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趙子裪盼望已久的第一批入京的一品天醇,已經到達京城,並以最快的速度擺上了趙家的正店以及合作方的櫃台之上。
胡衍從正月初八開始,就已經將在揚州已經操作嫻熟的一整套宣傳手法盡數教給了趙子裪。
由於對秦剛的信任,再加上胡衍的確非常優秀的商業操盤能力,趙公子對此非常相信。
他已經將身邊不靠譜的狗腿子趕走了大半,剩下一些勉強還能做些事情的,現在也都老老實實地跟著胡衍一起認真地忙乎。
好歹“三個臭皮匠、湊個諸葛亮”,眾人便一起把這些手法根據京城的特點,加些修改完善,從元宵節結束之後,便開始了為期三天的一品天醇預熱上市的各類宣傳活動。
待到二十這天,氣氛恰到好處,一品天醇正式上櫃開瓶,一時之間,楚國公家的這兩座正店酒樓天天滿座。
一品天醇最終也隻能僅限於三樓豪華包間的客人才能買到,而且每間供應的數量也非常有限。
這種極其緊俏的供應狀況,一直等到蕃商辛第迦親自帶著第二批的天醇酒趕來京城,才得到一定的緩解。
辛第迦趕過來,是因為眼下在京城銷售天醇酒帶來的巨大利潤。
原本因為路上的運費與苛刻稅收而把價格抬了上去,但卻又因為與楚國公家的合作,從沿途到入京又都免去了大筆的稅收,這些便成了大家可以分享的意外利潤。
更重要的是,在東京城裏的高端消費能力麵前,即使是每兩一貫的高價,一品天醇的銷售,依舊還是出現了其它地方都難以企及的暢銷狀況。
因此,辛第迦除了確保揚州城的供應之外,把其它地方的供貨先暫時全停了,集中起了以往兩個批次的貨量,親自送來了京城。
辛第迦來了,秦剛與趙子裪自然是要出麵招待的,地方就選在了趙家最好的那座和樂樓正店。也虧得是趙公子親自訂的座,否則類似的雅座包廂都至少要提前五天才能預約得到。
一同作陪的,除了辛第迦熟悉的胡衍,還有秦湛與李禠這兩個少數知道內情的人。
和樂樓位於內城的東北角楊樓街上,街西便是楊樓。和樂樓位於街東,原來名叫莊樓。也是趙子裪家盤過來經營後改的現在名字。
附近是東京城的馬匹交易市場,大宋中原地區缺馬,販馬可是一項極其賺錢的買賣,自然缺不了財大氣粗的商客。
而最近,和樂樓也因為是東京城內僅有的五家可出售一品天醇的正店,生意已經連續火爆了半個月了。
在胡衍的幫助策劃下,趙家除了自己的兩家正店以外,又選擇了三處以往關係尚好,又分布在京城其他地方,不會構成任何正麵競爭威脅的三家正店,供應一品天醇的銷售。
趙子裪自然也因此向這三家正店提出了不低的合作條件。
眾人在三樓一間精致包廂落座,很快上了一桌十分精致的東京名筵。
趙子裪要招待好難得一來的蕃商辛第迦,同時也是特意要展現一下自家酒樓的實力水準,都是安排了店裏最好的廚師,上的都是壓箱底的拿手好菜。
饒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辛第迦,在趙公子的各種介紹與推薦之下,對於席上出現的各道東京名菜,依舊是露出了那種不可思議的神情:
“哦!萬能的真主,感謝您不但賜予了我食物,更讓我再一次認識了什麽才是真正的美食。願真主能夠更好地保佑做出這些菜肴的廚師,還有各位在座的我最熱情的朋友們。”辛第迦幾乎在落座之後,就沒有停下過手裏的筷子——他在揚州旅居了那麽多年,早就熟練地學會了使用筷子。
隨著大家之間相互的熟悉,京城的這幾人,也很快地就適應了辛第迦這種略顯誇張的說話方式,甚至,偶爾也會模仿他的句式相互調侃幾句。
這次的酒席,既是為辛第迦入京來的接風洗塵,也是慶祝大家在天醇酒買賣上的合作順利。氣氛也是無比地輕鬆,尤其是辛第迦,不時地講講他自海外而來的各種奇聞異誌,聽得在座的眾人是神往無比。
或許也是席間都上了天醇酒,大家都喝了不少,居然沒有人意識到,在辛第迦講著這些趣事的過程中,唯有秦剛偶爾能夠接上兩句,甚至還會在一些關鍵的地方不露痕跡地幫著補充推動兩句,總算沒有因為辛第迦在語言表達上的缺陷,而太多地影響聊天效果。
對於辛第迦而言,通過這次與趙子裪的見麵與溝通,讓他十分滿意秦剛在京城裏找到的這樣一家極好的合作對象,那真是背景夠硬、資源夠多而且各方麵的配合又足夠地好。
同樣對於趙子裪來說,這個蕃商的見聞與身份,讓他對於接下來與秦剛的合作充滿了信心與更多的期待。
一桌人正是聊得熱火朝天之際,突然便聽得隔壁的房間似乎傳出了一些不愉快的爭吵之聲。
畢竟是自家的酒樓,趙子裪便示意下麵的人過去看看。
一會兒隨著下人迴來的卻是和樂樓的掌櫃,親自向趙公子迴報說:隔壁包廂的人由於來的時候太晚,而和樂樓每天定量銷售的一品天醇已經賣完。本來這些規定都寫在了店門口,訂桌時也已經講清楚,所以一開始那桌客人也並沒有說什麽。
隻是後來發現,秦剛他們這間的客人來得比他們還要更晚,但是來了之後不久,房間裏便傳出來了一陣濃過一陣的一品天醇的酒香。
於是那邊客人不樂意了,認為酒樓明明今天還有天醇酒,卻看不起他們,不肯賣給他們,於是便發起了脾氣。
所以,酒樓掌櫃聽到聲響後,已經趕緊過去作了解釋,說這邊正是和樂樓的少東家請客,用的是自備的天醇酒,對方才算是被安撫了下來。
秦剛聽了後,便問了一句:“那桌都是一些什麽樣的人?”
掌櫃的有點猶豫,說道:“雖然這些人都穿著尋常的便裝,但以老朽的眼睛來看的話,應該都是京城的官員,而且品級不會低。”
秦剛對趙子裪道:“做生意的,不宜結怨。既然是有緣鄰座,不如就以趙公子的名義,給隔壁送兩瓶酒吧。”
趙子裪點頭道:“我也正有此意。”
酒送了過去,隔壁客人便讓掌櫃的帶迴話,說十分感謝趙公子,並對之前的吵鬧表示了歉意。
眾人便又繼續之前的話題,此時便換了由趙子裪與李禠分別講了一些關於京城的相關趣事,這就輪到秦剛與辛第迦等人洗耳恭聽了。
沒過一會兒,卻有酒樓的掌櫃過來請示趙子裪,說隔壁桌的客人散了,但是其中一位客人讓他帶了話來,意欲為剛才的贈酒過來當麵致謝,並為先前的魯莽行為表示歉意。
趙子裪看看秦剛,見其並不為然,就讓小二去邀請。
稍待,包廂門口走進來一位身材高大、長相俊朗、氣宇軒昂的中年男子,身上的衣服雖然沒有什麽華麗的裝飾,可是一看就知道,用的都是非常考究的蜀錦衣料。
中年男子進來之後,掃了一眼在座幾人中,看到除了一位蕃商外,其餘的幾人均很年輕。
不過對方顯然非常穩重,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驚訝之色,而是很快從中間判斷出了哪位是趙公子,便直接上前行禮致謝。
趙子裪自然也是連說無須在意,並邀請對方坐下來再喝上一杯。
中年男子卻沒坐下,而指著桌上正擺著的一品天醇酒瓶身上的名字道:“冒昧問上一句,此四字可否出自山穀道人的手筆?”
山穀道人乃是黃庭堅的自號,也算是他的詩詞書畫領域的江湖名號。如今這第二批隨辛第迦送來的一品天醇酒,酒瓶上的字都已經更換成黃庭堅書寫的了,隻是瓶身上並沒有放他的落款,能夠看出這點,說明此人的眼光不俗。
趙子裪轉頭看了一眼秦剛,見他隻是微笑著頜首,便轉而笑道:“閣下好眼力,這酒名的確是黃山穀親筆所題。”
中年男子沉吟片刻說:“今天是本……本人迴京,友人相約在此接風相慶。前麵對貴店有了誤會,多有冒犯,此是其一;而趙公子卻有雅量,不僅不相計較,還贈我等以佳酒,此乃其二;而自某入京以來,久慕一品天醇奇香濃烈,一瓶難求,今天飲之,果不其然,這為其三。某身無所長,唯好書法,今又見到山穀道人的手筆,一時手癢,願在此獻醜,以此謝之,不知唐突否?”
文人墨客因結友品酒,或詩興大發、或書法技癢,皆是難得一見的雅事,趙子裪雖然不學無術,但尤愛附庸風雅,一聽之後便連說“甚好甚好”,並立即叫掌櫃的擺開包廂裏的偏桌,再趕緊去準備筆墨紙硯。
“煩請店家取鬥筆,再有大紙若幹。”中年男子補充道。
秦剛眉眼一動,對於該男子的身份突然有了一點猜測。
和樂樓裏平時不缺文人騷客,筆墨紙硯也是常備之物,即使是對方所要的鬥筆與大紙也不在話下。
稍頃,東西就已準備齊全,因為是趙公子有興趣,掌櫃的也不介意上前親自磨墨伺候。
中年男子走到偏桌前麵,看了看鋪開在桌上的大紙,滿意地點了點頭,轉身對趙子裪等人說:“黃山穀所寫的手劄小行書雖好,但多學東坡之風,算不得最佳,用在瓶身上當然算是不錯。隻是這酒樓行商,招徠食客,最好能以巨幌榜書為宜。”
所謂榜書,又稱“擘窠大字”,早先多用於書寫宮殿匾額或多用於石刻。由於字大醒目,商家店招也多用之。
此人說完之後,右手拿起筆頭足有拳頭大小的鬥筆,蘸飽了墨汁之後,上身微微向桌麵躬下,右臂抬起,雙肩微鬆,轉瞬便運筆落紙,暢快淋漓地一整張紙上寫出了粗壯有力的一橫——他竟然在一整張大紙上隻寫了一個“一”字。
“拿走!換紙!”
一旁的小二慌忙上前收走這張紙,再換上一張新紙。
此人再次落筆於第二張紙上,轉而便出現了一個“品”字,此時無須再吩咐,店小二已經作好了準備,迅速收走寫好的這張字,再立即換上了第三張白紙。
酒桌那邊的眾人俱是動容,紛紛離座上前觀看。
小二忙得手忙腳亂,男子寫得卻是氣定神閑,“一品天醇”四個大字更是寫得莊重渾厚、雄放遒健。
四字寫罷,中年俊朗男子哈哈大笑,擲筆於地,拱手對屋內眾人道:“多謝公子贈酒,多謝各位包容。”
竟然轉身瀟灑地離去。
趙子裪此時半驚半喜地看著房間的地上已經鋪開來的四個大字,喃喃自語地說道:“這四個字寫的真好,此人會是誰呢?”
其實秦剛在他寫出第二字時,就已經基本猜出了此人的身份。
隻是因為一來此間裏的主角是趙子裪,二來他現在也是不太願意與其過早結識,當時便一直保持著沉默未出聲。
此時,人既然已走,秦剛便開口說道:“大字冠絕之人,除了蔡元長蔡京,還會有誰呢?”
“啊?!他居然就是蔡京!”除了胡衍與辛第迦,其餘三人皆驚唿道,都有點不相信。
秦剛便耐心給他們分析:“你們想想,黃太史的書法已經是京城一絕,能評說其‘學東坡之風,算不得最佳’的能有幾人?再看此人寫出來的大字,且不說這力透紙背的筆力、雄壯渾厚的架構,天下能夠寫得出如此大字的書法大家,除了蔡元長還能有誰?”
“可是,蔡京不是知成都府嗎?”秦湛倒是知道一些。
“章相公布局新政,這蔡元長迴京便是定數,他的胞弟蔡元度不是正任著中書舍人麽!”
的確,在章惇的運作下,年前就已經安排蔡京迴京,擬由其接任李清臣調往中書後空出的戶部尚書一職。
蔡京此次迴京心切,趕在新年之前就已出發,正月二十二左右到達了京城。
這兩天正好是一些風聞而至的朝官宴請蔡京,為其接風洗塵。
蔡京於今天表現得如此小心謹慎,一則是他剛迴到京城,此類同僚宴請雖無傷大雅,但想來還是要低調為好;二則他也清楚此間酒樓的背後東家是宗室楚國公家,更聽說其公子在旁,想來想去便順勢留一手跡、有心交好。
表麵看起來,蔡京的這番行為有一種“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俠義感覺,實際上這也正是此廝極富心計的表現:
他對自己的書法向來自負,尤其是這種極具個人特色的榜書作品留下,對方隻要稍稍請教一下行家,自然就會知道是他蔡元長的手筆。到那時的讚賞與感激,反倒可以襯托出他的光明磊落、瀟灑自如。
而現在目睹蔡京的起複在即,秦剛的內心也是非常感慨。
曆史上,蔡京此人極善鑽營,幾度遊走於新黨與舊黨之間,先後四次擔任宰相,一生四起四落,此等經曆,堪稱為古今第一人。
雖然無法記得清楚蔡京這些曆次起落時機,但是眼前顯然就應該算得上蔡京在朝廷政局中嶄露頭角的輝煌起步吧!
因為此時的章惇,手頭可用之人不多。這蔡京既是同為新黨骨幹蔡卞的兄長,又是那種隻求結果而不擇手段之人,雖然其圓滑世故、立場存疑,但畢竟行事果斷、執行力極佳,絕對會是在當前階段裏,章惇可以用得最為順手的那種人。
秦剛更為感慨的,就是蔡京的長相。
他之所以一開始猜出後,仍然在心中存疑,就是因為這蔡京的模樣實在是長得太“浩然正氣”了。
且不說他高大的身材,就是那種眉宇間的英氣與耿直忠厚的長相,你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把他與“千古奸相”這一詞語聯係在一起。
所以,所謂奸相,絕非人們想像之中的那種尖嘴猴腮,陰險狡詐之貌色啊。
胡衍從正月初八開始,就已經將在揚州已經操作嫻熟的一整套宣傳手法盡數教給了趙子裪。
由於對秦剛的信任,再加上胡衍的確非常優秀的商業操盤能力,趙公子對此非常相信。
他已經將身邊不靠譜的狗腿子趕走了大半,剩下一些勉強還能做些事情的,現在也都老老實實地跟著胡衍一起認真地忙乎。
好歹“三個臭皮匠、湊個諸葛亮”,眾人便一起把這些手法根據京城的特點,加些修改完善,從元宵節結束之後,便開始了為期三天的一品天醇預熱上市的各類宣傳活動。
待到二十這天,氣氛恰到好處,一品天醇正式上櫃開瓶,一時之間,楚國公家的這兩座正店酒樓天天滿座。
一品天醇最終也隻能僅限於三樓豪華包間的客人才能買到,而且每間供應的數量也非常有限。
這種極其緊俏的供應狀況,一直等到蕃商辛第迦親自帶著第二批的天醇酒趕來京城,才得到一定的緩解。
辛第迦趕過來,是因為眼下在京城銷售天醇酒帶來的巨大利潤。
原本因為路上的運費與苛刻稅收而把價格抬了上去,但卻又因為與楚國公家的合作,從沿途到入京又都免去了大筆的稅收,這些便成了大家可以分享的意外利潤。
更重要的是,在東京城裏的高端消費能力麵前,即使是每兩一貫的高價,一品天醇的銷售,依舊還是出現了其它地方都難以企及的暢銷狀況。
因此,辛第迦除了確保揚州城的供應之外,把其它地方的供貨先暫時全停了,集中起了以往兩個批次的貨量,親自送來了京城。
辛第迦來了,秦剛與趙子裪自然是要出麵招待的,地方就選在了趙家最好的那座和樂樓正店。也虧得是趙公子親自訂的座,否則類似的雅座包廂都至少要提前五天才能預約得到。
一同作陪的,除了辛第迦熟悉的胡衍,還有秦湛與李禠這兩個少數知道內情的人。
和樂樓位於內城的東北角楊樓街上,街西便是楊樓。和樂樓位於街東,原來名叫莊樓。也是趙子裪家盤過來經營後改的現在名字。
附近是東京城的馬匹交易市場,大宋中原地區缺馬,販馬可是一項極其賺錢的買賣,自然缺不了財大氣粗的商客。
而最近,和樂樓也因為是東京城內僅有的五家可出售一品天醇的正店,生意已經連續火爆了半個月了。
在胡衍的幫助策劃下,趙家除了自己的兩家正店以外,又選擇了三處以往關係尚好,又分布在京城其他地方,不會構成任何正麵競爭威脅的三家正店,供應一品天醇的銷售。
趙子裪自然也因此向這三家正店提出了不低的合作條件。
眾人在三樓一間精致包廂落座,很快上了一桌十分精致的東京名筵。
趙子裪要招待好難得一來的蕃商辛第迦,同時也是特意要展現一下自家酒樓的實力水準,都是安排了店裏最好的廚師,上的都是壓箱底的拿手好菜。
饒是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辛第迦,在趙公子的各種介紹與推薦之下,對於席上出現的各道東京名菜,依舊是露出了那種不可思議的神情:
“哦!萬能的真主,感謝您不但賜予了我食物,更讓我再一次認識了什麽才是真正的美食。願真主能夠更好地保佑做出這些菜肴的廚師,還有各位在座的我最熱情的朋友們。”辛第迦幾乎在落座之後,就沒有停下過手裏的筷子——他在揚州旅居了那麽多年,早就熟練地學會了使用筷子。
隨著大家之間相互的熟悉,京城的這幾人,也很快地就適應了辛第迦這種略顯誇張的說話方式,甚至,偶爾也會模仿他的句式相互調侃幾句。
這次的酒席,既是為辛第迦入京來的接風洗塵,也是慶祝大家在天醇酒買賣上的合作順利。氣氛也是無比地輕鬆,尤其是辛第迦,不時地講講他自海外而來的各種奇聞異誌,聽得在座的眾人是神往無比。
或許也是席間都上了天醇酒,大家都喝了不少,居然沒有人意識到,在辛第迦講著這些趣事的過程中,唯有秦剛偶爾能夠接上兩句,甚至還會在一些關鍵的地方不露痕跡地幫著補充推動兩句,總算沒有因為辛第迦在語言表達上的缺陷,而太多地影響聊天效果。
對於辛第迦而言,通過這次與趙子裪的見麵與溝通,讓他十分滿意秦剛在京城裏找到的這樣一家極好的合作對象,那真是背景夠硬、資源夠多而且各方麵的配合又足夠地好。
同樣對於趙子裪來說,這個蕃商的見聞與身份,讓他對於接下來與秦剛的合作充滿了信心與更多的期待。
一桌人正是聊得熱火朝天之際,突然便聽得隔壁的房間似乎傳出了一些不愉快的爭吵之聲。
畢竟是自家的酒樓,趙子裪便示意下麵的人過去看看。
一會兒隨著下人迴來的卻是和樂樓的掌櫃,親自向趙公子迴報說:隔壁包廂的人由於來的時候太晚,而和樂樓每天定量銷售的一品天醇已經賣完。本來這些規定都寫在了店門口,訂桌時也已經講清楚,所以一開始那桌客人也並沒有說什麽。
隻是後來發現,秦剛他們這間的客人來得比他們還要更晚,但是來了之後不久,房間裏便傳出來了一陣濃過一陣的一品天醇的酒香。
於是那邊客人不樂意了,認為酒樓明明今天還有天醇酒,卻看不起他們,不肯賣給他們,於是便發起了脾氣。
所以,酒樓掌櫃聽到聲響後,已經趕緊過去作了解釋,說這邊正是和樂樓的少東家請客,用的是自備的天醇酒,對方才算是被安撫了下來。
秦剛聽了後,便問了一句:“那桌都是一些什麽樣的人?”
掌櫃的有點猶豫,說道:“雖然這些人都穿著尋常的便裝,但以老朽的眼睛來看的話,應該都是京城的官員,而且品級不會低。”
秦剛對趙子裪道:“做生意的,不宜結怨。既然是有緣鄰座,不如就以趙公子的名義,給隔壁送兩瓶酒吧。”
趙子裪點頭道:“我也正有此意。”
酒送了過去,隔壁客人便讓掌櫃的帶迴話,說十分感謝趙公子,並對之前的吵鬧表示了歉意。
眾人便又繼續之前的話題,此時便換了由趙子裪與李禠分別講了一些關於京城的相關趣事,這就輪到秦剛與辛第迦等人洗耳恭聽了。
沒過一會兒,卻有酒樓的掌櫃過來請示趙子裪,說隔壁桌的客人散了,但是其中一位客人讓他帶了話來,意欲為剛才的贈酒過來當麵致謝,並為先前的魯莽行為表示歉意。
趙子裪看看秦剛,見其並不為然,就讓小二去邀請。
稍待,包廂門口走進來一位身材高大、長相俊朗、氣宇軒昂的中年男子,身上的衣服雖然沒有什麽華麗的裝飾,可是一看就知道,用的都是非常考究的蜀錦衣料。
中年男子進來之後,掃了一眼在座幾人中,看到除了一位蕃商外,其餘的幾人均很年輕。
不過對方顯然非常穩重,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驚訝之色,而是很快從中間判斷出了哪位是趙公子,便直接上前行禮致謝。
趙子裪自然也是連說無須在意,並邀請對方坐下來再喝上一杯。
中年男子卻沒坐下,而指著桌上正擺著的一品天醇酒瓶身上的名字道:“冒昧問上一句,此四字可否出自山穀道人的手筆?”
山穀道人乃是黃庭堅的自號,也算是他的詩詞書畫領域的江湖名號。如今這第二批隨辛第迦送來的一品天醇酒,酒瓶上的字都已經更換成黃庭堅書寫的了,隻是瓶身上並沒有放他的落款,能夠看出這點,說明此人的眼光不俗。
趙子裪轉頭看了一眼秦剛,見他隻是微笑著頜首,便轉而笑道:“閣下好眼力,這酒名的確是黃山穀親筆所題。”
中年男子沉吟片刻說:“今天是本……本人迴京,友人相約在此接風相慶。前麵對貴店有了誤會,多有冒犯,此是其一;而趙公子卻有雅量,不僅不相計較,還贈我等以佳酒,此乃其二;而自某入京以來,久慕一品天醇奇香濃烈,一瓶難求,今天飲之,果不其然,這為其三。某身無所長,唯好書法,今又見到山穀道人的手筆,一時手癢,願在此獻醜,以此謝之,不知唐突否?”
文人墨客因結友品酒,或詩興大發、或書法技癢,皆是難得一見的雅事,趙子裪雖然不學無術,但尤愛附庸風雅,一聽之後便連說“甚好甚好”,並立即叫掌櫃的擺開包廂裏的偏桌,再趕緊去準備筆墨紙硯。
“煩請店家取鬥筆,再有大紙若幹。”中年男子補充道。
秦剛眉眼一動,對於該男子的身份突然有了一點猜測。
和樂樓裏平時不缺文人騷客,筆墨紙硯也是常備之物,即使是對方所要的鬥筆與大紙也不在話下。
稍頃,東西就已準備齊全,因為是趙公子有興趣,掌櫃的也不介意上前親自磨墨伺候。
中年男子走到偏桌前麵,看了看鋪開在桌上的大紙,滿意地點了點頭,轉身對趙子裪等人說:“黃山穀所寫的手劄小行書雖好,但多學東坡之風,算不得最佳,用在瓶身上當然算是不錯。隻是這酒樓行商,招徠食客,最好能以巨幌榜書為宜。”
所謂榜書,又稱“擘窠大字”,早先多用於書寫宮殿匾額或多用於石刻。由於字大醒目,商家店招也多用之。
此人說完之後,右手拿起筆頭足有拳頭大小的鬥筆,蘸飽了墨汁之後,上身微微向桌麵躬下,右臂抬起,雙肩微鬆,轉瞬便運筆落紙,暢快淋漓地一整張紙上寫出了粗壯有力的一橫——他竟然在一整張大紙上隻寫了一個“一”字。
“拿走!換紙!”
一旁的小二慌忙上前收走這張紙,再換上一張新紙。
此人再次落筆於第二張紙上,轉而便出現了一個“品”字,此時無須再吩咐,店小二已經作好了準備,迅速收走寫好的這張字,再立即換上了第三張白紙。
酒桌那邊的眾人俱是動容,紛紛離座上前觀看。
小二忙得手忙腳亂,男子寫得卻是氣定神閑,“一品天醇”四個大字更是寫得莊重渾厚、雄放遒健。
四字寫罷,中年俊朗男子哈哈大笑,擲筆於地,拱手對屋內眾人道:“多謝公子贈酒,多謝各位包容。”
竟然轉身瀟灑地離去。
趙子裪此時半驚半喜地看著房間的地上已經鋪開來的四個大字,喃喃自語地說道:“這四個字寫的真好,此人會是誰呢?”
其實秦剛在他寫出第二字時,就已經基本猜出了此人的身份。
隻是因為一來此間裏的主角是趙子裪,二來他現在也是不太願意與其過早結識,當時便一直保持著沉默未出聲。
此時,人既然已走,秦剛便開口說道:“大字冠絕之人,除了蔡元長蔡京,還會有誰呢?”
“啊?!他居然就是蔡京!”除了胡衍與辛第迦,其餘三人皆驚唿道,都有點不相信。
秦剛便耐心給他們分析:“你們想想,黃太史的書法已經是京城一絕,能評說其‘學東坡之風,算不得最佳’的能有幾人?再看此人寫出來的大字,且不說這力透紙背的筆力、雄壯渾厚的架構,天下能夠寫得出如此大字的書法大家,除了蔡元長還能有誰?”
“可是,蔡京不是知成都府嗎?”秦湛倒是知道一些。
“章相公布局新政,這蔡元長迴京便是定數,他的胞弟蔡元度不是正任著中書舍人麽!”
的確,在章惇的運作下,年前就已經安排蔡京迴京,擬由其接任李清臣調往中書後空出的戶部尚書一職。
蔡京此次迴京心切,趕在新年之前就已出發,正月二十二左右到達了京城。
這兩天正好是一些風聞而至的朝官宴請蔡京,為其接風洗塵。
蔡京於今天表現得如此小心謹慎,一則是他剛迴到京城,此類同僚宴請雖無傷大雅,但想來還是要低調為好;二則他也清楚此間酒樓的背後東家是宗室楚國公家,更聽說其公子在旁,想來想去便順勢留一手跡、有心交好。
表麵看起來,蔡京的這番行為有一種“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俠義感覺,實際上這也正是此廝極富心計的表現:
他對自己的書法向來自負,尤其是這種極具個人特色的榜書作品留下,對方隻要稍稍請教一下行家,自然就會知道是他蔡元長的手筆。到那時的讚賞與感激,反倒可以襯托出他的光明磊落、瀟灑自如。
而現在目睹蔡京的起複在即,秦剛的內心也是非常感慨。
曆史上,蔡京此人極善鑽營,幾度遊走於新黨與舊黨之間,先後四次擔任宰相,一生四起四落,此等經曆,堪稱為古今第一人。
雖然無法記得清楚蔡京這些曆次起落時機,但是眼前顯然就應該算得上蔡京在朝廷政局中嶄露頭角的輝煌起步吧!
因為此時的章惇,手頭可用之人不多。這蔡京既是同為新黨骨幹蔡卞的兄長,又是那種隻求結果而不擇手段之人,雖然其圓滑世故、立場存疑,但畢竟行事果斷、執行力極佳,絕對會是在當前階段裏,章惇可以用得最為順手的那種人。
秦剛更為感慨的,就是蔡京的長相。
他之所以一開始猜出後,仍然在心中存疑,就是因為這蔡京的模樣實在是長得太“浩然正氣”了。
且不說他高大的身材,就是那種眉宇間的英氣與耿直忠厚的長相,你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把他與“千古奸相”這一詞語聯係在一起。
所以,所謂奸相,絕非人們想像之中的那種尖嘴猴腮,陰險狡詐之貌色啊。