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留秦剛是有他的目的的。
他自幼就喜歡丹青詩詞,尤其喜歡與他的姑父小王駙馬來往,於是時常可以在他那裏看到秦觀的詩詞作品。同時,王詵對秦觀的才華也甚為推崇。
後來曾在蘇軾身邊做過事的高俅到其身邊伴玩,趙佶偶爾問起:這蘇門弟子眾多,俱是才華橫溢之士,那麽蘇軾究竟最為推崇哪個弟子呢?
按趙佶自己原先的估計,大約應該會是黃庭堅。誰知道高俅努力思考了一番,告訴他的名字竟然會是秦觀。
隻是,秦觀很快就被貶出京城去了。之後便陸續聞聽他出京後便與自己的弟子秦剛一起,這個秦剛,先有永城大捷,之後又有處州大捷,竟然是一個文武雙全之士。
不過,因為他是在宗室內部,更是聽到了一些不得外宣的消息,這兩場大捷都還是秦觀的親手指揮,隻是朝廷正在全力打擊舊黨人士,不想給秦觀複官的機會,所以才轉到了他的弟子秦剛的身上。而正是因為如此,這秦觀與秦剛一對師徒,更是引起了趙佶的濃厚興趣。
而這次,正好巧遇這秦觀的弟子秦剛,於是便立即有了先結識一下的意思。
當然,這間屋子裏的人,也隻有高俅明白自家這位小王爺的心思。於是,借著上前添酒的機會,順口對秦剛問道:“這次未見秦大官人迴京,不知他在處州那裏的是否還能住得慣?”
秦剛趕緊謝過道:“恩師還算安逸,此時被奪了職,也正好沒有案牘勞形。處州雖然物產貧乏,但卻少不了許多山水風情,所以閑居時間很多,也因此而作了不少的好詩詞。”
高俅開了一個好頭,趙佶便順勢提及了他所看到的一首秦觀新作七絕《題法海平闍黎》,這是秦觀在府南囿山的法海寺所作,詩句曰:
寒食山州百鳥喧,春風花雨暗川原。
因循移病依香火,寫得彌陀七萬言。
“京人獨愛少遊之詞,我卻獨愛讀其詩。”趙佶認真地說道,“常人之詩多記事寫景,而少遊之詩,事後有思,景中有情。所以,這首法海寺的絕句,寫得讓人非常地想往,隻是不知道,這首詩中的愁緒與禪意又會因何處而起?”
“宣少爺的好眼力。”秦剛先讚賞了一句,才繼續說道:“此詩作於今年的寒食節,而在此之前十天,乃是山賊圍城之日。之後處州南城門外便有了一場生死血戰,恩師雖為保城安全,全力部署,但城下大戰,終究還是血染川原,‘春風花雨’之下,難免不會有諸多的冤魂辭世。而所謂‘彌陀七萬言’,則是恩師仁心宅厚,願以佛門之慈悲,超度亡魂,以慰平生。”
的確,許多對於詩歌的體會與評價,一旦離開了這首詩創時的真實背景之事,或許讀出的意味就完全兩樣了。
而秦剛之所以如此詳細地介紹,是他突然意識到:眼前的這位,無論將來怎樣地不堪,但他畢竟都會極大概率地會成為下一任的天子。
秦觀是在趙煦手裏貶到地方去的,正常情況下,中國曆史上的所有帝王,即使是對於自己所作出的一些決定有追悔之意時,也不太會在自己任上進行糾正。似乎這個關係到帝王的麵子問題,又或者從權術的角度,留給自己的繼任者去糾正才是最好的處理手法。
曆史上的秦觀,恰恰還是要等到了在趙佶登基後,才得到了被從嶺南召迴中原的機會。隻是可惜,在此之前,由於過於荒涼與艱苦的生活條件,讓他經曆了太多的波折與磨難,終於透支了他脆弱的生命力,從而遺憾地倒在了迴家的半路上。
其實,曆史常常有種種的假設,有人在想,如果他被召迴的時間再早一點呢?如果他能得到善待的條件再好一點呢?
所以,眼下秦剛對此事所期望進行的一些改變,無非隻是盡可能地改善老師在貶謫時期的生活條件,以確保他的身體健康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而對於眼下的政局變動、朝廷看法,實在是能做的事情不多。
而眼前的機會卻給了他一個全新的思路,假如能夠在趙佶的心目中先行建起對於秦觀的良好印象,至少這位既風雅又昏庸的帝王,從個人的角度來說,還算得上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那麽是不是會對多年以後所發生的一些事情,產生一點點的向前的推動效果呢?
秦剛一邊計算著這件事的可能性,一邊在與趙佶進行著謹慎微妙的對話。
對於此刻身旁的盼兮,他自然是一百個放心。她原本就比較膽小,對於秦觀也是從頭到腳的尊敬,自然既不會隨便開口插話,也不會亂說話。
他唯有比較擔心的,就是一向恃才自傲、甚至對於秦觀的詩詞微有看法的李清照,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添亂。
所以,他也不時地也給這個小丫頭遞去了幾個眼色。
好在,李清照雖然不是很理解秦剛的目的,但多少還是看明白了他不希望自己就此事插口的意思。她少有地嘟了嘟嘴,雖然心裏極不滿意,但還算是給了秦剛的麵子,在他們討論秦觀作品的過程中,並沒有開口說些什麽。
隻有等到之後,話題開始慢慢聊到了古董字畫之時,她才毫不客氣地把今天看過的幾家店及它們店裏的東西都損了個遍,直言這個潘樓街上的東西實在是言過於名、名大於實。
趙佶初聽有點不服氣,就讓高俅把他今天在其它店裏挑出的好東西讓李清照看看。
東西拿了過來,一件件地攤放在桌上後,李清照便非常仔細地認真看了起,很難得地,在看的過程中非常地緩慢。
在連續肯定了幾件真貨之後,她還是毫不客氣地從中指出了兩件偽造水平非常不錯的東西:
“難得做得這麽逼真,偽造者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你看這裏,還有這裏。”雖然口頭上在讚美與肯定對方的手法,但是同時也算是非常自得地展示出自己的水平——偽造得如此精細,依舊還是沒有逃得脫自己的眼光。
在李清照細細地講解與明確指點下,趙佶才注意到了這些破綻的存在。
這下之後,趙佶才徹底服氣了,並心悅誠服地說道:“改日還得要向李小娘子多多請教。”
這時,潘樓的管事很小心的前來敲門,說是抱月樓的頭牌李湘月求見。
李湘月?秦剛再一瞧李清照那副“果然如此”的神情,立刻就想起了去年青城碼頭送別的那件事,這李湘月居然現在已經成為頭牌了嗎?
不過今天是否同意,這還是得要看趙佶的態度。
趙佶倒是微微一笑道:“湘月姑娘今天倒是在潘樓啊,請她過來一坐吧!”
一會兒,李湘月抱著一架古琴進來給幾人見禮,先是見過“宣少爺”——看來這京城勾欄都也清楚熟悉他了,然後再見過了秦小官人,之後再給餘下幾人行禮。
“奴奴去年自受了秦小官人所贈的《送別》一曲,也算是在京城唱出了一點小小的名氣,今日聽說宣少爺請了秦小官人在此,便冒昧前來打擾。實是奴奴心中歡喜,想過來給幾位唱唱小曲,以助酒興。”
“湘月姑娘這一提,我倒是想起徐之所作的《送別》一曲,果然是意境深遠、婉轉深情、動人心弦,不輸尊師之風采啊!”趙佶也是興致勃勃地說道。
李湘月抿嘴一笑,脆生生地說道:“今日難得宣少爺有空,奴奴就給幾位演奏一首《水調歌頭之明月幾時有》來助助興。”
這李湘月也是個人精,知道這次對象有秦剛,也有對蘇軾頗有好感的宣少爺。這蘇軾之人雖然已經被貶去了岒南,但他的作品卻依舊傳唱於京城的各處,依然在民間擁有著極多的擁躉。
在得到了在座各人的首肯後,李湘月坐了下來,調試了幾下琴弦,手指一抖,幽揚動聽的琴弦中,便流淌出宋時的“水調歌頭”曲調。
這宋詞的每一個詞牌,都有著它固定的的曲調,所以時人會將作詞也稱為填詞,意為將合適的詞句填入固定的曲調,以便於可以在作好詞後直接拿去演唱。
一曲“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唱罷,古琴叮咚數聲,奏出的餘響環繞,眾人皆感意猶未盡。秦剛看到趙佶也很有興致,於是便對李湘月說:“那日隻是聽了琴音,今日再聽李大家的歌喉,果然是京中一絕,這頭牌乃是實至名歸。不過,這首《明月幾時有》,使用的隻是尋常的‘水調歌頭’曲調,此曲與蘇大學士的詞風相襯,總是感覺缺少了那麽一點韻味,我這裏倒是有一種新的曲調唱法,你可想學學?”
不消說是李湘月的眼前一亮,就是李清照與趙佶,此時也都是多了幾分期待。
李湘月已經喚過跟班,備好紙筆以準備記譜。
秦剛還是用他能把握得住的中低部聲音開頭,唱的自然是後世梁弘誌譜曲、先後由鄧麗君與王菲兩代天後級歌手演繹的那個經典曲調: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
李湘月的唿吸頓時一緊,手中動作卻是不停,唰唰唰地按照她所辨識出來的音調將這樣的旋律用記譜法記下。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這樣的曲調宛轉動人,足以將這樣的詞意逐一延展開來。當然,更由於秦剛低沉的聲調,有著別樣的風味。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曲調由此開始,漸漸高亢婉轉,令人如癡如醉。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傷離何,此事古難全。”
這裏的曲調雖然與上闕似有重複,但又似乎有變化,一詠一歎之間道出了那種看盡人世真理的真實情愫。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秦剛此時唱完最後兩句,悠揚綿迴的曲調,意境幽遠,迴味無窮,這又豈是過去的那種普通水調歌頭曲調所能比擬,它又哪能如此妥帖的詮釋出蘇軾這首詞的風格意境?!
李湘月在全程的激動與興奮之中,但饒是如此,也是右手記譜不停,左手已在古琴上嚐試定音、琢磨指法了。
待到秦剛一遍唱完之後。
趙佶率先拍案叫絕:“徐之此調,詞中有詩境,詩中有畫境,畫中仿佛可見仙境,實乃仙境之曲,吾等之耳,得享此福爾。”
李湘月正控製住激動無比的心情,正在緊張地複查自己所記的曲譜,不敢確定的地方,又向秦剛求證了兩三處後,方才起身,再向秦剛行以拜禮道:“奴奴得秦小官人再傳新曲,不勝榮興。此曲雅而不淡、憂而不傷、放而不狂,如若天籟。奴奴初次習得,先行試唱一次,還望秦小官人多多點撥。”
秦剛倒也有點意外,他本以為,李湘月可能還得需要他再唱一遍才得掌握此曲,真沒想到,居然僅此一遍之後,她就敢於挑戰,於是欣然點首。
見秦剛同意之後,李湘月再看看手頭所記之譜,又在琴上略定弦音,便開始自彈自唱起來。
要說這能在京城立足的歌伎,自然都是有著足夠的技藝傍身,也就是隻聽了一遍並同時進行記譜,李湘月的這一次配樂演唱,除了指法的略略生疏與部分歌詞的轉承換氣間還需要一些更好地處理之外,竟能將此曲唱得有七八分的神韻。
剛才秦剛的演唱,使用得是中低聲部的男音,在這包廂之中,也不大容易傳到外麵去。而李湘月卻是用了她最擅長的高音女聲,唱出來的更是另一番別樣風味。
而宋時酒樓的包廂都沒有完全地封閉,為了方便裏麵的客人隨時能夠欣賞大廳裏的演出,還會將在麵向大廳的方麵專門開有窗戶,平時隻會掛著紗簾作為遮擋。
而李湘月的脆麗嗓音,再結合琴聲的伴奏,其開頭兩句的《明月幾時有》唱出來後,立即壓抑住了大廳裏的各種雜音,吸引了眾多的客人屏氣靜聽。一曲唱罷,竟然引得左右的包廂裏都傳出了陣陣喝彩之聲。
一會兒,便有酒樓裏專門跑堂傳話的過來,說有某字號的包廂裏的某某某誠意邀請李湘月前去轉台。
實際這便是大宋酒客們在酒樓裏的常見社交方式,一般會發出邀請其他包廂裏的歌伎過去轉台為名,實則上就是發出了想結交這間包廂裏主人的意願。如果被邀請的包廂主人,聽了對方的名號,認為確實屬於自己願意結交的對象,便會讓歌伎先去轉台,並代為傳達自己的正式意願,或是直接邀請對方來自己這裏相聚,以及也可自己前往對方的包廂裏相識。
大宋朝的京城裏,每天都會有這樣的社交故事在各個酒樓裏上演著。
而在此時,李湘月已明顯覺察出秦剛他們這幾人並不太願意在這裏拋頭露麵,便笑吟吟地說道:“奴奴今天真是有幸,有宣少爺做東,又有秦小官人可以指點歌藝。今個兒就隻會留在此間侍奉,你們就幫我把別間的邀請盡數都迴了吧!”
李清照拍手笑道:“蘇大學士此詞必將再次傳唱天下,十八叔可分得三分之功!”
“哼哼!”秦剛也笑道,“再分你一分馬屁之功。”
李湘月學得此曲,更是對秦剛崇拜得五體投地,當下便是再次深深拜服道:“奴奴先是得獲《送別》一曲所贈,原本不應再有貪婪之心……”
“還是送你了!”秦剛卻是直接說道。
“……什麽?真的又是送予奴奴了嗎?”李湘月原本也隻是希望能夠獲得此曲的許可演唱,便足以滿足心願了。而如今這首新曲調的《明月幾時有》再次贈予她的話,她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感謝的話了。
“哈哈!”趙佶也忍不住來打趣道,“此間屋內,不過就還有兩位小娘子在,難不成她們兩個有誰還想索要這首曲子麽?”
秦盼兮自然是使勁地搖頭,她想要的東西,哥哥自然會給她,根本無須她去索要。
而李清照卻是心思透亮地盯著李湘雲紅紅和臉龐與魅意如絲的眼神,哼了哼道:“我家這個十八叔喲,從來是不會做虧本生意的。你看著他大方得很,一首歌說送就送,一首曲子又是說送就送,當心喲,等到你何時發現自己被他賣了還得替他去數錢呢!”
李湘雲又是何等聰明的女子,一下子便從中聽得出濃濃的敵意,一又美目,看一眼秦剛此時略顯尷尬的表情,再看一眼李清照毫不掩飾的不悅之情,立刻開始轉移話題:“哎呀!怎麽著說起來,今天都得虧了宣少爺作的這個東,這才讓奴奴得了這個天大的好處,奴奴這邊先向宣少爺敬一杯酒。”
高俅在過來給各位添酒之時,也順口說道:“秦小官人最擅長神來之筆。先前京城的蹴鞠聯賽不溫不火,卻在得了小官人的指點後而更新了全新的比賽規則。一下子就成了京城裏最火爆的活動。其它甚麽相撲、馬球等等,無一能夠與之相比。男女當時在駙馬府帶隊參賽,也是托小官人的福,還曾連獲過兩屆的最佳主攻手之名。”
“哎呀呀!”李清照聽到這個話題又是來了勁,“十八叔建議搞了這個新規則,確實還讓京城蹴鞠聯賽的賭球火得不得了。想當初,本姑娘也曾拿下連押八局不敗之紀錄。隻可惜之後便因為家裏大人離京去了廣信軍。哎,紀錄也就斷了喲!”
見另幾人有點不信,李清照便開始向眾人介紹並談及她的賭球心得,比如在賽前應該如何去分析各隊的實力並推斷出他們比賽的可能結果?又比如需要怎樣才可以客觀地評析開盤家開出的賠率盤口?再比如在投注時可以組合多種不同的投注以總體降低自己的風險?
一眾人直聽得是咂舌不已,尤其秦盼兮更是覺得不可思議:女子參與賭博活動本來就已少見,而且還能總結出如此之多的心得,著實讓她開了眼界。
趙佶也被說得心動不已,便道:“本少爺過去也曾下過不少注,一直是輸多贏少。等到下迴開賽時,我便讓高俅在幫我下注之前,送與你瞧瞧,你幫著我出出主意。而且你且放心指點,輸了的就全算我的,贏了的話可以與你平分。”
接下來,幾人由賭球一事的談興又起。
李湘月十分識趣,此時便不再多嘴,而是輕撫古琴,專門挑些曲調平和的曲子低聲地進行著吟唱,讓小小的包廂裏,既讓充滿著溫馨柔和的氛圍,又不至於能夠打擾到眾人的交談。
倒是高俅看著時辰不早了,便挑了一個機會,附在趙佶的耳邊輕聲提醒,須得迴郡王府了。
趙佶這才戀戀不舍地對秦剛等人抱歉,約定下迴再給他發帖相邀。
告別之時,趙佶從身上摸出一塊玉佩,遞於秦剛手中道:“這塊玉佩,是去年皇兄賜予我的,我知道徐之你也是官家看重之人才,我將此玉佩轉贈於你,也不算辜負了聖意。”
秦剛一接過玉佩,就覺入手冰涼,再一瞧色澤溫潤,便知此物不菲。他略一思考,便從腰間解下了之前看起來像似非常普通的一條黑色腰帶,隻聽“哢嗒”一聲,黑色腰帶迅速彈開伸展,竟然是一柄兩尺餘長的軟劍。
秦剛雙手奉上道:“此軟劍乃處州龍泉鑄劍名家宗氏所出,盤扣精巧,隨身攜帶,且劍身鋒利,緊急時可用來防身。特贈於王爺,以資留戀。”
此時軟劍並不常見,尤其像秦剛的這柄,彎成腰帶卻一點都看不出來的,更是罕見。
軟劍對於用鋼更為考究,宗家費盡一年左右的時間,能鑄成的不過十柄上下,秦剛舍不得出售,都暫且收在自己身邊用作防身之用。
趙佶細細看了這柄軟劍,在秦剛的指點下,按下鞘身上的機關,這才輕輕地抽出了一段劍身,立刻就覺得其刃如雪、劍氣逼人,不由地歎一聲“好劍!”
然後又立即還劍身入鞘,又讓高俅幫其佩戴於腰間,更覺得此劍新奇好用,甚為滿意。
知道趙佶出來要低調,李湘月隨著掌櫃隻是一起十分恭敬地將眾人送至房間門口,便不再往外再走。
旋及,李湘月輕輕移動碎步,從房間裏的紗簾之後望向樓下的大廳,遠遠地看著秦剛與李清照的背影,眼神中竟然有著說不清的一種羨慕與神往之色,繼而便是輕輕一聲歎息,站在那裏,久久地不願動一動身形。
一行人出了潘樓門口,早有高俅預先叫來的馬車候著,眾人正式告別。
目送趙佶的馬車走遠,李清照瞪了秦剛一眼道:“你又欠了我一迴!”
秦盼兮便奇道:“我哥怎麽會又欠了你的?”
“的確欠了。我代恩師謝過清娘口下留情!”秦剛誠懇地說道。
“難道?……”秦盼兮這時才想起來,在一開始的聊天,自己哥哥似乎一直在引導著褒揚秦觀的話語,倒也一下子聰明了起來。“難道,這個小王爺對於秦大官人的看法會有大用場嗎?”
“是很大,而且不是一般地大。”秦剛莫名地嚴肅,令李清照斜斜地多看了他兩眼。
機靈的店夥計也已經幫他們叫來了一輛馬車,於是一同上車,先送了清娘迴家,然後兄妹倆再迴到了麥秸巷。
他自幼就喜歡丹青詩詞,尤其喜歡與他的姑父小王駙馬來往,於是時常可以在他那裏看到秦觀的詩詞作品。同時,王詵對秦觀的才華也甚為推崇。
後來曾在蘇軾身邊做過事的高俅到其身邊伴玩,趙佶偶爾問起:這蘇門弟子眾多,俱是才華橫溢之士,那麽蘇軾究竟最為推崇哪個弟子呢?
按趙佶自己原先的估計,大約應該會是黃庭堅。誰知道高俅努力思考了一番,告訴他的名字竟然會是秦觀。
隻是,秦觀很快就被貶出京城去了。之後便陸續聞聽他出京後便與自己的弟子秦剛一起,這個秦剛,先有永城大捷,之後又有處州大捷,竟然是一個文武雙全之士。
不過,因為他是在宗室內部,更是聽到了一些不得外宣的消息,這兩場大捷都還是秦觀的親手指揮,隻是朝廷正在全力打擊舊黨人士,不想給秦觀複官的機會,所以才轉到了他的弟子秦剛的身上。而正是因為如此,這秦觀與秦剛一對師徒,更是引起了趙佶的濃厚興趣。
而這次,正好巧遇這秦觀的弟子秦剛,於是便立即有了先結識一下的意思。
當然,這間屋子裏的人,也隻有高俅明白自家這位小王爺的心思。於是,借著上前添酒的機會,順口對秦剛問道:“這次未見秦大官人迴京,不知他在處州那裏的是否還能住得慣?”
秦剛趕緊謝過道:“恩師還算安逸,此時被奪了職,也正好沒有案牘勞形。處州雖然物產貧乏,但卻少不了許多山水風情,所以閑居時間很多,也因此而作了不少的好詩詞。”
高俅開了一個好頭,趙佶便順勢提及了他所看到的一首秦觀新作七絕《題法海平闍黎》,這是秦觀在府南囿山的法海寺所作,詩句曰:
寒食山州百鳥喧,春風花雨暗川原。
因循移病依香火,寫得彌陀七萬言。
“京人獨愛少遊之詞,我卻獨愛讀其詩。”趙佶認真地說道,“常人之詩多記事寫景,而少遊之詩,事後有思,景中有情。所以,這首法海寺的絕句,寫得讓人非常地想往,隻是不知道,這首詩中的愁緒與禪意又會因何處而起?”
“宣少爺的好眼力。”秦剛先讚賞了一句,才繼續說道:“此詩作於今年的寒食節,而在此之前十天,乃是山賊圍城之日。之後處州南城門外便有了一場生死血戰,恩師雖為保城安全,全力部署,但城下大戰,終究還是血染川原,‘春風花雨’之下,難免不會有諸多的冤魂辭世。而所謂‘彌陀七萬言’,則是恩師仁心宅厚,願以佛門之慈悲,超度亡魂,以慰平生。”
的確,許多對於詩歌的體會與評價,一旦離開了這首詩創時的真實背景之事,或許讀出的意味就完全兩樣了。
而秦剛之所以如此詳細地介紹,是他突然意識到:眼前的這位,無論將來怎樣地不堪,但他畢竟都會極大概率地會成為下一任的天子。
秦觀是在趙煦手裏貶到地方去的,正常情況下,中國曆史上的所有帝王,即使是對於自己所作出的一些決定有追悔之意時,也不太會在自己任上進行糾正。似乎這個關係到帝王的麵子問題,又或者從權術的角度,留給自己的繼任者去糾正才是最好的處理手法。
曆史上的秦觀,恰恰還是要等到了在趙佶登基後,才得到了被從嶺南召迴中原的機會。隻是可惜,在此之前,由於過於荒涼與艱苦的生活條件,讓他經曆了太多的波折與磨難,終於透支了他脆弱的生命力,從而遺憾地倒在了迴家的半路上。
其實,曆史常常有種種的假設,有人在想,如果他被召迴的時間再早一點呢?如果他能得到善待的條件再好一點呢?
所以,眼下秦剛對此事所期望進行的一些改變,無非隻是盡可能地改善老師在貶謫時期的生活條件,以確保他的身體健康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而對於眼下的政局變動、朝廷看法,實在是能做的事情不多。
而眼前的機會卻給了他一個全新的思路,假如能夠在趙佶的心目中先行建起對於秦觀的良好印象,至少這位既風雅又昏庸的帝王,從個人的角度來說,還算得上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那麽是不是會對多年以後所發生的一些事情,產生一點點的向前的推動效果呢?
秦剛一邊計算著這件事的可能性,一邊在與趙佶進行著謹慎微妙的對話。
對於此刻身旁的盼兮,他自然是一百個放心。她原本就比較膽小,對於秦觀也是從頭到腳的尊敬,自然既不會隨便開口插話,也不會亂說話。
他唯有比較擔心的,就是一向恃才自傲、甚至對於秦觀的詩詞微有看法的李清照,千萬不要在這個時候添亂。
所以,他也不時地也給這個小丫頭遞去了幾個眼色。
好在,李清照雖然不是很理解秦剛的目的,但多少還是看明白了他不希望自己就此事插口的意思。她少有地嘟了嘟嘴,雖然心裏極不滿意,但還算是給了秦剛的麵子,在他們討論秦觀作品的過程中,並沒有開口說些什麽。
隻有等到之後,話題開始慢慢聊到了古董字畫之時,她才毫不客氣地把今天看過的幾家店及它們店裏的東西都損了個遍,直言這個潘樓街上的東西實在是言過於名、名大於實。
趙佶初聽有點不服氣,就讓高俅把他今天在其它店裏挑出的好東西讓李清照看看。
東西拿了過來,一件件地攤放在桌上後,李清照便非常仔細地認真看了起,很難得地,在看的過程中非常地緩慢。
在連續肯定了幾件真貨之後,她還是毫不客氣地從中指出了兩件偽造水平非常不錯的東西:
“難得做得這麽逼真,偽造者還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你看這裏,還有這裏。”雖然口頭上在讚美與肯定對方的手法,但是同時也算是非常自得地展示出自己的水平——偽造得如此精細,依舊還是沒有逃得脫自己的眼光。
在李清照細細地講解與明確指點下,趙佶才注意到了這些破綻的存在。
這下之後,趙佶才徹底服氣了,並心悅誠服地說道:“改日還得要向李小娘子多多請教。”
這時,潘樓的管事很小心的前來敲門,說是抱月樓的頭牌李湘月求見。
李湘月?秦剛再一瞧李清照那副“果然如此”的神情,立刻就想起了去年青城碼頭送別的那件事,這李湘月居然現在已經成為頭牌了嗎?
不過今天是否同意,這還是得要看趙佶的態度。
趙佶倒是微微一笑道:“湘月姑娘今天倒是在潘樓啊,請她過來一坐吧!”
一會兒,李湘月抱著一架古琴進來給幾人見禮,先是見過“宣少爺”——看來這京城勾欄都也清楚熟悉他了,然後再見過了秦小官人,之後再給餘下幾人行禮。
“奴奴去年自受了秦小官人所贈的《送別》一曲,也算是在京城唱出了一點小小的名氣,今日聽說宣少爺請了秦小官人在此,便冒昧前來打擾。實是奴奴心中歡喜,想過來給幾位唱唱小曲,以助酒興。”
“湘月姑娘這一提,我倒是想起徐之所作的《送別》一曲,果然是意境深遠、婉轉深情、動人心弦,不輸尊師之風采啊!”趙佶也是興致勃勃地說道。
李湘月抿嘴一笑,脆生生地說道:“今日難得宣少爺有空,奴奴就給幾位演奏一首《水調歌頭之明月幾時有》來助助興。”
這李湘月也是個人精,知道這次對象有秦剛,也有對蘇軾頗有好感的宣少爺。這蘇軾之人雖然已經被貶去了岒南,但他的作品卻依舊傳唱於京城的各處,依然在民間擁有著極多的擁躉。
在得到了在座各人的首肯後,李湘月坐了下來,調試了幾下琴弦,手指一抖,幽揚動聽的琴弦中,便流淌出宋時的“水調歌頭”曲調。
這宋詞的每一個詞牌,都有著它固定的的曲調,所以時人會將作詞也稱為填詞,意為將合適的詞句填入固定的曲調,以便於可以在作好詞後直接拿去演唱。
一曲“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唱罷,古琴叮咚數聲,奏出的餘響環繞,眾人皆感意猶未盡。秦剛看到趙佶也很有興致,於是便對李湘月說:“那日隻是聽了琴音,今日再聽李大家的歌喉,果然是京中一絕,這頭牌乃是實至名歸。不過,這首《明月幾時有》,使用的隻是尋常的‘水調歌頭’曲調,此曲與蘇大學士的詞風相襯,總是感覺缺少了那麽一點韻味,我這裏倒是有一種新的曲調唱法,你可想學學?”
不消說是李湘月的眼前一亮,就是李清照與趙佶,此時也都是多了幾分期待。
李湘月已經喚過跟班,備好紙筆以準備記譜。
秦剛還是用他能把握得住的中低部聲音開頭,唱的自然是後世梁弘誌譜曲、先後由鄧麗君與王菲兩代天後級歌手演繹的那個經典曲調: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
李湘月的唿吸頓時一緊,手中動作卻是不停,唰唰唰地按照她所辨識出來的音調將這樣的旋律用記譜法記下。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這樣的曲調宛轉動人,足以將這樣的詞意逐一延展開來。當然,更由於秦剛低沉的聲調,有著別樣的風味。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曲調由此開始,漸漸高亢婉轉,令人如癡如醉。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傷離何,此事古難全。”
這裏的曲調雖然與上闕似有重複,但又似乎有變化,一詠一歎之間道出了那種看盡人世真理的真實情愫。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秦剛此時唱完最後兩句,悠揚綿迴的曲調,意境幽遠,迴味無窮,這又豈是過去的那種普通水調歌頭曲調所能比擬,它又哪能如此妥帖的詮釋出蘇軾這首詞的風格意境?!
李湘月在全程的激動與興奮之中,但饒是如此,也是右手記譜不停,左手已在古琴上嚐試定音、琢磨指法了。
待到秦剛一遍唱完之後。
趙佶率先拍案叫絕:“徐之此調,詞中有詩境,詩中有畫境,畫中仿佛可見仙境,實乃仙境之曲,吾等之耳,得享此福爾。”
李湘月正控製住激動無比的心情,正在緊張地複查自己所記的曲譜,不敢確定的地方,又向秦剛求證了兩三處後,方才起身,再向秦剛行以拜禮道:“奴奴得秦小官人再傳新曲,不勝榮興。此曲雅而不淡、憂而不傷、放而不狂,如若天籟。奴奴初次習得,先行試唱一次,還望秦小官人多多點撥。”
秦剛倒也有點意外,他本以為,李湘月可能還得需要他再唱一遍才得掌握此曲,真沒想到,居然僅此一遍之後,她就敢於挑戰,於是欣然點首。
見秦剛同意之後,李湘月再看看手頭所記之譜,又在琴上略定弦音,便開始自彈自唱起來。
要說這能在京城立足的歌伎,自然都是有著足夠的技藝傍身,也就是隻聽了一遍並同時進行記譜,李湘月的這一次配樂演唱,除了指法的略略生疏與部分歌詞的轉承換氣間還需要一些更好地處理之外,竟能將此曲唱得有七八分的神韻。
剛才秦剛的演唱,使用得是中低聲部的男音,在這包廂之中,也不大容易傳到外麵去。而李湘月卻是用了她最擅長的高音女聲,唱出來的更是另一番別樣風味。
而宋時酒樓的包廂都沒有完全地封閉,為了方便裏麵的客人隨時能夠欣賞大廳裏的演出,還會將在麵向大廳的方麵專門開有窗戶,平時隻會掛著紗簾作為遮擋。
而李湘月的脆麗嗓音,再結合琴聲的伴奏,其開頭兩句的《明月幾時有》唱出來後,立即壓抑住了大廳裏的各種雜音,吸引了眾多的客人屏氣靜聽。一曲唱罷,竟然引得左右的包廂裏都傳出了陣陣喝彩之聲。
一會兒,便有酒樓裏專門跑堂傳話的過來,說有某字號的包廂裏的某某某誠意邀請李湘月前去轉台。
實際這便是大宋酒客們在酒樓裏的常見社交方式,一般會發出邀請其他包廂裏的歌伎過去轉台為名,實則上就是發出了想結交這間包廂裏主人的意願。如果被邀請的包廂主人,聽了對方的名號,認為確實屬於自己願意結交的對象,便會讓歌伎先去轉台,並代為傳達自己的正式意願,或是直接邀請對方來自己這裏相聚,以及也可自己前往對方的包廂裏相識。
大宋朝的京城裏,每天都會有這樣的社交故事在各個酒樓裏上演著。
而在此時,李湘月已明顯覺察出秦剛他們這幾人並不太願意在這裏拋頭露麵,便笑吟吟地說道:“奴奴今天真是有幸,有宣少爺做東,又有秦小官人可以指點歌藝。今個兒就隻會留在此間侍奉,你們就幫我把別間的邀請盡數都迴了吧!”
李清照拍手笑道:“蘇大學士此詞必將再次傳唱天下,十八叔可分得三分之功!”
“哼哼!”秦剛也笑道,“再分你一分馬屁之功。”
李湘月學得此曲,更是對秦剛崇拜得五體投地,當下便是再次深深拜服道:“奴奴先是得獲《送別》一曲所贈,原本不應再有貪婪之心……”
“還是送你了!”秦剛卻是直接說道。
“……什麽?真的又是送予奴奴了嗎?”李湘月原本也隻是希望能夠獲得此曲的許可演唱,便足以滿足心願了。而如今這首新曲調的《明月幾時有》再次贈予她的話,她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感謝的話了。
“哈哈!”趙佶也忍不住來打趣道,“此間屋內,不過就還有兩位小娘子在,難不成她們兩個有誰還想索要這首曲子麽?”
秦盼兮自然是使勁地搖頭,她想要的東西,哥哥自然會給她,根本無須她去索要。
而李清照卻是心思透亮地盯著李湘雲紅紅和臉龐與魅意如絲的眼神,哼了哼道:“我家這個十八叔喲,從來是不會做虧本生意的。你看著他大方得很,一首歌說送就送,一首曲子又是說送就送,當心喲,等到你何時發現自己被他賣了還得替他去數錢呢!”
李湘雲又是何等聰明的女子,一下子便從中聽得出濃濃的敵意,一又美目,看一眼秦剛此時略顯尷尬的表情,再看一眼李清照毫不掩飾的不悅之情,立刻開始轉移話題:“哎呀!怎麽著說起來,今天都得虧了宣少爺作的這個東,這才讓奴奴得了這個天大的好處,奴奴這邊先向宣少爺敬一杯酒。”
高俅在過來給各位添酒之時,也順口說道:“秦小官人最擅長神來之筆。先前京城的蹴鞠聯賽不溫不火,卻在得了小官人的指點後而更新了全新的比賽規則。一下子就成了京城裏最火爆的活動。其它甚麽相撲、馬球等等,無一能夠與之相比。男女當時在駙馬府帶隊參賽,也是托小官人的福,還曾連獲過兩屆的最佳主攻手之名。”
“哎呀呀!”李清照聽到這個話題又是來了勁,“十八叔建議搞了這個新規則,確實還讓京城蹴鞠聯賽的賭球火得不得了。想當初,本姑娘也曾拿下連押八局不敗之紀錄。隻可惜之後便因為家裏大人離京去了廣信軍。哎,紀錄也就斷了喲!”
見另幾人有點不信,李清照便開始向眾人介紹並談及她的賭球心得,比如在賽前應該如何去分析各隊的實力並推斷出他們比賽的可能結果?又比如需要怎樣才可以客觀地評析開盤家開出的賠率盤口?再比如在投注時可以組合多種不同的投注以總體降低自己的風險?
一眾人直聽得是咂舌不已,尤其秦盼兮更是覺得不可思議:女子參與賭博活動本來就已少見,而且還能總結出如此之多的心得,著實讓她開了眼界。
趙佶也被說得心動不已,便道:“本少爺過去也曾下過不少注,一直是輸多贏少。等到下迴開賽時,我便讓高俅在幫我下注之前,送與你瞧瞧,你幫著我出出主意。而且你且放心指點,輸了的就全算我的,贏了的話可以與你平分。”
接下來,幾人由賭球一事的談興又起。
李湘月十分識趣,此時便不再多嘴,而是輕撫古琴,專門挑些曲調平和的曲子低聲地進行著吟唱,讓小小的包廂裏,既讓充滿著溫馨柔和的氛圍,又不至於能夠打擾到眾人的交談。
倒是高俅看著時辰不早了,便挑了一個機會,附在趙佶的耳邊輕聲提醒,須得迴郡王府了。
趙佶這才戀戀不舍地對秦剛等人抱歉,約定下迴再給他發帖相邀。
告別之時,趙佶從身上摸出一塊玉佩,遞於秦剛手中道:“這塊玉佩,是去年皇兄賜予我的,我知道徐之你也是官家看重之人才,我將此玉佩轉贈於你,也不算辜負了聖意。”
秦剛一接過玉佩,就覺入手冰涼,再一瞧色澤溫潤,便知此物不菲。他略一思考,便從腰間解下了之前看起來像似非常普通的一條黑色腰帶,隻聽“哢嗒”一聲,黑色腰帶迅速彈開伸展,竟然是一柄兩尺餘長的軟劍。
秦剛雙手奉上道:“此軟劍乃處州龍泉鑄劍名家宗氏所出,盤扣精巧,隨身攜帶,且劍身鋒利,緊急時可用來防身。特贈於王爺,以資留戀。”
此時軟劍並不常見,尤其像秦剛的這柄,彎成腰帶卻一點都看不出來的,更是罕見。
軟劍對於用鋼更為考究,宗家費盡一年左右的時間,能鑄成的不過十柄上下,秦剛舍不得出售,都暫且收在自己身邊用作防身之用。
趙佶細細看了這柄軟劍,在秦剛的指點下,按下鞘身上的機關,這才輕輕地抽出了一段劍身,立刻就覺得其刃如雪、劍氣逼人,不由地歎一聲“好劍!”
然後又立即還劍身入鞘,又讓高俅幫其佩戴於腰間,更覺得此劍新奇好用,甚為滿意。
知道趙佶出來要低調,李湘月隨著掌櫃隻是一起十分恭敬地將眾人送至房間門口,便不再往外再走。
旋及,李湘月輕輕移動碎步,從房間裏的紗簾之後望向樓下的大廳,遠遠地看著秦剛與李清照的背影,眼神中竟然有著說不清的一種羨慕與神往之色,繼而便是輕輕一聲歎息,站在那裏,久久地不願動一動身形。
一行人出了潘樓門口,早有高俅預先叫來的馬車候著,眾人正式告別。
目送趙佶的馬車走遠,李清照瞪了秦剛一眼道:“你又欠了我一迴!”
秦盼兮便奇道:“我哥怎麽會又欠了你的?”
“的確欠了。我代恩師謝過清娘口下留情!”秦剛誠懇地說道。
“難道?……”秦盼兮這時才想起來,在一開始的聊天,自己哥哥似乎一直在引導著褒揚秦觀的話語,倒也一下子聰明了起來。“難道,這個小王爺對於秦大官人的看法會有大用場嗎?”
“是很大,而且不是一般地大。”秦剛莫名地嚴肅,令李清照斜斜地多看了他兩眼。
機靈的店夥計也已經幫他們叫來了一輛馬車,於是一同上車,先送了清娘迴家,然後兄妹倆再迴到了麥秸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