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自古出寶劍,一般的人往往都會重點強調鑄劍師的技藝與水平。但是來自於科技時代的秦剛心裏卻清楚,這裏最主要的關鍵因素往往取決於是否有好的鐵礦石。
按理說,這一時代應該有人能夠開始意識到這點的。因為此時對於大宋最有威脅的北方遼國,其軍事優勢就是兩點,一是騎兵眾多,二是甲堅刀利。這騎兵的優勢自然可以甩開不談,而關於造甲鑄刀,其無論是煉鐵的工藝、還是鑄造的技巧,都是從中原地區傳過去的,無論是技藝的傳承、還是工匠的熟練程度,充其量也就是能夠達到到差不多的水平,卻為何能夠在這方麵強過中原呢?
其實就在於遼國的地域裏擁有了大批優良的鐵礦,最終使得他們即使是在采用同樣的工藝流程與鑄造水平,最終製造出來的重甲及刀劍武器,都能夠在總體上壓過大宋一頭。
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也簡單,至少到了宋代,人們煉鋼的方法還是基本依賴於生鐵與熟鐵相摻的灌鋼法以及反複鍛打的百煉法這兩種。
那時的人並沒有認識到鋼與鐵在化學元素含量成份中的變化規律,工匠們隻能依靠個人的常年經驗積累進行反複摸索。而有時本身開采出來的鐵礦成份就非常優良,那麽鐵匠在這種鐵料上的摸索與嚐試步驟就會大大簡化,表現為非常輕易地就可以生產出優質的鋼鐵產品。
反過來說,本身雜質太多的鐵礦石,即使花費了大量的提煉,質量仍有可能略差幾分。
龍泉縣恰巧就有一處藏量不大、但卻十分優質的鐵礦,並且因為春秋時期的歐冶子曾來此鑄就世上最早鐵劍的傳說,之後便在當地形成了曆史悠久的鑄劍產業。
不過,當秦剛帶著這個想法到了龍泉的鑄劍鎮去轉了一圈之後,看到的卻是令他十分失望的情形:
鎮上雖然有著很多家的劍鋪,但是裏麵掛著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華而不實的裝飾寶劍,甚至翻個麵來,還會看到一些來不及擦拭掉的鏽跡,劍身兩側的鋒刃,用手指摸摸就知道經不起兩三下的砍削。
“唉!想不到,號稱劍鄉聖地的龍泉,出來的都是這種騙人的樣子貨!”秦剛本是對同行的趙駟抱怨,一不小心聲音大了一點,結果讓劍鋪裏正在整理貨架的一個年輕人聽到了,對方忍不住開口道:“你就看了這幾處,怎麽能就說龍泉的寶劍都是騙人的呢?”
秦剛正愁沒有人搭話,聽了後倒也來了精神,反駁道:“你們這裏這麽多的劍鋪我都看了啊,所謂的各種寶劍,的確都是騙人的東西啊!”
“你沒看到,那是因為……”年輕人急了,剛說到這裏,突然便被裏屋急急走出的一個老人“啪”地打了一下腦袋而止住了口。
“這位官人見諒!小兒無知,胡言亂語,惹得官人不快了。我們龍泉鄉的寶劍的確也就是虛名在外,都是外麵的美譽過重罷了。其實這些劍器,也真當不得真的武器來用,大多數買的人,不過也就是放在家裏擺擺樣子,或者當成禮物送送人罷了。”老人連忙上前打圓場,眼神裏卻是有點深深的不信任與警惕。
“哦!”秦剛心下明了,這裏麵肯定有事。他背著手在這劍鋪裏轉了一圈,突然意識到了一點的不尋常:
按理說,此時的劍鋪都是前店後坊,前麵的鋪麵上放著自家產的商品供人選擇,後麵叮叮當當地便是可以熱火打鐵鑄劍。
但是,這次他所轉過的這麽多家劍鋪,門前的鋪麵裏的確是陳列著各種樣子貨劍器,但是竟然沒有一家在開爐燒鐵、錘打鐵塊。問題可能就是出在這裏了。
“老丈!不敢瞞您。”秦剛和藹地說道,“在下是外鄉人,侍奉恩師來處州就任。因為做了一點小營生,需要在山裏跑貨,擔心山賊打劫,就想給手下人配一些實用的好刀劍,所以來此尋找,不知老丈可否指點一下明路?”
“小官人您是隨老師來處州的?”老人的眼睛突然眯了一下,試探著問道,“不知您是否就是那位忠心事師、拒詔辭官,跟隨秦學士來處州的小秦官人?”
“老丈過譽了,在下秦剛,這次的確是隨恩師秦宣德來處州。”秦剛一聽此話倒是有點驚訝,沒想到自己的名聲能被傳得到這個偏僻的地方嗎?
果真,老人立即喚過那個年輕人過來,一起給秦剛施禮道:“老漢一介草民,不過有一長兄在處州城中謀事,前日帶了話來,說處州幸得秦宣德來任監酒稅,帶得今年的酒業興旺。連帶得官府因多收到錢,便給城中孤老的月錢都漲了一倍,還多有修路施藥,處州的百姓都在歌頌秦宣德哩!”
聽聞老師在百姓中的名聲甚好,秦剛也是非常興奮,迴禮道:“恩師一心為公,都是應盡之事宜。”
老人繼續說道:“老漢還知,秦宣德這酒稅收得好,多是虧了你這位得意弟子幫山哈人改良出來的綠曲醇賣得好。而且這次小官人來我龍泉,也是為了取章家那批青瓷酒瓶的貨吧?”
秦剛略有驚訝,但又想到龍泉地小,自己這筆生意卻是不小,相互知曉也不意外。隻得抱拳笑笑。
老人向店鋪外麵小心地看了看,再道:“既是秦小官人想來了解這龍泉寶劍之事,不妨到裏屋坐坐,聽老漢與你細細講來。”
秦剛見此事果有隱情,便與趙駟一同跟了進去。
老人讓兒子索性將店鋪之門關了起來。這時才長歎一聲道:“自古這手藝之人,最怕之事便是朝廷的‘和買’!而秦小官人看到今天龍泉鑄劍鎮的這個情況,便是拜這‘和買’所賜啊!”
老人這麽一說,秦剛心裏便大致明白了幾分。
當初他在京城發售“銀霜炭”,趙子裪就曾用“和買”一事來威脅過他:但凡民間所產之物,一旦被列入“和買”名單,輕則相關的這些人家有可能會傾家蕩家,重則將會完全地禍害到一方的百姓。
“說起來這事情,就要提起這朝中的太常博士何執中何伯通,他乃是我龍泉縣出的進士,現在據說是做了王室的侍講。隻是因為他在幾位王爺麵前提及了龍泉寶劍乃天下兵器之冠,宮中便給龍泉縣發來了‘和買’的訂單。”
秦剛點了點頭,想必宮中給出的第一份訂單上的價格不會太低,甚至還會高於平常價,以示這是朝廷的恩典。
隻是這份訂單卻不會直接到達百姓的手中啊,隻要經過層層地下發,那“雁過拔毛”的慣例便就少不了。每過一層,都會在這價錢上消減一二,以作為自己的從中抽成。於是乎,拔來拔去,等到了龍泉縣,這一把龍泉寶劍的價錢,估計就也隻能剩下幾十個銅板了。
“你說要隻是白做一些寶劍送到宮中也就算了,但是,這‘和買’的單子下來了,誰還不想借這個機會在裏撈上一筆呢!”老人繼續說道,“尤其是到了州縣這一層,沒有什麽油水即撈了,就開始想些別的點子。這新來的張知州便宣布要成立官造劍坊。可誰都知道,進了這官坊就相當於賣身為官奴啊!可如果是不想去的話,就得交這免役錢,一家三個人,一人五十貫。”
“無恥的貪官。這《免役法》豈是被他們這樣子來用的嗎?”秦剛也恨恨地說道。
“知州搞完了,知縣也要搞錢啊!”老漢繼續說道,“有個天殺的押司給知縣出了個餿主意,說是龍泉寶劍遇盛世,劍身可出七星古紋,此等寶劍便是天子親政的祥瑞可獻。於是知縣帶人逼著各家去鑄出七星古紋劍。可這種七星古紋寶劍向來隻是在傳說中有過,誰家也沒親眼見過啊!所以,這鎮上能鑄劍的人家,抓的抓、罰的罰、逃的逃,全沒有了。留下我們這些沒用的人,隻能賣賣小官人說的‘騙人的’東西混口飯吃。”
“小子一時口不擇言,還望老丈諒解。”秦剛此時非常不好意思,而且就這老人所說的,張康國在這龍泉劍的事情上拚命亂搞錢,多少也有被他先前抽空州庫的原因所致。
“你不知情,這不怪你。老漢我也是因為敬佩秦學士的為人、還有小官人的忠義,才與你講這些大實話的。”
“隻是不知現在龍泉的那些鑄劍師們都如何了?”
“唉!能投奔遠親的都遠走他鄉,沒有去處的,”老人透出了深深的憂慮,“隻能,避入這大山之中,朝不保夕啊!”
“真是一場無妄之災!”秦剛長歎而起,便對老人一施長禮道,“老丈若是信得過秦剛的話,不妨能夠指點一下他們的所在。在下原本就是尋訪鑄劍人而來,聽聞此事,絕不能置身於事外。秦剛不才,別的事情做不了,但是給他們安置一個可吃飽穿暖的地方卻是舉手之勞。”
老人沒有迴避秦剛的施禮,又仔仔細細看了他的神色表情,的確能夠感受出他的誠意,又低頭沉吟了一會兒道,“老漢我看人不會出錯,更是信得過小官人,富生啊,你就帶這兩位一起去一趟背山凹吧。”
聽了此話後,先前那個叫富生的年輕人便應聲帶著秦剛他們出去了。
一行人離開鑄劍鎮,去了後山,沿著山路走了好久,又從一條幾乎不容易辨別的小路拐進了樹林。艱難穿過之後,便借助著一條溪水的指引,再往上遊行走。
如此這般又走了大半個時辰,才看到一塊稍稍平緩的山穀,穀間依著一些立壁大樹,搭了幾處簡陋的窩棚,大致數了一下,差不多應該是三戶人家。
看到秦剛他們過來,便有三兩個老人與婦人警惕地走過來,等看見了富生,應該是認識的,所以態度便緩和了許多。
然後富生就與他們說了幾句話,大致意思應該就是這個秦剛是自家爺爺介紹過來的,可是幫著他們另外尋到一個可以安身的住處。
不過,尤其是其中的一位老者,還是有點狐疑。
他又問了富生幾句後,便徑直走到了秦剛的麵前,施禮道:“老漢先行謝過這位官人,隻是官人來得不巧,我們擔心官府的人還會尋到這個地方,所以家裏會鑄劍的人前幾天就再往山外麵逃了,這裏也就剩下我們這幫沒用的老弱婦孺,倒是讓官人失望白跑了一趟。”
“啊!”秦剛倒是沒有掩飾自己的失望,轉而問道,“那麽敢問老丈,你們留下的這些人接下來該如何生活呢?”
“還能怎麽活?”老人苦笑一聲,“山裏不缺水,現在十月的天,還算能有些果子可以采來充饑。我們也在想辦法,趁現在多去采摘儲存一些,等到了冬天就慢慢熬唄!”
秦剛搖搖頭道:“那怎麽成呢?你們中間要是有點年輕人,估計到時候還能幫上一些忙。這次我雖然是來尋找你們家裏會鑄劍的人,沒找到他們的確是有點可惜。但是既然遇上了,我也就不能看著不管,隻要你們願意的話,我可以在處州城外的山哈部落那裏給你們安排一個可以過冬的住處。”
“小官人可是當真?”老人試探著提醒秦剛,“我們這些老弱,都不能鑄劍,又都是累贅。”
“不妨事的。”秦剛擺擺手說,“正好你們留下的這些人也不能鑄劍,你們跟我走,就算是地方官府也不能拿你們怎樣。到了我那邊,還可以給你們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賺錢活做做,也許過上一段時間,你們的孩子迴來看你們,你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點呢?”
老人沒想到秦剛說得如此真誠,一時之間也不再拒絕,便迴去與窩棚裏的人細細地商量了一下,迴過來說,答應跟他過去看看。
很快,這裏差不多聚起來有十幾個人,全是老人婦女以及三四個小孩。窩棚裏也沒有什麽值錢的東西,就是收拾了一點被鋪與隨身的生活用品。
由於人多且行動得慢,等他們從後山走出走到鎮外時,竟是花了比來時有一倍的時間。
秦剛已經提前叫人到鎮上尋了車子,便讓一引起行動不便的人與幾個孩子都坐到了車上,直接就往山哈部落那裏去了。
他讓趙駟帶著他們先過去,先與藍首領商量一個可以安置他們的地方,其餘的事,等他迴去再說。
現在,他還得去一趟章天壽那裏,確認一下第一批酒瓶的開窯情況。
等秦剛確認好第一批的酒瓶沒有任何問題後,章天壽就準備多雇一些人,包括將前麵的工序也已經開始分給了村裏其他家的瓷工來做,這樣就可以開始更大批量、更快速地生產了。而村裏的同行也是對章家表示感激不盡。
見一切都很順利,秦剛便帶著人趕緊往迴趕。
快到山哈部落時,就看見趙駟的一個手下提前在路邊等候,看到秦剛後,趕緊上來道:“秦先生你可迴來了,駟哥讓你趕緊去藍首領那裏去!”
秦剛心裏一緊,忙問:“可是出了什麽事情麽?”
“不,不,沒出事情,是好事!”那個趕緊說道,“駟哥就是讓我在這等著,讓您一迴來就盡快過去!”
既然不是壞事,那又會是什麽樣的好事呢?
帶著疑惑的心情,秦剛趕到了藍首領的住處。
還沒進門,就聽到裏麵傳來陣陣爽朗的笑聲,似乎藍首領、趙駟還有那個老人正在聊得非常愉快。
等秦剛進去之後,看到裏麵除了他們三人以外,還多了四個陌生的漢子。
看到了秦剛,老人顯然更高興了,他連忙站起身對那幾人喝道:“秦官人迴來了,你們還不趕緊去拜謝!”
說著,那四個漢子一起起身,異口同聲地對秦剛施禮道:“謝過秦官人收留之恩。”
“快快免禮,不知這幾位是?”秦剛一時之間摸不著頭腦。
“嗬嗬,老漢宗離,這四個正是老漢四個不成器的兒子,宗阿大、宗阿二、宗阿三和宗阿四。”老人笑道,一下子也驚住了秦剛。
宗離不僅是龍泉宗氏鑄劍的傳人,更是整個龍泉縣最出色的鑄劍師,他的四個兒子也分別繼承了家傳的絕學,其中阿大,阿二都已經成家,開立了獨立的劍鋪。
換句話說,在龍泉,他們宗家就開設了三家劍鋪,並且還是排在最知名的前幾家。
也正因為如此,宗家在“龍泉劍和買”一事中的損失也最重,先是家中打造出來的優質寶劍,盡數被官府來的人全部征走,所給的錢,還不足以支付打造他們的木炭費。
之後又被壓下來越來越重的鑄劍活,卻對於工錢以及成本費用隻字不提。
隨著州府裏要抓匠人進州監統一打造龍泉劍的消息傳出來,宗離為了保住自己與幾個孩子的自由之身,被榨幹了家裏所有的積蓄,最終隻能逃進後山之中。
隻是山中生存條件異常艱難。如今秋天尚可維持,隻是不知入冬之後,能否繼續活得下去。
宗離這三家人雖然躲在山中,但平時也十分警惕。這次秦剛他們過去,快靠近山穀之前,就已經被發現。宗離不知他們的真實來意,立即讓四個兒子先躲了起來。
在聽富生講了秦剛等人的來意後,宗老漢仍然不敢輕易相信,便隱瞞了自己的身份,又說兒子們都已逃走,勸說秦剛迴去。
哪知秦剛卻是誠意滿滿地表示,要設法幫助他們這些沒有本事的老弱婦童安家生活。
宗離不信,借收拾東西的機會,給四個兒子留了信息,決定先去看看。倘若秦剛真的能夠做到把他們安置好,倒是不介意再讓他們現身出來相識。
所以,無論是秦剛帶著宗家這些人從後山裏走出來,還是之後趙駟將他們帶迴山哈部落這裏,由於要照顧隊伍裏的老弱婦孺,走得會非常慢,而宗離的四個兒子也就能夠悄悄地在後麵非常遠的地方一路跟過來,並沒有被趙駟及手下人發現。
按理說,這一時代應該有人能夠開始意識到這點的。因為此時對於大宋最有威脅的北方遼國,其軍事優勢就是兩點,一是騎兵眾多,二是甲堅刀利。這騎兵的優勢自然可以甩開不談,而關於造甲鑄刀,其無論是煉鐵的工藝、還是鑄造的技巧,都是從中原地區傳過去的,無論是技藝的傳承、還是工匠的熟練程度,充其量也就是能夠達到到差不多的水平,卻為何能夠在這方麵強過中原呢?
其實就在於遼國的地域裏擁有了大批優良的鐵礦,最終使得他們即使是在采用同樣的工藝流程與鑄造水平,最終製造出來的重甲及刀劍武器,都能夠在總體上壓過大宋一頭。
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也簡單,至少到了宋代,人們煉鋼的方法還是基本依賴於生鐵與熟鐵相摻的灌鋼法以及反複鍛打的百煉法這兩種。
那時的人並沒有認識到鋼與鐵在化學元素含量成份中的變化規律,工匠們隻能依靠個人的常年經驗積累進行反複摸索。而有時本身開采出來的鐵礦成份就非常優良,那麽鐵匠在這種鐵料上的摸索與嚐試步驟就會大大簡化,表現為非常輕易地就可以生產出優質的鋼鐵產品。
反過來說,本身雜質太多的鐵礦石,即使花費了大量的提煉,質量仍有可能略差幾分。
龍泉縣恰巧就有一處藏量不大、但卻十分優質的鐵礦,並且因為春秋時期的歐冶子曾來此鑄就世上最早鐵劍的傳說,之後便在當地形成了曆史悠久的鑄劍產業。
不過,當秦剛帶著這個想法到了龍泉的鑄劍鎮去轉了一圈之後,看到的卻是令他十分失望的情形:
鎮上雖然有著很多家的劍鋪,但是裏麵掛著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華而不實的裝飾寶劍,甚至翻個麵來,還會看到一些來不及擦拭掉的鏽跡,劍身兩側的鋒刃,用手指摸摸就知道經不起兩三下的砍削。
“唉!想不到,號稱劍鄉聖地的龍泉,出來的都是這種騙人的樣子貨!”秦剛本是對同行的趙駟抱怨,一不小心聲音大了一點,結果讓劍鋪裏正在整理貨架的一個年輕人聽到了,對方忍不住開口道:“你就看了這幾處,怎麽能就說龍泉的寶劍都是騙人的呢?”
秦剛正愁沒有人搭話,聽了後倒也來了精神,反駁道:“你們這裏這麽多的劍鋪我都看了啊,所謂的各種寶劍,的確都是騙人的東西啊!”
“你沒看到,那是因為……”年輕人急了,剛說到這裏,突然便被裏屋急急走出的一個老人“啪”地打了一下腦袋而止住了口。
“這位官人見諒!小兒無知,胡言亂語,惹得官人不快了。我們龍泉鄉的寶劍的確也就是虛名在外,都是外麵的美譽過重罷了。其實這些劍器,也真當不得真的武器來用,大多數買的人,不過也就是放在家裏擺擺樣子,或者當成禮物送送人罷了。”老人連忙上前打圓場,眼神裏卻是有點深深的不信任與警惕。
“哦!”秦剛心下明了,這裏麵肯定有事。他背著手在這劍鋪裏轉了一圈,突然意識到了一點的不尋常:
按理說,此時的劍鋪都是前店後坊,前麵的鋪麵上放著自家產的商品供人選擇,後麵叮叮當當地便是可以熱火打鐵鑄劍。
但是,這次他所轉過的這麽多家劍鋪,門前的鋪麵裏的確是陳列著各種樣子貨劍器,但是竟然沒有一家在開爐燒鐵、錘打鐵塊。問題可能就是出在這裏了。
“老丈!不敢瞞您。”秦剛和藹地說道,“在下是外鄉人,侍奉恩師來處州就任。因為做了一點小營生,需要在山裏跑貨,擔心山賊打劫,就想給手下人配一些實用的好刀劍,所以來此尋找,不知老丈可否指點一下明路?”
“小官人您是隨老師來處州的?”老人的眼睛突然眯了一下,試探著問道,“不知您是否就是那位忠心事師、拒詔辭官,跟隨秦學士來處州的小秦官人?”
“老丈過譽了,在下秦剛,這次的確是隨恩師秦宣德來處州。”秦剛一聽此話倒是有點驚訝,沒想到自己的名聲能被傳得到這個偏僻的地方嗎?
果真,老人立即喚過那個年輕人過來,一起給秦剛施禮道:“老漢一介草民,不過有一長兄在處州城中謀事,前日帶了話來,說處州幸得秦宣德來任監酒稅,帶得今年的酒業興旺。連帶得官府因多收到錢,便給城中孤老的月錢都漲了一倍,還多有修路施藥,處州的百姓都在歌頌秦宣德哩!”
聽聞老師在百姓中的名聲甚好,秦剛也是非常興奮,迴禮道:“恩師一心為公,都是應盡之事宜。”
老人繼續說道:“老漢還知,秦宣德這酒稅收得好,多是虧了你這位得意弟子幫山哈人改良出來的綠曲醇賣得好。而且這次小官人來我龍泉,也是為了取章家那批青瓷酒瓶的貨吧?”
秦剛略有驚訝,但又想到龍泉地小,自己這筆生意卻是不小,相互知曉也不意外。隻得抱拳笑笑。
老人向店鋪外麵小心地看了看,再道:“既是秦小官人想來了解這龍泉寶劍之事,不妨到裏屋坐坐,聽老漢與你細細講來。”
秦剛見此事果有隱情,便與趙駟一同跟了進去。
老人讓兒子索性將店鋪之門關了起來。這時才長歎一聲道:“自古這手藝之人,最怕之事便是朝廷的‘和買’!而秦小官人看到今天龍泉鑄劍鎮的這個情況,便是拜這‘和買’所賜啊!”
老人這麽一說,秦剛心裏便大致明白了幾分。
當初他在京城發售“銀霜炭”,趙子裪就曾用“和買”一事來威脅過他:但凡民間所產之物,一旦被列入“和買”名單,輕則相關的這些人家有可能會傾家蕩家,重則將會完全地禍害到一方的百姓。
“說起來這事情,就要提起這朝中的太常博士何執中何伯通,他乃是我龍泉縣出的進士,現在據說是做了王室的侍講。隻是因為他在幾位王爺麵前提及了龍泉寶劍乃天下兵器之冠,宮中便給龍泉縣發來了‘和買’的訂單。”
秦剛點了點頭,想必宮中給出的第一份訂單上的價格不會太低,甚至還會高於平常價,以示這是朝廷的恩典。
隻是這份訂單卻不會直接到達百姓的手中啊,隻要經過層層地下發,那“雁過拔毛”的慣例便就少不了。每過一層,都會在這價錢上消減一二,以作為自己的從中抽成。於是乎,拔來拔去,等到了龍泉縣,這一把龍泉寶劍的價錢,估計就也隻能剩下幾十個銅板了。
“你說要隻是白做一些寶劍送到宮中也就算了,但是,這‘和買’的單子下來了,誰還不想借這個機會在裏撈上一筆呢!”老人繼續說道,“尤其是到了州縣這一層,沒有什麽油水即撈了,就開始想些別的點子。這新來的張知州便宣布要成立官造劍坊。可誰都知道,進了這官坊就相當於賣身為官奴啊!可如果是不想去的話,就得交這免役錢,一家三個人,一人五十貫。”
“無恥的貪官。這《免役法》豈是被他們這樣子來用的嗎?”秦剛也恨恨地說道。
“知州搞完了,知縣也要搞錢啊!”老漢繼續說道,“有個天殺的押司給知縣出了個餿主意,說是龍泉寶劍遇盛世,劍身可出七星古紋,此等寶劍便是天子親政的祥瑞可獻。於是知縣帶人逼著各家去鑄出七星古紋劍。可這種七星古紋寶劍向來隻是在傳說中有過,誰家也沒親眼見過啊!所以,這鎮上能鑄劍的人家,抓的抓、罰的罰、逃的逃,全沒有了。留下我們這些沒用的人,隻能賣賣小官人說的‘騙人的’東西混口飯吃。”
“小子一時口不擇言,還望老丈諒解。”秦剛此時非常不好意思,而且就這老人所說的,張康國在這龍泉劍的事情上拚命亂搞錢,多少也有被他先前抽空州庫的原因所致。
“你不知情,這不怪你。老漢我也是因為敬佩秦學士的為人、還有小官人的忠義,才與你講這些大實話的。”
“隻是不知現在龍泉的那些鑄劍師們都如何了?”
“唉!能投奔遠親的都遠走他鄉,沒有去處的,”老人透出了深深的憂慮,“隻能,避入這大山之中,朝不保夕啊!”
“真是一場無妄之災!”秦剛長歎而起,便對老人一施長禮道,“老丈若是信得過秦剛的話,不妨能夠指點一下他們的所在。在下原本就是尋訪鑄劍人而來,聽聞此事,絕不能置身於事外。秦剛不才,別的事情做不了,但是給他們安置一個可吃飽穿暖的地方卻是舉手之勞。”
老人沒有迴避秦剛的施禮,又仔仔細細看了他的神色表情,的確能夠感受出他的誠意,又低頭沉吟了一會兒道,“老漢我看人不會出錯,更是信得過小官人,富生啊,你就帶這兩位一起去一趟背山凹吧。”
聽了此話後,先前那個叫富生的年輕人便應聲帶著秦剛他們出去了。
一行人離開鑄劍鎮,去了後山,沿著山路走了好久,又從一條幾乎不容易辨別的小路拐進了樹林。艱難穿過之後,便借助著一條溪水的指引,再往上遊行走。
如此這般又走了大半個時辰,才看到一塊稍稍平緩的山穀,穀間依著一些立壁大樹,搭了幾處簡陋的窩棚,大致數了一下,差不多應該是三戶人家。
看到秦剛他們過來,便有三兩個老人與婦人警惕地走過來,等看見了富生,應該是認識的,所以態度便緩和了許多。
然後富生就與他們說了幾句話,大致意思應該就是這個秦剛是自家爺爺介紹過來的,可是幫著他們另外尋到一個可以安身的住處。
不過,尤其是其中的一位老者,還是有點狐疑。
他又問了富生幾句後,便徑直走到了秦剛的麵前,施禮道:“老漢先行謝過這位官人,隻是官人來得不巧,我們擔心官府的人還會尋到這個地方,所以家裏會鑄劍的人前幾天就再往山外麵逃了,這裏也就剩下我們這幫沒用的老弱婦孺,倒是讓官人失望白跑了一趟。”
“啊!”秦剛倒是沒有掩飾自己的失望,轉而問道,“那麽敢問老丈,你們留下的這些人接下來該如何生活呢?”
“還能怎麽活?”老人苦笑一聲,“山裏不缺水,現在十月的天,還算能有些果子可以采來充饑。我們也在想辦法,趁現在多去采摘儲存一些,等到了冬天就慢慢熬唄!”
秦剛搖搖頭道:“那怎麽成呢?你們中間要是有點年輕人,估計到時候還能幫上一些忙。這次我雖然是來尋找你們家裏會鑄劍的人,沒找到他們的確是有點可惜。但是既然遇上了,我也就不能看著不管,隻要你們願意的話,我可以在處州城外的山哈部落那裏給你們安排一個可以過冬的住處。”
“小官人可是當真?”老人試探著提醒秦剛,“我們這些老弱,都不能鑄劍,又都是累贅。”
“不妨事的。”秦剛擺擺手說,“正好你們留下的這些人也不能鑄劍,你們跟我走,就算是地方官府也不能拿你們怎樣。到了我那邊,還可以給你們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賺錢活做做,也許過上一段時間,你們的孩子迴來看你們,你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點呢?”
老人沒想到秦剛說得如此真誠,一時之間也不再拒絕,便迴去與窩棚裏的人細細地商量了一下,迴過來說,答應跟他過去看看。
很快,這裏差不多聚起來有十幾個人,全是老人婦女以及三四個小孩。窩棚裏也沒有什麽值錢的東西,就是收拾了一點被鋪與隨身的生活用品。
由於人多且行動得慢,等他們從後山走出走到鎮外時,竟是花了比來時有一倍的時間。
秦剛已經提前叫人到鎮上尋了車子,便讓一引起行動不便的人與幾個孩子都坐到了車上,直接就往山哈部落那裏去了。
他讓趙駟帶著他們先過去,先與藍首領商量一個可以安置他們的地方,其餘的事,等他迴去再說。
現在,他還得去一趟章天壽那裏,確認一下第一批酒瓶的開窯情況。
等秦剛確認好第一批的酒瓶沒有任何問題後,章天壽就準備多雇一些人,包括將前麵的工序也已經開始分給了村裏其他家的瓷工來做,這樣就可以開始更大批量、更快速地生產了。而村裏的同行也是對章家表示感激不盡。
見一切都很順利,秦剛便帶著人趕緊往迴趕。
快到山哈部落時,就看見趙駟的一個手下提前在路邊等候,看到秦剛後,趕緊上來道:“秦先生你可迴來了,駟哥讓你趕緊去藍首領那裏去!”
秦剛心裏一緊,忙問:“可是出了什麽事情麽?”
“不,不,沒出事情,是好事!”那個趕緊說道,“駟哥就是讓我在這等著,讓您一迴來就盡快過去!”
既然不是壞事,那又會是什麽樣的好事呢?
帶著疑惑的心情,秦剛趕到了藍首領的住處。
還沒進門,就聽到裏麵傳來陣陣爽朗的笑聲,似乎藍首領、趙駟還有那個老人正在聊得非常愉快。
等秦剛進去之後,看到裏麵除了他們三人以外,還多了四個陌生的漢子。
看到了秦剛,老人顯然更高興了,他連忙站起身對那幾人喝道:“秦官人迴來了,你們還不趕緊去拜謝!”
說著,那四個漢子一起起身,異口同聲地對秦剛施禮道:“謝過秦官人收留之恩。”
“快快免禮,不知這幾位是?”秦剛一時之間摸不著頭腦。
“嗬嗬,老漢宗離,這四個正是老漢四個不成器的兒子,宗阿大、宗阿二、宗阿三和宗阿四。”老人笑道,一下子也驚住了秦剛。
宗離不僅是龍泉宗氏鑄劍的傳人,更是整個龍泉縣最出色的鑄劍師,他的四個兒子也分別繼承了家傳的絕學,其中阿大,阿二都已經成家,開立了獨立的劍鋪。
換句話說,在龍泉,他們宗家就開設了三家劍鋪,並且還是排在最知名的前幾家。
也正因為如此,宗家在“龍泉劍和買”一事中的損失也最重,先是家中打造出來的優質寶劍,盡數被官府來的人全部征走,所給的錢,還不足以支付打造他們的木炭費。
之後又被壓下來越來越重的鑄劍活,卻對於工錢以及成本費用隻字不提。
隨著州府裏要抓匠人進州監統一打造龍泉劍的消息傳出來,宗離為了保住自己與幾個孩子的自由之身,被榨幹了家裏所有的積蓄,最終隻能逃進後山之中。
隻是山中生存條件異常艱難。如今秋天尚可維持,隻是不知入冬之後,能否繼續活得下去。
宗離這三家人雖然躲在山中,但平時也十分警惕。這次秦剛他們過去,快靠近山穀之前,就已經被發現。宗離不知他們的真實來意,立即讓四個兒子先躲了起來。
在聽富生講了秦剛等人的來意後,宗老漢仍然不敢輕易相信,便隱瞞了自己的身份,又說兒子們都已逃走,勸說秦剛迴去。
哪知秦剛卻是誠意滿滿地表示,要設法幫助他們這些沒有本事的老弱婦童安家生活。
宗離不信,借收拾東西的機會,給四個兒子留了信息,決定先去看看。倘若秦剛真的能夠做到把他們安置好,倒是不介意再讓他們現身出來相識。
所以,無論是秦剛帶著宗家這些人從後山裏走出來,還是之後趙駟將他們帶迴山哈部落這裏,由於要照顧隊伍裏的老弱婦孺,走得會非常慢,而宗離的四個兒子也就能夠悄悄地在後麵非常遠的地方一路跟過來,並沒有被趙駟及手下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