事情,就得好好拜托這位小師娘了。
而戚老夫人則更不用說了,這兩年在處州的生活基本無需操心。
平時的生活中,不僅有著朝華的細心服侍,還有從高郵秦家莊帶來的幫傭搭手,住的地方也是更加地寬敞舒心。
唯有的一次,便是那次的山賊圍城,聽說州裏的通判、都監走投無路來家裏請秦觀出山。
戚老夫人可沒有那些小戶人家女人的狹隘思想,明知道兒子如果應了這個請求,就會衝在守城的一線,幾乎會是站在了最危險的前沿。但她還是在關鍵的時候,給了兒子最重要的支持。
雖然之後她在家裏,是整日整夜地拉著朝華,為兒子的安危而擔驚受怕,更是為兒子能夠力挽狂瀾為保衛住處州城而向佛像不住地祈禱,一直到等來了處州大捷的喜報。
新年過後,章楶先前透露過的這些任命便陸續下達了。
最先到任的便是處州的新知州張涇,他到任後倒是客氣地請來了秦觀,先是追敘了他先前與蘇軾之間的友情,然後便明白無誤地表示,雖然他來處州也算是受貶,對於秦觀的起複也幫不上忙,不過照顧好他的基本生活,不至於讓各種窩心刁難的事情在處州發生,這點還是能夠做得到的。
當然了,秦剛也會代表自己的老師,對劉知州的關心與實話實說表示感謝,並表示,處州城的一切都會繼續延續之前與李通判之間的良好合作。
隨後,通判李堯便接到了前往溫州就任的詔書。
在出發前,李堯專門將秦剛請去一敘,秦剛自然明白他的真實想法,當然也帶著自己的打算,攜了一份重禮前去為其餞行。
“高遠兄此時高升,又是海邊大州,未來前程不可限量啊!”秦剛上來就是一頓恭維。
隻可惜李堯聽了後卻擺擺手道:“徐之是拿我打趣了。這溫州孤懸海邊,內陸交通極其不便,要說做海貿,卻是無法與明州、泉州相比,最多給他們做做中轉地。況且溫州之境多山少地,物產不豐,卻是比處州好不到哪裏去啊!”
自從處州保衛戰之後,秦剛與李堯的來往還是比較多的。雖然說,這李高遠對知州官位的謀求之心重了些,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否則他也不會在州城被圍之時,果斷地去作出請秦觀這個罪官出山的決定,從這裏也可看出他多少還是具有一定決斷之心。
而在之後收伏栝蒼山二十四寨山匪的過程中,他也是個明白人,不可能看不出秦剛在其中收編相關勢力,布局州縣各處的生意之舉。但他居然依舊能夠保持著“難得糊塗”的心態,任由秦剛在各縣安插效用勇敢,卻隻須確保自己能夠享用這一政績功勞即可。
在他的眼中,隻須看重兩個關鍵之點:各縣賦稅穩定上升,地方治安大幅好轉,這便是他的政績,也是他這次能遷升知溫州之位的重要基礎。
“高遠兄,你應該知道,我其實就是一個生意人。”秦剛有點懶懶地說道,“所以章運使才讓我在有空的時候偶爾去下催綱司在杭州設的衙門就成。所以,在處州可以與高遠兄做生意,到了溫州也是一樣,而且可以做的生意就更多了。”
李堯的眼睛一亮,他要的就這樣一句話,所以便笑眯眯地說:“不管溫州、處州,都是江淮發運司的轄地範圍之內嘛。而且,要是從做生意的角度來看,溫州的確是有更多的優勢。所以,無論與公與私,徐之賢弟一定不能忘記要拉為兄一把啊!”
“既然高遠兄這麽說了,小弟眼下倒也真有一個在生意可以與你好好地合作合作的。”秦剛見其說得坦誠,便也就拋出了想法,“這兩浙路的各地,甚至再西一側的江南西路,都是人多地少,失地流民甚多。前些年,朝廷多會收攏他們,編成廂軍以防有亂。隻是眼下朝中裁撤南方廂軍的唿聲甚高,高遠兄應該聽說了吧!”
“正是啊。”李堯一聽便皺起的眉頭,“這裁撤廂軍之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後患無窮。原想當初,地方為何有了這麽龐大的廂軍,還不就是因為這幫人沒了土地,沒法生活,怕他們聚集為匪,才去收攏了起來。可是現在朝廷一句‘沒錢了’,就要把他們裁撤了,可裁撤之後,要讓他們往哪裏去呢?跑進山裏不就又成了山匪麽?到了那個時候,剿匪又得再養兵,出兵又要花錢,這前麵省的錢又是幹什麽的呢?真不知朝廷那幫人是怎麽個想的!”
“朝廷的想法其實也很簡單:缺錢是他們眼下遇到的問題,所以裁撤廂軍,就可以很快在解決掉缺錢的這個眼前問題。而高遠兄剛才所說的匪患的問題,卻可能會是在一兩年之後才會發生的事情,所以,並不在他們的擔心之中啊!”秦剛笑眯眯地看著他。
“唉呀!可是我們這些地方官員,守一方之土,就得擔一方之責。明知一兩後就會發生的事情,眼下無論如何都得預防預防啊!”李堯此時所講的話語,倒還真的是充滿了拳拳的報國愛民之心。
“李知州一心為民,秦剛十分欽佩,若有可能,願將全力相助。”
李堯不由地心裏一動,趕緊發問:“可是徐之手頭有什麽良策可以教我?”
“良策倒也談不上。”秦剛這時才不緊不慢地說,“正好我在明州的海貿會社經營得還算不錯。海船在南下的半路上也曾發現了幾個無人的海島,這島上倒也有些平坦的土地,隻是無人耕種。所以,我在看到了這裏要裁撤廂軍的事情,便就在那裏琢磨著。假如這些被裁撤下來的廂軍,他們要是的確沒有好的去處的話,不如就來和我簽訂一個契約,安排他們到海島上去開荒種田,他們可以獲得一份安定的收入吃飽飯,而我也可以從中賺一點種田賣糧的錢。你看看,這樣子算不算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
“好的啊!”李堯卻沒有秦剛預想的猶豫與擔心,實在也是他與秦剛這兩年的交道打下後,向來不會在大事上對他有所懷疑,“李某也曾聽聞,有人在明州以東的無人海島上開墾莊園,耕種些糧食。雖然說偶爾會有海上大風侵擾,但是經不住這開發的成本極低,而且賦稅也因官府無力上島查看,隨便報一點就可以了,獲利倒也不錯。徐之老弟的這個想法甚是不錯。”
當然,李堯的讚賞,是因為這樣可以幫他盡量解決掉裁撤廂軍之後所產生的社會隱患。
其實有能力開發海島的,多半隻會是海商,而海商本身貿易的利潤率,又不足以驅動他們去做到海島上種糧的這件事。先前也曾有明州、台州及溫州的官府對外鼓勵過這些事情,甚至還會提出海島上的莊園三五年內免稅的條件,但實際上,真正願意做此事的人還是太少,李堯趕緊就這點盡可能地鼓動秦剛去做,希望他決定了之後不要再變卦。
“兩浙路還有江南西路那裏都會有一些裁撤後的廂軍。我也找人去和他們談了,隻是一時之間,這麽多的人口都要通過海船去海島上,如果是從明州碼頭走的話,則太過於顯眼。所以,我是計劃讓他們都從溫州港這邊走。”秦剛繼而說出自己後麵的一些想法,“不過請放心,凡是溫州這邊走的人,我會按人頭數量,都會再給高遠兄一筆過境費的。”
“哈哈!我就知道徐之老弟不會虧待於我。這些事情,好說好說!”雖然聽著秦剛的說法,他這一次似乎搞的動靜挺大,並非隻是簡單的幾十幾百人的規模。不過,這李堯原本就是一個膽大之人,而且這些人不過隻是從他溫州港過境一下,更不要說,他還可以按照人頭,從中收取到了額外的一筆費用。對於這樣的事,既然是事後查到了,也可以以自己認為如此的處理,將會給地方官府徹底消除裁撤廂軍之後所產生的隱患。而關於秦剛這樣的行為,到底算是買賣人口呢、還是勞力交易呢?李堯則根本就不在乎。
是的,這事要是換是毫不認識的陌生人來做,那就是妥妥地拐賣人口了!
同時,李堯也十分清楚,缺少了他的支持,秦剛直接去招募這些被裁撤的廂軍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雖然這些昔日的流民,被編管成廂軍之後,就已經是一度喪失了人身自由,但是好在他們都還算是待在了家鄉原地的附近。而這次的招募,卻是需要他們登上海船,前往茫茫大海的未知之處。
隻有加上了地方官府的支持與認可,這才相當於有了官府的背書,許多事情在執行起來,也就自然會變得順暢了許多。
緊接著,李堯因為了解過四海銀行在杭州、明州等地的分號情況,也提出了希望能在溫州新開設分號的要求,在得到了秦剛的承諾之後,也十分爽快地同意將溫州賦稅征收期的賦稅土匪的暫存以及節餘悉數存入四海銀行的條件。當然,秦剛另外給的前提條件就是將此部分的利息全部打入他李堯在四海銀行內的個人賬戶裏。
畢竟,對於官府來說,之前的這些款項存在錢莊裏,可是分毫收入都沒有的啊。
因為這一次與李堯談得非常順暢,秦剛決定接下來的這段時間,他可以再多跑幾個州,讓自己這個“人口販子”的生意做得再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